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能几率孔径
压汞仪实验指导书
压汞仪实验指导书压汞仪实验指导书1. 实验⽬得:混凝⼟就是由粗⾻料、细⾻料、⽔泥⽔化颗粒、未⽔化⽔泥颗粒、孔隙与裂纹等不同组分组成得⽔泥基复合材料,就是⼀种多孔得、在各尺度上多相得⾮均质复杂体系。
孔结构对混凝⼟得渗透性与强度等宏观性能有重要影响.压汞法(mercury intrutionporosimetry)测孔就是研究⽔泥基复合材料孔结构参数(如孔隙率、孔径尺⼨与孔径分布)得⼀种⼴泛应⽤得⽅法,成功应⽤于许多关于硬化⽔泥浆与⽔泥砂浆体得研究,并取得了⼤量得成果,促进了混凝⼟材料科学得进步.本实验得⽬得就是了解压汞仪⼯作原理;掌握压汞仪操作;并学会分析所测孔结构数据.2压汞仪⼯作原理:通过加压使汞进⼊固体中,进⼊固体孔中得孔体积增量所需得能量等于外⼒所做得功,即等于处于相同热⼒学条件下得汞-固界⾯下得表⾯⾃由能.⽽之所以选择⽔银作为试验液体,就是根据固体界⾯⾏为得研究结论,当接触⾓⼤于90度时,固体不会被液体润湿。
同时研究得知,⽔银得接触⾓就是117度,故除⾮提供外加压⼒,否则混凝⼟不会被⽔银润湿,不会发⽣⽑细管渗透现象。
因此要把⽔银压⼊⽑细孔,必须对⽔银施加⼀定得压⼒克服⽑细孔得阻⼒.通过试验得到⼀系列压⼒p与得到相对应得⽔银浸⼊体积V,提供了孔尺⼨分布计算得基本数据,采⽤圆柱孔模型,根据压⼒与电容得变化关系计算孔体积及⽐表⾯积,依据华西堡⽅程计算孔径分布。
压汞试验得到得⽐较直接得结果就是不同孔径范围所对应得孔隙量,进⼀步计算得到总孔隙率、临界孔径(临界孔径对应于汞体积屈服得末端点压⼒.其理论基础为,材料由不同尺⼨得孔隙组成,较⼤得孔隙之间由较⼩得孔隙连通,临界孔就是能将较⼤得孔隙连通起来得各孔得最⼤孔级。
根据临界孔径得概念,该表征参数可反映孔隙得连通性与渗透路径得曲折性)、平均孔径、最可⼏孔径(即出现⼏率最⼤得孔径)及孔结构参数等。
图1 ⽑细孔中汞受⼒情况若欲使⽑细孔中得汞保持⼀平衡位置,必须使外界所施加得总压⼒P同⽑细孔中⽔银得表⾯张⼒产⽣得阻⼒P1相等,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公式;只有当施加得外⼒P≥Ps时,⽔银才可进⼊⽑细孔,从⽽得到施加压⼒与孔径之间得关系式,即Washburn公式:3实验⽤原材料、仪器及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美国产PoreMaster—33全⾃动压汞仪,天平,脱脂棉,镊⼦,汞,液氮,硫磺,酒精美国产PoreMaster—33全⾃动压汞仪主要技术指标:孔分布测定范围孔直径为950—0、0064微⽶;从真空到33000psia可连续或步进加压。
筛分试验 第1部分:用于金属丝编织网及金属穿孔板的筛分试验方法-最新国标
筛分试验 第1部分:用于金属丝编织网及金属穿孔板的筛分试验方法1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影响试验筛分的主要因素和获得的结果,还规定了有关仪器、程序和结果报告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金属丝编织网或金属穿孔板试验筛的方法。
使用电成型试验筛的筛分试验方法见ISO 2591-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329 试验筛与筛分试验 术语(GB/T 5329—2003,ISO 2395:1990,MOD)GB/T 6003.1 试验筛 技术要求和检验 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 6003.1—2012,ISO 3310-1:2000,MOD)GB/T 6003.2 试验筛 技术要求和检验 第2部分: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T 6003.2—2012,ISO 3310-2:1999,MOD)GB/T 6003.3 电成型薄板试验筛(GB/T 6003.3—1999,ISO 3310-3:1990,eqv)GB/T 6005 试验筛 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 筛孔的基本尺寸(GB/T 6005—2008,ISO 565:1990,MOD)3 术语和定义GB/T 532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待筛物料概述待筛物料范围很广,从非常粗的块状(例如煤和石头)到非常细的物料(例如颜料和粘土);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
物料特性的信息有助于判断其筛分特性,应在测试报告中注明。
影响筛分更重要的特性见4.2。
由于遇到的物料特性相当多样,所以不可能指定某种筛分试验方法适用于所有物料。
适用于某种物料的筛分方法宜满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处理该物料的其他规范的规定。
物理和化学特性4.2.1 密度以下各种密度的筛分试验很重要:a)振实密度,这将影响筛分的持续时间;b)松装密度,这将影响待筛物料的数量。
药品杀菌方法-物理灭菌(微波灭菌)+化学灭菌(中)
霉菌杀菌力较弱。紫外线对人体如照射过久,能产 生结合膜炎及皮肤烧灼等现象。一般均在操作前启 紫外线灯约半小时至一小时,然后进行操作。各种 规格的紫外线灯,皆规定了有效使用时即,一般为 3,000 小时。故每次使用应登记开启时间,并定 期进行来菌效果的检查,也可用具有对 254nm 灵敏
0c59f8ea 工业微波设备 /
0c59f8ea 工业微波设备 /
的紫外线。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其强度与距离平 方成比例地减弱,并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其穿透 作用微弱,但较易穿透清洁空气及纯净的水,其中 悬浮物或水中盐类增多时,则穿透程度显著下降。 所以紫外线广泛作空气灭菌和表面灭菌之用。一般 在 6-15m3 的空间可装置 30 瓦(或 36-4最限能设计直 接测定被灭菌物内温度的装置。同时为了确保灭菌 温度,在生产上常使用温度批示剂例如利用某些熔 点正好是灭菌所需温度的化学药品作指示,以判断 灭菌湿度是否达到。方法是将少量的药物封装于安 瓿内,与灭菌物一起放入灭菌器的上下部位灭菌,
0c59f8ea 工业微波设备 /
体积、数量、排布均对灭菌的湿度有一定影响,故 应先进行灭菌条件实验,确保灭菌效果。(2)必须 将灭菌器内的空气排出。如果灭菌器内的空气存 在,则压力表上所表示的压力是器内蒸气和空气二 者的总压而非单纯的蒸气压力。结果压力虽然到达 预定的水平,但温度达不到。若表指示一致。则有
可能空气没有排尽,也可能压力表失灵,也可能不 是饱和蒸气,应找出原因,加以解决。由于水蒸气 被空气稀释,妨碍了水蒸气与灭菌物品的充分接 触,而降低了水蒸气的灭菌效果。附有真空装置的 热压灭菌器,在通入蒸气前将顺内空气抽出,可加 快预热过程,缩短灭菌时间。减压还可有效地将多
200 个/升的瓶子,用水温度 18℃雾滴大小为 80 进行喷雾时,冷却效果最大,过冷粗的喷雾将引起 瓶子的爆破,或用逐渐降温的喷雾水冷却。对于灭 菌后要求干燥但又不易破损的物料,灭菌后立即放 出灭菌器内的蒸气,以利干燥。2.流通蒸气灭菌 和煮沸灭菌法流通蒸气灭菌是不密闭的容器内,用
加工中心加工孔内径不稳定的原因
加工中心加工孔内径不稳定的原因说起加工中心,大家第一时间可能都会想到那些高精度、高效率的机器,感觉它们好像是“万能神”,把一块块金属给加工得又圆又整齐,简直就是完美。
但有些时候,事情可没这么简单。
比如说,孔内径这玩意儿,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让很多操作工头疼得不行。
孔径咋就不稳定了呢?你以为它是“调皮”不肯听话,其实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
说得轻松点,可能是它有点小脾气,不太好伺候,得小心翼翼地照顾。
可别以为是机器出故障,咱得从多方面找找原因。
最常见的,非机器的稳定性莫属。
你想,机器一天天跑,没点“动静”咋行?别看它平时挺稳的,长时间工作下来,主轴、导轨什么的会出现磨损。
主轴的精度差了,刀具也没法发挥作用了,孔径自然也就不稳定了。
试想一下,你拿着一个有点磨损的工具去做精细活,难不成能做好?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所以说,机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是重中之重。
就是刀具的问题。
有的人在选择刀具时,心想着省点钱就用了个便宜货。
其实这招大有问题!刀具好不好,不仅直接影响加工效果,还关系到孔径的稳定性。
刀具磨损过快,孔径也会随之变化。
像是咱平时做菜,刀不锋利,切出来的菜块不一,做工粗糙。
加工中心的刀具也差不多,不能随便糊弄,得注意保养和选择合适的刀具。
有的朋友也许会说:“机器没问题,刀具也不错,那还能咋办?”好吧,这就得看看工件的材料了。
你要是用的不是很规矩的材料,孔内径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说,材料表面不平,硬度差异大,或者有内应力,都会让孔内径出现不稳定。
简直就像你给孩子做作业,明明是他自己不认真,结果怪作业本不好,根本不是一回事。
