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板书课题:猫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板书:古怪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猫导学案(练习及答案)WORD
26猫【导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2.品味语言,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污涩( ) 怂恿()蜷( ) 伏惩戒()怅然()相称 ( ) 忧郁( ) 虐()待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妄下断语:②畏罪潜逃:③提心吊胆:3.本文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合作探究】5.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6.养猫,有欢乐有悲伤。
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
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然后全班交流。
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读后师生评议。
)【拓展延伸】7.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两只猫(选段)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我们叫它小花,它活泼又漂亮。
你瞧,它那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睛闪着绿光,小巧的嘴边还神气地竖着几根胡子。
它全身长着灰褐色的毛,还均匀地夹着白色斑纹。
它翘着棉条似的尾巴,真惹人喜爱!邻居家也养了一只猫,我可不喜欢它。
喏,一张尖尖的脸,大嘴巴旁边有一撮黑歪毛。
除了一双和小花一样明亮的大眼睛,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让人看得上眼。
它的心情非常古怪,每天早上躲在墙角洞口东张西望,不知道搞啥名堂。
一次,我想摸它,反被它咬一口。
从此,我恨透了它,见到它就打。
可这家伙特别机灵,老远见到我就一缩尾巴逃得无影无踪,真气人。
我越讨厌邻居家的猫,就越喜欢小花,常常省下好吃的东西喂它。
我爸爸叫我别惯坏了它,要不然,它长大了连老鼠都不会捉。
我嘴上不吭气,心里却说,哪能呢,小花从小就这样伶俐,长大了准是捉鼠能手。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体会作家用语的准确性,重点品味强调句的用词方法。
2、通过“我”与家人对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来理解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
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二、整体感知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是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花3分钟时间迅速的浏览课文,回顾一下自己昨天所预习的内容,可以在标划一些自己认为深有感触的句子。
(生读文章)2、文章一共提到了几只猫,“我”养的三只是怎么样的猫,你能不能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它们。
(生:1活泼;2更有趣且有用;3抑郁)a、郑振铎先生是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的读句子,(抓住“滚来滚去”“消耗”)b、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相比怎样读句子(从哪些词看到它非常的活泼,特别的可爱)c、第三只猫也可爱吗从那些地方看出不可爱明明存在为什么说是若有若无3、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作者及家人对这三只小猫的喜好程度,你会怎样排列他们的顺序:从这样的排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与家人养猫的目的是什么板书明确:人们之所以要驯猫、养猫,就是因为猫可以供人赏玩、为人所用,这是人伟大之处,也是人的贪婪之处。
人类养猫是有目的性、自私心的。
这就是人自私的本性,当你没用时,他绝不理睬你,对人类自己是如此,动物之类更是如此。
三、理解阅读1、由于我与家人一开始就不喜欢第三只小猫,所以当鸟被咬死后大家的反应是什么(全家人把罪状都按在它头上)读“我”和妻的两句话,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朗读指导2、我们断定是第三只小猫咬死的有什么证据吗(嘴里好像吃着什么…它一定是…)由一个不确定的依据得出一个肯定的推断,大家觉得合理吗假设今天咬死芙蓉鸟的是第二只猫,作者会怎么处理呢(生猜测)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人们性格上的一种普遍的什么弱点呢(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判断是非对错)3、小说安排第四只猫的出现有什么作用(小说矛盾的激化点,高潮。
《猫》导学案 (学生版)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1)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______________(2)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_________________(3)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___________________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2)犯罪嫌疑人:(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②案发后的表现:(4)真凶是谁?明确:(5)依据是什么?明确:(6)案件定性:5.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明确:6.细读张妈。
(1)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2)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3)张妈:“......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了?”妻:“不是这只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16《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一、了解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养猫的经历及三只小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
2.小组探究,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
3.书写回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二、发布学习任务
本节课将以“流浪猫求助”的形式开展,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清楚第三只猫的经过,课文讲解完成后,同学们写一封回信,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三、课前预习任务
默读课文,为划线的生字词标上拼音。
怂恿()蜷伏()怅然()
四、课堂学习
书写回信,思人性弱点
要求:1.语言流畅、连贯;情感真挚;
2.讲清楚第三只猫的经历,并表达对它的同情,体现生活中自己会怎样对待小动物。
亲爱的小猫:
近来可好?我是七(3)班的xx,提笔给你写下这封回信。
此刻,我内心很难受。
你委托的事情,我查清楚了。
可是我要很遗恨地告诉你······
亲爱的小猫:
近来可好?我是七(3)班的xx,提笔给你写下这封回信。
此刻,我内心很难受。
你委托的事情,我查清楚了。
可是我要很遗憾地告诉你······
1。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活动目标:1、能根据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的讲述。
2、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懂得与同伴互相谦让。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1、PPT课件。
2、每人一份讲述小。
词卡“难解难分”“满头大汗”活动过程:一、猫叫声音导入,再PPT出示两只猫。
教师:小朋友们,听一听你们看谁来了今天呀,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猫的故事。
二、播放PPT,引导幼儿逐幅观察,感知理解内容并讲述。
先出示两只猫,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
教师:图上画的两只猫长什么样子它们为什么高兴呢1、出示图一:教师:图上画的两只猫长什么样子它们为什么高兴呢问:白猫和和花猫在草地上玩,看到什么了它们心里想什么请个别幼儿讲一次。
2、出示图二:两只猫在干什么白猫咬着什么花猫咬着什么老鼠干什么去了请个别幼儿讲一次。
3、出示图三:两只猫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打架它们打得分也分不开,可用一个恰当的词“难解难分”来说。
(出示词卡“难解难分”帮助幼儿理解)。
鱼哪里去了4、出示图四:问:最后两只猫怎么样了(出示词卡“满头大汗”帮助幼儿理解)。
教师小结:两只猫打得筋疲力尽,满头大汗,爬在地上,却惊奇的发现鱼不见了。
5、幼儿看小大声讲述。
6、教师完整讲述内容并结合取名。
三、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教师:故事里两只猫为什么没有吃到鱼它们怎么才能吃到鱼小结:对,两猫互相谦让,或两猫商量分着吃,就能吃到鱼。
讨论:平时我们做什么事情也应该不争抢、互相谦让呢播放PPT小结:小朋友平时玩玩具、看图书等都应该友好相处、互相谦让。
四、延伸活动:引导幼儿续编的故事。
