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家园联系手册中的家庭教育案例分享

家园联系手册中的家庭教育案例分享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家园联系手册中的家庭教育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案例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小明的妈妈在家庭联系手册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小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妈妈担心他不能适应新环境,特意提前陪他一起去了幼儿园。
然而,小明却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自己吃饭、穿衣、玩耍,不需要妈妈帮忙。
妈妈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案例分析:家长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但不要代替孩子完成。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小红的妈妈在家庭联系手册中写道:小红在家总是乱扔玩具,妈妈为此很头疼。
有一天,妈妈决定让小红自己收拾玩具,并告诉她,如果她能做好这件事,妈妈会给她一个小奖励。
小红听后,立刻行动起来,把玩具收拾得井井有条。
案例分析: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通过设立小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发孩子承担责任的积极性。
同时,家长要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承担责任。
三、案例三: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小华在幼儿园里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他的妈妈很担心。
在家庭联系手册中,妈妈记录了一次她和小华的对话:妈妈:小华,你为什么总和同学打架呢?小华:因为他们不给我玩具。
妈妈:你觉得如果你是那个同学,你会怎么做?小华:我也会不给他玩具。
妈妈:那你想一想,如果你和同学发生冲突,你希望他怎么对待你呢?小华:我希望他能理解我,不要和我打架。
案例分析: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通过引导孩子思考别人的感受,让孩子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从而减少冲突。
四、案例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小丽的妈妈在家庭联系手册中分享了一个故事:小丽在幼儿园的绘画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妈妈为她感到骄傲。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教育为孩子提供了系统的学习和社交环境,而家庭教育则是孩子性格、习惯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案例一:培养独立性的小明小明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但在进入幼儿园之前,他非常依赖父母,很多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动手。
为了培养小明的独立性,父母决定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每天早上,父母会鼓励小明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
一开始,小明总是不情愿,甚至会哭闹。
但父母并没有心软,而是耐心地引导他,一步一步地教他怎么做。
慢慢地,小明开始愿意尝试自己动手,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晚上睡觉前,父母也会让小明自己整理玩具,把它们放回原位。
起初,小明会随意乱扔,但父母会提醒他,如果不整理好玩具,第二天就找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小明养成了整理玩具的好习惯。
在幼儿园里,小明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独立性。
他能够自己吃饭、上厕所,还会主动帮助老师收拾东西。
老师经常表扬他,这让小明更加自信和勇敢。
案例二:注重阅读习惯培养的小红小红的父母非常重视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在小红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会每天抽出时间陪她一起阅读绘本。
他们会选择一些色彩鲜艳、内容有趣的绘本,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给小红讲故事。
有时候,还会和小红一起讨论绘本中的情节和角色,激发她的思考和想象力。
随着小红年龄的增长,父母开始逐渐引导她自己阅读。
他们会给小红准备一个专属的小书架,上面放满了适合她年龄段的书籍。
每天晚上,都会安排一段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小红在安静的环境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幼儿园里,小红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小朋友。
她能够清晰地讲述故事,并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案例三:尊重孩子兴趣的小刚小刚是一个对画画特别感兴趣的孩子。
他的父母发现了这一点后,并没有因为担心影响学习而阻止他,而是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幼儿园家庭教育教案案例

幼儿园家庭教育教案案例教案一: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教学目标: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自理的技能。
教学内容:1. 晨间活动:引导幼儿自行穿脱衣物,如外套、鞋袜等。
2. 饮食习惯:教授幼儿如何用筷子、勺子等餐具进食,如何自己清理餐桌。
3. 洗手习惯:指导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并培养他们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4. 小便训练:让幼儿逐步学会去厕所小便,养成定时上厕所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1. 在早上的晨间活动时间,让幼儿自行穿脱衣物,老师进行示范,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穿脱技巧。
2. 在饮食时间,教师提供不同的餐具,让幼儿自行选择并教授正确使用方法,如怎样持筷子、怎样用勺子等。
3. 在洗手时间,老师带领幼儿依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鼓励他们用肥皂搓揉双手,并反复强调洗手的重要性。
4. 在上厕所时间,老师提醒幼儿定时上厕所,并与他们讨论上厕所的正确姿势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实践中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认可和鼓励。
通过家庭与幼儿园协同合作,让家长也能与幼儿一起进行相关活动,加深家庭教育的效果。
教案二:培养幼儿言语表达能力教学目标: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培养幼儿言语表达能力,提高其交流和沟通的技巧。
教学内容:1. 家庭对话:鼓励家长和幼儿进行开放式的对话,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语言游戏: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如抽象词游戏、描述物品等,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3. 听力训练:让幼儿在家庭中接触不同的语言材料,如经典童话故事、儿歌等,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4. 模仿表达:鼓励幼儿模仿一些简短的对话,如问候语、道歉等,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家长与幼儿进行日常对话时,尽量使用开放性问题,例如:“今天你过得怎么样?”“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等,给予幼儿充分回答和表达的机会。
2. 在家庭环境中,利用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如“我是谁”、“完成句子”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案例一:家庭教育中的限制和自由小明是一个7岁的男孩,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和奶奶。
