借助辩证法对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作者:黄江云来源:《商情》2018年第06期【摘要】2015年10月5日,我国著名的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

但是,随着荣誉的到来,质疑和争议也随之而来。

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用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与中西医的关系。

只有将中西医有效结合起来,各取所长,才能推动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屠呦呦青蒿素诺贝尔奖中西医之争启示引言:2015年10月5日,我国著名的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

但是,随着荣誉的到来,质疑和争议也随之而来。

一、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大陆,资本主义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由于当时一些自然科学家受形而上学思想的束缚,缺乏唯物主义立场,陷入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

为了引导自然科学健康发展,把自然科学从唯心主义神学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已迫在眉睫。

其次,当时自然科学领域内的许多新发现为科学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迫切需要运用正确的哲学观点及方法去概括和总结,以指导和促进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恩格斯创作了《自然辩证法》。

如果说马克思贡献了作为历史辩证法典范的《资本论》的辩证法,恩格斯则正好提供了自然界的辩证法。

一方面《自然辩证法》的诞生标志着旧自然观的终结。

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全面论述了自然界的辩证法,探讨了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从而引起了自然观的伟大变革。

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正确解决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问题。

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科学哲学视野中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屠呦呦是一位著名的中国药学家和寄生虫学家,她以深入研究中药植物团队而闻名,并因其解决疟疾问题的药物革命而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科学哲学的视角探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意义。

科学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等方面的哲学分支。

它强调科学的逻辑基础和确凿性,并且也关注科学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以及科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在甄选拔诺贝尔奖获奖者时,除了考虑科技创新和成就,科学哲学将考虑的范畴扩展到了科学一个完整的历史背景及该奖项的意义和价值。

屠呦呦的贡献展示了其中一个极好的例子。

她是第一位通过研究中草药,发现可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

她的工作对疟疾的疗效产生了出色的贡献,这种药物不仅廉价,而且副作用非常小。

同时,青蒿素也成为了治疗其他难以治愈的疾病的重要药物。

然而,我们能否将屠呦呦的成就视为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案例呢?我们根据科学哲学的几个核心概念来辩论这一问题:科学方法、科学进步、科技民主化和社会责任。

首先,科学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

科学是一个追求知识的过程,但它的途径和方法都是基础的。

在屠呦呦的科研过程中,她采用了一种“从基础实验到临床试验”的方式,系统地进行中药植物的筛选过程,并最终发现了可治愈疟疾的药物青蒿素。

这种方法虽然经过了漫长而漫长的探索,但确实是科学方法的荣耀之一。

科学方法是指通过收集数据来验证假说、预测未来的新情况而达到发掘知识的过程,其足以对于屠呦呦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产生肯定作用。

第二,科学进步与社会和文化发展密不可分。

科学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之一,因为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通过屠呦呦及其团队的努力,他们发现了青蒿素,并证明其是一种有效治疗疟疾、癌症等疾病的新药。

这项研究使疟疾的治疗更加容易和实用,并开拓了更多的治疗思路和方式。

这样,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紧密关系得以体现。

第三,科技民主化是科学哲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社会责任方面的考量。

诺贝尔奖屠呦呦读后感

诺贝尔奖屠呦呦读后感

诺贝尔奖屠呦呦读后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那可真是一件超级酷的事儿,就像游戏里的玩家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登上了荣耀的巅峰。

咱先说说这屠呦呦奶奶,那可是个真正的狠角色。

她研究的青蒿素,这东西可不得了。

在她之前,疟疾就像一个特别顽固的小怪兽,在世界的很多角落肆虐,让无数的人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

但是屠呦呦奶奶就像一个智慧超群的魔法师,带着她的团队在传统中医药的大宝藏里翻啊找啊。

她做实验的过程肯定充满了各种曲折。

我仿佛能看到她在实验室里,对着那些瓶瓶罐罐,一遍又一遍地尝试。

有时候可能就像咱们做数学题,试了一种又一种方法,错了很多次,但是她就是不放弃。

这要是我啊,可能试个几次就想撂挑子了。

可她不是,她一直坚持着,最后终于从青蒿里发现了青蒿素这个神奇的“武器”,可以用来对付疟疾这个大坏蛋。

当她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那可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荣耀啊。

