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发表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论文一、分层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学的需求。
社会发展需要得到多样化人才的支持,不同类型的人才应当具有不同的数学能力。
我国最新实施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做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人才的丰富有着积极作用。
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数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利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学事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因材施教思想落实。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对于学生数学潜能的开发具有阻碍作用。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一个班级的学生传递一样的教学内容,用一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一样的要求规范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
这就使教师的讲授水平与部分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对接不起来。
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协调与不同步的问题,会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吃不饱,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到。
而本校的分层教学把每个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挑选出来,组成新的班级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1.教学目标一致性。
因材施教思想是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从而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2.个性突出原则。
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个性,学习个性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匹配。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别,不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只有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法成功实施。
3.递进教学原则。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进步达成提升能力的目的,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认可每一位学生的大进步与小进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得以提高。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共5则)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共5则)第一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论文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存在,而是表现出个体的发展性。
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个体,并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知识能力的传授。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虽然是基础,但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同样具有挑战性,所以要以学生的角度来充分备课,要在学生的基础上看待他们的成长。
用引导代替苛责,用表扬代替批评,更好地实现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机会,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
一、分层教学需要具备严密组织原则分层教学是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案,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
但是,这却需要教师充分剖析学生特点,原来一节课备一套方案,现在需要三套,甚至四套。
所以,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特别是对于初次尝试的教师来说,会感觉到不小的压力。
教师这方面必须要克服困难,因为分层教学只有体现严密组织原则,才能发挥相应的教学效果。
严密组织原则,需要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
严密的组织需要教师的这份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做恰当的指导和赞扬等。
严密性还要求分层教学不能简单地以难易题目为分界线,否则,很容易让学生自主地将群体划分成聪明孩子和笨孩子,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严密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分层次教学应按照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和习惯等,找到适合他们的认知形式。
例如发现有的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却表现的比较活跃,这说明脱离教师的小组讨论是他们更喜欢的形式。
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活跃程度来划分一个层次,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被带动地更喜欢思考,提高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所以,严密的分层教学组织不是简单地分层那么简单,而是在教学中的一个动态操作过程。
教学的严密性,还要考虑在教学层次过渡上的严密性。
即各个层次之间知识点的过渡不要太明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白,低层次的学生“踮起脚”可以够到高一级的层次,有所努力,就能够上一个台阶。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的探索【中图分类号】g633.6“分层递进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便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向每一个班级统一授课,在同一水平线上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先后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实现整体的进步。
笔者在此对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作了一些探索。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合理分层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来研究: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然后又将这三层次学生进行有机和谐统一,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不断找到新的“最近发展区”,造就一个健康递进式的学习氛围,以分层递进达到整体进步。
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笔者在分层时这样述说,c层为基础组,b层为提高组,a层为竞赛组,同时还鼓励学生,c层为铜牌组,b层为银牌组,a层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层也不会有自卑感。
对处在a层的学生,以指导他们进行探索性独立学习为主要目标,着重于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使他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能力、毅力等;对处在b层的学生,以培养他们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标,增强自信心、恒心、毅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更多的乐趣;对处在c层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克服懒散、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体验什么是成功。
更重要的是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三个层次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卡”,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以自行要求由c层调到b层,或由b层调到a层,但前提条件是他(她)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层的学习任务。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 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 即结合学生实际, 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学生往往知识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 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 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才能和特长, 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要达到这一目的, “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几个层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要求.一、分层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优越性1.分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分层教学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利用差异作为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而且在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辅导中, 成为某种程度“教”的主体.分层教学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气氛, 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 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强化.2.分层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 有针对性地使优秀生“吃饱”、落后生“消化”、中等生“解渴”, 由于在教学中实施了“低起点、多层次”教学, 每个学生都自信地参与教学活动, 感受教学带来的快乐, 因而“中”向“优”靠拢、“差”向“中”迈进则十分自然.分层教学适应学生多极化的差异, 并使处于不同水平或者类别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材的统一要求和教学的多重目标的矛盾要求教师对自己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即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 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编排意图,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形成开放的知识体系, 以提高分层教学的能力, 从而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二、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1.层次性和整体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包括其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 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分层导学, 分层作业, 分层辅导, 分层评价, 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得到最佳发展.2.