妈妈是一个事业型女性,爸爸是一名财务经理,平时较忙于工作。
小明和奶奶的相处时间较长,奶奶对他非常宠爱,在教育方面比较宽容。
一天,妈妈发现小明整天只会玩电子游戏,不愿意做任何家务或学习。
奶奶认为孩子还小,应该多享受快乐时光,不要给他太多限制和要求。
然而,妈妈则认为孩子应该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妈妈决定尝试一种平衡的方法。
她学习到了“奖励系统”,每次小明完成一定的家务或学习任务,就能获得一定的奖励,比如电视时间、外出游玩等。
妈妈设计了一个可行的任务计划,让小明每天完成一定的学习时间,然后可以获得与之对应的娱乐时间。
起初,小明对这个奖励系统有些抵触,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他开始主动参与学习和家务。
妈妈通过赞美和鼓励,提高了他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奶奶在旁边看到了这一变化,也开始逐渐支持妈妈的教育方式。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小明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他开始主动完成家务,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还进一步开展了绘画和音乐等兴趣爱好。
小明的成绩也逐渐提高,爸爸妈妈对他的进步非常满意。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找到限制和自由的平衡。
过于宽松的教育方式可能让孩子形成不良的习惯或成为“游戏低能儿”,而过于严厉的限制也可能使孩子丧失自主性和创造力。
在教育中,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案例二: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沟通小红是一个四岁的女孩,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婚了,她和妈妈一起生活。
由于工作繁忙,妈妈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小红,经常只能请家人或保姆照顾她。
虽然小红表面上看起来乖巧听话,但内心却时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一天,小红在幼儿园因为吃亏和同学发生了冲突,她气愤地大哭起来。
老师及时安慰她,但小红仍然情绪低落。
老师决定告知妈妈小红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
妈妈得知后,心疼地抱着小红,询问她为什么生气和难过。
幼儿园家庭教育陪伴指导案例 幼儿园家庭教育

幼儿园家庭教育陪伴指导案例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幼儿园阶段,家庭教育的陪伴指导显得更加重要。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幼儿园家庭教育陪伴指导案例。
1. 案例一:亲子阅读在某幼儿园,家长王女士积极参与了亲子阅读活动。
每天放学后,她都会选择一本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
通过图画和文字,王女士引导孩子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她还会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后的讨论,激发孩子的思考,并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亲子阅读的不仅拉近了亲子关系,还为孩子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案例二:沟通交流另一位家长刘先生,注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每天晚饭后,他会和孩子一起散步,倾听孩子讲述一天的所思所想。
在倾听的过程中,刘先生注重引导孩子的表达,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他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透露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让孩子在交流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
通过这种沟通交流的,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和释放,家庭氛围也更加和谐。
3. 案例三:游戏互动还有一位家长张太太,懂得通过游戏互动的与孩子亲近。
她经常与孩子一起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益智游戏等互动活动,这些活动既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游戏中,张太太会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合作,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
这种轻松愉快的互动,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也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这些案例中,家庭教育的陪伴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们的参与和引导,使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得到了更全面的教育。
这种家庭教育不仅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还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构建了和谐的家庭氛围。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陪伴指导不容忽视,需要家长们和幼儿园积极参与,共同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幼儿园家庭教育陪伴指导有着深远的意义,家长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育儿知识,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育儿能力。
幼儿园家园共育:家庭教育互动案例

幼儿园家园共育:家庭教育互动案例在幼儿园家庭共育的教育理念下,家庭教育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家庭教育的互动与配合,将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阐述家庭教育的互动在幼儿园家园共育中的重要性。
案例一:家庭阅读活动小明是幼儿园里一名活泼聪明的孩子。
老师发现他对绘本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建议他的家长可以在家多多和他一起读绘本。
小明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繁忙,但是在了解了幼儿园的建议后,他们决定每晚抽出半个小时和小明一起阅读绘本。
家长给予了小明很大的支持,不仅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故事,同时也增进了家庭之间的亲子互动。
案例二:家校互动交流小芳是一名在幼儿园里表现很出色的孩子,但是最近老师发现她在行为上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于是老师找到了小芳的家长进行交流。
家长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他们在家主动和小芳进行了沟通交流,了解到孩子最近的一些内心感受。
教师也给予了家长一些指导意见,让他们能够在家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案例三:家庭作业辅导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孩子在家庭作业的完成上遇到了一些困难。
家长和教师的互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的也与教师进行了沟通,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和瓶颈。
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孩子最终能够很好地完成了作业,对学习也更感兴趣。
这些案例无一不表明了在幼儿园家庭共育中,家庭教育的互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至关重要。
家校之间的配合和支持,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也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谐。
