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说明类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说明类阅读》
【锁定考点】
1.指出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要点;
3.辨识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理清说明顺序;
5.品析说明文语言。
【新题演练】
(一)《动车和高铁到底啥关系》阅读
10年前,一种被称作“和谐号”的白色精灵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驰骋,“动车”开始走进人们视野;10年后,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高铁”已经成为引领和开拓“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名片。时至今日,很多人还不太清楚动车和高铁的关系。下面就给大家普及一下两者的前世今生。
从字面意义上讲,动车就是指带动力的车辆,在铁路交通领域,它是相对于不带动力的车辆(俗称拖车)的一种车型。而我们一般提到的动车组,是指一种固定编组的列车,编组一般是由若干动车和若干拖车组成的,并且在其正常使用寿命周期内这种编组不会改变。动车组有很多种类型:如果以动力类型进行分类,则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如果以动力配置方式来分类,则分为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如果以速度类型来分类,可分为高速动车组和低速动车组。
我们都知道,普通列车的牵引动力依赖于车头的机车,而动车组在运行时,不光有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就更快。同时,与普通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噪声都较小。所以,我们一般提到的动车,就是一种和普通列车相区别的列车车型。
从字面意义上讲,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是指一种铁路线路类型。我国的铁路类型分三档:高速铁路是动车组列车能以250千米及以上的时速运行的铁路;快速铁路是列车能以160千米~250千米的时速运行的铁路;普通铁路是列车能以低于160千米的时速运行的铁路。在高速铁路上,运行的是高速动车组列车;在快速铁路上,主要运行低速动车组列车,同时也运行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列车;在普通铁路上,运行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绿皮、红皮、蓝皮的普通列车了。
高速铁路的另一大特征是大多采用无砟轨道技术铺就,而快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则采用有砟轨道技术铺就。所谓砟,就是指岩石、煤等的碎片。柞可以吸热、减震、减少噪声、增加透水性,同时造价低廉,但有砟轨道容易下陷,维修费用较高。无砟轨道的路基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可以减少维护次数,减少粉尘,美化环境。当列车高速运行时,有可能导致路砟飞溅,所以高速铁路基本都是无砟轨道。
由此可知,动车和高铁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前者描述的是“车”,后者描述的是“路”。当然,在现在的中国,高铁和动车还分别代指两种客运列车类型。高铁是运行时速在250千米以上,以G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高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动车则是运行时速在200千米左右,以D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快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低速动车组列车。值得注意的是,有人把高速动车组列车只当作高铁列车,这是个误区,高速动车组列车也可以在快速铁路上行驶,只不过它需要恪守线路的速度限制。
目前,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并且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已不弱于世界上任何竞争对手。我们相信,在中国高铁人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高铁制造业必将持续改变中国,并不断改变世界。
(姚丁杨/文,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22期,有改动)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请结合语境解释第一段中画线词语“前世今生”的含义。
(分析具体词语的含义,要紧扣句段、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分析时,既要指出词语的本义,又要指出其在具体语境里的含义。)
3.文章在说明动车组类型和铁路类型时使用了同一种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道题的难点在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时既要理解说明方法的一般作用,又要结合具体句段,回答这一说明方法是怎样为说明对象服务的。)
4.动车和高铁各有什么特点?请你分别概括出来。
5.动车和高铁这两种列车有什么区别?