材料问题,得提前检查,不能掉以轻心。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冷却液的使用。
你要知道,冷却液的作用可大了,它不仅能降温,还能帮助清理刀具和工件。
冷却液量不足、质量差,或者流量不均匀,都会影响加工过程,进而影响孔径的稳定性。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空调突然坏了,自己满头大汗,哪里还能专心?冷却液的作用就好比空调,必须得到位,否则整个加工过程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砼粗骨料的级配与粒径控制措施
砼粗骨料的级配与粒径控制措施粗骨料级配骨料的级配是指各级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通常用筛分曲线来表示。
颗粒级配是骨料的重要性能指标,良好级配的骨料具有各个粒级含量合理,既不过不多也不过少,具有较低的空隙率,在混凝土工作性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
对于级配良好的骨料应具有以下特征:1.较低的空隙在混凝土体系中,粗骨料的空隙需要砂浆来填充,粗骨料的空隙率越小,需要填充粗骨料间空隙的砂浆也相对较少,起润滑作用的砂浆体积也越多,混凝土流动性(或坍落度)也相对较大。
当混凝土工作性相同时,具有良好级配的骨料往往具有较低的空隙率,可以降低浆体用量,使用较低胶凝材料,成本较低。
2.骨料具有适当小的比表面积混凝土拌合物中,浆体除了填充骨料间的空隙外,尚需将骨料包裹起来。
在骨料达到最大密实度的条件下,要力求减小其比表面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
骨料比表面积越小,同样的浆体包裹在其表面厚度越大,摩擦力越小,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也越好。
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时,应尽可能地采用最较大粒径的骨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级配曲线的区间,降低骨料的空隙率,又可以降低小颗粒骨料的含量,降低比表面积。
3.有适当的细颗粒含量连续级配优良的骨料应具有适当的细颗粒含量,实践中采石场生产的骨料经过装料、运输和卸料,再加上生产混凝土时上料,会使骨料大小颗粒分离重新分布失去良好的级配。
由于骨料生产者的不重视,一些号称连续级配的骨料,实际上小于10mm 的颗粒极少,几乎没有。
针对此种情况,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前,首先应对已有的骨料级配进行复配优化,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骨料按不同比例、对不同粒径进行混合,分别测定其容重,选用空隙率最低容重最重时的比例作为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4.ACI302.1R对骨料的筛余建议ACI302.1R对混凝土各级骨料的筛余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最大孔径的筛子上的筛余和0.15mm筛子上筛余的推荐范围分别为0%~4%和1.5%~5%;0.6mm和0.3mm筛子上的建议筛余为8%~15%;对于最大粒径大于25mm的骨料,余下各级筛子的筛余量应在的8%~18%范围内,对于最大粒不大于25mm的骨料,如25mm或20mm,余下各级筛子的筛余量应控制在的8%~22%范围内。
压汞仪实验指导书
压汞仪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混凝土是由粗骨料、细骨料、水泥水化颗粒、未水化水泥颗粒、孔隙和裂纹等不同组分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一种多孔的、在各尺度上多相的非均质复杂体系。
孔结构对混凝土的渗透性和强度等宏观性能有重要影响。
压汞法(mercuryintrutionporosimetry )测孔是研究水泥基复合材料孔结构参数(如孔隙率、孔径尺寸和孔径分布)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成功应用于许多关于硬化水泥浆和水泥砂浆体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促进了混凝土材料科学的进步。
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压汞仪工作原理;掌握压汞仪操作;并学会分析所测孔结构数据。
2压汞仪工作原理:通过加压使汞进入固体中,进入固体孔中的孔体积增量所需的能量等于外力所做的功,即等于处于相同热力学条件下的汞-固界面下的表面自由能。
而之所以选择水银作为试验液体,是根据固体界面行为的研究结论,当接触角大于90度时,固体不会被液体润湿。
同时研究得知,水银的接触角是117度,故除非提供外加压力,否则混凝土不会被水银润湿,不会发生毛细管渗透现象。
因此要把水银压入毛细孔,必须对水银施加一定的压力克服毛细孔的阻力。
通过试验得到一系列压力p 和得到相对应的水银浸入体积V ,提供了孔尺寸分布计算的基本数据,采用圆柱孔模型,根据压力与电容的变化关系计算孔体积及比表面积,依据华西堡方程计算孔径分布。
压汞试验得到的比较直接的结果是不同孔径范围所对应的孔隙量,进一步计算得到总孔隙率、临界孔径(临界孔径对应于汞体积屈服的末端点压力。
其理论基础为,材料由不同尺寸的孔隙组成,较大的孔隙之间由较小的孔隙连通,临界孔是能将较大的孔隙连通起来的各孔的最大孔级。
根据临界孔径的概念,该表征参数可反映孔隙的连通性和渗透路径的曲折性)、平均孔径、最可几孔径(即出现几率最大的孔径)及孔结构参数等。
图1 毛细孔中汞受力情况若欲使毛细孔中的汞保持一平衡位置,必须使外界所施加的总压力P 同毛细孔中水银的表面张力产生的阻力P 1相等,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公式; 2P 2cos s r p P r ππσθ==-22cos r p r ππσθ=-只有当施加的外力P ≥ Ps 时,水银才可进入毛细孔,从而得到施加压力和孔径之间的关系式,即Washburn 公式:3实验用原材料、仪器及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美国产PoreMaster-33全自动压汞仪,天平,脱脂棉,镊子,汞,液氮,硫磺,酒精 美国产PoreMaster-33全自动压汞仪主要技术指标:孔分布测定范围孔直径为微米;从真空到33000psia 可连续或步进加压。
第四章材料孔隙学的研究
第四章材料孔隙学的研究第四章材料孔隙学的研究4.1孔隙学基本概念----------------------------------------14.2测孔⽅法简介-------------------------------------------44.3孔结构模型----------------------------------------------54.4 孔压⼒测孔法------------------------------------------6⽔泥混凝⼟是由粗⾻料、细⾻料、⽔泥⽔化产物、未⽔化⽔泥颗粒,有利⽔和结晶⽔等液体,以及⽓孔和裂缝中的⽓体所组成的复杂胶凝材料。
其中硬化的⽔泥混凝⼟中的数量不同、⼤⼩不等的⽓孔,包括成型时残留⽓泡、⽔泥浆体中的⽑细孔和凝胶孔、接触处的孔⽳及⽔泥浆体的⼲燥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微裂纹等,它们都是混凝⼟显微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般认为原⽣的凝胶孔、⽑细孔及早期⾮受⼒变形所造成的微裂缝等是混凝⼟原⽣固有缺陷,⽽这些缺陷是⽔泥混凝⼟总体宏观性能⾏为的根源。
孔结构研究进展在1980年第七届国际⽔泥化学会议上,F.H.Wittmann提出了孔隙学的概念,把混凝⼟中孔结构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孔径分布(或孔级配)以及孔的形态等⽅⾯。
Kyoji Tanakaa等选择镓(Ga)作为浸⼊液体,同时结合电⼦探针图像分析技术(EPMA)揭⽰孔的位置和形状。
M.K.Head等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来研究硬化⽔泥⽯细孔结构的3D图像,光学分辨率可以达到1µm,可以观察多孔的集料界⾯、微裂纹、⽑细孔和⽓孔。
A.B.Koudriavtsev等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孔隙率和孔尺⼨分布。
此外,还有采⽤扫描电镜的背反射图像分析技术来研究孔结构。
曼德布罗特⾸先提出分形的概念,可以采⽤分形理论来研究孔结构特征。
§4.1 孔隙学基本概念⼀、混凝⼟中的孔隙●C-S-H凝胶中的层间孔隙——凝胶孔gel pores●尺⼨= 5 ~25 ?●含量:约占C-S-H凝胶的28%●对强度和抗渗性⽆害,对⼲缩和徐变有⼀定影响●⽑细孔Capillary Voids●尺⼨>50 nm ,与⽔灰⽐有关●对强度和抗渗性有害,对⼲缩和徐变有重⼤影响●空隙Air V oids●夹杂的空⽓泡: ~ 3 mm●引⼊的空⽓泡: 50 ~200 µm●对强度和抗渗性⾮常有害硬化⽔泥浆是⼀⾮均质的多相体系,由各种⽔化产物和残存熟料所构成的固相以及存在于孔隙中的⽔和空⽓所组成,即固-液-⽓三相多孔体。
