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对比阅读教师卷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佳肴》比较阅读(共7篇,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佳肴》比较阅读(共7篇,含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17题。

(13分)甲《<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然后能自强也(4)学学半15.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6.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与学习相关的内容,甲文中体现出关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观点是—————————————————————;乙文中所阐述的关于学习的核心思想是———————————————。

(2分)17.(3分)根据甲乙两文相关观点,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4分)(1)通“悦”,愉快;(2)真诚,诚实;(3)勉励;(4)同敩教导15(4分)(1)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2分)(2)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分)16(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教学相长17(3分,有选文观点1分、结合自己实际1分、语言流畅1分)略【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10《虽有嘉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10《虽有嘉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虽有嘉肴》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虽有佳肴》中,揭示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虽有佳肴》中一文中运用类比手法,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

4、《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有嘉肴》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检验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虽有嘉肴》中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教学相长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二、词语解释题1.不知其旨也旨:味美。

2.虽有至道至:好到极点。

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4.教学相长也长:促进。

5.学学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6、自强(qiǎng)强:勉励。

7、其此之谓乎。

其:表示推测。

三、翻译句子题1.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

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4.教学相长也。

译: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5.《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虽有佳肴(原卷版通用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虽有佳肴(原卷版通用版)

虽有佳肴(一)(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其善.也陈康肃公善.射B.然后能自反.也窥谷忘反.C.女有归.一屠晚归.D.是.谓大同是.非木柿(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D.甲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二)(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真题展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4 分)(2019年福建省中考真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释】①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 奉思:思念。

③ 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 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 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 不知其旨.也: (2) 然后能自反.也:(3) 诚能如是.: (4) 令心意不驰走.: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分)译文:(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分)译文: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示例】1、(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2、 B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第22课《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试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试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试题【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题。

(共15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学者①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③。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者有四失》【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即学生。

②多: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

③止:遇到困难就不再学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5分)(1)不知其旨.也旨: (2)虽有至道..至道:(3)教然后知困.困: (4)学.学半学:(5)学者有四失.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3、【甲】文主要论述了“”的道理;【乙】文主要告诉人们做教师的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甲】【乙】两文都认为要搞好学习需要注意多个方面。

其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两文都不约而同地阐述了什么观点?(4分)【参考示例】1、①味美;②最好的道理;③困惑;④同“敩”,教导;⑤过失、缺点。

2、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教师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缺点的人。

3、教学相长长善而救其失者也4、阐述了要重视实践的观点。

即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实践来消化所学的知识并证明道理是最好的。

附【乙】文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2课《虽有嘉肴》对比阅读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2课《虽有嘉肴》对比阅读练习题

《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2)学.学半学:__________(3)讲信修.睦修:__________(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乙]文所表述的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是“________ 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请根据[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简要概括两篇短文句式的共同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分)(1)味美(2)同“教”,教导(3)培养(4)以……为亲2、(6分)(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第22课《虽有嘉肴》练习(教师版)

第22课《虽有嘉肴》练习(教师版)

第22课《虽有嘉肴》同步练习(建议完成时间:45分钟)【答案】(1)学记 儒 戴圣2.理解性默写(7分)(1)《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和困惑之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2)《虽有嘉肴》中,强调躬身自省,奋发图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3)《虽有嘉肴》中,揭示教和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道理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教学相长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 (2)教学相长.长:____________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____________ (5) 教然后知困.困:____________ 【答案】(1)味美 (2)促进 (3)自我勉励 (4)困惑4.下列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D.“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答案】D5.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课文选自《礼记》,该书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B.课文开头从“嘉肴”写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由吃饭引申到学习,使论证浅显易懂。

C.课文最后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阐述教与学的关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课文是一篇精当的议论文,朗读时应以平调为主,语速宜舒缓。

【答案】B二、文言文阅读(62分)(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610题。

(17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教师版)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教师版)

2019-2020学年度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比较阅读测试卷(满分:110分时间:60分钟)一、《桃花源记》比较阅读(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 便要.还家____________ (2) 咸.来问讯________(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 (4) 苛.政猛于虎也____________答案:(1)同“邀”,邀请(2)全,都(3)对、向(4)苛刻,过于严厉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答案:(1)(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你要记住这件事,苛刻的统治比老虎更厉害啊。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描写)(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想象(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带答案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带答案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一、理解性默写(1)《虽有佳肴》中指出师生应该多互动,教和学要融合起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成长的道路上,岁月匆匆,面对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时光,因为“虽有至道,弗学,”(《礼记·虽有佳肴》)。

(3)《虽有佳肴》中,指出人在学习之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之后才能发现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5)学无止境。