这就像是整个中医药界都被点亮了一盏超级大的聚光灯。

以前可能有些人觉得中医有点玄乎,但是屠呦呦奶奶用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医可是个大宝藏,里面藏着无数等待被挖掘的宝贝。

而且啊,她的故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超级励志的存在。

她让我知道,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定了,就不要被困难吓倒。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或者工作上的挑战,但是和屠呦呦奶奶研究青蒿素比起来,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觉得屠呦呦奶奶就像一颗超级闪亮的星星,在科学的天空里闪闪发光。

她的成就让我们中国人骄傲,也让全世界的人受益。

她的故事也会一直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让我们也想要努力去做一些了不起的事情,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也能像她一样,在自己的领域里搞出个大动静呢!。

“屠呦呦现象”反思

“屠呦呦现象”反思

中国 “ 一党领导下的民主”还有两
个重要特征 :一是 中国共产党需要
承担发展政党之外的民主责任 ,主 为 ,根本性的原因还是 “ 学术官僚化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造成的。传统
要是 国家民主和社会 民主 ;二是 中
的 “ 官大则识 高”观念还左右着人们的思维,社会上的 “ 官本位”意识在 学术界也 比较流行 ,在科研 资源分配、科研成果评价等方面存在着种种 “ 论官行赏”的腐败现象。这种状况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产生 了
际社会 主流观点,从而在 民主方面
不思进 取 ,应 该积 极研 究和 发展 一 党领导 下的 民主 。 如 何 发 展 一 党 领 导 下 的 民 主
种 奖励。大体来说 ,只有那些原创性的思想理论、公式定理、技术发 明
等才能进入诺 贝尔奖的评价 范围。从近现代科 学史的发展过程看 ,原创性 的思想、定理和发明 ,都是 以个体的形式实现的,特别是思想理论方面的 创新,个体性特征非常明显。虽然一些实验科 学研 究需要 团队、助手的协
腐败现 象,致使科研效率低 下,也极大挫伤了科研人 员的积极性。因此 ,
国共产党需要承担培养人 民当家作
主的责任 ,主要是 帮助人 民熟练地 过民主生活。圄露冒
( 作者 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其管 理学 院政
治学教授、 博导)
在 学术界去官僚化 、行政化,使 “ 官员真正归官员、学者真正归学者” , 净化学术空气,给有贡献的学者以真正的学术荣誉 ,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科 研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霍霞国
( 作者为
责编/ 刘瑞一 美编/ 李祥峰
O c t , 2 0 1 5 l P E O P L E ・ s T R I B U N E 7 f

屠呦呦诺贝尔奖感言

屠呦呦诺贝尔奖感言

屠呦呦诺贝尔奖感言篇一:屠呦呦获奖感想名字屠呦呦名字的来由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这里的苹就是指青蒿这种野草,美好的名字寄寓父母美好的愿望和期待,甚至会和你的人生成就和辉煌有特殊的缘分。

所以孩子们有梦就去追求,不管你的名字平凡与否,它会因为你变得熠熠生辉。

生平经历所谓大器晚成,在众人看来,屠呦呦可能是在晚年才得出了成果,拥此殊荣。

可在诺奖之前有谁知道,她早在1972年就从青蒿中提取出了一种白色结晶体—青蒿素。

功成名就怎么一蹴而成,必定是厚积而薄,她没有满足一时的收获,没有止步不前,一直研究着中医药学。

39年后,她的贡献终换来了一项国际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1年9月),当时人们感叹呦呦为什么无缘诺奖,4年后,遗憾终结了。

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第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可是你知道吗,有人毕生研究,但是不为人知,即便如此,他们赢得了自己。

你每天有没有赢得自己的认同?客观屠呦呦研究丰硕,可是获奖前一直默默无闻,她被称作三无科学家,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

屠呦呦几次被提名参选院士,都没有被选上。

有人说这和她的性格有关,平日的相处中让他人不是很愉快。

从呦呦的身上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光环,也要从她过去的失意中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如果能够更加愉快和他人合作,那么她的成就会更早被人所知,她的贡献会更早被世人认可,她的发现带来的价值会更加扩大化。

再也别说做不到,不可能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国人都绝望感叹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缺少开放思维,缺少创新细胞。

