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选举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政治生活第二课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导学案

政治生活第二课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导学案

第二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导学案学习目标1. 识记:民主选举的方式及优缺点;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

2.理解: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和掌握民主选举及民主决策的意义。

3. 分析:通过学习,提高主人翁意识,分析有关政治生活问题。

重难点1.针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规则,评价、比较其利弊;2.比较民主决策的方式。

课前预习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①含义:②优缺点:(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①含义:②优缺点:2. 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3. 公民怎样行使选举权利(1)(2)(3)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1)间接方式(2)直接方式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课堂探究1. 某县一中学生坐公共汽车回家,几位农村妇女正在议论着村里换届选举的事情。

其中一位兴致勃勃地说:××为拉选票给俺家送来一只不锈钢盆”,另一个哈哈大笑道:“俺家不光是不锈钢盆,还有不锈钢锅呢,全是咱们村那几个想当官的老爷们比着送的,管他选谁不选谁呢,先收下再说。

”你一言我一语,分明是“三个女人一台戏”。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作为一名选民,应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2. 2010年5月26日,中央召开人才工作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自2009年9月以来,中央组织部连续召开多次《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座谈会,专门听取了来自地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从开始就邀请专家参与,起草过程中反复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智慧、凝聚各界共识,要坚持公开透明,广泛听取各方面对人才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民主水平,确保编制出一个高质量的人才规划纲要。

(1)材料反映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什么途径?(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积极意义?走出误区1.等额选举当选者是事先“内定”。

1.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导学案

1.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导学案

1.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学习目标】1、通过举例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结合民主选举的实例,感悟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特点)。

3、理解我国直接选举人大代表范围变化的原因和我国选举方式选择的原因。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公民应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利?5、通过学习,充分认识民主选举的重要性,增强选举权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选举方式的选择 2、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预习案】一、选举方式的选择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优点、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1)从选民的角度分成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2)从候选人的角度,分成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2、阅读课本16页及17页:(1)分析我国选举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经济:政治:文化:(2)总结我国选举方式确立的主要依据?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是什么?为什么?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2、公民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探究案】探究一:判断题1、直接选举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采用的()2、差额选举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3、我国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选举,村委会、居委会选举是直接选举()4、选举方式的确定与国情密切相关,我国选举方式长期以直接选举为主()探究二:有人认为,“海选”更能充分体现民主,因此应把这种选举方式推广到全国各级选举。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检测案】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比,其优点在于A.使选举进程快捷、高效B.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C.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D.能杜绝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发生2.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同时,差额选举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A.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B.不能产生让选民满意的结果C.可能造成竞选秩序的混乱,造成恶性竞争D.导致选民与被选举人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稳定3.目前,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候选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

民主选举导学案:投出理性的一票

民主选举导学案:投出理性的一票

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教材正是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对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进行了阐述。

学习目标:解读: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命题规律归纳:本部分内容在以往高考中虽有部分内容的涉及,但并没有完整的考察命题趋势:本部分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所以学生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要注重选择题的考察预习指导:一、学习方法:比较分析法。

二、自主学习:请在课本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在书上划出1、教材中介绍了哪四种选举方式?2、直接选举的含义、优点、缺点是什么?3、间接选举的含义、优点、缺点是什么?(学法指导: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优点、缺点可不可以对比来理解?)4、等额选举的含义、优点、缺点是什么?5、差额选举的含义、优点、缺点是什么?(注意:竞选是差额选举中的一个环节)6、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记忆)7、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为什么?(记忆)8、我们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9、我们应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记忆)课堂教与学:知识归纳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从选民的角度)选举方式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从候选热的角度)民主选举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及其原因珍惜选举权利(为什么、怎么样)1.从选民的角度看,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2.从候选人的角度看,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自我评测:1、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是()A.等额选举B.直接选举C.差额选举D.间接选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选举方式的认识,B项符合题意。

2、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是()A.是否直接参与了国家事务的管理 B.是否直接参与了社会事务的管理C.是否向国家机关提出建议以及被采纳多少 D.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解析:对于一般公民而言,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A、B、C这三项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作为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民主选举导学案

