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金属原子簇合物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4-5 钯 铂原子簇 -
指导老师: 学 生: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定义: 1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定义:
1966年F.A.Cotton提出,原子簇是“含有直接而 明显键合的两个或以上的金属原子的化合物”。 美国化学文摘CA的索引中提出, “原子簇化合 物是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互相键合或极大部分互相键 合的金属原子的配位化合物”。 1982年我国徐光宪提出,“原子簇为若干有限 原子(三个或三个以上)直接键合组成多面体或缺顶 多面体骨架为特征的分子或原子”。(包括了硼烷及 杂硼烷)
5、钯、铂原子簇 由于钯铂原子簇在仿声系统、新型 材料、均相催化剂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 用前景,因此,近二十年来一直是原子 簇化合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人们合 成了一系列蔟核结构,如下图,并对其 光学,电化学以及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钯、铂原子簇核结构
Pd(dppm)3(CO)2+为例介绍其 性质
关于核数超过十的多核钯蔟的研究室 目前的另一个热点。最近,具有纳米尺度 的[Pd30(CO)26(PEt3)10],[Pd54(CO)40(PEt3)14]等 多核钯原子簇已见报道。值得关注的是在 这些研究中发现多核蔟结构表现出类似主客复合物的结构。如[Pd69(CO)3(PEt3)18]蔟 核中具有由33个Pd原子构成的线形分子上。 多核的异钯铂原子簇同样引起人们的研究 兴趣。关于PdTI蔟以及PdNi蔟的合成与结 构的研究已有人涉足。预计今后这方面的 研究会更加活跃。
4、分类: 、分类:
含有金属-金属键的化合物通称为金属原子簇 合物 . 它们可分为 3 类: ⅰ). 多核的金属羰基化合物 Mn2(CO)10, Fe3(CO)12, Fe2(CO)9; ⅱ). 低氧化态的卤化物和氧化物 [Re3Cl12]3-, [Re2Cl8]2-; ⅲ). 无配体金属原子簇, Bi4+(AlCl4), Bi53+ (AlCl4)3, K4Sn94-, NaPb4( 在液氨中).
《金属原子簇化学》课件
催化领域:金属原子簇作为催化剂,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材料科学:金属原子簇作为新型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生物医学:金属原子簇作为药物载体,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 环境科学:金属原子簇作为污染物吸附剂,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金属原子簇的合成 方法
原理:通过加热金属盐或金属氧化 物,使其分解产生金属原子簇
金属原子簇的结构由金属原子和配体组成 金属原子簇的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电子显微镜等方法进行研究 金属原子簇的结构与性质密切相关,如电子性质、催化性能等 金属原子簇的结构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物理吸附等方法进行调控
性质:金属原子簇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磁性、催化活性、光学性质等。
结构:金属原子簇的结构与其性质密切相关,如原子簇的大小、形状、对称性等。
金属原子簇的未来 发展前景与挑战
研究进展:金属原子簇的合成、 结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 了重要进展
研究现状:金属原子簇在材料 科学、化学、物理等领域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挑战:金属原子簇的合成、结 构解析、性质研究等方面还存
在许多挑战
发展前景:金属原子簇在能源、 环境、生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应用:广泛应 用于催化、材 料科学等领域
研究意义:有 助于理解金属 原子簇的性质 和反应机理, 推动相关领域
的发展
按照金属原子簇的组成元素分类:如金、银、铜、铁等 按照金属原子簇的结构分类:如线性、平面、立体等 按照金属原子簇的性质分类:如稳定性、反应性、催化性等 按照金属原子簇的应用分类:如催化剂、药物、材料等
改善反应条件:金属原子簇可以改善催化反应的条件,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和压力, 提高反应的可行性。
降低能耗:金属原子簇可以降低催化反应的能耗,减少反应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 反应的经济性。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金属原子簇化合物是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微小团簇,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形成、结构和应用。
