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经典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重阳》古诗鉴赏

《重阳》古诗鉴赏

《重阳》古诗鉴赏《重阳》古诗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古诗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古诗鉴赏1《重阳》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重阳》译文离家万里孤身被囚于元朝监狱,窗外梧桐叶落仿似故乡秋色。

祈望自己能像大雁般自由的在天地间翱翔,等到黄昏日落就归巢。

落叶本就无心定流水,无主的菊花就连那让万物凋敝的西风都无可奈何。

昨日隐痛恍如梦中,那心中的遗憾与悔恨该有多少呢?《重阳》译文二我远离故土,孤身被囚禁在这里,头发蓬乱不堪,故乡秋色里的老梧桐应该没改变吧。

在江水涨满江岸,天上入秋的新月渐渐升起时,大雁栖息了;巷子里空无一人,燕子也离别斜阳回巢了。

落叶无力阻挡流水,黄花也无力改变秋风。

天地间的遗恨你们知道多少?昨天晚上我战败的地点龙山又进入我的梦里。

《重阳》注释何心:何来的心。

无心。

黄花:指菊花,即黄菊、秋菊。

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也有称为“方山”的。

方山是指中岳嵩山的南麓两山之间,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中华第一个王朝夏朝、夏禹国的诞生地—河南登封。

《重阳》赏析《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作。

全诗没有一点过节的喜悦和快乐,也没有年轻有为、蒸蒸日上的朝气,更没有官场得意、登高望远的企盼;也许能看到一丝西风烈马、叱咤风云的.影子,但那也只是过去式。

更多的是凝重、自励、追忆、反省,但尽管如此,全诗却不曾给人一点消沉和沮丧,相反,它让人痛定思痛、发愤图强。

文天祥这首《重阳》,远不止是重阳节这么简单,更多是隐含诗人的心愿:盼望重见天日、重获阳光,甚至希望能起死回生、东山再起!“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是写实、写景。

“万里”是指地理距离,“飘零”是指他自己一个人,“万里飘零”实则孤身被囚于元朝监狱的写照。

九九重阳节经典诗句赏析

九九重阳节经典诗句赏析

九九重阳节经典诗句赏析九九重阳节经典诗句赏析【1】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赏析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

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

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

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

这种感情,正如晋代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

张可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

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

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

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写尽了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

昔日官场生活,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

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化用了苏轼的诗句:“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诗人的匠心。

这也是这首曲中的名句,是诗人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

重阳节古诗欣赏

重阳节古诗欣赏

重阳节古诗欣赏重阳节古诗欣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古诗欣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重阳节古诗欣赏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沉醉东风重九(元)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明)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九日应制得欢字李峤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九日言怀令狐楚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

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

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九日得新字孟浩然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九日五首杜甫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九月九日崔善为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重阳节,又称重阳祭、重阳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习惯于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和佩兰等活动,以庆祝重阳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也会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这个美好节日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重阳节的诗词进行赏析,一同领略其中的情感和美丽。

一、柳永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九月九日天高处,一年中秋正好时。

落叶敲门秋色里,提壶自酌寒江水。

微雨湿透黄昏衣,江南酒船唤客归。

晚窗霞映雁门堆,总为浮云能蔽日。

这首诗词是明代文学家柳永创作的,以其清丽的意境和婉转的感情而闻名。

他借重阳节的时刻,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人们的聚会。

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情意绵绵的思念之情。

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名篇。

尽管没有明确提到重阳节,但通过描述登楼的场景,表达了登高远望的豪情壮志。

在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中,人们上山远眺,追求更高的境界和人生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以简短的篇幅和深远的意境,给人一种豁达和奋发向上的激励。

三、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魂悄悄以魄飞扬,觉寒声声似早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场景。

他通过夜色、牵牛织女和月亮等意象,尤其是对于重阳节的牵牛织女传说的提及,传达了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细腻婉约的语言和流畅动人的节奏,唤起了读者对于家乡和回忆的共鸣。

四、王之涣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词同样是王之涣的作品,以其深沉的思想和超脱的意境而流传至今。