民主选举导学案

第二课 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优点与局限性 ②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有何意义?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③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及其内容、方式、依据和意义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2、能力目标:充分理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民主观念,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重点、难点】 1、不同的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各自的局限性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及其内容、方式、依据和意义【预习案】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选举方式的选择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优点、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1)从选民的角度分成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含义优点局限性适用范围(2)从候选人的角度,分成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是什么?为什么?(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公民作为选民,为什么必须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1、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2、公民应当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如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二)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探究案】探究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起草的。

制定这个条例,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

2010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布,第二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37898条。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民主选举导学案(打印)[1]

民主选举导学案(打印)[1]

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导学案●班级___●姓名______●组别___●小组长_____【教师寄语】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一)知识目标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教育学生形成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正确态度。

【学习重点】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2.我国为什么要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选举方式。

【学习难点】同上【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二、自主学习筑牢基础(请在课本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在书上进行标注。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1)直接选举:由选民选举的方式,叫直接选举。

(2)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这种选举方式叫间接选举。

它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这就是等额选举。

其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的合理性。

(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就是差额选举。

其优点: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2、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选民的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3、我国的选举方式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和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原因:(1)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并与、相适应。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的选举方式。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公民为何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选民参加选举的和,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导学案

民主选举和民主决策导学案

一、预习提纲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1. 民主选举面面观2. 选举方式的选择(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的优点及局限性(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3)我国采用的选举方式适合国情3.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公民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2)公民应当如何行使选举权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1.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2.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间接方式:(2)直接方式:具体途径:①②③④3.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对公民而言:(2)对决策者而言:二、巩固练习1.在2014年的L市新一届居委会选举中,L市政府提出直选率达70%,实际超过80%,相比三年前的上届47%的直选率,直选范围大大拓展了。

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①是因为选民减少、分布较集中②能使选民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愿③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④表明L市在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方面不断深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直接选举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议会选举的普遍原则。

近20年来,我国选举制度也作了一些改革,选举的普遍性,平等、秘密投票等原则基本实现。

直接选举是我国公民当前行使政治权利的一种重要选举方式。

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③城乡居(村)民委员会的选举④乡以上各级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近一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期间,某市开展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4 536名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4 314名镇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依法参加了活动。

让候选人从“纸上”来到选民面前接受“面试”的做法( )①促使当选代表更加重视肩负的责任和选民的重托②是选民了解候选人、更好行使选举权的重要环节③旨在加大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扩大选民的选择范围④是扩大候选人的社会影响以保证当选的必要手段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4.根据下表的统计数据,你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①选举方式是间接选举②我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③选举方式是差额选举④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5.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新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导学案)题目有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导学案)题目有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明确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其利弊。

2、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并明确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二、学习重点难点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2、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怎样行使好选举权。

三、学法指导1、通过预习梳理基本知识并在课本上加以标记;2、独立完成课前预习。

3、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为有效参与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四、课前预习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选民角度看)。

由的方式被称为直接选举。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先由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的方式称为间接选举。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从被选举者的角度看)。

名额和名额相等,就是等额选举。

这种选举方式能够比较充分地考虑的合理性,但在一定水准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

在差额选举中,有助于选民,但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等情况。

(3)总来说之,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等具体条件确定。

2.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和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我国公民参与的直接选举:国家事务方面有的选举;社会事务方面有城市的选举、农村的选举等。

我国公民参与的间接选举: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的领导人员。

3.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1)选民参加选举的,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只有持续提升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公民行使选举权应,以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水平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五、议一议一名中学生在所在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之前,写了这样一封信:“选举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是本村的一件大事,选出一个好的村委会班子关系到一个村的命运与前途。

民主选举 学案 答案

民主选举 学案 答案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学案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习目标①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并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②通过合作探究,把握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

③通过合作探究,明确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④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充分认识民主选举的重要性,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走进生活某村村主任换届选举,大家满怀热情的来到了投票站,对村主任进行直接投票。

3名候选人经过了5场的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们提出的100多个问题。

思考这种选举方式为什么能调动村民参加选举的热情?提示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候选人之间形成竞争,充分了解候选人等。

诱思自主学习区1.在我国主要存在的选举方式(1)直接选举:由选民选举的方式。

(2)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再由他们代表选举的方式。

判一判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

提示错误。

应辩证地看待这两种选举方式,不能简单地认为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或者简单地说间接选举优于直接选举。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相等,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的合理性。

