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知识培训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知识培训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知识培训1. 引言国民收入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总收入。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简单的培训知识,帮助您快速掌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在理解国民收入决定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首先,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总价值。

其次,国民收入决定的核心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收入循环流动。

最后,国民收入的决定受到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3. 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下面将逐一介绍:3.1 消费消费是国民收入决定的最大因素之一。

人们通过支出购买商品和服务,推动需求的形成和经济的增长。

消费的规模受到消费者收入、价格水平、就业水平和信心指数等因素的影响。

3.2 投资投资是指企业和个人为了产生未来收益而购买生产资本的行为。

投资的规模受到利率、税收政策、技术进步和政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高水平的投资将推动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3.3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支出活动。

政府支出的规模受到财政政策、经济政策和政府债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刺激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3.4 净出口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净差额。

净出口的规模受到国际贸易政策、汇率变动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净出口的增加将对国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4.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常见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有凯恩斯总体需求模型和简单收入支出模型。

4.1 凯恩斯总体需求模型凯恩斯总体需求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它分析了国民收入决定的总体需求因素。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6
凯恩斯与蜜蜂的寓言
由于对于浪费性政府开支的过于情愿的接受,凯恩斯也可能 受到批评。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他倾向于国家资助那些有用的项 目而不是那些无用的项目。但是他承认商业社会可能会谴责那些 有用的公共工程——如果它们与私人企业进行竞争的话。在这样 一种情形下,浪费性支出要比有用的项目更加可取,并且比根本 什么都不做要好得多:他说:(萧条时)“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 由于受到古典学派经济学的熏陶太深而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 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也可以起增加财富的作用……如果财政 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而把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过的 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有企业根据 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出来(当然,要通过投标来取得在填 平的钞票区开采的权利),那么,失业问题便不会存在,而且在 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 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确实,建造房屋或类似的东西会是更加 有意义的办法,但如果这样做会遇到政治和实际上的困难,那么, 上面说的挖窟窿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7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23
思考:
(2)均衡的产出是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 的产出。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与计划 产出正好相等,即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若用 E 表示支出,y 代表收入,则经济均 衡的条件是: E = y 。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24
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
E
收入 = 100
y=E
100
支出 = 100 45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11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 用。 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 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 以上。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 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

宏观经济学笔记-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笔记-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笔记-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两部门(一)假设1、不管需求量多少,价格始终不变2、企业投资是自主的,不受利率影响3、厂商收入为0(二)实际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三)实际产出〈需求厂商往年库存减少,增加生产(四)均衡产出y=c+i(五)均衡条件:1、均衡(实际)产出y=总需求AD2、i=s 小写都代表计划,计划是有可能不等的,如果计划相等,才均衡3、(六)消费函数1、y = c+I方式二:s=y-cc = a+βy s=i以此求出均衡收入公式——图形推导亦是如此(七)投资乘数1、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成正相关2、只适用于萧条经济,因为此时总需求增加,价格不变,只会增加总供给而正常经济,生产能力已满,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波动3、积极效应VS消极效应投资增加,国民收入乘数倍增加;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乘数倍减少4、投资的实质是购买制造投资品的生产要素,也就形成了要素者的收入→间接增加了消费5、投资乘数效应的实质:通过增加总收入扩大了消费能力(八)平衡预算乘数1、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例2、简言之,政府收入支出同时增加1,国民收入增加多少3、一般该值为1二、三部门1、总需求=c+i+g总收入=(c+s)+t t,净税收=Tx—Tr别给我把政府支出混淆进来!!即居民净收入+政府净收入2、c = a+β (yd)y=c+i+gyd= y-T+Tr = 总收入—税收+转移支付3、比例税率yd = y(总收入)—To(定额税收)—ky(比例税收)+ Tr(转移支付)三、四部门1、y=c+i+g+(x-m)净出口2、y=c+i+g+x0—(m0+qy)=α+βy?ky?Tx+T o+i+g+xo?(m0+qy)x0-固定出口m0-自发性进口化简后y=α+i++g?βTo+βTr+x0?m01?β1?t+q3、总供给角度:y=(c+s)+t 可别给我把什么外国收入混淆进来!!4、总需求角度:多加了个外国部门的需求5、净出口=出口—进口(进口与国民收入相关)6、x-m=x0—(m0+qy)q为边际出口倾向7、乘数减小,原理:每增加一单位总收入,q单位并没构成对本国产品需求,而是构成了对国外产品需求。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 的决定与变动