他通过描绘风景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于病患和孤独的苦闷之情。

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时刻,他在登高时感叹人生的艰难和繁衍的时间流逝。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习俗,同时也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统文化表达。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遥祭先祖、插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以表达对老人的敬重与怀念。

此外,赏诗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下将对几首经典的重阳节古诗进行赏析。

1.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重阳节登高的时候所写,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抱怨。

诗中所描述的风景秋高气爽,猿猴啸声在山谷回荡,给人一种豪迈与哀愁并存的感觉。

诗人以登高为契机,借景抒发了自身的愤懑和无奈,也表达了对故国动荡局势的忧虑之情。

2. 孟浩然《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短小而简洁的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心情变化,以及与人生的对应关系,表达了登高远眺、追求进步的主题。

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广阔壮丽,诗人以登高来表达对目标、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3. 白居易《重阳日即事》露气寒烟径,天坛叶露清。

金乡沙菊花,花叶色还轻。

佘夸多著句,郑锡才书名。

轩尼讵知道,寿域似玄英。

这首诗以轻松的调子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色和氛围。

通过描述清晨的露气与沙菊的美丽,诗人表达了对重阳节日气氛的感受。

整首诗以节日的喜庆氛围为背景,通过表现岁月变迁和对逝去人事的思念,向读者传递了欢乐、伤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深思。

以上是对几首经典的重阳节古诗进行的赏析。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也向后人传递了情感和思想的力量。

重阳节是一个祭拜、感恩与纪念的日子,而这些古诗作品则成为了传递和传承节日文化的媒介,使重阳节更加具有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重阳节的古诗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通过诗人的笔触流淌出温情、思念和哀思。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读一读这些优美的古诗,不仅能欣赏到文学之美,还能体味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感恩他人,以及对过去和现在的思考和反思。

重阳节传统诗词的赏析

重阳节传统诗词的赏析

重阳节传统诗词的赏析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以各种方式纪念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其中传统诗词是重阳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赏析几首经典的重阳节传统诗词,展示这一节日的独特魅力。

1. 杜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牧童遥指杏花村,村前旧屋半边门。

朱槛已无颜色,空向梨花一树寒。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作品,以表达诗人远离家乡,思念兄弟亲人的情感。

在重阳节这个与亲情相关的节日,人们常常会思念和祭拜远在他乡的亲人。

诗中所写的杏花村、旧屋和梨花树都可以说是节日的象征,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诗人巧妙地把自身的思念之情与节日的氛围相结合,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重阳节的深沉内涵。

2. 白居易《重阳日即事》烟霞出岫轻于絮,九日登高倚碧空。

白髮悲花落,青云羡鸟东。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重阳日即事》一诗以其简洁明快、含蓄深远而备受赞誉。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老年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与无奈。

白髮悲花落,青云羡鸟东,这些意象巧妙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会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于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意义产生思考。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并非专门描绘重阳节的,但它的意境与节日的祝愿相得益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登高是重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希望通过登高来祈福、祈求顺遂和长寿。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简练的文字和恢弘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当读者在重阳节这一特殊时刻阅读这首诗时,往往会产生与节日祝福相契合的思考和情感。

以上是对几首经典的重阳节传统诗词进行的赏析。

这些诗词通过表达人们的情感、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价值和文化魅力。

无论是在诗词中感受家乡亲情、思考时光流转,还是在登高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祈福,重阳节传统诗词都给人以启示和思考的机会。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唐代,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个节日是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祈福家庭的安康和庆祝长寿而举行的。

在重阳节,人们除了登高远趣、饮菊花酒、佩艾草等活动外,也会通过朗诵或赏析古诗来庆祝和纪念这个传统节日。

本文就为大家带来几首与重阳节相关的古诗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

诗中借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异国他乡,每当佳节来临时,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温暖。