一、形成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方法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最常见的是气相聚集方法和溶液相方法。
1. 气相聚集方法气相聚集方法是通过在真空条件下,利用高温或激光等手段将金属原子蒸发并聚集起来形成团簇。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金属原子的大小和组成,从而得到不同性质的簇化合物。
2. 溶液相方法溶液相方法是将金属原子溶解在有机溶剂或水溶液中,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使金属原子形成团簇。
这种方法可以得到较大数量的金属原子簇,并且可以对其进行表面修饰,改变其性质。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取决于金属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
常见的结构包括金属球形簇、链状簇和层状簇等。
1. 金属球形簇金属球形簇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球形团簇,其中金属原子呈紧密堆积的结构。
这种簇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度的对称性。
2. 链状簇链状簇是由金属原子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的线性结构。
这种簇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导电性,常用于纳米电子器件的制备。
3. 层状簇层状簇是由金属原子按层次排列形成的二维结构。
这种簇化合物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可以用作催化剂、吸附剂等。
三、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应用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催化剂金属原子簇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例如,铂簇可以用作氧还原反应的催化剂,铜簇可以用作CO2还原的催化剂。
2. 电子器件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纳米电子器件,如纳米传感器、纳米电子芯片等。
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和导电性使其在微电子技术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3. 材料科学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新型材料,如金属纳米颗粒、金属纳米线等。
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磁学和力学性质,可应用于光催化、磁性材料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第8章_配位化合物
1704年,普鲁士人在染料作坊中发现第一个配合物 1789年,B. M. Tassert发现分子加合物[Co(NH3)6]Cl3 1893年,Werner提出“络合理论” 1930年,Pauling 提出配位键理论
1929 年,H. Bethe 提出晶体场理论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的产生,促进配位化学的发展
•• ••
4s 3d
•• ••
4p
dsp2杂化
Ni(CN)42 –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四边形
③ML6配合物:
[FeF6]3– Fe3+ (3d5):
3d
F–的配位作用较弱,利用4s、4p、4d轨道杂化
•• •• •• •• •• ••
3d
4s
4p sp3d2杂化
4d
[FeF6]3–的空间构型为八面体
[Fe(CN)6]4Fe2+ (3d6):
例如:
[NiCl4]2-
[Ni(CN)4]2-
sp3杂化
外轨型 正四面体
dsp2杂化 内轨型 平面正方形
3. 价键理论的应用
⑴判断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判断中心离子杂化类型及配合物空间构型的方法
1. 根据配位数=杂化轨道数,初步判断中心离子
也有中性原子,如[Ni(CO)4]、[Co(CO)4]中的Ni、Co等。
②配位体:
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与 中心离子以配位键相结 合的原子称配位原子, 如NH3分子中的N原子, H2O分子中的O原子。
常见配体和配位原子
配体
NH3,RNH2,NCS-
配位原子
N
H2O,OH-,RCOO-,
②中心离子提供的空轨道是经过杂化的。 杂化类型由中心原子M的价电子构型和配 体L的种类、数目决定。 ③配合物(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取决于中 心离子的杂化方式。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解析
P t Cl 3 ( NH3 )
( 2 )
( 3) K 3 Fe(CN)6
赤血盐 ,
( 2) K 4 Fe(CN)6
黄血盐
(0) ( 3) Co Cl 3 (NH3 ) 3 , Fe(CO)5
配合物磁性的测定是判断配合物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 磁矩: µ = [n(n+2)]1/2 (B.M.)玻尔磁子.
