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ISO 540-2008灰熔融性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项目 ISO标准GB标准ASTM标准采样 硬煤和焦炭手工取样ISO 18283-2006(E)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驳船顶煤炭手工取样的标准操作规程ASTM D 6315-1998硬煤和焦炭机械取样ISO13909-2001(E)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GB/T 19494-2004煤样的采取方法ASTM D2234//2243M-07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 ASTM D346-04(2001)煤和焦炭取样及分析ASTM法实验室评定标准规范ASTM D 4182 -1997制样 硬煤和焦炭手工取样ISO 18283-2006(E)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4-2008煤炭分析样品的制备ASTM D2013-2007硬煤和焦炭机械取样ISO 13909-2001(E)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ASTM D346-2004粒度 硬煤—粒度分析ISO 1953-1994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 477-2008焦炭筛分分析试验方法ASTM D293-93(2004)粉煤的取样方法与细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97-1987(2007)全 水 分 硬煤——全水分测定ISO 589: 2008(E)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煤中全水分测定ASTM D3302/D3302M-2009(8号)2.36毫米顶筛煤中单级总湿度低于15%的标准试验方法A S T M D2961-2002固 定 碳 工 业 分 析 煤工业分析ISO 17246-2005(E)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煤和焦炭工业分析方法标准规范ASTM D 3172-1989(2002)固体矿物燃料硬煤-分析水分的测定-氮气干燥法ISO 11722:1999(E)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GB/T 4632-1997)煤和焦炭分析样品中水分的测定ASTM D3173-2003(R08) 固体矿物燃料—灰分测定ISO 1171:2006煤和焦炭分析样品灰分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3174-2004硬煤和焦炭挥发物的测定ISO562-1998(E)煤和焦炭分析样品挥发分测定ASTM D3175-2007褐煤.分析试样中挥发物的测定.第1部分双熔炼法(ISO 5071-1-1997) 硬煤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ISO 1018:1975)硫 固体矿物燃料──全硫的测定──高温燃烧法ISO 351-1996(E)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2007煤和焦炭中硫分测定——高温管式炉燃烧法ASTM D4239-2008固体矿物燃料.红外(IR)光谱测定法测定硫含量ISO 19579:2006煤灰和焦炭灰中硫酸盐式硫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1757-2003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ISO 157:1996)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2008)煤中硫的测试方法ASTM D 2492-2002固体矿物燃料碳和氢含量的测定利比西法ISO 625:1996元 素 分 析 煤元素分析ISO 17247-2005(E)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476-2008煤和焦炭的元素分析ASTM D 5373-2008固体矿物燃料总碳、氢和氮含量的测定仪器法ISO/TS 12902-2001(E)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15460-2003煤和焦炭元素分析方法ASTM D 3176-1989(2002)固体矿物燃料碳和氢含量的测定高温燃烧法ISO 609-1996煤中氮的测定方法GB/T 19227-2008煤和焦炭碳和氢分析方法ASTM D 3178-1989(1997)煤氮的测定半微量开氏法(ISO 333:1996)煤和焦炭氮的分析方法ASTM D3179-1989(2002)发 热 量 固体矿物燃料——氧弹热量计法对高位发热量的测定和低位发热量的计算ISO 1928:2009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8恒温热量计法测定煤和焦炭的发热量ASTM D5865-2007灰熔融性 硬煤和焦炭灰熔性的测定高温管法ISO540-2008( E)煤灰熔融性测定方法GB/T 219-2008煤和焦炭灰熔融性的测定ASTM D1857-2004磷 固体矿物燃料——磷的测定(ISO 622:1981)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6-2003砷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 GB/T 3058-1996氟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4633-1997用氧弹燃烧/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煤中总氟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 3761-1996氯 固体矿物燃料——艾士卡法测氯(ISO 587:1997)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3558-1996煤中氯的测定ASTM D2361-2002氧化水解微库仑分析法测定煤中氯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 6721-2001)用氧弹燃烧/离子选择电极法对煤中总氯含量的试验方法(ASTM D 4208-2002)灰 成 分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574-2007原子吸收法测定煤和焦炭灰分中痕量元素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D 3683 -2004)煤和焦炭灰中主要和次要元素的试验方法ASTM D3682-2001(2006)X荧光法测定煤和焦炭灰中主要和次要元素的试验方法(ASTMD4326-2001)可磨 硬煤哈氏(Hardgrove)可磨性指数的测定ISO 5074-1994(E)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GB/T 2565-1998煤—哈德格罗夫法测可磨指数(ASTM D409-2008)坩埚膨胀序数 煤的坩埚膨胀序数的测定(ISO 501-2003(E))烟煤坩埚膨胀序数测定方法(GB/T 5448-1997)煤的自由膨胀序数的测定ASTM D720-1991(R2004)底部加热炉对煤的膨胀性和收缩性的测试方法ASTM D2014-1997(2004)相对密度 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217-1996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 6949-1998元 素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镉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8-2003)煤中铬、镉、铅测定方法GB/T 16658-2007固体矿物燃料.