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4_原电池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原电池PPT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原电池PPT

人 教 版 高 二 化学选 修四: 原电池 PPT
4、原电池电极的判断
特性 负极 电子流出 相对活泼 失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 电子流入 相对不活泼 得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1、根据定义来判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电子 流入的一极是正极。 2、根据反应类型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 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正极。 3、根据电极活泼性来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一 极是负极;较不活泼的一极是正极。 4、根据离子流向来判断: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是负极; 阳离子移向的一极是正极。
人 教 版 高 二 化学选 修四: 原电池 PPT
例5:在Cu-Zn原电池中,200mLH2SO4 溶液的浓度为 0.125mol/L , 若工作一段时间后,从装置中共收集到 0.168L升气体,则流过导线的电子为 0.015 mol,溶液 的pH值为__4_-_lg_3__.7_5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示意图
联系
通常两种腐蚀同时存在,但以后者更普遍。
(3)钢铁腐蚀的防护
1、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如将Cr、Ni等金属加 进钢里制成合金钢。
2、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如油漆、油脂等,电镀 (Zn,Cr等易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作保护层。 原理:隔绝金属与外界空气、电解质溶液的接触。
3、电化学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形成原电池反应 时,让被保护金属做正 极,不反应,起到保护 作用;而活泼金属反应 受到腐蚀。
人 教 版 高 二 化学选 修四: 原电池 PPT
人 教 版 高 二 化学选 修四: 原电池 PPT
例1: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 C )
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上有H2放出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 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原创课件

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原创课件

上述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B , 该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 氧化反应 , - ==Cu2+ Cu – 2e 电极反应式为 ; 正极发生 还原反应 , + + 2e- ==2Ag 2Ag 电极反应式为 ;
电池总反应式为
Cu + 2Ag+ ==Cu2+ + 2Ag 。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4、电极方程式
练习:
画出“Zn – Cu - H2SO4”原电池 和“Fe – C - AgNO3”原电池 的装置图,
并标出正负极、电子移动方向,书写其电 极方程式和总方程式。
思考:
提出问题: 左图是原电池,如果用 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 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 快减弱,因此不适合实 际应用。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
铜 半 电 池
(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 Cu2+ + 2e - = Cu (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Zn + Cu2+ = Zn 2+ + Cu 电池符号: Zn ︱ ZnSO4‖ CuSO4 ︱ Cu
负极
盐桥
正极
三、原电池的应用
思考讨论:
利用此氧化还原反应来设计原电池, 写出电极反应式。并画出装置图
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 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 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 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 A. a > b > c > d B. 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课件 (共19张PPT)
第一节 原电池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导体作电极
B
C
没有电解质溶液
D
没有形成闭合回路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 1.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导体作电极 • 3.有电解质溶液 • 4.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探究㈠
请根据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本堂小结
⒈原电池的功能: 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⒊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
本堂小结
⒈原电池的功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 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 电路得到电子。 ②在原电池的内部,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形 成内电路。 ⒊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 ①装置设计的合理性; ②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
练习
根据反应:Cu+2AgNO3=Cu(NO3)2+2Ag 设计一个带盐桥的原电池。 ⑴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⑵注明原电池的正负极; ⑶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⑷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㈡
请根据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 的原电池,并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构成及实验现象
正极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负极
装置图
连通两烧杯 溶液的材料
电流表读数 是否稳定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e- → e- → 1.外电路中电子从
←ClK +→
设计一个原电池。
正极 电解质溶液 电极材料 负极 装置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原电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件原电池
短路的原电池,电子 从Zn直接流向Cu。
CuSO4溶液
Zn
e-
Cu
有电流 CuSO4溶液
Zn 、Cu分开的原电 池,电子从Zn经导线 流向Cu。
实验探究
设计图 Zn
ee-
实验记录 Cu
记录短时 间内电流 计指针偏 转角度的 变化?
现象
电流计指 针偏转的 角度逐渐 变小。 Zn片上有 Cu生成。
解释
人教版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判断下列装置是否是原电池?
Zn
Cu Zn Zn
酒 精
Zn Cu Zn
稀 HCl
Cu
稀HCl
稀HCl
稀H2SO4
原电池装置?
Zn Cu Zn
电流表指针偏转?
Cu Zn Cu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CuSO4溶液
原电池类型
Zn
e-
外电路是 否有电流
结论
Cu 无电流
CuSO4溶液
Zn
Cu
短路的原电 池,分流了锌 失去的部分 电子,造成导 线中电流逐 渐减弱。
CuSO4溶液
使原电池产生持续电流的解决方案
Zn
KCl溶液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Zn
Cu
KCl溶液
动手

