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离散数学-学校教案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离散数学简介1.1 离散数学的定义与意义离散数学的定义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2 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集合逻辑函数图论1.3 离散数学的研究方法形式化方法归纳法构造法第二章:集合与逻辑2.1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并、交、差、补)2.2 逻辑基本概念命题与联结词逻辑推理规则(蕴涵、逆否、德摩根定律)2.3 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命题逻辑的形式化表示与推理谓词逻辑的形式化表示与推理第三章:函数与图论3.1 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连续性、奇偶性3.2 图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图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图的运算(节点、边、路径、连通性)3.3 树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树与图的关系树的结构性质与应用(二叉树、堆、平衡树)第四章:组合数学4.1 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排列组合的定义与公式组合数学的应用(计数原理、图论)4.2 组合数学的计算方法直接法、间接法、递推法、函数法4.3 组合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动态规划、贪心算法)程序语言中的组合类型(类型系统、类型检查)第五章:数理逻辑与计算复杂性5.1 数理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的数学模型(布尔代数、逻辑函数)谓词逻辑的数学模型(一阶逻辑、描述逻辑)5.2 计算复杂性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计算复杂性的定义与度量(时间复杂性、空间复杂性)计算复杂性的分类(P与NP问题、整数分解问题)5.3 离散数学在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离散数学在算法优化与分析中的作用第六章:关系与映射6.1 关系的基本概念关系的定义与性质关系的类型(对称性、传递性、反身性)6.2 关系的闭包与简化关系的闭包概念关系的简化与规范化6.3 函数与二元关系函数与关系的联系与区别二元组与二元关系的应用第七章:代数结构7.1 代数结构的基本概念群、环、域的定义与性质代数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7.2 群与群作用群的定义与运算群作用与群同态7.3 环与域环的定义与性质域的特殊性质与应用第八章: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8.1 数理逻辑的进一步应用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8.2 计算理论的基本概念计算模型的定义与分类计算复杂性的理论基础8.3 离散数学在计算理论中的应用计算理论中的逻辑与证明离散数学在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作用第九章:组合设计与计数原理9.1 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组合设计的定义与类型组合设计在编码理论中的应用9.2 计数原理的基本概念鸽巢原理、包含-排除原理函数的方法与应用9.3 图论与网络流图的遍历与路径问题网络流与最优化问题第十章:离散数学的综合应用10.1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与程序语言设计10.2 离散数学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中的作用组合数学在概率论与数论中的应用图论在网络科学与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应用10.3 离散数学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展望量子计算与离散数学与逻辑推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运算(并、交、差、补)重点环节二:逻辑基本概念与推理命题与联结词(且、或、非)逻辑推理规则(蕴涵、逆否、德摩根定律)重点环节三: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连续性、奇偶性重点环节四:图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图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图的运算(节点、边、路径、连通性)重点环节五: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与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的定义与公式组合数学的应用(计数原理、图论)重点环节六:关系与映射关系的定义与性质关系的类型(对称性、传递性、反身性)重点环节七:代数结构的基本概念群、环、域的定义与性质代数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重点环节八: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数理逻辑的推理规则计算理论的基本概念(计算模型、计算复杂性)重点环节九:组合设计与计数原理组合设计的定义与类型计数原理的应用(鸽巢原理、包含-排除原理)重点环节十:离散数学的综合应用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与程序语言设计)离散数学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中的作用(组合数学在概率论与数论中的应用、图论在网络科学与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离散数学教案》课件涵盖了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逻辑推理、函数与图论、组合数学、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组合设计与计数原理等多个重要环节。