教师: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活动反思:这节课侧重语言讲述,也能丰富词汇,正适合大班幼儿年龄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猫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们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
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猫就是其中的一员。
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圈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检测字词。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猫?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画出来。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所展现的猫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要学会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应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猫》,我们要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刻画出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猫的形象。
难点在于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理解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课文《猫》的作者是________,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_______特点,表达了对猫的_______之情。
2.文章中,作者围绕大猫的性格_______和小猫的_______可爱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创作的有(多选):A.《骆驼祥子》B.《家》C.《荷花》D.《四世同堂》E.《茶馆》F.《雷雨》G.《龙须沟》2.“它若是不高兴,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B.无论……也……C.之所以……是因为……D.只要……就……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述课文中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举例说明。
3.在你看来,课文《猫》的主要学习重难点是什么?四、判断题1.课文《猫》中,作者认为猫的性格十分古怪,但结尾处又表达了猫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这种描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4、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一种小动物,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
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视频:(出示猫图),这是什么?(生:猫)板书(15、猫)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猫的古怪,(投影)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这样的猫你们喜欢吗?(生:喜欢)2、质疑:说说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师: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起看看课文。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师生互动,赏析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三段,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默读圈画)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
(投影出示第二段内容)相击点出:生:汇报。
a、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自己解闷。
e、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它什么都怕……遇到蛇也敢斗一斗。
②重点品析以下句子:师:老师也想读读喜欢的句子,请你们听一听。
(投影出示)师读:“它要是高兴啊,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碰(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爪印(朵小梅花)。
”生:(议论纷纷):老师读错了!把“蹭”读成了“碰”把“小梅花”读成了“小爪印”。
师:哦?“蹭”不就是“碰”“摩擦”的意思,“小梅花”不就指“小爪印”吗?不是都一样!生:不一样。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设计-13《猫》人教(带答案)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设计-13《猫》人教(带答案)13 猫导学案设计课题猫课型新授课1. 会认“虑、职”等6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 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 个词语。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准备2.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作者非常喜欢猫的感情。
3. 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1. 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1. 准备字卡、词卡,搜集老舍的生平简介,制作多媒体课件。
( 教师)2. 预习课文,搜集作者简介,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
( 学生)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1. 学生编谜语。
2. 简要聊聊自己家的猫或谈自己养猫的经历。
一、趣谈养猫,引出课题( 用时:2 分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用时:10 分钟) 谈猫论猫,导入新课。
1. 启发学生编关于猫的谜语。
2. 同学们,谁家里养过猫?请说说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猫》,看看猫在老舍先生的眼中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 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初知文本。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你们认识这些词语吗?课件出示词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踩印丰富多腔变化多端解闷淘气跌倒撞疼遭殃枝折花落生气勃勃1. 指名读词语。
2. 重点指导多音字“枝折花落”的“折”读shé,“屏息3. 齐读课题。
4. 学生出示自学单:交流查阅的关于老舍的资料:老舍(1899 —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他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寒的家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猫》这篇散文发表在《新观察》1959 年第16 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 让学生读准字音。
2. 借助课文把词语分成两组。
16 课《猫》第二课时导学案
16 课《猫》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从对比阅读和细节阅读探求造成第三只猫悲剧的原因。
(重点)2.探究“猫”文学形象的隐喻性及文章主题。
(难点)学习过程:一、导入:上节回顾:第一只猫:(活泼)快乐——难过、酸辛第二只猫:(更活泼)更快乐,又时时担心——怅然、愤恨、诅骂第三只猫:(忧郁、懒惰)不大喜欢、很愤怒——错了、难过、良心受伤、忏悔自责【学习任务一】细读文本,探究悲剧原因1.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导致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以前的两只猫的病亡或失踪更难过?2.再读课文15段——34段,完成下列题目。
(1)“芙蓉鸟事件”(2)以上证据是否确凿?我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判断?(3)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你认为“我”办错案,造成第三只猫冤死的原因有哪些?(4)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学习任务二】合作探究,体会情感,挖掘主题第三只猫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者真的只是怕面对冤死的第三只猫吗?资料链接: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细读张妈: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张妈:“......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了?”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再读30段:冤枉一只不能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1.不会说话的猫与能说话的张婶都默默无言,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2.由文中的冤案、第三只猫、“我”的行为和张妈,你得到了那些启示?课堂小结:三、拓展延伸,现实衔接时隔90多年,此文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自由交流)*对于生活中的“猫人”,我想说:对于生活中的不好现象,我想说: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材解读: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是有关动物的文章,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