幼儿园家园共育中,我们更应该强调和重视家庭教育的互动,让家长和教师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得力伙伴。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家庭共育中的家庭教育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和教师的互相配合和合作,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视和重视家庭教育,让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成为孩子教育成长的坚强后盾。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的互动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案例分享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案例共享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日益受到重视。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不断涌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共享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指导案例,希望对其他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案例一:安全教育与交通安全小明是一位幼儿园的学生,他对交通工具充满了好奇心。
父母意识到他对交通工具的兴趣,便开始着手对他进行安全教育。
他们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了沟通,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计划。
他们一起观看了一些关于交通安全的动画片,父母还带他去体验了一次交通安全知识培训课程。
在幼儿园,老师们也以交通安全为主题进行了系列的教育活动。
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小明逐渐加深了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过马路,如何乘坐交通工具时保持安全等行为,这样的情况在幼儿园家庭教育中不断上演。
案例二:语言沟通与情感表达小芳是一位内向的女孩,经常会因为害羞而不敢和同学们交流。
幼儿园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与她的家人进行了沟通,共同商讨了一些解决办法。
父母在家里改变了与孩子交流的方式,他们鼓励小芳主动共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她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幼儿园,老师也针对小芳的情况进行了个性化的教育指导,鼓励她参与各种园内活动,逐渐增加了她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在父母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小芳的语言沟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以上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在塑造孩子品格、提升孩子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们以身作则,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并给予肯定的教育理念。
同时也得益于家校联合的教育模式,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丰富的成长环境。
实际上,这些案例也反映了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关键点,在此我们进行总结如下:1.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2.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了解家庭情况3.教师和家长的协同合作4.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5.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以上案例和总结,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在培养孩子的品格和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案例一:父母和幼儿园共同合作,培养孩子独立性小明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四岁男孩,他在幼儿园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主性和好奇心。
然而,在家里,他却总是依赖父母,不愿意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任务,如穿衣、洗手等。
为了帮助小明提升独立性,父母和幼儿园共同合作,制定了一套家庭教育计划。
首先,幼儿园老师在每天的晨会上,通过召开一次“独立日”,向家长们详细讲解独立能力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简单的方法。
家长们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在家中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的问题和困惑。
随后,父母开始在家里实施一些针对小明的独立性培养计划。
他们决定从鼓励孩子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开始。
每天早上,父母给小明提供一个任务列表,包括穿衣、洗面、刷牙等。
在任务完成后,小明会获得一个小奖励,如一颗糖果或一个小玩具。
这种简单的奖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小明的积极性和兴趣。
为了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独立的概念,父母将时间表贴在家里的墙上。
他们预留了一些时间给小明自己选择玩耍和休息的时间,以培养他的时间管理和自主决策能力。
父母制定了一套清晰的规则,如每天早上8点起床,晚上8点上床睡觉。
他们鼓励小明自己看时间,并按时完成任务。
在小明逐渐熟悉并适应这个计划后,父母开始逐步增加任务的复杂性和难度。
例如,他们鼓励小明自己选择衣服和鞋子,培养他的决策能力。
另外,他们也开始鼓励小明主动帮助家务,如帮忙摆放餐具、整理玩具等。
通过这个家庭教育计划,父母成功地促进了小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小明渐渐地能够自己完成很多日常任务,理解时间的概念,并且愿意主动帮助家人。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父母与幼儿园的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案例二:父母与幼儿园共同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小芳是一个五岁的女孩,她在幼儿园表现出了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但在家里,她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
父母和幼儿园共同合作,制定了一套家庭教育计划,帮助小芳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首先,幼儿园教师每周在家长会上分享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并鼓励家长们在家中实践。
3-6岁优秀家庭教育案例

3-6岁优秀家庭教育案例案例一:“家庭教育无捷径,细心引导最重要”三岁小朋友小宇家庭里有很多玩具,但是孩子们不愿意多读书,老爸经常提醒小宇一定要多花时间读书,但每次小宇最终都不做,因为他更喜欢玩他最喜欢的玩具。
老爸仔细分析孩子的性格和个性,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实施家庭教育,逐步带孩子走上学习的路。
首先,老爸带出去玩,让孩子自由探索不同的环境,老爸还特意带孩子去看一些书,一晃就把孩子爱上了看书,并习惯了读书,一个浅显易懂的绘本开启了小宇的入门之路。
其次,老爸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这个极度好奇却又容易厌烦的小朋友受益良多。
再次,老爸关心给孩子一些朋友,孩子成了一群小书虫,聚在一起一起读书一起学习,变得更加活跃,更加好学。
最后,老爸准备了趣味游戏,这些游戏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学到的内容,也让孩子更加驱赶学习的焦虑情绪,让孩子对学习保持好奇,甚至可以让孩子爱上书籍,走向正轨。
总之,老爸就是耐心引导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把孩子喜欢的内容变成教育内容,最终让孩子安心学习、乐于学习,一步一步引向兴趣学习的正途。