(二)《不爱运动,是因为太爱动脑?》阅读
先来做个小测试:将你觉得符合自己情形的陈述都打个钩,然后数一数哪部分的钩多。
思考者:
我以思考为乐。
我喜欢那种需要想出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工作。
我喜欢抽象思维。
我能从深思熟虑中获得满足。
我喜欢生活中充满了待解决的难题。
即使一个问题对我个人并无影响,我也会反复琢磨它。
非思考者:
对我而言,思考不是一件乐事。
我比较喜欢做不用思考的事,不愿去做需要思考的事。
只有迫不得已时我才去思考。
比起思考长期计划,我宁可想些近期的小计划。
每次完成一项需要纹尽脑汁才能完成的任务,我都感觉解脱多过满足。
我会尽量避免那些需要深入思考的情况。
这是简化版“认知需求”测试,测的是“你究竟有多爱动脑”—对于思考者来说,动脑和食物、水、空气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内在需求”;但对于非思考者来说,动脑则是外界强加于己的苦差事,能免则免,能逃就逃。
逃到哪里去?非思考者更愿意向外寻求刺激。结果,非思考者就做了更多的体力运动。2015年,美国心理研究者托德·麦克尔罗伊,从大学生里找出30个思考者、30个非思考者,给他们戴上了监测运动量的腕带。一周后数据反馈回来,麦克尔罗伊发现,非思考者在周一到周五的运动量明显高于思考者,周末两天二者差不多。这可能跟周一到周五的课程需要思考有关,当思考者坐在那里琢磨难题时,非思考者早就厌烦了,觉得无聊,将课本一丢,就出去玩闹跑跳了。
然而陷阱出现了—假如你热爱动脑,你会不自觉地选择静态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偏偏不利于大脑运动量决定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你的大脑将怎样变老。
无数研究显示,“80岁以上仍思维敏捷”的重要因素,就是运动。大脑是我们体内最耗能的器官,而运动不仅能改善大脑供血,让它平稳地得到糖分和氧气,还能调节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让大脑保持愉悦轻松的状态。比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沉思者,运动者的长期记忆力、推理能力、专注力……全部胜出。假如你勤勉地使用身体,你的大脑就会越用越灵光。如果你只是坐在那里思索,虽然能收获一些短期的思维乐趣,从长期来看却是在扼杀大脑。
需要多少运动量呢?先从每天散步20分钟做起,这样就能将大脑未来中风的风险降低57%。然后,渐渐增加到每周进行2到3次的中等强度运动,如进行慢跑、打球、游泳、举重等有氧或无氧运动。只要你喜欢,能坚持,就是好选择。还要学会无视脑中“让我再思考一会儿”的渴望。很多时候,思考者不运动,是因为思考更有趣。但为了长久享受这种乐趣,还是从书桌前站起来吧。
(游识猷/文,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27期,有改动) 1.请你概括选文的说明对象。
2.选文开头邀请读者来做一个小测试,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此类题,一般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3.选文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读完这篇文章,你对科学用脑有什么新的认识?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三)《古代的川菜不辣》阅读
①一般人提到川菜,第一个印象就是辣。我国本有“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的说法,这话并无比高下之意,只是说明这几个省份的特色菜肴,都以辣著称。
②辣椒是明代中后期才进入中国的。
③在此之前,中国古代辣味的来源主要包括蒜、葱与姜等。
④到了唐代,我国出现新的辣味来源:胡椒。7世纪时,唐高宗下令编修的《新修本草》,是我国最早的药典,记载各种植物的药性。书中对胡椒的描述为:“味辛,大温,无毒……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调食用之,味甚辛美,而芳香不及蜀椒。”晚唐时期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也说:“胡椒,出摩伽陀国……子形似汉椒,至辛辣……”对国人而言,胡椒的功能有限,并不普遍,唐宋之间,仍多以咸、酸入味。
⑤杜甫祖籍襄阳,于公元712年生于巩县。他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在汉州(今属四川广汉市)所作的《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一诗中说:“豉化莼丝熟,刀鸣鲙缕飞。”诗中提到的菜肴没有辣味。
⑥陶榖强记嗜学、博通经史,在后晋、后汉、后周当过官,北宋建立后,仍任职于朝廷。他的《清异录》记载了许多有趣的事,例如蜀中有道士卖“自然羹”,一个碗中放两条鱼,鳞、须、肠、胃皆在,鳞上还有圆月般的黑纹,羹汁味淡如水。食客得自己剔去鳞、肠食用。据说第二年发生时疫,凡吃过“自然羹”的人都没事。故事虽然有点玄,但是“自然羹”羹汁味淡如水,说明当时蜀人并不嗜辣。
⑦北宋苏东坡为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留下许多与饮食相关的文字,大家比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