[Fe(H2O)6]3+ 磁矩 5.9B.M. 5个未成对电子 外轨型 [Fe(CN)6]3磁矩 2.0B.M. 1个未成对电子 内轨型
价键理论能很好地解释了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磁性、稳定性,直观明了,使用方便,但它无
的多面体结构的化合物。
金属冠状配合物:过渡金属离子相互连接成 与冠醚结构类似的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有机金属配合物:含有金属-碳键的配合物。
8.2.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配酸:×××酸。例: H2[PtCl6]
配碱:氢氧化×××。 例:[Ag(NH3)2]OH
配盐:先阴离子后阳离子,简单酸根加“化”字,
8.2.1 配合物的类型 简单配合物:一个中心离子,每个配体均为单齿配体. 如 Fe(CN)4 Co(NH ) (H O)3
6 3 5 2
螯合物:一个中心离子与多齿配体成键形成环状结构 的配合物. 如[Cu(en)2]2+, CaY2-
其它分类: 多核配合物:一个配位原子同时与两个中心 离子结合形成的配合物。 原子簇化合物:簇原子以金属-金属键组成
2
4 3 1 4 2 2 2 6 3 2 6 1 6 6
P tCl3 (NH3 ) 2 CoCl2 (en)2 3 Al(C2O 4 )3 2 Ca(EDT A)
高中化学竞赛 中级无机化学 金属原子簇
Ru3(CO)12 + 9ZnCl2
(3)氧化聚合 Os3(CO)12+X2 X-Os3(CO)12-X (X=Cl,Br,I)
(4)配位取代
Ru3(CO)12 + 3 L
CH3OH,
Ru3(CO)9L3 + 3CO (L=PPh3, PEt3)
(5)取代降解
[Pt9(CO)18]2-+9PPh3 [Pt6(CO)12]2-+ 3Pt(CO)(PPh3)3 + 3CO
结构
[Nb6Cl12]2+ :[Nb6(2–C1)12]2+ 八面体每个边的上方有1个Cl
Cl Nb
6个Nb的16个价电子 用于形成Nb–Nb骨架键
八面体的12个棱 → 每Nb–Nb键 4/3e → Nb–Nb 2/3键
合理:离域化M–M键
实验键长:282 pm 金属:Nb–Nb间距285 pm
妨碍M-M键的形成。只有当存在能够从反键轨道中
拉走电子的配体如CO、NO等时,金属原子簇才能
广泛形成。
2. M-M键的判据
(1)双核结构但不存在桥联基团,如Re2Cl82(2) 由M-M键长来判断,如Mo2Cl84-中,Mo原子间
的距离为214 pm,而金属Mo中,Mo原子间的距离
为273 pm,说明存在较强的Mo-Mo键。
1935,Brosset K3[W2Cl9]
金属 1945~1946 Mo(II)氯化物 金属
W–W间距2.46Å 2.74Å Mo–Mo间距2.60Å 2.73Å
1950,Vaughan Ta6Cl14· 7H2O Ta八面体 …… 1963,Robinsson, Cotton 确定[Re3Cl12]2-中存在
第八章_配位化合物
NH3 H3N H3N Co NH3 NH3 NH3
中心离子最高配位数: 第一周期 2 , 第二周期 4 第三,四周期 6 ,第五周期 8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中心离子 半径 电荷 半径 电荷 配位数 配位数
(AlF63-, BF4-)
配位原子 半径 电荷 半径 电荷 配位数 配位数
(AlF63-, AlCl4-)
配位数: 与中心原子成键的配位原子总数.
配位数 配位原子
[Fe(CO)5]若配位单元为中性分子,只有内界,没有外界
1、中心离子(或原子)
一般为带正电的过渡金属离子
[Co(NH3)6]3+, [Fe(CN)6]4-, [HgI4]2 电中性原子:Ni(CO)4 , Fe(CO)5 , Cr(CO)6 非金属元素原子:SiF62- , PF6-
二者形成配位键ML. (2)中心原子采用杂化轨道成键. (3)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与配合物空间构型有关.
