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的AO、BO、CO的理念转变
骨折治疗AO、BO、CO理念转变
AO技术的两大特点
通过加压达到坚强内固定
通过坚强固定达到长骨干 的一期愈合
骨折的固定:加压
绝对稳定 / 坚强固定的问题
u 感染 u 内固定失败 u 骨折愈合不良 u 骨折不愈合 u 再骨折
破坏骨骼血运的因素
骨折 软组织损伤 内植入物
接骨板压迫使骨皮质 的血液供应减少
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 医患合作
CO治疗骨折基本概念转变
引入外固定支架 应用复位固定支架 有限手术的融入
外固定器
髌骨抱聚器
CO系统治疗原则
有限手术配合
复杂手术 简单手术
采用非超关节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 原始无血疗法 有血疗法
CO的骨折愈合模式
二期愈合 间接愈合
在无骨折侧皮质外1/4萎缩的情况下大 量外骨痂形成
u BO的许多方法还存在 技术和理论上的缺陷。
u 手术时间偏长。 u 没有配套的专用器械
和内固定物。 u 对施术者技能要求
较高。
BO的继续发 展 u 有限切开周围软组织进行必要的暴露
u 关节内骨折直接复位、骨干骨折间接复位 u 使用较长的接骨板跨越骨折粉碎区 u 保留骨折粉碎区的血肿 u 最大程度减少内植入物与骨面的接触 u 使用锁定的内固定器 u 使用更少的固定螺丝钉 u 如果配合MIPPO技术则更佳
骨折治疗的AO、BO、CO 的理念转变
现代骨折治疗的目的
骨折在功能活动中愈合 肢体功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恢复 避免各种并发症
骨折治疗:“整复、固定、功 能锻炼”三要素中,固定是核 心。
历年来,骨折治疗原则、固 定方法及器材上的改变反映了
骨折治疗的发展趋势。
内固定研究学会于1958年11月6日 在瑞士 Bienne成立
骨折AO,BO,CO原理
所谓AO,就是德文“Arbeit Fuer Osteosynthese”的缩写,其英文为“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的缩写,就是“内固定研究学会”,1958年在瑞士成立。AO派提出治疗骨折的四大原则:(1)骨折的解剖对位,(2)坚强的内固定。(3)无创操作技术。(4)伤肢早期主动无痛的活动。Dains最早提出骨折的“一期愈和”的概念, Hans及Schenk等在研究中发现,只有使骨折端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力才能刺激骨折端生长从而达到一期愈合。于是所谓的“骨折—期愈合”曾成为内固定绝对稳定的标志和早期AO技术追求的主要目标。
在以往认为钢板“应力遮挡”导致钢板下骨萎缩,其实质是由于骨膜和骨皮质 血运遭受破坏,造成局部血供障碍才使骨萎缩的。BO原则是远离骨折端进行复位,目前只对关节骨折仍要求坚强内固定,但要重视局部的血供及软组织,而对骨干骨折只要求恢复长度,对线纠正旋转强调微创技术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不再以牺牲骨折局部的血运来强求粉碎骨折的解剖复位,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或可降解的生物制品;尽量减少内固定物与所固定骨之间的接触面;尽可能减少手术暴露范围和时间,提出骨折片不搔扰观点。
正如William Hallanan提出的骨折愈合三角—活动、血运、骨痂。他形象的说“假如骨头会说话,在进入手术室之前,会向骨科医生提出申诉和辨解:“你可要手下留情,不要对我赖以生存的血运进行干扰和破坏,我本身不但有愈合能力,还可塑形改造。”因此,近些年CO一直倡导有限手术论,既微创手术,主张能闭合复位就不切开复位,非要切开复位的要小切口有效固定既可。体现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是CO的精髓。
总之,古今中外医生和病人总是在实施和接受治疗前均要权衡其代价COST和为此将应得到的益处BENEFIT 两者比值C/B越小越好,这也是现代骨科微创理论的真谛。
各种内固定方案及治疗原则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新改进的PFN 股骨近端髓内钉 系统,一方面继承了原PFN 的优点,生物力学特点相同,另一方面在具体设计上有所创新,令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
1969年成功设计了DCP接骨板 DCP--动力加压接骨板
动力加压接骨板 DCP
AO首创的动力加压设计
确立创伤骨科界的技术标准
螺钉多角度
双向加压的可能
平滑预弯
1981年全球首创 LC-DCP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LC-DCP
主钉的特点
与髓腔解剖形态完全匹配。 6度外展角,便于从大转子顶点置入。 空心主钉,置入方便。 远端有一定的弹性,易于插入,并可避免应力集中。
螺旋刀片的特点
一个内固定同时完成抗旋转和成角稳定。 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加的芯直径 4.5-9mm ,通过打入,填压松质骨,可提高其锚合力,尤其适合骨质疏松患者。 与骨质贴合紧密,增强了稳定性,抗旋转、抗骨折端塌陷和内翻畸形的能力很强。
锁定内固定器—LISS
微创内固定系统 LISS
内固定器 Internal Fixator 中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接骨板与骨面无紧密接触,最大限度保留了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血供。
锁定内固定器—原理
2001年 接骨板发展的里程碑 LCP锁定加压接骨板
一个孔,两种功能
LCP结合孔
蝶形骨块、内踝骨折
推拉螺钉
作为牵开/加压方法复位骨折时的临时固定点
用于加压器、撑开器
复位螺钉
经过钢板孔将骨折块提拉靠近钢板的普通螺钉,骨折复位后可以取出或更换
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与BO理念课件
AO原则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开放性骨折
骨干骨折
