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cc36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b.png)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doc》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
你知道什么样...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yanwen/1369316.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史记》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史记》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880d5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a.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史记》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1分)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
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用之。
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
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8分)(1)辄弛.以利民弛:____________(2)直.百金直:____________(3)为天下先.先:____________(4)然上召贵.尉佗兄弟贵:____________(5)匈奴背约入盗.盗:____________(6)常假借..用之假借:__________(7)以愧.其心愧:____________(8)专务.以德化民务:____________【答案】(1)废止(2)价值(3)前导,前驱(4)使……显贵(5)侵犯,劫掠(6)宽容(7)使……羞愧(8)致力于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常衣.绨衣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B.治.霸陵皆以瓦器治:治理,引申为“建造”C.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切:恳切,深切D.弗下.吏下:向下交给【答案】C【解析】切:率直。
【参考译文】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
(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召集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练习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ee9af0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1.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史记》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
居数岁,著子虚之赋.。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上惊,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其卒章归结为节俭,因以讽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
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
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
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
还报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
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已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
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B.《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C.《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D.《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汉族传统复姓之一,本为官名,掌管边防军务,后成为担任该职人的后代的姓。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c0434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5.png)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司马迁C. 司马青衫D. 司马相如2. 《史记》记载的历史时间跨度是?A. 从黄帝到汉武帝B. 从夏朝到秦朝C. 从周朝到汉朝D. 从商朝到汉朝3. 《史记》中“世家”主要记述的是?A. 皇帝的生平B. 诸侯的生平C. 士大夫的生平D. 普通百姓的生平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的传记在《史记》中没有记载?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孔子D. 诸葛亮5. 《史记》中“列传”主要记述的是?A. 皇帝的生平B. 诸侯的生平C. 各类人物的生平D. 士大夫的生平二、填空题6.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体史书。
7. 《史记》的“本纪”部分主要记述的是_________的生平。
8. 《史记》的“表”部分,是司马迁用来_________的一种方式。
9.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10. 《史记》中的“书”部分,主要记述了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简述《史记》的体例结构。
12. 请列举《史记》中记载的几位重要历史人物,并简述其主要事迹。
13.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体现其“实录”精神的?14. 论述《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论述题15. 论述《史记》中对“英雄”与“奸雄”人物的描写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1. B2. A3. B4. D5. C6. 纪传7. 皇帝8. 表达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9. 互见法10. 各种典章制度11. 《史记》的体例结构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纪记载帝王事迹,表记录历史大事年表,书记载各种制度,世家记载诸侯事迹,列传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
12.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刘邦建立汉朝,实行郡县制;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最终败于刘邦。
13. 司马迁在《史记》中力求客观真实,不避讳对帝王的批评,也不夸大其功绩,力求做到史实与评价的平衡。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及答案解析(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及答案解析(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7108e07281c758f5f71f6773.png)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史记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xī]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C.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古代官职任免术语,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792bd1d7375a417866f8fd1.png)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篇一:2016届吉林省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2016届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
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
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
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
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
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差距,至于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已经无从考评了。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d8f0b5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5.png)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上书谏猎〔西汉〕司马相如【原文】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1),捷言庆忌(2),勇期贲、育(3)。
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
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4),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5),舆不及还辕(6),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能用(7),枯木朽枝尽为难矣。
是胡越起于毂下(8),而羌夷接轸也(9),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10)。
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
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11),乐出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
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12)。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注释】(1)乌获:战国时秦国力士。
(2)庆忌:吴王僚之子。
《吴越春秋》说他有万人莫当之勇,奔跑极速,能追奔兽、接飞鸟,驷马驰而射之,也不及射中。
颜师古则说他能射快箭。
(3)贲、育:孟贲、夏育,皆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勇士。
(4)卒(cù)然:卒同“猝”。
突然。
逸材:过人之材。
逸,通“轶”,有超越意。
这里喻指凶猛超常的野兽。
(5)属车:随从之车。
颜师古释作连续不断的车队。
两义可并存。
这里是不便直指圣上的婉转说法。
清尘:即尘土。
“清”是一种美化的说法。
(6)还(某uán):通“旋”。
辕:车舆前端伸出的直木或曲木。
这里借指舆车。
(7)逢(páng)蒙:夏代善于射箭的人,相传学射于羿。
(8)毂(gǔ):车轮中心用以镶轴的圆木,也可代称车轮。
(9)轸(zhěn):车箱底部四围横木。
也用为车的代称。
(10)衔:马嚼。
橛(jué):车的钩心。
衔橛之变:泛指行车中的事故。
(11)万乘:指皇帝。
(12)垂堂:靠近屋檐下,坐不垂堂是防万一屋瓦坠落伤身。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03d2b1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7.png)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dd9a522227916888486d739.png)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篇一:2019届吉林省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2019届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
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
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
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
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差距,至于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已经无从考评了。
【高中文言文阅读】“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2e144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9.png)
【高中文言文阅读】“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司马相如,成都人,蜀县人,又名长清。
小时候,他擅长阅读和学习击剑,所以他被称为勾子。
相如对林相如既了解又钦佩,所以他改名为相如。
以财为郎,孝顺国王,经常当骑兵是不好的。
惠景帝不擅长辞赋。
这是梁小王来到王朝的时候。
齐人邹阳、淮阳美城和吴庄的弟子避开了他们的主人,他们说他们没有疾病,游客们去拜访梁。
梁小王命令他放弃所有的学生,好像他已经和所有的学生一起生活了好几年。
他写了《子虚福》。
会粱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⑴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临邛令缪②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
”并召令。
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
”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英才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家居徒四壁立。
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
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
相如身自著犊鼻?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⑵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
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3f579bb307e87101f696f8.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 文学常识填空。
《史记》中以写人记事为主的部分除了“列传”、“世家”之外,还有“______”。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伐赵,拔石城()②且相如素贱人()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④顾吾念之()3. 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B. 不忍为之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C. 而君畏匿之/终苟免而不怀仁D. 其后秦伐赵/信者效其忠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答案】1.本纪2.(1). ①攻下,攻占(2). ②一向,向来(3).③通过,经由(4). ④不过,只是3.. C4. ①你们认为(或看)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②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依据平时的积累和题干的要求来分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c4faaf6529647d272852f1.png)