他远在他乡,却能想象到故乡兄弟登高的情景,却感到惋惜,因为遍插茱萸的人中没有他一个。

这首诗既情感真挚,又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涉及社会、政治和个人情感。

他的《登高》一诗以描述登高时的景色为切入点,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在重阳节这个佳节,诗人登上高山,览尽秋色和江河美景。

诗中虽有壮丽的山河景色,但作者内心深处却忧愁沉重,他常年奔波在外,长期作客他乡,抑郁而寂寥。

更加令人感慨的是,他形容自己已到了中年,多病缠身,孤独而悲凉,心中所抱的壮志渐渐被岁月的流逝所冲击。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道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感慨,使人回味无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登高》这两首诗都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儿时记忆的回忆,表达出对人生感慨和无尽的愁绪。

通过这些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赏析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总结: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诵读古诗来庆祝和纪念。

本文介绍了两首与重阳节相关的古诗赏析,分别是王之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杜甫的《登高》。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祖、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吟诵赏析重阳节相关的诗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几首经典的重阳节诗词,并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1. 杜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对于身在异乡的人来说,更显得思乡之情。

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对山东故友的思念之情。

重阳礼,续关情,还酒历城东。

高阳更短信,遍岱愁松风。

长堤有落帽,绝域多归鸿。

南北云若断,时来音讯通。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庆祝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杜甫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自己遥思故乡的情感传递给读者,使人在品读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2. 文人雅士《重阳日》重阳有人行,天下共此欢。

赏菊香无限,人间紫海边。

九阳吟一曲,九九净心田。

万物皆有性,月明处处圆。

这首诗以简洁婉约的语言表达了重阳节的欢乐氛围。

作者将赏菊与重阳节的喜庆联系在一起,形容了人间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色。

诗中表达了人们凝聚心神于重阳节的美好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心中对于这个节日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3. 白居易《重阳日览菊花》盛开遶御沟,红丝拂地垂。

卉森簷外碧,莲势水中疑。

重登贫户洞,共折老人时。

船斸风光在,山川马足移。

这首诗以诗人亲身游览菊花盛开之景为背景,表现了重阳与菊花的浓厚关系。

白居易以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重阳日观赏菊花的美景,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愉悦。

通过赏析这几首重阳节的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重阳节的美好寄托和情感表达。

这些诗词以其深沉的内涵与细腻的艺术表达,让人在重阳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节日的热烈氛围和精神内涵。

无论是杜甫的思乡之情、文人雅士的浪漫抒怀还是白居易的闲适恬淡,都将人们的感情凝固在文字中,使重阳节的诗词成为了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怀古之情,重阳节的古诗赏析

怀古之情,重阳节的古诗赏析

怀古之情,重阳节的古诗赏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寄托着人们怀旧之情的时刻。

怀古之情,反映在古人的诗词中,通过古诗可以更好地领略重阳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赏析几首重阳节的古诗,以感受怀古情怀。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之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

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时刻,表达了对兄弟情谊与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传达了隔零飘渺时,思乡之情倍增的心境。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陆游独钓寒江雪,欲寄千里音。

已无相识处,空忆此山中。

此诗为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同样以诗人在重阳节的寂寥境遇来抒发思乡之情。

诗人独自在江雪中垂钓,寂寥之中倍感亲友的远离和分离之苦。

通过诗词中的意象和境界,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往友人的怀念之情。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白居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诗人自身的思乡感伤,将自然风景与人类情感有机结合。

诗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勾勒出重阳登高和采茱萸的习俗,以及其中的独处与离别之苦。

以上几首重阳节的古诗,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古人怀古之情和对故乡亲友的思恋之情。

通过这些古诗的赏析,我们更能深切感受到重阳节独有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怀古之情,是人们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感怀。

而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通过回忆与怀旧,让人们对生活中的亲情、友情有着更深层次的感悟。

重阳节也是一个重视家庭和家族团聚的节日。

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生活忙碌,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借助重阳节的契机,与亲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除了赏析古诗,我们还可以亲自登高采菊,品茱萸,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重阳古诗赏析

重阳古诗赏析

重阳古诗赏析重阳节,又称重阳节、重阳节、踏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除了祭祀祖先,还会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以祈求辟邪、庆祝节日。

