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水处理名词解释

水处理名词解释

水处理名词解释1、曝气:使空气中O2转移到混合液中而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

目的是提供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保障微生物代谢过程的需氧量。

2、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规定时间、规定温度、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通常所用时间为5天,温度20℃,简记BOD5,单位mg/L。

3、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

废水检验标准一般采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单位mg/L。

4、水锤:又称水击。

水(或其他液体)输送过程中,由于阀门突然开启或关闭、水泵突然停止、骤然启闭导叶等原因,使流速发生突然变化,同时压强产生大幅度波动的现象。

5、吸附:是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某些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的方法。

6、酶:是生物细胞中自己制成的一种催化剂(生物催化剂)。

其基本成分是蛋白质,是促进生物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

7、污水:污水是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大量的水,这些水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称为污水。

8、污水处理:就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9、污水回用:将污水或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被称为污水回用。

当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以回用时,也可称为再生水。

10、水垢:即由于锅炉水水质不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在受热面与水接触的管壁上生成的固态附着物。

11、水渣:是指在炉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和沉积在汽包、下联箱底部等水流缓慢处的沉渣。

于水垢区别:水渣比较松散,呈悬浮或沉渣状态,且有一部分易随锅炉排污排掉;而水垢能牢固地粘结在管壁上,不易排掉。

12、铁、锰、铝:微量的铁和锰即会造染色,结垢和味道等问题,铁在还原状态之环境下是以水可溶性的二价铁形式存在,当和空气接触后会逐渐氧化成黄棕色胶体状的三价铁,最后沉淀为棕色的氢氧化铁。

水处理微生物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

(1) 异染颗粒化学组成为多聚偏磷酸盐,是磷源和能量的贮藏物,可降低细胞渗透压,在好氧状态下,利用有机物分解大量能量,可过度摄取周围溶液中的磷酸盐并转化为多偏聚磷酸盐,以异染颗粒的方式贮存于细胞内。

蓝色染料染色后不成蓝色而成紫色(2) 菌胶团:当荚膜物质融合到一团块,内含许多细菌。

是活性污泥中主要存在形式,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3) 放线菌: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大多数放线菌为G +(4) 放线菌根据菌丝的不同形态与功能,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5) 污泥膨胀: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水处理的活性污泥中大量繁殖后,会使污泥结构极度松散,是污泥因浮力增加而上浮,引起污泥膨胀,影响出水水质(6) 古菌:甲烷菌、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7) 纤毛类与其他类丝状细菌的区别:纤毛类有比较明显的胞口 纤毛类细菌:草履虫、肾形虫、豆形虫、漫游虫(8) 轮虫的作用:轮虫以细菌、小的原生动物和有机颗粒等为食物,所以在污水的生物处理中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轮虫也可也作为指示生物。

当活性污泥中出现轮虫时,往往表明处理效果良好,但如数量太多,则有可能破坏污泥的结构,使污泥松散而上浮(9) 有一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整合到诉诸细胞的核酸上同步复制,并随宿主细胞分裂而带到子代宿主细胞内,宿主细胞不裂解。

