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经典题型及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梯形》教案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能力目标: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简单的几何计算、证明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索;难点: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方法:启发法、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说出每辆汽车车窗形状(投影)2、板书课题:5梯形3、练习: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是梯形(投影)4、总结梯形概念:一组对边平行另以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5、指出图形中各部位的名称:上底、下底、腰、高、对角线。
(投影)6、特殊梯形的.分类:(投影)(二)等腰梯形性质的探究【探究性质一】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将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样的三角形(投影)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内角有什么样的性质(学生操作、讨论、作答)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
求证:∠B=∠C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与∠D是否相等为什么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操练】(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则腰AB=cm。
(投影)(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CA平分∠BCD,求证:∠B=2∠E.(投影)【探究性质二】如果连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哪些线段相等(学生操作、讨论、作答)如上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证:AC=BD。
(投影)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探究性质三】问题一:延长等腰梯形的两腰,哪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呢(学生操作、作答)问题二:等腰梯是否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对称轴是什么(重点讨论)等腰梯形性质:同以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三)质疑反思、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并提出尚存问题;学生小结,教师视具体情况给予提示:性质(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角度总结)、解题方法(化梯形问题为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问题)、梯形中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有用性的教学讨论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5篇】,盼望大家可以喜爱并共享出去。
2023年八年级下册最新湘教版数学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难点:探究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三、合作学习:(一)回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二)学生动手,探究新课1、计算以下各式:(1)(am+bm)÷m (2)(a2+ab)÷a (3)(4x2y+2xy2)÷2xy.2、提问:①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②还有什么发觉吗?(三)总结法则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_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商______2、本质: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______________四、精讲精练例:(1)(12a3-6a2+3a)÷3a; (2)(21x4y3-35x3y2+7x2y2)÷(-7x2y);(3)[(x+y)2-y(2x+y)-8x]÷2x (4)(-6a3b3+ 8a2b4+10a2b3+2ab2)÷(-2ab2)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五、小结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留意: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留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讨论整除的状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D、要留意运算挨次,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挨次进展。
八年级教案下册数学(7篇范文精选)
八年级教案下册数学(7篇范文精选)八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2.难点:一次函数的应用.3.关键:从数形结合分析思路入手,提升应用思维.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地熟悉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5】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匀加速跑5分,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匀速跑10分,试写出这段时间里她的跑步速度y(单位:米/分)随跑步时间x(单位:•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y=【例6】A城有肥料200吨,B城有肥料300吨,现要把这些肥料全部运往C、D两乡.从A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往C、D•两乡运肥料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肥料240吨,D乡需要肥料260吨,•怎样调运总运费最少?解:设总运费为y元,A城往运C乡的肥料量为x吨,则运往D乡的肥料量为(200-x)吨.B城运往C、D乡的肥料量分别为(240-x)吨与(60+x)吨.y 与x的关系式为:y=•20x+25(200-x)+15(240-x)+24(60+x),即y=4x+10040(0≤x≤200).由图象可看出:当x=0时,y有最小值10040,因此,从A城运往C乡0吨,运往D•乡200吨;从B城运往C乡240吨,运往D乡60吨,此时总运费最少,总运费最小值为10040元.拓展:若A城有肥料300吨,B城有肥料200吨,其他条件不变,又应怎样调运?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19练习.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表现.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20习题14.2第9,10,11题.板书设计14.2.2一次函数(4)1、一次函数的应用例:八年级教案下册数学篇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
数学初二下册教案3篇
数学初二下册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数学初二下册教案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数学初二下册教案3篇初二数学教案人教版,欢迎参阅。
初二下数学教案5篇