煤中汞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7-2003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6659-1996氧弹燃烧原子吸收测定煤中汞含量的标准方法ASTM D3684-2001(2006)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GB/T 19225-2003)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T 8207-2007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T 8208-2007煤中硒的测定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GB/T 16415-2008煤中钒的测定方法 GB/T 19226-2003煤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ISO 602:1983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GB/T 7560-2001硬煤奥阿(Audibent-Aruu)膨胀计试验ISO 349:1975 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方法 GB/T 5450-1997硬煤磨损度测定方法 ISO 12900:1997 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 GB/T 15458-2006固体矿物燃料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重量法(ISO 925:1997)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GB/T 218-1996褐煤甲苯可溶提取物产率的测定半自动法ISO 975:2000 褐煤苯萃取物产率的测定方法(GB/T 1575-2001)褐煤.腐烈殖酸的测定ISO 5073:1999 煤中腐植酸产率的测定方法(GB/T 11957-2001)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2001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2-2001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T 1573-2001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GB/T 479-2000煤的格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341-2007 ISO 502:1982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97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9-1997煤的落下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59-2006烟煤显微组分和矿物分析 GB/T 8899-1998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GB/T 6948-1998 烟煤显微组分分类GB/T 15588-2001烟煤宏观煤岩类型分类GB/T 18023-2000低煤阶煤透光率测定方法 GB/T 2566-1995商品煤反射率分布图的判别方法GB/T 15591-1995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511-2001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 GB/T 19224-2003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 20104-2006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GB/T 18666-2002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GB/T 19952-2005煤和焦炭试验可替代方法确认准则GB/T 18510-2001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GB/T 18702-2002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基氏塑性仪法MT/T 1015-2006 煤的塑性测定 ASTM D2639-04术语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GB/T 3175-2007煤和焦炭术语ASTM D121-01a从所得各种数据中计算煤和焦炭分析结果标准规范ASTM D 3180 -1989规定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483-2007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GB/T 5751-2009中国煤炭编码系统GB/T 16772-1997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GB/T 16772-1997煤炭质量分级第1部分灰分 GB/T 15224.1-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2部分硫分 GB/T 15224.2-2004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GB/T 15224.2-2004水 水煤浆技术条件 GB/T 18855-2008煤 浆 水煤浆试验方法GB/T 18856-2008第1部分:采样第2部分:浓度测定第3部分:筛分试验第4部分:表观黏度测定 第5部分:稳定性测定 第6部分:密度测定第7部分:pH值测定。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项目ISO标准标准ASTM标准对照表
煤炭安息角测定方法
GB/T18702-2002
煤的塑性测定——恒力矩基氏塑性仪法MT/T 1015-2006
煤的塑性测定
ASTM D2639-04
术语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GB/T3175-2007
煤和焦炭术语
ASTMD121-01a
从所得各种数据中计算煤和焦炭分析结果标准规范
氯
固体矿物燃料——艾士卡法测氯
ISO 587:1997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
GB/T 3558-1996
煤中氯的测定
ASTM D2361-2002
氧化水解微库仑分析法测定煤中氯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 D 6721-2001
用氧弹燃烧/离子选择电极法对煤中总氯含量的试验方法
ASTM D 4208-2002
ASTM D 3180-1989
规定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GB/T483-2007
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
G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751-2009
中国煤炭编码系统
GB/T16772-1997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
GB/T16772-1997
煤炭质量分级 第1部分 灰分
GB/T15224.1-2004
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 硫分
煤的着火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511-2001
烟煤相对氧化度测定方法
GB/T19224-2003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
GB/T 20104-2006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
GB/T 18666-2002
煤炭在线分析仪测量性能评价方法
GB/T 19952-2005
灰熔融性(可修改).ppt
二. 试验气氛 测定气氛是影响灰熔融性测定结果的 最主要因素之一 铁的影响 工业中成渣部位是弱还原性
精选整理
12
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三. 加热速度的影响
四. 温度测量准确度的影响
五. 试样尺寸的影响
六. 托板材料的影响
精选整理
13
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七. 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八. 摄像仪器的放大失真 九. 仪器自动判断的偏差
2、调节试验气氛——封碳法或通气法
3 、 升 温 : <900℃ , ( 15 ~ 20 ) ℃/min
900℃, (51)℃/min
4、观察锥形,记录特征温度
5、至所有样品达到流动温度,或达到
1500℃时,停止试精选验整理
8
气氛控制
弱还原性气氛
通气法 封碳法
(50±10)% H2 (50±10)% CO2 (60±5)% CO (40±5)% CO2
2、煤灰熔融性测定方法的国标号是
。
3、测定煤灰熔融性需要记录哪四个特征温 度: 、 、 和 。