莫言之后,人们对诺奖有了期待,何时会有诺奖中的科学技术奖项在中国诞生呢?至少还要十年吧。

3年一瞬而过,就有哟哟的喜讯传来了,请原谅没有使用一位老人的全名,因为这位老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她的呦呦之名也属于中国。

篇二: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后感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后感——中医文化的发展屠呦呦肯定是现下最受关注的科学家了。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屠哟哟获奖“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

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

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

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作者:汤诗瑶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7期摘要:屠哟哟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青篙素的研究发现,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对今后中医药发展具有诸多启示作用,我们应当认真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实现中医药发展新突破,让中医药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本文笔者从中医创新、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谈了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屠哟哟;青篙素;创新;科学化引言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哟哟教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因为她发现了青篙素,能极大地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为人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武器,以对抗每年困扰着亿万人的疾病。

这在提升人类健康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如今,以青篙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己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青篙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

从屠哟哟教授发现青篙素案例中可以得到启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古代文献中蕴藏着原创思维和宝贵经验,应当认真继承,深入挖掘。

在全面、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获得创新的灵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医药创新,推动中医药发展。

一、中医在继承的基础上要创新以证测病、以外测内,宏观的、动态的辨证思维,是中医临床的优势。

但是这些优势在新的时代需求比照下,已逐渐显现出自身的不足,如以证测病的模糊性,以外测内的宏观性等,影响着中医优势的巩固与发展。

要弥补这些不足,必须通过思维创新才能完成。

临床创新是以提高疗效水平为目的,以治病救人为根本的,一切思维方式与手段的创新都要服务于临床需求。

中医的临床科研成果不少,而能推动中医临床发展的重大成果则不多。

说明成果的创新水平不高,缺少本质的创新,即原创性不够,没有形成发展的真正动力。

借助辩证法对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几点思考

借助辩证法对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几点思考

借助辩证法对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几点思考S315050041 付裕晖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屠呦呦获奖原因屠呦呦 Vs 黄晓明如何看待屠呦呦“三无”学者的身份由此延伸的两点思考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伦达尔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来自爱尔兰、日本和中国的3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其中,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为我国摘取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医学科学最高奖项,同时也引发了热议,其它暂且不表,下面本人尝试就这一事件利用本人仅知的部分自然辨证法相关理论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如有不当恳请交流指正。

一、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屠呦呦获奖原因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相关理论是我国千百年医疗实践的宝贵财富,然而在此之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并没有得到世界的一致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屡屡与诺贝尔医学奖项无缘。

归其原因,私以为是我国中医事业缺乏标准化建设。

对于西方人来说,数字和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西医就是建立在数字统计学分析基础之上的。

而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就恰恰在于:西医讲求具体指标,而中医讲求“因人而治”,缺乏可通约性,常常以个人经验为主,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学分析体系,而如果所做的研究缺乏数字依据的支持,西方人是不太可能认可的。

故而,时至今日,中医还没有完全走上世界舞台。

而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就是我国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标志着我国中药事业为国际认可的里程碑,其发现过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青蒿熬水可以治疗疟疾的事实早已被广泛记载传播,许多单位均做过青蒿的抗疟筛选,都因无效而与幸运无缘。

而屠呦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在采用传统方法未果之后,通过对中医药文献的反复研究及参考西方萃取方法对青蒿素的提纯方式思路的改变,细心的想到其抗疟成分可能是热不稳定的,通过冷萃取法得到了没有被热破坏的青蒿素,最终得到抗疟效果极好的青蒿素。