初二下数学教案5篇初二下数学教案篇1新课指南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值的含义;(2)掌握整式、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3)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和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规律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过程,学会列简单的代数式.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同类项的意义及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的必要性,总结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并利用它们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式规律,理解整式的意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和去括号的法则.难点是探索规律的过程及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方法,以及准确识别整式的项、系数等知识.教材解读精华要义数学与生活如图15-1所示,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的正方形瓷砖铺长方形地面,在第n个图形中,每一行有块瓷砖,每一列有块瓷砖,共有块瓷砖,其中黑色瓷砖共块,白色瓷砖共块.思考讨论由图15-1可以看到,当n=1时,一横行有4块瓷砖,一竖列有3块瓷砖;当n=2时,一横行有5块瓷砖,一竖列有4块瓷砖;当n=3时,一横行有6块瓷砖,一竖列有5块瓷砖.综上可以发现:4-1=5-2=6-3=3,3-1=4-2=5-3=2.即:一横行的瓷砖数等于n加上3,一竖列的瓷砖数等于n加上2.所以,在第n个图形中,每一横行共有(n+3)块瓷砖,每一竖列共有(n+2)块瓷砖,共有(n+3)(n+2)块瓷砖,其中白色瓷砖共(n+3-2)(n+2-2)=n(n+1)块,黑色瓷砖共有[(n+3)(n+2)-n(n+1)]块.这就是用字母来表示数,即代数式,你还能举出这样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知识详解知识点1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例如:5,a,(a+b),ab,a2-2ab+b2等等.知识点2列代数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常省略“×”号或用“·”.如:-2×a=-2a,3×a×b=3·ab,-2×x2=-2x2.(2)数字通常写在字母前面.如:mn×(-5)=-5mn,3×(a+b)=3(a+b).(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化成假分数.如:2×ab=ab,切勿错误写成“2ab”.(4)除法常写成分数的形式.如:s÷x=.初二下数学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2.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教材p111的例4,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例1与例2是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在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能正确的运用其性质.例3是正方形判定的应用,它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一组邻边,从而可以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随后可以再做一组判断题,进行练习巩固(参看随堂练习1),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将判断题改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④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⑤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四、课堂引入1.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做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大前提下定义的,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2.【问题】正方形有什么性质?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初二下数学教案篇3初二数学教案的模板范文初二数学教案的模板范文?篇1:初中数学教学简案模版及教学设计范例】柯城初中数学组备课简案模板(试行稿)教学目标:这一部分主要写本课教学内容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知识内容、技能和方法等)、数学思考目标(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等)、问题解决目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等)、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的特点,养成学习习惯等),可以参考教参和新课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精品6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精品6篇)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趣场景中的数字问题和行程问题,归纳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体会分析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2.让学生进一步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的策略,体验成功感,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树立自信心,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2.学会用图表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会用图表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电脑(视频播放器)学具:教材,练习本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提问(5分钟,学生口答)内容:填空:(1)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是,则这个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若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为,十位上的数为,如果在它们之间添上一个0,就得到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用代数式可以表示为.(3)有两个两位数和,如果将放在的左边,就得到一个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如果将放在的右边,将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用代数式可表示为.第二环节:情境引入(10分钟,学生动脑思考,全班交流)内容:小明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小明在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图是小明每隔1小时看到的里程情况.你能确定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吗?第三环节:合作学习(10分钟,小组讨论,找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内容:例1两个两位数的和是68,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右边接着写较小的两位数,得到一个四位数;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两位数,也得到一个四位数.已知前一个四位数比后一个四位数大2178,求这两个两位数.学生先独立思考例1,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思考情况组织交流与讨论.第四环节: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内容:练习1.一个两位数,减去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3倍,结果是23;这个两位数除以它的各位数字之和,商是5,余数是1.这个两位数是多少?2.一个两位数是另一个两位数的3倍,如果把这个两位数放在另一个两位数的左边与放在右边所得的数之和为8484.求这个两位数.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般步骤)内容: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和想法?请与同伴交流.2.师生互相交流总结出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内容:习题7.6A组(优等生)2,3,4B组(中等生)2、3C组(后三分之一生)2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篇2一、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一、知识目标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二、能力目标知道分时方程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三、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有哪几步?2.判断下面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方程:=3-解:两边同乘以(x-1),得2=3-x=1,①x=3+1-2,②所以x=2.③(不正确。