4、GB/T 219-2008的适用范围是: 、 、 、和 。
5、煤中矿物质的 及其在高温下的 决定了煤灰的熔融 温度。
6、碳物质要求灰分低于 ,粒度小于 的 、 它碳物质。
精选整理
或其
20
练习题
7、简述糊精溶液的配置。 8、简述灰熔融性试验过程中高温炉升温速度的控制方
法。 9、叙述弱还原性气氛的检查方法。 10、简述通气法控制弱还原性气氛的具体要求。
精选整理
21
练习题
11、灰熔融性测定方法的分类。
12、灰熔融性四个特征温度及其判断依据。
影响煤灰熔融性温度控制因素的探究(全部后改)(1)
影响煤灰熔融性温度控制因素的探究光阴似箭,时光荏苒,转眼在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煤炭检测技术中心工作已经进入了第七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我和全体煤检中心化验科的领导和同事们一起在融洽、关怀、友爱的气氛中度过我人生中重要的时期,令我终生难忘。
感谢给过我帮助的煤检中心的领导和同事。
是她们给我的论文试验提供了宝贵建议,提供方便,让我的实验和论文都能顺利完成。
感谢我的领导张部长和赵姨对我的指导,感谢他们在我工作遇到困难时对我的鞭策。
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感谢组长、副组长和各位A组成员在我工作中给予的帮助和关心。
他们平易近人、心胸开阔,对待工作高度严谨的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是他们给了我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生活和学习,也感谢他们给予的友情、帮助。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我无私的奉献、支持、鼓励和信任。
煤灰熔融特性是判断煤灰结渣程度的重要参数,炉内结渣影响锅炉的高效、安全运行,因此,研究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方法对动力煤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煤灰成分对煤灰熔融性的影响过程中,结果表明煤灰熔融性温度随不同氧化物含量的增加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规律。
并用煤灰熔融性测定仪分别测定多种煤样在氧化性气氛和弱还原性气氛下的煤灰熔融性温度。
结果表明气氛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向煤灰中添加系列的碳酸钠和碳酸钙,结果表明碳酸钠可以有效降低煤灰熔融性温度,碳酸钙可以有效提高煤灰熔融性温度关键词:煤灰熔融性;;煤灰成分;还原气氛;氧化性气氛AbstractMel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sh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Slagging threat the economy and security of the coal burned boile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mpact factors of coal ash fusion on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coal ash composition to coal ash fusibility, and it turns out that the chang of coal ash fusion temperature occurs with the increase of different oxide content. Using coal ash melting tester test a variety of coal samples under oxidizing atmosphere and weak reducing atmosphere of ash melting poi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mosphere of the impact of coal ash melting is ing the method of adding different amount of Na2CO3 and CaCO3 to the coal as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h fusion temperatures decreases with addition amount of Na2CO3 with 9 %, and ash fusion temperatures increases with addition amount of with 6 %.Keywords:coal ash fusion; coal ash composition; reducing atmosphere; oxidizing atmosphere摘要 (I)Abstract (I)目录 (II)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内容和实验方法 (3)1.2.1 研究内容 (3)1.2.2 实验方案 (3)1.3 研究目标 (3)第2章文献综述 (4)2.1 煤中矿物质的组成 (4)2.2 煤灰成分 (4)2.3 煤灰熔融性温度 (6)第3章实验材料及仪器 (8)3.1 实验材料 (8)3.2 实验仪器 (8)3.3 工艺流程图 (9)3.3.1 灰熔融性温度测定工艺流程图 (9)3.3.2 灰成分测定工艺流程图 (10)第4章煤灰组成成分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 (11)4.1 二氧化硅(SiO2)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 (11)4.2 氧化铝(Al2O3)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 (12)4.3 三氧化二铁(Fe2O3)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 (14)4.4 氧化钙(CaO)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 (15)4.5 氧化镁(MgO)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 (16)4.6 本章小结 (17)第5章不同气氛环境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 (18)5.1 不同气氛环境对煤灰熔融性温度影响 (18)5.2 本章小结 (20)第6章不同添加物对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 (21)6.1 碳酸钠对高熔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 (21)6.2碳酸钙对低熔点煤灰熔融性温度的影响 (22)6.3 本章小结 (23)第7章小结 (24)参考文献 (25)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富煤少油,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1]。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格模板项目ISO标准GB标准ASTM标准对照表格模板
煤中铜、钴、镍、锌的测定方法
GB/T19225-2003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
GB/T8207-2007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
GB/T8208-2007
煤中硒的测定方法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GB/T16415-2008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
GB/T19226-2003
煤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煤炭质量分级第3部分发热量
GB/T15224.2-2004
水煤浆
水煤浆技术条件
GB/T18855-2008
水煤浆试验方法
GB/T18856-2008
第1部分:采样
第2部分:浓度测定
第3部分:筛分试验
第4部分:表观黏度测定
第5部分:稳定性测定
第6部分:密度测定
第7部分:pH值测定
GB/T217-1996
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GB/T6949-1998
元素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镉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8-2003