纳米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破坏机理研究
纳米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破坏机理研究李文贵;龙初;罗智予;黄政宇【摘要】对再生骨科混凝土(RAC)进行了裂纹演变规律和不同掺量的纳米硅溶胶、纳米碳酸钙改性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仪实时观测了不同水灰比(mw/mc=0.4,0.5和0.6)和不同再生骨料替代率下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单轴受压加载过程中的裂纹开展信息,对不同纳米材料改性的RAC进行了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并对其界面过渡区的微观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AC的受压破坏大多为新老界面过渡区破坏,裂纹往往最先由此处开展,具体开裂位置取决于新老砂浆的相对强度;裂纹围绕再生骨料周边逐步向四周扩展和贯通,最终导致试块纵向劈裂破坏;纳米硅溶胶能够很好地改善RAC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提高RAC抗压强度,而纳米碳酸钙难以进入RAC的界面过渡区,很难有效改善界面孔结构,因此未能明显提高RAC抗压强度.%The crack evolu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 and the performance of RAC after incorporation of different amount of nanoparticles(nanosilica sol and nanolimestone) were studied.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the crack development of RAC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water-cement ratios(0.4,0.5 and 0.6) and aggregate replacement ratios were observed by high speed camera.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observation and mercury injection test were conducted for studying the microscopic morphology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 of nanomodified RAC and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mass fraction of nanoparticles and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 on it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ack of RAC is usually derived from new ITZ or old ITZ(determined by the weaker one)and then itgradually extends to the surrounding area.The evolution of crack eventually leads to the longitudinal splitting failure of the RAC.Nanosilica sol could improve the microstructure of ITZ.Therefore,the strength of nanosilica sol modified RAC was enhanced.But the improvement by nanolimestone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for it can't enter the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to fill the pore in it.【期刊名称】《建筑材料学报》【年(卷),期】2017(020)005【总页数】8页(P685-691,786)【关键词】再生骨料混凝土;纳米材料;破坏机理;裂纹演变;界面过渡区【作者】李文贵;龙初;罗智予;黄政宇【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悉尼科技大学(UTS)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新南威尔士悉尼2007;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28.01再生骨料混凝土(RAC)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实现混凝土的循环利用,因此对于RAC的研究成了混凝土领域的热点.针对RAC的性能缺陷[1-2],许多学者对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其抗压强度进行了相应研究,其中肖建庄等[3]和李佳彬等[4]研究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再生骨料取代率、水灰比、龄期等密切相关,且取代率越低、水灰比越小,抗压强度越大.张学兵等[5]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调整水灰比、水泥强度、砂率、骨料最大粒径、级配等来提高RAC抗压强度.Poon等[6]通过对RAC界面结构特点与抗压强度关系研究,证实可通过改善界面结构来提高RAC抗压强度.在再生骨料强化方面,Ong等[7]提出了微波加热方法;Kou等[8]采用聚乙烯醇来浸泡再生骨料;Grabiec等[9]采用生物沉淀方法;Shi等[10]采用碳化处理技术;Zhang等[11]采用了表面处理技术与纳米材料处理技术.在破坏机理方面,Casuccio等[12]进行了RAC破坏机理研究;Saliba等[13]用声发射技术对混凝土裂纹演变进行了研究.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并结合文献[14-15]中利用纳米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及超高性能混凝土改性的研究成果,对RAC 进行了纳米改性研究,并对RAC受压破坏过程中的裂纹演变规律进行了相应探索,对其破坏机理作出了分析,以期对提高RAC破坏性能的研究提供帮助.1.1 原材料水泥为南方牌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为普通天然黄砂,拌和水为自来水.天然骨料(NA)为天然碎石,最大粒径26.5mm.再生骨料(RA)由上海某港口码头地面废弃混凝土和湖南大学某C40强度等级梁破碎加工而成,粒径为5.0~26.5mm.在砂浆搅拌过程中添加HSN萘系高效减水剂.天然骨料和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见表1.采用纳米硅溶胶(NS)和纳米碳酸钙(NL)这2种纳米材料来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其物理性能见表2,3;同时采用天然骨料浇筑普通混凝土,用于对比纳米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改性效果.1.2 试验方法按再生骨料取代率R(质量分数,本文所涉及的取代率、掺量、水灰比等除特别指明外均为质量分数或质量比)为30%和100%,水灰比mW/mC分别为0.4,0.5和0.6制备150mm×150mm×150mm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在试块浇筑之前,对再生骨料通过颗粒整形及二次搅拌进行强化[1,16].经28d标准养护后,将上述试块切成150mm×150mm×30mm薄片并对其进行单轴受压试验,加载过程中利用高速摄像仪实时拍摄其破坏过程,研究其中的裂纹演变规律.为了更好地体现不同水灰比之下新老砂浆强度不同时的界面过渡区(ITZ)裂纹开展情况,此处再生骨料均选自原始强度为C40的混凝土,其老砂浆强度与水灰比为0.5的新砂浆强度相当,高于水灰比为0.6的新砂浆强度而低于水灰比为0.4的新砂浆强度(前期试验已证实水灰比为0.6的普通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接近C30,水灰比为0.5时接近C40,水灰比为0.4时则接近C50).按水灰比为0.5,再生骨料取代率为30%分别配制再生骨料混凝土(RAC)、纳米硅溶胶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NS-RAC)和纳米碳酸钙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NL-RAC)试块,同时配制水灰比为0.5的普通混凝土(NAC)试块,各试块尺寸均为100mm×100mm×100mm.