实验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有稳定电流,锌片溶解,铜片上生成铜 象: 锌半电池 铜半电池
(1)画出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2)注明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4)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动 手 实 验
实验装置
Zn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教学课件:第四章4.1 原电池(共12张PPT)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教学课件:第四章4.1 原电池(共12张PPT)

例:写出下列装置的电极反应式
二、设计原电池
设计思路
1. 写出电极反应式 将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
反应两个半反应。 2. 确定电极材料
以两极反应原理为依据,确定电极材料。 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可用该 金属直接作负极;用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惰 性材料)作正极。 3. 确定电解质溶液 一般选用总反应式中的电解质溶液;若有盐桥 ,阳离子与电极相对应,电极不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 工作原理
电极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的书写
(1)遵循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注意:生成难溶物沉积在电极上,不标“↓”。
(2)方法步骤 标变价→列物质→注得失→配守恒
负极:氧化反应,还原剂 − ne- ══ 氧化产物 正极:还原反应,氧化剂 + ne- ══ 还原产物 电池反应 = 负极反应式 + 正极反应式
注意:同时书写正负极反应式,以得失电子数 相等配平;书写单个电极反应式,化为最简整数比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一、原电池

+
1. 装置
盐桥: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盐桥的作用: ① 构成闭合回路。 ② 平衡电荷。盐桥中的阴、阳离子定向迁移(溶液中的离子不能通过盐桥),使电
解质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持续进行,能长时间稳定放电。 ③ 避免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直接反应,最大程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达标练习
教材 P73 习题
课后作业
学法 P105-106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人教化学选修4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化学选修4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 课件 (共25张PPT)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先学检查
1.下列哪个反应便于设计成原电池?为什么? A.CaCO3+2H+=Ca2++CO2↑+H2O 放热
√ B.Zn+Cu2+=Zn2++Cu 放热
C.C+H2O(g)=高=温CO+H2 吸热
先学检查
2.下列哪个装置形成了原电池?请试着总结一下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1)两个__活__泼_Z_n性__不__同_C_u_Z的n电极;Zn Al
C
(2)____电___解__质_____ 溶液或熔融液;
√ (((34))A形一)成个_自__发闭__进合_(_行酒_B回的精)路_氧_。_化__(还_H_2C原_S)_O_4_反应(N。aDO)H
先学检查
1.写出图中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负极: Zn—2e- = Zn2+
Zn
Cu
正极: 2H+ + 2e- = H2 ↑
电池总反应: Zn + 2H+ = Zn2+ + H2↑ ZnSO4溶液 H2SO4溶液
课后作业
• 1、拆开一个废旧干电池,了解其构成和 原理;
•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能源问题。 • 3、完成学案并预习下一节课
放电时间提高供电效率?AZn来自CuCuSO4
质疑、解疑
1.理论上应看到只在铜棒上有固体产生,实际上锌棒 上也有固体产生,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可能是所用锌片不纯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 (2)锌与硫酸铜直接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铜单质。 2.最终又会造成什么后果?
能量转化效率变低了,不能提供稳定电流。

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课件(人教版选修4)(共24张PPT)

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课件(人教版选修4)(共24张PPT)

总反应:Zn+ Cu2+ = Zn2+ + Cu
负极(Zn):Zn-2e- =Zn2+

正极(Cu):2H++2e- =H2↑
(∨)
总反应:Zn+2H+=Zn2++H2↑
负极(Fe):Fe-2e - =Fe2+

正极(Ag):Cu2++2e- =Cu
(∨)
总反应: Fe+Cu2+=Fe2++Cu
Fe+CuSO4=Cu+FeSO4
⑥ (×)
负极(Zn):Zn-2e-=Zn2+
生活中我们常使用各种各样的电池
手机专用电池
笔记本电脑专用电池
用于“神七”的太阳能电 池
实验探究
请根据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CuSO4
分析该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及电子转移情 况和现象及反应快慢。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反应物之间有电子转移)
负极
(还原性)
2H2O+2e- H2 ↑+2 OH-
思考
原电池中电极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来源于电极材料 和电解质溶液吗?
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
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出正负极名称,并

写出电极反应式.