这些噬菌体就叫温和噬菌体 被温和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叫溶源性细菌(10)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C 、H 、O 、N 、P 、S 和无机盐分 (11) 生长因子:广义上有氨基酸、碱基、维生素 狭义指维生素 (12) 培养基按用途分:选择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酶是生物细胞中自己合成的一种催化剂,其基本成分是蛋白质,催化效率比一般的无机催化剂高得多(13) 酶的活性中心:○1结合部位○2催化部位 影响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温度、PH酶反应动力学:m m V Sv K S=+v ——反应速度 S ——基质浓度m V ——最大反应速度 即:所有酶都被几只饱和形成ES (酶与基质的复合物),酶促反应达到最大速率m K ——酶催化反应中中间复合物ES 分解速度与生成速度常数之比 m K 是酶的特征常数,它只与酶的分类和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m K 值受PH 和温度影响,同一种酶有几种基质就有几个m K 值,若果基质浓度远远小于m K 则酶促反应为一级反应,如果基质浓度远远大于m K 值,反应呈零级反应(14) 呼吸作用的本质:分解代谢相关的氧化还原的统一过程(15) EMP 途径经10不反应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和2分子ATP(16) 活菌技术法:○1平板计数法○2液体计数法○3薄膜计数法 (17) 基因重组有:转化、转导、接合(18) 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互生、共生、拮抗、寄生(20) 有机物的好样生物分解 (21) 有机物的厌氧微生物(22) 消毒方法:氯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23) 水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向水体中不断流入,在水体中过量积聚,致使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的现象(24) 无菌操作:微生物实验室中所采取的预防杂菌污染的一切操作措施,主要包括创造无菌环境、使用无菌器材和遵循无菌操作规范(25) 细菌分离:○1富集培养○2功能验证○3平板分离○4功能验证○5菌种鉴定○6保藏 (26)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为生物(主要是细菌和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 注:上述考试内容没有208—214页内容,没有309页内容。

水处理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水处理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化需氧量(BOD):好氧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

在一定条件下(20°C),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氧气的数量,单位为mg(O2)/L(废水)。

2.化学需氧量(BOD):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用化学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所消耗氧化剂中的氧量,为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3.总磷(TP):污水中含磷化合物的总和。

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4.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总和。

它包括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5.凯式氮(KN):有机氮与氨氮的总和。

6.氨氮(NH3-N):污水中以游离氨(NH3-N)与铵盐(NH4+-N)的总和。

7.总需氧量 TOD:有机物被氧化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氧量,单位为O2mg/l。

8.总有机碳 TOC: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9.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好氧处理方法。

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好氧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再将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10.生物膜法: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泥-生物膜,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11.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MLSS=M a+M e+M i+M ii。

1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LVSS= M a+M e+M i。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与技术应用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与技术应用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与技术应用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研究水中微生物的分布、功能和作用的学科,它是水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水中微生物的生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可以开发出一系列微生物处理技术,用于改善水的质量和净化水源。

水处理微生物学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水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藻类、真菌、病毒等,它们的种类和分布对水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2. 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代谢过程降解有机物质,同时也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和去除硝酸盐等污染物。

3. 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一些微生物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某些有机物,同时还为其他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物质。

水处理微生物学的技术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活性污泥法:通过培养一定比例的细菌和藻类,利用其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生物滤床法:利用微生物的生物膜附着能力和降解能力,将污水通过活性生物膜层进行过滤,去除有机污染物和杂质。

3. 生物滤池法:将水通过一定大小的过滤介质,如砂石、填料等,利用微生物在过滤介质上的附着和降解作用,去除有机物质和悬浮物。

4. 草本河湖水处理: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无机物质,同时由植物所根部和附生微生物形成的活性生物层能够起到滤污和吸附的作用。

总之,水处理微生物学在水处理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开发出一系列有效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和保护水资源。

水产微生物学

水产微生物学

水产微生物学水产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极小、结构容易、必需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干观看清晰的一类极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讨论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逻辑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互相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庇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讨论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动物饲料、水产动物疾病和水产品保鲜、贮藏的关系,充分发挥微生物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抗病力和健康水平、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以及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中的作用。

二、杂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有三种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有: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讨论病毒大小和形态的办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答题1、微生物有哪些特性①个体极小,结构容易①种类繁多,分类广泛①群居混杂,相生相克①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①生物遗传性状典型,试验技术体系完美。

2、微生物的主要作用1)有益方面:①推进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①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①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①创造加工食品和工农业产品①用于生物科学讨论和生物工程2)有害方面:①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①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其次章细菌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指个体极小、形态与结构容易、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水处理微生物名词解释

水处理微生物名词解释

1芽孢:某些细菌细胞生长发育后期在胞内生成的圆形、椭圆形、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结构。

3 活性污泥:废水处理构筑物曝气池内的污泥。

其重要组成成分是菌胶团4 指示生物:一种生物只在某一种环境中生长,这种生物就是这一环境的指示生物5 余氯:6 有效氯:7 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和放线菌等原核微生物细胞内的病毒。

