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7.1⼒(F)1、定义:注意(1)⼀个⼒的产⽣⼀定有施⼒物体和受⼒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个物体不能产⽣⼒的作⽤。
(3)⼒的作⽤可发⽣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的存在可通过⼒的作⽤效果来判断。
⼒的作⽤效果有两个:(1)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物体运动的快慢或⽅向发⽣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变化。
)举例:⽤⼒推⼩车,⼩车由静⽌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球。
(2)举例:⽤⼒压弹簧,弹簧变形;⽤⼒拉⼸⼸变形。
3、⼒的单位:4、。
它们都能影响⼒的作⽤效果。
5、⼒的表⽰⽅法:画⼒的⽰意图。
在受⼒物体上沿着⼒的⽅向画⼀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的⽅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的作⽤点,线段的长表⽰⼒的⼤⼩,这种图⽰法叫⼒的⽰意图。
7.2、弹⼒(1)弹性:塑性:物体受⼒发⽣形变不受⼒不能⾃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的定义:物体由于发⽣弹性形变⽽产⽣的⼒。
(如压⼒,⽀持⼒,拉⼒)(3)产⽣条件:。
⼆、弹簧测⼒计(4)测量⼒的⼤⼩的⼯具叫做弹簧测⼒计。
弹簧测⼒计(弹簧秤)的⼯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越⼤,弹簧的伸长量就越⼤。
(5) 使⽤弹簧测⼒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否则会损坏测⼒计)B、使⽤前指针要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时的⽰数,才得到被测⼒的⼤⼩。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次,放⼿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的摩擦;D、被测⼒的⽅向要与弹簧的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7.3重⼒(G)1产⽣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字母3重⼒的⼤⼩:①⼜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与它的质量成正⽐。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概念[来源:
学§科§
网 Z§X
§X§
K][来源:
区
学科网]
别 单位
性质
测量工具
方向
变化
联系
质量
重力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来源:学科 网]
千克(Kg)
牛(N)
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地球施加给物体的力
天平
弹簧测力计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有大小(G=mg),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与位置无关
与位置有关
3
二、弹力 1、弹性:物 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范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的性质 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称为弹力。 3、弹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4、弹力方向:与发生形变方向相反。 5、弹力种类: 支持力 , 压力 , 拉力 , 推力 等。 6、力的测量: 测力计 ,常用测力计为 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8、使用方法:“看”:使用前注意 量程(范围)、分度值(最小格代表数)、指针是否指零;“调”:指 针调零(记下指针初始位置);“读” 读数=挂钩受力 (或: 挂钩受力=度数—初始度数)。
五、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 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 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 焦距 。
六、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
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知识点
目标要点难点章节内容认识凸面镜、凹面镜的相关名词及性质,知道怎样鉴识,认识常有的几种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近视、远视的纠正方法,掌握凸面镜成像规律,会画凸、凹面镜的光路图。
凸面镜成像规律,凸、凹面镜光路图凸面镜成像规律第一节:透镜透镜 : 起码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要求会辨识)凸面镜、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凹面镜、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主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面镜主光轴的光芒经凸面镜后汇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 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往常因为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 f ”表示。
以下列图:注意:凸面镜和凹面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面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面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焦距越小的透镜,对光的汇聚(或发散)作用越显然。
第二节:研究——凸面镜成像研究凸面镜的成像规律:器械:凸面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注意事项:“三心共线” :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向来线上;又叫“三心等高”凸面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成像条件物距( u)成像的性质像距( v)应用U﹥ 2f倒立、减小的实像F﹤ v﹤ 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F﹤ u﹤ 2f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投影仪U=f不行像0﹤ u﹤ f正立、放大的虚像V﹥ f放大镜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 1、实像是由实质光芒汇聚而成,在光屏上可体现,可用眼睛直接看,全部光芒必过像点;2、虚像不可以在光屏上体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芒的反向延伸线汇聚而成;注意:凹面镜一直成减小、正立的虚像。
三条特别光芒(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芒经透镜后流传方向不改变,以下列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芒,经凸面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面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伸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面镜对光芒有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以下列图:3、经过凸面镜焦点的光芒经凸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芒经凹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以下列图:大略丈量凸面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面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面镜的主光轴),下边放一张白纸,调理凸面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而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面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面镜的焦距。
北师大版初二物理重点知识归纳(下册)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基本知识点归纳:1.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1)外观: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由透明材料制成。
2)光学特点: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①正确看待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轴。
②凸透镜越厚,它表面的弯曲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其焦距越短。
3)成像规律及应用:①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②U=2f: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③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投影仪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规律简化总结: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③成虚像时:物远像远,物近像近,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④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上下,左右均相反;而成虚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同。
这点与平面镜有所区别!2.光学仪器的操作1)照相机的操作:①若要扩大照相范围,就要让像变小,具体操作方法是:增大照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以增大物距,同时缩短暗箱长度以减小相距.②照相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 灰尘由于距离镜头太近,故它不会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呈现在底片上。
