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十一讲 二战结束至今课件
合集下载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4模块 世界史 第11讲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课件

第二次世界
一体化;苏联的经济改革;世界格
大 战 后 的 世 ·35;20卷Ⅱ·35;20卷 局变化冲击旧经济秩序;资本主义
Ⅲ·35;19卷Ⅲ·34;18
界政治
经济政策的演变;经济区域集团
卷Ⅰ·35
化;两极格局对文化交流的影响等
考向
考题
考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 卷 Ⅰ·35 ; 20 卷 考 查 方 式 : 分 析 近 四 年 的 高
(3)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首先是一种世界观,反映了中国对当今世界 的看法。 ②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不同文 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是一个相互依 存的命运共同体,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融合包容。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 担当意识。
地区 层面
2010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 有效维护中亚地区的安全 金砖国家峰会和金砖国家新开
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的平台 发银行
(2)中国方案 ①内容 a.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 系。 b.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②实施: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 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③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2)多极化趋势加强 ①美国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第十一讲 排华问题

被毁坏的建筑物及交通工具绝大部分为华人 所有。死亡者中有一部分为华人。华人商店 的财物被抢掠或烧毁。 有168名妇女(大部分为华人)被强奸,其中 20人丧生气受害者中,有9岁的幼女,也有 年逾半百的老妇。有些人被轮奸后再投入大 火中烧死。
越南
1954年,北越、南越 1975年5月,南越全部解放
泰国
拉玛六世“黄祸”论 《移民法》 《国籍法》 《修正初等义务教育法令》
马来西亚
―马来人第一” 通过立法,保护马来人的权益,限制华人的 权益。
马来西亚排华的结果
第一、出现了马来西亚官僚资产阶级。 第二,一些华侨开办的大银行消失。 第三,部分华侨资金向海外转移。 第四,大批华侨人才流失海外。
第四,此后美国联邦法院或州法院,一概不 准中国人享有归化入籍的权利。
二、排华原因探究
(一)东南亚地区
第一,经济利益争斗; 第二,民族主义情绪; 第三,恐共反共需要; 第四,宗教文化隔阂; 第五,华人内部问题。
(二)美国
第一,种族歧视; 第二,经济因素: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第三,政治因素: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 需要。 第四,文化习俗差异。
《蒲安臣条约》
第五条:“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民人前往各 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 便,不得受阻,为是现在两国人民互相来往, 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 所益。”
1882年排华法案主要内容
第一,自本法案通过90日开始,10年内禁 止华工来美国,所谓“华工”包括熟练和不 熟练的工人、矿工。
印度尼西亚
苏加诺时期—— 限制工作领域 限制居住区域
苏哈托时期—— 残酷迫害 无情剥夺
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件PPT1 〔人教课标版〕

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基本要求
知道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 、库尔斯 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知道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知道德 国、日本投降的经过 探讨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 教学本课要注意与前几课相关内容的联 系,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脉络.
发展要求 说 明
1945年1月3日开始,对硫磺岛实施轰炸。3月8日,日军 师团长栗原中将与800余名残兵在山洞内集体自杀。
此战役日军被击毙2.2万人,被俘1000人;美军为攻占该岛阵亡7000人,负伤1.9万人。
冲绳战役,从3月18日至6月22日冲绳岛战斗基本结束,共 历时九十六天,其中在冲绳岛上的激烈战斗就有八十二天之久, 日军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16艘水面舰艇和8艘潜艇 被击沉,约4200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日军在冲绳岛上的约十 万守军,除9000余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歼,冲绳岛的平民 有7.5万人死伤 美军有32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其中有13艘航母、 10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67艘驱逐舰遭到重创,损失舰载机 763架,阵亡1.3万(陆军4600人,海军4900人,海军陆战队 3400人),受伤3.6万(陆军1.81万人,海军4900人,海军陆 战队1.36万人),另有2.6万人的非战斗伤亡。 此役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大的战役,因此英国首 相邱吉尔认为冲绳战役将以史诗般的战斗,列入世界上最激烈、 最著名的战斗而流传后世。
㈢法西斯的覆灭
1943、9 ⒈意大利法西斯覆灭: 轴心国开始瓦解 ⒉德国法西斯覆灭 欧洲战场形势发展 ⑴背景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柏林战役
⑵投降:1945、5、8
⑶影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苏联红军开始了最后的攻克柏林的战斗
⒊日本法西斯覆灭 盟军对日打击 ⑴背景 波茨坦会议召开 美苏中对日打击 ⑵投降:1945、8、15宣布投降 1945、9、 2 签订投降书 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基本要求
知道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 、库尔斯 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知道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知道德 国、日本投降的经过 探讨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 教学本课要注意与前几课相关内容的联 系,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脉络.