三部门模型的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包括 两个: C+I+G=Y ① I+G=S+T ② 本节分析以①式为基础。需要注意的 是,即使是使用①式,仍然不仅要讨论 政府购买支出G,而且要讨论税收T。这 是因为T通过影响可支配收入而影响消费, 进入消费函数之中。
一、政府购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C,I
E
C+I C
I=I0
O
450 Y0 均衡收入的决定: Y=C+I
Y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 均衡公式 I = S ① 投资函数 I = I0 ② 储蓄函数 S = - a +(1-b)Y ③ 把② ③代入①并求解可得: Y = [1 / (1 - b )]×(a + I0)


传统的“美德”之所以变成了现代的“罪恶”, 原因在于: 第一,对个人有益的事情对社会来说可能是愚蠢 的事情。节俭即消费对个人来说是好事,但对整个 社会来说却是坏事,因为它会减少投资,从而使国 民收入收缩;相反,消费即浪费,对个人来说是坏 事,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好事 ,因为它会推动投 资,从而使国民收入扩张。 第二,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一般处于充分就业的 条件下,因此,节俭或较少的浪费意味着较多的投 资。这时无论从个人还是从社会来看,节俭都是美 德。而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一般处于小于充分就业 的条件下存在着资源过剩现象。因此,消费或较多 浪费意味着可以刺激较多的投资,这时从个人来看 节俭是美德,但从社会来看节俭却是一种罪恶。

乘数也可以直接由国民收入均衡模型推 导出来。由国民收入的均衡解 Y = [1 / (1 - b )]×(a + I0) 得: Y + △Y = [1 / (1 - b )]×(a + I0+△I) 两式相减有: △Y = [1 / (1 - b )]×△I 从而: △Y/ △I = 1 / (1 - b ) 注意:乘数是一把双刃的刀。

宏观经济学试题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试题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随着收入增加()A.消费增加、储蓄下降B.消费下降、储蓄增加C.消费增加、储蓄增加D.消费下降、储蓄下降2、线性消费曲线与45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自发性消费 B.总消费C.收入 D.储蓄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A.大于1的正数B.小于2的正数C.零D.等于14、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5、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6、消费函数C=C0+cY d(C0>0,0<c<1)表明,平均消费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Yd的增加()。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在产品市场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A.1.6;B.2.5;C.5;D.48、储蓄函数S=S0+sYd(S0<0,0<s<1)表明,平均储蓄倾向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9、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

10、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GDP()。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B.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

11、在产品市场四部门收入决定模型中,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与税收,则GDP()。

A.将下降,且下降量等于税收的增加量;B.将下降,但下降量少于税收的增加量;C.将增加,且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D.将增加,但增加量少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12、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GDP,意味着()。

暨南大学《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暨南大学《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c+i=c+s i=s
意义: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是一个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在上章国民收入核算中,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I = S, 是必然的结果。是会计结果。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
4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 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 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MPC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
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 凯恩斯储蓄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
11
s-储蓄,y-收入: s = s(y)
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 额,即s = y - c
线性储蓄函数 s = y -(a + by), s = - a + (1-b) y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b)。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
14
收入 消费 1 9000 9110
储蓄 MPS APS
-110
-0.01
2 10000 10000 0
0.11 0
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⑴含义: △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与收入的
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⑵公式表示: △:S=S(y)(非线性)
⑶储蓄曲线
△图示
S
C•
B
0
A• •
y
分析:B:收支平衡。 B点以右有正储蓄,B 点以左有负储蓄;随 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 它和横轴距离越来越 大,表示储蓄随收入 而增加,且增加的幅 度越来越大。
⑷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①含义 △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②公式 △MPS=△s/△y
或=ds/dy(△y→0)→储蓄曲线上某一点的 斜率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S =S/Y= 26-20/120-100= 0.3
⑵APC和MPC、APS和MPS与收入变化的关系
△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 △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 △表示:在图形上,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 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 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
⑶APC+APS=1、MPC+MPS=1
⑹消费曲线
①图示
c
A
B •
C •
c=c(y)→消费曲线