8污泥膨胀:丝状细菌在活性污泥中大量繁殖,使污泥结构极度松散,絮块漂浮水面,比重减轻,随水流流出。

该异常现象称之。

9活性污泥丝状膨胀:11无菌操作: 防止除我们培养的微生物以外其它微生物进入,防止其污染外界环境的技术。

12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在通气不良环境中(缺氧),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O2或N2的过程。

13硝化作用:在有氧气时,微生物将氨氧化为硝酸的作用。

14氨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NH3、NH4+)的过程。

15菌胶团:有些细菌的粘液层粘连在一起,使许多细菌成团块状生长。

16灭菌: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17水的消毒:(消毒:)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上所有病原微生物。

18污化系统:当有机污物排入河流后,在其下游的河段中发生正常的自净过程,在自净中形成了一系列连续的“带”,每一个带都有各自的代表性指示生物。

即污化系统。

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19原核微生物:20真核微生物:21 基内菌丝:放线菌及霉菌等丝状微生物所具有。

生长在培养基内,用拨针和接种环等工具无法取出来。

作用是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和水分。

22 内含物:营养过剩时微生物在细胞内形成的营养储藏物。

外源营养缺少,内含物被降解利用。

23 诱导酶:受到持续的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在其体内产生出适应新环境的酶。

24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处理废水。

又叫废水生物处理。

25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在无氧的条件下借多种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处理废水。

又叫厌氧消化。

26 生物处理单元:处理废水的微生物和处理构筑物共同构成生物处理单元。

水处理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概述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因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3.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微生物在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降解有机物、转化污染物、净化水质等。

二、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别1.细菌的分类和鉴别: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按革兰氏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生化反应可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

鉴别细菌主要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2.病毒的分类和鉴别:病毒按遗传物质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按宿主细胞类型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鉴别病毒主要依据感染宿主的范围、致病性、抗原性等特征。

3.真菌的分类和鉴别:真菌按细胞形态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按生长环境可分为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和共生真菌。

鉴别真菌主要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2.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微生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条件。

3.微生物的繁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病毒主要通过吸附、侵入、复制和释放等过程进行繁殖;真菌主要通过孢子生殖或出芽方式进行繁殖。

四、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污染1.水体污染的类型:水体污染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类型。

其中生物污染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水体中可能存在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它们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微生物污染,如细菌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等,这些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水处理生物学名词解释

水处理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荚膜:细胞表面有一层粘液性物质,这层粘液性物质如果有一定外形,质地均匀,稠密叫荚膜,是细胞的分泌物2、菌胶团:许多细菌通过荚膜和粘液层粘合在一起,称为菌胶团3、菌落:由单一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所形成的群体形态4、芽孢: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5、活性污泥: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6、真性运动:有鞭毛的细菌能够很快运动7、非真性运动:没有鞭毛的细菌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前后左右振动,这样的运动叫非真性运动8、生长因素: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称生长因素。

如氨基酸、维生素等。

9、好氧呼吸:以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10、厌氧呼吸:微生物以有机物作为氧化基质,除氧以外的无机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11、发酵:微生物以有机物作为氧化基质,以有机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12、生长曲线: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隔一定时间取样分析,计算菌数或重量,以菌数的对数或活细菌重量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所绘制而成的曲线。

13、变异:任何一种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以及个体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都有所差异14、基因重组: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细胞,其中一个细胞(供体)的DNA与另一个细胞(受体)的DNA融合,使基因重新排列,遗传给后代,产生新品种或表达新的遗传性状。

这一过程叫基因重组。

15、基因突变:由于环境条件和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使得生物体内的DNA链上碱基缺乏或者置换或者插入,改变了基因内部原有的碱基排列顺序,而使后代突然表现和亲代显然不同的性状,这种变异称为基因突变。

16、诱变: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细胞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变化叫诱变。