发展要求 说 明
1945年1月3日开始,对硫磺岛实施轰炸。3月8日,日军 师团长栗原中将与800余名残兵在山洞内集体自杀。
此战役日军被击毙2.2万人,被俘1000人;美军为攻占该岛阵亡7000人,负伤1.9万人。
冲绳战役,从3月18日至6月22日冲绳岛战斗基本结束,共 历时九十六天,其中在冲绳岛上的激烈战斗就有八十二天之久, 日军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16艘水面舰艇和8艘潜艇 被击沉,约4200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日军在冲绳岛上的约十 万守军,除9000余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歼,冲绳岛的平民 有7.5万人死伤 美军有32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其中有13艘航母、 10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67艘驱逐舰遭到重创,损失舰载机 763架,阵亡1.3万(陆军4600人,海军4900人,海军陆战队 3400人),受伤3.6万(陆军1.81万人,海军4900人,海军陆 战队1.36万人),另有2.6万人的非战斗伤亡。 此役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大的战役,因此英国首 相邱吉尔认为冲绳战役将以史诗般的战斗,列入世界上最激烈、 最著名的战斗而流传后世。
㈢法西斯的覆灭
1943、9 ⒈意大利法西斯覆灭: 轴心国开始瓦解 ⒉德国法西斯覆灭 欧洲战场形势发展 ⑴背景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柏林战役
⑵投降:1945、5、8
⑶影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苏联红军开始了最后的攻克柏林的战斗
⒊日本法西斯覆灭 盟军对日打击 ⑴背景 波茨坦会议召开 美苏中对日打击 ⑵投降:1945、8、15宣布投降 1945、9、 2 签订投降书 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高中历史选修三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 T)的签署:为降 低关税壁垒,促进自由贸
易
联合国宪章的签署:为确 立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
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二战结束后,联 合国成立,致力 于维护世界和平 与安全
国际法体系得到 完善,为解决国 际争端提供了法 律依据
各国加强了经济 合作,促进了全 球经济的繁荣与 发展
国际社会加强了 对核武器、恐怖 主义等威胁世界 和平的因素的管 控与打击
国际法体系完善:规范国 家行为,防止战争发生
国际组织作用:协调各国 关系,促进合作与交流
世界和平基金设立:支持 全球和平与发展项目
联合国的成立:促进 了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会议的召开:如 雅尔塔会议、波茨坦
会议等
国际组织的发展:如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等
国际合作的加强:如 在科技、文化、教育 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德国在战争中的 失败:盟军在诺 曼底登陆,苏联 红军在东线进攻, 德国两面受敌,
最终战败。
日本在战争中的 失败:美国在太 平洋战场的胜利, 苏联红军在中国 东北的进攻,日
本最终战败。
德国和日本的战 败对二战结束的 影响:德国和日 本的战败标志着 二战的结束,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轴心国投降的原因:军事失败、经济崩溃、人民反抗等
1945年5月8日, 德国宣布无条 件投降,标志 着二战在欧洲 的结束。
1945年8月15 日,日本宣布 无条件投降, 标志着二战在 全球的结束。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最新22页PPT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结束最新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019届高三二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第11讲 二战后的世界文明演变与拓展(共45张PPT)

认知深化:两极格局背景下美国不同的对外政策
(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2)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 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 并与中国建交。 (3)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 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 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4)对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 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 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2015
1、新兴独 立国家的增 加(1) 2、两极格 局的确立与 发展(2)
经 济
1、二战后苏联 经济建设的背 1、欧洲一体化 景(1) 1、新兴独立国 (2) 2、世界格局演 家经济发展(1) 2、赫鲁晓夫改 变对经济秩序 2、人口迁移(2) 革 未摆脱斯大 的冲击(1) 3、福利制度(3) 林模式(3) 3、美国调整干 预经济政策(3)
认知深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出现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2)两层内涵: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 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 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 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因而,对多极化趋势可以从 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 个方面去理解。 (3)“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 成真正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还在不断加 强。
时空坐标★知识结构
总特征: 二战结束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 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推动着整 体世界迅速发展。 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 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 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 瓦解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当今世界格局 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一讲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一讲课件
三、对日索赔问题
❖ 八年抗战中国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 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 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 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 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 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 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 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 内。
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 府首脑会议在开罗举行,讨论三国 联合对日作战的问题。英、美同意 中国收复失地。会议严厉谴责了日 本法西斯对中国和东南亚其他弱小 民族的野蛮侵略,明确而具体地肯 定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神圣权利,成 为了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 依据,得到了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广 泛支持和拥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一讲课件
2、毛泽东感谢过很多人!