45°
0
y
②分析
△在45°线上的任何一点,消费都正好等于收 入,家庭的储蓄为零。当消费函数处于45° 线之上时,家庭是负储蓄。当消费函数处于 45°线之下时,家庭有正储蓄。

△负储蓄和正储蓄的数量通常以消费函数与 45°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来衡量。
⑸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学科,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状况,涉及国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政策制定等方面。

以下是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的梳理。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定义与测量方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稳定增加,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等。

2. 经济增长的因素与模型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有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

3.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特征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量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波动的现象,包括经济繁荣期、经济衰退期、经济低谷期和经济复苏期等不同阶段。

4. 经济周期的理论与政策经济周期的理论主要包括需求冲击理论、供给冲击理论和经济政策的作用等。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目的是通过调控经济总量来稳定经济周期。

二、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1. 国民收入的构成与概念国民收入由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构成,是国民经济中创造的各种收入的总和。

2. 国民收入的计量方法与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计量方法主要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等。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统计国内各个部门的产出进行计算。

3. 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分配,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是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等手段对收入进行重新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

三、投资与消费1. 投资的概念与分类投资是指将资金投入到生产和经营等方面,以增加资本的数量和质量。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投资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和直接投资等。

2. 消费的驱动因素与消费函数消费是指个人或者家庭为满足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1)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把握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及规律(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包括个量总和与平均量二大类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P i Q i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 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避免重复计算[Double-Count] ,只计算附加值[Value Added]流量[Flow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流量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以现期(当年)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变化原因:实际产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以不变(基期)价格计算的GDP。

变化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排除了不同时期价格波动的影响。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100%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一国国民(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地域原则进行统计在本国领土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适用于市场经济;价值包括物品、劳务;GDP指标②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适用于计划经济,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价值;核心指标有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仅反映所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经济活动,因而存在低估经济活动规模。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练习题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练习题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判断正误1、因投资恒等于储蓄,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总是能够实现的。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无论计划存货投资还是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3、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认为,在短期,实际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4、可支配收入为零时,居民的消费也为零。

5、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

APC APS MPC MPS6、当经济处于均衡时,边际消费倾向必然等于边际储蓄倾向。

7、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正,那么边际储蓄倾向为负。

8、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边际消费倾向恒等于边际储蓄倾向,则1元的投资增加将增加2元的可支配收入。