(×)
(×)
负极(Zn):Zn-2e-=Zn2+

正极(Ag): 2H++2e-=H2↑
(∨)
总反应: Zn+2H+=Zn2++H2↑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原 电 池(36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原 电 池(36张PPT)

要点二 原电池的设计
理论上,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能设计成原电池, 实际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提供 (1) 用 还原性较强 ________ 的物质作为负极,向外电路 ________ 得到 电子;用 氧化性较强 ________ 的物质作为正极,从外电路 ________ 电子。
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2) 将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 ________ 中,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内电路。 导线 流向正极,再通过 (3) 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 ________ 溶液中离子移动形成的内电路构成闭合回路,其中阳离子移 向________ 正 正 极,阴离子移向________ 负 极。
负极——电子流出极,电流流入极或阴离子定向移向极
正极——电子流入极,电流流出极或阳离子定向移向极
栏 目 链 接
3.根据两极发生的变化判断
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现象判断
负极——会逐渐溶解,质量减小
正极——有气泡逸出或质量增加
栏 目 链 接
三、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负极:活泼性__强__的金属,发生__氧化__反应。
正极:活泼性__弱__的金属或导体,发生__还原__反应。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 负极——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栏 目 链 接
正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注意:活泼金属不一定做负极,如Mg、Al在NaOH溶液中, Al做负极。 2.根据电子流动方向或电流方向或电解质溶液内离子 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
栏 目 链 接
(1) 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
(2)确定电极材料。
如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可用该金属直接作负

人教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 电 池(共21张PPT)

人教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 电 池(共21张PPT)

N a C l溶 液
Zn C u Zn Cu
Fe
Cu
Zn
Cu
√E
F
M
N
CCuu2SSOO 44
酒精
N a C l溶 液
H2SO4 H2SO4
三.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外电路
负极
电子沿导线传递,产生电流 正极
活泼金属
A
失去电子 Zn-
不活泼金属或石墨
Cu 溶液中阳离子
氧化反应
得到电子
Zn- 2e- = Zn2+
相同点:电极反应本质相同 不同点: 构造不同
优点: 1.有效避免了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的直接反应, 增加了原电池的使用寿命。
2.离子在盐桥中作定向移动,使离子移动更加有序, 电流持续稳定 ,提高了原电池的使用效率。
练习三
(高考真题)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 + Cu(s) == Cu2+(aq) + 2Ag(s)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1节 原电池
• 实验: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 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 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
一、原电池: 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探究“单液电池”,寻找 改进方法—“双液电池” 3、具有盐桥原电池的反应原 理作用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两种不同的金属 (或一种金属与石墨或金属氧化物) 做电极
2.用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形成闭合回路
3.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里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4章第1节《原电池》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4章第1节《原电池》课件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 金属。
B.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的电 极是正极。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 极被还原。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问题3:你可以从那些方面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电极材料、离子移动方向、电子流向、 电流方向、氧化还原方面、实验现象等 等
④ 现象:Zn棒变细,Cu棒 变粗,蓝色溶液变 浅
[问题切入]
问题8:人们发现,按此方法设计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 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 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A
单液原电池
H2SO4 溶液 主要原因:负极与阳离子直接接触【说明】由于右图装置中Cu2+与 Zn直接接触,Zn失电子后, Cu2+可以直接在锌片上得到电子,所 以这种原电池的效率不高,电流在短时间内就会衰减。
*根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正极。
*根据电子移动方向或者电流的方向来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1、已知反应 Cu + 2FeCl3 = CuCl2 +2FeCl2 , 请设计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
强到弱的顺序为 (a>c>d>)b
有下列材料:Zn片(2片)、Cu片(2片)、导线、 水果 (西红柿、苹果等)、电流计,请设计一个装置
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画出设计草图。
用水果和现有的实验器材试做水果电池
你知道吗? 2380块橙子能给一个手机充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两个半电池构成原电 池的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上图是我们在必修2中学习过的将锌片和铜片置于稀硫酸 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 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
造成的主要原因:锌片直接与电解质溶液稀硫酸接触发 生反应形成微电池,造成能量的损耗。
1、原电池的设计

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 :

