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发展心理学考研(复试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与思考题
第一讲发展与毕生发展
[思考题]
1、什么是发展?心理发展有什么样的特点?毕生发展有哪些基本观点?
2、毕生发展的基本主题是什么?
3、毕生发展与年龄和教育的关系?
4、毕生发展研究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如何设计和研究毕生发展
第二讲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
[思考题]
1、如何判断一个发展理论的好坏?
2、以理论好坏的判断标准对各种发展理论进行评价。
3、各种发展理论对个体发展的基本主题持什么样的观点?
第三讲生命的起始
[思考题]
1、遗传是如何决定个体生物特征的?
2、胎儿是如何生长发育的?
3、如何做到优生优育?
第四讲生理发展与健康
[思考题]
1、个体生理发展具有哪些特点?试对每个特点稍加举例予以具体说明。
2、大脑结构和机能的发育体现在哪些方面?什么是老化及老化理论?
3、健康的定义是什么?毕生发展过程中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4、物质滥用和上瘾之间有什么联系?主要的物质滥用表现为哪几种?
第五讲动作与感知觉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运动发展理论的历史的演进以及原因?
第六讲语言发展
[思考题]
1、试评述几种主要的言语获得理论,谈谈你对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解。
2、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的发展过程上来看,儿童的言语能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3、婴儿期的言语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为什么说言语理解早于言语产出?
4、幼儿期言语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言语发展对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5、什么是元语言意识?它主要是什么时候出现,对于儿童的言语和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6、在不同的年龄段,言语教育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第七讲认知发展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和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进行比较。
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对当地心理学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4、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5、了解元认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第八讲情感发展
[思考题]
1. 情绪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 依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早期依恋如何影响后来亲子交往中的情感发展?
3. 亲子交往和同伴交往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交互作用。
4.文化因素如何形成、塑造和影响人们的情绪经验?
第九讲自我发展
[思考题]
1、婴儿的自我是如何产生的?
2、幼儿自我发展的特点
3、儿童自尊是如何产生的
4、儿童自我发展的特点
5、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特点
6、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
7、如何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自我意识的辅导
8、如何进行自我规划
第十讲性与性别发展
[思考题]
1、性、性别、性别角色的区别是什么?三者能完全分开来看待吗?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2、性的分化过程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什么问题?
3、应该如何看待两性人?
4、人的性发展阶段到底该如何划分?
5、每一个阶段的性行为主要特征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特别重要的问题?
6、性别发展的过程是什么?性别发展的最关键时期是哪个时期?
7、两性有些什么差异?差异必然带来性别歧视吗?
8、性别双性化能解决哪些问题?
8、性别发展理论有哪些?每种理论有何局限性?性别发展研究都有哪些新进展?
9、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现代社会该如何规范男性和女性的角色?
10、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什么问题?如何防范这些问题的产生?
11、性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是什么?你有哪些不同于教材的思考?
12、性教育的最新进展如何?
13、中国性教育能照搬西方性教育的做法吗?中国性教育如何本土化?
第十一讲道德与社会性发展
[思考题]
1.什么是道德?主要的道德发展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都是从什么角度对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的?
2.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时与生俱来的吗?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3.同伴关系有哪些不同类型?它是如何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我们如何帮助一个孤僻、内向、不太受欢迎的学生改善同伴关系?
4. 社会老化理论是如何解释社会联系与老化的关系的?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老年人实现成功老化?
第十二讲发展的背景
[思考题]
1、家庭生命周期的六个阶段对个体提出了哪些发展任务?
2、家庭系统理论是如何解释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机制的?
3、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十三讲生命的终结
[思考题]
1、死亡的判定标准主要依据什么?
2、如何看待安乐死现象?
3、个体毕生对死亡的看法有哪些变化?
4、如何对待自己的死亡?
5、如何调整亲人死亡后的心理?