❖ 感谢蒋介石! ❖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好先生, ❖ 就是蒋介石。 ❖ 他把我们赶到农村去。 ❖ 这个时期很长。十年内战, ❖ 跟他打了十年,那就非得 ❖ 研究一下农村不可。”
❖ “蒋介石是中国最大的教员,教育了全国人民,教育了我们全 体党员。他用机关枪上课”。
❖ 偏是市侩喜通文,偏是俗吏喜勒碑,
❖ 偏是恶妪喜念佛,偏是书生喜谈兵。
❖
——朱酉生《幽梦续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一讲课件
唐绍仪的悲剧
日本的“南唐北吴”计划 :利用民国要人 的名声来组织汉奸政府,唐绍仪数十年 的国内外声望将使民众信服,以此拖垮 抗日力量,倒蒋反共,以华治华,尽快 政府中国
三、对日索赔问题
❖ 八年抗战中国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 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 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 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 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 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 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 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 内。
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 府首脑会议在开罗举行,讨论三国 联合对日作战的问题。英、美同意 中国收复失地。会议严厉谴责了日 本法西斯对中国和东南亚其他弱小 民族的野蛮侵略,明确而具体地肯 定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神圣权利,成 为了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 依据,得到了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广 泛支持和拥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一讲课件
2、毛泽东感谢过很多人!
❖ 感谢蒋介石! ❖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好先生, ❖ 就是蒋介石。 ❖ 他把我们赶到农村去。 ❖ 这个时期很长。十年内战, ❖ 跟他打了十年,那就非得 ❖ 研究一下农村不可。”
❖ “蒋介石是中国最大的教员,教育了全国人民,教育了我们全 体党员。他用机关枪上课”。
❖ 偏是市侩喜通文,偏是俗吏喜勒碑,
❖ 偏是恶妪喜念佛,偏是书生喜谈兵。
❖
——朱酉生《幽梦续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一讲课件
唐绍仪的悲剧
日本的“南唐北吴”计划 :利用民国要人 的名声来组织汉奸政府,唐绍仪数十年 的国内外声望将使民众信服,以此拖垮 抗日力量,倒蒋反共,以华治华,尽快 政府中国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通史串讲十三 二战后的世界

返回
(三)着眼于文化层面 9.(2016· 全国卷Ⅱ)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 乐演唱家, 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 多次赴非洲等地巡 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 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
答案:D
返回
(二)着眼于政治层面 6.(2018· 全国卷Ⅰ)如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 变化情况,这表明 (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解析
返回
7. (2017· 全国卷Ⅰ)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 《又是斯大林格勒》 。 该漫画表明 ( )
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
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01
高考“两大视角”解读
考什么·怎么考——析得清清楚楚
02 大题增分
素养“通史融会”提升
是什么·为什么——学得明明白白
03
大题“针对题型”增分
差什么·补什么——练得扎扎实实
04
通史综合检测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
返回
10. (2016· 海南高考)自 1962 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 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 即操纵型机器人、 自动型机器人和 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缓解了人口压力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 )
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材 料信息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 预,从而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A 项正确;B 项是经济调整 方式之一,不是目的,B 项错误;此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缩减福利, C 项错误;此举意在更多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而非恢复到传统的 自由放任政策,D 项错误。
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课件精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开辟原因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943 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 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 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挺进,这加快了 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了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 6月,美 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3)反攻的结果: 第一、在普罗霍罗夫卡战役后,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第二、从1944年1月起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基本收复全 部国土,并进入东南欧地区追击德寇。
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军第6军团被俘的部分军官 德军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率领残部
向苏军投降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期间,消灭的德军达 150万,俘获德军 2500名军官,包括一名元帅 200多名将军。
的后
蘑在
菇天
云空
。升年
起 一 个
8 月 9 日
高早
度晨
达6 万 英 尺 ( 18
公 里
, 长 崎 原 子 弹 爆 炸
1945
原子弹爆炸后的日本广岛夷为平地
密苏里军舰上 日本投降 仪式
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接受《波 茨坦公告》,无条件向同盟国投降。 9月2日,在停泊于东 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 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宣告 结束。
3.结果
(1)1944年8月巴黎光复,法国解放
(2)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 速走向灭亡。
缺席者 德国佬俯瞰着轴心国集团缺席者
留下的空荡荡的椅子
戴高乐重返巴黎: 1944年8月盟军占领 了巴黎,很快,整个法国被解放。
二战期间,英美盟军相互配合的登陆战役有