读郑振铎先生的《猫》,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是否因为我们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生存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郑振铎的《猫》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人喜欢猫,曾经养了一只花白的猫,给家里人带来了许多惬意,但不幸死掉了,全家人很悲伤;后来又养了一只黄色的小猫,活泼可爱,给家里人带来了无限欢悦,却又被人偷走了,全家人忿忿,“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再后来,跑到家里一只不知名的瘦花白猫,家里收养了它,但这猫很忧郁,不活泼,不可爱,还被烧脱了些皮毛,难看。
全家人慢慢失掉了对它的兴趣。
后来家里养的一只黄色百芙蓉鸟被咬死了,家里人都断定是这只猫所为,打出家门。
忽有一天,家里人发现咬死鸟的是另外的一只黑猫,而那一只花白猫已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此时此刻,深深地自责,无尽地懊悔,绵长地内疚跃然于纸上,我发现自己冤枉的是一只不会说话的生命,而它最后的死去和我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我的心灵被枷锁锁住,这要比鲁迅先生在《风筝》中向兄弟道歉更为不幸,至少鲁迅先生还有说的机会,而我却没有任何辩解的机会,所以承受的痛苦也就更深一层。
于是,作者结尾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不正是希望悲剧不再发生的呼唤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
部编(统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优秀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16 猫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重点)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1.了解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怅.然()污涩.()红绫.()怂恿..蜷.伏()惩.戒()诅.骂()虐.待()(鲜艳)(相称)鲜(鲜为人知)称(称号)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怅然:。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三只猫,第三只4.圈点勾画并总结作者所养的三只猫的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
一、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纸上。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用心体会,细读文章,并思考下列问题: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16课《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本课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针对事件观点明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也对同学们为今天这节课所做的预习表示感谢。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我的最大爱好是看动漫,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在你们看的动漫里面,有没有以猫为原型的形象?……听了大家所说的这些形象,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对我影响很深的动漫形象,请看大屏幕(展示动漫形象),不知道你们是否认识?我们认识了动漫形象中的猫,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下现实生活中的猫。
这只小猫很可爱吧!正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所以很多人都喂养过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养过几只小猫,而且在养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2、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分享台知识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分享的。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先看看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情况,请三位同学上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为画横线的字写上拼音。
1、注音污(wū)涩(sè) 红(hóng)绫(líng) 怂(sǒng)恿(yǒng)怅(chàng)然(rán) 蜷(quán)伏(fú) 悲(bēi)楚(chǔ) 惩(chéng)戒(jiè) 妄(wàng)下(xià)断(duàn)语(yǔ)2、释义污涩污:肮脏,涩:本义不光滑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比如:污涩的流浪狗红绫古代的时候女子头上绑的红色头绳(长的,能飘起来的)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比如可以怂恿别人买下什么东西啊,怂恿人去追MM啊)蜷伏弯曲身体卧着悲楚悲哀痛苦惩戒惩罚以示警戒(如吊销执照以示惩戒)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肌腱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恍惚不清楚、不分明“恍惚”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甜腻 1.形容情意厚。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一、导学案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猫》,通过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3. 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4. 学习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作文。
三、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2)学生对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爱身边的动物。
2. 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会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析了文章结构,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 改进措施(1)在讲解生字词时,可以增加一些例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
《猫》导学案及答案课型:讲读课【学习目标】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课堂过程】【自学质疑】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 ) 郁( )闷一缕( ) 娱( )乐污涩( )怂恿( ) 婢( )女蜷( )伏惩( )戒怅( )然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怂恿:蜷伏:悲楚:惩戒:妄下断语:逞能:恍惚:一尘不染:眼花缭乱:秩序井然:【合作探究】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展示提高】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8、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9、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巩固拓展】我把麻雀养在天空里①有一年夏天我买了水耕箱,试作无土栽培,希望不用碰触泥土也能享有种植与收获的乐趣,那是我第一次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导学案及答案
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 ) 郁( )闷一缕( ) 娱( )乐污涩( )
怂恿( ) 婢( )女蜷( )伏惩( )戒怅( )然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
怂恿: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逞能:
恍惚: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合作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作者重几只猫?为什么?