《发展心理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2-11-5 点击次数:185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发展心理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讲发展与毕生发展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发展的主题和毕生发展的基本观点,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策略,把握发展心理学研究和观察问题的独特领域和视角,学会用发展的基本观点看待个体人生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阐述发展的本质,毕生发展的基本观点,发展的研究方法等,基本观点: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变化过程。
毕生发展观认是发展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发展具有多维性、多向性、可塑性和背景性等特点。
天性与教养、连续与不连续、稳定与变化是发展的基本主题。
毕生发展选择了科学研究作为研究方法,毕生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重点难点]
1、毕生发展的基本观点
2、发展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二讲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特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习性学、系统生态学等理论观点,把握理论评价标准,了解当代发展心理学发展的基本动态,形成发展的多元观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讲授理论的评价标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理论观点及其评价,以及发展理论的发展趋势。
主要观点:个体发展的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在一生当中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
个体的变化包括许多方面和领域:情绪、道德、智力、社会性、感知觉和人格的发展。
不同的理论所关注的领域和人的发展方面都是不同的,每一种理论对人的本性和发展原因都有一系列的假设。
精神分析、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习性学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个体发展领域对个体发展进行了阐述。
[重点难点]
1、理论评价标准
2、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理论观点
3、发展理论的发展趋势
[课时安排]
2次课,6学时
第三讲生命的起始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遗传的基本过程和法则,了解进进化心理学和行为遗传学的基本观点,了解产前发育的基本过程,掌握优生优育的基本策略。
[教学方法]
课堂学习、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阐述个体发展的生物基础,揭示遗传过程及法则,描述产前发育的基本特征,讨论优生优育的基本策略。
主要观点:人的生命在出生前已经开始,新的生命兼具父母及各自家族的遗传信息,遗传基因决定一个人的生物特征。
受精卵经过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三个阶段共280天的产前期发育成成熟的胎儿,产前期是个体发生的时期,它为个体心理的发生提供了自然的物质前提。
母亲自身因素和致畸因子对胎儿发育过程起至关重要作用,应趋利避害以优生优育。
胎教能给予胎儿良性刺激,也对父母有益。
[重点难点]
1、生命遗传法则
2、产前发育特点
3、遗传疾病与致畸因子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四讲生理发展与健康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个体生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大脑发育和老化的基本特点,学习了解健康的基本观念,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并对物质滥用与健康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讲授个体生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生理对心理的影响,特别是青春期发育对心理的影响,大脑的毕生发展过程,并对物质滥用特别是网络依赖等问题进行讨论。
主要观点:个体生理发展具有非均匀性、性别差异性和规律性的特点。
心理是脑的活动的产物。
脑的发展既包含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也包括老化。
个体在毕生发展的过程中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物质滥用及上瘾不仅危及人的生命健康而且会形成心理和生理依赖。
其最主要的表现为:抽烟、酗酒、维生素滥用和药物滥用。
[重点难点]
1、个体生理展特点,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发展对心理的影响
2、大脑的发育过程及老化
3、营养与健康
4、物质滥用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五讲动作与感知觉发展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动作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把握动作毕生发展过程及特点,了解感知觉毕生发展过程及特点,探讨感知觉与动作的连接,掌握感知觉与动作连接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阐述动作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动作毕生发展过程,感知觉毕生发展过程以及感知觉与动作的联结。
主要观点:动作发展研究人类一生中动作行为的变化、构成该变化的过程以及影响变化和过程的因素。
动作发展的主题通常包括胚胎期的孕育对动作发展的影响,功能性人类动作的发展(如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运动与体能的发展,等。
感知觉既是个体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渠道,也是个体发展其他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
个体运动、感知觉的发展有一个毕生发展过程。
从感知觉到动作是从内外环境到采取行动的过程。
感知觉和运动发展协调发展才能够使个体积极参与自身发展。
[重点难点]
1、动作发展的基本观点
2、感知觉与动作的连接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六讲语言发展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把握语言发展的基本过程及特点,学会开展语言教育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介绍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语言的毕生发展过程,探讨语言发展的一些策略。
主要观点:言语的发展表现在语言的五个基本形式(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的逐步掌握。
言语的获得是生理的成熟、认知的发展和人际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儿童言语发展中,语音、词法、句法、语义和语用都有其特定发展规律。
在从婴儿期到中老年期人生不同的阶段,言语的发展表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点和规律。
掌握适当的策略、提供有效的人际互动的语言环境能促进儿童的语言和认知的发展。
[重点难点]
1、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
2、语言的毕生发展过程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七讲认知发展
[教学目标]
主要学习了解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特别是皮亚杰、维果茨基以及信息加工的基本观点,并对智力发展的基本特点进行把握和了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介绍认知发展的几种观点,特别是皮亚杰、维果茨基以及信息加工的基本观点,并探讨智力毕生发展过程及特点。
主要观点:认知发展的理论阐述了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为儿童的发展本质是:通过同化和顺应,儿童的图式达到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就实现了发展。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方法论思想为现代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思想,促成了心理学研究范式从无文化研究向以文化为中心的时代性转变,并促进了心理学多种研究方法的整合。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类似于电脑的信息输入、加工和转换输出。