3高中历史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课件(人教版选修3) (2)

威胁的国家。 (3)正是因为中国战场的存在,日军未能与德军配合进攻苏
联,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也使得日军未能马上武力南进,推
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对日军的消耗和牵制,有 力地支援了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减轻了盟军的压 力。
(5)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特别提醒】
第二战场是指英美在欧洲开辟的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场,即以
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开辟一个与 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直接对德国作战。
二、盟军联合行动
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
会议 名称 开罗 会议 德黑兰 会议 时间 国家 内 容 《开罗宣言》宣告_____ 日本 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开辟欧洲_________及商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942 年8月开始。 (1)时间:_____ (2)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菲律宾 战役。 太平洋战场 的主动权,到 (3)影响: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___________ 日军 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5年初,_____
2.北非战场: (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1943年11月
美、英、中
开罗会议后
苏、美、英
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 第二战场 _________等问题
国际组织
会议
名称 雅尔塔 会议
时间
国家
内 容 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 界事宜 重申雅尔塔会议 __________关于处理
_____ 1945 年2月 苏、美、英
波茨坦 会议
德国的精神;以中、美、 1945年7月 苏、美、英 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_____ 波茨 _______》 坦公告
联,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也使得日军未能马上武力南进,推
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对日军的消耗和牵制,有 力地支援了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减轻了盟军的压 力。
(5)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特别提醒】
第二战场是指英美在欧洲开辟的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场,即以
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开辟一个与 苏德战场相呼应的欧洲第二战场,直接对德国作战。
二、盟军联合行动
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
会议 名称 开罗 会议 德黑兰 会议 时间 国家 内 容 《开罗宣言》宣告_____ 日本 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开辟欧洲_________及商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1942 年8月开始。 (1)时间:_____ (2)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菲律宾 战役。 太平洋战场 的主动权,到 (3)影响: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___________ 日军 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5年初,_____
2.北非战场: (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1943年11月
美、英、中
开罗会议后
苏、美、英
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 第二战场 _________等问题
国际组织
会议
名称 雅尔塔 会议
时间
国家
内 容 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 界事宜 重申雅尔塔会议 __________关于处理
_____ 1945 年2月 苏、美、英
波茨坦 会议
德国的精神;以中、美、 1945年7月 苏、美、英 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 日本无条件投降的《_____ 波茨 _______》 坦公告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3.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共19张PPT)

(1)德军损失惨重,从此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2)苏军乘胜追击,1944年基本收复全部国土; (3)罗、保、匈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一)背景: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折;
(军事上: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 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 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三.德、日法西斯的灭亡: (一)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德国代表约德尔(中)于1945年5月7日在法国兰斯签署德国投降书
三.德、日法西斯的灭亡:
(二)日本的投降:
1.波茨坦会议: 2.盟军的最后进攻: (1)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 (2)美国的原子弹攻击:
只是一次炒冷饭, 是一次把已有的 协定付诸实施的 会议——杜鲁门
(3)苏联对日宣战:
3.日本无条件投降:
(1)日本宣布无《条终件战投诏降书:》手稿(局部) (2)昭日和本天皇正在式第签二署次投世降界大书战:末期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在停泊于 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上代表日本
政府签署《降伏文书》。 1945年9月2日
三.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
意大利投降 1943年9月
(哈士奇行动)
3.结果:
1943 年 9 月 ,意大利投 降,率先退 出战争,法 西斯轴心国 开始瓦解。
一.盟军的反攻:
(四)苏德战场的反攻:
1.时间: 1943年7月 2.主要战役: 库尔斯克战役(堡垒计划) 3.特点:
“库尔斯克大会战对于德军 是致命危机的开端”
——格利茨
普罗霍罗夫卡,二战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4.结果:
第二,登陆是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 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 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解读:二战后,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第三产业、 福利制度建立起来。但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 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又适当减少对经济干预,90年代迎 来新经济时代,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六七十 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九十年代进入一超多强时代。