但它会遮挡住部分射到镜头上的光,使像的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2)幻灯机的操作:①由于物体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故幻灯片要倒插。
②若觉得屏幕上的图像太小,则应该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3)放大镜的操作:①要利用放大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必须保证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若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则我们看到的就是倒立的实像了。
②如果要想将物体的像放大得更多一些,则应该稍稍增大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但要保证这个距离不能超过一倍焦距。
3.眼睛1)原理: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相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电磁继电器扬声器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
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
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
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
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
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
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北师大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资料
第七章⼒⼀、⼒:⼒是物体对物体的作⽤。
有“⼒”就⼀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物体间⼒的作⽤是相互的。
⼀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
2、⼒的作⽤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指运动快慢或运动⽅向的变化。
运动快慢指由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运动⽅向指由直线到曲线、由曲线到直线等;物体形变指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
3、⼒的单位是:⽜顿(N),1N⼤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的⼒。
4、⼒的三要素是:⼒的⼤⼩、⽅向、作⽤点;它们都能影响⼒的作⽤效果。
5、⼒的图⽰:⽤⼀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线段的长度表⽰⼒的⼤⼩,线段的起点和终点表⽰⼒的作⽤点,箭头表⽰⼒的⽅向,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的⽰意图:只画⼀个长度适当,沿⼒的⽅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就可以了。
⼆、弹⼒弹簧测⼒计1、弹性:物体受⼒发⽣形变,不受⼒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弹⼒:物体由于发⽣弹性形变⽽产⽣的⼒。
3、弹簧测⼒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越⼤,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成正⽐)2)使⽤:(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次,看每次松⼿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要沿着弹簧的轴线⽅向,测量⼒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三、重⼒1、万有引⼒: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到天体,⼩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
2、重⼒: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
1)重⼒的⼤⼩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跟它的质量成正⽐。
G=mg.2)重⼒的⽅向:竖直向下(指向地⼼)。
3)重⼒的作⽤点(重⼼):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的作⽤好像作⽤在⼀个点,这个点叫重⼼。
(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在它的⼏何中⼼)四、摩擦⼒1、摩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处产⽣⼀种阻碍相对运动的⼒,这种⼒就叫摩擦⼒。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一、力和压强1. 力:力的定义、力的计量单位(牛顿)、力的三要素(作用力、作用点、作用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2. 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位移、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使物体的速度改变、使物体做功3. 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的关系:胡克定律、弹簧常数的计算、弹簧平衡位置的确定、弹簧的串、并联4. 压强: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压强的大小与压力、面积的关系、压强的应用(刀、钉、书)二、浮力和密度1. 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浸入液体内的物体受力特点、浮力的应用(鱼找水)2. 密度: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的测量方法、密度的应用(升级仿真)三、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的原理、力矩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理解杠杆的实质、杠杆的应用(开罐器、车厢)2. 轮轴:简单的轮轴原理、理解轮轴的实质、利用轮轴传递力的应用(剪刀、牙刷)3. 滑轮:滑轮的定义、滑轮组的构造、理解滑轮的实质、滑轮组的应用(无敌吊车)四、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射线模型、折射定律(正入、偏离、平行)2. 光的成像: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3. 光的色散和发色原理:白光的组成和色散现象、折射率和波长的关系、辊追色散原理和应用、光的发色原理和应用五、电和磁1.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计量单位、闭合电路的条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并联的特点和应用2. 电阻和电流:电阻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电阻和电流的关系、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电阻的分类、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 空气中的强磁场和电磁感应: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定律、感应电流的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电磁感应的应用4. 静磁场和动磁场:磁力的概念和特点、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磁场的应用(电谐振器)六、热、能与机械能1. 运动的物体有机械能: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与机械功的关系2. 热和能的关系:热与能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热和失去热的方法、能传递和能转化的方式、理解能的转化例子3. 湿度与相变:相变的概念和分类、升华、凝固、熔化、沸腾的条件、湿度的概念和计算、湿度和蒸发的关系、相变与能的转化七、声音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原理、声源的特点和分类、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路线、声音的传播媒介2. 声音的性质:声音的响度、音调、音量、噪音、频率和周期的关系、音高和音调的关系、声音的反射和回声3. 声音的应用:声波在各种设备中的应用(喇叭、电话)、声音的传导特点和应用(声音门槛、望远镜)由于文字限制,上述知识点只是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例题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知识点目标要点难点章节内容第六章常有得光学仪器认识凸面镜、凹面镜得相关名词及性质,知道怎样鉴识,认识常有得几种光学仪器得工作原理,近视、远视得纠正方法,掌握凸面镜成像规律,会画凸、凹面镜得光路图。
凸面镜成像规律,凸、凹面镜光路图凸面镜成像规律第一节:透镜透镜:起码有一个面就是球面得一局部得透明玻璃元件。
〔要求会辨别〕凸面镜、中间厚、边沿薄得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得镜头、投影仪得镜头、放大镜等;凹面镜、中间薄、边沿厚得透镜,如:近视镜片。
主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得直线,用CC/表示;光心:同常位于透镜得几何中心;用“O〞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面镜主光轴得光芒经凸面镜后汇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得距离〔往常因为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得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以下列图:注意:凸面镜与凹面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面镜得焦点就是实焦点,凹面镜得焦点就是虚焦点。
焦距越小得透镜,对光得汇聚〔或发散〕作用越显然。