青蒿和青蒿素,一字之差便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带来的震撼与启示解析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带来的震撼与启示解析
最后,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原因,不能不说
躁风气已蔓延到科技界,使其“中毒”至深有关。 二、屠呦呦获奖理所当然 在此,笔者将屠女士应获诺贝尔奖与否这一命 题分成二部分来叙述:一是青蒿素发现本身应获奖 否?二是屠女士作为唯一的获奖人是否合适?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回答十分肯定,获奖是理 所当然、名副其实,甚至也可说是绰绰有余。诺贝尔 医学奖获奖原则有二大类,一是在人类知识的基础 理论方面有重大突破,二是对人类健康作出突出贡 献。青蒿素已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众多生命,特别是 在非洲等经济落后地区,所以当然应获奖。实际上 笔者认为中国应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者应远不止屠 女士一人,我认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还有第 一个在全世界合成牛胰岛素的专家(遗憾的是因历
刊发表过感想【2 J,有兴趣读者不妨找来重读。
获奖后陷入囹圄,遭众人攻击,说不定也是另一原 因。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理所当 然,屠呦呦也是最适当的、名副其实的获奖人。 青蒿素获奖过程发人深省,提示我们不要再搞 “吃大锅饭”,只要参与进去无论贡献有无与大小就 “人人平等”,阻碍科学发展与创新的老一套。由 此,笔者也进一步联想到,数十年前举世闻名的第一 个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晶体的问世,如果能有人及时 介绍到国际上,特别是也能推举出一位主要贡献者 的话,中国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肯定要提前数十年! 三、院士称号与诺贝尔奖得主的关系 屠呦呦被称为“三无科学家”,也就是无院士头 衔、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后2条是因历史原 因,笔者认为有无都无所谓。而前一条主要是人为 因素,是否是院士对现已高龄的屠女士已不重要,但 她没能入选院士对工程院、科学院来说应是重大损 失。如果一定要在诺贝尔奖得主与中国科学院或中 国工程院院士间比高低的话,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冷酷的事实是中国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 主,并非来自号称最高学术荣誉的千余名院士,而是 来自长期以来几乎默默无名的极普通的科学家,特 别是屠女士也曾连续数次申报中国科学院院士,却

屠呦呦获诺奖值得教育反思

屠呦呦获诺奖值得教育反思

屠呦呦获诺奖值得教育反思“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

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

”这是效实中学京津校友会老会长陶瑜瑾先生记录的一段屠呦呦教授的原话。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宁波的两所中学——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一下子热了起来,因为屠呦呦的中学生涯是在这两所学校度过的。

据学校一位老师说,当时屠呦呦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突出,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

(10月6日《钱江晚报》)屠呦呦在中学阶段绝对不是学霸,成绩单上有90 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

“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

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

”屠呦呦是一个“三无教授”,即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没有中国两院院士光环。

坚持不懈大半辈子,终于取得了成功,摘取了科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正如屠呦呦的获奖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无教授”创造这样惊人的业绩,简直不可思议。

诺奖属于屠呦呦,也属于她的团队,属于中国的科学家集体,国人无不为之骄傲和自豪。

屠呦呦之所以取得成功,在笔者看来,在于她淡泊名利,在于她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还在于她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

在科研方面相当一些人总是急功近利,没有奉献精神,浅尝辄止。

就是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世人有一种焦躁心理,时时警示自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应试教育已经达到了狂妄的地步。

即使小学语数两科都在90分以上,如果排名在班级倒数,于是不惜一切代价拼命地恶补,试图让孩子的每一科的成绩都趋近或者达到满分,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其实这是对孩子能力和智力的一种透支。

如果没有能够考取重点高中或者名牌大学似乎觉得世界末日的来临。

所有这些,对孩子的发展根本是不利的。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四点疑问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四点疑问

原标题:关于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四点疑问拉斯克奖之后,屠呦呦被称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四年之后,她与诺贝尔奖的距离变成了零,不负众望地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人,站上了科学荣誉的巅峰。

然而,在令国人欢呼雀跃的荣光背后,随之而来的,却是各式各样的疑问,既有关于这次诺奖评选的,也有针对她本人的。

疑问之一:诺奖为什么“复古”?在屠呦呦之前,一共有过三个与疟疾相关的诺奖,分别是:一、1902年,发现疟疾经由蚊虫传播的英国军医官罗斯(RonaldRoss);二、1907年,发现疟疾病原体是血液中的疟原虫的莱佛兰(AlphonseLaveran);三、1948年,发现DDT是灭蚊良药的瑞士化学家穆勒(PaulHermannMüller)。

时至今日,最近的一个有关疟疾的诺奖也过去了大半个世纪,诺奖评选委员会为什么“发思古之幽情”,将奖项颁给寄生虫研究,的确令人感到有些疑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理学研究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屠呦呦的研究完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后的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生命科学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值得诺奖表彰的结果还有许多,此次颁奖之前,许多人都猜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将会获奖,没想到最终花落寄生虫研究。

这位研究者表示,与其他不少获得科学界认可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相比,寄生虫研究“相对小众”,学术意义也有所不逮。