2、美苏争夺中 间地带(2)
1、新兴独 立国家的增 加(1) 2、两极格 局的确立与 发展(2)
1、二战后苏联
1、欧洲一体化 (2) 2、赫鲁晓夫改 革 未摆脱斯大 林模式(3)
经济建设的背 景(1) 2、世界格局演 变对经济秩序 的冲击(1) 3、美国调整干
1、新兴独立国 家经济发展(1) 2、人口迁移(2) 3、福利制度(3)
深化历史理解
2.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 ①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 世纪中叶。其理论核心是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 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 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是英国从16世 纪到17世纪中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伊丽莎 白统治时期的英国,以国家的公共利益和绝对君 权为最高利益,通过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力 推动了本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转型,为英国民族 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时空坐标★知识结构
最新考纲★考点分布
考纲 2018 2017 2016 2015
政 1、第二次
治
世界大战后 美国等国资
本主义的新
变化
2、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世
经
界政治格局 的演变
济 3、布雷顿森
林体系的建
立
4、世界经济
区域集团化
思
5、世界贸易 组织和中国
想 的加入
战后发展中国 家的壮大(1)
1、马歇尔计划 (1)
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二战结束至今
时空坐标★知识结构
二战结束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 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发生了剧烈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国为争 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 成了巨大的威胁。 2、经济上: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 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 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3、科学文化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 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深化历史理解
(2017•北京高考•22)图中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 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深化历史理解
4、主权让渡推进区域一体化 近代以来,主权成为构成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
深化历史理解
②自由放任主义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盛行的一种经济思想,其核 心是主张对经济完全自由放任,让市场自发调节。主要 内容是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其产生与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封建 束缚,发展资本主义密切相关。经历了18世纪中期至19 世纪中后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 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盛行, 导致生产与资本的无序运作严重,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不 断发生。
④新自由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一种经济思想,其核心内 容是主张在国家干预下注重经济的自由发展。其产生与20世纪70 年代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滞胀”时期密切相关, 也是资本主义自我调整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深化历史理解
3、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四大体现 (1)在金融方面:美国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 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国的霸 主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 融体系。 (2)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 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 际贸易体系。 (3)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 界工厂。 (4)在科技方面:二战时期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 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 的主导地位。
深化历史理解
③凯恩斯主义
也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至70年 代资本主义自我调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经济思想,其核心是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内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 经济的宏观调控。凯恩斯主义是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催生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需要 政府干预以化解矛盾、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二战后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成为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种模式。
结论:无论是货币学派还是供给学派,都主张适当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等资本主 义国家,就是借助这两种经济理论,逐渐走出“滞胀”大纲全国文综)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
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
面对经济“滞胀”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
预经济政策(3)
深化历史理解
1、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兴起的经济学流派。货币学派认 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 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 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 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 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经济便会随之出现稳定增长。该 学派主张减税和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的 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能加强市场机制的作 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在凯恩斯主义失灵的情况下, 这两个学派的理论为解决“滞胀”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