9、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1,则乘数为+∞。

10、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小于1。

二、单项选择题1、某年国庆,由于没有出现预期中的购物潮,许多商场为国庆而采购的货物都剩下了许多,这些货物是()A 计划投资B 计划外投资C 计划储蓄D 计划外储蓄2、以下关于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社会收入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消费者计划用掉的收入加上计划投资总额B 收入总额必须等于消费者计划用掉的那部分收入再加上他们计划储蓄的数额C 消费者支出总额必须正好等于“收支相抵”的收入水平D 社会产出必须正好等于计划投资加上计划储蓄总额3、在收入的均衡水平上()A GDP没有变动的趋势B 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C 非自愿的存货累积为0D 以上说法都正确4、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计划储蓄等于实际投资5、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模型中,实际GDP高于均衡水平,意味着()A储蓄大于实际投资,产出将下降B储蓄小于实际投资,产出将上升C 储蓄小于计划投资,产出将上升D储蓄大于计划投资,产出将下降6、若国民收入总额等于10亿元,政府预算有1亿元的赤字,国际收支有l亿元的逆差,私人部门储蓄额等于2亿元,企业计划投资为1亿元,则()A消费额等于7.5亿元B政府购买支出额为1.5亿元C消费加政府购买支出等于8亿元 D国民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7、在消费曲线与45°线的交点上()A MPC 为1B APC 为1 C 储蓄等于消费D 经济处于均衡状态8、如果陈梅的收支相抵点对应的收入为10000元,她的MPC为0.75,则在她的实际的可支配收入为16000元时()A 其消费支出为14500元B 其消费支出为15500元C 其消费支出为13000元D 其储蓄为2500元9、下列表达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APS+MPS=1B APC+APS=1C APC+MPS=1D APC+MPC=110、消费函数00(0,01)d C C cY C c =+><<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宏观经济学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第二部分
2.均衡国民收入满足的条件:这是本章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在本章,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就是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一般地,这个条件可以表述为“总需求(更精确地讲,是合意的总支出)等于总供给”,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又有不同的具体形式:
两部门经济:i=s (或 y=c+i)
三部门经济:i+g=s+t (或 y=c+i+g)
18.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二部门经济或三部门经济(定量税条件)中,其值为 ;三部门比例税条件下,其值为 。式中,?y是增加的收入,?i是增加的投资,MPC或β是边际消费倾向,MPS是边际储蓄倾向。
19.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其值与投资乘数同。
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无论计划存货投资还是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分析: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计划投资的数量取决于投资主体的意愿,所以并不必然为零。
5.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小于1。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般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小于1的,但平均消费倾向则未必如此。当消费者收入不敷消费所需即负储蓄时,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收入水平超出消费需要即有正储蓄时,平均消费倾向小于1。
3.政府将增加的税收无论用于增加政府购买还是转移支付,结果都会使均衡收入提高。
分析: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政府将增加的税收用于增加政府购买将使均衡收入水平提高,原因是平衡预算乘数大于0(在三部门定量税条件下此乘数值为1)。政府将增加的税收用于转移支付亦会使收入水平提高。表面看,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但细想一下,政府增加的税收可能主要来自富有的阶层,而转移支付的受益者则主要是贫穷的阶层。由于后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要比前者高,故将增加的税收用于转移支付也会使均衡收入增加。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1 考点难点归纳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表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非计划存货投资是指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间的差额。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描述的是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C=C(Y)。

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C=a+by(a,b均为正数)…(i)。

(1)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

在函数(i)中MPC=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因为消费者最多把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但是不可能超过它,所以小于1。

(2)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人中的比率,其公式为APC=。

在函数(i)中,。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3)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S=S(Y)。

若延续前面对消费函数的线性假定,可得储蓄函数S=Y-C=-a+(1-b)y…(ii)。

由此引申出两个概念:①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

公式为:。

在函数(ii)中,MPs=1-b。

②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为。

在函数(ii)中,\。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

①互补,两者之和为收入,即Y=C+S。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答案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D)。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C)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d(C0>0,0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Yd(S0<0,0a.递减;b.递增;c.不变;d.先递减然后递增。

7.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理论认为(D)。

a.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投资是利率的函数;b.储蓄和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c.投资取决于收入,而储蓄取决于利率;d.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

8.总产出固定并且国民储蓄与利息率无关时,税收的增加将(D)a.使垂真的储蓄曲线向左移动;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d.减少均衡利率并增加投资。

9.三部门经济中的公共储蓄等于(B)。

a.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购买;b.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减去政府支出;c.税收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加上政府支出;d.政府预算赤字。

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梳理与解题技巧

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梳理与解题技巧

山东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梳理与解题技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规律。

在山东省考研经济学的复习中,宏观经济学是一个关键的考点。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梳理1. GDP和GDP的构成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产出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产业的产值来计算GDP,而支出法是通过统计不同领域的支出来计算GDP。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2.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水平。

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的波动。

一般分为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考生需要了解其定义和特点。

3. 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政策手段。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其原理及政策工具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4. 政府财政政策和国家收支平衡政府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实现经济管理和调控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收支平衡是指政府财政收支之间的平衡状态。

政府财政政策和国家收支平衡对于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宏观经济学解题技巧1. 熟悉题型与考点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常见考点和题型,并注意记忆和理解重点知识点。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更加准确地把握问题的重点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2. 多做题目,总结解题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宏观经济学更是如此。

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总结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概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旨在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预测经济走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模型:简单凯恩斯模型和 ISLM 模型。

简单凯恩斯模型强调短期内消费和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决定作用,而ISLM 模型则在凯恩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货币市场,进一步分析了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二、简单凯恩斯模型例题假设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函数为 C = 100 + 08Y,投资为 I = 50,求均衡的国民收入 Y。