(4)差额选举: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为选民行使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2.我国实行的选举方式(1)我国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选举方式。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核心归纳例1“公推直选”是指把党委直接提名和委任变为在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党员个人的自我推荐、党员群众的联名推荐、党组织的推荐这三个环节产生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直接参与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

“公推直选”这种选举方式的优势在于()A.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B.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C.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D.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解析本题考查选举方式的特点。

公推直选属于直接选举,只有D是直接选举的优点;A说的是间接选举的优点;B是等额选举的优点;C是差额选举的优点;故选D。

第二课 民主选举导学案 含答案

第二课 民主选举导学案 含答案

激情 导入
1、选举有何方式? 2、我国的选举方式是怎么样?为什么? 3、怎样珍惜这个公民的最基本政治权利? 问题答案何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不同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公民参与 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说明公民如何行使选举 权 2、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 为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加强法 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二、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讨论并交流思想成果。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6、珍惜选举权利的原因(为什么)
2、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于是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并要求重新选 举。县人大表示,该村这次选举违反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责令重新选举。结果,
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从不看师长;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来帮忙。
在上次选举中落选的原村委会主任再次当选。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村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政治现象?
学后 反思
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不带上;演说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答案:合作探究: (1)说明我国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在不断提高;我国 村民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认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2)①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 ②公民应积极参与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与责任 感。 ③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 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生师 总结 课后 作业

2.1民主选举导学案

2.1民主选举导学案

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导学案课标分解: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考纲细化: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自主学习过程---------问题导读直接选举适用于县级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选举。

间接选举适用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各级人大代表、乡镇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典题探究】A.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B.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增强【探究】对选举制度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参与”三个角度来理解。

“是什么”主要分析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为什么”从影响因素和国家性质角度分析,“怎么参与”从参与能力参与目的和参与方式来分析。

【变式精练】1.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

这些规定( )①体现了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②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③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结合④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1)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______________、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________,并与________、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当前选举方式:我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行使好选举权利的重要性①行使好民主选举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________和________,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________高低的体现。

(2)如何行使好选举权利: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________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导学案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导学案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Gswhgzzbx2——004文华高中高一政治必修21.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3.明确选举方式选择的依据。

4.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重点难点】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自主学习】(二)选举方式的选择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选民角度看)①直接选举:是由选民______________选举的方式。

它使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___________。

②间接选举:是先由选民选出__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选举的选举方式。

它适用于选民_________、分布___________的情况。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从被选举者的角度看)①等额选举:是正式候选人名额与________相等的选举方式。

它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________的合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会___________选民的选择。

②差额选举: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它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__________,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在差额选举中,开展竞选有助于选民了解______,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________、______等情况。

2、选举方式的选择(1)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①要根据社会__________、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__________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

②必须体现_________,并与经济发展、__________相适应。

(2)我国目前的选举制度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___________与_________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的重要性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必修二第二课第1课时《民主选举》导学案

必修二第二课第1课时《民主选举》导学案

2019年育英高中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二课第1课时《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教学难点】选举方式的选择【易错判断】1.参与民主选举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更好。

()【牛刀小试】1.下图是某市某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票,根据选票所反映的信息,可以判断这种选举方式()③可能出现虚假宣传和贿赂选民的情况④适合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某县在2018年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期间,开展了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2536名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4314名镇级人大代表候选人依法参加了活动。

让候选人从“纸上”来到选民面前接受“面试”的做法() ①促使当选代表更加重视肩负的责任和选民的重任②是选民了解候选人,更好行使选举权的重要环节③旨在加大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扩大选民的选择范围④是扩大候选人的社会影响以保证当选的必要手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9年育英高中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二课第2课时《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导学案编制:方红旗审核:高一政治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理解各种方式的含义、作用及依据;识记、理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民主决策的方式,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民主选举 导学案

民主选举 导学案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课时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不同选举方式的优点及局限性;说明选举方式选择的制约因素;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教学难点]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优点和局限性;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ppt展示“选民证”图片,提问:选民证用来干什么的?(民主选举)引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一、民主选举面面观欣赏视频《选举》片段,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探究活动一]:结合视频,阅读教材16页文字,探究: (1)视频中体现了哪些选举方式?(2)结合视频谈谈他们的优缺点。