也是无定向的。

17、自发突变:凡是在没有特设的诱变条件下,由外界环境的自然作用(如辐射)或微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如代谢产物过氧化氢的产生)而发生的基因突变称自发突变18、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用人工方法,把所需的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切割,把它和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引入到某一受体细胞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育种技术。

水处理微生物重点

水处理微生物重点

1水处理微生物学:栖息于各类水体中微生物,研究水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生长繁殖,营养代谢,遗传变异等生理特性和控制方法;研究水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水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判定水体污染和自净能力以及水处理效果的好坏。

任务: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防止、控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化害为利。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原核真核微生物区别: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

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也不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

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

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3微生物的特点?答:1个体极小, 2分布广,种类繁多, 3繁殖快,4易变异4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特点:1形态微小大小在0.2 微米以下,2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3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4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5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小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的宿主。

5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一: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二:病毒的结构:6蛋白质衣壳:蛋白质衣壳功能:1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2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的附着在敏感细胞上。

3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水处理是指对水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处理工艺,以使水质达到指定的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如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水处理微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的种类:水中常见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藻类等。

其中,细菌是水体中最常见的微生物,而病毒则是最小的微生物,通常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

例如,细菌可以通过分解与生长,改变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病毒则依赖宿主生存,且在水中具有较长时间的存活能力;真菌在水中可破坏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

3.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微生物在水体中的存在和繁殖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有机物的降解、异味异色的产生、水质恶化等。

一些微生物还可能造成水中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水处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相应的处理。

4.微生物的水处理应用:微生物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物膜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特性,形成生物膜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常见的生物膜技术包括生物滤池、MBR等。

-生物接触氧化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能力,通过使水与生物膜接触,利用微生物的附着和代谢能力去除有机物。

-活性污泥法:通过混合微生物菌群的降解作用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

-厌氧处理: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环境下降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等可用作能源的产物。

5.微生物监测与控制:为了保障水质安全,需要对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和控制。

常用的微生物监测方法包括培养法、PCR法、流式细胞仪等。

对于微生物的控制,可以通过调节水的处理工艺和添加适当的消毒剂等方式进行。

6.水处理微生物的抗药性问题:近年来,一些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抗药性的问题,使得水处理变得更加困难。

抗药性微生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和不当处理水的原因所导致的。

水处理专业技术名词解释解析

水处理专业技术名词解释解析

名词解释——水处理篇1.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表示在有氧条件下(20℃),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的活动,可降解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所需的氧量,常以BOD表示,5d生化需氧量BOD5和20d 生化需氧量BOD20。

2.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在酸性条件下,以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以COD cr 表示。

如采用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则写作COD Mn,由于高锰酸钾氧化作用较弱,测出的耗氧量值较低,故又称耗氧量,以OC表示。

3.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简称TOD),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 、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TOD 以燃烧法测定,仅需几分钟。

4.总有机碳(Total Oxygen Carbon,简称TOC),总有机碳TOC是目前在国内外使用的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它所显示的污水中有机物的总含碳量。

5.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在缓慢流动的湖泊、水库、内海等水域,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多,促进了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

大量繁殖的藻类会在水面形成密集的“水花”或“红潮”。

藻类的死亡和腐化又会引起水中溶解氧的大量减少,使水质恶化,鱼类死亡,严重时会使水体消亡,这一过程称之为富营养化。

6.水体自净(Water Self-Purification):污染物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层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

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7.氧垂曲线(Dissolved Oxygen Sag Curves),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中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又会使溶解氧得到恢复。

精品课程水处理微生物学

精品课程水处理微生物学

精品课程水处理微生物学精品课程:水处理微生物学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的处理则是确保水资源得以保持清洁和可用的关键过程之一。

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降解污染物、提高水质和净化水体。

因此,水处理微生物学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水处理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二、水处理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水处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功能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去除和转化等过程。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有益微生物的利用和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有益微生物包括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细菌和真菌,以及能够氧化氨氮和硝化亚硝化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

有害微生物则包括致病菌、藻类和蓝藻等。

水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鉴定、定量、分布规律、生态特性、降解机理等。

三、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和应用1. 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有机污染物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它们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常见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微生物包括厌氧细菌、好氧细菌和真菌等。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降解机理和优化处理工艺,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和水质的净化效果。