关于这个问题,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大庆有不同看法。

张大庆对青蒿素的研发过程有深入研究,在他看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的是两类成果,“一类对人类知识作出巨大贡献,一类对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诺贝尔奖作为回顾性、总结性的奖项,表彰“对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青蒿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像马克思那句名言说的那样,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青蒿素属于改变世界的研究成果”。

张大庆与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饶毅及北大医学院博士生黎润红合作的《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一文也高度评价青蒿素,将之与“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并列,称为“中国过去一个世纪最重要的两项来自中药的药物发现”,“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获奖感言读后感

屠呦呦获奖感言读后感

屠呦呦获奖感言读后感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研究上取得
突破性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
科学界,也让人们对中国科学家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屠呦呦获奖感言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她在获奖感言中表达了对科
学研究的热爱和对团队合作的重视,这让人们对她的品格和学术态
度更加敬佩。

屠呦呦获奖感言中提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她表示,科学研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耐心,需要不断地探索和
实验,需要对自己的研究充满热情和信心。

同时,她也强调了团队
合作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突破性的
成果。

这些感言让人们对屠呦呦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有了更深的
认识,也让人们对她的获奖更加认可和尊重。

屠呦呦获奖感言中展现出的科学态度和品格也让人们对她的学
术成就更加敬佩。

她在感言中提到了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对医学事
业的责任感,表达了对科学事业的无限热情和对人类健康的无私奉献。

她还强调了对团队成员的感谢和肯定,展现了她的谦逊和团队
合作精神。

这些品格和学术态度让人们对屠呦呦的学术成就更加钦
佩,也让人们对她的未来科研工作更加期待。

屠呦呦获奖感言中所展现出的科学态度和品格,让人们对她的学术成就更加敬佩。

她的获奖感言也让人们对中国科学家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信在屠呦呦的带领下,中国的科学事业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唯物辩证法分析

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唯物辩证法分析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进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必然的,但是由谁具备条件,率先实现则是偶然的。

人类社会在全球范围进步是必然的,但是中间出现局部倒退,暂时倒退则是偶然的。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

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因此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人们之所以认为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偶然的,可能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得奖的偶然性。

一般来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即便不是科学界泰斗,也是学术界的精英。

而田中耕一在获奖之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司小职员,经历平凡,既非教授、亦非博士,连硕士学位也没有。

田中几乎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仅有的几篇也只是发表在不是很重要的会议和杂志上。

他与日本学术界几乎没有任何交往。

二是获奖过程的偶然性。

据新闻透露田中有可能是在最后一刻顶替了一位德国学者,因为瑞典诺贝尔奖选考委员会认定测定生物大分子质量的原始思想出自田中耕一。

田中早在1987年时就已经提出了此次获奖的成果,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直到90年代初,解析人类遗传因子的热潮兴起,使得测量蛋白质质量成为研究的必需。

各国学者对田中的方法进行改进并引用。

正是这些学者在自己的论文中介绍了田中87年的原始论文,从而成为此次获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是科研成功的偶然性。

回想当初的开发过程,田中说: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不知道当时的理论认为蛋白质大分子不大可能被离子化。

当时,田中的工作是利用各种材料测量蛋白质的质量,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丙三醇倒入钴中,将错就错对其观察时意外地发现了可以异常吸收激光的物质,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科学探索的任务是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即通过大量偶然性发现必然性。

【中考写作指导】2024中考作文素材: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中考写作指导】2024中考作文素材: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中考写作指导】2024中考作文素材: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据悉,屠呦呦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抗疟药物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个消息不仅让我们为中国的科学家感到自豪,也让世界上对抗疟疾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鼓舞。

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看待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这一新闻呢?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科学成就,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的工作。

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她在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时,依然坚持不懈地探索着科学之路。

这样的精神不仅是屠呦呦本人的杰出品质,更是中国科学家们的共同特点。

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我们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也要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勇于面对困难,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个深刻的信息,那就是科学研究是为了造福人类。

抗疟疾药物研究的成果,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挽救无数的生命。

屠呦呦的成就不仅是一种科学成就,更是一种胸怀人类的情怀。

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多科学家们都在为人类福祉做着贡献,他们的付出和成就,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也应该树立起这样的理念,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明白科学家们的成就对于人类的意义,自觉地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与造福人类结合起来。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信息,那就是一个人不论是在什么领域,只要他真诚地付出,总会赢得成功。