“主动学习”与主体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新精神, 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活动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参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全过程.3.目标原则.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中所采用的任何一种教学措施, 都必须明确地对应某一教学目标, 每个教学目标都必须有一种或多种教学措施作保证, 以使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三、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1.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 教学目标分层是以学生分层为前提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 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2.教学过程分层.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倾斜度, 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然后逐步放开, 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解决.例如, 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 学生由猜想开始通过动手剪、裁、叠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部分让后进生完成, 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性质的分析和证明由中等生完成, 可巩固知识, 培养他们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能力.对于辅助线的添加和用其他方法进行证明由优等生发现完成, 让他们在发现中领略到数学的方法美, 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参与了教学活动, 在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活动中, 敢于面对困难, 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克服困难, 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 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3.作业布置分层.作业的布置只有层次化, 才能满足基础知识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类学生.对后进生布置作业分量要少、难度要低, 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 还可以把例题作为作业, 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中等生以课后A组练习题为主, 选择性的做一些稍有提高的B组题目.主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对优等生可以要求一题多解, 增强作业的开放性, 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复合思维能力.同时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做较高层次的作业, 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4.单元检测分层.分层目标教学还应在单元检测时分层, 依据分层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的单元检测题, 如可将一份试卷分必做题和分层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必做, 分层选做题是指一个大题包括由易到难的四个层次的题目, 各层次学生做相应层次的题目, 这里题目难易虽不同, 但各小题分值相同.单元检测分层次使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 从而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
在初中数学中实施有效分层次教学论文
在初中数学中实施有效分层次教学摘要: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认为在课程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他们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上学有所得。
关键词:初中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随着免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造成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许多省市实施小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取消重点初中等措施,这样各校、各班内的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就更显著了。
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如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必须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目前,连江地处沿海开放城市,学生的出路也较多,特别晓澳一带,这几年兴起电子、网吧行业,很多学生初中一毕业就加入到打工行列,也能赚到1500元左右的工资,家长、学生都觉得学数学,只要懂得算账就行,因此,造成学习的氛围不浓。
笔者对数学现状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初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35%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算账,32.5%的学生因为对英语的爱好和未来的个人发展,意识到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学习,12.5%的学生为了毕业证书和出于家长的强迫而被动学习,2.5%的学生无明确目标和动机;在学习兴趣上,67.5%的学生对英语保持一定的喜欢程度,但是这些兴趣大多为直接兴趣,具有暂时性;在学习自信心上,37.5%的学生有时信心十足,有时又缺乏足够的自信。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的优良学生,中等生,后进生。
初中教学数学分层设计论文(共2篇)
初中教学数学分层设计论文(共2篇)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了解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等因素,把全班学生分为短期性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案,采取分层施教,进行分层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点体会.一、根据学情,划分层次层次的划分必须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分层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分层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结合教材按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A 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C 组,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层次的划分方法是灵活的.可以由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哪一组,个别学生由教师讲清道理,征得学生的同意后进行适当调整,也可以向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认识后由教师主观分层.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二、分層授课在同一进度、同一内容下,使学生达到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讲授为主,辅以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提问,尽量照顾到好、中、差三种学生,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教学方法,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激励性.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选定一个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提问后尽量留时间让各组组员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使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教学的调控者.三、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对练习、作业的设置,教师要分层次、有梯度,对学习后进生布置概念、公式简单应用题,对中等生布置一些概念、公式的变式题,对优秀生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或探究题,解决“吃不了”或“吃不饱”的问题,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教师可以设置三类题供学生选做:(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什么图形.(2)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几个菱形.(3)证明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各类学生经过努力或辅导都能完成任务,体会了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四、课后作业分层在讲一节课后,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如果采取作业要求一刀切的做法,那么A组学生感到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C组学生却觉得压力太大,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为此,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分类的课后作业.五、及时反馈,分层评价1.分层考查.考查可以分两种方法.一种是每次考查题都设有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A、B 组学生必做的,C组学生选做的;深化题是A组学生必做的,B组学生选做.第二种是考查成绩的标准不同.A组学生70分合格,B组学生60分合格,C组学生40分合格.在考查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结果,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2.分层评价.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答问,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努力拼搏.3.学生的分层是暂时的,也是动态的.教师要注意分析、观察,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平时表现、学习能力的变化,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关心、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树立信心.总之,“分层教学,人人成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各组、各环节的目标具体明确,调动了各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作者:赵凤梅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2期第2篇:初中小班化教学数学练习分层设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小班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学活动必须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均等的参与教学机会.要提高小班化教学效果,除了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外,练习有效性的探究也不容忽视.