配位键形成条件: 成键原子一方有孤对电子; 另一方有空轨道.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键是由中心原子空的杂化轨道与配 位原子充满孤对电子的原子轨道相互重叠而 形成的。
二、σ配键和π配键
1、σ配键
[Co(NH3)6]3+ Co3+: 3s23p6 3d6
8.4 配合物的化学键本性
目前有三种理论讨论配合物中的化学键。 这
里介绍价键理论(实际上只是把杂化轨道扩大到 d
轨道)、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在此介绍价
键理论。
8.4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本性
一、配合物价键理论要点 (1)中心原子(M):价电子层有空轨道,是电子对接
受体;
配体(L):提供孤对电子,是电子对给予体;
8.3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原子簇化合物
❖ 两种不同的H: 一种是端氢; 另一种H与两个 硼原子相连, 称为桥式氢原 子,简称桥氢。
❖ 网式结构:笼形硼烷的 多面体骨架脱掉两个相 邻的角顶B原子。
❖ 通式:BnHn+6
❖ 特点:存在三种不同的 氢原子,即除了端氢, 桥氢外,还存在一种外 向型氢原子,它们的指 向为网式硼烷对映的完 整多面体的外接球面的 切线方向,这种氢原子 称为切向氢原子,简称 切向氢。
4.硼烷中的键合和结构理论
❖ (1)Lipscomb多中心定域键
❖ (2)分子轨道理论
❖ (3)Wade规则:硼烷和碳硼烷结构都是以三角 形为楞面的多面体,其骨架键对数与其结构 类型有关。
二.碳的簇合物
❖ 1.富勒烯 ❖ 2.富勒烯金属包合物 ❖ 3.碳纳米管
1.富勒烯
❖ (1)C60的结构和Euler定律
❖ 大量的s区、p区、d区和f区元素都可以形成 不同结构的金属碳硼烷。
❖ 网式碳硼烷也可以作为配体与f区元素形成配 合物。
❖ 碳硼烷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应用比较广泛。 如:金属有机催化反应和中子捕获剂(BNCT)
3.金属硼烷
❖ 金属硼烷:指在硼烷骨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 金属原子但没有碳原子的笼形硼烷。
5B4H10 393K 4B5H11+3H2
注意:在常温下,除了B2H6是气体以外,B4H10— B8H10均为液体,B10H14及其他高级硼烷则是固体。在硼 烷中,B2H6地位特殊,因为它是制备其他硼烷的原料。
近年来还有其他制备硼烷的方法被报道出来,
如B6H10可以由溴代戊硼烷在低温下合成:
BrB5H8
❖ (1)EMF的制备 ❖ 富勒烯金属包合物(EMF):富勒烯可以通过加
金属原子簇化学
Aprotic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of the Nanosized 6- Hexaanion Nonprotonated 3-Octahedral [Pt6Ni38(CO)48] Stabilized as a Cubic Solvated [NMe4]+ Salt Namal de Silva and Lawrence F. Dahl IC 2006 pp 8814 - 8816
CO CO CO
CO
例
推测Co4(CO)12的可能结构 9 4 + 2 12 = 60 每个中心Co的平均外层电子数 = 60/4 = 15 每个Co缺3个电子必定形成3个Co-Co键
理想结构为:
OC OC OC Co CO Co CO CO
测定结构为:
OC OC
Co
Co OC
CO CO
CO
p M L
M L
1、羰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合成
1)直接反应法
Ni+4CO Fe+5CO
Ni(CO)4 Fe(CO)5
1890年 第一个 200℃ 200 atm V(CO)6 Cr(CO)6
2)还原法
VCl3 + Na +CO CrCl3 + RMgX + CO
反应 1) 简单取代
Re2O7 + CO
Comparative Bonding Behavior of Functional Cyclopentadienyl Ligands and Boron-Containing Analogues in Heterometallic Complexes and Clusters P. Croizat, N. Auvray, P. Braunstein, R. Welter IC 2006 pp 5852 - 5866
过渡金属簇合物
-------------------------键 M-M 键长(Å)
[Re2Cl8]2双核 四重键 2.24 [Re3Cl12]3- 三核 双键 2.48 [Re3Cl9] 三核 双键 2.48 [Mo6Cl8]4+ 六核 单键 2.61 [Nb6Cl12]2+ 六核 2/3 键 2.82 ---------------------------------------------------------------------------
= 10, 二帽四方棱柱体 = 11, 十八面体 = 12, 二十面体. -----------------------------------------------------------b= n= 结构类型 -----------------------------------------------------------n+1 Vclo 闭合 n+2 Vclo-1 巢式 n+3 Vclo-2 网式 n+4 Vclo-3 敞网式 n+0 Vclo+1 单帽 n-1 Vclo+2 二帽