屠呦呦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典型代表,她的成就在科学领域指导我们奋发向前。

她的奋斗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中学生,我们可能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考验。

但只要我们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心,勇于迎接挑战,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索,总会取得成功。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诸多反思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诸多反思

屠呦呦获诺奖引发诸多反思2015 年 10 月 5 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一时间,举国欢腾。

然而,在这份荣耀的背后,也引发了诸多深刻的反思。

屠呦呦的获奖,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医药的价值。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甚至在国内也面临着诸多质疑。

然而,屠呦呦从传统中医药中汲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果有力地证明了中医药这座宝库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有待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利用。

这也让我们反思,过去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是否足够重视?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过于追求西方医学的方法和技术,而忽视了本土传统医学的独特优势?中医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我们应当更加珍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大投入和研究力度,让其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屠呦呦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

她和她的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最终才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过于浮躁,急于追求短期的成果和利益?科研工作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需要科研人员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屠呦呦获诺奖也反映出我国科研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一些领域,科研资源的分配可能不够合理,过于集中在少数热门领域和知名科研团队,而一些具有潜力但相对冷门的研究方向则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此外,科研评价体系也有待完善,过于注重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可能会导致科研人员为了追求这些表面的成果而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研究。

屠呦呦的成就离不开团队的协作。

在她的研究过程中,众多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专长,才最终攻克了难题。

科学与思政视角的屠呦呦与青蒿素

科学与思政视角的屠呦呦与青蒿素

科学与思政视角的屠呦呦与青蒿素屠呦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因其对抗疟疾的突出贡献而获得了这一国际顶尖科学奖项,她所研制的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了无数生命,对世界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她以科学精神和专业知识在抗击疟疾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她在抗疟疾药物的研发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从中国传统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了有效成分并提炼出青蒿素。

青蒿素作为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大大提高了抗疟疾的效果,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屠呦呦的科学研究对推动中草药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她通过对青蒿素的提取和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疟疾药物,在中草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她的成功经验,不仅为中草药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中草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基础。

屠呦呦的科研成果也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智慧和勇气。

她在面对科学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

她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有重要的意义,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

屠呦呦获得的诺贝尔奖,是对中国科学家以科学为导向进行创新研究的肯定和鼓励。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科学领域有重要价值,也在思想政治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的研究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之一,她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为改善人民生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她的事迹是当代中国崇尚科学精神和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的具体例证,具有很强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不仅是科学和技术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充分展示。

她的成就无疑给中国乃至全球健康事业带来了诸多福音,使科学与思政相互交融,呈现出了崭新的视角。

她的履历和成就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崛起和中国人民追求健康的决心。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成功故事,更是体现了科学与思政相互交融的重要意义。

它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研究对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也揭示了科学家背后的不懈努力和奉献精神。

社会实践屠呦呦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屠呦呦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屠呦呦心得体会屠呦呦的心得体会一、引言屠呦呦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学家和药理学家,也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

她通过对中药青蒿素的研究和应用,成功地研发出了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片。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为疟疾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也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屠呦呦的实践过程中,她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坚持信念,不断努力探索和创新。

在社会实践中,我深受屠呦呦的事迹和精神启发,认识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追求科学进步的积极态度和毅力。

在本文中,我将围绕屠呦呦的实践,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谈谈对屠呦呦的心得体会。

二、对屠呦呦的崇敬和敬佩屠呦呦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她勇于创新和探索,通过对青蒿素的系统研究,成功地将中药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为解决疟疾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的方法和成果不仅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中国化学以及中药研究与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屠呦呦的事迹和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敬佩她的勇气、毅力和奉献精神。

三、实践的重要性屠呦呦的成就充分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

她通过对中药青蒿素的实际研究与临床实践,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并将其应用于防治疟疾的实践中。

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对现有理论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地观察和总结。

只有通过实践的探索和实际应用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取得科学研究的进展。

四、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屠呦呦的实践过程中,她展示了坚持初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她解决疟疾问题的动力来源于对患者的关爱和对科学进步的追求。

她对中药青蒿素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皮肤冷感法,发现了青蒿素的有效成分并制成片剂,成功地将其应用于疟疾防治。

这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方法让人惊叹,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科学实践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方法,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为科学研究的进步做出贡献。