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一、学生分层,确定分层练习的对象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学习态度和个人意愿等,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暂差生或学困生分为A组,中等水平的学生分为B组,优秀生分为C组. 这样分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合理定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获悉其他同学的基本情况,便于同学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二、练习分层,提高成效分层练习的特点:(1)基本练习: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如简单的计算、基本画图、熟记公式、定理等巩固练习,主要适合于A组学生.(2)综合练习: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适合B组学生.(3)开放性的练习: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于C组学生.针对上述三个层次练习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出独立型分层练习和合作型分层练习.1.独立型分层练习.(1)按题目的难易程度设计分层练习.例如,在讲“因式分解”后,我设计如下练习:A组: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3ax2-3ay4;-2xy-x2-y2;3ax2+6axy+3ay2.B组:利用图形面积因式分解:a2+3ab+2b2;a2+b2+c2+2ab+2bc+2ac.C组: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因式分解.你编的三项式是,分解因式的结果是.C组的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而且要懂得借助课本内容的思想方法去编拟习题.这是有效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的练习,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机会.(2)同一题目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3)按目标的不同对同一练习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2.合作型分层练习.由于不同的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设计分层练习时,教师应安排一些合作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合作型的练习一般分为相同层次型合作练习和互补型的合作练习.(1)相同层次型合作练习.由一些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智趣等相近的学生来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可以与别人共同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互补型的合作练习.所谓“互补”是指具有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时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一种形式.比如,思维能力较强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相互合作,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后,我布置如下练习:请运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设计方案来测量某棵大树的高度,不能爬上大树,也不能把树砍倒,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次练习有的学生找了与自己“互补”的同伴合作完成了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构造及应用有了深刻理解,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在练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A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图形分析题意,并把线段图画在练习本上,写清解题思路,分步解答;对B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尽量用综合算式解答,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C 层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做到举一反三.总之,设计好分层练习,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让我们树立新的练习设计理念,设计出丰富多彩、学生感兴趣、乐于去完成的练习,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的知识在练习中升华,技能在练习中提高,能力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在练习中发展.作者:邓法珍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1期。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略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略【中图分类号】g633.6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分层教学呢?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性的教学模式,最终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都有所进步,成绩都有所提高的目的。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差异发展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对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指导与关注,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了更多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的机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初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笔者愚见,仅供参考。
一,分层次教学中需要注意关键问题。
1,分层次教学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分层教学的目的。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集思维性与抽象性为一体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为了最大限度的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在分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好前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分层次教学不是对学生的歧视或者差别对待,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不要让学生带着情绪上课。
因此,在分层教学之前,让学生明确分层教学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2,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分层次教学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师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
其实分层次教学从最初的规划到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就是总设计师。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做好分层;精心设计课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论文]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摘要:分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设计优化习题是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探讨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48-01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更高一级学校培养优秀生源是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因此,本人就近几年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供同仁们探讨。
一、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新的课程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教学要围绕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课程设计,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然而,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再加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和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注重中等程度学生,没有给予两极学生足够重视,他们在课堂上得不到更多的关心、帮助或指导,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为了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选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的策略。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1、目标分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予以不同的要求。
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对c层学生要求是低起点、多练习、渐上升。
对b层学生的要求是多比较、多激励、多反馈,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超前、超标、超常,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2、备、授课分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备课。
初中数学教学分层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摘要】分层教学是素质教学过程中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的一种探索,是针对学生差异的实际实施同班教学,分层发展、分层达标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分层因材施教层次性常言道:人有高矮,手指有长短。
同样在我们的学校、班级中,学生的思维反应也有快慢,学习成绩也有优、良、中、差。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应该怎样处理,才能兼顾到每个学生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己本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和快乐的上好一节课,这是不少老师都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
在这我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一:备课中分层“军队不打无准备的仗”,“教师不上无准备之课”,因此,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同时也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备课,不能简单的根据教材备课而备课,要做到既是备教材,又是备学生、备教法,还要考虑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备课,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毕竟每个教师非本科生也是大专毕业生,这样的文化程度,面对的是初中生,面对的是初中教材,初中的内容有何难,但是要做到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留心的听课、都能学到他本节课应该学到的知识,就要下一定的功夫。