而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也有不少重阳节题诗抒发对节日的喜悦与古人情怀。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赏析几首经典的重阳古诗。

诗一:《九日重阳》- 王之涣楼高不见章台路,欲问青春,大恨飞身无策。

九月寒砧声冷碧,月明如彻。

丈夫白发催深更。

此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着对重阳节的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以景入情的手法,将楼高不见章台路与欲问青春相对应,表达了诗人年过半百的遗憾之情。

另外,描绘了寒砧声冷碧与月明如彻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夜晚思念的寂寥。

通过这些精妙的描写,王之涣巧妙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怀。

诗二:《重阳》- 晏几道重阳不尽花应尽,故人酒满觞应满。

惜分离乘兴时,次年依旧重寻抱。

万组琴歌争上曲,林间醉舞对灵妃。

这首诗由宋代文学家晏几道创作,运用了赋体的形式,以表达对重阳节欢乐氛围的歌咏。

诗中描绘了重阳节人们喝满酒杯、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以及重逢时的喜悦之情。

晏几道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欢乐景象,以及与爱人的团聚,表达了自己对节日的热爱和对亲人团聚的向往。

诗三:《重阳山中与裴迪洛晚眺》- 杜荀鹤早岁许诸公,饱我论诗词;得之揖所拜,忽如别亲故。

乃知人生意,日夕甚欲踰。

拔山千万仞,不足与为比;览远山水见,焉得与君期?人生百岁中,无复真遇期;劳心务智勤,四无何为事。

这首诗出自唐代杜荀鹤之手,以写重阳日与友人相聚的题材,表达了时间流逝,友情难求的真挚感叹。

诗中通过描述拔山千万仞、览远山水见等景观,与友人倾谈意境,表达了诗人早年受教于友人的感激之情。

同时,也借此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以上所赏析的几首重阳古诗,分别展现了不同诗人对于重阳节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他们通过描写景物、回忆往事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将对节日的喜悦、对时光流转的感伤和对友情的向往融于其中,并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阳节最出名的十首诗

重阳节最出名的十首诗

重阳节最出名的十首诗《重阳节最出名的十首诗》一、原文: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 《蜀中九日/ 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4. 《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5. 《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6. 《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7. 《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8. 《沉醉东风·重九》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9.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鞠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10.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二、衍生注释:1.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以避邪。

2. 《采桑子·重阳》中的“战地黄花”指的是战场上的菊花。

这里用“黄花”象征革命战士的坚强和美好。

3. 《蜀中九日/ 九日登高》里的“望乡台”,原是古时出征在外或流落他乡之人登高远望故乡的地方。

这里表明诗人客居他乡难以归乡的愁苦。

4. 《秋登万山寄张五》中的“薄暮”就是傍晚的意思。

5. 《九日齐山登高》的“翠微”指的是青山。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诗词赏析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植物万木更新,人们纷纷登山赏景、插茱萸、佩碧玉,并品尝美味的重阳糕。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词成为了表达感情和抒发喜悦的媒介。

本文将为您带来重阳节的诗词赏析,欣赏这些美妙动人的诗句。

1. 《登高》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诗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以山河的壮阔渲染出重阳登高的豪情。

朝阳的光辉照耀山巅,黄河蜿蜒流淌入海,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寓意人们在重阳节登高远望,超越自我的追求。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为了表达思乡之情而作。

诗中描述了诗人身处异乡,倍感思念故乡和亲人,而在重阳这个佳节更是倍加思念。

当他想到亲如兄弟的朋友们也会在远方登高的时候,却因为离散而感到缺憾,这种别离之情令人动容。

3. 《重阳》 - 唐寅年年始重九,九世亦如此。

别馆南山上,经过未有期。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唐寅创作的,描述了他在每年的重阳节都会去南山登高的习惯。

他以一种淡泊的心态观照重阳节的时光流转,对重阳节的重视和对岁月的感叹交融在诗中。

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陈与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陈与义的作品,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的秋景。