煤中铬、镉、铅测定方法
GB/T16658-2007
固体矿物燃料.煤中汞的总含量测定ISO15237-2003
煤中汞的测定方法
GB/T16659-1996
氧弹燃烧原子吸收测定煤中汞含量的标准方法
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GB/T19494-2004
煤样的采取方法
ASTMD2234//2243M-07
实验室分析用焦炭试样的收集和制备ASTMD346-04(2001)
煤和焦炭取样及分析ASTM法实验室评定标准规范
ASTMD4182-1997
制样
硬煤和焦炭手工取样
ISO18283-2006(E)
EN 50504 2008 电弧焊设备的确认(中文版)
EN 50504:20108电弧焊设备的确认狮子十之八九译前言目录引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名词和术语4 准确度等级5 一致性6 校准和确认的周期7 进行焊接设备的确认的人员8 确认8.1 概述8.2 焊条电弧焊8.3 TIG焊8.4 熔化极惰性/活性气体保护焊和药芯焊丝电弧焊8.5 辅助部件9 确认工艺9.1 概述9.2 安全防护9.3 仪器9.4 电源负载9.5 方法10 确认的标签和证书10.1 确认的标签10.2 确认的证书附录A(信息)电源准确度等级附录B(信息)送丝机构B.1 确认的准确度B.2 确认的要求B.3 方法附录C(信息)斜率、脉冲和协同控制C.1 确认的准确度C.2 确认的要求C.3 方法C.4 脉冲MIG焊和逆变控制附录D(信息)TIG焊接设备应注意的问题附录E(信息)焊接系统中辅助部件的确认附录F(信息)焊接回路中的电压降文献(略)本欧洲标准是由CENELC TC 26A、电弧焊接设备技术委员会编写的。
草案的文本被提交并正式表决,并由CENECEC在2008年06月01日批准,为EN 50504。
下列日期是固定的:——EN标准做为国家标准或认可的最迟日期为(dop) 2009-06-01——与EN冲突的国家标准必须作废的最迟日期(dow) 2011-06-01本欧洲标准由CLC/TC 26A、电弧焊接设备的授权准备。
焊接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因为最终结果并不总是能够通检验来确认,因此它需要持续的控制和/或遵守程序文件。
本欧洲标准制订,为进行确定所需的控制和程序。
它要求使用经校准的焊接设备,那么焊接的质量/一致性取决于电流、电压、速度、气体流量等参数的准确度和可重复的设置。
本欧洲标准着重设备的确认,设备的结构基于EN 6097-1标准。
设备的准确度被指定为标准等级。
但在本文中也引入了更高的准确度等级(精密等级)。
作为一个实践型规范,本欧洲标准提供了指南和建议。
不应该像引用规范那样使用,应特别注意确保一致性声明不被误导。
熔融指数测试标准
熔融指数测试标准熔融指数是一种用来衡量塑料熔融流动性的指标,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熔融塑料从圆柱形的金属模具中流出的质量或体积。
熔融指数测试是塑料行业中常用的一项物性测试,对于塑料原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熔融指数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塑料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熔融指数测试标准需要明确测试方法和设备的要求。
熔融指数测试通常采用的是挤出法或流动法,因此需要规定好温度、压力、模具尺寸等测试条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测试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也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以保证测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熔融指数测试标准还需要规定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样品的制备对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规定好样品的制备方法、尺寸要求、数量要求等,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同时,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避免样品受潮、受污染等,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熔融指数测试标准还需要规定测试结果的表达和分析方法。
测试结果通常以熔融指数值的形式呈现,因此需要规定好熔融指数值的计算方法和表达形式。
同时,还需要规定好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比如如何判断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如何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等,以便为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最后,熔融指数测试标准还需要规定测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测试条件,避免外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需要对测试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熔融指数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塑料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对熔融指数测试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塑料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煤的灰熔融性测定
煤灰熔融性分析的目的
• 测定煤灰的熔融性,根据软化区间温度(DT—ST)的大小,可粗略判 断煤灰是属于长渣或短渣。一般认为当(ST—DT)=200~400℃为长 渣;(ST—DT)=100~200℃为短渣。通常锅炉燃用长渣煤时运行较 安全。燃用短渣煤时,由于炉温增高,固态排渣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 内就出现大面积的严重结渣情况;燃用长渣煤时,DT、ST之间的温差 虽超过200℃,但固态排渣炉的结渣相对进行得较为缓慢,一旦产生 问题,也常常是局部性的。
影响灰熔融性测定因素
• (4)角锥托板的材质 耐火材料有酸性和碱性之分,它们在高温下,同一般酸碱溶液一样
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在测定煤灰熔融性温度时,要注意托板的选 择,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多数煤灰中酸性物(Al2O3+SiO2+TiO2) 大于碱性物(Fe2O3+MgO+CaO+K2O+Na2O),可采用刚玉(Al2O3)或氧 化铝与高岭土混合制成的托板。相反,碱性煤灰则要选用灼烧过的菱苦 土(MgO)制成的托板。
• 流动温度(FT:flow temperature) FT: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时的温度。
➢ 四个特征温度 • 变形温度 DT: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 • 软化温度 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 半球温度 HT:灰锥形变至近似半球形,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 温度。 • 流动温度 FT: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在1.5mm以下的薄层。
影响灰熔融性测定因素
• 气体分析法:用一根内径为3~5mm气密的刚玉管直接插入炉内高温带 ,分别在1000~1300℃和1100℃下抽取炉内气体,抽样速度以不大于6~ 7ml/min抽出气体。若用气体全分析仪分析气体成分时,可直接用该仪 器的平衡瓶(内装水)抽取气体较为方便;若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时 ,则可用100ml注射器抽取气体样品,取样结束后立即送实验室分析。 在1000~1300℃范围内还原气体(CO、H2、CH4)体积百分量为10%~ 70%,同时在1100℃以下它们的总体积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不大于1:1 ,O2的体积百分比<0.5%,则炉内气氛是弱还原性。
pc熔指测试标准
pc熔指测试标准PC熔指测试是一种用来评估聚碳酸酯(PC)材料的熔融特性的测试方法。