为了更好地体现纳米材料对再生骨料性能的改善情况,此处再生骨料均选自原始强度为C30的混凝土,因为当再生骨料原始强度较好时,纳米材料的改性效果可能不明显.制备NS-RAC试块时,纳米硅溶胶掺量分别为1%和2%;搅拌方式有2种:(1)先将纳米硅溶胶分散液与再生骨料混合,在搅拌机中搅拌60s,然后将其他材料加入一起搅拌;(2)将再生骨料、天然骨料、水泥、砂和水混合搅拌30s,再将纳米硅溶胶分散液倒入其中一起搅拌.制备NAC,RAC和NL-RAC试块时,均按搅拌方式(2)搅拌;NL-RAC试块中,纳米碳酸钙掺量分别为1%,2%,其中还按掺或不掺减水剂进行区分.分别测试上述试块3,7和28d抗压强度,并对RAC与经纳米材料改性后的RAC进行电镜扫描和压汞试验,以观测其界面过渡区形貌特征及孔结构变化情况.不同种类混凝土配合比见表4.2.1 再生骨料混凝土裂纹演变规律研究对不同水灰比(0.4,0.5和0.6),再生骨料取代率R为30%,100%的RAC试块进行相应裂纹演变规律研究.图1~4讨论了R为100%的RAC试块在加载前后的裂纹发展情况.从高速摄像仪实时拍摄的图片来看,在不同水灰比下,R为100%的各RAC试块的破坏过程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但每个阶段裂纹的开展与演变又依骨料类型和新水泥砂浆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图2~4中的白色圆圈所示).第Ⅰ阶段(见图2):荷载F<30%Fmax(Fmax为峰值荷载),此时应力较小,骨料周边微裂缝发展不明显,只有个别部位拉应力大于结合面黏结强度而开裂,但这些细微裂缝都还处于稳定状态.经过多组试验发现,这些微裂缝往往最先出现在再生骨料周边的薄弱区域,绕着骨料开展,而这些薄弱区域就是再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另外,当水灰比为0.6时,新水泥砂浆强度低于老砂浆强度,裂纹90%最先出现在ITZ的新砂浆区域,而当水灰比为0.5和0.4时,新水泥砂浆强度不比老砂浆强度低,此时裂纹最先在ITZ的老砂浆区域开展.其基本情况与文献[17]中的描述相似,即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裂纹大都在界面过渡区的位置出现,但具体开展位置由界面过渡区的相对强度决定,也就是由新老砂浆的相对强度决定.第Ⅱ阶段(见图3):30%Fmax<F<70%Fmax,此阶段随着应力的逐渐增大,骨料周边的裂缝逐渐产生与扩展,并且仍以再生骨料为主,此时横向裂纹开始发展,但纵向裂缝最为明显.第Ⅲ阶段(见图4):70%Fmax<F<90%Fmax,此阶段随着应力的进一步增大,裂纹宽度和数量急剧增加,然后逐步向四周扩展并贯通,最后由于骨料与混凝土黏结作用消失而出现试块的瞬间压溃破坏.2.2 纳米改性研究图5为纳米硅溶胶和纳米碳酸钙改性RAC在不同龄期下的抗压强度分布.由图5可知,试块NS-RAC-S1~NS-RAC-S4,NL-RAC-C1和NL-RAC-C2的3,7d立方体抗压强度均比试块RAC和NAC的相应龄期抗压强度高,其7d立方体抗压强度相对RAC提高了7%至24%不等.将试块NS-RAC-S1与NS-RAC-S3,NS-RAC-S2与NS-RAC-S4的3,7d立方体抗压强度两两对比后可以发现,对于纳米硅溶胶改性RAC来说,在相同NS掺量下,搅拌方法(1),(2)的改性效果相差无几.对于纳米碳酸钙改性RAC而言,其中试块NL-RAC-C3和NL-RAC-C4的3,7d立方体抗压强度要明显低于试块RAC.究其原因,这可能与纳米碳酸钙的分散性不好有关,由于其分散性不好易产生团聚现象,故纳米碳酸钙很难进入再生骨料的ITZ中发挥性能,所以其改性效果不理想,而减水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纳米碳酸钙,所以掺减水剂试块NL-RAC-C1和NL-RAC-C2的早期强度要高于未掺减水剂试块NL-RAC-C3和NL-RAC-C4.由图5还可发现,纳米硅溶胶改性RAC的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仍要高于RAC和NAC,相对于RAC其提高幅度为14%~21%,比其早期强度增幅略低.这说明纳米硅溶胶对提高RAC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都有不错效果.纳米碳酸钙改性RAC则不管掺或未掺减水剂,其28d立方体抗压强度均比RAC低.尽管掺减水剂纳米碳酸钙改性RAC的28d立方体抗压强度要略高于未掺减水剂纳米碳酸钙改性RAC的28d立方体抗压强度,但差别很小.这也说明掺减水剂的纳米碳酸钙能有效改善RAC早期强度,但对提高RAC的后期强度效果并不理想.图6为NS-RAC与NL-RAC在不同龄期下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对比图.由图6可见,NS-RAC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在任何阶段都明显高于NL-RAC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着龄期增长,NS-RAC与未掺减水剂的NL-RAC立方体抗压强度呈较明显的增大趋势,但掺了减水剂的NL-RAC其后期强度增长明显放缓,小于其前期增长速率.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发现(见图7,8),相比普通RAC,纳米硅溶胶或纳米碳酸钙改性RAC的ITZ结构都变得更加致密,界面区分也不再那么明显,而且ITZ的微裂纹明显减少,特别是在纳米硅溶胶改性RAC中,老砂浆疏松的结构得到了改善,而新ITZ附近还可明显观察到水化产物.由图7,8可见,经纳米碳酸钙改性后,新ITZ中仍有明显微裂纹(见图8(b)中白色圆圈),而同样倍数下经纳米硅溶胶改性后的新ITZ中微裂纹明显减少.微裂纹的减少和ITZ的强化是纳米硅溶胶能显著提高RAC立方体抗压强度的重要原因.界面过渡区是RAC的关键区域,它的致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RAC的强度.为了研究纳米材料对RAC界面过渡区孔隙结构的改善情况,对纳米改性RAC进行了压汞测试.由于压汞样品为3.5~5.0mm尺寸均匀的小块,而普通再生骨料尺寸为5.0~26.5mm,用纳米材料处理后就更大了,因此要确保在如此小的样品中同时包含再生骨料和ITZ并不容易.为了保证所测试的孔隙率处于再生骨料周边的ITZ区域,首先对RAC进行切片与人为加工处理,以保证在3.5~5.0mm大小的样品内同时包含再生骨料和新老ITZ.然后将样品放入80℃烘箱中干燥48h.测试时低压设置为0.28MPa,高压设置为413.69MPa,测试角为140°.从测试结果(见表5)来看,经纳米材料改性后的RAC总孔隙率均较普通RAC有所减少,其中RAC,NL-RAC,NS-RAC的总孔隙率分别为12.00%,8.82%和9.06%.由表5来看,对于大于1000nm 的孔径,NS-RAC相比RAC减少了13.3%,而NL-RAC相比RAC增加了8.4%,这说明纳米硅溶胶能改善ITZ界面结构,缩小孔隙体积,而纳米碳酸钙并不具备这一优势.大于1000nm的孔径在RAC中所占比例为40.4%,较多的大孔隙使得较小尺寸的纳米硅溶胶能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ITZ孔结构,提高其性能.图9,10分别为不同种类RAC的孔隙累积曲线以及孔径分布微分曲线.由图9可见,当孔隙直径大于1000nm时,累积百分率最多的为NL-RAC,其次是RAC与NS-RAC.在图10中,峰值代表的是最可几孔径,也就是孔径出现几率最大的孔径,其中RAC,NL-RAC,NS-RAC的最可几孔径分别为28070,188600和132.5nm,仍然说明RAC和NL-RAC的ITZ孔隙结构以大孔为主,而NS-RAC以小孔为主,显然纳米硅溶胶能有效改善ITZ孔结构,缩小孔体积.综合上述分析来看,纳米硅溶胶能较好提高RAC抗压强度的原因首先是它具备较好的分散性,能够真正进入到ITZ中发挥其纳米效应,而纳米碳酸钙粉末不行;其次,纳米硅溶胶具备一定活性,能够与混凝土中的其余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对ITZ的孔结构具有一定的填充作用,最为明显的就是纳米硅溶胶改性RAC的ITZ孔径及体积减小,微裂纹减少,结构变得更加致密.通过对RAC,NL-RAC和NS-RAC进行吸水率测试也发现,相同条件下,NS-RAC的吸水率最小.另外,对于不同来源的RAC,相同纳米材料对其改性效果不同,这主要取决于RAC的初始强度.如有的RAC初始强度很高,老砂浆孔隙结构没那么多,那么纳米材料对其改性效果可能就不显著.相反,当RAC初始强度较低时,纳米材料对其改性的效果可能就比较好,因为这时纳米材料发挥空间较大,而当RAC初始强度既不太高又不太低时,纳米材料对其改性效果可能就较为适中.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其中老砂浆和界面过渡区的破坏,而且初始裂纹往往最先由界面过渡区开展,然后逐步向四周扩展,最后贯通导致混凝土劈裂破坏.裂缝最先开展的具体位置与新老砂浆相对强度有关,若新砂浆强度大于老砂浆强度,则裂缝在老砂浆界面过渡区处开展;若新砂浆强度弱于老砂浆强度,则裂缝在新砂浆界面过渡区处开展.