Cu +2 Fe3+ = Cu2+ + 2Fe2+

设计成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
方案?
一 个 电 池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是 Zn+Cu2+=Zn2+ +Cu,该反应的的原电池正确组合是C( )
正极 负极
A
B
C
D
Zn
Cu
Cu Fe
Cu
Zn
Zn Zn
三、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微观判断 (根据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出的极 ——负极 电子流入的极 ——正极
宏观判断:
较活泼的电极材料 ——负极
①根据电极材料
较不活泼的电极材料 ——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极 ——负极
②根据原电池电极发生
的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的极 ——正极 质量增加的电极 ——正极
③根据电极增重还是减重 工作后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O4 CuSO4 HCl
2:加快反应速率 下列制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D )
A. 纯锌和1mol/L 硫酸; B. 纯锌和18 mol/L 硫酸; C. 粗锌和 1mol/L 盐酸; D. 粗锌和1mol/L 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几滴CuSO4溶液。
马口铁和白铁一旦有划痕后,在潮湿的空气中,谁被腐蚀的速度快?
2、请判断右边原电池的正、负极?
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Mg
A
Al
提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N稀aO硫H酸溶溶液
四、原电池的主要应用:
1.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化学电池;
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粗锌与硫酸 反应制取氢气; 3.进行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 4.电化学保护法,即将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 而受到保护。如在铁器表面镀锌。
参考教材72页 第三段
请同学们思考:
上述原电池装置,工作原理是什 么?指出电池的正负极,并分别 写出其中负极和正极的电极反应 式以及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ZnSO4溶液
CuSO4溶

负极(锌片): Zn-2e- =Zn2+ (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 Cu2+ +2e-=Cu (还原反应)
电池反应(总化学方程式):Zn + Cu2+ = Zn 2+ + Cu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设计如下图(书P71图4-1)所示 的原电池装置,你能解释它的工作原理吗?
实验探索盐桥锌铜原电池.wmv
实验三(书71页实验4-1) 实验现象:
有盐桥存在时电流计指针 发生偏转,即有电流通过电路。
取出盐桥,电流计指针即 回到零点,说明没有电流通过。
分析:工作原理是什么?改进后的装置有什么优点?盐 桥内盛放的是什么物质?其作用是什么? 怎么制备盐桥?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 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 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 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B )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
Al Zn Fe Sn (H) Cu
3: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 (C)
A.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甲 上有H2气放出;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 C.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D.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电池符号: Zn ︱ ZnSO4‖ CuSO4 ︱ Cu
【提示】 盐桥避免了电极直接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减少了能量损耗;故能够持续、稳定的 产生电流故盐桥的作用是: (1)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代替两溶液直 接接触, (2)平衡电荷。
盐桥制法:
将热的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将冷 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或NH4NO3的饱和溶液中即可。
二、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
Zn
Cu
Fe
Cu
Z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Zn
A
B
C
V H2SO4
V
H2SO4
H2SO4
Zn Cu Zn Cu
Fe Cu
E
F
M
V
Cu SO4
酒精
NaCl溶液
Zn
Cu
N
H2SO4 H2SO4
Cu
O
V H2SO4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单质 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 (4)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
一、原电池原理 电子流向
负极
电流流向
正极
探究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锌铜原电池 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三、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四、原电池的应用
西红柿
土豆 萝卜
质量减少的电极 ——负极
④根据电极有气泡冒出:工作后,有气泡冒出的电极为正极
动动脑
1、请你根据化学反应: Cu+2FeCl3 =CuCl2 +2FeCl2
判断右边原电池的正、负极, 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A
Cu
C
负极:Cu-2e- = Cu2+ 正极:2Fe3+ +2e- = 2Fe2+
FeCl3溶液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一、原电池原理探究 原电池原理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
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2、铜片插入稀硫酸
无现象
3、锌片、铜片上端连接在 一起插入稀硫酸
铜片上产生气泡
4、锌片、铜片之间连电流
表插入稀硫酸
电流计发生偏转
复1原习、电回原池顾电反池应是的_本__将_质_化_是_学_____能__氧__转___化_化___还__为___原_电___反__能___应的__装__置_反。应。 2、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 当Zn电电解极质是溶负__液__为(稀填H“2正SO”4时或:“负”)极, 其电极反应为_Z__n_-__2__e_-_=___Z_n_,2+该反应 是__氧__化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 Cu电极是__正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 __2_H__+__+_2__e_-_=__H_,2该↑ 反应是____还__原___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