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对比阅读教师卷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教师卷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教师卷

《虽有嘉肴》总复习

一、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课后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嘉肴:(2)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3)然后能自反

..也:(4)学.学半:

(5)不知其旨.也:(6)虽有至.道: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然后能自强.也。古义:今义:

(2)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3)虽.有嘉肴。古义:今义:

(4)学.学半。古义:今义: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曰:教学相长也。

(4)其此之谓乎

4、本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5、(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6、本文观点是教学和学习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

三、阅读品味。

(一)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世人患作文字

..少:文章(2)故尤有味.:意味,指道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这)没有其他技巧,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好。

(2)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来,(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

3、欧阳修认为写好文章的途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参考译文:近年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找机会就写文章的事请教他。欧阳修说:“(这)没有其他方法,只有勤奋

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写好。现在的人弊病(在于)写作文章少,又懒于读书,每一篇文章写出来,就想要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这是(欧阳修)先生用自己的写作实践告诉别人的,因此特别有道理。

(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bèi)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读书如销.铜:熔化(2)随.模铸器:按照浇制(3)逸.于作文也:轻松

2、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这就是所说的下功夫读书,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

3、本文阐述了读书和写作什么样的关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读书是作文的基础,基础工作做好了,作文时便轻松了。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基础很重要,只要基础打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古人论述“读书和写作的关系”的语句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参考译文:读书就像熔铜,把铜收集起来放入炉中,用鼓风的大皮囊扇火,不熔化不停止,非常地费力气。写文章就像浇制器具,铜已经化了,接下来就是按模子浇铸了,一经冶炼就成型了。只要懂得模具,一点也不费力。这就是所说的在读书方面勤力,写文章方面就会轻松啊。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1)复习课程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1)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兌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兌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学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 也_________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 ..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 古之王者 (4)是故 ..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谈谈你对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

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30题。(17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26.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不知其旨.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 (3)何.谓也()(4)子.曰:“绘事后素。”()28.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9.用文中语句填空。(4分) 甲文中的句子“”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 30.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202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虽有嘉肴》含答案

6 虽有嘉肴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有嘉肴( )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 (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4) 其.此之谓乎( )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 其旨也 B .教/ 然后知困 C.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D .然后/ 能自反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 《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_ 与 _____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_____________的道理。 (2)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作比, 继而引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____________ ”这个结论。(用原文回答) 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 比较阅读 一、[2016 ·永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虽有嘉肴》《君子之学必好问》阅读练习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五)比较《虽有嘉肴》《君子之学必好问》,完成 23~27 题(10 分,每小题 2 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深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 (3)君子之学必好问好:(4)舍问,其奚决焉舍: 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2 分)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 分) 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 分) 答案: 21.诗人通过描写泰ft雄伟磅礴的气象,(1 分)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1 分) 2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ft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ft的情感。 “割”字,泰ft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ft将天色分割,ft北ft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ft遮天蔽日的形象。 23.(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省(3)好:喜欢,喜爱(4)舍:放弃,舍弃 24.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关键点:好,判断句〕 26.【甲】教学相长也。(1 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1 分) 27.(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1 分)(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1 分) 【乙】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请划三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请划两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 ..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 ..也()⑴然后能自强.()⑵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jiá)(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a)学.学半(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 ..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 ..也反省自己⑴然后能自强.勉励⑵学.学半教 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 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 才能自我勉励。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本文在开头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再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 “语文实践活动——爱读书,爱思考”。(6分) 4.步入初中的大门,意味着成长的又一个重要时段开始了。生命每一个成长的时段都不可重复,不可替代,不要把初中的学习仅仅看成是为未来做准备,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能在初中阶段才能有最深的感悟,很多优秀的品性只有在初中阶段才能养成,错过便是一辈子的遗憾。而读书和思考对于你们初中时段的成长意义重大。

《虽有嘉肴》课内外比较阅读教学提纲

《虽有嘉肴》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敩,教也)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 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兑(yu 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字词解释) 1.《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2.学(xiào)学(xué)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读解】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完整版)《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doc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 一、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 1、用“ /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请划三处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请划两 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 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 ... 有至道() .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 ... 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 .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 .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 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 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教师卷

《虽有嘉肴》总复习 一、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课后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嘉肴:(2)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3)然后能自反 ..也:(4)学.学半: (5)不知其旨.也:(6)虽有至.道: 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然后能自强.也。古义:今义: (2)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3)虽.有嘉肴。古义:今义: (4)学.学半。古义:今义: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曰:教学相长也。 (4)其此之谓乎 4、本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5、(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6、本文观点是教学和学习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 三、阅读品味。 (一)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世人患作文字 ..少:文章(2)故尤有味.:意味,指道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这)没有其他技巧,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好。 (2)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来,(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 3、欧阳修认为写好文章的途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参考译文:近年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找机会就写文章的事请教他。欧阳修说:“(这)没有其他方法,只有勤奋