2. 氨氮和硝化亚硝化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氮污染物,其超标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死亡。

硝化细菌是一类能够氧化氨氮的微生物,将其转化为亚硝化物和硝酸盐。

亚硝化细菌则能够进一步将亚硝化物转化为硝酸盐。

通过利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改善水质。

3.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成氮气,从而将水体中的硝酸盐去除。

反硝化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硝酸盐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过度生长。

四、水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处理微生物学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水处理名词解释

水处理名词解释

电阻率:可以提高电阻率的设备和水的电阻率是指某一温度下,边长为1CM立方体水的相对两侧面间的电阻,其单位为欧姆*厘米(Ω*CM),一般是表示高纯水水质的参数.电阻率越高表明盐份越少,绝对纯水在25℃的理论值为18.3MΩ*CM,测定值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率越低,反之越高。

电导率:可以降低电导率的设备和电导率为电阻率的倒数,单位为西门子/厘米(S/CM),由于单位较大,一般用微西门子/厘米(μS/cm),是与水中盐份的多少成一定的关系统,盐份越多,电导率越高.测定值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导率越高,反之越低。

电导率(μS/cm)=1/电阻率(MΩ*CM)。

TDS:〖↑〗总溶解固体指水中全部溶质的总量,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者的含量。

一般可用电导率值大概了解溶液中的盐份,一般情况下,电导率越高,盐份越高,TDS越高.在无机物中,除开溶解成离子状的成分外,还可能有呈分子状的无机物.由于天然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以及呈分子状的无机物一般可以不考虑,所以一般也把含盐量称为总溶解固体。

TOC:〖↑〗可以部分降低TOC的设备有机化和物都是含炭化合物,所以测出水中的总有机碳(TOC)含量也就能代表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含量。

BOD :〖↑〗用于表示水中可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机物浓度用于表示水中有机是水中有机物在生物化学需氧氧化过程中(即需氧细菌生长的过程中)所必须吸取的氧量。

标准实验的温度为20度,时间为5天,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

COD :〖↑〗用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是企图把通过氧化剂(标准试剂为浓硫酸为重铭酸钾的沸腾混合物)在短时间(2H以内)内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所需的氧量,用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由于下列原因,COD 值一般高于BOD值:(1)无机物的氧化;(2)耐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氧化。

浊度:〖↑〗可以降低浊度的设备浊度也称浑浊度。

从技术的意义讲,浊度是用来反映水中悬浮物含量的一个水质替代参数.水中主要的悬浮物,一般也就是泥土.浊度这一概念既能反映水中悬浮物浓度,同时又是人的感觉对水质的最直接的评价,这两点特点,使浊度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水质替代参数。

水处理名词解释

水处理名词解释

电阻率:可以提高电阻率的设备和水的电阻率是指某一温度下,边长为1CM立方体水的相对两侧面间的电阻,其单位为欧姆*厘米(Ω*CM),一般是表示高纯水水质的参数。

电阻率越高表明盐份越少,绝对纯水在25℃的理论值为18.3MΩ*CM,测定值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率越低,反之越高。

电导率:可以降低电导率的设备和电导率为电阻率的倒数,单位为西门子/厘米(S/CM),由于单位较大,一般用微西门子/厘米(μS/cm),是与水中盐份的多少成一定的关系统,盐份越多,电导率越高。

测定值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导率越高,反之越低。

电导率(μS/cm)=1/电阻率(MΩ*CM).TDS:〖↑〗总溶解固体指水中全部溶质的总量,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者的含量。

一般可用电导率值大概了解溶液中的盐份,一般情况下,电导率越高,盐份越高,TDS越高。

在无机物中,除开溶解成离子状的成分外,还可能有呈分子状的无机物。

由于天然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以及呈分子状的无机物一般可以不考虑,所以一般也把含盐量称为总溶解固体。

TOC:〖↑〗可以部分降低TOC的设备有机化和物都是含炭化合物,所以测出水中的总有机碳(TOC)含量也就能代表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含量。