2) 金属-金属键 ⅰ) 第二和第三系列过渡金属比第一系列过渡金 属更容易形成金属-金属键, 例如 对 M6X12n+, 只有 Nb 和 Ta 的例子 对 M3-簇,有 Mo3, W3; 但无 Cr3 簇;有 Tc2Cl82-, Re2Cl82-,但无 Mn2Cl82- 的报道 ⅱ) 金属处于低氧化态有利于形成 M-M 键, 因 此多核金属羰基化合物总是含有 M-M 键; ⅲ) 桥联配体有助于形成 M-M 键,这些配体有 如 –O CCH , Cl- 和 CO 2 3
3) 原子簇与催化作用 M2[Rh12(CO)30] (M= Ag+, Tl+) Rhcat 3CO + 5H2 HOCH2CH2OH + CH3OH 2 多核羰基、亚硝酰基及相关化合物 例如, Mn2(CO)10, Co2(CO)8, Fe3(CO)12, CO 在多核金属羰基化合物中有两种结合方式: 端基和桥联方式。 利用 IR 鉴别 CO 在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的键合方 式: 游离 CO, υCO= 2143 cm-1 端基 υCO= 2000 ±100 cm-1
金属原子簇化学
金属原子簇在其他领
05
域的应用
金属原子簇在电池材料中的应用
总结词
金属原子簇在电池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 用,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 。
VS
详细描述
金属原子簇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 ,可以作为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材料,提高 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例如,铁原 子簇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
金属原子簇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金属原子簇具有优异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因此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光电转换等领域 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金属原子簇的精准合成与调控
目前,金属原子簇的合成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如何实现金属原子簇的精准合成与调控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 究方向。
金属原子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详细描述
金属原子簇能够通过特定的活性位点,控制烃类分子的裂化路径,实现高选择性、高活性的催化效果 。例如,铂、钯等金属原子簇在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于烃类催化裂化反应,能够将重质烃类高效转化 为轻质烃类,提高石油的利用价值。
金属原子簇在醇类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金属原子簇在醇类催化氧化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选择性, 能够将醇类高效转化为醛、酮等含氧衍生物。
金属原子簇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合成出多种金属原子簇,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这 些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金属原子簇的形成机理,还为金属原子簇在催化、能源和医学等领 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金属原子簇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金属原子簇在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金属原子簇可以作为催化 剂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学品合成,也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癌症治疗等。
唐宗薰教授第二版第八章课中级无机化学后习题答案
第8章习题1 回答下列问题:(1) 指出下列离子中,哪些能发生歧化反应?Ti3+、V3+、Cr3+、Mn3+。
解:Mn3+。
(2) Cr3+与Al3+有何相似及相异之处?若有一含Cr3+及Al3+的溶液,你怎么样将它们分离?解:均显两性,前者易生成配合物而后者不易。
可加入氨水,前者生成氨的配合物溶液,后者生成Al(OH)3沉淀。
(3) 为什么氧化CrO2-只需H2O2或Na2O2而氧化Cr3+则需强氧化剂?解:CrO2-的还原性强于Cr3+。