离散数学教案

离散数学教案

离散数学教案一、教案引言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离散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集合论、逻辑推理、图论等内容;2. 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技能,包括集合的运算、证明方法、图的遍历等;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集合论1.1 集合与元素1.2 集合的运算1.3 集合的关系1.4 集合的应用2. 逻辑与证明2.1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2.2 命题的真值与命题的合取、析取、蕴含、等价关系2.3 命题逻辑的推理定律2.4 命题与谓词的等价关系2.5 谓词逻辑的推理定律3. 图论3.1 图的概念与性质3.2 图的表示方法3.3 图的遍历算法3.4 图的连通性与最小生成树3.5 图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与例题演练相结合:通过简洁清晰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大量的例题演练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2. 问题引导与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离散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3. 团队合作与讨论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享思路、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选取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将离散数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离散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2. 作业评定:通过布置作业并进行评定,评估学生对离散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讨论与反馈: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离散数学安徽大学教案

离散数学安徽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离散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2. 图论3.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4. 逻辑代数与布尔函数5. 计算机算法教学重点:1. 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图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的应用4. 逻辑代数与布尔函数的应用5. 计算机算法的基本思想教学难点:1. 离散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图论问题的求解3.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的综合应用4. 逻辑代数与布尔函数的复杂应用5. 计算机算法的复杂实现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离散数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数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1. 讲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如集合、关系、函数等。

2. 讲解离散数学的基本理论,如鸽巢原理、归纳法等。

3. 通过实例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应用。

三、图论1. 讲解图论的基本概念,如无向图、有向图、连通图等。

2. 讲解图论的基本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等。

3. 通过实例讲解图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 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如排列、组合、排列数、组合数等。

2. 讲解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3. 通过实例讲解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逻辑代数与布尔函数1. 讲解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如逻辑门、逻辑运算等。

2. 讲解布尔函数及其化简。

3. 通过实例讲解逻辑代数与布尔函数在电路设计、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六、计算机算法1. 讲解计算机算法的基本思想,如贪心算法、分治算法等。

2. 通过实例讲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3. 讲解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复习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高三离散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高三离散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图论的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如顶点、边、路径、回路等。

3. 学会使用图表示实际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图论分析。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2. 图论的基本术语和概念3. 图的表示和图论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高中数学中的集合、逻辑等基本概念。

2. 提出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二、新课内容1. 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离散数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特点。

- 讲解离散结构的基本概念,如集合、图、树等。

2. 图论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介绍图论的基本术语,如顶点、边、路径、回路等。

- 讲解图的分类,如无向图、有向图、加权图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绘制简单的无向图和有向图,并标明顶点和边。

2. 引导学生分析图的特点,如连通性、路径长度等。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图论的基本术语。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离散数学基本概念和图论基本术语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内容1. 图的表示- 介绍图的表示方法,如邻接矩阵、邻接表等。

- 讲解如何使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图。

2. 图论分析- 介绍图论的基本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等。

- 讲解如何应用图论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使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给定的图。

2. 引导学生应用图论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求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等。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的表示和图论分析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离散数学基本概念和图论基本术语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图论分析的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应用离散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备注: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离散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离散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离散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2)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程序设计;(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离散数学的兴趣,使其热爱数学;(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集合、关系、函数、图论等;2. 离散数学的基本原理:逻辑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3. 离散数学的基本方法:算法设计、程序设计、数学建模等;4. 离散数学在各领域的应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

三、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离散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3. 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掌握离散数学知识;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5.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讲授新课:讲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3.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6.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出勤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团队合作能力等;4.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离散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教案离散数学

高中数学教案离散数学

高中数学教案离散数学高中数学教案—离散数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离散数学的常见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离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工作包括: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案例;2. 备齐黑板、粉笔和讲义。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离散数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离散数学的应用场景,如网络安全、密码学等。

步骤二:讲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1. 集合与元素:介绍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以及元素的概念。

2. 关系与函数:讲解关系和函数的定义,重点介绍关系的性质和函数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步骤三:讲解离散数学的应用案例1. 图论:介绍图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讲解图在网络分析、路径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2. 组合数学:介绍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如排列组合、概率等。