AO原则强调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彻底清 创,并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 定方式。
对于骨干骨折,AO原则强调使用合适 的钢板和螺钉进行固定,恢复骨骼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关节内骨折
对于关节内骨折,AO原则要求解剖复 位,并使用坚强内固定,以恢复关节 面的平整和稳定性。
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
强调骨折治疗的生物学原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视保护骨折端血供,避免过度内固定和软组织损伤。
骨折端稳定(Osteosynthesis)
通过合适的内固定或外固定方法,保持骨折端稳定,促进骨折愈合。
功能康复(Function Recovery)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恢复,减少并发症。
总结
AO原则和BO理念在治 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AO原则采用坚强内固 定,而BO理念采用生物 学固定。
治疗效果的评价
1 2 3
AO原则
强调骨折愈合的时间和骨折部位的机械稳定性, 通常以X光片上的愈合情况作为评价标准。
BO理念
强调骨折愈合的质量和功能恢复程度,除了X光 片上的愈合情况,还会考虑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 活质量。
BO理念强调生物学固定和功能复位,通过闭合复位、外固定支 架等技术,保护骨折周围的血供和软组织,促进骨折的自然愈
合。
BO理念的优势
BO理念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保护骨折部位的生物学环 境,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典型案例三
总结词
AO原则与BO理念联合治疗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在某些复杂骨折的治疗中,AO原则与BO理念可以联合应用,以实现解剖复位和 生物学固定的优势互补。例如,在某些长骨骨折的治疗中,可以采用钢板内固定 以实现解剖复位,同时采用外固定支架以保护骨折部位的血供和软组织。
骨折的AO原则与BO理念
详细描述
在实际的骨折治疗中,可以综合应用AO原 则与BO理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 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解剖复位和 坚强内固定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同时注 重保护局部血供和生物学环境,促进骨折愈 合的自然过程。早期功能锻炼和可调节性固
AO原则的核心思想是,骨折治疗应该以生物学为基础,同时考虑到患者 的生理和解剖特点,以及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AO原则的应用
AO原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包括四肢骨折、脊柱骨 折、骨盆骨折等。
在应用AO原则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 入路、固定材料和手术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定也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06
结论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AO原则的优势 强调骨折解剖复位,提供精确的复位指导和工具。
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加速康复进程。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治疗效率。 AO原则的局限性 过度关注骨折固定,可能忽视软组织处理。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01
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
02
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
BO理念的优点
03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重视生物学固定,减 少对骨折周围软组织 的干扰。
强调个体化治疗,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治疗方案。
促进骨折愈合的自然 过程,降低感染和骨 不连的风险。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不同点
AO原则更侧重于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 强内固定,而BO理念则更强调功能复 位和弹性固定,重视软组织保护和骨 折愈合的自然过程。
骨折治疗的AO与BO理念
Wolff定律:新骨的形成取决于对承受应力的
反应。
应力遮挡:坚强的内固定,大部分负荷经金属
传递,减少了骨折部位正常的生理性刺激,造成 金属板下面的骨质减少,强度下降,易发生再骨 折,特别是在钢板去除之后。
问题原因分析
★ 血运破坏 ★ 应力遮挡
加压坚强固定的问题
固定的稳定性
骨与软组织的血运
历史考证
1767年,Gooch介绍了功能性支架。200 年后,各种石膏材料和热塑支架才开始在临 床广泛使用。 在19世纪上半叶,骨科手术总是摆脱不了 感染的困扰,只有在极其良好的条件下,才 能进行骨的手术。1828-1850年,欧美开始 用银丝对肱骨和股骨进行缝合和环扎固定。
骨折内固定术年鉴
BO固定原则