正确的解:两边同乘以(x-1),得2=3(x-1)-x-1,所以x=3.)3.解下列分式方程:(1)=(2)+=2.二、新课(一)情境创设:1.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服装,乙每天比甲多加工1件,已知乙加工24件服装所用时间与甲加工20件服装所用时间相同。
怎样用方程来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设甲每天加工服装多少件,可得方程:2.一个两位数的各位数字是4,如果把各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与原两位数的比值是。
怎样用方程来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
相等关系?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是x,可得方程:3.某校学生到距离学校壹五km的山坡上植树,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出发40min后,另一部分学生乘汽车出发,结果全体学生同时到达。
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速度的3倍。
怎样用方程来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设自行车的速度为xkm/h,可得方程:(二)探索活动:1.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2.这些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什么区别?结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3.如何解分式方程=?解:这个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x(x+1),可以得到一元一次方程:20(x+1)=24x解这个方程,得x=5为了判断x=5是否是原方程的解,我们把x=5代入原方程:左边==4,右边==4,左边=右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案详细含练习题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教案详细含练习题和答案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十六章 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 s ,33200,sv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v-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例题讲解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1-m m32+-m m 112+-m m[答案] (1)m=0 (2)m=2 (3)m=1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 (2) (3)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 (2) (3) 七、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4522--x x x x 235-+23+x x x 57+xx 3217-xx x --221(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八、答案: 六、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 x 7 , 238y y -,91-x 2.(1)x ≠-2 (2)x ≠ (3)x ≠±23.(1)x=-7 (2)x=0 (3)x=-1七、1.18x, ,a+b, b 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 分式:x 80, ba s + 2. X = 3. x=-1课后反思:x802332xx x --212312-+x x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4320152498343201524983[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a b56--, y x 3-, n m --2, n m 67--, yx 43---。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万能模板6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万能模板6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写好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探索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3.了解反证法的基本证明思路,并能简单应用。
4.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 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活动过程:通过问题串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证明的思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交流。
问题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问题2.我们是如何证明上述定理的?问题 3.我们把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还成立么?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第二环节:逆向思考,定理证明教师:上面,我们改变问题条件,得出了很多类似的结论,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思考问题,这也是获得数学结论的一条途径.例如“等边对等角”,反过来成立吗?在△ABC中,∠B=∠C,要想证明AB=AC,只要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使AB与AC成为对应边就可以了.你是怎样构造的?第三环节:巩固练习例2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AD∥BC且∠1=∠2.求证:AB=AC.证明:第四环节:适时提问导出反证法我们类比归纳获得一个数学结论,“反过来”思考问题也获得了一个数学结论.如果否定命题的条件,是否也可获得一个数学结论吗?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小明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我们来看一位同学的想法:如图,在△ABC中,已知∠B≠∠C,此时AB与Ac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假设AB=AC,那么根据“等边对等角”定理可得∠C=∠B,但已知条件是∠B≠∠C.“∠C=∠B”与已知条件“∠B≠∠C”相矛盾,因此AB≠AC 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再例如,我们要证明△ABC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也可以采用这位同学的证法,假设有两个角是直角,不妨设∠A=90°,∠B=90°,可得∠A+∠B=180°,但△AB∠A+∠B+∠C=180°, “∠A+∠B=180°”与“∠A+∠B+∠C=180°”相矛盾,因此△ABC中不可能有两个直角.引导学生思考:上一道面的证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引出反证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活动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__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 的变化而变化;(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篇一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分式的乘除运算。