五、信念和毅力的重要性屠呦呦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始终坚持信念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助辩证法对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
几点思考
S315050041 付裕晖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屠呦呦获奖原因
屠呦呦 Vs 黄晓明
如何看待屠呦呦“三无”学者的身份
由此延伸的两点思考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伦达尔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来自爱尔兰、日本和中国的3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其中,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为我国摘取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医学科学最高奖项,同时也引发了热议,其它暂且不表,下面本人尝试就这一事件利用本人仅知的部分自然辨证法相关理论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如有不当恳请交流指正。

一、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屠呦呦获奖原因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相关理论是我国千百年医疗实践的宝贵财富,然而在此之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并没有得到世界的一致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屡屡与诺贝尔医学奖项无缘。

归其原因,私以为是我国中医事业缺乏标准化建设。

对于西方人来说,数字和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西医就是建立在数字统计学分析基础之上的。

而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就恰恰在于:西医讲求具体指标,而中医讲求“因人而治”,缺乏可通约性,常常以个人经验为主,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学分析体系,而如果所做的研究缺乏数字依据的支持,西方人是不太可能认可的。

故而,时至今日,中医还没有完全走上世界舞台。

而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就是我国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标志着我国中药事业为国际认可的里程碑,其发现过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
法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青蒿熬水可以治疗疟疾的事实早已被广泛记载传播,许多单位均做过青蒿的抗疟筛选,都因无效而与幸运无缘。

而屠呦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在采用传统方法未果之后,通过对中医药文献的反复研究及参考西方萃取方法对青蒿素的提纯方式思路的改变,细心的想到其抗疟成分可能是热不稳定的,通过冷萃取法得到了没有被热破坏的青蒿素,最终得到抗疟效果极好的青蒿素。

青蒿和青蒿素,一字之差便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此前的科学家受困于中药提纯常规方法的限制,人为的将中医和西医划上鸿沟,中医和西医就其理论、研究手法、起效时间、治标治本等等来说的确是对立的,然而单纯的将二者对立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如此次青蒿素的发现,便是运用西方萃取对中医药进行定量提取,同时此举也是对西医临床的重大贡献,二者互相促进,是统一的整体,中医不破坏药物原始成分基础上,讲究医疗综合效果的做法值得西医学习;西医的精确诊疗、有的放矢的治疗及技术也值得中医借鉴。

这里体现了对立与统一的思想。

不但如此,所有特点的医学包括中医、西医、蒙医、藏医等都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形成有益于人类减轻病痛的统一的医学体系。

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全人类。

二、屠呦呦 Vs 黄晓明
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与黄晓明的奢华婚礼新闻相撞的时候,在当下中国引发了一片热议。

首先,私以为,将屠呦呦教授与黄晓明并列谈知名度、曝光率甚至引申到对青少年的教育层面本身不具有太大的意义。

因为把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和追求曝光度的明星放在一起,然后比较哀叹科学家的曝光度为什么不如明星,这本身就存在问题。

二人追求的本质不同,一是真理,一是知名度。

明星更多的是台前,相比下,科学家更多的是幕后默默无闻的研究,太多的曝光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科学家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科学家的包装或者说是关注点更多的是针对学术的而不是针对民众的。

所以,所谓的哀叹科学家知名
度不如明星这命题本身就没有特别大的讨论价值,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由此引发的其它内容。

其次,谈到篇幅或者报道情况,明星结婚篇幅铺天盖地其实无可厚非,因为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来说,得了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当然值得鼓舞和敬佩,但实际上作为普通人并不能切身理解科学家的辛苦和可贵;然而结婚是所有人都经历或者见识过的,同时黄晓明是为人所熟知的。

社会舆论本就是更关心大家更熟悉的事情,娱乐新闻也正是人们普遍的精神娱乐之一,所以并不适合像某些人或媒体一样上升到家国危机甚至中国梦是否实现的层次上。

再次,很多人讨论屠呦呦和黄晓明的收入,黄晓明的一场秀可能价格上便超过了屠呦呦教授多年的收入,然而这些都是价格层面,也就是事物的表面,往深一点看,这便是对价值与价格的思考。

对此,马克思曾给出一个标准,即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在这个理论下,屠呦呦单位时间内解决的是人类社会关于生存的问题,而黄晓明解决的是满足经济基础或者基本温饱条件后的上层建筑精神需求的娱乐问题。