第二节:研究——凸面镜成像研究凸面镜得成像规律:器械:凸面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本卷须知:“三心共线〞:蜡烛得焰心、透镜得光心、光屏得中心在同向来线上;又叫“三心等高〞凸面镜成像得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得性质像距〔v〕应用U﹥2f倒立、减小得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得实像v=2ff﹤u﹤2f倒立、放大得实像v﹥2f投影仪U=f不行像0﹤u﹤f正立、放大得虚像v﹥f放大镜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就是由实质光芒汇聚而成,在光屏上可体现,可用眼睛直接瞧,全部光芒必过像点;2、虚像不可以在光屏上体现,但能用眼睛瞧,由光芒得反向延伸线汇聚而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知识点注意:凹面镜一直成减小、正立得虚像。
三条特别光芒〔要求会画〕:1、过光心得光芒经透镜后流传方向不改变,如以下列图:2、平行于主光轴得光芒,经凸面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面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伸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面镜对光芒有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以下列图:3、经过凸面镜焦点得光芒经凸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得光芒经凹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以下列图:大略丈量凸面镜焦距得方法:使凸面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就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面镜得主光轴〕,下边放一张白纸,调理凸面镜到白纸得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而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面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得距离就就是凸面镜得焦距。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下全册,略详)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x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本文旨在总结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对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回顾。
第一章:光的传播1.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光的法线: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 镜面反射和 diffused reflection(漫反射)。
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
- 折射率和光的速度。
- 反光定律:光线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反射,否则发生折射。
3. 凸透镜和凹透镜- 焦距和光的折射规律。
- 光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位置和大小关系。
第二章: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1. 声音的特点与传播规律- 声音的特点:音调、音量和音色。
- 声音的传播:波动模型和机械波的传播规律。
2. 视频发声过程- 声带的原理和结构。
- 声音的调节:共鸣腔的作用。
3. 电磁波的特点和分类- 电磁波的特点:速度、频率和波长。
- 电磁波的分类:射线、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
第三章: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
-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计算。
2. 运动图像- 图像的含义和分析。
- 运动图像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3. 牛顿运动定律和重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和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重力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
第四章: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平行力和不平行力的合成。
- 力的分解:平行力和不平行力的分解。
2. 弹力和向心力- 弹簧的弹性力和拉力。
- 向心力和离心力。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具体相变过程:熔化、凝固、沸腾和凝结。
2. 气体的压力和压强-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本文主要总结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物理量与物理单位、能源与能量转化、电流与电阻、电能的利用、光的传播和成像等内容。
一、物理量与物理单位1. 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或现象的性质和规律的量称为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2. 物理单位:用来表示物理量大小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如米、千克、秒等。
二、能源与能量转化1. 能量:物体的能力做功的大小称为能量,常用单位为焦耳(J)。
2.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称为功率,常用单位为瓦特(W)。
3. 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在不同物体之间相互转化。
三、电流与电阻1. 电流:电荷通过导体的数量和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之比称为电流强度,常用单位为安培(A)。
2.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称为电阻,常用单位为欧姆(Ω)。
3. 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符合欧姆定律:I = U/R。
四、电能的利用1. 电能与功率:电器利用电能进行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功率越大,转化效率越高。
2. 电流与电能的关系:电流强度大、电压高的电路中,每单位时间通过的电量多,电能消耗快。
3. 安全用电:应正确使用电器,保持插头和插座接触良好,避免短路等危险情况。
五、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直线传播,当光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
2.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会发生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4. 光的透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会穿过介质,透射光线垂直于界面。
六、光的成像1. 凸透镜:光线通过凸透镜时,根据光线的折射规律,可以确定物体的像的位置和性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要点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主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凹透镜的焦距。
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3.透镜的分辨方法(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
3.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1倍焦距。
5.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
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三、生活中的透镜1.幻灯机与投影仪:幻灯片或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屏幕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
屏幕上要成正立的像,幻灯片必须倒放。
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应当使凸透镜与幻灯片或投影片的距离减小,同时使屏幕远离透镜,即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
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景物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完整版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4、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5.T=(t+273)K(T:热力学温度,t:摄氏温度)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5、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6、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五、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
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2、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放正紧靠——视线正对——注意估读——带好单位4、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无法避免。
5、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米3(m3)6、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相变:熔化、凝固、汽化、凝结、升华、凝华。
2.密度和比重: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比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概念、计算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机械的简单机械原理1.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概念、力的表示方法;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使物体变形、使物体改变方向等。