纳米硅溶胶能明显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孔隙结构,使界面过渡区变得更加致密,因而能显著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纳米碳酸钙并未明显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因此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改性效果并不理想.【相关文献】[1] TAM V W Y,GAO X,TAM C M.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produced from two-stage mixing approach[J].Cement and ConcreteResearch,2005,35(6):1195-1203.[2] SIDOROVA A,VAZQUEZ-RAMONICH E,BARRA-BIZINOTTO M,et al.Study of the recycled aggregates nature’s influence on the aggregate-cement paste interface andITZ[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4,68:677-684.[3] 肖建庄,李佳彬,孙振平.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12):1558-1561.XIAO Jianzhuang,LI Jiabin,SUN Zhenping.Study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ecycled concrete[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e Science),2004,32(12):1558-1561.(in Chinese)[4] 李佳彬,肖建庄,黄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6,9(3):297-301.LI Jiabin,XIAO Jianzhuang,HUANG Jian.The effect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to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J].Journal of Building Materials,2006,9(3):297-301.(in Chinese)[5] 张学兵,邓寿昌,邓旭华,等.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几个主要因素的试验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1):129-133.ZHANG Xuebing,DENG Shouchang,DENG Xuhua,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 few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strength of the recycled concrete[J].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5,27(1):129-133.(in Chinese)[6] POON C S,SHUI Z H,LAM L.Effect of microstructure of ITZ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prepared with recycled aggregate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4,18(6):461-468.[7] ONG G K C,AKBAMEZHAD A,ZHANG M H,et 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microwave-treated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C]∥35th Conference on Our World in Concrete & Structures.Singapore:[s.n.],2010:1-9.[8] KOU S C,POON C S.Properties of concrete prepared with PVA-impregnated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J].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2010,32(8):649-654.[9] GRABIEC A M,KLAMA J,ZAWAL D,et al.Modification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by calcium carbonate biodeposition[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2,34:145-150.[10] SHI Caijun,LI Yake,ZHANG Jiake,et al.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A review[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12:466-472.[11] ZHANG Hongru,ZHAO Yuxi,MENG Tao,et al.Surface treatment on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s with nanomaterials[J].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2016,28(2):1-11.[12] CASUCCIO M,TORRIJOS M C,GIACCIO G,et al.Failure mechanism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8,22(7):1500-1506. [13] SALIBA J,LOUKILI A,REGOIN J P,et al.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crack evolution in concrete by the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J].Fracture and StructuralIntegrity,2015,34:300-308.[14] AL-JABRI K,SHOUKRY e of nano-structured waste materials for improving mechanical,phys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cement mortar[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4,73:636-639.[15] LI Wengui,HUANG Zhengyu,ZU Tianyu.Influence of nanolimestone on the hydration,mechanical strength,and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J].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2016,28(1):040506(1-9).[16] 李文贵,肖建庄,易伟建,等.模型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破坏机理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4,35(2):340-349.LI Wengui,XIAO Jianzhuang,YI Weijian,et al.Experiental study on failure mechanism ofmodeled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J].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2014,35(2):340-349.(in Chinese)。
混凝土碳化本构关系与碳化深度数学模型