疏影横斜的阳光映照在清浅的水面上,夜幕降临时,暗香四溢。

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感受到的宁静与喜悦之情,以及大自然的美妙景色,给人以愉悦和惬意。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白居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近。

白居易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无论身在何处,每逢佳节倍感思亲之情。

重阳节的传统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传统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传统诗词赏析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广泛流传着各种传统诗词。

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人们对重阳节的热爱和祝福,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来欣赏几首流传广泛的重阳节传统诗词。

1. 柳永《重阳日》登高山呼似行舸,归来何必望仙阁?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柳永是宋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重阳日》以细腻婉转的词调描述了重阳节的景象。

诗中通过“登高山呼似行舸,归来何必望仙阁?”描绘了人们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共鸣。

接下来的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则表达了重阳节的离愁别绪和秋意渐浓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2. 白居易《重阳日即事》终日春衫袖里成,看花点线忆王孙。

秋风摇落露华滋,满眼青山无限路。

新丰共祭亲亲树,脱帽搔头忆面庐。

记取经时教子规,老游无家不丞儿。

这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重阳日即事》。

诗中表达了白居易对亲友和故旧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终日春衫袖里成,看花点线忆王孙。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对亲人的牵挂,以及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怀念已故亲人的心情。

而“满眼青山无限路。

”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珍视,给人以温馨动人的感觉。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

尽管并非专为重阳节创作的诗词,但此诗通过登高远望的景象,能呼应重阳登高、追求卓越的主题,成为重阳节赏析的经典之一。

诗中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描绘了辽阔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世界的壮丽与无穷。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则表达了追求卓越、永不止步的意志和胸怀,给人以进取的力量。

这种意境也可用来表达人们在重阳节这一特殊日子里,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的激情。

以上是我选取的几首流传广泛的重阳节传统诗词。

重阳节古诗词鉴赏十首

重阳节古诗词鉴赏十首

重阳节古诗词鉴赏十首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推荐的重阳节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重阳节古诗词鉴赏一九日次韵王巩苏轼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重阳节古诗词鉴赏二九日闲居魏晋:陶渊明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重阳节古诗词鉴赏三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唐)崔元翰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节古诗词鉴赏四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古诗词鉴赏五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唐】白行简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重阳节古诗词鉴赏六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宋代:吴文英山远翠眉长。

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

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重阳节古诗词鉴赏七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重阳节的相关诗词赏析与鉴赏

重阳节的相关诗词赏析与鉴赏

重阳节的相关诗词赏析与鉴赏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恰逢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祭祖,躲避瘟疫,同时也会赏诗词、鉴赏美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赏析与鉴赏重阳节相关的诗词,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丽之处。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创作的名篇,脍炙人口。

诗中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情景,以雄奇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寄托了对人生追求的崇高理想。

读者可以想象自己站在高楼之上,纵目远眺,白日西斜,黄河长流,心境为之开阔,情感为之豪迈。

这首诗也很符合重阳节登高赏秋景的习俗。

登高这一行为,既是放松身心的方式,也带有一种超脱尘俗、升华心灵的寓意。

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晴朗的天空、明净的空气,让人们更加愿意攀登高山,给自己带来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二、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陆游的这首诗展现了重阳节夜晚的寂静与凉爽。

银烛、秋光和冷画屏这些词语,给人以深秋中独特的明亮与冷寂感。

作者借助轻罗小扇扑飞的流萤,增添了幽暗中的一抹生气与灵动。

更重要的是,诗人以睡卧之姿,仰望夜空,写下“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重阳节夜晚凉爽舒适的感觉。

三、杜牧《秋夜寄邱员外》怕万里长酬载,思君君不在。

纵使十年磨砺,亦不如君子一日之闲。

这是杜牧独特的描写与思念之情的优秀作品。

作品中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以及“纵使万劫不复回,宝髻空留青丝在”,都展现了离情别绪的苦痛和思念之情。