步骤四: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离散数学的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离散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离散数学的应用,并进行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设计如下:```离散数学1. 集合与元素集合定义、运算与性质,元素概念2. 关系与函数关系定义与性质,函数定义与性质,应用案例3. 图论图定义与性质,应用案例4. 组合数学基本概念,排列组合、概率```七、作业布置布置离散数学的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对离散数学的概念和应用有了初步了解。

离散数学教案

离散数学教案

离散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 掌握离散数学中常用的逻辑、集合和函数等概念及其应用;3. 能够运用离散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离散数学的概述- 离散数学的定义和特点-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2. 逻辑与证明- 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 命题逻辑的运算与推理规则- 数理逻辑的基本概念- 数理逻辑的运算与推理规则- 证明方法与常用证明技巧3. 集合与图论-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的运算与关系- 图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图的表示方法与应用4. 函数与关系-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函数的运算与特性- 逆函数与复合函数- 关系与关系矩阵5. 组合数学- 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 排列与组合的计算方法- 组合数学在密码学和编码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介绍离散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知识讲解依次讲解离散数学的概述、逻辑与证明、集合与图论、函数与关系以及组合数学等知识点,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和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3. 思维拓展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些离散数学相关的思维拓展训练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离散数学思维能力。

4. 实践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离散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醒学生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对离散数学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离散数学教材、相关参考书2. 多媒体教具:电脑、投影仪3. 练习题:离散数学练习题集五、教学评价1. 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于离散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参与思维拓展训练和实践应用活动,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3. 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

离散数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如集合、图论、组合数学等;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原理,如逻辑推理、证明方法等;熟悉离散数学的基本方法,如算法设计、程序实现等。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离散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图论、组合数学三个部分。

首先,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如集合的定义、表示、交集、并集、补集等。

然后,引入图论的基本概念,如图的定义、表示、连通性、路径和圈等。

接着,讲解组合数学的基本原理,如排列组合、计数原理、鸽巢原理等。

最后,结合实例介绍如何运用离散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力。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离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算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择一本权威的离散数学教材,如《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等。

参考书方面,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离散数学著作,如《离散数学基础》等。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精美的PPT课件,提供相关的视频讲座和在线习题等。

实验设备方面,确保学生能够 access to a computer实验室,以便进行算法设计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章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方面,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情况等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离散》教案完美版

《离散》教案完美版

《离散》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 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掌握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数学、逻辑等领域的应用。

- 培养离散思维和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离散数学基础- 集合与命题逻辑- 关系与图论- 函数与计数原理- 离散数学领域的经典问题2. 离散数学的应用-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离散数学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离散数学在逻辑学中的应用3. 数学推理和证明技巧- 数学推理的基本原理- 基本的证明技巧- 解决离散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结合实例和案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通过解析经典问题,培养学生的离散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2. 讨论与合作- 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促进思维的多样性和创新。

3. 实践与应用- 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等方式,将离散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 组织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离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 日常表现评估- 课堂参与和表现-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小组讨论参与情况2. 考试评估-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3. 实践评估- 实践项目报告- 实践项目表现和展示五、教学资源- 课本:《离散数学导论》- 电子资源:相关离散数学课程视频和研究资料- 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离散数学的实践项目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 加强与其他相关教师的合作,共同提升离散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七、参考文献- Rosen, K. H. (2020).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Education.。

天津理工大学《离散数学》教学教案(第二章)

天津理工大学《离散数学》教学教案(第二章)