(1) 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 以保护局部软组织的附着; (2) 不以牺牲骨折部的血运来强求粉碎骨折的解剖复 位, 如必须复位的较大折块, 也应尽力保存其供血的软 组织蒂部; (3) 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 (4) 减少内固定物与所固定骨之间的接触面; (5) 尽可能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AO专家提出BO理念
加压坚强固定 生物性固定
绝对稳定 相对稳定
生物性接骨术(BO)概念
BO-biological osterosynthenis
近数十年来,骨折内固定逐渐从强调固定本身的 机械力学特性向更加重视固定的生物学特性方向转变。 使用间接复位方式来降低手术创伤,比较弹性的固定 方式并不强调精确的解剖复位,但能促进骨痂的形成。 这种方法被称为“生物性的内固定”。
BO 理念的核心
强调了微创技术和无创技术原则, 最大限度 地保护骨折局部血运。
骨折治疗的AO、BO、CO的理念转变PPT学习课件
29
微创
维护生物学环境
30
结合固定
是微创术式的一个重要形式
两种以上创伤较小的简单固定结合使用 内固定+外固定 内固定+骨外固定 内固定+内固定
阶段固定
(根据骨折不同阶段的 不同情况,选择适当 的方法)
31
内固定
+
外固定
单纯 内固定
32
BO的优点 BO技术应用缺点
关节内骨折直接复位、骨干骨折间接复位 使用较长的接骨板跨越骨折粉碎区 保留骨折粉碎区的血肿 最大程度减少内植入物与骨面的接触 使用锁定的内固定器 使用更少的固定螺丝钉 如果配合MIPPO技术则更佳
34
中国接骨学—CO
传统中医治疗骨折历史悠久 晋--葛 洪--《肘后救卒方》--夹缚固定
切开复位
间接复位技术
(利用整复器,先恢复长度和对位,再归拢复位中间段)
粉碎性骨折
恢复骨干的长度、轴线、无旋转
(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完整的软组织链)
18
间接复位技术
利用整复器
19
骨折固定
固定稳定性 生物学环境
20
关节内骨折与简单骨折
解剖复位 坚强固定 早期活动
21
骨干骨折与粉碎性骨折
13
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违反AO技术的应用原则 AO技术本身的不足 AO原则未被充分认识
14
AO BO的转变
1958 机械固定-生物力学固定
1994
生物学固定
提倡微创内固定
锁定接骨板 不扩髓髓内钉 C T 指导手术
15
生物学固定(BO)的概念
间接复位减少手术创伤 采用比较弹性的固定方式 不强调精确的解剖复位 促进骨痂的形成和骨的模造 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及骨的血运 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AO、BO与CO
CO即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如今被称为中国接骨学。其指导思想是“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这也是从传统中医正骨的活血化瘀,去瘀生新,动静结合,筋骨并重;骨肉相连,筋可束骨,祛腐生肌,煨脓长肉等思想逐渐发展起来的。与上述AO、BO骨折治疗系统相对照,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正是在此基础上,遵循弹性固定、有限固定、动静结合原则,内外兼治,倡导骨折二期愈合,注重保护骨折局部血运和加强功能锻炼,结合临床实践而提出治疗骨折的新概念。CO系统治疗原则:在有限手术的配合下,使复杂骨折变为简单骨折,采用非超关节外固定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这一转变使CO系统由原始无血疗法向有血疗法转变。CO系统骨折愈合模式:在无骨折侧皮质外1/4萎缩的情况下大量外骨痂生长。CO系统中药应用:骨折中药应用原则为促进骨折处血液循环加大局部血运,促进血肿机化,成骨细胞增生,加速外骨痂形成。开放性创面中中药应用原则为调节局部免疫机能,利用各种细胞因子促进创面愈合。CO系统生物力学基础:弹性固定在保持骨折断端微动的条件下的骨折加速愈合模式。
AO、与CO
发表者:史达548人已访问
AO体系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兴起的,至今渐趋成熟,包括理论原则、方法、设备和器械在内的固定体系,专门研究骨折内固定的原理与理论,推广应用及其应用器材的研制开发。AO学者认为骨折愈合的主要条件是一期愈合,因此通过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以重新获得解剖学的连续性和力学的完整性。在这种条件下的骨折愈合是直接愈合,即一期愈合。因此通过加压达到坚强固定,以及通过坚强固定获得长骨干的一期愈合,即成为AO技术的两大技术特点。早在1958年AO学派就提出了骨折治疗四原则:1)骨折的解剖对位;2)坚强的内固定;3)无创操作技术;4)伤肢早期主动无痛的活动。
AO与CO骨折治疗观点的比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AO与 CO都有其自身的不足。 AO 学派,也 并未完全排除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就一般而言,他们在 此方面的水平确实不高,尤其复位的技巧远不如 CO 。 就愈合方式而言, I 期愈合可靠,过程长,愈合后的强 度低。II期愈合中外骨痂修复快,愈合后强度高。但如 骨折固定不牢或局部活动量过大,软骨骨痂骨化困难, 则可导致迟延愈合或骨不连。因此,理想的骨折治疗应 该是:⑴骨折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⑵骨折局部固定牢 固;⑶患肢立即进行关节活动, 4 ~ 6 周可逐步负重, 3~4个月恢复正常活动。骨折在功能活动中以皮质骨直 接愈合与少量外骨痂结合的方式完成,临床X线显示没 有或仅有轻度骨吸收,有些学者称之谓第三种骨愈合方 式,这种愈合不仅速度快,而且愈合后强度高。这也许 是AO与CO的共同努力方向。
2.2.4 CO系统中药应用
骨折中药应用原则为促进骨折处血液循环, 加大局部血供,促进血肿机化,成骨细胞 增生,加速外骨痂形成。开放创面中药应 用原则为调节局部免疫功能,利用各种细 胞因子促进创面愈合。
2.2.4 CO系统生物力学基础