这段文字虽然没有直接与重阳节联系起来,但却能引发读者对亲友间相聚和情感交流的共鸣。

四、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时的瑰丽景色,寄托了杜甫遭遇逆境时的壮志豪情。

登高的行为,让人能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而杜甫在这首诗中也融入了自己对时世的思考与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思考与启示。

重阳节的古诗及诗句欣赏_九月初九重阳日古诗词佳句

重阳节的古诗及诗句欣赏_九月初九重阳日古诗词佳句

重阳节的古诗及诗句欣赏_九月初九重阳日古诗词佳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每年的重阳节都会有什么活动举办?生活中重阳节的古诗词佳句有哪些?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有关重阳节的古诗及诗句欣赏_九月初九重阳日古诗词佳句,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重阳节的古诗欣赏【1】《采桑子·重阳》【原文】人生易老天难老⑴,岁岁重阳⑵。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⑶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⑷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⑸江天万里霜。

【题解】采桑子,词牌名,本为古乐采桑曲。

又名丑奴儿、罗敷媚、醉梦迷、伴登临。

重阳,题目。

我国农历的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传统上有文人登高赋诗的习俗。

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阳历的十月十一日。

便呈现出“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丽景象,“万里霜”写出了秋天的神韵和朝气,由于诗人的革命乐观精神,连秋景也“胜似春光”。

全词极大地鼓舞了革命的斗志和信心。

【注释】⑴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⑵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

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⑶黄花:指菊花。

⑷不似:不类似,不像。

⑸廖廓:空阔远大。

“采桑子”是词牌,“重阳”是题目,这个题目确定了词的内容与重阳节相关。

【译文】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鉴赏】“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

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

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

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

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

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

重阳节的古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词赏析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踏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的举办时间定在农历九月初九,是为了迎接秋天的深入,欣赏秋天的美景,祈福祷告平安健康。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通过赏诗词来表达对这美好时刻的颂扬与祝福。

本文将通过以诗词的形式,来赏析重阳节所激发的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一】登高登高是重阳节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它象征着人们超越平凡的欲望,追求精神与心灵的升华。

以下是几首描绘登高的古诗:1. 白居易《登乐游原》皇帝诏遣登乐游,省中群官扈从稠。

怀昔游所,踌躇垂老,天有涯。

此中九重,幷细如毛,石汉迢迢"。

2. 李白《秋登频道寺南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这两首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通过登高来凝视世界,思考人生。

他们以登楼的高度和视野来表达他们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

【二】追忆往昔重阳节是一个令人思绪万千的节日,人们不禁会忆起往事,思考岁月的流逝。

以下几首古诗道出了人们在重阳节追忆往昔的情感:1. 刘禹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些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他们将重阳节作为爱与感恩的载体,表达了自己对所爱之人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

【三】赏菊重阳节也是赏菊的好时节,赏菊被视为对秋天的赞美与享受。

以下几首古诗将带您领略赏菊的美妙:1. 晏殊《踏莎行·秋色无边》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 郑燮《菊花》嗟余只觉姑射忘,何异倚天意自强。

正与黄花异如斯,黄花生老不知春。

这些古诗将赏菊的美景与作者内心的思考相结合,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思索。

【四】福禄寿重阳节也是祈福祝福的重要时刻,许多古诗通过对福禄寿神和长寿人士的描绘,表达了对祝福和祈愿的情感。

重阳最好的十首古诗

重阳最好的十首古诗

重阳最好的十首古诗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1.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解析:王维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他独自客居异乡,在重阳节这一佳节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独在异乡为异客” 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与陌生感,“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说出了千千万万游子的心声。

后两句通过想象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2.《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1.原文: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2.解析:此诗是杜牧在重阳节与友人一同登齐山时所作。

首联描绘了秋天江水倒映着天空、大雁初飞的美景。

颔联“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体现出诗人在尘世中的无奈,但又想在这节日里尽情欢乐。

颈联说要用大醉来酬答佳节,不必为夕阳西下而感伤。

尾联则是一种旷达的感慨,认为人生自古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独自感伤。

整首诗既有对人生的感慨,又有在节日里的洒脱。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1.原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解析: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当时长安尚未收复。