(3)除上述,你还知道哪些选举方式?[活动要求]:分小组讨论,2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1、选举方式从选民角度分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含义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优点选举成本较低,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缺点选民多、分布广的情况下,不易操作成本高、效率低从候选人的角度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含义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缺点如果不加以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发生练习:请判断选举方式。

图⑴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⑵村民代表选举镇长⑶美国总统竞选⑷中国国家主席候选人学生阅读P17材料:思考:比较两张照片,说说我国国情(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

选举方式选择的依据?预设答案: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提高,较之以前参与选举热情高,政治参与能力增强……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1)(2)(3)[设问]基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3、我国现阶段采取的选举方式:原因:选举方式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三个设计导学案221《民主选举》.doc

三个设计导学案221《民主选举》.doc

三个设计导学案三个设计:单元学前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巩固设计七个优化:优化单元教学、优化备课、优化课前预习、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优化课堂流程、优化作业设计、优化教学评价第二课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学习目标】任务仁1、识记选举的方式,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任务2:((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各种选举方式的适用范I韦I,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政治参与的本领;(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3:使学生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立志今后积极参加民主选举,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2、选举权的重要性【学习难点】同重点三、【使用说明】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2 2015年3月第7版必修2政治生活四、【学前准备】1・先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将第一课的主干内容理一理,弄清本课、本框在全册书中的地位。

2.利用10分钟左右的阅读书本P15-18,完成预习案:【生本对话】。

3.选取【生生对话】中的某一个对话内容提前作出思考,并尝试写出提纲。

五、【课堂预习案】生本对话一、选举方式的选择1•选举方式的多样性(1)直接选举:由选民①__________选举的方式。

(2)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②____________ ,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它适用于选民③__________ 、分布④___________ 的情况。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⑤___________ 。

其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⑥ ____________ 的合理性。

(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⑦________________ 应选名额。

其优点: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⑧__________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2.影响和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釆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依据⑨____________ 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⑩____________ 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1 民主选举(导学案word)高一政治高效课堂精品导学案与练习(人教版必修2)

2.1 民主选举(导学案word)高一政治高效课堂精品导学案与练习(人教版必修2)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课时任务区二:课前预习区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判断以下观点: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答案观点错误。

①公民参与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②公民参加选举,是为了行使依法参与国家生活、管理国家和表达意愿的权利。

③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每个公民都应十分珍惜,认真对待。

④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选举与我无关”的想法是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二、请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以下试题:1.列宁说:“只有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选举才可以说是民主的选举。

只有根据普选法,由全体居民选出的委员会才是民主的委员会。

”选举最重要的原则是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而最能体现选举人意志的是()A.直接选举B.间接选举C.等额选举D.上级指定答案:A2.2.某省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的实行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

与“海选”相比,确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有利于节约选举的成本②减少选举人之间的竞争③有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④使选举结果相对更合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3.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

”这些规定()①充分考虑了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②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③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结合④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4.读漫画《挑好“小官”干好“大事”》,为挑好“小官”必须()①增强选民的主人翁意识②提高选民政治参与能力③确保选民有较高的文化素质④坚持实行等额选举制度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三:课中导学区【情境导入】村委会的选举就要来到了,可是···教师播放一段视频,由此,引入本课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学习目标1.识记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2.理解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珍惜选举权的重要性;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权的重要性难点:选举方式的选择三、课前预习(一)、选举方式的选择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的优点及局限性(1)从选民角度看: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

(选民→被选举人)(2)从被选举者角度看: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制约选举方式的选择的因素(1)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 ___、 ______、______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必须体现,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3)我国实行与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的重要性意义: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和,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的管理 __________,管理 ___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的重要尺度。

2、公民应当如何行使选举权?(1)不断提高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

(2)增强公民参与感、责任感与意识、意识。

(3)公民行使权利应出于,应以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在理性的基础上。

【精讲点拨】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第一,民主选举的不同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比较:(2)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的比较:【合作探究】1.(1)某村村民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

(2)某镇各户代表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3)北京市西城区15个区县的719万选民,在9 127个投票站投下了自己庄严的一票,从6 748名正式代表候选人中选出区县人大代表4 403名。