弹性固定在保持骨折断端微动的条件下的 骨折加速愈合模式。亦即“动静结合”的 理论基础,CO的“动”与AO的“活动”, 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骨折断端的微动与绝对 固定。
Thank you!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 新概念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现被国际上称为 CO 系统,由于其缺乏系统化定量研究和部分 治疗不能满足现代创伤特点的需要,使其 应用受到阻碍。故原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 折的基本概念必须转变。具体表现在:
2.2.1 CO系统治疗原则
有限手术的融入,由原始无血疗法到有血疗法转变,对开放 性骨折的治疗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外固定支架,待软组织条 件允许,骨折又被稳定后,去除外固定支架改为夹板固定, 此种治疗方式可缩短患者带架时间,减少感染发生,有利于 患者功能锻炼;对不稳定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采用闭合穿针 疗法。对近关节及关节内骨折,单靠手法整复、外固定已不 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为了克服这种局限,可采用手法整复、 钢针撬拨、闭合穿针固定,利用此种方法治疗的骨折包括肱 骨外科颈骨折、桡骨小头骨折、股骨颈骨折、胫骨平台骨折、 肱骨外髁翻转骨折、内踝骨折并发翻转移位等。这种有限手 术的融入,使CO治疗骨折产生了质的飞跃,并使其更具有特 色。
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与BO理念课件
治疗效果比较
总结词
AO原则的短期效果较好,但长期可能出 现并发症,而BO理念的长期效果较好, 但短期功能恢复可能较慢。
VS
详细描述
采用AO原则进行治疗的骨折患者通常在 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因此 短期内的愈合速度和功能恢复较快。然而, 由于AO原则对骨骼血供的破坏较大,长 期来看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内固定松动等 并发症。而采用BO理念进行治疗的患者 在术后初期可能需要进行较轻的功能锻炼, 以避免内固定失败或骨折移位的风险。但 从长期来看,BO理念由于保护了骨骼的 血供和生物学环境,患者的骨骼强度和功 能恢复较好。
患者的舒适度。
骨折治疗的研究方向
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
深入了解骨折愈合的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个体化治疗的研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康复治疗的研究
研究如何通过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骨折治疗的未来展望
智能化治疗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骨折治疗的智 能化和精准化。
应用场景比较
总结词
AO原则适用于严重的骨折和多发伤,而BO理念更适用于简单骨折或老年人的骨 质疏松性骨折。
详细描述
AO原则适用于那些需要迅速稳定和恢复解剖结构的严重骨折或复合伤情况,例 如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等。而BO理念则适用于那些对功能要求较高、不宜 过多剥离骨膜和软组织的情况,例如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小儿骨折等。
原则与BO理念的优点,寻求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02
加强骨折治疗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在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应重视康复医学与骨科的紧密结
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与BO理念
应用场景比较
适应症选择
AO原则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等复杂骨折类型,而BO 理念则更适用于简单骨折和关节内骨折。
手术操作难度
AO原则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而BO理念的手术操作则较为复杂, 需要更高的手术技巧。
术后康复
AO原则的术后康复时间相对较短,而BO理念的术后康复时间则较 长,需要更多的康复训练。
03
AO原则与BO理念的对比 分析
理念差异比较
理念概述
AO原则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和 坚强内固定,而BO理念则重视
功能复位和生物学固定。
骨折处理方式AO原则强来自早期、直接和刚性 的骨折固定,而BO理念则主张 间接、微创的骨折复位和生物学
固定。
软组织保护
AO原则在手术中可能对软组织 造成较大损伤,而BO理念则注 重保护软组织和骨骼的血供。
BO理念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闭合复位
BO理念强调尽可能采用闭合 复位的方法,减少手术创伤和
并发症。
外固定
对于某些骨折类型,BO理念 推荐使用外固定方法,以减少
对骨折部位的干扰。
功能锻炼
BO理念强调早期功能锻炼, 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
恢复。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BO理 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确 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AO原则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而BO理 念则重视功能复位和生物学固定。结合两者理念的骨 折治疗将更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功能恢复。