诗人勉强想要登高,却无人送酒,这种孤独感更增添了对故园的思念。

后两句遥想故园的菊花,应该在战场边盛开,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又体现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切,言简意深。

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1.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解析:李清照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分居两地,在重阳节时,她独守空闺,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描写了重阳节时的环境和自己的孤独寂寞,“半夜凉初透” 更是体现出她的凄凉。

下片“东篱把酒黄昏后” 写她在黄昏时饮酒赏菊,“人比黄花瘦” 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她的相思之苦和憔悴之态。

重阳节的古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词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词赏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秋天的一个特别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望,感受秋高气爽的美好,同时也会赏析一些古代诗词,以增添节日的意境和氛围。

下面将为您带来几首重阳节相关的经典古诗赏析。

一、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来表达人们对远大前程的憧憬和不断向上进取的精神。

重阳节正是人们登高望远的好时机,也恰如诗中所说,希望能够超越眼前的阻碍,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王维《辋川闲居即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是唐代王维创作的,通过描写洛阳城里的秋风和诗人在辋川闲居中的心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重阳节时,人们常常会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而这首诗正好表达了这种情感。

三、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作品,他在诗中描绘了中国广袤的疆土和辽阔的山川,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殷殷期望。

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借此机会感受国家风采,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福。

四、杜秋娘《九日重阳题樊南窗壁》丹桂飘香喜自秋,九派黄花共一州。

若教故国光烟月,此夕须怜回必愁。

这首诗是明代妇女诗人杜秋娘创作的,在诗中,她赞美了重阳节的美好,抒发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重阳节是一个凝聚人们情感的节日,人们会通过欣赏秋景,品味古诗词,来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结: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古代文人墨客们通过他们的诗词作品,将他们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忱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以上几首古诗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深远意义,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热忱。

希望每个重阳节,我们都能借此机会,通过诗词赏析,更加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

重阳节的古诗与古文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与古文赏析

重阳节的古诗与古文赏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欣赏和吟诵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古诗和古文,以表达对节日的向往和祝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些重阳节的古诗与古文,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情和美好。

一、古诗赏析1. 杜甫《重阳》重阳节临近,古意在文中。

高欢制洛阳,烟火遍平原。

江山几突围,戎马空回旋。

石壕留战骑,清道乱寒烟。

这首诗是杜甫的作品,《重阳》以描述当时的历史局势为背景,表达了对战乱和动荡年代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写道重阳节临近,却无法享受节日的喜悦,暗示了时代的困苦和人民的苦难。

2.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抒发了登高远望,追求更高远目标的豪情。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重阳节,但诗中所表达的追求却与重阳节寓意相近,喻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古文赏析1. 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幽篁独驻影,青霭鬓微烟。

所庄何事忙?自称老僧闲。

相逢竟何为,杨柳岸晓烟。

《归园田居》以陶渊明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他通过文字刻画出清幽宜人的自然景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和自由自在的追求。

这与重阳节中人们欢聚一堂,享受自然和家庭团聚的氛围相呼应。

2.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是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诗中描述了节日喧闹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家欢迎新年的欢乐气氛。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重阳节,但与重阳节一样,元日也是一个值得庆祝和祈愿的重要日子。

以上是对重阳节的古诗和古文的赏析,这些经典之作通过诗情画意、婉约含蓄的笔触,展现了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

无论是对历史背景的思考,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作品都在抒发对节日的热爱和祝福,让人沉醉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经典诗词鉴赏
重阳节著名诗词(唐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引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者: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
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作品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食,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看菊花。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作者: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

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译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

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简析:与王勃诗同席而作。

人意北归,鸿雁偏又南飞,不正加重人们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来浇愁。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他席他乡送客杯。

(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作者: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
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
作者: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

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

有《孟浩然集》。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祖籍山西太原。

白居易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现存诗有2800多首,为唐代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

有《白氏长庆集》。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杜牧(803-853)晚唐杰出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世称杜樊川。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