(4)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名额为175名。

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共提名16名,选出16名。

委员应选名额为159名,按照5%的差额比例,提名167名,差额数8名。

上述几项分别属于哪种选举方式?【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20多年来,我国改革了选举方式,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由过去的乡镇一级扩大到县一级,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

我国选举方式的改革()A.使我国人民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B.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充分地行使民主权利C.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使我国国家机构成为人民利益的执行者2.某村村民正在进行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活动,要求参加竞选村委会主任的三位候选进行竞选演说,并当面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

上述选举方式是()A.直接等额选举 B.间接差额选举 C.直接差额选举 D.间接等额选举3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种竞选方式可能会()①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②导致虚假宣传,夸大候选人的能力③使候选人向选民展示自己的管理理念④发生贿选现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是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方式。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以下条件来确定()①社会经济制度②物质生活条件③选民的文化水平④选民的意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每个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能够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的选举形式,分别是()A.直接选举差额选举 B.间接选举差额选举C.差额选举直接选举 D.等额选举间接选举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③如何投出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④我还是学生,是未成年人,所以选举与我无关,而且选谁都可以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7.某县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组织各选区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让每位候选人“登台亮相”,发表“竞选演说”,与选民进行近距离的交流。

可见,该县人大代表的选举①是直接选举②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提高选举积极性③是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④有利于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A.①④ B.②③ C.①②D.②④8、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中,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A、是否直接参与了选举B、是否直接参与了社会事务的管理C、是否向国家机关提出建议以及被采纳D、是否积极参加选举9.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领导选举实行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差额选举与等额选举相比的优点是()①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②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余地③能更真实地体现民主的实质和要求④通过竞选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②④10.我国的选举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选举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

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这是因为( )A.选举方式的选择受人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B.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C.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D.选举方式受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的制约11.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③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④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领导人员的选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12.等额选举( )①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②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③可能会带来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现象④有利于候选人之间公平竞争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13.在一次某市乡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不选,不替老百姓说话的不选。

这“三不选”主要体现了(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广大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C.我国的选举制度高度完善 D.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读漫画《投老张一票给十元!》,据此回答7~8题。

14.各种选举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漫画中这种现象的选举方式是( )A.等额选举B.差额选举C.直接选举D.间接选举15.漫画主要告诉我们( )A.我国目前的选举尚无法可依 B.我国要禁止一切竞选活动 C.公民是否积极参加民主选举影响选举结果 D.应提高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16.(2013河北石家庄)2011年11月8日是北京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投票,选举新一届区人大代表。

投票时,胡锦涛同志的身份是( )A.公民 B.选民 C.候选人 D.国家领导人17.(2013河北衡水)北京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 (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等额选举④差额选举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8.(2012河北石家庄一模,16,4分)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陆续举行。

下图是某镇人大代表换届进入投票选举阶段后,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场景。

这一做法 ( )①大大增强了选举工作的透明度②充分考虑了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③让候选人更加清楚肩负的神圣职责④表明人大代表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答案当堂达标1----5BCDAA 6----8DCD课后练习1-----5DDAAB 6-----10BDBCA11.【答案】(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公民应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2)“贿选”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它侵犯了公民的选举权,破坏了我国的选举制度,妨碍了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说明部分人的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3)“贿选”行为反映出我国的民主制度还不完善,选举制度还不健全,民主监督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体验高考1.答案:应选D项。

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因为是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所以选举成本变化不大,所以排除①。

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所以②是差额选举的局限性,而不是“海选”的局限性,排除②,所以根据题意选③④。

2.答案 C 本题以“两会”关于选举法的新规定为背景,考查公民的选举权和公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故②正确。

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有利于人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故④正确。

①③与本题无关。

3.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享有选举人大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故D正确且符合题意。

选举团支书、村委会成员、职代会代表均不是我国公民行使选举权的体现,故排除A、B、C。

4.答案 D 本题以修改《选举法》为切入点,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的有关知识。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并结合生活实践和教材知识可知,修改《选举法》不等于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表述错误;修改代表产生方式并不意味着保障每一位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同等的作用,B表述错误;代表的产生是按人数比例产生,而不是城乡产生相同数量的全国人大代表,C表述错误;《选举法》修改的目的是尽可能保障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在国家权力机关平等的参与权,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