该测试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材料的熔融温度、熔化指数和熔融流动性等参数,对于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性能稳定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PC熔指测试的标准和参考内容。
1. ASTM D1238-13a标准:该标准是由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制定的,用于测定塑料材料熔融流动速率的方法。
该标准详细描述了测试所需的仪器、样品制备、测试条件和结果计算方法等。
2. ISO 1133-1:2011标准:该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用于测定塑料材料熔融流动速率的方法。
该标准对测试设备、样品制备、测试条件和结果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
3. GB/T 3682-2000标准:该标准是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制定的,对塑料材料熔融流动速率的测定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主要描述了测试仪器、样品制备、测试条件和结果计算方法等内容。
4. PC熔指测试的仪器:常用的PC熔指测试仪器包括熔体流动速率仪、注塑机和试样制备设备等。
熔体流动速率仪是主要用于测量材料的熔融流动速率,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和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5. 样品制备:PC熔指测试所需的样品制备过程包括将原料PC材料切割成规定尺寸的试样,并进行预处理和烘干等步骤,以消除材料中的水分和其他杂质。
6. 测试条件:PC熔指测试需要控制好测试温度、负荷和测试时间等参数。
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和测试标准,可以选择适当的测试条件。
7. 结果计算:根据不同的标准,PC熔指测试的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到,包括熔融流动速率、熔融体积速率和熔融密度等。
PC熔指测试是评估聚碳酸酯材料加工性能和性能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遵循相关的测试标准和参考内容,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和实际情况,也可以对测试方法进行适当的修改和优化,以满足特定材料的测试需求。
标准物质证书(煤灰熔融性标准物质)
煤灰GBW11114熔融性标准物质该标准物质用于校验分析仪器,检验煤灰或其他类似物质熔融特性的方法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亦可作为量值传递、产品质量控制和仲裁分析的依据。
一、制备方法电厂飞灰→高温灰化→球磨→混合→均匀性初检→装瓶→均匀性检验→定值分析→数据处理→包装→煤灰熔融性标样用西德LEITZ公司的高温热显微镜和国产硅碳管灰熔点炉分别按“ISO540/煤和焦炭—灰的熔融性测定方法”和“GB219—74/煤灰熔融性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分析。
四、均匀性实验装瓶后的样品按2%随机抽样,每瓶分瓶上、下部位取样进行双因数方差分析检验均匀性,采用方差(F)检验结果F<Fa,样品均匀。
五、使用、包装盒贮存1、塑料瓶装,净重35克,胶套密封。
2、取用标准物质是应用洁净的工具,避免异物带入瓶内,用毕拧紧瓶盖于洁净、阴凉处保存。
3、标准物质细度小于0.071mm,无需研磨,可直接以糊精调好后制锥。
4、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便应该用标准物质进行测定装置的标定:①、更换(或拆装)高温炉内、外套管、硅碳管时。
②、更换(或拆装)热电偶时③、更换炉内封碳物质的品种或数量时④、启用新购置灰熔融性测定仪时⑤、启用搁置较长时间的装置时⑥、提供要求准确度较高的灰样的熔融特性报告时⑦、测定装置的使用次数超过5次时5、专门对测定装置或气氛进行校验时,炉内最好只放标准物质锥,对于硅碳管炉,当软化温度测定值与标准物质名义值相差超过50℃时,或对高温热显微镜,半球温度测定值与标准物质名义值相差超过50℃时,就应该对炉体各部件及碳封物质品种数量或气体比例流量进行调整,直到用标准物质校验不超差为止。
6、气氛是灰熔融性测定不稳定的主要不稳定因数。
它对灰熔融性影响很大,因此,每次测定煤灰试样的熔融性时最好同时在炉内放置标准物质锥进行比较对照。
若标准物质锥的特征温度全部在允差范围内则未知灰样只测一次,就可保证其准确度,特别对于未知灰样量较少的情况,这种方法就更方便易行。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19—74代替GB219—63煤灰熔融性的测定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计量局发布1974 年1 1 月1 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化学工业部提出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煤炭研究所起草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无烟煤、石煤、泥煤和焦炭灰熔融性的测定。
方法要点:将煤灰制成一定尺寸的三角锥体,在一定的气体介质中,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观察灰锥在受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测定它的三个熔融特征温度——变形温度(T1)、软化温度(T2)和流动温度(T3) 。
一、定义1.变形温度(T1):灰锥尖端开始变圆或弯曲时的温度(图1 中T1)。
2.软化温度(T2):灰锥变形至下列情况时的温度:锥体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灰锥变成球形和高度等于(或小于)底长的半球形(图1 中T2)。
3.流动温度(T3) :灰锥熔化成液体或展开成高度在1.5mm 以下的薄层(图1 中T3)。
图1 灰锥熔融特征示意图注:对某些煤灰可能得不到特征温度点,而发生下列情况:烧结:灰锥明显缩小至似乎熔化,但实际却变成烧结块,保持一定的轮廓。
收缩:灰锥由于挥发而明显缩小,但却保持原来的形状。
膨胀和鼓泡:锥体明显胀大和鼓气泡。
二、试验条件4.试样形状和大小:试样为三角锥体,高20mm,底为边长7mm 的正三角形,灰锥的垂直于底面的侧面与托板表面相垂直。
5.试验气氛:(1)弱还原性气氛,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控制:a.炉内封入石墨或用无烟煤上盖一层石墨。
b.炉内通入50±10%的氢气和50±10%的二氧化碳混合气体。
(2)氧化性气氛,炉内不放任何含碳物质,并让空气自由流通。
三、仪器设备、材料和试剂6.仪器设备:(1)硅碳管高温炉(图2):炉膛直径为50~70mm、长600mm 的卧式炉,或满足下列条件的其他高温炉:图2 硅碳管高温炉1—热电偶;2—硅碳管;3—灰锥;4—刚玉舟;5—炉壳;6—刚玉外套管;7—刚玉内套管;8—泡沫氧化铝保温砖;9—电板片;10—观察孔a.有足够长的恒温带,其各部温差≤5℃。
熔指测试标准
熔指测试标准熔指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它可以用来确定材料的熔化温度和熔化范围,从而为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熔指测试标准是指在进行熔指测试时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方便不同实验室和生产厂家之间的数据比对和交流。
熔指测试标准的制定通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等机构负责,不同的材料类型和应用领域会有相应的熔指测试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测试样品的准备、测试设备的选择和校准、测试条件的设定、测试程序的执行、测试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进行熔指测试时,首先需要根据所测材料的特性和用途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然后,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样品的制备,包括样品的准备尺寸、外观要求、表面处理等。
接下来是测试设备的选择和校准,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符合要求,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条件进行操作,包括加热速率、保持时间、气氛控制等。