所以,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每一个学生此时的反应及态度,若此时学生有疑问出现,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去对待,怎样讲解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明白。
对于农村的学校、农村的学生有时还得备本地语言来讲解以便更容易接受。
不但如此,教师本身也要备,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使课堂不出现尴尬的场面,又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
二、教学内容分层在一个班内,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着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学困生面广,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好,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发表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发表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浅论初中数学教学摘要:本文从数学教学“生活化”,巧设问题情境,巧用教学语言,分层次教学等五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习兴趣问题情境教学语言分层次教学弗·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轻视数学必将造成对一切知识的损害,因为轻视数学的人不可能掌握其他学科和理解万物。
”王梓坤:“数学是一门独立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外的基础科学。
它的基础性表现在它可以解释其他科学,而其他科学不能解释数学。
它的独立性正像哲学不属于社会科学一样,它的高度抽象性的范围非常广泛,已不限于自然界。
数学已从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深化、扩展到世界上一切事物。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并不断形成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进而推广应用。
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其基本出发点要求不断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借助教学教具、多媒体等媒介践行课堂内容,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展室外数学实践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周光召说:“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加权平均数时,教师可给出一系列数字:1、2、3、4、5、6、7、8、9、100,让学生计算出改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9,然后将学生分成9组,每组中分别少一个数字,如第1组少1,第2组少2……再次计算出结果并比较各组结果,得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论文]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分层教学是教改中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之一。
我们要正视和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而将学生从能力,情感态度上进行分层。
分层之后教师要调动、发挥优生的指导作用,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学习评价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选择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因材施“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一、学生分层首先要承认差距,尊重差距。
先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按20%、60%、20%进行。
学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
为了减少显性分层的负面心理效应,老师可与每个学生个别联系,不予公布。
学生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等多种形式灵活进行。
二、分层教学具体操作1.预习分层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因此,在分层教学中,为了使各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应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
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和差异,创设处于高、中、低三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且富有启发性、情趣性的分层问题(包括练习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启发、讲解,或让学生小组讨论、个人回答,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2.授课分层教师可把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间尽量压缩在20分钟左右,主要解决重点和共性的问题。
余下时间则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课内分层练习与反馈练习,分a、b、c三类,与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相匹配。
a层(高层)练习题的能力要求是属复杂、综合应用的水平;其中层b层(中层)练习题的能力要求是属简单应用和简单综合应用的水平;c(低层)练习题的能力要求是属识记和理解水平,相当于原中学数学通用教材中的练习题。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策略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理念不仅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了方向,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并为学生研究数学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留有充分的余地。
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减轻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必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可以实现同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因此,它的实施势在必行。
一、分层建组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基础。
学生的分类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研究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等进行了解,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学困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学生的座位。
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
同时把学生分成A、B、C三组,并要求逐层辅导与练作业的检查,这样可相互提高。
二、分层备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
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的研究。
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分层质疑分层质疑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行为。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调查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调查探究“分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几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要求,这符合教育学的可接受性原则。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搞好教学改革,我们在各年级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管理的教学改革。
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坚持不懈的对分层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下面就分层教学中的调查结果谈一下粗浅意见。
1 分层建组是关键层次的划分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成绩和自我能力评价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学生自报与教师考查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舒心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里,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要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升降,进行合理调整。
2 改进教学是核心2.1教学目标层次化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特点,从各类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目标层次化,即分为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要求”,多数学生经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对少数学生学有余力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
具体来说就是:对后进生只要求学会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对中等生要在“熟”上下功夫,注意发展分析综合能力。
而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启迪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2教学过程层次化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倾斜度。
开始“小步子、慢速度“有助于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逐步放开,增加一些综合性、灵活性的问题。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
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由猜想开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裁、叠合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这一部分让后进生来完成,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性质的分析和证明由中等生来完成可以巩固他们以前的知识和培养他们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能力。
对于辅助线的添加和用其他方法进行证明由优等生独立发现完成,让他们在发现中领略到数学的方法美,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摘要】分层教学完全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和大纲要求实际,将教学设计成不同的层次的问题情景,由浅入深,分层递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猜想。
在分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对分层教学的意义、原则及其基本途径进行了一些基本探讨,并以实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授课,分类指导1.分层教学的意义随着义务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学习,阻碍、压制了学生潜能的合理发展,甚至有部分的同学失去了学数学的兴趣。
原因之一是:传统教学中,老师向每一个班集体以刻板单一的信息传递形式和传递速度去传授知识,而学生则以个性不一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于是,在传授能力和接受知识双方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使优生得不到发展而差生跟不上进度。