3.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运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在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数学生活化,学好数学,为幸福人生奠基。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下数学《5.2分式的乘除法》的第一课时。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
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方程等做了准备。
八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的基础,对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起,在课堂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但在推理方面还不够严谨。
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具体数字的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解题过程,引入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用.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1)x2=4 (2)(x-2)2=7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老师点评)略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 0,方程无实根.二、探索新知用配方法解方程:(1)ax2-7x+3=0 (2)ax2+bx+3=0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x2+bx=-c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配方,得:x2+bax+(b2a)2=-ca+(b2a)2即(x+b2a)2=b2-4ac4a2∵4a2 0,当b2-4ac≥0时,b2-4ac4a2≥0∴(x+b2a)2=(b2-4ac2a)2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即x=-b±b2-4ac2a∴x1=-b+b2-4ac2a,x2=-b-b2-4ac2a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公式的理解(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x-1=0 (2)x2+1.5=-3x(3)x2-2x+12=0 (4)4x2-3x+2=0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补:(5)(x-2)(3x-5)=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2页练习1.(1)(3)(5)或(2)(4)(6).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 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习题4八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2《正弦和余弦(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6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6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6篇)八年级数学教案很有意思。
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大全【篇1】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二章实数1、认识无理数①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平方根①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
②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
③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④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⑤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平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
⑥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
3、立方根①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
②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
4、估算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
5、用计算机开平方6、实数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②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2.矩形有哪些性质?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4.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矩形判定方法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例1(补充)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
四边形是矩形;(×)(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指出:(l)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不满足三个的肯定不是矩形;(2)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是三个独立条件,但若与判定方法不同,则需要利用定义和判定方法证明或举反例,才能下结论.例2(补充)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 是等边三角形,ab=4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析:首先根据△aob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ac,bo=bd.∵ ao=bo,∴ ac=bd.∴ abcd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在rt△abc中,∵ ab=4cm,ac=2ao=8cm,∴bc=(cm).例3(补充)已知:如图(1),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分析:要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由于此题目可分解出基本图形,如图(2),因此,可选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1.理解掌握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八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案全册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三角形的证明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2 证明举例2.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2 解一元二次方程2.3 实数与二次方程根的关系3. 第3章:数据分析3.1 平均数与中位数3.2 众数与方差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解实数与二次方程根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实数与二次方程根的关系2. 教学重点:掌握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数据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黑板教学课件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讨三角形的性质。