测试完成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包括熔化温度、熔化范围、形态特征等参数。
熔指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材料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生产厂家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性,指导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
同时,标准化的测试方法也为不同实验室和生产厂家之间的数据比对和交流提供了便利,促进了行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熔指测试标准的执行还有助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材料的应用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关注和学习最新的标准和方法,及时更新测试设备和技术,提高测试水平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总的来说,熔指测试标准是保证熔指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材料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MI、MFR、MVR指标及测试方法
MI、MFR、MVR指标及测试方法熔融指数(Melt Flow Rate,MFR,MI,MVR)熔融指数,全称熔液流动指数,是一种表示塑胶材料加工时的流动性的数值。
它是美国量测标准协会(ASTM)根据美国杜邦公司(DuPont)惯用的鉴定塑料特性的方法制定而成,其测试方法是:先让塑料粒在一定时间(10分钟)内、一定温度及压力(各种材料标准不同)下,融化成塑料流体,然后通过一直径为2.1mm圆管所流出的克(g)数。
其值越大,表示该塑胶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越佳,反之则越差。
最常使用的测试标准是ASTM D 1238,该测试标准的量测仪器是熔液指数计(MeltIndexer)。
单位:g/10min测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将待测高分子(塑料)原料置入小槽中,槽末接有细管,细管直径为2.095mm,管长为8mm。
加热至某温度(常为190度)后,原料上端藉由活塞施加某一定重量向下压挤,量测该原料在10分钟内所被挤出的重量,即为该塑料的流动指数。
有时您会看到这样的表示法:MI25g/10min,它表示在10分钟内该塑料被挤出25克。
一般常用塑料的MI值大约介于1~25之间。
MI愈大,代表该塑料原料粘度愈小及分子重量愈小,反之则代表该塑料粘度愈大及分子重量愈大。
除了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还可以用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来进行测定。
熔体流动速率,原称熔融指数,其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挤出的热塑性物料的量,也即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毛细管的质量,用MFR表示,单位为g/10min。
熔体流动速率可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粘流特性,对保证热塑性塑料及其制品的质量,对调整生产工艺,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熔体流动速率从“质量”的概念上,又引伸到“体积”的概念上,即增加了熔体体积流动速率。
其定义为:熔体每10min通过标准口模毛细管的体积,用MVR表示,单位为cm3/10min[1]。
从体积的角度出发,对表征热塑性塑料在熔融状态下的粘流特性,对调整生产工艺,又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参数。
熔融指数测试标准
熔融指数测试标准
熔融指数是一种用来表征塑料熔体流动性能的指标,也是塑料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它可以反映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流动性能,对于塑料原料的品质控制和塑料加工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熔融指数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塑料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熔融指数测试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条件等。
首先,测试方法应当科学、合理、准确,能够真实地反映塑料熔体的流动性能。
其次,测试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能够满足不同塑料材料的测试需求。
最后,测试条件需要严格控制,包括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在制定熔融指数测试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塑料材料的特性和应用领域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塑料材料,由于其分子结构和流动特性的差异,对熔融指数测试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塑料材料,需要制定相应的测试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熔融指数测试标准的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严格执行测试标准,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在执行测试标准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
同时,还需要对测试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测试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总之,熔融指数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塑料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严格地执行测试标准,才能保证塑料材料的质量和加工工艺的稳定性,推动塑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能够制定更加完善的熔融指数测试标准,为塑料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熔指测试标准
熔指测试标准熔指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用于确定材料的熔化温度和熔化范围。
熔指测试对于塑料、橡胶、纺织品、金属等材料的生产和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熔指测试标准的制定和遵循对于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熔指测试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首先,熔指测试的标准包括ASTM D3418-15、ISO 11357等国际标准和GB/T 1633-2000、GB/T 1633-2006等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规定了熔点测试的试样制备、测试条件、仪器设备、测试程序、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在进行熔指测试时,应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要求,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熔指测试的标准要求对于试样的制备和处理非常重要。
试样的制备应当符合标准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要求,同时应当保证试样的表面光滑、无气泡和杂质。