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势必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为此教师应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启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
分层教学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分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分层教学确保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分层教学的原则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运作的一种模式,其核心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手段,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才是分层的真正目的。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分层教学根据它们之间的矛盾来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3.分层教学的基本途径3.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论文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所谓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它强调了“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提高,让优生更优,差生得到进步,以便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提高,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一、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学不够”,一部分学生“学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差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成绩等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 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 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三、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
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摘要:从根本上来分析,分层教学其实是一种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如果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不仅能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发展,更能够每一个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获得提高。
本文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分层教学原则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在21世纪的今天,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每个公民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
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作出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分层教学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是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分层教学目标体系的设定是涉及同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来控制学生教学进程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其目的是为了为每一个学生都营造适合他们发展和个性的环境。
从理论上来说,分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的是理论基础知识,这是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导向。
第二部分指的是分层应该遵循的原则,这是保障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第三部分指的是教学目标的分层以及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的策略,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决定一个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第四部分指的是综合的形成性评价系统,这个步骤和过程能够有效的调节教学策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就国内而言,分层教学是一个新话题,但是也不能否认在春秋时期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是同这种教育主张如出一辙。
在国外,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让包括差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顺利的发展。
还有最优化教学理论、“发现学习”等都与分层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分层的运作过程(一)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b层智力因素好但学习主动性差、成绩不稳定或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成绩中等;c层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上感到很吃力,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摘要:数学这门学科是一种逻辑性灵活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而数学这门学科往往是以学科中“最难学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好,在学习阶段的不断提升,慢慢的对学习数学知识失去了信心,最终放弃了学习数学知识。
这样放弃学习数学知识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对学生的社会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来适应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谈一谈这类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前言:据有关专家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中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水平的百分比率还不到百分之五十,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学生从初级中学到大学放弃学习数学知识的学生已占总体学生的一半以上,所以如何让学生学好学生这一问题的解决以迫在眉睫。
那么怎么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完全掌握好数学知识呢,上面我们提高过,就是教师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不断的去反省自身的不足,不断的去总结经验,最终找到一个适合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样,在加上学生的自身努力,我想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就不成问题了,本文就是通过对不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不同学生的学习经历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了一个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即初级中学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我们知道,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特点,即他们的智力不同,他们的数学基础不同,他们的学习品质不同等等,所以我们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不适应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
1.分层教学的总体概括1.1上面我们提高,由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如不同学生的智力会有所不同,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不同,如不同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观念不同,如不同学生的学习品质与情操不同,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数字知识的结果,如果我们教师不重视起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一问题,我们的教学成果势必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们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就是不论学生的数学基础的好坏,都是进行一样的教学,这样对于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对课堂进行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各个层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都有所收获,共同进步,如今我国的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也越来越受各个学校的关注与重视,各个学校都在通过不同的措施来进行对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
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数学教学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而分层教学的核心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和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分层建组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数学学习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然后将学生分成好、中、学困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名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 当然我们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在班级公布好、中、学困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要让每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样做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 同时要树立好学生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 我们也要时刻了解中、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都能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并能共同奋发进取.二、分层备课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 我们一般把形象记忆性的知识内容设为第一个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把抽象理解性知识内容设为第二个梯级,让b组学生真正吃得好;知识拓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能够吃得饱. 例如:因式分解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由实例引出因式分解的定义与方法,举出正、反例反复理解练习;(2)方法的应用,充分理解“因式分解其过程正好与整式乘法相反”,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3)方法的拓展,从因式分解的练习过程中发现总结一般规律:有公因式的,先提取后又符合公式的再用公式,项数较多的多项式可以分组进行(分组的方法新教材不做要求). 