47
《离散数学》教学教案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统称为量词。 可以用个体、谓词和量词将命题符号化,并且可以刻划命题的内在结构以及命题之间 的关系。因此,引进个体、谓词和量词后,用形式符号表示命题的功能得到加强,表达意思 更加全面、确切。 例 2.1.4 符号化下列命题。 (1) 所有的人是要呼吸的。 (2) 任何整数或是正的或是负的。 (3) 有些人是聪明的。 (4) 有的人早饭吃面包。 解 (1) x( M ( x) H ( x)) , 其中 M ( x) : x 是人。 H ( x) : x 要呼吸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谓词演算的原子公式中不能出现命题联结词和量词。 定义 2.2.1 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定义如下: (1)原子谓词公式是合式公式。 (2)若 A 是合式公式,则 A 也是合式公式。 (3)若 A 和 B 是合式公式,则 A B , A B , A B 与 A B 是合式公式。 (4)若 A 是合式公式, x 是 A 中出现的任何变元,则 xA 和 xA 都是合式公式。 (5)只有经过有限次地应用规则(1) 、 (2) 、 (3) 、 (4)所得到的公式是合式公式。 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简称为谓词公式(Predicate Formula)。 由定义可知,命题公式也是谓词公式,因此命题逻辑包含在谓词逻辑中。 谓词公式中的某些括号也可以省略,其规定与命题公式相同,但量词后若有括号则不能 省略。
P Q R 并不是永真式,所以借助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不能证明其为重言式。
45
《离散数学》教学教案
为了克服命题逻辑的局限性,我们有必要对原子命题的结构作进一步的细分,划分出 个体词、谓词和量词,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和逻辑关系、正确的推理形式和规则,这就是谓 词逻辑的基本内容。

《离散》公开课教案

《离散》公开课教案

《离散》公开课教案离散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离散- 适用年级:高中- 授课时间:1个学时- 授课方式:公开课二、教学目标- 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掌握离散数学中的集合运算、命题逻辑、关系和函数等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集合与集合运算- 集合的定义和基本运算;- 集合的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和为空集的判断;- 集合的并、交、差运算。

2. 命题逻辑- 命题的定义和基本运算;- 命题的否定、合取、析取和等价运算;- 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和含义。

3. 关系与函数- 关系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关系的表示方法和特殊关系;- 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函数的表示方法和特殊函数。

四、教学方法- 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简短的概念讲解;- 给出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和解析;-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布置课后作业以巩固研究成果。

五、评估方法- 课堂练: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评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和准确程度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包含教学内容的幻灯片;- 白板和标记笔:用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题集和教材:作为课后作业和参考资料。

七、教学安排- 开场导入:引入离散数学的背景和重要性;-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集合与集合运算、命题逻辑、关系与函数的知识点;-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知识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互动讨论,解答问题;- 课堂检验:进行课堂练,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为《离散》公开课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安排,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

大学离散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离散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第X周星期X 第X节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图的基本概念、图的表示方法、图的遍历算法以及最小生成树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图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离散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学术态度。

教学内容:1. 图的基本概念2. 图的表示方法3. 图的遍历算法4. 最小生成树教学重点:1. 图的基本概念和图的表示方法2. 图的遍历算法3. 最小生成树的概念和构造方法教学难点:1. 图的遍历算法的理解和应用2. 最小生成树的构造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图论的基本概念。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论基础。

二、讲授新课1. 图的基本概念- 介绍图的定义、图的种类(无向图、有向图)、图的性质(连通性、度、路径、圈等)。

2. 图的表示方法- 介绍邻接矩阵、邻接表、边列表等图的表示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图的遍历算法- 介绍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并给出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4. 最小生成树- 介绍最小生成树的概念和构造方法(普里姆算法、克鲁斯卡尔算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挑选几道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证明题。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图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图论基础,使学生掌握了图的基本概念、图的表示方法、图的遍历算法以及最小生成树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离散数学教案

离散数学教案

离散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离散数学中的基本运算规则;3. 理解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a. 离散数学的定义和特点b. 与连续数学的区别与联系2. 离散数学中的基本运算规则a. 集合的定义和运算b. 逻辑运算c. 排列与组合3. 离散数学的应用a.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b. 离散数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在课堂开始前,通过提问或引入一些相关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离散数学的应用场景。

2. 概念介绍和讲解逐步介绍离散数学的定义、离散数学与连续数学的区别,以及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

3. 基本运算规则的学习通过示例和练习,教授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运算、逻辑运算、排列与组合等基本运算规则,并着重强调它们在离散数学中的应用。