BOD:〖↑〗用于表示水中可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机物浓度用于表示水中有机是水中有机物在生物化学需氧氧化过程中(即需氧细菌生长的过程中)所必须吸取的氧量。

标准实验的温度为20度,时间为5天,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

COD:〖↑〗用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是企图把通过氧化剂(标准试剂为浓硫酸为重铭酸钾的沸腾混合物)在短时间(2H以内)内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所需的氧量,用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由于下列原因,COD 值一般高于BOD值:(1)无机物的氧化;(2)耐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氧化。

浊度:〖↑〗可以降低浊度的设备浊度也称浑浊度。

从技术的意义讲,浊度是用来反映水中悬浮物含量的一个水质替代参数。

水中主要的悬浮物,一般也就是泥土。

水处理生物学名词解释选择填空

水处理生物学名词解释选择填空

《水处理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库1.PHB:是细菌所特有的一种碳源和能源贮藏物,不溶于水,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

2.丝状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球衣菌又常称为丝状细菌。

这类细菌的菌丝的体外面有的包着一个圆筒状的黏性皮鞘,组成鞘的物质相当于普通细菌的荚膜,由多糖类物质组成。

3.光合细菌:简称PSB,是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总称。

4.底栖生物:由栖息在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类生物所组成,是水生生物的一个重要生态类型。

5.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6.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体7.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把细胞壁完全包围住。

8.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称为芽孢。

9.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团。

10.黏液层:有些细菌不产荚膜,其细胞表面仍可分泌黏性的多糖,疏松地附着在细胞壁的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边缘,这叫粘液层。

11.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菌胶团。

12.衣鞘:水生环境中丝状菌的丝状体表面的粘液层或荚膜硬质化,形成一个透明坚韧的空壳。

13.鞭毛:某些细菌表面伸出的细长,波曲的附属物称为鞭毛。

14.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15.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部位,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16.溶源现象:宿主细菌感染噬菌体后,并不开始合成更多的噬菌物质的一种噬菌体和宿主细菌之间的关系。

水处理微生物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引言一、水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个体很小的生物,其大小用um(微米)度量,肉眼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放大以后,才能看到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理等特性;研究它们的生存环境条件;研究它们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控制它们生命活动的方法。

水处理微生物学:研究水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性和控制方法;研究水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水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判定水体污染和自净能力以及水处理效果的好坏。

二、水中常见微生物的类型及特点1、微生物的名称和分类(1)界―门―纲―目―科―属―种微生物的名用二个拉丁语拼写,第一个是属名,词首字母大写,第二个是种名,如: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属名相当于我们的姓,种名相当于名。

(2)生物系统分类见图(1-1)2、微生物的动植物属性细菌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运动,但属于植物。

植物和动物的本质区别见(表1):图(1-1) 新生动物动物界中生动物生物界原生动物植物界羊齿植物分裂菌类细菌类苔藓植物菌类叶状植物地衣类真菌类藻类表1:植物(细菌类)和动物(原生动物)的不同点3、类型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病毒细菌水中微生物原核生物放线菌细胞形态的微生物蓝藻藻类酵母菌真核生物真菌霉菌肉足类原生动物鞭毛类纤毛类后生动物轮虫线虫(1)病毒:使用光学显微镜看不见,(病毒个体小于0.2um)必须使用超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2)原核生物:具用原核细胞的生物,其内部结构简单,细胞的核发育不完全,只是一个核物质高度集中的核区(拟核、似核),不具核膜,核物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分化的特异的细胞器,只有膜体系的不规则泡沫结构,不进行有丝分裂。

(3)真核生物:具有真核细胞的生物,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有核膜使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特异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BOD):好氧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

在一定条件下(20°C),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氧气的数量,单位为mg(O2)/L(废水)。

2.化学需氧量(BOD):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用化学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所消耗氧化剂中的氧量,为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3.总磷(TP):污水中含磷化合物的总和。

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4.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总和。