再如: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出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展,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 这样的分层,让学生们都能体会到自己在学数学,而且能学好数学,既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潜能,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三、分层教学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为了能鼓励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我们再给予适当的引导. 而对b,c层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a层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他们思考探索,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 对a层学生,我们要以放为主,突出教师的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四、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关键. 对学困生要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新课标约束. 对中、学困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例如在讲评练习卷时,可让几个优等生组成一组,针对较少的错误直接讲评,同时指出易犯错误,这样既精练,又不含糊;对中等层次组的学生,注重学生自己的订正与反思,并在学生一一订正之后指导复查;对学困层次组的学生,可组合后再给予必要的知识点分析,理清分析过程,养成正确思考的习惯,巩固好每一节的内容.五、分层作业作业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 因此,作业应该分层次设计,题型应由易到难形成梯度. c组只做基础作业;b组以基础作业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 使每名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苹果,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在作业批改时,对c层的学生尽可能采用面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方法处理.总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学困生,培养优生,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更加有利于激发和保持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01-02当前初中教育中,学生在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给教育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面对这一参差不齐的教育主体,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运用同一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对学生加以施教势必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困难学生“消化不良”的状况,从而压制学生潜能的合理发展,唯有施以与学生的可能性相适应的教学活动,施行层次教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注脚,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才是“人本思想”的体现。
为此,我在两年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启发。
1 “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分层教学”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把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成不同层次,重新建构教学结构,实行学习目标的分层达标、分层评价、分层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从事学习活动,并使学生获得最大成功,从而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1.1 科学的学生分层是基础环节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分层教学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上两个学期,我教的是一个班的数学课,我在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便使用了一套难易适中的小学毕业考试试题对所教班级进行了测验,我亲自监考,保证了考试成绩的真实性,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优秀成绩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基础成绩组。
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差生”一词,我在分组时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竞赛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基础组,同时我还引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金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铜牌组。
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c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
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中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论文
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摘要: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
为此,根据我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来的经验,对分层教学作粗浅归纳。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探究一、问题的提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因此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
其中在数学、英语学科体现尤为明显。
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传统教法受大教学班、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只能照顾中等学生。
采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大纲》要求既要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此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
在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思路:第一,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指导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设立学生分层档案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
分层的标准。
学习成绩为主要分层标准。
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的分层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论文发表浅析初中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几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分层教学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 是一样的。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
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
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的使用:①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②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③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④零整分合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应遵守这个原则;⑤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止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⑥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
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
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1、学生层次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 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 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2、教学目标层次化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
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A层: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B层: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C层: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3、教学过程分层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
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
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
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课堂练习分层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浅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谈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谈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
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
这样,我们更有必要使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
而分层教学正是“因材施教育”,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
然而,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初中的数学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但我们的课堂只有45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真正做到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
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组是前提条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细节问题。
对学生进行分组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组时觉得自己是优越的或者是差的,而要让他们明白到我能不断地进步,我能向更高一层靠近,我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
具体做法是:首先,向学生宣传分层教学法的目的。
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