混凝土碳化本构关系与碳化深度数学模型1前言我国开展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较早,七五期间,我国就开展了混凝土耐久性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九五期间,我国开展了混凝土耐久性广泛的研究,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修编时,引入了相关的章节。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成果最多的时期,修编出版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编制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220-2007《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2009 。
混凝土碳化破坏的影响因素较多,我国混凝土耐久性规范对混凝土均采用双控的要求,控制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控制最大水胶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显然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是碳化破坏的主要因素。
混凝土的碳化系数是反映其抗碳化能力的主要指标,混凝土的碳化系数与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指标立方体抗压强度几。
有密切关系,德国在1967年提出的Smolezyk模型,是较早描述这一关系的数学模型,由于硬化混凝土的碳化系数与混凝土的强度相关性很好,建立塑性混凝土的主要指标孔隙比、水泥用量与强度的关系,就可建立与碳化系数的关系,笔者根据国内奈系混凝土的使用情况研究了混凝土强度与混凝土碳化系数的关系,本文对在一研究的情况做一介绍,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混凝土碳化的本构关系2.1混凝土的孔结构和微观裂缝混凝土的强度、渗透性和抗碳化性能取决于混凝土的孔结构,孔结构可分为凝胶孔和毛细孔。
凝胶孔对混凝土无害,而毛细孔的最可儿孔径(出现几率最大的孔径)分布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有比较大的影响,混凝土内部连通的孔隙和毛细孔通道,则是造成抗渗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毛细孔则因水胶比和水化程度的差异,孔径变化较大,可分为少害孔、有害孔和多害孔。
混凝土凝结时,随水胶比减小时,混凝土的总孔隙率减小,胶凝孔含量增多,毛细孔则减少。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汇总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简单的表格、绘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和沉降法,以及激光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一、实验目的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分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其实验的目的是:1、了解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基本原理1、测试方法概述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于约10mm至20μm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过去,筛孔的大小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m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1cm长度上的孔数或1cm2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析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mm的筛子作为基筛,以优先系数及20/3为主序列,其筛孔为()化整值)(40.110320≈,再以R20或R40/3作为辅助序列,其筛孔分别为()()4340320219.11012.110≈≈≈,或。
筛析法有干法与施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若试样含水较多,颗粒凝聚性较强时,则应当用湿法筛分(精度比干法筛分高),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时,最好使用湿法。
净水器滤芯更换指南
净水器滤芯更换指南一、净水器的功能净水器的功能主要是过滤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都去除掉,它具较高的过滤技术,一般为五级过滤,笫一级为滤芯又称PP棉,第二级颗粒活性碳,第三级为精密压缩活性炭,笫四级为反渗透膜或超滤膜,笫五级为后置活性炭。
主要用于改善口感,比较适合自来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1.了解滤芯功能:超滤芯0.01微米,陶瓷滤芯0.15微米,可以滤除水中杂质、细菌、病毒;活性碳滤芯可以去除水中漂白粉味、泥味等异色异味;RO膜滤芯可去除水中重金属,水烧开不结垢,目前是市场的主流;2.了解几支滤芯(几级):一般来说,五级过滤。
(孔径精度更重要)三级以下过滤净化功能较少,水质较差;五级以上过滤净化功能较多,水质较好;3.了解滤芯材料结构:PP棉滤芯的孔径,自来水中有大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藏在PP棉滤芯和活性碳滤芯里,在购买净水器时,应该注意产品过滤材质的使用期限,因为净水器的过滤材质不是无限期使用的。
由于过滤材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吸附较多的杂质,如不及时更换反而会造成净化水质的二次污染。
旭莱特净水器覆盖纯水机、直饮机、中央净水器、全屋净水器以及工程水处理。
第一级:PP棉。
主要是去除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体。
第二级和第三级都是活性炭,一个是颗粒状的,一个是压缩的,这东西挺有用,什么油污和异物,基本上会被吸附掉。
家里用,买椰壳的炭吧,比较好。
第四级RO反渗透膜(很重要),主要是过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第五级:后置活性炭,改善口感。
就是喝起来有点甘甜的。
作为家用净水器,比较主流的两种技术:1.反渗透2.超滤。
这两种技术都是纯物理过滤,反渗透过滤到0.0001微米,超滤过滤到0.01微米。
这两种净水器的主要区别就是反渗透的用电,有浓缩水排出,凉水直接喝,热水无水垢,能直饮。
而超滤不需用电,不排浓缩水,细菌病毒过滤到了,不能能直饮,烧开了还是有水垢。
从以上净水器的分类和功能中不难看出,家用净水器实质上是给水深度处理的小型化,其主要处理对象是自来水中的浊度、色度、异嗅和有机物等。
材料化学9粉体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颗粒当量径:将颗粒以某种等量关 系转化为球形,相应得到的球的直 径称为颗粒的当量径。
颗粒当量径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1. 等体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具有相同体积的
球的直径
dV
3
6V
2. 等表面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具有相同表面
积的球的直径
dS
S
3. 比表面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具有相同的比
纳米磁性金属的磁化率是普通金属的20倍,饱和磁矩则是 普通的二分之一。
一些纳米颗粒的导电性能明显改善,甚至成为 高 TC 的超导体。
颗粒大小的表征
颗粒大小和形状是粉体材料最重要的物性表征量 。
颗粒的大小一般用粒径来表示。在分析粉体的粒 径时,应明确单颗粒粒径与颗粒聚集体 (粉末) 粒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激光粉体粒度分析仪原理
激光粒度仪已经商品化,市场上主要 机型的量测范围大致是 0.05 ~ 10 m
粉体粒径也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量测
将粉体样品均匀平铺在光学显微镜的视场 内进行观察,可以近似确定粉体的粒径及 其分布,测试范围大致在 0.5 ~ 100 微米。
目前显微镜分析法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现 代电子技术与显微镜方法相结合,用摄像 机拍摄经显微镜放大的颗粒图像,图像信 号进入计算机内存后,计算机自动地对颗 粒的形貌特征和粒度进行分析和计算
注意这一公式中含有两个自 由变量。为实现筛网的标准 化,人们制定了一些规则。
主模系列 副模系列
根据以上规则,就可以得到一个标准筛系列: 32,42,48, 60,65,80,100,115,150,170,