案例二:“温柔、爱心指引孩子”某三岁小朋友小乐家庭里也有很多玩具,但是小乐经常忘记家里的家训家教内容,老妈不断地提醒小乐一定要遵守家庭规矩,但是每次小乐终究反复出现不良行为,老妈常常会发火、生气和指责孩子。
但妈妈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行为,老妈改变了以往指责孩子的方式,改变家庭教育的态度,用温暖、爱心来引导孩子,变成了孩子的耐心指示者,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受益良多。
首先,妈妈给孩子解释,用温柔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遵守家庭规矩;其次,妈妈给孩子讲许多家庭故事,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更加坚守家庭的规矩;再次,妈妈给孩子定礼节,比如每次就餐前要洗手,而且不嘴里说脏话,养成习惯性学习。
最后,妈妈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鼓励孩子乐观努力,学会乐于迎接挑战,坚强乐观,乐于承担责任。
总之,妈妈就是耐心引导孩子,用温暖、爱心和理解,来让孩子体会爱与理解,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出自觉、正确的行为,帮助孩子建立遵守家庭实践的习惯,最终让孩子处事真诚、以自我为中心,积极健康地成长。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成功案例分享 幼儿园家庭教育

指导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指导的成功案例对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共享若干成功的家庭教育指导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为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一、案例一:家长沟通指导在某幼儿园中,有一对家长对于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十分不满意,经常向幼儿园老师和园长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和抱怨。
面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开展了一次家长沟通指导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园成功地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增强了家长的信心和责任感,使得家长对于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得到了显著提升。
对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1. 重视家长的意见和需求,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改善家长的不满情绪,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育质量。
2. 定期举办家长沟通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工作,有助于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二、案例二:家庭教育素养培训在另一所幼儿园中,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幼儿园组织了一次家庭教育素养培训。
在培训中,教育工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通过这次培训,家长们受益匪浅,不仅增强了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也增进了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1. 定期组织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和讲座,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通过培训和讲座,建立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案例三:家校协同育人在另一所幼儿园中,幼儿园和家长形成了良好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幼儿园不仅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访活动,还积极配合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建立起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长效机制。
在这种机制的推动下,孩子们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育儿经: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享

育儿经: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分享案例一:如何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小明是一位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不遵守规则。
在学校里,他常常迟到、不穿校服、不收拾玩具等等。
这让老师们非常苦恼。
幸运的是,小明的父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给小明立下了一系列规则。
小明和他的父母共同制定的规矩包括:准时起床、认真准备学校要求的物品、听从老师的指导等等。
同时,如果小明不遵守规则,他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失去看电视的机会或者禁止玩具一天。
在一段时间后,小明的行为出现了明显的改变。
他开始变得更加自律,也开始遵守学校和家庭的规矩。
案例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小燕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她经常在面对陌生人或者新环境时表现得非常害羞。
父母开始考虑如何帮助小燕培养自信心。
他们开始经常和小燕交流,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来激励她,使她感到自己有价值。
父母还引导小燕做事情时采取积极的态度,鼓励她坚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为了让小燕更自信,父母还鼓励她在家里表演,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小燕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也变得更加愿意去面对自己的担忧和害怕。
案例三: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小杰是一个非常聪明而敏感的孩子。
然而,他有时会出现情绪起伏,甚至会与家庭成员产生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杰的家人开始更加关注与他的沟通方式。
他们决定花更多的时间与小杰交流,包括问他在学校遇到了什么问题,倾听他说话的声调和姿态。
家人还教导小杰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他们也会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否具有同理心。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与小杰的沟通变得更加融洽,他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小杰的需求和要求。
案例分析家庭教育(实用6篇)

案例分析家庭教育(实用6篇)案例分析家庭教育第1篇当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时女儿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嘴很甜,喜欢叫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金口难开了,见人不是低头不语就是装作没看见。
我忍不住催她:“乖,快问叔叔阿姨好!”她没反应。
我有些难为情,再催,还是不叫,我就急了,说:“宝贝,不叫人可不礼貌啊”、“没有礼貌的孩子是没有人喜欢的”等等。
几次三番之后,收效还是不大,孩子似乎一直无动于衷。
有一天我实在生气,终于采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她。
在一次孩子不与人打招呼的时候,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后。
孩子马上紧张地追上来,我生气地说:“我不喜欢没礼貌的孩子。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好像很委屈的样子。
专家点评:紧张害羞也好,谨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后,一定有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感受。