智力是人多种认识能力,如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力的综合体现。
[重点难点]
1、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异同
2、信息加工观点的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八讲情感发展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情感的基本理论,了解情感发展的毕生发展过程,把握情绪控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阐述情绪的基本理论观点,情绪的毕生发展过程以及情绪控制与调节策略,主要观点:情绪是某种客观刺激或外界诱因导致的生理唤醒的情感状态和行为表现。
情绪是具有内部的、行为的和社会适应的机能,是认知、行动、社会交往和发展的重要的激发物和组织者。
情绪在个体发展中,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特征。
依恋有两种类型:儿童-父母的依恋和成人浪漫的依恋。
儿童时期的亲子依恋与成年后同父母和恋爱对象的依恋之间有许多重要的连续性。
控制个体情绪的能力是情绪的机制之一,它也是衡量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准。
[重点难点]
1、情绪的毕生发展过程
2、依恋与爱
3、情绪的控制与管理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九讲自我发展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自我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了解自我毕生发展过程,把握自我调节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阐述自我发展的理论观点,自我毕生发展过程以及自我调的策略。
主要观点:自我发展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领域,不同学派对自我发展有着不同看法。
不同年龄阶段自我发展的任务和表现的特点是不同的。
自我意识需要辅导和规划,自我意识辅导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增强自尊、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自我规划有助于实现理想的自我。
[重点难点]
1、自我的基本概念
2、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
3、自我调节策略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十讲性与性别发展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性、性别和性别角色的基本观点,了解性和性别的毕生发展过程,把握性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阐述性及性别的基本知识,性与性别的毕生发展过程,讨论性别差异的原因,探讨性教育的策略。
主要观点:人类的两性发展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维度上的发展,性、性别和性别角色来概略这三个方面的发展。
男女两性不论是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于两性差异的形成有多种理论和观点。
人类的性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特点,解决性发展的不同问题。
进行科学的性教育,让人们了解性和性别发展的规律,顺利完成性和性别的发展。
[重点难点]
1、性、性别和性别角色的基本观点
2、性别差异的原因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十一讲道德与社会性发展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道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了解道德与社会性毕生发展过程,把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个体道德和社会性发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讲授道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道德和社会性发展毕生发展过程,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基本观点:道德主要指个人内心存在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发展理论从动态角度描述人们道德发展历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道德表现。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伴关系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的结构模型,其发展具有阶段性,可通过一定的策略进行干预。
老化是指成年晚期个体逐渐接受适应自身生理机能水平和社会地位变化的适应性行为方
式的过程。
社会经历对老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2、道德和社会性毕生发展过程
3、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十二讲发展的背景
[教学目标]
学习了解发展的背景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主要了解家庭、学校、工作及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学会用系统生态观点讨论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学生课堂自我讲授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阐述个体发展的主要背景因素,如家庭、学校、工作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影响,主要观点: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家庭会经历一个生命周期,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家庭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群,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影响。
家庭成员的互动影响着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也影响家庭成员的发展。
家庭生活方式影响着个体的身心状况。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
[重点难点]
1、家庭与教养方式
2、学校教育与同伴关系
3、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
4、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课时安排]
3学时
第十三讲生命的终结
[教学目标]
学习把握死亡的基本概念及判定标准,了解死亡观念的毕生发展过程,了解个体面对自身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如何处理亲人死亡的悲伤等问题。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阐述死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标准,死亡观念的毕生发展过程,个体死亡的心理过程及如何面对亲人死亡。
基本观点:死亡是一个人生命的终结,但确定一个人的死亡却需要十分慎重。
脑死亡被看作是死亡的重要标志。
临终护理是我们帮助濒临死亡者减少死亡痛苦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
安乐死是对身患绝症的患者放弃治疗使其无痛苦死亡的一种方式。
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对死亡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死亡教育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死亡,减少死亡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而尊重生命价值的教育。
人在面临死亡时会出现拒绝和孤立、愤怒、交涉、沮丧和接受等心理变化过程,也会有一些濒危体验。
要学会与临终亲人之间的死亡沟通和安排,积极处理亲人死亡所带来的悲伤。
[重点难点]
1、死亡的判断标准
2、死亡的心理过程
3、如何处理亲人死亡的悲伤
[课时安排]
1学时
参考与阅读书目
时间:2012-11-5 点击次数:324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第一讲发展与毕生发展