一个是生存层面,一个是娱乐层面,“自然,屠呦呦教授所做的事情价格应该更高。

”这是大家给出的论调,但是为什么,黄晓明的资产、收益远远高于屠呦呦教授呢,这看似无法解释然而却可以用经济学的一些理论进行理解——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使用价值和供求关系:使用价值方面,例如,同类产品中质量较好的可以有较高的价格,又例如,对于奢侈品,其价格往往取决于其给人们在荣誉感、自我满足感等心理方面带来的效用,而不完全取决于其本身的物质意义上的使用价值,明星的出场与演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奢侈品,那么黄晓明的或者说是明星高收入就可以从价值角度解释通了。

然而,对于黄晓明等明星的高收入问题(价格)解释通之后,不妨回到二人或者说是两个层面的价值问题上。

无论人们对于明星的追求多么狂热,多么一掷千金,冷静下来面对孩子的教育,谈及屠呦呦教授时用的是更为崇敬的姿态,科学家的曝光度和收入水平虽然不如明星,但论影响深远则是明星难以望其项背。

百年后,屠呦呦很可能依旧会被留在教科书,而黄晓明也许30年后就
少有人知了。

从这个角度看,在深远的影响力层面上体现了屠呦呦教授的社会与人生价值。

综合的说,黄晓明为首的明星和屠呦呦教授为首的科学家都对社会创造了价值,价值是多元性的,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都是值得人们敬佩与学习的,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只要是在合理合法范围内为梦想不懈努力就都是为了中国梦实现迈出了一步,只是步伐或大或小罢了。

三、如何看待屠呦呦“三无”学者身份
现年85岁的屠呦呦教授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头衔,故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也正是这样一位“三无”的科学家实现了我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零的突破,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2011年,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被视为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

这意味着,五年前屠呦呦便已经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而五年间,屠呦呦仍然只保留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的身份,没有院士头衔。

不禁让大家思考,中国的院士评定制度怎么了?
有业内学者分析,屠呦呦迟迟得不到院士头衔,原因之一是其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关键性贡献至今仍有争议,其次,屠在业内的声誉不高,未得到包括当年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同事的支持。

归根到底,我认为是诺贝尔奖评定并不认可集体成就,而强调从集体研究中界定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这一主要矛盾,中国的学术界更强调集体的作用,又或者说,大家都不愿“屈居人后”,由于这一原因错失诺贝尔奖已经不是首次了,参与实验的人员和集体彼此间是对立与统一的,统一于同一个实验项目的进行,又对立于成为获奖成员的需求。

这一矛盾导致我国的科研成果总是归属不清,同时中国科学界又过于注重学术贡献以外的问题。

鲁白认为,屠呦呦在青蒿素提取中实现了关键的一步,是因为她提出的乙醚提取法才让人们找到了有效单体。

“虽然有很多人参与,但是这个最关键的一步是她做的,而诺贝尔奖也是看谁做了最关键的一步。

”这与我国学术界评奖观点是有所出入的,对传统学术界评定指标进行冲击与否定,随后认识到问
题的中国学术界对此进行调整完善出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评价指标,实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前进,即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四、由此延伸的两点思考
除了以上三个热议的话题外,还有两个点戳中了本人,在此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其一,刚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本人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核对屠呦呦教授的国籍,当看到“中国籍”三字时长舒了一口气。

实在是因为屠呦呦教授之前已经有八位华裔美籍人士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都只不过是华裔。

看起来似乎不借助国外的培养,不改变国籍,中国人没有得诺贝尔奖的希望一样。

而屠呦呦教授没留过学,没有博士学历,照样做出世界级的成绩,让全球为之瞩目。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在一个层面上表示,我们中国自己是可以培养出最优秀的科学家的,这圆了我们多年的诺奖情节,这意义却又已不止于一个奖项,这是国际对中医科学的认可,这充实了我们不断发展的中国梦。

其二,屠呦呦教授是位女性,同样作为一名工科女生,众多的实例诠释着女性在中国科学界甚至工科行业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女性从事科研工作甚至找工作都要受到更多的掣肘,即使女科学家干得很出色,在评选职称时也会受到歧视。

然而,中国的首例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女士对此给予了一记响亮的回击,也希望此举能真正有效的引发中国科学界及众多相关单位对于启用及培养人才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