此外,它们的氧化产物都是含氧酸盐,但在由CrO2-和Cr3+变成含氧酸盐对过程中,前者因本身含的O多,所以消耗的水(或OH-)少于后者,消耗水(或OH-)的过程中的能量效应(耗能)对它们的电极电势值、亦即它们的还原性将产生影响。
(4) 铁、钴、镍氯化物中只见到FeCl3而不曾见到CoCl3、NiCl3;铁的卤化物常见的有FeCl3而不曾见到FeI3。
为什么?解:Co3+、Ni3+具有强氧化性和Cl-具有还原性,所以CoCl3、NiCl3不能稳定存在,Fe3+的氧化性稍弱但I-的还原性很强,故FeI3也不能稳定存在。
(5) 为什么往CuSO4水溶液中加入I-和CN-时能得到Cu(I)盐的沉淀,但是Cu2SO4在水溶液中却立即转化为CuSO4和Cu?解:由于φθ(Cu+/Cu)<φθ(Cu2+/Cu+),Cu+在水溶液中有自发进行岐化反应的倾向,所以Cu2SO4在水溶液中能立即转化为CuSO4和Cu。
但φθ(CuI/Cu)>φθ(Cu2+/CuI)和φθ(CuCN/Cu)>φθ(Cu2+/CuCN),所以CuI、CuCN可以稳定存在,不会发生歧化。
这是因为Cu+被I-、CN-束缚到了沉淀之中,降低了Cu+的浓度,亦即改变了Cu+/Cu和Cu2+/Cu+电对的电极电势之故。
(6) 为什么d区元素容易形成配合物?而且大多具有一定的颜色。
解:①过渡元素有能量相近的属同一个能级组的(n-1)d、ns、np九条价电子轨道。
无机化学(人卫版)第八章__配位化合物
配合物的命名:配位盐类
盐的名称
硫酸钾
配合物
K4[Fe(CN)6] [Cu(NH3)4]SO4
配合物的名称
六氰合铁(II)酸钾 硫酸四氨合铜(II)
配离子的名称
六氰合铁(II)配离子 四氨合铜(II)配离子
(K2SO4)
硫代硫酸钠
K4[FeCl2(C2O4) (en)]
二氯· 草酸根· 乙二 胺合铁(III)酸钾
特点:必须含有孤对电子。
常见配位原子:一般为周期表中电负性较大 的非金属原子。
F–,Cl– ,Br–,I– OH–,OH2, NO2–(硝基),NCS–,NH3,NO–(亚硝酸根)
CO,CN–
SCN–
中心离子(或原子)
又称配合物形成体,位于配离子中心。 绝大多数为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一般为过渡金属 离子或原子,如:Fe、Co、Cr、Ni、Cu、Ag、Hg等。
常见金属离子的配位数
1价金属离子 Cu+
Ag+ Au+
2价金属离子 Ca2+
Fe2+ Co2+ Ni2+ Cu2+
3价金属离子 Al3+
Sc3+ Cr3+ Fe3+ Co3+
2,4
2 2,4
6
6 4,6 4,6 4,6
4,6
6 6 6 6
Zn2+
4,6
Au3+
4
影响配合物配位数的因素
1. 中心原子及配体的种类
关计算。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最早配合物:亚铁氰化铁(Fe4[Fe(CN)6]3)(普鲁士蓝)。 铜氨配合物: 硫酸铜溶液滴加氨水,开始时有大量天蓝色
金属簇合物其他
氧化还原性质
一些金属簇合物具有特殊的氧化 还原性质,可以在电化学反应中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光学性质
发光性质
01
一些金属簇合物具有发光性质,可以吸收能量后发出特定波长
的光。
吸收光谱
02
金属簇合物的吸收光谱与其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吸
收光谱进行分析和表征。
折射和反射
03
金属簇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反射率,可以用于制造光
溶剂热法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使溶剂在 高压下蒸发,形成高温高压状态,促进金 属离子反应生成金属簇合物。
电化学法
通过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成 金属原子,再通过自组装形成金属簇合物。
合成原料
金属盐
如氯化物、硝酸盐等,提供合成所需的金属离 子。
配体
有机分子或聚合物,用于控制金属离子的配位 方式和簇合物的结构。
查询和数据获取。
学术论坛与交流平台
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讨 论金属簇合物的平台,可以分 享研究成果、交流心得和经验。
科技新闻网站
报道有关金属簇合物的最新科 技新闻和动态,帮助研究者了 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绿色合成技术
1 2 3
高效合成方法
研究和发展高效、环保的金属簇合物合成方法是 未来的重要趋势,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和过程,降 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溶剂选择
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金属簇合物的绿色合成至关 重要,应优先使用低毒、环保的溶剂,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循环利用
推动金属簇合物的循环利用,通过回收再利用, 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器件和表面涂层。
有机金属化合物及簇合物55页PPT