200,270,325,400 目。 其中最细的是 400 目筛,孔径为 0.038 mm。
MIP 分析与测试技术2014
清理膨胀计
z 排汞:将膨胀计头向上,放置在废汞回收装置上, 排掉汞。
z 清洗:膨胀计表面、金属头和卡套。三步骤 ¾用清洗剂和毛刷子去油,→用干净水清洗, → 用乙醇溶液清洗。
z 无机汞盐的吸收取决于其溶解度 ¾如硫化汞不易溶解吸收,二氯化汞则很易吸 收引起中毒, ¾中毒急性或慢性
z 有机汞的脂溶性较强 ¾可通过各种途径侵入 ¾急性或亚急性。
预防
z 综合性措施 ¾尽量避免汞蒸气逸出,金属汞长期粘附在物体表 面,在常温下持续蒸发,房间温度不宜超过20℃, 空气中汞最高容许浓度为0.001mg/m3。 ¾作业操作台的表面应光滑无裂隙,便于清扫除毒。 ¾注意及时清除和回收流散残留在桌面、地面、墙 壁上的汞。
滞留entrapment
可逆压缩(无迟滞或滞留)
Reversible compression (no hysteresis or entrapment)
颗粒重排
颗粒间的空隙可能排出其中的汞,也可 能不依赖于粉末压紧后的刚性
Interparticle voids may give up their mercury or not depending on the rigidity of the powder “compact”
z 应定期测定空气中汞浓度。 z 沾有汞的废水、废渣要放置到专用处理废料桶中,
并由送至学校相应管理部门统一处理。
用途
测量材料中孔的多少、大小、分布等于孔有关 的性能 孔体积Pore volume 孔径分布Pore size distribution 孔面积Pore Area 孔结构Pore structure 粒度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自由基聚合—分子量分布
大分子总数
Nx = Npx-1(1- p)
N0(1 – p)
N
终止次数 大分子总数
聚合物数量分布函数 或摩尔分率分布函数
Nx = N0 px-1(1 – p)2
参加反应的单体分子总数
为x-聚体的重量
单体单元数
单体单元分子量
x-聚体的重量分率 Wx = Nxxm = Nxx W N0m N0
参加反应的单体分子总数
聚合物的总重量
Wx = xpx-1(1- p)2
数均聚合度 重均聚合度
1>p>0.999
Xn =
N0 N
1 = 1-p
Xw
=S
Wx W
x
=
Sx2px-1(1
–
p)2
=
1+p 1-p
=
2 1-p
分子量分布宽度
D = Xw = 1 + p = 2 Xn
偶合终止
通过偶合终止成某一聚合度的大分子,可能有许多种偶合 情况,因此比计算较歧化终止时略显复杂。通过对各步几率的 计算,可以求得对应的形成x-聚体的几率
7.分子量分布
除聚合速率和平均分子量外,分子量分布是需要 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实验测定方法
尺寸排除色谱(SEC)
[凝胶渗透色谱(GPC)]
理论推导
几率法 动力学法
实验测定——尺寸排除色谱(SEC)
不同尺寸的分子将会通过不 同的路径,用去不同的时间流出
分子量大的高分子尺寸大,不能 或只能穿透部分载体的大孔穴;分子 量小的高分子线团尺寸小,尺寸越 小,越容易穿越各种孔径的孔穴。这 样,分子量最大的分子只穿越过载体 粒子之间的间隙,很快通过柱子被淋 洗出来,分子量最小的分子穿越柱中 所有间隙和粒子中的各种孔穴,流过 路程最长,在柱中滞留时间最长,因 此最后被淋出
雷达孔径定义
雷达孔径定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雷达孔径是指天线方向图形成的最小波束大小。
在雷达系统中,孔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雷达系统的性能。
雷达孔径的大小决定了雷达系统的分辨能力和灵敏度。
孔径越大,系统的分辨率越高,能够检测到更小的目标;孔径越小,系统的分辨率越低,只能检测到比较大的目标。
雷达系统设计中孔径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雷达系统中,为了实现目标的检测和跟踪,需要将电磁波发射到目标上,然后接收回波信号。
天线是雷达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它负责接收并发射电磁波。
雷达孔径直接关系到天线的指向性能,也就是雷达系统的分辨率。
雷达系统的分辨率是指系统能够将两个目标分开的能力,也就是说,分辨率越高,系统能够将两个距离很近的目标区分开来;分辨率越低,系统就会将这两个目标看作一个目标。
孔径的大小影响了雷达系统的分辨率,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雷达孔径的定义是指天线方向图中的主瓣宽度。
天线方向图是描述天线辐射性能的图形,它显示了信号的辐射方向和辐射强度。
在雷达系统中,天线的主瓣表示了信号的主要辐射方向,主瓣的宽度就是孔径的大小。
孔径越大,主瓣的宽度就越小,系统的分辨率就越高;孔径越小,主瓣的宽度就越大,系统的分辨率就越低。
雷达系统的分辨能力是指系统能够区分目标的能力。
分辨能力是雷达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雷达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
分辨能力受到孔径大小、频率、信噪比等因素的影响。
在雷达系统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孔径大小,以实现系统的设计要求。
雷达孔径的选择与雷达系统的工作频率密切相关。
不同的工作频率对孔径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工作频率越高,对孔径的要求就越小;工作频率越低,对孔径的要求就越大。
这是因为在低频率下,由于波长较长,天线孔径就需要比较大才能获得足够的方向性;而在高频率下,波长较短,孔径可以相对较小。
除了工作频率,雷达孔径的选择还受到目标距离、目标大小、系统分辩要求和系统复杂度等因素的影响。
孔径渡越时间和带宽的关系
孔径渡越时间和带宽的关系孔径渡越时间和带宽的关系,这个话题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可以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聊聊。
想象一下,你在一条小河边钓鱼,水流潺潺,河宽河窄不一。
这时候,钓鱼的速度和水流的情况就像我们的孔径和带宽,虽然听上去很专业,其实就是个简单的道理。
孔径就像是你钓鱼的网眼大小,越大,能抓到的鱼就越多,带宽也差不多。
说白了,带宽就是信息传输的“宽度”,就像高速公路一样,车道越多,车流就越畅通。
这些东西互相影响,就好比你在小河里钓鱼,水流快了,你就得把网收得快一点,才能不让鱼跑掉。
孔径大了,渡越时间也就短了,鱼上钩的几率也就提高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比如说,网络传输的时候,带宽宽,数据流动自然就畅通无阻,咱们在线看视频也不容易卡。
想象一下,带宽窄了,就像车流拥堵,数据包一个个排队,像是等着过马路的行人,慢得让人心急。
孔径越大,带宽就能越宽,真是个完美的循环。
再来看看这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孔径大,带宽自然也就随之而来了,数据传输速度也就快。
就像你去市场买菜,菜摊子多,挑选的时间就短,吃得也快,爽快得很。
如果你把孔径想象成一个漏斗,漏斗越大,水流下来越快,带宽和孔径的关系也大致如此。
事情总是没那么简单。
我们还得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说干扰和信号质量。
就好比你在河边钓鱼,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水波荡漾,让你钓的鱼扑腾得像是在跳舞。
信号受到干扰,带宽就可能下降,数据传输就会变得不那么顺畅,这个时候你就得小心翼翼,不能让鱼跑掉。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些技术手段。
比如调节带宽,或者增加孔径,这就像是在调整钓鱼的技巧,看看用什么样的饵料最有效。
这些技术的调整能帮助我们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想象一下,像是找到了一种特别好用的钓鱼竿,能让你钓到更多的鱼,乐在其中。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不会太在意这些技术细节,但其实无形中它们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说,你在玩游戏时,突然掉线了,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就像是在河边钓鱼,鱼没钓到还一身湿。
九号筛孔径
九号筛孔径
九号筛孔径指的是过滤器筛子上最小的孔径,只有小于九号筛孔径的颗粒微粒才能通过过滤。
它是一种最常见的过滤器筛子,用于过滤油腻的液体,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机器的污染。
九号筛孔径的应用可以避免机器维修的频繁。
九号筛孔径的应用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可以起到防止机器污染的作用;其次,九号筛孔径可以滤掉较大颗粒微粒,有效地减少维护成本;最后,九号筛孔径可以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省更多的运营成本。
