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触电急救--心肺复苏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触电急救——心肺复苏法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维修电工作为特殊工种,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维修电工专业学生入校后,必须首先接受安全教育,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才可以进行电工实际操作。《触电急救—心肺复苏法》选自《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第三单元课题一。心肺复苏作为维修电工安全知识的重点内容,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安全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2、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刚刚入校的新生。对他们而言,学习环境是新的、专业知识是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新的,新环境的适应需要老师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当然对教师而言,这也是引导新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触电后的现场急救,重点在于心肺复苏操作方法的准确与否,只有熟练掌握了其步骤方法,才能达到现场救护的目的。所以心肺复苏的步骤方法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其中的心脏胸外按压,技术性要求比较高,学生最容易出错,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4、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掌握心肺复苏步骤方法的基础上,在操作中真正熟练应用心肺复苏法进行现场救护;并能在教师创设的竞赛情境中,

用所学的触电急救知识去指导实践,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电工职业素养和习惯,提高学生意外情况下的互救能力。

5、教学准备

现在展示的是本次课的课时分配、教学准备及小组划分情况。主要体现一体化教学的讲练结合、效果考核,并充分考虑一体化设备与条件,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二、教学方法

我认为本课题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需要用情感去引导学生,情感决定态度,而态度决定了效果。

电工技能入门中,学生不存在学习基础的差异,只存在学习态度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到心肺复苏的任务学习中去,使任务与所创设的情境自然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发的去学习;通过示范操作、多媒体演示、对比分析等多种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的学到基本的感知技能与操作技能;在考核环节中,我将采用竞赛考核法,按技能比赛的操作规程组织考核,让学生在一体化教学中多体验实战的气氛。学生则通过思考讨论、集体观摩、实训操作、竞赛等方式,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的去学习知识,练习技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做”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本次课的教学过程

1、任务引入

上课开始,为回顾前次课的内容,我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发现有人触电后,该怎么办?通过视频回顾,学生给出答案:当发现有人触电后,现场人员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拉、切、挑、拽等方式。脱离电源后,在场人员可对触电者进行简单诊断:主要通过看、听、试的方式来判断其呼吸和心跳情况。这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回顾,也是对新课题的铺垫。

接着进行启发提问:若经过诊断,触电者既无呼吸也无心跳,接下来该如何处理?

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教师注意倾听,保护学生思考讨论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深入的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讨论的结果,应该有2/3的同学马上会想到拨打120,只要医生一到,问题就解决了。在此我将顺势做一个延伸提问: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正确拨打120?学生会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将他们的可行性方法归纳整理,教给学生正确拨打120的生活常识。

可是,依我们目前的条件,救护车在几分钟之内很难到达。医学上提出,在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情况下,黄金救援时间是最初的四分钟。错过了这个时间,大脑将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在等待120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吗?

将学生推入到危急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愿望。于是自然的引出任务,今天我们学习触电后的现场急救知识:心肺复苏法。

2、任务分析:

心肺复苏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急救技能,由触电、溺水、心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和心跳骤停,都可以使用心肺复苏法。发生触电时,一定量的电流

通过肌体,首先引起呼吸停止,接着会因为缺氧,引起心跳停止。使用心肺复苏的目的就是借助于外在的呼吸和按压,让触电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那么,心肺复苏法的步骤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观看视频,先从感性上对心肺复苏有个整体认知。观看之后,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归纳:心肺复苏法大致可分为3个步骤:一畅通气道、二口对口人工呼吸、三心脏胸外按压。

这样由面到点,由整体到部分的任务分解之后,使学生对任务完成的步骤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将任务难度分散于3个步骤当中,更易于学生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任务分析结束后,我们以单人心肺复苏为例,进入任务实施阶段。

3、任务实施

首先,我将展示模拟人。模拟人的展示,会引来学生的很多议论和情绪,或害怕、或觉得可笑,这些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练习效果。所以我首先要化解他们的负面情绪,进行情感教育。

我将播放一段视频:这是《东方时空》曾播报过“中国最美女记者”曹爱文的故事:为了给溺水儿童做现场心肺复苏,她放弃了报道,选择了救人。我们为她的精神而感动。但在感动之余,当你看到视频中围观的数以百计的群众谁也不会做心肺复苏,万分危急的情况却要不停的打电话询问有关操作步骤,生命的气息在一分一秒中流逝,你的心里还会有何感想?

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而我作为其中一员,也向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个人感受。师生的交流让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情绪表达的空间。接下来的数字对比,更让学生有所思考:

在发达国家,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人能准确使用心肺复苏术这种基本的急救技能。而中国这种急救知识的普及率还不到1%。“黄金四分钟”,常常会因为知识的缺乏而白白浪费。

感情的铺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来自于内心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命尊重的情绪,使学生觉得面对的不再是模拟人,而是急需我们去救护的触电人员。

对心肺复苏法的讲解,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接受能力,我将借助于多媒体演示,配合大量的原理图片和动作图片,进行分步讲解、示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首先是畅通气道:气道的畅通是后面2个步骤实施的前提。怎样才能使气道畅通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边看原理图片边回忆刚才的视频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动作:清除口内异物和仰头抬颌。教师通过示范操作,明确各动作要求和标准。

接着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其目的是用我们的呼吸来帮助触电人员呼吸。那么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是多少?你知道呼吸包括哪两个方面吗?学生当场进行测试。将大家的测试结果取一个平均值,约为每分钟12次,也就是5S 一次。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方面,这也就说明在给触电者吹气之后,一定要留出放松换气的时间,这才是一个完整的5S的呼吸过程。学生通过对自己正常呼吸的了解,自然也就明确了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随后的示范操作中,将吹气量的大小,吹气时所配合的手部动作规范一一向同学们展示。

最后是心脏胸外按压:其按压的位置、姿势、频率和力度是操作中最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是本次课的难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