[阅读书目]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雷雳:《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桑标主编《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李晓凤佘双好编著《质性研究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5、佘双好主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6、[美]DENNIS COON著《心理学导轮——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郑刚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3月第1版
7、[美]约翰·W·桑特洛克著,桑标等译,《毕生发展》(第3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8、[美] David R.Shaffer & Katherine Kipp ,邹泓译,《发展心理学》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9、[英],胡清芬译:《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概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第五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讲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
[阅读书目]
1. [美] R.默里·托马斯. 儿童发展理论:比较的视角(第六版). 郭本禹,王云强等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2. [美] 戴蒙,勒纳主编.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一卷: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 林崇德,李其维,董奇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 [美] 费尔德曼.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 苏彦捷等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
4. [美] 谢弗等.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 邹泓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5.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6. [美] 谢弗(Schaffer,H.R). 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概念. 胡清芬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7. [美] 费尔德曼(Feldman,R.S.). 发展心理学一生的发展(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 雷雳,张雷. 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9. 杨丽珠,刘文. 毕生发展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第三讲生命的起始
[阅读书目]
1、[加]Guy R. Lefrancois. 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 9版. 王全志,孟祥芝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卡拉·西格曼伊丽莎白·瑞德尔. 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 陈英和审译.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英]朱莉娅·贝里曼等. 发展心理学与你. 陈萍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美]劳拉·E·贝克. 儿童发展. 5版. 吴颖等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6、王正询,林兆平. 简明人类遗传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7、[英]大卫·班布里基. 体内小访客:性、怀孕、分娩的生命奥秘. 林丹卉、杨育明译.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3
8、[美]威廉·赖特. 基因的力量——人是天生的还是造就的. 郭本禹等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9、[英]马丁·布鲁克斯. 遗传学. 李彦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10、张湖德. 安胎养胎胎教.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11、吴刚、伦玉兰. 中国优生科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第四讲生理发展与健康
[阅读书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5、张日升著《青年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许淑莲等编著《老年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7、邵郊主编:《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美]Phillip L.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9、[美] David R.Shaffer & Katherine Kipp ,邹泓译,《发展心理学》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0、[美]詹姆斯·O·卢格著,陈德民等译《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6年
第五讲动作与感知觉发展
[阅读书目]
1.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修订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 人类动作发展概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 Alex Fedde Kalverboer, B. Hopkins, Reint Geuze. Motor development in early and later childhood: longitudinal approach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4. V.Gretory Payne, Larry D.Isaacs. Human Motor Development—A Lifespan Approach.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2007
5. Philip J. Kellman, Martha E. Arterberry. The Cradle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Perception in Infancy. MIT Press, 2000
第六讲语言发展
[阅读书目]
1. Chomsky, N. (1968). Language and mind.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2. 张莉. 儿童发展心理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方富熹,方格. 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沈德立,白学军. 实验儿童心理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
5. 李行德.语言发展理论和汉语儿童语言.现代外语。
6. 周晓红. 第一语言的习得概况. 语言文字。
7. 周宗奎主编. 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8. 林崇德主编. 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9. 卡罗尔著,缪小春等译. 语言心理学(第四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 Shaffer著,邹泓等译.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六版).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11. 罗伯特费尔德曼著,苏彦捷等译.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