[标签:标题]篇一: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13级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命题人:孙立权洪伟王迎新审题人:王瑞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
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
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
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
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史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史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3859605453610661ed9f4d6.png)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史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临邛令阳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
并召令。
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①,侍武帝。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上惊,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
上许,令给笔札。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
以此明天子之义。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②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
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
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常有消渴疾。
与卓氏婚,饶于财。
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
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
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
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2019-“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2页)
![2019-“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8ea754364431b90d6c85c7e0.png)
2019-“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
”并召令。
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①,侍武帝。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上惊,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
以此明天子之义。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②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
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
居岁馀,复召为郎。
文言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b76c8a76e58fafbb0030c.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事孝景帝,为武骑常待,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米朝,从游说之士部阳、枚泉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兔,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教岁,乃著子虚之陵。
会梁孝王华,相如归,而家贯,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日:“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合都平,上①读《于虚赋》而善之,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措赋,赋成奉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
“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楚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巴蜀民大惊恐。
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
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原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
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泰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
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
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
通零关道,还报天子,天子大说,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
居岁余,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注]①上:指汉武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B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C.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D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数万人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上,对皇帝的尊称,(史记》以“上”称武帝,以谥号称景帝,暗含臧否之意。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阅读答案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2739a1e45c3b3566ec8b31.png)
阅读下边文言文,达成4~ 7 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念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临邛令谬为恭顺,日往朝相如。
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宾,为具召之。
并召令。
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可以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喜悦为狗监① ,侍武帝。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这人同时哉!喜悦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上惊,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
以此明日子之义。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其卒章归之于节约,因以风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② 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慌。
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后来,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
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着书。
常有消渴疾。
与卓氏婚,饶于财。
其进仕宦,何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否则,后失之矣。
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
问其妻,对曰:长卿固何尝有书也。
不时着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
高中文言文阅读: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
![高中文言文阅读: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https://img.taocdn.com/s3/m/e878c9363b3567ec102d8a99.png)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①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粱。
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粱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⑴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临邛令缪②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
”并召令。
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
”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英才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家居徒四壁立。
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
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
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⑵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
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注)①赀:通“资”,钱财。
2021广州一模文言文阅读详解(《司马相如列传》) (2)
![2021广州一模文言文阅读详解(《司马相如列传》) (2)](https://img.taocdn.com/s3/m/8fe13eada417866fb94a8ea1.png)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四部分 写 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略:掠取。通:开通)夜郎西焚中(焚中, 族名),发(征发,征调)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省略“之”)发转漕 (车运粮食曰转。水运粮食曰漕)万余人,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 如责唐蒙,因喻(喻,晓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还报唐蒙已略通夜郎 因(趁机)通西南夷道发巴蜀卒作者(作者:参加劳动的人)数万人治道二 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物故:死亡)费以巨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四部分 写 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1)赋的结尾把主旨归结到节俭上,用来劝谏皇帝;赋献给天子后,天子很 高兴,任命相如为郎官。(4分。大意2分,“卒章”“风谏”各1分。)
(2)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
(2)秦朝时曾经开通道路设置郡县,到汉朝建立时才废掉;现在如果要重新 开通,为当地设置郡县,那么意义超过南夷。
(4分。大意2分,“诚”“愈”各1分。)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四部分 写 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14.司马相如“客游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2021年广州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详解 (《司马相如列传》)
第四部分 写 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
相如以“子虚”,虚言(虚构的言辞)也,为楚称(赞美);“乌有先 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者,无是人 也,明天子之义(做天子的道理。故空藉(假借)此三人为辞,以推(推演) 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借,凭借)以风谏(风,通 “讽”);奏之天子,天子大说,以为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篇一: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3级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命题人:孙立权洪伟王迎新审题人:王瑞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
”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
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
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
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
更大。
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
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
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
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
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差距,至于这个差距有多大,我们已经无从考评了。
有时候,“记录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竟然会截然相反。
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
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
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话,二是丑化。
神话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
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
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
神话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