《虽有嘉肴》《拾遗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题。(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旨:(2)负.笈不远险阻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2分)

《虽有嘉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套)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②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③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诲学》)【注】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②害:妨碍,影响。③舍:舍弃,失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6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4分) 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反.也(▲) ③不知道.(▲)④因物则迁.(▲)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人之.性,因物则迁 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虽不琢以为器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 11.(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 8.(1)①味美;②反思;③道理;④变化(4分,一空1分) (2)A (例句和A项:结构助词,的。B代词他们 C动词,去,往 D助词不译)(2分) 9.虽 / 不琢 / 以为器(2分,一处1分) 10.(1)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或困惑)。(2分)

虽有嘉肴答案卷

1.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着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着。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古今异义。 虽. 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3.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内容理解: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 教 与 学 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的中心句是 教学相长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2、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 我们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4、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5、、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6、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a.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b.“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们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了。 c.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7、“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8、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完整版)虽有嘉肴对比阅读(1)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兌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兌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学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 也_________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 ..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 古之王者 (4)是故 ..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谈谈你对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30题。(17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兮:啊。④盼:眼睛黑白分明。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⑧起:发,启发。⑨诗:指《诗经》。 26.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分) (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不知其旨.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 (3)何.谓也()(4)子.曰:“绘事后素。”() 28.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9.用文中语句填空。(4分) 甲文中的句子“”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 30.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评析】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26.(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1)甘美(2)所以(3)什么(4)先生,即孔子 28.(1)感到理解不了,然后才能反省自己。(或: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2)启发我的人是卜商,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2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教学相长也(每空2分) 30.提示:围绕“重视实践(或学以致用)”“不懂就问(或

《虽有嘉肴》欧阳修《诲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②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③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诲学》)【注】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②害:妨碍,影响。③舍:舍弃,失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6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4分) 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反.也(▲) ③不知道.(▲)④因物则迁.(▲)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人之.性,因物则迁 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虽不琢以为器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 11.(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 8.(1)①味美;②反思;③道理;④变化(4分,一空1分) (2)A (例句和A项:结构助词,的。B代词他们 C动词,去,往 D助词不译)(2分) 9.虽 / 不琢 / 以为器(2分,一处1分) 10.(1)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或困惑)。(2分)

《虽有嘉肴》测试卷及答案

《虽有嘉肴》课文翻译 ① 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⑤《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虽有嘉肴》语言有何特点? 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强也 (3)温故而知新 (4)思而不学则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课文翻译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⑤《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试题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2.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 3. 《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也。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4. 《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 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5.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 集萃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 【乙】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②倩:笑得好看。③盼:眼睛黑白分明。④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素,白色。绚,文采。⑤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绘,绘画。⑥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⑦起:发,启发。诗:指《诗经》 【译文】子夏问道:“(有位女子)美的笑容,酒涡微动;美的眼晴,黑白传神;洁白纸上,灿烂颜色。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白底子,而后才绘画。子夏说:“那么礼在后吗?孔子说:“启发我的是你呀,这样才可以与你讲诗了。 1.解释加点的字。 (1)不知其旨.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3)何.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其此之谓.乎何谓.也 B.教然后.知不足礼后.乎 C.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 D.同予.者何人起予.者商也 4.用课文原句填空。 【甲】文中句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运用生动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教学相长也”。 5.读完【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示? 围绕“重视实践”“不懂就问”“博览群书”等方面来谈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怎么)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知其善也善:____ (2)然后能自强也强:____ (3)非问无以广识广:____ (4)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或:____ (5)君子之学必好问好:____ (6)舍问,其奚决焉舍:____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子之.不知鱼之乐 B.非问无以广识.识.其大矣 C.虽.有佳肴故虽.有名马 D.好学而.不勤问相辅而.行者也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虽有嘉肴 课内精读 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 (2)弗食.,不知其旨也( ) (3)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 (4)其.此之谓乎( )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教/然后知困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回答) 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孙权劝学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与答案

虽有嘉肴 【出处】礼记【年代】战国时代 【观点】实践出真知。 【原文】 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呼?(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 ?本节选自《学礼》。《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肴:带骨头的肉。 (3)旨:甘美的味道。 ⑷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5)困:困惑。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强(qiang):督促自己,加强学习。 (8)学(xiao)学半:教别人,一半也是增加自己的知识。前一个学,同“斅”,解释:教育别人;后一个学指向别人学习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解读】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1)虽有佳 肴虽: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 (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虽有嘉肴》《君子之学也》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1题。(9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①乎四体②,形③乎动静:端而言④,蠕而动⑤,一可以为法则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①布:表现。②四体:四肢。③形:体现。④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⑤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⑥法则:榜样。 9.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强:_________ (2)虽有至道虽:________________ (3)一可以为法则一:_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11.【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运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2分) 答案: 9.(1)自我勉励 (2)即使 (3)全,都 10.(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 (2)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11.亲身学习实践的重要意义对比 附【乙】文参考译文: 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