4. 应用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使用图表、演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离散数学应用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与扩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扩展资料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问题回答和举手提问等。

2. 练习和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离散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习笔记: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评价学生对离散数学知识的整理和梳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规则和应用案例。

2. 练习和作业册:提供相关练习和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以上教案仅为示例,具体的教学流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祝您教学顺利!。

离散数学教学实践活动(3篇)

离散数学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前言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数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算法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离散数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二、活动背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离散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决定开展离散数学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离散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3. 提升学生的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4.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四、活动内容1. 离散数学基本概念讲解与练习在活动开始阶段,我们首先对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讲解,包括集合、关系、函数、图论、组合数学等。

通过课堂讲解、例题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对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2. 算法设计与实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法设计,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算法,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图搜索算法等。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算法设计,并使用编程语言实现算法。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编程相结合,提高编程能力。

3. 项目实践为了让学生将离散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我们设计了几个项目实践任务。

例如,设计一个基于图的社交网络分析系统、实现一个基于组合数学的密码生成器等。

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践,通过讨论、分析和编程,完成项目任务。

4. 案例分析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几个与离散数学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如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离散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交流与分享为了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在项目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并在全班进行展示。

通过交流与分享,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离散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离散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理解图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图、顶点、边、度等;(2)使学生掌握图的表示方法,包括邻接矩阵、邻接表等;(3)使学生了解图的基本性质,如连通性、欧拉图、哈密顿图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图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离散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图论的基本概念;2. 图的表示方法;3. 图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 图的表示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图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实例;3. 小组讨论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图论,如城市交通网络、计算机网络等;2. 引出图论的基本概念,如图、顶点、边等。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图的表示方法,包括邻接矩阵、邻接表等;2. 讲解图的基本性质,如连通性、欧拉图、哈密顿图等;3. 通过实例讲解图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图论知识进行分析;2. 各小组讨论并总结,分享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实例分析1. 教师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图论知识进行分析;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查阅资料,了解图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一、引言1.1 离散数学的定义:研究离散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分支。

1.2 离散数学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运筹学、生物学等。

1.3 离散数学的重要性:为计算机科学提供数学基础,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

二、逻辑基础2.1 命题逻辑:概念、命题、逻辑运算符(与、或、非、蕴含、等价)、真值表。

2.2 谓词逻辑:个体、谓词、逻辑运算符(量词、连接词)、真值表。

2.3 推理规则: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反证法。

三、集合与函数3.1 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集合运算(并、交、补、幂集)。

3.2 集合的表示: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3 函数的定义:函数、域、值域、函数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

四、图论4.1 图的基本概念:图、顶点、边、无向图、有向图、图的表示(邻接矩阵、邻接表)。

4.2 图的性质:连通性、路径、圈、树、网络流。

4.3 图的应用:最短路径问题、最小树问题、网络流问题。

五、组合数学5.1 组合的概念:组合、排列、组合数、排列数。

5.2 组合数的计算:二项式定理、组合恒等式。

5.3 组合数学的应用:计数原理、概率计算、图的着色问题。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六、组合数学(续)6.4 排列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插板法、捆绑法、倒置法。

6.5 鸽巢原理:鸽巢定理及其应用。

6.6 数论基础:整数、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七、数理逻辑7.1 命题逻辑的等值关系:等价、蕴涵、矛盾。

7.2 谓词逻辑的等值关系:量词、域、谓词、逻辑等值。

7.3 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反证法。

八、代数结构8.1 群的概念:封闭性、结合律、单位元、逆元。

8.2 环和域的概念:加法群、乘法群、环、域。

8.3 群的作用:对称性、编码理论、密码学。

九、关系与函数9.1 关系的定义:关系、有序对、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9.2 等价关系与序关系:等价类、序关系、偏序集。