详细描述
在骨折治疗中,AO原则强调通过手术实现骨折部位的 解剖复位,并使用坚强内固定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性。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临床效果,但 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BO理念则更注重患者的 生物学因素和功能恢复,强调通过生物学手段实现功 能复位,并使用生物学固定的方法来维持骨折部位的 稳定性。结合AO原则与BO理念的骨折治疗将充分考 虑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实现最 佳的治疗效果。
骨科AO、BO、CO、MO详细讲解
AO/BO/CO以及MO一、AOAO的由来:AO组织于1958年在瑞士成立(AO是德文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these 的缩写,原意是接骨手术集团.AO原则:1. 解剖复位:通过骨折复位及固定重建解剖关系:2. 坚强固定:根据骨折情况、病人情况和损伤情况选择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的固定方式;3. 无创操作:使用细致操作及轻柔复位方法以保护软组织及骨的血运;4. 早期无痛活动:全身及患部的早期和安全的活动AO的目的:1、通过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
如果断端出现骨痂,通常认为是固定不稳的征兆,应该尽量避免。
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坚强固定可以使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病”的发生。
AO的功绩:AO技术的核心是骨折端间的加压固定,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达到肢体早期活动的目的。
折端间加压后的紧密接触在有良好血运的情况下达到骨折一期愈合。
对于复杂及关节内骨折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AO治疗引起的问题:1、由于追求坚强内固定,特别是粉碎和复杂骨折,为达到骨折端间的坚强固定,有时不得不进行广泛剥离,破坏周围血供,而致固定端骨质疏松,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甚至发生感染。
2、AO原则虽然也含有无创操作的内容,但是,为了达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的目的,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供为代价,无创操作实际是不可能的。
3、骨折经精确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断端不会发生坏死吸收,也不产生外骨痂,骨折是由骨单位越过断端重建。
这种直接愈合或一期愈合并不牢固,往往在取出钢板后发生再次骨折。
4、经过这种严格措施后,并非总能达到早期无痛性功能锻炼。
相反,不是根据个别患者情况,为追求早期锻炼,效果适得其反,甚至发生内植物断裂或再骨折。
二、BO从AO到BO 微创技术:应用于骨折治疗是近年才开展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保护骨折周围组织,特别是已受到一定损伤的血供。
骨折治疗理念的发展一
加压坚强固定
生物性固定
AO专家提出 理念 专家提出BO理念 专家提出
生物性接骨术 BO) 生物性接骨术(BO) 性接骨术( Biological 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生物性接骨术(BO) 生物性接骨术(BO)概念
近数十年来,骨折内固定逐渐从强调固定本身的 近数十年来, 机械力学特性向更加重视固定的生物学特性方向转变。 机械力学特性向更加重视固定的生物学特性方向转变。 使用间接复位方式来降低手术创伤, 使用间接复位方式来降低手术创伤,比较弹性的固定 方式并不强调精确的解剖复位,但能促进骨痂的形成。 方式并不强调精确的解剖复位,但能促进骨痂的形成。 这种方法被称为“生物性的内固定” 这种方法被称为“生物性的内固定”。
历史考证
1767年 Gooch介绍了功能性支架 1767年,Gooch介绍了功能性支架。200 介绍了功能性支架。 年后,Sarmiento使用了石膏与支架相结合 年后,Sarmiento使用了石膏与支架相结合 的治疗方法, 的治疗方法,各种石膏材料和热塑支架才开 始在临床广泛使用。 始在临床广泛使用。 在19世纪上半叶,骨科手术总是摆脱不了 19世纪上半叶 世纪上半叶, 感染的困扰,只有在极其良好的条件下, 感染的困扰,只有在极其良好的条件下,才 能进行骨的手术。1828-1850年 能进行骨的手术。1828-1850年,欧美的 Rodgers、Cheesman和BérangerRodgers、Cheesman和Béranger-Féraud 等人开始用银丝对肱骨和股骨进行缝合和环 扎固定。 扎固定。
加压坚强固定的问题 加压坚强固定的问题
医生们发现绝对稳定 / 坚强固定术后2-5月在内 坚强固定术后2 植入物附 近的骨皮质会发生暂时性的骨质疏松, 近的骨皮质会发生暂时性的骨质疏松, 使骨折愈合的时间延长,并会发生再骨折的危险。 使骨折愈合的时间延长,并会发生再骨折的危险。 根据Wolff定律(1892年),早期多数学者将其归 根据Wolff定律(1892年),早期多数学者将其归 Wolff定律 因于应力遮挡作用(Uhthoff-1971、1983,Akeson因于应力遮挡作用(Uhthoff-1971、1983,Akeson1976, 1976,Woo SL-1976,Claes L-1981,朱振安、戴克 SL-1976, L-1981,朱振安、 戎-1994)。 1994)。 90年代初,Tepic、 90年代初,Tepic、Perren 等认识到接骨板和骨的 年代初 界面在保留骨的血运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当接骨板 界面在保留骨的血运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压向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可以提供固定的稳定性, 压向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可以提供固定的稳定性, 但也会直接干扰接骨板下方骨的血运,造成接骨板 但也会直接干扰接骨板下方骨的血运, 下方骨皮质典型的结构性改变。 下方骨皮质典型的结构性改变。