它包括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5.凯式氮(KN):有机氮与氨氮的总和。

6.氨氮(NH3-N):污水中以游离氨(NH3-N)与铵盐(NH4+-N)的总和。

7.总需氧量 TOD:有机物被氧化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氧量,单位为O2mg/l。

8.总有机碳 TOC: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9.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好氧处理方法。

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好氧连续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再将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基质,在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群的连续培养,经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10.生物膜法:使细菌类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泥-生物膜,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11.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MLSS=M a+M e+M i+M ii。

1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LVSS= M a+M e+M i。

13.污泥沉降比/30min沉淀率(SV):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以%表示。

14.污泥容积指数/污泥指数(SVI):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污泥体积,以mL/g计,SVI=SV/MLSS。

15.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单位为mgO2/(gMLVSS·h)。

16.BOD污泥负荷(NS):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物总量,kgBOD5/(kgMLSS·d)。

17.BOD容积负荷(NV):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物总量,kgBOD5/(m3·d)。

18.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θC):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

19.污泥回流比(R):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 R与污水流量Q的比值。

20.曝气时间/反应时间(t/HRT):指污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h。

21.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由于活性污泥絮体中丝状菌过度繁殖而导致的污泥膨胀。

22.动力效率(E P):每消耗1kw电能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KgO2/(Kw·h)。

23.氧的利用效率(EA):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24.氧的转移效率/充氧能力(EL):通过机械曝气装置的转动,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kgO2/h。

25.厌氧生物处理:在无分子氧条件下,厌氧菌、兼性菌将有机物质降解至低化合态氧的过程。

26.投配率:每日投加的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27.稳定塘: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28.湿地处理系统:将污水投放到土壤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而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29.鼓风曝气:将由空压机送出的压缩空气通过一系列的管道系统送到安装在曝气池池底的空气扩散装置(曝气装置),空气从那里以微小气泡的形式逸出,并在混合液中扩散,使气泡中的氧转移到混合液中去;而气泡在混合液中的强烈扩散、搅动,使混合液处于剧烈混合、搅拌状态的曝气方式。

30.机械曝气:利用安装在水面上、下的叶轮高速转动,剧烈地搅动水面,产生水跃,使液面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不断更新,将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曝气方式。

31.水环境容量/水体纳污能力: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所能接纳的最大允许污染物的负荷量。

32.生物滤池: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

33.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

34.湿污泥相对密度: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

35.干污泥相对密度:干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

36.污泥比阻:在一定压力下,单位过滤面积上,过滤单位质量的干固体所受的阻力。

37.固体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重量, kg/ (m 3/h )。

38.水体自净作用:水体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

39.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主要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40.污水的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41.污水的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使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方法。

42.污泥膨胀现象: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 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
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变少,颜色变异的现象。

43.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44.水力负荷:指每m2滤池表面在每日所能接受的污水量。

45.污泥解体现象: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化的现象。

46.污泥腐化现象:在二沉池中由于长时间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硫化氢、甲烷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的现象。

47.土地处理: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地——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过程。

48.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在同一反应池(器)中,按时间顺序由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和待机五个基本工序组成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方法。

49.生物转盘:生物膜法的一种,载体是转盘,微生物在转盘上生长繁殖形成生物膜,并通过外力的驱动使转盘转动,实现好氧厌氧更换以及促进膜的脱落更新。

50.活性污泥:污水经过一段时间曝气后,水中产生的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含有大量微生物的茶褐色絮凝体的污泥。

51.污泥浓缩:减少水处理构筑物排出污泥的含水量,以缩小其体积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

52.生物膜:污水与滤料或某种载体流动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载体表面被一种膜状污泥覆盖,这种膜状污泥叫生物膜。

53.两相消化:根据消化机理,把第一、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分别在两个消化池中进行的消化的消化方式。

54.两级消化:一级加热、搅拌、集气;二级不加热、不搅拌、排上清液的消化方式。

55.好氧消化:在不投加底物的情况下,对污泥进行长时间曝气,使污泥中的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而自身氧化。

56.厌氧消化: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使得污泥稳定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