【展示提高】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8、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9、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巩固拓展】
我把麻雀养在天空里
①有一年夏天我买了水耕箱,试作无土栽培,希望不用碰触泥土也能享有种植与收获的乐趣,那是我第一次种植。
②我将水耕箱放在阳台上,预期三周后能品尝自己亲手栽培的小白菜。
很快的,白菜籽变成了青青嫩芽,接着,绿意扑清了阳台,白菜的生机旺盛,几乎每天都可以量出新的身高,不久,绿莹莹的小白菜美得让我眼睛发亮。
③但没想到麻雀的眼睛比我更亮,一个南风轻拂的懒洋洋的下午,一群麻雀把我的小阳台当作凯悦饭店,呼朋引伴高高兴兴的来个下午茶,将我的白菜吃个干干净净,只留给我支支咂咂一阵动人的声音,算是道谢吧!
④我考虑,是不是应该去买个塑料网,张挂起来,让麻雀们看得到吃不到,这样才能保障我的产权。
⑤可是我总不好意思这样做,来者是客,没什么好招待的,何必吝啬一点点青菜!再说,占据地球这么大的空间的人们,还要和鸟雀争食吗?这实在说不过去。
所以我把已经买来的菜籽继续撒播下去,每隔几天,当白菜正嫩而且够大的时候,麻雀们总会准时来收割,好像我种的菜理所当然的是他们的盛宴。
⑥我家附近,有人养画眉,有人养九官,还有人养一种很聒噪的鸟(常常被邻居抗议),而我养的是麻雀。
⑦我觉得那是我的麻雀,可不是吗?我喜欢他,我欣赏他,而他也乐于亲近我,所以我拥有他。
⑧任何东西都相同的,人也一样,能够乐于彼此关心,双向付出,互蒙其利,这样的隶属关系才有意义。
⑨我没有用美丽的笼子为我的麻雀们遮风蔽雨,我相信他们在笼子外面比在笼子里面快乐;同样的,我没有用双手掌握他,我想我的双手不如电线给他的安全和自在。
然而,我却认为他们是我的,因为他跳跃给我看,他说话给我听,他让我分享他的悠闲,他让我欣赏在斜阳中清理羽毛的优雅,他们是
我的,就好像我的白菜是他们的美食一样的理所当然。
⑩许久之后我仍记得那个夏天,我用白菜喂养一群麻雀,我的麻雀用来点缀蔚蓝的天空。
后来,我开始忙碌,于是白菜大餐停供了。
麻雀飞走了,小小的阳台渐渐有些荒芜,但是在我心中,它却长留着曾有的丰富。
1.文章第②自然段“绿意扑清了阳台”中的“扑”用得好,好在哪里?
2. 文章最后一段说:“麻雀飞走了,小小的阳台渐渐有些荒芜,但是在我心中,它却长留着曾有的丰富。
”联系前文,说说“曾有的丰富”指的什么?
3.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人和动物、植物乃至整个自然界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猫
郑振铎
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
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
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情节曲折
文:语言之妙结构之巧首尾照应
【励志名言】
【组长签字】【主任签字】【校长签字】
猫导学案答案
【自学质疑】
chèn yùlǚyú sèsǒng yǒng bìquán chãng chàng
2、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合作探究】
1、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
、第三只
小动
骨铭心。
【展示提高】
1、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
3、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4、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
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8、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9、“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巩固拓展】
1.“扑”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意盎然的环境,使阳台充满了清新的气息。
2.”我”和麻雀曾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我”种的白菜喂养了麻雀,麻雀的身影和叫声带给我快乐。
概括大意即给分。
3. 互相尊重,互不伤害,和谐共处。
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