有机金属化合物及簇合物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 σ键,两个 键, 和一个 δ键的形成造成 键 两个π键 键的形成造成 铼原子的4个电子俩俩成键, 铼原子的4个电子俩俩成键,在铼原子间形成 四重建。因此配合物是抗磁性的, 四重建。因此配合物是抗磁性的,键的强度 高至480~540 kj/mol, Re-Re 键距很短 高至 , (224 pm) ,氯原子呈重叠构象 (见下页图) 见下页图)
及 Te62+(三角棱柱体 三角棱柱体); 三角棱柱体
4. 金属簇合物: 金属簇合物: 金属间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金属键形成 金属间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 多面体结构的化合物, 多面体结构的化合物, 例如 Re2Cl82-, Re3Cl123-, Nb6Cl122+, Mo6Cl84+ and H2Ru6(CO)18
两个不寻常的特性:
a) 极短的 Re-Re 核间距,224 pm (比金属铼中 核间距, Re-Re 核间距 275 pm 还短). 还短). b) 在Re2Cl82-立方体结构中,8个氯原子呈重叠构 立方体结构中, 个氯原子呈重叠构 象。 ⅲ) 化学成键 将 Re-Re 键取作 z 轴 a) 每个铼原子使用它的 d x 2 − y 2 ,s,px, py 原子轨道 杂化轨道, 形成4 形成4个近似的 形成 个近似的 dsp2 杂化轨道,与 4 Cl- 形成 配键。 个正常的 σ 配键。
第八章 过渡金属簇合物
§8-1 概论 - 定义与分类 原子簇指原子间互相成键形成笼形或多面体 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广义地讲既包括非金属 原子簇也包括金属原子簇。 原子簇也包括金属原子簇。金属原子簇的特 征是金属间形成金属-金属键。 征是金属间形成金属-金属键。原子簇主要 包括以下四类: 包括以下四类: 1. P4, P4O6, P4O10 (Td); 2. 硼烷及硼烷阴离子 B4H10, B12H122-, B11SH12, B9C2H11; 3. 无配体原子簇 Bi95+ (三帽三棱柱体 Pb52-(三角双锥体 三帽三棱柱体), 三角双锥体) 三帽三棱柱体 三角双锥体
= 10, 二帽四方棱柱体 = 11, 十八面体 = 12, 二十面体 二十面体. -----------------------------------------------------------b= n= 结构类型 -----------------------------------------------------------n+1 Vclo 闭合 n+2 Vclo-1 巢式 n+3 Vclo-2 网式 n+4 Vclo-3 敞网式 n+0 Vclo+1 单帽 n-1 Vclo+2 二帽
µ2-桥 υCO= 1800±75 cm-1 桥 ± µ3-桥 υCO= 1600±50 cm-1 桥 ± 例如, 例如 在 Ru3(CO)12中 , υCO= 2060, 2030, 2010 cm-1,都是端基方式 都是端基方式. 都是端基方式 在 Fe3(CO)12, υCO= 2043, 2020, 1997 cm-1, 端基 而 1840 cm-1, 端基; µ2-桥方式 桥方式. 桥方式 3. Wade’规则用于预言金属羰基化合物的结 规则用于预言金属羰基化合物的结 构 假设: 假设 1) 每个金属原子仅用 3 个原子轨道 ( dxz,dyz, d 2) 去构建骨架 去构建骨架M-M 键,而其余 而其余6
类似结构还见于 Mo2Cl84-, 和 Re2(RCO2)4X2,
Re2(RCO2)2X4L2, 和 Mo2(RCO2)4原子簇中 原子簇中:
Re2Cl82- + 2CH3CO2H → Re2(CH3CO2)2Cl4 + 4Cl- + 2H+ Re2Cl82- + 4CH3CO2H → Re2(CH3CO2)4Cl2 +6Cl- + 4H+ 2Mo(CO)6 + 4CH3CO2H → Mo2(CH3CO2)4 + 12CO + 2H2 fig
Cl- 被取代能生成:
H O Re3Cl123- + 7Br- → [Re3Cl3Br7(H2O)2]Re3Cl123- + 3PEt2Ph → Re3Cl9(PEt2Ph)3 3). 八面体原子簇 [Mo6Cl8]4+ Mo + COCl2 750℃→ Mo6Cl12([Mo6Cl8]Cl4)
1). 双核簇 [Re2Cl8]2ⅰ). 制备 与二乙胺盐酸盐反应: Re3Cl9 与二乙胺盐酸盐反应: melten→ 2Re3Cl9 +6Et2NH2Cl(excess) 6 MHCl → [Re Cl ]23(Et2NH2)2Re2Cl8 2 8
存在下高铼酸盐的还原: 在Cl- 存在下高铼酸盐的还原: 2KReO4+ 4H2+ 8HCl → K2Re2Cl8+ 8H2O 2KReO4+ 2NaH2PO2 + 8HCl → K2Re2Cl8+ 2NaH2PO4 + 4H2O ⅱ) Re2Cl82- 的结构
§8-2 金属原子簇合物
1. 概论 1). 定义和分类: 定义和分类: 含有金属- 含有金属-金属键的化合物通称为金属原子簇 合物 . 它们可分为 3 类: ⅰ). 多核的金属羰基化合物 Mn2(CO)10, Fe3(CO)12, Fe2(CO)9; ⅱ). 低氧化态的卤化物和氧化物 [Re3Cl12]3-, [Re2Cl8]2-; 无配体金属原子簇, ⅲ). 无配体金属原子簇, Bi4+(AlCl4), Bi53+ (AlCl4)3, K4Sn94-, NaPb4( 在液氨中 在液氨中).