家长不要急于批评,也不要当众指责,更不要强迫他,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权利。
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比如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有时你是在心里叫人了(打招呼了),如果下次你能说出来就更好。
”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表情、动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招呼。
案例分析家庭教育第2篇孩子,你可以说“不”身为父母在生活中经常忽视或不能容忍孩子对我们说“不”。
其实每个孩子在说“不”时都有自己的理由。
在我和女儿之间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一天晚上,女儿突然要去拿装着奶粉的盒子,我怕奶粉洒出来不让她拿,但她很坚定地说:“不行。
”几分钟后,果然她把奶粉撒在了桌子和地板上。
她怯怯地看着我,当时我很想发火,但还是拼命抑制了这种冲动,并对她说:“现在你和妈妈一起把这里收拾干净。
”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她小声地说:“我想帮妈妈做家务,我想自己冲奶粉。
”听后我庆幸自己没有责备她。
虽然奶粉撒了,但这和她那美好单纯的心愿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专家点评:孩子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面对周围的事物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做法,成人应还给孩子说“不”的权利,管住自己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不”字背后的隐情,做个会听孩子“话”的家长,这才是对孩子的爱。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小明,一个3岁的男孩,他的妈妈李女士是一位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幼儿园老师。
在家庭教育方面,李女士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
案例一: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有一天,小明在客厅里玩玩具,李女士在一旁看着。
小明拿着一个拼图,试图拼出正确的图案,但始终无法成功。
李女士并没有马上告诉小明答案,而是鼓励他自己尝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终于拼出了正确的图案。
李女士高兴地表扬了他:“小明,你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你成功了!”案例分析:李女士的做法是正确的。
她没有直接告诉小明答案,而是让他自己思考和尝试。
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案例二:培养孩子责任感有一天,小明在餐桌旁吃饭,不小心打翻了碗,饭菜洒了一地。
李女士并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告诉小明:“小明,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现在,我们一起把地上的饭菜收拾干净吧。
”小明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清理地面,并逐渐养成了责任感。
案例分析:李女士的处理方式很明智。
她没有责怪小明,而是引导他学会承担责任。
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李女士非常注重小明的作息时间。
每天晚上,她都会按时让小明上床睡觉,保证他有足够的睡眠。
她还制定了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小明从小就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案例四:陪伴孩子成长李女士深知,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礼物。
因此,她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和他一起玩耍、学习。
在陪伴的过程中,李女士不仅关注小明的成长,还关注他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他的需求和困惑。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责任感、良好作息习惯,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陪伴。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有时候,看着小明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李女士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那个时候的世界simpler,但孩子的内心世界却一样复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案例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案例案例一:推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活动主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活动目标:1.帮助家长了解儿童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刷牙等。
3.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提高卫生习惯的坚持性。
活动内容:1.针对幼儿园家长,开展一次卫生习惯养成知识讲座,介绍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内容。
2.在家长会上,发放卫生习惯养成手册,介绍卫生习惯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并提供幼儿适合的洗手液、牙刷等用品。
3.在幼儿园设置卫生习惯培养角,提供洗手台、牙刷池等设施,并在幼儿园定期组织幼儿刷牙、洗手等卫生习惯培养活动。
4.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卫生习惯培养活动,共同督促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组织家庭观摩刷牙活动,并向家长展示正确的刷牙方法。
5.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在家里制定卫生习惯培养计划,并每天记录幼儿的卫生习惯执行情况,及时回访与指导。
活动效果:1.家长对卫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刷牙、洗手等行为变得规范。
3.幼儿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的卫生习惯。
4.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卫生习惯养成中,形成了家庭教育的合力。
案例二:培养幼儿社交能力活动主题:培养幼儿社交能力活动目标:1.了解幼儿社交能力对其发展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培养其社交技能。
活动内容:1.开展一次关于幼儿社交能力的讲座,介绍社交能力的概念、培养方法等内容,让家长了解社交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2.在家长会上,发放社交能力培养手册,介绍幼儿社交技能培养的技巧和步骤,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社交机会。
3.在幼儿园设置互动角,提供合作游戏、情感交流等活动,引导幼儿与他人积极交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4.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社交能力培养活动,组织家庭观摩合作游戏,让家长感受到亲子之间的互动对幼儿社交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精选5篇),供大家分享。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分析1图图(化名),是一位男孩,独生子,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自孩子出生就成为家里的焦点,家里人都希望他长大后能有一番成就,能够扬名立万,为家族争光。
这个孩子自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天,我就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孩子是爷爷奶奶送到学校,再送到班级。