2. 例题讲解:讲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推理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推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进行例题讲解。
5. 实数与二次方程根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数与二次方程根的关系。
6. 数据分析: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3. 实数与二次方程根的关系4. 数据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三角形的性质证明题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题数据分析应用题2. 答案: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和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4篇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一)回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二)学生动手,探究新课1、计算下列各式:(1)(am+bm)÷m;(2)(a2+ab)÷a;(3)(4x2y+2xy2)÷2xy。
2、提问:①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②还有什么发现吗?(三)总结法则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2、本质:四、精讲精练(1)(12a3—6a2+3a)÷3a;(2)(21x4y3—35x3y2+7x2y2)÷(—7x2y);(3)[(x+y)2—y(2x+y)—8x]÷2x;(4)(—6a3b3+8a2b4+10a2b3+2ab2)÷(—2ab2)。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D、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E、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学习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1)2023×1999(2)998×1002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4篇】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例题讲解引入问题:有甲乙两种客车,甲种客车每车能拉30人,乙种客车每车能拉40人,现在有400人要乘车,1、你有哪些乘车方案?2、只租8辆车,能否一次把客人都运送走?问题2;怎样租车某学校计划在总费用2300元的限额内,利用汽车送234名学生和6名教师集体外出活动,每辆汽车上至少有1名教师。
现有甲、乙两种大客车,它们的载客量和租金如表:甲种客车乙种客车载客量(单位:人/辆)4530租金(单位:元/辆)400280(1)共需租多少辆汽车?(2)给出最节省费用的租车方案。
分析;(1)要保证240名师生有车坐(2)要使每辆汽车上至少要有1名教师根据(1)可知,汽车总数不能小于____;根据(2)可知,汽车总数不能大于____。
综合起来可知汽车总数为_____。
设租用x辆甲种客车,则租车费用y(单位:元)是x的函数,即y=400x+280(6-x)化简为:y=120x+1680讨论:根据问题中的条件,自变量x的取值应有几种可能?为使240名师生有车坐,x不能小于____;为使租车费用不超过2300元,X不能超过____。
综合起来可知x的取值为____。
在考虑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你能得出几种不同的租车方案?为节省费用应选择其中的哪种方案?试说明理由。
方案一:4两甲种客车,2两乙种客车y1=120×4+1680=2160方案二:5两甲种客车,1辆乙种客车初二下册数学教案篇二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介绍七巧板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
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的八年级下教案
数学的八年级下教案数学的八年级下教案(精选篇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a<0这个条件不成立,则a不是二次根式;(2)a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0。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X√b=√ab2、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3、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
(2)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4、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数学的八年级下教案(精选篇2)提公因式法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运用公式x2+(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①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分式的乘除法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⑴用恰当的不等号表示下列关系:①x的3倍与8的和比y的2倍小:;②老师的年龄a不小于你的年龄b: .⑵不等式3(x+1)≥5x—3的正整数解是⑶当a 时,不等式(a—1)x>1的解集是x< .⑷已知x=3是方程—2=x—1的解,那么不等式(2— )x<的解集是⑸已知函数y=2x—3,当x 时,y≥0;当x 时,y<5.X+8<4x-1⑹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则m的取值范围是x>mx-a≥0⑺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5个,则a的取值范围是3-2x>-12x-a<1⑻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1,那么(a—1)(b—1)的值等于x-2b>3⑼小明用100元钱购得笔记本和钢笔共30件,已知每本笔记本2元,每只钢笔5元.那么小明最多能买只钢笔.亚洲锦标赛国内重大比赛金牌10 29银牌 1 21铜牌0 10⑽20XX年某省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据统计,在有关大赛中获得奖牌数如右表所示(单位:枚)如果只获得1枚奖牌的选手有57人,那么荣获3枚奖牌的选手最多有人.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0分)⑾已知“①x+y=1;②x>y;③x+2y;④x2—y≥1;⑤x<0”属于不等式的有个.A.2;B. 3;C.4;D. 5.⑿如果m<n<0,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m-9<n-9;B.—m>—n;C. > ;D. >1.(13)设“●”、“▲”、“■”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了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A.■、●、▲。
B.■、▲、●。
C.▲、●、■。
D.▲、■、●。