骨折内固定的ao原则及bo原则
骨折内固定的ao原则及bo原则《骨折内固定的AO原则及BO原则》骨折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使骨骼发生破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某些严重程度的骨折,常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骨折内固定术。
在骨折内固定术中,AO原则和BO原则成为了重要的指导原则,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AO原则是指奥斯特洛姆(AO)组织提出的骨折内固定术的操作原则。
根据AO原则,手术应该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在手术中采用合适的手术技术和工具,以恢复骨骼的解剖形态和功能。
AO原则着重强调了精确的术前和术中计划,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AO原则还提出了骨折内固定术的一系列原则,如牵引原则、稳定原则、保护软组织原则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与AO原则相对的是BO原则,它是斯托岑卡普稳定设备(Böhler-Brauninger)提出的骨折内固定术的操作原则。
BO原则强调在手术中应与骨折产生的力相匹配地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装置,以达到花费最小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好的临床效果。
BO原则主张最小创伤手术和功能固定,术中力量的准确定向,注重对软组织的保护,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无论是AO原则还是BO原则,它们都强调了术前和术中的细致运用,以及对患者骨折情况的准确评估。
它们的出现,为骨折内固定术提供了合理的操作原则和指导,使手术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然而,在实践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与患者康复。
总的来说,《骨折内固定的AO原则及BO原则》为医生在骨折内固定术中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导,帮助医生在手术中能够更加准确,安全地进行内固定,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
骨科AO、BO、CO、MO的发展与比较
BO组织的特色与贡献
特色
BO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骨科组织,致 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骨骼和关节健 康的理念和实践。
贡献
通过发布权威性的骨骼和关节健康指南、 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促进国际合作等方 式,BO组织为提高全球骨骼和关节疾病 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CO组织及其发展
CO组织简介
CO组织(Coloproctology Organization)是专门致力于肛肠和 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成立于19来自7年,总部位于瑞士。03
BO组织及其发展
BO组织简介
背景
01
BO组织(Bone and Joint Decade)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致
力于全球范围内骨骼和关节健康的国际组织。
宗旨
02
提高骨骼和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成员
03
由来自全球的骨科医生、专家、学者和相关机构组成。
BO组织的发展历程
骨科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同时关注患者需 求,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 度。
未来的骨科发展将更加注重跨 学科合作,医生需要与其他相 关领域的专家紧密协作,共同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服务 。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03
1970年代,CO组织开始在欧洲以外的地区发展分支机构,并加强与 其他国际性学术组织的合作。
04
1980年代至今,CO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 的肛肠外科领域学术组织之一。
CO组织的特色与贡献
CO组织的特色在于其专业性和国际化,专注于肛肠和结直肠外科领域,并汇聚了全球范围内的优秀医 生。
在骨科领域中,AO、BO、CO和MO是四种不同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这 些不同治疗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历程和比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骨科领域的演变和进步,为临床实践提 供更全面和科学的指导。
AO、BO、CO理论及其科学内涵
41