9.3 函数的性质:单射、满射、双射、复合函数。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一、引言1. 离散数学的定义和意义2. 离散数学与其他数学分支的区别3.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4. 学习离散数学的目标和要求二、逻辑与集合1. 逻辑基础命题与联结词逻辑推理与证明2.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性质3. 集合的运算律和集合恒等式4. 集合的分类和应用三、图论基础1. 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图的类型和例子2. 图的运算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子图、补图和连通性3. 路径和圈路径和圈的概念最短路径问题环的性质和应用4. 树和森林树的概念和性质树的表示方法树的算法四、组合数学1. 组合的基本概念排列和组合的定义组合数的计算公式2. 组合计数原理包含-排除原理鸽巢原理和球和箱子问题3. 组合设计区块设计和平面设计拉丁方和Steiner系统4. 组合数学的应用组合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组合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五、离散数学的应用实例1. 布尔代数和逻辑电路布尔代数的基本概念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2. 计算复杂性理论计算复杂性的基本概念时间和空间复杂性的分析方法3. 信息论和编码理论信息论的基本概念编码理论和错误纠正码4. 离散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离散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离散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六、关系与函数1. 关系的基本概念关系的定义和表示关系的性质和分类2. 关系的运算关系的复合和逆关系关系的闭包和分解3. 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定义和表示函数的性质和分类4. 函数的运算和性质函数的复合和反函数函数的连续性和differentiability七、组合设计与计数1. 组合设计的基本概念区块设计和平面设计-拉丁方和Steiner系统2. 组合计数原理包含-排除原理鸽巢原理和球和箱子问题3. 代数结构群、环和域的基本概念群的作用和群的分解八、图论进阶1. 欧拉图和哈密顿图欧拉图的定义和性质哈密顿图的定义和性质2. 网络流和匹配网络流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最大流和最小费用流问题匹配的概念和算法3. 树的同构和唯一分解定理树的同构概念唯一分解定理的证明和应用九、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 计算理论和算法计算模型的基本概念算法的描述和分析2. 数据结构和算法基本数据结构常见算法和分析方法3. 形式语言和编译原理形式语言的基本概念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1. 离散数学的主要概念和定理2. 离散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 离散数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言难点解析:离散数学与其他数学分支的区别,学习离散数学的目标和要求。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