⒁已知a,b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设M=a+b,N=—a+b,H=a—b,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M>N>H;B.H>M>N ;C.H>M>N;D.M>H>N.⒂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⒃已知(x+3)2+ =0中,y为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A.m〉9B.m〈9C.m〉-9D.m〈-9⒄观察下列图像,可以得出不等式组3x+1〉0的解集是-0.5x+1〉0A.x〈B.-〈x〈0C.0〈x〈2D.-〈x〈2⒅某种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7元(即行驶的距离不超过3千米都需付7元车费),超过3千米,每增加1千米,加收2.4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某人乘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付车费19元,那么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路程的最大值是千米.A.11B.8C.7D.5⒆某种肥皂原零售价每块2元,凡购买2块以上(包括2块),商场推出两种优惠销售办法.第一种:一块肥皂按原价,其余按原价的七折销售;第二种:全部按原价的八折销售.你在购买相同数量肥皂的情况下,要使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得到的优惠多,最少需要买块肥皂.A.5B.4C.3D.2⒇韩日“世界杯” 期间,重庆球迷一行若干人从旅馆乘车到球场为中国队加油,现有某个车队,若全部安排乘该车队的车,每辆坐4人则多16人无车坐,若每辆坐6人,则坐最后一辆车的人数不足一半.这个车队有辆车A.11B.10C.9D.12三、解答题(21)解下列不等式(组):(每题8分,共计24分)(1)5(x+2)≥1―2(x―1)(2)(3)解不等式组:(22)若方程组的解x、y都是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 (6分)(23)如图表示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线从甲港出发到乙港行驶过程中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6分)(1)在轮船快艇中,哪一个的速度较大?(2)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时,快艇在轮船的后面?当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时,快艇在轮船的前面?(3)问快艇出发多长时间赶上轮船?四、实际应用题(每题8分,共计24分)(24)某校长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三好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的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票价的六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元,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根据“三好学生”的人数你认为选择哪一家旅行社才比较合算?(25)某自行车保管站在某个星期日接受保管的自行车共有3500辆次,其中变速车保管费是每辆0.5元,一般车的保管费是每辆0.3元.(1)一般车停放的辆次数为x,总的保管费为y元,试写出y与x的关系式;(2)若估计前来停放的3500辆自行车中,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试求该保管站这个星期日收入保管费总数的范围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3.难点的突破方法:几何学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土地面积的测量需要。
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要泛滥一次;洪水给两岸的田地带来了肥沃的淤积泥土,但也抹掉了田地之间的界限标志。
水退了,人们要重新画出田地的界线,就必须再次丈量、计算田地的面积。
几何学从一开始就与面积结下了不解之缘,面积很早就成为人们认识几何图形性质与争鸣几何定理的工具。
本节课采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利用面积相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
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和4cm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出AB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用刻度尺量AB的长。
你是否发现32+42与52的关系,52+122和132的关系,即32+42=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2+股2=弦2。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五、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S小正=S大正4×ab+(b-a)2=c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300余种。
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2已知:在△ABC中,∠C=90°,∠A、∠B、∠C的对边为a、b、c。
求证:a2+b2=c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S=4×ab+c2右边S=(a+b)2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4×ab+c2=(a+b)2化简可证。
六、课堂练习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2.如图,直角△ABC的主要性质是:∠C=90°,(用几何语言表示)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⑵若D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⑶若∠B=30°,则∠B的对边和斜边:;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3.△ABC的三边a、b、c,若满足b2= a2+c2,则 =90°;若满足b2>c2+a2,则∠B是角;若满足b2<c2+a2,则∠B是角。
4.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七、课后练习1.已知在Rt△ABC中,∠B=90°,a、b、c是△ABC的三边,则⑴c= 。
(已知a、b,求c)⑵a= 。
(已知b、c,求a)⑶b= 。
(已知a、c,求b)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a、b、c,有a<b<c,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a=19时,b,c的值,并把b、c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3.在△ABC中,∠BAC=120°,AB=AC=cm,一动点P从B向C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问当P点移动多少秒时,PA与腰垂直。
4.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在CB的延长线上。
求证:⑴AD2-AB2=BD·CD⑵若D在CB上,结论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八、参考答案课堂练习1.略;2.⑴∠A+∠B=90°;⑵CD=AB;⑶AC=AB;⑷AC2+BC2=AB2。
3.∠B,钝角,锐角;4.提示:因为S梯形ABCD = S△ABE+ S△BCE+ S△EDA,又因为S梯形ACDG=(a+b)2,S△BCE= S△EDA=ab,S△ABE=c2, (a+b)2=2×ab+c2。
课后练习1.⑴c=;⑵a=;⑶b=2.;则b=,c=;当a=19时,b=180,c=181。
3.5秒或10秒。
4.提示:过A作AE⊥BC于E。
18.1 勾股定理(二)一、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⑴数形结合,让学生每做一道题都画图形,并写出应用公式的过程或公式的推倒过程,在做题过程中熟记公式,灵活运用。
⑵分类讨论,让学生画好图后标图,从不同角度考虑条件和图形,考虑问题要全面,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⑶作辅助线,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要注意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在做辅助线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⑷优化训练,在不条件、不同环境中反复运用定理,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灵活运用的程度。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1(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