爷爷背书包,奶奶拿着早餐奶,到了教室后,这个孩子还是要爷爷奶奶陪护。
孩子什么也不做,不和其它孩子说话和玩耍;就是孩子发的作业本,也是奶奶帮他收拾好。
一个星期了,每天上午奶奶都在教室门口守候,否则孩子下午便不再来上课。
我发现这个情况后,及时与爷爷奶奶沟通,并单独找孩子谈心,鼓励孩子自己能行。
最后,孩子同意自己一个人留在学校,不过条件是我答应他在学校有任何问题会帮他解决。
一点时间后,我发现图图的书包里经常放着零食,有时还有零钱呢。
一问情况,原来是孩子的父母作为其到校上学的“谈判条件”……这里的图图为什么有着这么多的问题呢?首先,家长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独立意识,总是想着为孩子做好事,认为孩子还小,孩子就是孩子。
殊不知,这样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养成生活惰性。
其次,过分溺爱,随意在生活中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论孩子做事对错都给予满足,从而使孩子自我意识过强,长期以往,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孩子当然会缺少明辨事理的能力。
印度作家泰戈尔说过:“鸟翼系上黄金,这鸟儿永远不再天空翱翔。
”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不可以以利益驱动,不能把成人的功利主义带到教育中,让孩子觉得实际利益是做好事的保证,这样孩子从小会出现价值观偏移,将来极有可能误入歧途。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学会放手,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三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篇7孩子的成长要经历各种事情,有11件事是家长在教育和育儿途中经常做的。
要点是,做了还对恶劣结果不得而知。
本文为您列出这些事情,为家长敲响警钟。
幼儿家庭教育中11件蠢事孩子想要玩泥巴,我们说:太脏了,不许玩!注解: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掐灭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断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缩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间。
孩子想自己吃饭,我们说:搞得到处是;饭都冷了……妈妈喂!注解: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这样被扼杀。
3.孩子有些不舒服,我们说:宝贝,我们上医院,打点针就好了!大夫,用点好药!注解:我们的盲目和无知直接导致孩子成为一个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让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医疗创伤,让世界多了多少耐药菌和不治之症。
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们说:别把衣服弄脏了;水这么冰;别把碗打碎了……注解: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戏的劳动,因为你,愉快的劳动变成了苦差,四肢肌肉萎缩,毫无阳刚之气。
孩子上学了,我们说: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懂不要乱讲……注解:孩子不敢问为什么,怕老师说,怕同学笑话;孩子只知道接受、从众,没有创造力,甚至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孩子说,爸妈,我长大了,也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说:好孩子,你读好了书就行,什么都不要你做。
注解:一个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机会,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女)子汉的机会就这样被你熄灭在萌芽状态,成长为一个畏缩的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孩子学习不好,我们说: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了你,吃了多少苦?你吃好的,穿好的,什么也不要做,为什么连书都读不好,你真是丢尽了我们的脸!早知道……注解:在孩子心里,他们看不到爱,他们认为你所付出的一切原来只是一场交易,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罢了。
孩子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想到感恩,他对你们说:爸妈我爱你们,你们辛苦了!我们说:爱什么爱,你拿什么来爱?读好书,听话就是最好的爱。
注解:爱原来就是这样的功利、现实和残酷!爱的种子没有开花就已凋谢;爱的能力还没形成就被打击;孩子学习很好,脾气也很坏,懒得出奇,我们说:没事,大了就好了,只要学习好,什么都无所谓。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及点评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及点评案例一:沟通与尊重小明是一位4岁的男孩,他是父母的独生子女。
小明的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常常忽视与他的沟通。
每天晚上父母都会带着手机看新闻或者玩游戏,关注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小明的需求。
小明感到非常孤立和无助,经常性情不稳定,注意力难以集中。
在幼儿教育专家的建议下,小明的父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决定主动和小明进行有效的沟通。
他们制定了一个家庭规则,每天晚上的一小时是专门为小明而准备的沟通时间。
这段时间里,父母不再玩手机,而是和小明一起玩游戏、绘画或者看书。
他们还鼓励小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尊重他的意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他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注意力也容易集中。
父母意识到沟通和尊重对于小明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他们从中得到了启迪,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对小明造成的负面影响。
他们决定以后更加重视与小明的沟通,尊重他的人格和意见。
点评:这个案例体现了沟通和尊重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父母的关注和尊重是孩子建立自信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幼儿时期是孩子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尊重,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稳定性。
案例二:情绪管理与规矩为了帮助小花,父母决定制定一些家规,让她学会遵守规则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和小花一起制定了一份简单明确的规则,例如禁止打翻东西、禁止乱跑等等,同时,他们还将规则与奖励机制相结合,给予小花适当的奖励和认可,让她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后,小花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她不再发脾气和打翻东西,而是学会用语言沟通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父母非常高兴地看到了小花的进步,并且意识到规矩和情绪管理对于她的发展非常重要。
点评:这个案例突出了情绪管理和规矩养成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制定规矩和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精选13篇)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精选13篇)幼儿家庭教育案例篇1启蒙性:教给幼儿的东西,必须是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东西。
复杂性:复杂性首先是指家长对孩子不仅有抚养的任务,还要通过教育,使幼儿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其次是指幼儿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成长变化中,而家庭内外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要教育他们成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亲切性:因为父母与子女是血缘关系,加之孩子年幼,活泼可爱,家长对幼儿有着天然的温存、体贴之心,亲切、轻柔的话语和动作。