《离散数学教案》课件一、引言1. 课程介绍离散数学的概念:研究离散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分支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课程内容离散数学的主要内容:集合论、图论、逻辑、组合数学、数理逻辑等各章节安排:第一章:集合论第二章:图论第三章:逻辑与数理逻辑第四章:组合数学第五章:算法与复杂性二、集合论1. 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定义:由不同元素构成的整体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区间表示法等2. 集合的关系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的定义与性质集合的幂集及其性质3. 集合的运算并、交、补集的定义与运算规律集合的德摩根定理4. 应用实例集合的表示与运算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集合论在图论、逻辑等领域中的应用三、图论1. 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定义:由顶点集合和边集合构成的数学结构图的表示方法:邻接表、邻接矩阵等2. 图的性质与分类无向图、有向图、weighted 图的定义与特点连通性、路径、圈的概念及性质3. 图的算法深度优先搜索(DFS)与广度优先搜索(BFS)算法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Floyd-Warshall算法最小树算法:Prim算法、Kruskal算法4. 应用实例图论在网络优化、社交网络、交通规划等领域中的应用图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如图灵机、网络流等四、逻辑与数理逻辑1. 命题逻辑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的概念逻辑推理规则:蕴含、逆否、德摩根定理等命题逻辑的等值转换与推理2. 谓词逻辑量词:全称量词、存在量词谓词与谓词联结词:合取、析取、非、蕴含等谓词逻辑的等值转换与推理3. 数理逻辑公理化逻辑:ZF公理体系形式演算:命题演算、谓词演算逻辑电路与布尔代数4. 应用实例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逻辑门、逻辑电路、计算机网络中的协议等数理逻辑在数学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五、组合数学1. 组合数学的基本概念组合与排列的概念及其区别组合数的计算公式:二项式定理、组合恒等式等2. 组合计数原理鸽巢原理、包含-排除原理、函数等计数方法3. 图的着色问题顶点着色、边着色及其相关性质着色问题的算法及其复杂性分析4. 应用实例组合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算法设计、数据结构等组合数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运筹学、统计学等六、算法与复杂性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的定义:解决特定问题的步骤序列算法的特性:输入、输出、确定性、有穷性2. 算法设计技巧贪心算法、动态规划、分治法、回溯法等设计方法递归算法的概念与实现3. 算法分析与评价时间复杂度分析:大O符号、主定理等空间复杂度分析算法的效率与优化4. 应用实例排序算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搜索算法:线性搜索、二分搜索等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七、数理逻辑与集合论的应用1. 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编译原理中的逻辑方法程序正确性证明2. 集合论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数据结构:集合、映射、函数等数据库理论:关系模型、SQL语言等计算复杂性理论:问题的可计算性分析3. 应用实例计算机网络中的逻辑运算与协议设计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中的知识表示与推理八、图论的应用1. 社会网络分析社交网络中的图模型网络中心性指标: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等社群发现与网络演化分析2. 网络流与最优化问题最大流与最小费用流问题匹配问题与网络设计运输问题与物流优化3. 应用实例交通网络中的路径规划与拥堵分析电信网络中的资源分配与调度生物信息学中的基因调控网络分析九、组合数学的应用1. 组合设计拉丁方、Steiner系统、区块设计等组合设计组合设计在编码理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 排列组合在概率论中的应用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定理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3. 应用实例彩票号码组合与概率分析统计学中的样本设计运筹学中的排程与调度问题十、总结与展望1. 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科学基础的必要性离散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趋势2. 离散数学的发展与挑战离散数学的新兴研究领域离散数学在理论与应用之间的桥梁作用3. 离散数学的未来方向离散数学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融合与应用离散数学教育与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集合论1.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理解集合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是离散数学的基础。

离散数学教案

离散数学教案

离散数学教案教案:离散数学概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帮助学生将离散数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1.真值逻辑与命题逻辑2.集合论与其运算3.二元关系与其属性4.递归与归纳5.图论与树论基础6.组合数学与概率论教学重难点:1.对学生来说,最难的可能是理解集合论和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理解递归和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3.运用图论和树论的基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真值逻辑与命题逻辑(60分钟)1.真值表与命题的逻辑运算(10分钟)-介绍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真值表的作用。

-教授真值表的构建方法和命题的逻辑运算规则。

2.命题逻辑的推理法则(20分钟)-介绍命题逻辑的推理法则,如合取范式、析取范式、蕴含式等。

-给出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推理法则。

3.应用实例:判断命题的真假(30分钟)-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构建真值表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命题逻辑的推理法则来判断复杂命题的真假。

第二课时:集合论与其运算(60分钟)1.集合的基本概念(10分钟)-介绍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例子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2.集合的运算(20分钟)-教授集合的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差集和补集。

-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集合运算来解决问题。

3.应用实例:集合的应用问题(3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集合的运算来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集合论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二元关系与其属性(60分钟)1.二元关系的定义(10分钟)-介绍二元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引导学生通过例子了解二元关系的特点。

2.二元关系的性质(20分钟)-教授二元关系的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等基本性质。

-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判断二元关系的性质。

3.应用实例:二元关系的应用问题(3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二元关系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理工大学
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2017 年9 月14 日教案完成时间:2017 年9 月10 日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年级2017 级专业、层次计算机学院(本科)
教师专业技术
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小)
大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4.1谓词和量词,§4.2一阶语言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离散数学》刘爱民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存在唯一量词;
2. 一阶语言、解释和赋值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 介绍全称量词,存在量词,存在唯一量词,练习将命题符号化(45min);
2.介绍一阶语言,对于具体的公式,给出解释和赋值(45min);
教学重点、难点:
1. 命题符号化
2. 公式的解释和赋值