坚持扩髓者认为,扩髓可以插入较粗的髓内钉, 使固定获得较大的稳定性,如果不扩髓,在手 术时只能插入较细的髓内钉,对骨折固定的稳 定性较差,容易造成疲劳断裂。也有证据表明, 扩髓和不扩髓以及扩髓的程度对骨皮质血供的
损害并无显著差异。
2022/9/21
42
目前总的趋势是,在髓内钉固定时,越来越多 的人倾向于采用不扩髓技术。Blum等采用逆 行不扩髓髓内钉技术治疗100例肱骨干骨折, 90%的肩关节和86%的肘关节获得了优良的功 能恢复,3例患者需要再手术治疗,与顺行的 扩髓法相比,本方法骨折愈合的速度和质量具 有明显优势,而且并发桡神经损伤的几率也低。
11
间接愈合的过程
炎症期 软骨痂期 硬骨痂期 塑形期
2022/9/21
12
炎症期 (1)
骨折后1-7 天 血肿形成和炎性渗出 骨折断端骨坏死 周围软组织血管扩张和充血
2022/9/21
13
炎症期 (2)
细胞和毛细血管长入血肿 血肿中有纤维蛋白、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 肉芽组织替代血肿 破骨细胞清除坏死骨
2022/9/21
43
病例1.胫腓骨粉碎骨折
2022/9/21
44
病例2. 胫腓骨粉碎骨折
2022/9/21
45
病例3. 胫腓骨粉碎骨折
2022/9/21
46
病例4. 股骨干粉碎骨折术后愈合
2022/9/21
47
病例5. 肱骨干粉碎骨折术后不愈合
2022/9/21
48
术后愈合
•最基本的一点是在患者自身 的环境之对骨折进行适当的 治疗
•手术干预的时间和方式必须 取决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 度和患者的生理需求
骨科AO-BO-CO的区别和应用
LCP螺钉应用原则-2
• 避免骨折处的应力集中很重要,骨折区的2~3个空钢板孔将有助于应力分 散。简单骨折者靠近骨折端的1~2个孔应空出。而对粉碎性骨折者,则 建议骨折端每侧至少使用3枚螺钉,在跨度长的粉碎骨折区每侧应用2枚 螺钉固定并可尽量靠近骨折区。骨折两端的第3枚螺钉的位置对轴向强度 影响较大,其在轴向加压下离骨折端越远,结构强度越大,故一般将其 置于骨折最远端。若使用第4枚螺钉,则因扭转刚度不受中间螺钉的影响, 可置于任意位置
LCP螺钉应用原则-3
• 锁定螺钉不是拉力螺钉,如需获得精确的解剖重建或骨块间的加压, 应使用普通螺钉,并在拧入第1枚锁定螺钉前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 同时可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
• 如果首先拧入的螺钉为锁定螺钉,则必须确保LCP有较满意的临时固 定,否则当拧紧螺钉时,LCP会同时发生旋转,可能引起软组织和骨 膜损伤,且会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骨科AO-BO-CO的区别和应用
LCP 临床应用原则
选择合适长度的LCP作为内固定是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 LCP的锁扣固定,接骨板与骨面无须紧密接触,同时LCP的解剖型 设计最大限度减少术中塑形需要。但LCP与骨面间距如果超出 5mm间隙时,会影响整体结构的轴向强度和扭转刚度
<0.4 >2 中间没有螺钉段短 0-3
粉碎骨折
桥接技术 间接 微创 不需 >2-3 锁定 <0.5-0.4 >2 中间没有螺钉段长 >3
结论
➢ 锁定系统是内固定理论发展的重大创新 ➢ 与传统接骨板相比,LCP接骨板和螺钉形成的内固定支架可以提
AO与BO
在处理这些高度粉碎性骨折时,采用一系 列BO的策略(将保护受损骨的血供和坚强 的内固定达到一个平衡)将会得到更好的 治疗结果。
内固定材料的改进
低弹性模量固定物:钛合金 生物降解材料:可吸收材料
内固定形式的改进
非扩髓髓内钉UFN(Unreamed Femoral Nailing) UTN(Unreamed Tibial Nailing) 有限接触钢板(LC-DCP) 点状接触钢板(PC-Fix) 桥接钢板(Bridging Plate) 不接触钢板(NPN) 锁定加压钢板(LCP)
LC-DCP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钢板的下面有多个凹陷, 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 与骨膜及皮质骨的接触面 约50%,保护骨的固有血供, 还消除钢板的应力遮挡.凹 陷下形成的骨痂作为一种 生理性张力带,增加骨强度。
LCP锁定加压接骨板
便于血管长入移植的松 波浪形钢板 质骨 应力分散防止接骨板疲 劳骨折 一侧完整皮质起张力带
谢谢!
骨折的AO原则与BO理念
汇 报 人:黄世嘉 指导老师:林荔军
AO的起源
AO (Arbeitsgemeinschaft fur Osteosynthesefragen/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 内固定研究协会 )成立于 1958年,最初由一个仅由瑞士籍专家和他的 朋友组成的研究小组发展而来。
骨外固定器:种类繁多,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不论在构件 组成、形式、材料及简单化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适应症越 来越广使用也越来越方便,属于微创范畴。骨外固定器同样 可用于断端加压,其多样化用途如开放骨折、骨质缺损、肢 体短缩等如应用得当,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
医患合作
CO治疗骨折基本概念转变
引入外固定支架
应用复位固定支架
有限手术的融入
外固定器
髌骨抱聚器
CO系统治疗原则
有限手术配合
复杂手术
简单手术
采用非超关节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 原始无血疗法 有血疗法
CO的骨折愈合模式
二期愈合
间接愈合
在无骨折侧皮质外1/4萎缩的情况下大 量外骨痂形成 弹性固定在保持骨折断端未动的条件 下能加速骨折愈合
AO、BO、CO的关系