2.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定义、杠杆的原理及分类;力的条件与杠杆平衡的条件。
3.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定义、滑轮的原理以及作用;复式滑轮的效果。
第三章:声音及其探测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以及传播条件。
2.声音的特征:声音的高低、响度、音色以及频率和振动数之间的关系。
3.声音的探测:声音的探测方法;超声波和声纳的应用。
第四章: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的直线性。
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的性质和规律;镜子的种类及其应用。
3.光的图象:实物与虚物、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图象特点。
第五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描述和应用;折射率的定义及计算。
2.光的全反射:全反射的意义、条件;光纤的原理及应用。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留意点、留意物、留意尺、菲涅耳原理的应用。
第六章:光的色散与复制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及成因;光的折射角与色散角的关系。
2.彩色复制:细网版的原理、应用;光学玻璃的原理、应用。
第七章:电知识和电路1.电的概念和性质: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基本概念;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特点。
2.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电阻、导线和开关等基本元件;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3.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联。
第八章:用电及其防护1.功率和能量:功率和能量的概念;计算功率和能量的方法。
2.电能的利用:电能的损耗和节约;电能的安全用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问题。
2.力学与运动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
-运动的物理量和单位;
-物体的运动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物体的运动规律表达式(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学公式等)。
3.热学与能量:
-温度、热量和热平衡;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固态、液态和气态);
-内能和热机;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4.光学: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
-光的色散和光谱。
5.电学与电磁学:
-静电学(电荷、电场、电场力等);
-电流和电路(电流、电阻、欧姆定律等);
-磁学(磁场、磁力等);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6.振动与波动:
-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波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机械波(波的传播和波的性质);
-声波(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7.核能与宇宙: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
-核能的利用与核能的安全;
-宇宙结构和宇宙学常识。
以上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的知识点概述,具体内容和深入解析可根据教材内容进一步学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 物理量、单位和测量•物理量:具有数量和单位的量。
•单位: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量。
•量纲:用来表示物理量的种类。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国际单位制(SI):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制。
2. 运动•运动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自发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重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弹性力:当物体变形时,还原力所产生的力。
•摩擦力:物体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力。
3. 热学•温度: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平衡: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称它们达到热平衡。
•热量:热能的传递形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热的自然传递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热膨胀:物体温度升高时由于体积膨胀所产生的现象。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是一种能量,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行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
4. 光学•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表面后反弹的现象。
•光的折射: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线经过分离后的现象。
•凸透镜:将平行光线聚焦成交点,可用于放大物体。
•凹透镜:将平行光线散射成发散光线,可用于缩小物体。
•光的干涉:两束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
•光的衍射:光线遇到障碍物后会产生波的衍射现象,波前经过障碍物后会呈现出弯曲和散射的状态。
5. 电学•静电荷:未运动的电荷。
•电场:电荷周围的区域内会存在电场,可以用电势差表示。
•电势差:电荷从高电势向低电势移动时,电势差会使电荷获得动能。
•电路:由电源、导线、负载等组成的电气设备。
八年级北师大版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北师大版下册物理知识点八年级北师大版下册物理知识点【篇一】电磁继电器扬声器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
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
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
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
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
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
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篇二】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八年级下册物理北大师版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北大师版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或改变形状。
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1.接触力:指物体直接接触后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2.非接触力:指物体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以下变化:1.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运动:物体受到合力作用,会产生加速度,使物体发生运动。
3.形状:某些力会改变物体的形状,如弹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即物体的惯性使得它们保持原有状态,只有受到外力才能改变运动状态。
四、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当物体受力F 时,加速度a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F=ma。
五、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一个力的作用都必然伴随着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分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在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重量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即W=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弹力是物体恢复原状的力。
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弹簧、绳子等会产生弹性力,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成正比。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九、波的传播与特性波是能量传播的方式,可以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
1.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如水波、声波等。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的产生需要有振动源,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十一、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界面发生反射现象,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 (新编汇总)