《虽有佳肴》里说:“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论语》里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强调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6)《虽有佳肴》中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7)隐含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佳肴》)(8)《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虽有嘉肴》【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为人:作曲的人。

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兑命》曰“学.学半”(学习)B.不知其旨.也(味美)C.可以益.矣(增加,加深)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B.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告之于.帝C.可以.益矣以.顺为正者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部编八下语文《虽有佳肴》对比阅读-语文八年级下册能力训练(部编版)

部编八下语文《虽有佳肴》对比阅读-语文八年级下册能力训练(部编版)

《虽有佳肴》比较阅读(一)(2022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比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刘开《问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然后能自反.也( )(4)非问无以广.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其.善也其.奚决焉B.其此之.谓乎骈死于槽枥之.间C.非学无以.致疑策之不以.其道D.而.或不达于事而.伯乐不常有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1.(1)味美(2)最好的(3)反思(4)增加2.D 3.(1)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②【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且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诉我们: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意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

旨:味美;(2)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

至:最好的;(3)句意: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

反:反思;(4)句意: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1)(优.选)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1)(优.选)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虽有嘉肴(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兌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乙)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兌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学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2)知困,然后能自强..(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古之王者(4)是故..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谈谈你对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

《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30题。

(17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

”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

”(选自《论语·八佾》)【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

②倩:笑得好看。

③兮:啊。

④盼:眼睛黑白分明。

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

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

⑧起:发,启发。

⑨诗:指《诗经》。

26.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2分)(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虽有佳肴(解析版通用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虽有佳肴(解析版通用版)

虽有佳肴(一)(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其善.也陈康肃公善.射B.然后能自反.也窥谷忘反.C.女有归.一屠晚归.D.是.谓大同是.非木柿(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D.甲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答案】(1)D(2)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大家服务),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A【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善:好处/擅长;B.反:反省/同“返”,返回;C.归:女子出嫁/回来;D.是:这/这。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与,同“举”,推举,选举;信,诚信;修,培养。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有误,甲文所说的“教学相长”与现在的理解不一样,现在的理解“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即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其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集萃考试卷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集萃考试卷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考试卷集萃及答案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节选)] (注释)①中(zhò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通“曝”,晒干。

④参:通“叁”,多次。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然后知困B.然后/能自反也C.輮/使之然也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________)(2)学不可以已.(________)(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乙)两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乙)文给你的启示。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知此之谓乎!(《虽有佳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①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③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而或)但却。

②(奚)怎么。

③(决)判断,解决。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弗.食(2)不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4)然后能自反.也(5)非问无以广.识6.翻译下列句子。

2020年中考语文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

2020年中考语文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

比较阅读虽有嘉肴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2)虽有至道..也()(3)然后能自反..学然后知不足()(4)是故..也()(5)教学相长....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教然后知困.()4、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其此之谓乎!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孟涂文集》)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2)学.学半()(3)而或.不达于事()(4)舍.问,其奚决焉()2、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阐述的观点是“”;乙文阐述的观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总复习
一、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课后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嘉肴:(2)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3)然后能自反
..也:(4)学.学半:
(5)不知其旨.也:(6)虽有至.道: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今义:
(2)教然后知困.。

古义:今义:
(3)虽.有嘉肴。

古义:今义:
(4)学.学半。

古义:今义: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曰:教学相长也。

(4)其此之谓乎
4、本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5、(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6、本文观点是教学和学习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

三、阅读品味。

(一)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世人患作文字
..少:文章(2)故尤有味.:意味,指道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这)没有其他技巧,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好。

(2)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来,(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
3、欧阳修认为写好文章的途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参考译文:近年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找机会就写文章的事请教他。

欧阳修说:“(这)没有其他方法,只有勤奋
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写好。

现在的人弊病(在于)写作文章少,又懒于读书,每一篇文章写出来,就想要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

(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

”这是(欧阳修)先生用自己的写作实践告诉别人的,因此特别有道理。

(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bèi)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

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

只要识模,全不费力。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读书如销.铜:熔化(2)随.模铸器:按照浇制(3)逸.于作文也:轻松
2、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这就是所说的下功夫读书,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

3、本文阐述了读书和写作什么样的关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读书是作文的基础,基础工作做好了,作文时便轻松了。

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基础很重要,只要基础打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古人论述“读书和写作的关系”的语句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参考译文:读书就像熔铜,把铜收集起来放入炉中,用鼓风的大皮囊扇火,不熔化不停止,非常地费力气。

写文章就像浇制器具,铜已经化了,接下来就是按模子浇铸了,一经冶炼就成型了。

只要懂得模具,一点也不费力。

这就是所说的在读书方面勤力,写文章方面就会轻松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