---------------------------------------------------化学式 多核结构 M-M 键 M-M 键长 Å) 键长(Å
[Re2Cl8]22.24 双核 四重键 [Re3Cl12]3- 三核 2.48 双键 [Re3Cl9] 2.48 三核 双键 [Mo6Cl8]4+ 六核 2.61 单键 [Nb6Cl12]2+ 六核 2/3 键 2.82 ---------------------------------------------------------------------------
2) 三核原子簇 2Re + 5Cl2 → 2ReCl5 ∆ → ReCl5 ReCl3 + Cl2 (Re3Cl9) HCl →CsReCl4([Re3Cl12]3-) ReCl3 +CsCl 结构: 结构: (见下一页图 ) 见下一页图 化学成键: 化学成键 Re3+(d4), 4Ⅹ3=12, 12/2=6 (键), 6/3(边)=2 , Ⅹ = 键 边 故为双键
2
Mo2+ (d4), 4 ⅹ6=24e, 34e/2=12, 12/12=1, 单键; 单键; Mo-Mo, 261 pm; 类似的例子还有 [W6Cl8]4+ [NNb →[NbCl12]2+ 化学成键: 化学成键: (5ⅹ6-14)e=16e, 16/2=8 (bonds), 8/12= 2/3 ⅹ (键), 键 Nb-Nb 282 pm, 类似例子还有 [Ta6Cl12]2+ (完 )
例1. [Os5(CO)16] N= 8×5+2 ×16 = 72, n= 5, × b=1/2(N-12n)= 1/2(72-12 ×5)= 6 b= 5+1=6, 闭合式,即为三角双锥体. 闭合式,即为三角双锥体. 例2. Os3(CO)12 N=3 ×8+2 ×12=48, n= 3, b=1/2(48-12 ×3)= 6 b= 3+3 = n+3, n=Vclo-2=3, Vclo=n+2= 5, 敞网型, , 敞网型,即平面三角形 。 例3. Os6(CO)18 N=6 ×8+2 ×18=84, b=1/2(84-12 ×6)=6 = n+0
3) 原子簇与催化作用 M2[Rh12(CO)30] (M= Ag+, Tl+) Rh −cat 3CO + 5H2 →HOCH2CH2OH + CH3OH 2 多核羰基、亚硝酰基及相关化合物 多核羰基、 例如, 例如, Mn2(CO)10, Co2(CO)8, Fe3(CO)12, CO 在多核金属羰基化合物中有两种结合方式: 在多核金属羰基化合物中有两种结合方式: 端基和桥联方式。 端基和桥联方式。 利用 IR 鉴别 CO 在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的键合方 式: 游离 CO, υCO= 2143 cm-1 端基 υCO= 2000 ±100 cm-1
z
个轨道用于接受配体电子或成为非金属键轨道。 个轨道用于接受配体电子或成为非金属键轨道。 个电子填充; 2) 上述 6 个轨道首先被 12n 个电子填充 3) 骨架电子对数由下式计算: 骨架电子对数由下式计算: b= ½(N-12n) 这儿, 为总的价电子数, 这儿 N 为总的价电子数, N= V + L + m + d V, 金属原子总价电子数; 金属原子总价电子数; L, 配体提供的总电子数 配体提供的总电子数;
2) 金属-金属键 金属ⅰ) 第二和第三系列过渡金属比第一系列过渡金 属更容易形成金属-金属键, 属更容易形成金属-金属键, 例如 对 M6X12n+, 只有 Nb 和 Ta 的例子 对 M3-簇,有 Mo3, W3; 但无 Cr3 簇;有 簇有 Tc2Cl82-, Re2Cl82-,但无 Mn2Cl82- 的报道 但无 ⅱ) 金属处于低氧化态有利于形成 M-M 键, 因 此多核金属羰基化合物总是含有 M-M 键; ⅲ) 桥联配体有助于形成 M-M 键,这些配体有 如 –O CCH , Cl- 和 CO 2 3
所以它是一个单帽三角双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