从AO到BO新概念,雷同AO思想,尽管有细微差别, 但在骨愈合方式上,都是二期愈合。发展思路与 中国接骨术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 目前,中国接骨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国外 同道所接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接骨学必然会以量化的实验数据进一步证明 其自身的科学性。 纵观百年西医和前年中医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多元性, 奠定与丰富了AO、BO、CO的原则和精髓。其差异性、 相同性、互补性。在不断地于鉴别中发展,又不断 地在扬弃中升华。
利用间接复位技术;手法复位或者使用器械
远离骨折部位牵引,对粉碎骨折进行整复, 恢复骨骼的长度、轴线、矫正旋转移位
内固定不强调一期的稳定,而是要保存有活力
的骨块,使其血运不因内固定操作受到破坏
不应在骨折部剥离骨膜进行植骨
骨折复位
闭合复位
髓内钉、骨外固定器
(如手法粗暴,可能加重局部血运的破坏)
AO
Foundation of the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
传统的AO骨折治疗原则 (1958)
解剖复位与重建,特别是关节内骨折
骨片加压与符合生物力学坚强内固定 保护骨和软组织的血运 早期、主动、无痛活动
AO的核心目的
核心:解剖复位和骨折端及折块间
的加压。 目的:是通过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 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 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 骨痂性的一期愈合。
AO的骨愈合方式
一期愈合
直接愈合
无骨痂形成
直接进入塑形期
AO学者认为,骨痂的形成意味着不稳定和骨折 端的吸收。是危险的征象。
骨折固定必须绝对稳定
AO
1958 1994
BO的转变
机械固定-生物力学固定
生物学固定
提倡微创内固定
锁定接骨板 不扩髓髓内钉 C T 指导手术
生物学固定(BO)的概念
间接复位减少手术创伤
采用比较弹性的固定方式
不强调精确的解剖复位
促进骨痂的形成和骨的模造
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及骨的血运 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BO的治疗原则
中国接骨学—CO
传统中医治疗骨折历史悠久 晋--葛 洪--《肘后救卒方》--夹缚固定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正骨五法 清--吴 谦--《医宗金鉴》--正骨八法
50年代
传统治疗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主要成就:小夹板外固定技术 代表人物:方先之、尚天裕、郭维淮等
中国接骨学
CO 治疗骨折原则
骨折固定只要相对稳定
桥接钢板
维持长度和旋转对位
固定两端稳定的骨
段
使骨碎片与骨干连
接
波浪形钢板
便于血管长入移植的松质骨
应力分散防止接骨板疲劳折断
一侧完整的皮质起张力带作用
BO骨折固定的临床效果
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
优于 解剖复位-坚强固定
比较项目
骨折愈合率 内固定失败率 再手术率 整体失败率
切开复位
间接复位技术
(利用整复器,先恢复长度和对位,再归拢复位中间段)
粉碎性骨折
恢复骨干的长度、轴线、无旋转
(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完整的软组织链)
间接复位技术
利用整复器
骨折固定
固定稳定性
生物学环境
关节内骨折与简单骨折
解剖复位
坚强固定
早期活动
骨干骨折与粉碎性骨折
对线
长度 旋转
提倡弹性固定
AO与BO的关系
AO是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BO是一个发展中 的概念,后者是对前者理论的重要补充和修 正;二者在骨折的指导原则上有不同之处, 但是在内固定器与骨构成的几何体系中仍然 是一脉相承的。 AO强调生物力学观点,BO强调生物学的观点。
临床上要牢固树立AO与BO相结合的原则,选 择合适的适应症,规范操作,避免骨折并发 症的出现。
骨折治疗的AO、BO、CO的 理念转变
河南省中医院
现代骨折治疗的目的
骨折在功能活动中愈合 肢体功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恢复 避免各种并发症
骨折治疗:“整复、固定、 功能锻炼”三要素中,固定是 核心 。 历年来,骨折治疗原则、 固定方法及器材上的改变反映 了骨折治疗的发展趋势。
内固定研究学会于1958年11月6日 在瑞士 Bienne成立
BO的许多方法还存在 技术和理论上的缺陷。 手术时间偏长。 没有配套的专用器械 和内固定物。 对施术者技能要求 较高。
BO的继续发展
有限切开周围软组织进行必要的暴露 关节内骨折直接复位、骨干骨折间接复位 使用较长的接骨板跨越骨折粉碎区
保留骨折粉碎区的血肿
最大程度减少内植入物与骨面的接触 使用锁定的内固定器 hank you!
AO技术的两大特点
通过加压达到坚强内固定 通过坚强固定达到长骨干
的一期愈合
骨折的固定:加压
绝对稳定 / 坚强固定的问题
感染 内固定失败
骨折愈合不良
骨折不愈合
再骨折
破坏骨骼血运的因素
骨折 软组织损伤
内植入物
接骨板压迫使骨皮质 的血液供应减少
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违反AO技术的应用原则 AO技术本身的不足 AO原则未被充分认识
血液供应
实现长骨干骨折的生物学固定
力求
恢复长度 维持对线 旋转对位
兼顾
固定的稳定性 骨折部位的血供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条条道路通罗马
BO 骨愈合方式
二期愈合--间接愈合
肉芽形成期 骨质吸收期
骨形成、塑形期
表现在X线平片上的大量骨痂生成。BO 的学者认为骨痂的出现提示骨折愈合出现 积极的反应,是一种受欢迎的征象。
微创
维护生物学环境
结合固定
是微创术式的一个重要形式
两种以上创伤较小的简单固定结合使用 内固定+外固定 内固定+骨外固定 内固定+内固定
阶段固定
(根据骨折不同阶段的 不同情况,选择适当 的方法)
内固定
+
外固定
单纯 内固定
BO的优点
BO技术应用缺点
促进骨折愈合。 降低骨不连、骨 延迟愈合、骨髓 炎以及内固定物 断裂的发生率。 减少自体骨移植 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