首先,根据均衡条件:Y = C + I。

将消费函数和投资代入均衡条件:Y = 100 + 08Y + 50移项可得:02Y = 150解得:Y = 750在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消费和投资确定时,通过均衡条件可以计算出国民收入的水平。

三、简单凯恩斯模型知识点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一般形式为 C = C(Y),其中 C 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

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通常假设消费函数为线性形式,如 C = a + bY,其中 a 为自主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且 0 < b < 1。

2、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即MPC =ΔC /ΔY。

它反映了收入变动对消费变动的影响程度。

3、投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等。

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投资通常被视为外生变量,即不受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4、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水平。

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条件为 Y = C + I。

四、ISLM 模型例题假设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函数为 C = 100 + 08Y,投资函数为 I = 150 6r,货币需求函数为 L = 02Y 4r,货币供给为 M = 150,求 IS 曲线和 LM 曲线方程,并求出均衡的利率 r 和国民收入 Y。

宏观经济学_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共78页文档

宏观经济学_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共78页文档

C = C(Y)
消费与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特点
第一,无论收入多少,消费总为正数, 即消费大于零。如果消费等于零,则社 会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特别地,当收入 为零时,消费仍然大于零。此时,消费 基金来源于过去的储蓄或借债
第二,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 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即边 际消费倾向存在着递减趋势
于是,问题就从国民收入的核算转化为 国民收入的决定
要想继续维持某一时期的既定生产规 模,必须要总的需求恰好等于该期已经 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
如果总需求小于既定的国民收入,则 一部分产品就不能得到实现,于是,生产 将缩小,国民收入将下降
如果总需求大于既定的国民收入,则 一部分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于是,生 产将扩大,国民收入将提高;或者在生 产无法扩大时,价格水平将上涨
=C+S+T
(I -非计划存货增量)+G+(X- M)
=S+T ②
为了方便应用,把意愿投资简称为投资, 仍然用 I 来表示,则有:
C + I + G +(X – M)= Y ③ I + G +(X – M)= S + T ④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 决定与变动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只包括消费需求和 投资需求两个部分,所以,国民收入均衡的条 件可以写成:
实际支出包括意愿的和非意愿的两种
例如,在企业的实际投资支出中,计 划的存货增加属于意愿支出,不是计划 中的存货增加则属于非意愿支出:它们 是由于卖不出去而不得不由企业自己 “购买”下来的部分。显然,非意愿支 出不能看成是需求。
由此,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可以重新表 述为:
意愿支出 = 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讲义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讲义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可整理ppt
13
二、消费与储蓄
㈠消费函数
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包括诸如可支配收入、商品价 格、个人偏好和社会风尚以及利率的高低、未来预 期收入、收入分配状况等等,其中收入的高低是最 重要的因素。设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除 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给定不变。
则消费函数可记为c=c(yd),意指人们的消费支出 是其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可整理ppt
22
其他比较重要的收入假说(二)
——相对收入假说:由杜森贝利提出,认为:① 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 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 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②消费有 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而且受 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 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 MPC=△c÷△yd (0<MPC<1)
可整理ppt
15
二、消费与储蓄
㈠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会随着 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递减,收入越是增加,收入 增量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用于储 蓄的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c
450线
c =c(yd) E
0
yd
可整理ppt
的均衡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均衡。
模型的特点即所分析的支出 是意愿的或事前计划的支出, 这是人们在拥有既定收入的情况 下所愿进行的支出。
可整理ppt
9
3、凯恩斯就业理论体系
凯恩斯 的国民 收入决 定理论
消费C
收入水平y
消费函数 C=f(y)
平均消费倾向C/y 边际消费倾向ΔC/Δ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1 考点难点归纳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表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非计划存货投资是指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间的差额。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描述的是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C=C(Y)。

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C=a+by(a,b均为正数)…(i)。

(1)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

在函数(i)中MPC=b,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因为消费者最多把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但是不可能超过它,所以小于1。

(2)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人中的比率,其公式为APC=。

在函数(i)中,。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3)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S=S(Y)。