在测试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试样受到污染和损坏,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熔指测试的标准还规定了测试条件和仪器设备的要求,包括加热速率、气氛控制、压力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测试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另外,熔指测试的标准还规定了测试程序和数据处理的要求。
在进行熔指测试时,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测试程序进行操作,包括加热、保温、冷却等步骤。
在测试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试样的温度变化和熔化状态,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准确的熔点和熔化范围。
同时,应当对测试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定,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最后,熔指测试的标准要求对于测试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技能也提出了要求。
测试人员应当具有相关的材料测试和仪器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熔指测试仪器,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试样制备和测试操作。
同时,测试人员应当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能够严格遵守测试标准和操作规程,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熔指测试的标准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测试人员应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要求,以保证测试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塑料熔融指数测试标准
塑料熔融指数测试标准塑料熔融指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通过一定负荷下,塑料在一定时间内熔融的质量或者体积。
塑料熔融指数测试是塑料材料性能测试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塑料的熔融性能,从而指导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和质量保障。
塑料熔融指数测试标准是为了规范和统一塑料熔融指数测试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塑料熔融指数测试标准有ISO 1133、ASTM D1238等,这些标准都对测试设备、试样制备、测试程序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首先,测试设备是塑料熔融指数测试的关键。
常见的测试设备包括熔体指数仪、流动速率仪等,这些设备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校准和检验,以确保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测试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也需要按照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避免因设备原因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试样制备是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制备试样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尺寸和质量要求进行,避免试样的不均匀性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同时,在试样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材料的预处理和干燥,以确保试样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符合测试要求。
测试程序是塑料熔融指数测试的核心环节。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负荷和时间等测试条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和处理测试数据,避免因数据处理不当对测试结果产生误差。
最后,数据处理是测试结果的呈现和分析过程。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标准规定的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最终的测试结果。
同时,还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比对,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塑料熔融指数测试标准对测试设备、试样制备、测试程序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因此,在进行塑料熔融指数测试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测试方法,以适应不同塑料材料的测试需求。
燃煤灰熔融性国标及维护
二、方法提要 将煤灰制成一定尺寸的三角锥,在一定的气体介质中, 以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观察灰锥在受热过程中的形态 变化,观测并记录它的四个特征熔融温度。
三、试剂和材料 1、糊精溶液:糊精(化学纯)10g,溶于100mL蒸馏 水中,配成100g/L溶液。 2、氧化镁:工业品,研细至粒度小于0.1mm。 3、碳物质:灰分低于15﹪,粒度小于1mm的无烟煤、 石墨或其他碳物质。 4、煤灰熔融性标准物质:可用来检查试验气氛性质的煤 灰熔融性标准物质。
5、气体:二氧化碳、氢气或一氧化碳。 6、刚玉舟:耐温1500℃以上,能盛足够量的碳物质。 7、灰锥托板:在1500℃下不变形,不与灰锥发生反 应由对称的两个半块构成的黄铜或不锈钢 制品。
9、玛瑙研钵。
灰锥托板
四、试验条件 1、试验气氛 a.氧化性气氛:炉内不放任何含碳物质,并使空 气自由流通。
8、在关闭背景孔时,将盖子拧紧后再往回拧半 圈,以防测试结束后背景孔盖打不开。 9、滤光片反光强的一面面向炉膛,以减少热辐 射对摄像头的影响。 10、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工作台面平稳。 11、实验结束后可对实验图像进行人工判别, 如仪器自动判定的四个特征温度与人工判别的有 偏差,可根据图像保存情况对结果进行调整后再 报出。
煤灰熔融性
GB/T 219---2008
煤灰熔融性测试
一、定义 1、变形温度(DT):灰锥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 变弯曲时的温度。 2、软化温度(ST):灰锥弯曲至锥尖触及托板或 灰锥变成球形时的温度。 3、半球温度(HT):灰锥形状变至近似半球形, 即高约等于底长的一半时的温度。 4、流动温度(FT):灰锥熔化展开成高度小于 1.5mm的薄层时的温度。
灰熔融性测试仪
4、制作灰锥时一定要压实,取出时应完整,特 别是灰锥锥尖一定要保持完整。 5、加入石墨或活性炭时,请尽量铺开,灰锥托 板下少放或不放。 6、保持石英片、滤光片、镜头等光路部件的清 洁,每次实验前需将石英片擦干净。 7、灰锥托板三孔的一端朝镜头,以防止仪器自 动判别时出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煤和焦炭灰分熔融性的测定一、适用范围本国际标准规定了测定煤和焦炭灰分的特征熔化温度的方法注关键词:化石燃料、固体燃料、灰、灰烬、试验、高温试验、测定和熔融性。
二、引用标准以下参考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标注日期的参考文献,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若引用文件未注明日期,则适用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改)。
ISO1171,固体矿物燃料灰分的测定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档。
本国际标准规定了通过埃施卡法测定硬煤,褐煤和褐炭以及焦炭中总硫含量的参考方法。
3.1变形温度DT由于融化,试验块尖端或棱开始变圆或弯曲时(产生弧度)的温度注:如尖端或棱保持锋利,则锥体收缩和倾斜应该忽略并且不算变形温度。
然而,对于某些固体矿物燃料,试样收缩开始的温度可能是值得关注的,并应作为测定过程中注意的一个特征报告。