生活性:孩子是随着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家庭教育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
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是其特点之一。
细致性:幼儿的行为表现,看起来都是些具体小事,但任何一件小事都关系着孩子的发展。
家长应给予细致的照料和教育,切不可粗枝大叶。
权威性:亲子情感,子女在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以及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
幼儿家庭教育“三克服”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儿心理和行为塑造的重要环节。
应该说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会不会爱却是需要学习的。
特别是如何克服家庭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一要克服不讲究教育效果。
家长在对幼儿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教育的效果。
父母同孩子交流过程中,应多提建议少命令。
一忌唠唠叨叨。
不要对孩子三叮咛,四嘱咐,左说右讲,以至让孩子对家长正确的行为指导,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对幼儿的自信心产生影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二忌脾气急躁。
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用成人的心理衡量幼儿,不能因孩子一时不能理解某个问题,就训斥或责骂。
这样易使孩子形成对家长的“仇视”,把家长放在孩子的对立面。
三忌前后不一致。
家长的观点不要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不然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产生是非标准的模糊。
家长要学会运用家庭教育中的灵活性特点,对孩子从情感入手,采取遇事施教,小处启发等方法。
专制型家庭教育的案例幼儿

专制型家庭教育的案例幼儿
案例一:小丽是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小丽想法多、想象力丰富,经常向父母提出问题,但是她的父母通常对她不加理睬或者用“别烦我”来回答她,有时甚至嘲笑她的问题。
在饭桌上,其父还经常因为她多吃了几块肥肉而打她,她父亲爱喝酒,每次在醉酒后会打骂母亲和小丽。
长期以来,使得小丽更加内向、孤僻、胆怯和自卑,当小丽父亲来幼儿园接她时,她会出现惊慌和畏惧的表现,在开展大型游戏活动时,小丽经常不敢去尝试以前没做过的事情,在出现冲突时只敢坐在地上哭,不能正确表達自己的情绪,并且不会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需要老师提醒和催促。
案例二:小菲是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学生,父母都是生意人,因此家境好,但是父母怕小菲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便从小对她严格要求,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一旦她出现一丁点错误,都会不留情面的对她进行惩罚。
长期以来,小菲养成了跋扈的性格,宁愿接受惩罚,也要跟父母对着干,并且把父母对自己的这一套用到同学身上,经常打骂同学,使得学校的同学都怕她,老师在多次找家长之后,只能让她转学。
案例三:有个9岁男孩,自上学以来,曾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原因是上课不好好听讲,经常撕纸条,玩橡皮、小刀等,还与周围同学讲话,学校曾以影响正常教学为由停过他的课,家长为此很恼火,学校每停他一次课,父母总要打骂他一顿。
开始时,他还表示要改正。
后来打骂多了,他就在心里滋生了对父母和老师的仇视。
上课时他闹得更厉害了,故意与老师作对,弄得全班同学不能上课。
后来他索性放弃了学业。
家长看到儿子这样不争气,满腹悲哀:“我们可就这一个孩子,变坏了,就一切都完了,今后可怎么活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家长榜样力量、尊重幼儿独立地位、发挥学校指导和引领作用、统筹社会资源支持,从而形成以家庭为核心,整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家庭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是幼儿园和家庭,但家长们往往把幼儿园当做了教育幼儿的主体。
但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
而家长应该重视的不仅是幼儿园环境,还应该有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每个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与其他幼儿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然后在幼儿园中教师往往按着普遍的大众的教学方法教导着每一个儿童,在幼儿园中存在很多性格不一,习惯不一的幼儿,但是老师只能在照顾大部分幼儿的前提下花较少的时间对个别儿童进行特别指导,这往往是不够的,于是便出现了家园合作,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等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对幼儿实行更好的家庭教育,有效的实现家园合作。
使幼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在一方面,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父母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
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
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
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两个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争执,更多表现出来的不是宽容不是理解,更多的认为自己没错,都是对方的错,然后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这样的问题是容易被忽略的,这便需要家长的合作,需要家长配合并在家庭中就要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有宽容理解的心态。
因此,家庭教育在矫正幼儿问题行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
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意。
因此,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并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全面性等特点。
首先是启蒙性,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幼儿生长的首要环境便是家庭。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同的,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以在家庭中生活为主的。
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
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
第二便是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
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深远。
第三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容极其广泛。
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
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呢?不是说是要让幼儿在家庭中学习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数字语言,做多少作业,而是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引导和习惯教学。
那家庭教育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呢?什么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和已经习惯的教育行为。
它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经研究发现有这样几种类型:积极型、严厉型、成就压力型、溺爱型和极端行。