首先,九号筛孔径可以防止机器污染。
由于过滤器筛子可以将各种颗粒分级,从而有效地滤掉较大的颗粒微粒,如果不使用九号筛孔径,很可能会使机器被污染而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机器污染,它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九号筛孔径可以滤掉较大颗粒微粒,有效地减少维护成本。
当机器装有九号筛孔径时,由于较大颗粒微粒被过滤器筛子滤掉,机器的污染几率会大大降低,从而使机器的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最后,九号筛孔径可以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省更多的运营成本。
由于过滤器筛子可以将各种颗粒分级,从而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极大地减少机器的使用成本,使机器性能更加稳定和可靠。
总之,九号筛孔径是一种最常见的过滤器筛子,它可以有效地过滤油腻的液体,从而有效地防止机器污染,减少维护成本,提高机器
的使用寿命,以及节省运营成本,是各种机器必备的一项配件。
最可能几率孔径
最可几孔径和孔径分布最可能几率孔径,取决于孔径分布形态,如果是正态分布,就是平均孔径。
平均孔径是4倍的孔体积除以比表面积,是从简单的柱状孔求得,对非均一窄分布孔误差极大。
平均孔径没有多大的意义。
平均孔径是对所有孔大小取平均,而最可几孔径是指分布最多的孔,当较小的孔数量多但也有较大的孔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最可几孔径的表达是(Mode):孔最集中的的地方,或者说孔分布中峰最高处对应的孔径,又说是孔出现概率最大的孔平均孔径是(Mea):平均孔径等于对应的孔体积和对应的比表面相除的结果,公式为:平均孔径=k*总孔体积/比表面积k和选的孔的模型有关,如果是圆柱形孔,那么k为4,如果是平面板模型,那么k为2。
原理许多超细粉体材料的表面是不光滑的,甚至专门设计成多孔的,而且孔的尺寸大小、形状、数量与它的某些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催化剂与吸附剂。
因此,测定粉体材料表面的孔容、孔径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孔容、孔径分布是指不同孔径的孔容积随孔径尺寸的变化率。
国际上,一般把这些孔按尺寸大小分为三类:孔径≤2nm为微孔,孔径在2-50nm范围为中孔,孔径≥50nm为大孔,其中中孔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测定方法用氮吸附法测定中微孔孔径分布是比较成熟而广泛采用的方法,它是用氮吸附法测定BET比表面积的一种延伸,都是利用氮气的等温吸附特性曲线:在液氮温度下,氮气在固体表面的吸附量取决于氮气的相对压力(P/P0),P为氮气分压,P0为液氮温度下氮气的饱和蒸汽压;当P/P0在0.05-0.35范围内时,样品吸附特性符合BET方程;当P/P0≥0.4时,由于产生毛细凝聚现象,即氮气开始在颗粒孔隙中发生凝聚,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可以测定孔容、孔径分布。
利用氮吸附法测定孔径分布,采用的是体积等效代换的原理,即以孔中充满的液氮量等效为孔的体积。
由毛细凝聚现象可知,在不同的P/P0下,能够发生毛细凝聚现象的孔径范围是不一样的。
当P/P0值增大时,能发生凝聚现象的孔半径也随之越大,对应于一定的P/P0值,存在一临界孔半径rk,半径小于rk的所有孔皆发生毛细凝聚,液氮在其中填充,大于rk的孔皆不会发生毛细凝聚,液氮不会在其中填充。
氨水风险评价
1环境风险评价(氨水)1评价目的和重点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营运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为,对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
2风险识别本项目使用的主要危险物质为氨。
本项目设置1个12m3氨水储罐,氨水储量为8 m3,约7.6t。
本章的风险评价对象为氨水储罐可能引起的风险。
风险识别(1)储罐区风险识别罐区输配管网系统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很低,但仍不能排除因种种原因引起石油气泄漏乃至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环境风险因素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利于管理部门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早的消除事故隐患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①管材缺陷:是指因材料本身有划痕、擦伤、砂眼等瑕疵,而最终导致泄漏的情况。
②焊缝开裂:是指由于焊接质量问题所引发的泄漏事故。
③施工不合格:是指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因施工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而引发的漏气现象。
④腐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储罐内、外壁的腐蚀,引起泄漏的情况。
⑤违规操作:主要指由于人为破坏的情况,其中主要为其它项目施工时的影响。
⑥自然因素:是指由于地震、洪水、飓风、开春时地面下沉等自然原因而造成的损坏。
⑦夏季高温期间如防护措施不力或冷却降温系统发生故障,易引发易燃液体储罐的火灾、爆炸。
⑧贮罐附件,如安全阀失灵、阻火器堵塞、排污孔堵塞、泄漏、压力表、液位计等不密封都会给易燃液体的安全贮存带来严重威胁,造成大量泄漏从而引起爆炸事故。
物质风险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附录A.1物质危险性标准,氨水不属于有毒、易燃或爆炸性物质,但氨水的挥发物氨气为一般毒性物质,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可几孔径和孔径分布
最可能几率孔径,取决于孔径分布形态,如果是正态分布,就是平均孔径。
平均孔径是4倍的孔体积除以比表面积,是从简单的柱状孔求得,对非均一窄分布孔误差极大。
平均孔径没有多大的意义。
平均孔径是对所有孔大小取平均,而最可几孔径是指分布最多的孔,当较小的孔数量多但也有较大的孔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可几孔径的表达是(Mode):孔最集中的的地方,或者说孔分布中峰最高处对应的孔径,又说是孔出现概率最大的孔
平均孔径是(Mea):平均孔径等于对应的孔体积和对应的比表面相除的结果,公式为:平均孔径=k*总孔体积/比表面积k和选的孔的模型有关,如果是圆柱形孔,那么k为4,如果是平面板模型,那么k为2。
原理
许多超细粉体材料的表面是不光滑的,甚至专门设计成多孔的,而且孔的尺寸大小、形状、数量与它的某些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催化剂与吸附剂。
因此,测定粉体材料表面的孔容、孔径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孔容、孔径分布是指不同孔径的孔容积随孔径尺寸的变化率。
国际上,一般把这些孔按尺寸大小分为三类:孔径≤2nm为微孔,孔径在2-50nm范围为中孔,孔径≥50nm为大孔,其中中孔具有最普遍的意义。
测定方法
用氮吸附法测定中微孔孔径分布是比较成熟而广泛采用的方法,它是用氮吸附法测定BET比表面积的一种延伸,都是利用氮气的等温吸附特性曲线:
在液氮温度下,氮气在固体表面的吸附量取决于氮气的相对压力(P/P0),P 为氮气分压,P0为液氮温度下氮气的饱和蒸汽压;当P/P0在0.05-0.35范围内时,样品吸附特性符合BET方程;当P/P0≥0.4时,由于产生毛细凝聚现象,即氮气开始在颗粒孔隙中发生凝聚,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可以测定孔容、孔径分布。
利用氮吸附法测定孔径分布,采用的是体积等效代换的原理,即以孔中充满的液氮量等效为孔的体积。
由毛细凝聚现象可知,在不同的P/P0下,能够发生毛细凝聚现象的孔径范围是不一样的。
当P/P0值增大时,能发生凝聚现象的孔半径也随之越大,对应于一定的P/P0值,存在一临界孔半径rk,半径小于rk的所有孔皆发生毛细凝聚,液氮在其中填充,大于rk的孔皆不会发生毛细凝聚,液氮不会在其中填充。
临界半径可由凯尔文方程给出了:rk称为凯尔文半径,它完全取决于相对压力P/P0,即在某一P/P0下,开始产生凝聚现象的孔半径为一确定值,同时可以理解为当压力低于这一值时,半径大于rk的孔中的凝聚液将气化并脱附出来。
实际过程中,凝聚发生前在孔内表面已吸附上一定厚度的氮吸附层,该层厚也随P/P0值而变化,因此在计算孔径分布时需进行适当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