透镜及其应用1、区分透镜的方法:(1)、摸中间和边缘;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2)、汇聚光的是凸透镜,发散光的是凹透镜;(3)、看字时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2、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用平行光平行于主轴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3、制造平行光的方法: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通过凸透镜就变成了平行光;4、会聚和发散的判断方法:将入射光线延长,看出射光线在延长线内是会聚,在延长线外是发散;5、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①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不改变方向②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透镜后过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后平行于主轴凸透镜凹透镜6、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前,应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1)f≧u,(2)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7、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应用像距u>2f 2f>v>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物在外区,像在中区)镜头到底片的距离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像分大小处;可测焦距f=u/2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物在中区,像在外区)镜头银幕的距离u=f 不成像分虚实处u<f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物在内区)(1)、物近像远像放大,物远像近像缩小;(实像)(2) (2)、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3)、实像倒立在异侧,虚像正立在同侧;补充:(1)、放大镜看字,要把字放大一些应离字远一些;(虚像)(2)、实像的上下左右都与物的上下左右相反;(倒立)(3)、u>v时,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u<v时,凸透镜相当于投影仪;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像与物的位置相反;8、透镜的应用(1)、照像机:原理:u>2f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篇一】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电磁继电器扬声器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相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
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
这个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
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
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
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
电动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篇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实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能够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相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人们有时要利用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能够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能够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相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能够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因为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篇三】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第七章力第1节力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有,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能够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能够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
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会画力的示意图)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第2节弹力1、物体因为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
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
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
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
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实行加减修正。
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
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第3节重力1、重力:物体因为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
粗略计算时,g取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
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
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n。
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
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有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运动的小车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运动下去.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这就是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验事实++科学推理得出的,所以(能/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3、牛顿第一定律直接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所处的状态,即状态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间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性质叫做惯性。
一切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相关.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第2节二力平衡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状态和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在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它们的合力等于0。
归纳为八个字“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3、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
(改变、不变).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
(改变、不变)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处于匀速或静止(没推动),则受到的力都是一对对的力,即受到的这对力方向、大小、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
第3节摩擦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运动或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防碍的力叫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和大小相关系。
越大、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
3、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瓶子与手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它们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
自行车在地面上滚动,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称为摩擦。
共同点:两个物体相互,都产生了力综上可得: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1)两个物体要相互。
(2)两物体之间发生。
4、磨擦分为、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5、增大有益摩擦方法:使接触面些和增大(自行车的刹车)。
6、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2)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或磁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