若延续前面对消费函数的线性假定,可得储蓄函数S=Y-C=-a+(1-b)y…(ii)。

由此引申出两个概念:①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

公式为:。

在函数(ii)中,MPs=1-b。

②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为。

在函数(ii)中,\。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

①互补,两者之和为收入,即Y=C+S。

②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③APC+APS=1,MPC+MPS=1。

这些结论由函数(i)(ii)可很明显地看出来。

3.几种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1)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C=a+bY,其中a>0,0<b<1,C、Y,分别是当期消费和收入,b为边际消费倾向。

但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人Y的增加而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有递减趋势。

(2)相对收入假说。

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

在指出凯恩斯的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里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人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里认为:①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②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

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

(3)生命周期假说。

该理论由莫迪里安尼(F.Modiglian)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

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

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4)永久收入假说。

该理论由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所谓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上述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有联系也有区别。

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人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

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人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③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5)前向预期消费理念。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是前向预期决策者,会利用经济及信息对未来收人进行预测,从而作出消费安排,而不仅仅由过去收入的平均值作为持久收入。

后来经济学界把理性预期和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结合在一起称为前向预期消费理念。

对前向预期消费理论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实际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理论值,即消费者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

原因有两个:①不能正确地预期未来收入,即不能正确区分收入变化是暂时性还是永久性的;②消费者受到约束。

影响家庭的消费计划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有:耐用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信用的条件收入的分配、人口以及一般价格水平、相对价格以及消费者对于价格的预期等。

4.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1)两部门经济。

假定:①只存在家庭和企业两部门。

②投资为外生变量,不随Y的改变而改变。

方法一:由收入恒等式Y=C+I,结合消费函数(假定C 与Y间存在线性关系)C=a+bY,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

方法二:均衡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包括消费计划投资,即Y=C+I,从总收入角度看,包括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即Y=C+S,因此两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为I=S。

即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注意,这有别于上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等式I=S,那里是指实际投资等于实际储蓄,包含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由消费函数C=a+bY加上储蓄函数.S=Y-C=-a+(1-b)Y,根据,I=S这一关系亦可推导出。

假设本期国民收人由本期消费和本期投资决定,即Y t=C t+I t,而本期消费由上一期的国民收入决定,即C t=a+bY t-1,将后式代入前式,得差分方程Y t=bY t-1+a+I t,其解为,这便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由|b|<1,随时间t推移,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2)三部门经济。

即在两部门经济基础上加入了政府部门,须考虑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因素,且T=T0+tY(t为税率,当t=0时表示定量税,t≠0时表示比例税)。

方法一:由收入恒等式Y=C+I+G,结合消费函数C=a+bY d=a+b(Y-T0-tY+TR)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

方法二:均衡收入从总支出角度看Y=C+I+G,从总收入角度看y=C+S+T,因此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条件为I+G=S+T,在该条件下,储蓄函数S=-a+(1-b)Y d,将I、G、S(Y)、T(Y)代入等式同样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3)四部门经济。

即在三部门经济基础上加入净出口一项。

出口函数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

进口函数可以写成收人的函数:m=m0+γY。

其中,m0为自发性进口,γ为边际进口倾向。

根据如下公式可以得出四部门的均衡收入:得出:其中,对外贸易乘数:5.乘数原理及各种乘数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1)乘数原理。

前提假设: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

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

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内容: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I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人增加量(或减小量)[以△Y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Y=k1△I,其中k i称为投资乘数。

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

(2)投资乘数(k i)。

在两部门经济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

在三部门经济中,加入政府部门后,需考虑税收因素,延续上面对税收函数的假设,t为税率,定量税则视为t=0时的特例,,则。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投资支出变动有乘数效应,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同样有乘数效应。

(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 g)。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用△G表示)的比率。

在三部门经济中,,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4)税收乘数(kT)。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T表示)的比率,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 u)。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即: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

(6)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G=△T时,即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特别注意:有很多教材和复习资料认为: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在比例税下小于1。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公式应该是: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即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具体可参见:(1)《The New Palgrave: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典),英文版(或中文译本)。

由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约翰·伊特韦尔、美国哈佛大学的默里·米尔盖特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彼得·纽曼三位经济学家主编。

(2)简单的证明参见论述题第1题:试证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