最后概括分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
型: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会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利,满足孩子合理要求,正确对待孩子犯错,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
这种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
而型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交往需要沟通和交流,沟通是联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纽带。
权威型的父母就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他们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多辛苦,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陪他们玩游戏,听他们讲各种有趣地事情,给他们说故事,和孩子成为朋友,让幼儿与家长之间不再有隔阂,彼此的心灵靠得更近。
幼儿与父母有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就会变得开朗、外向,愿意自我表现并会对自我进行肯定。
幼儿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一个经过努力就能达成的目标,会使幼儿的自信心大增,变得积极向上权威型:权威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
无视孩子合理要求,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过于苛求孩子把事做好,经常惩罚斥责孩子。
这种教养方式以家长说了算,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
在权威型家庭中充满着严肃的命令、规和要求,父母对幼儿的行为有着绝对的控制,他们不能随意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习惯性地、盲目地按父母的指令做事,逐渐失去自我和丧失自信,遇事后只能习惯性地等待着父母替自己解决,而不会主动去处理问题,最后只能成为父母个人意愿的"执行者"和思想的"代言人"。
权威型的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很少或根本不会从幼儿的发展特点出发。
他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让幼儿学这学那,在孩子身上投注了极期待和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于是当孩子没有能达成父母的这些希望时,他们就会恨铁不成钢,对孩子大声责骂,甚至是奉行棍棒教育。
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面前会越来越"乖",而在外面则会变得越来越霸道,欺软怕硬,他们相信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溺爱型: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为进行控制。
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经常娇惯放纵孩子,迁就孩子任何要求,迁就孩子的错,一切为孩子代劳,在孩子心目中没有威信。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
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
对于父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
当今的幼儿,不可否认他们是聪明的、机智的,对外界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力和适应力,但在看智力的同时再来看他们的生活能力,却是如此的不堪。
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5、6岁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在后面追着喂饭,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不会自己系鞋带,曾经有一个幼儿点心吃橘子的时候他竟然连皮一起咬,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会剥,不知道怎么剥,在家都是妈妈剥好喂我吃的。
"想一想,这就是我们社会未来的主人,这样的主人如何能肩负起社会的重责?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任何事都有兴趣,都想弄个究竟,而当孩子想去尝试和探索的时候,往往就会遭到娇惯溺爱型家长的阻拦。
老师组织小朋友用粉笔在地上画画,所有的小朋友都画地很高兴,只有欣欣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粉笔丢在一边,老师问他:"为什么不画啊?"他说:"妈妈说:'粉笔很脏,不能玩。
'"老师突然发现欣欣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他不会搭积木,不会小兔跳跳,不善于想象,欣欣说:"妈妈都不让我这么做。
"是啊,父母的一句不允许,阻挡了幼儿尝试与探索的道路,湮灭了幼儿的无尽得想象,也阻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忽视型: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不干预孩子做任何事,不把孩子要求放在心上,不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孩子的事自己定,不过问或者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
现在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地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加,这就迫使许多年轻父母要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自己的工作上,于是对于幼儿的关心就少了,有的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幼儿的物质要求就可以了,其他的方面都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他们是否知道,幼小的孩子并没有很强的名牌意识,他们觉得有的吃有的穿就可以了,在物质方面并不会刻意去追求什么,而在情感方面他们却要求的很多,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和他们一起玩,一起说话,需要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这是任何物质所无法取代的。
文文小朋友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于是便将他托付给奶奶抚养,虽然经常看到文文穿得比其他小朋友好,也经常带高档的玩具来幼儿园,但却很少看到他笑,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文文奶奶说:"文文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也难得回来几次,虽然他们常常给文文寄回来漂亮的衣服和高档的玩具,但文文却一点也不开心,只有在爸爸妈妈回家的那几天才能看见文文发自心的开心和喜悦。
" 像文文这样的孩子由于得不到亲情地关爱,往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关心他人,交不到朋友,变得不和群和孤僻。
在这几种教育方式下,我们更倡导与建议家长采用权威型,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乐观、向上、独立、宽容、勇于创新的个性,才能健康地成长。
因此,父母在寻求合适教养方式的时候,一定要以幼儿为前提,为幼儿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对幼儿合理施爱,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用,并将不同的教养方式融合使用,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和形成优良的个性。
幼儿家庭教育案例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如果发现孩子受到挫折,父母要及时疏导,帮助他们调整情绪。
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给出以下四种方法:(1)情绪宣泄法。
当孩子感觉心理受挫时,父母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方式,通过正常的途径,让他们释放,保持心理平衡,不钻“牛角尖”,不走极端,引导他们“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