安徽理工大学
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2017 年9 月14 日教案完成时间:2017 年9 月10 日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年级2017 级专业、层次计算机学院(本科)
教师专业技术
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小)
大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4.3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4.4一阶逻辑形式推理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离散数学》刘爱民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等值演算;前束范式
2.推理定律,推理规则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 介绍等值演算;前束范式,将具体公式化为前束范式(45min);
2. 介绍推理定律,推理规则,将具体推理符号化并加以证明(45min);
教学重点、难点:
1. 将公式化为前束范式;
2. 推理的证明

安徽理工大学
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2017 年9 月14 日教案完成时间:2017 年9 月10 日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年级2017 级专业、层次计算机学院(本科)
教师专业技术
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小)
大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5.1集合的概念及表示,§5.2 集合运算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离散数学》刘爱民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集合的基本概念;
2. 集合的常见运算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 集合的定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幂集(45min);
2.并集,交集,差集,对称差集,广义交,广义并(45min);
教学重点、难点:
1.幂集
2.差集,对称差集,广义交,广义并

§5.1集合的概念及表示
1.集合的定义,
集合是不能精确定义的基本概念。

直观地说,把一些事物汇集到一起组成一个整体就叫集合,而这些事物就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是隶属关系,即属于或不属于,属于记作∈,不属于记作,
3.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设A,B为集合,如果B中的每个元素都是A中的元素,则称B是A的子集合,简称子集。

这时也称B被A包含,或A包含B,记作B A。

4.幂集
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记作P(A)
§5.2 集合运算
1.并集,
设A,B为集合,A与B的并集A∪B,A∪B={x|x∈A∨x∈B }
2.交集,
设A,B为集合,交集A∩B,A∩B={x|x∈A∧x∈B }
3.差集,对称差集,
设A,B为集合,B对A的相对补集A-B,A-B={x|x∈A∧x B }
设A,B为集合,A与B的对称差集A B定义为:
A B=(A-B)∪(B-A)
4.广义交,广义并
安徽理工大学
教案首页
第 1 次课授课时间2017 年9 月14 日教案完成时间:2017 年9 月10 日课程名称离散数学年级2017 级专业、层次计算机学院(本科)
教师专业技术
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小)
大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5.3 集合定律,§5.4有限集的计数问题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离散数学》刘爱民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集合定律;
2. 有限集的计数问题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 集合定律:等幂律,排中律,矛盾律,吸收律(45min);
2. 有限集的计数问题:容斥原理,及其推广(45min);
教学重点、难点:
1. 容斥原理,及其推广

§5.3 集合定律
1.幂等律A∪A=A(6.1)
2.A∩A=A(6.2)
3.结合律(A∪B)∪C=A∪(B∪C)(6.3)
4.(A∩B)∩C=A∩(B∩C)(6.4)
5.交换律A∪B=B∪A(
6.5)
6.A∩B=B∩A(6.6)
7.分配律A∪(B∩C)=(A∪B)∩(A∪C)(6.7)
8.A∩(B∪C)=(A∩B)∪(A∩C)(6.8)
9.同一律A∪=A(6.9)
10.A∩E=A(6.10)
11.零律A∪E=E(6.11)
12.A∩=(6.12)
13.排中律A∪~A=E(6.13)
14.矛盾律A∩~A=(6.14)
15.吸收律A∪(A∩B)=A(6.15)
16.A∩(A∪B)=A(6.16)
17.德摩根律A-(B∪C)=(A-B)∩(A-C)(6.17)
18.A-(B∩C)=(A-B)∪(A-C)(6.18)
19.~(B∪C)=~B∩~C(6.19)
20.~(B∩C)=~B∪~C(6.20)
21.~=E(6.21)
22.~E=(6.22)
23.双重否定律~(~A)=A(6.23)
24.
§5.4有限集的计数问题
容斥原理:
card(A∪B)= card(A)+ card(B) —card(A∩B)
毕业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