3.2软化温度ST在锥体和截锥试样情况下,其高等于底部的宽度时的温度,或立方或圆柱形试样情况下,试样的边缘完全弧化、高度保持不变时的温度。
3.3半球温度HT试样形成一个半球,当高度等于底座直径的一半时的温度。
3.4流动温度FT试样在托板上熔化展开成层,高度为HT情况下1/3时的温度。
四、原理用煤灰制成的试样在标准条件下加热并持续观察。
形状发生特征变化的温度被记录下来。
特性温度的定义见第3章。
(请参见图2、图3和图4)。
图2锥形试样的形变特征图3立方或圆柱试样的形变特征图4截锥试样的形变特征虽然测定通常是在还原性气氛中进行的,但有时在氧化气氛中进行进一步测定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一般而言,7.1的还原气氛给出了最低的特征温度。
五、试剂5.1糊精溶液,100g/I将10克糊精溶解于100ml水中。
5.2凡士林。
5.3金丝,直径0.5mm或以上,或金片,厚度0.5mm至1.0mm。
纯度99.99%,熔点为1064℃。
5.4镍丝,直径0.5mm或以上,或镍片,厚度0.5mm至1.0mm,纯度99.9%,熔点1455℃。
5.5钯丝,直径0.5mm或以上,或钯片,厚度0.5mm至1.0mm,纯度99.9%,熔点1554℃。
5.6二氧化碳5.7氢气或一氧化碳六、仪器设备6.1电加热炉,满足下列条件a)应能达到测定灰分性能的最高温度(要求温度为1500°C或更高)注:有些炉子可以有一个更高的工作温度,例如1480℃或1540℃,这取决于其制造中使用的加热元件的类型b)它应提供一个适当的均匀温度区域来加热试件。
c)它应该提供从815℃以上以均匀速率加热测试件的功能。
d)能够保持试样周围所需的试验气氛(见7.1)。
e)它应该提供一种在加热过程中观察试件形状变化的功能。
建议在高温炉的端窗和光学观察仪器之间提供一种装置,以便插入一块钻蓝或类似的玻璃,以保护操作者的视网膜不受高温辐射的影响。
6.2高温计,由铂/铂-佬热电偶组成。
定位热电偶以使热电偶接头位于均温区中心的纵轴上6.3模具,黄铜、不锈钢或其他合适材料制成,用于准备试样。
(参见图1中的示例。
)图1用于制作锥样的适宜模具6.4试样托板,这种材料的支撑在测定过程中既不变形,也不与灰发生反应或吸收灰。
烧结氧化铝或精细结构的莫来石的支撑体通常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个别的灰烬可能会产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在原始支撑体和试样之间可以使用非吸收性界面,如铂箔。
6.5两个流量计,用于测量还原性气体的成分(见7.1);当使用氧化气体时,没有必要测量流量。
如果流量计中含有液体,这种液体应是非挥发性的6.6玛毯研钵和杵6.7测试筛,孔径为0.075mm(或以下),直径约为100或200mm,并配有盖子和接收器。
6.8光学仪器,可在整个测定过程中观察试件的轮廓。
剖面的相对尺寸可以用一根分割线方便地计算出来。
额外使用摄影设备,如照相机或录像设备是可选的,但建议使用。
七、试验条件7.1试验气氛还原气氛在室温环境下计算,向炉内引入下列气体混合物中的一种,以400mm/min的最小线性流速通过试样。
这个速率并不重要,只要它足以防止炉内空气泄漏。
a)55%~65%体积一氧化碳和35%~45%体积二氧化碳;或b)45%~55%氢气和45%~55%二氧化碳。
注1:如果使用CO/CO2的混合物来产生还原性气氛,请确保内容物完全按照制造商的说明混合,并确保钢瓶的温度在CO2能够液化与分离的临界温度之上。
注2:富含氧化铁的灰烬可以与炉内的任何氧气发生反应,导致特征温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较差。
氧化气氛是通过空气或二氧化碳获得的,流速不重要。
警告:当使用上面给出的还原气氛时,从炉中冒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比例的一氧化碳。
因此,确保这些气体排到外面的空气是至关重要的,最好是通过一个通风罩或一个有效的风扇系统。
如果在还原气氛中使用氢气,在引入氢气之前和关闭氢气供应之后,应非常小心地用二氧化碳吹扫炉,以防止爆炸的发生。
7.2试件形状试样应有锐利的边缘,以便观察。
测试件的质量应确保测试体内温度的均衡,因此应避免尺寸太大。
以下是可接受的尺寸:a)锥形,其基底为等边三角形,高度不超过12mm,长度为底面边长的2至3倍(见图2);b)边长3mm-7mm的立方体;(见图3);c)直立圆柱体,高度3至9mm,直径与高度相等(见图3);d)截锥高度4mm,底部直径3mm,顶端直径1.5mm(见图4)。
如果使用的锥形试样时,测试期间弯曲的程度足够严重到不能在任何时候直接观察试样动态状态,应该使用另一种形状。
八、校准检查在常规测试条件下,通过观察金(5.3)的熔点定期检查高温计,如果可能的话观察钯(5.5)的熔点。
通过观察镍的熔点来测定还原性气氛(5.4)。
如果观察到的金或钯的熔点与5.3和5.5中给出的熔点相差超过10°C,则重新校准或重新校准注1:观察金和钯熔点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经参考实验室认证的热电偶或可追溯至标准参考实验室的校准来检查高温计。
如果观察到的镇熔点与5.4中给出的熔点相差超过10℃,则可能是由于还原气氛不足导致氧化所致。
检查漏气装置,控制流速和气体质量,重新检查镍熔点。
注2:镍熔点的正确并不能保证还原气氛的成分正确,因为只有偏差很大,熔融性才会受到影响。
九、试样准备按照ISO1171规定的方法制备灰。
确保灰化完全。
用玛瑙研钵(6.6)研磨灰分,直至最大粒径小于0.075mm。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锥样顶端的颗粒数量,建议研磨量小于0.063mm。
用软化水湿润足量制备的灰,或如有必要用糊精溶液(5.1)做粘合剂,并使混合物成糊状。
为了便于取出试样,可以先在模具(6.3)上涂上一薄层凡士林(5.2)。
将配制好的灰浆均匀、完全地填充在模具中,使试样的边缘和尖端锋利。
在试着将测试件从模具中取出之前,让它在表面上变干。
如果灰浆干得太快,可以用额外的水或溶液稍微润湿它。
取下试样后,将试样装在托板(6.4)上,用一薄层制备好的灰浆去影响附着力,注意不要损伤试样的尖端或边缘。
试样应用光学仪器检查(6.8),无锋利边缘和尖端的试样应弃用。
让试样干燥,并通过将试样缓慢加热到大约815℃的温度来除去任何有机物。
如果愿意,这种初步加热可在试验用的炉(6.1)中进行。
十、步骤将试样弄到托板(6.4)上在移到炉(6.1)中,注意7.1中的警告,调整气体成分和流速。
为了减少使用还原气氛时的爆炸危险,在放氢气前用二氧化碳净化炉子。
试样应定位在托板上,当放入炉子时,它的垂直面平行于观察口的纵轴。
此外,试样应放置在尽可能靠近热电偶热端的地方,确保热电偶处于正确的位置。
将炉内温度提高到低于预期变形温度的一点,使该点与预期温度之间的温度间隔超过150℃。
如果使用照相机或摄像机,对样品进行聚焦,使样品的所有部分在测试期间都清晰地聚焦在焦点上。
如果测试期间需要,可以调整焦点。
10分钟后,在范围为3℃/min至7℃/min以均匀的速度提高温度,对于小的试样,速率达到10℃/min是合适的。
开始对样本进行观察或拍照,并在不超过20℃的温度变化间隔记录形状,直到达到炉的最大温度或试样的流动温度为止。
记录形状发生特征变化时的温度。
如果使用摄影或视频技术时样品的特征形状位于的两个连续帧之间,则温度应记录为两个连续帧的平均温度。
一些灰分,可能会遇到诸如起泡、变形、收缩、膨胀、托板不湿润(由高表面张力引起)和内部气泡爆裂等影响带来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记录这些现象,并可能使用不同类型的托板重复实验。
在使用照相设备时,应在观看屏幕上方放置一个标准网格,以协助对特征形状的解释。
如果使用的是氢气/二氧化碳空气,关闭氢气,并继续二氧化碳流动至少30秒,然后关闭二氧化碳流动。
将样品和托板从炉中取出,进行冷却,并检查灰和托板之间是否有化学反应,因为化学反应会导致难以获得准确的特征形状。
对任何胶片进行处理时,在至少相当于原始标本高度10倍的放大倍数下检查底片或透明片。
使用胶片时,结果应基于检查的底片或透明片,而不是印刷品。
十一、方法的精密度11.1重复限在同一实验室、同一天由、同一操作人员使用同一仪器对同一灰分制剂进行独立重复测定,其结果差异不得超表1所示值。
11.2重现限根据ISO1171的规定,在两个不同的实验室中对同一样品完成制备后的代表性部分进行重复测定,其结果的差异不应超过表1中给出的值。
表1结果之间的最大可接受差异灰分的熔融性重复限重现限DT a30.80ST3060HT3060FT30.80a如果ST达不到精度,DT就无法达到变形的精度。
虽然本准允许使用不同的形状,但表1中报告的精度数据是根据仅使用锥形获得的结果计算出来的,其他的形状没有报告精度数据。
十二、试验报告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细节:a)样品的标识;b)所用方法的参考;c)变形温度,四舍五入至最近的10℃;d)软化温度,四舍五入至最近的10℃;e)半球温度,四舍五入至最近的10℃;f)流动温度,四舍五入至最近的10℃;g)所使用的气氛类型(还原或氧化)。
十三、精密声明本标准中使用的验证数据是由2004年10月进行的一项实验室间研究确定的。
19个实验室参与了这项研究,分析了3个灰样和8个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