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 (答案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考点规范练32(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
据此完成1~2题。
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A1题,根据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省、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
第2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邻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
(2022山东济南一模)格林尼治小镇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距纽约大概42千米,是纽约市的卫星城镇。
20世纪初,小镇只是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放松休闲之地。
20世纪90年代,小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吸引了纽约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小镇。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初,格林尼治小镇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B.环境优美C.地价低廉D.设施完善4.目前,仍有大量金融管理机构入驻小镇,其核心目的是获得( )A.集聚优势B.设备技术C.工作人员D.公共服务4.A3题,根据材料推测可知,20世纪初,纽约发展过快,城市问题突出,格林尼治小镇因为环境优美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以此逃避城市生活和放松休闲;交通便利、地价低廉、设施完善都只起到促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小镇已经形成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中心,有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
初中地理人口迁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人口迁移练习题及答案一、人口迁移练习题1. 什么是人口迁移?2. 列举主要的人口迁移原因。
3.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4. 解释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区别。
5. 请列举和解释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6. 人口迁移对源地和目的地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7. 解释人口自然迁移和人口计划迁移的概念。
8. 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9.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文化的影响。
10. 你认为人口迁移带来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为什么?二、人口迁移答案1.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2. 主要的人口迁移原因包括经济原因(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社会原因(教育机会、社会保障)、政治原因(战争、政治迫害)以及自然原因(自然灾害、环境条件)。
3.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4. 内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内部的迁移,而国际人口迁移是指跨越国家边界的人口迁移。
5. 城市化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影响。
城市化加速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但也带来了城市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等问题。
6. 人口迁移对源地和目的地社会经济都有影响。
源地可能面临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等问题,而目的地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压力。
7. 人口自然迁移指的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产生的迁移,例如家庭成员的迁移;人口计划迁移是指政府或组织根据政策或计划安排的人口迁移。
8. 人口迁移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9. 人口迁移会对文化带来影响。
移民汇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促进文化多样性,但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10. 人口迁移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平衡源地和目的地的利益,确保迁移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关注人口迁移对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
高二地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材料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北上蒙古、西去宁夏,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走西口。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
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表2示意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1)读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走西口对Q地产生的影响。
(4分)(2)读图甲,我国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Q地,请描述此河流在该河段的水文特征。
(6分)(3)据图乙、表2分析法国R地一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4分)(4)与法国R地葡萄园相比,请说出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4分)【答案】(1)开发土地(1分)带去了农耕技术(1分)缓解了劳动力不足(1分)促进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1分)(2)水量较大(1分)季节变化大,主汛期为夏汛(2分)有结冰期(1分)有凌汛(1分)含沙量较小(1分)水流平稳(1分)(7选6)(3)①R地海拔较低;(1分)②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2分)③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1分)(共4分)(4)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②劳动力丰富廉价;③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
④土地租金低(4分)【解析】(1)仔细阅读材料,学会从材料中发现关键信息从而解答问题。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蒙古、宁夏等北部地区人口稀少,无数山西人的到达,缓解了当地的劳动力不足;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也就是带去了农耕技术,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开通了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通道,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北内陆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高中地理精品习题课件:人口迁移练习(二)
二、选择题Ⅱ(共2小题,每小题7.5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2022·浙江绍兴诊断性考试)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 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 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增长69.73%, 涌现了大量留守、空巢家庭。完成9~10题。
A.广州
B.重庆
C.贵阳
D.大连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节后我国人口流动量大,主要是返工、返学人员, 正月初六出行人员主要是农村在城市务工人员节后返工,在广州、重庆、贵阳、大 连四大城市中,工业发达,用工人数多,人口流入最大的城市是广州。由此判断, 正月初六流入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广州。
(2021·山东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 化情况。读图完成3~4题。
(2022·浙江山水联盟开学高三联考)“原年人”是网络新名词,指在春节因新冠 疫情而选择就地过年的流动人口。据统计, 2021年春节,全国超过1亿人选择就地 过年。数据显示,春节7天假期全国共发送旅客9 841.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 76.8%,比2020年同期下降34.8%。完成7~8题。
(2)简述大量埃及移民的涌入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8分)
答案 (2)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带 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文化交流;增加了对淡水资源等的 压力。
解析 第(2)题,移民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有利: 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两国间 文化交流;不利:由于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大量人口迁入,会增加淡水资 源的压力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人口迁移》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辽宁三模]据统计,2023年末,吉林省人口跨省净迁入4.34万人,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人口净迁入,并保持增长势头。
据此完成1~2题。
1.2023年吉林省实现人口净迁入,说明该省份()A.高等教育领先,科技人才众多B.营商环境改善,产业集聚发展C.旅游景点多样,吸引人们迁居D.夏季凉爽宜人,生活环境良好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因是就业,一直以来吉林省便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先的省份,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夏季的凉爽更具有长期性,A、C、D错误,唯有近年来营商环境的改善,产业的集聚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才能够吸引人口的迁入,B正确。
故选B。
2.吉林省人口拉力最大的城市可能是()A.长春市B.吉林市C.辽源市D.延吉市答案:A解析: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聚集了全省优质的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人口拉力最大。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流动人口在进入首次流入地后,会进一步在不同流入地、同一流入地的不同空间之间流动。
下图示意我国流动人口初次流动阶段和当前流动阶段空间流向。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丁表示的地区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在初次流动和当前流动阶段,均是最大的流入地,推断甲地应具有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较大,我国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应为甲地;乙地初次流动流入(0.5)略大于流出(0.3),当前人口净流出(0.9),总体人口流动少,且乙地人口少量流入甲地,推测乙地经济衰退,为我国东北地区;丙地流动人口多,初次流动,主要流入甲地(初次流动35.1、当前流动36.5),同时发生本地流动(初次流动7.5、当前流动5.4),根据我国四个区域的分布,丙地距离甲地东部地区相对较近,因此为中部地区;丁地为人口净流出区(初次19.6+0.3、当前流动19.3),但是流动人口的量小于丙地,推测其为西部地区。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含答案)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一、知识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1)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较低时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生产水平较高时,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3)看年龄分布特点:青壮年主要受经济因素和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主要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是家庭和教育因素。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二、例题分析浦源古村位于福建省周宁县,自南宋以来就有保护鲤鱼的传统。
流经村落的溪流成为鲤鱼生活的保护地。
村民沿溪建房时,在路下修建“L”形的下水道(下图),同对还在溪侧植上绿葛蒲等水草,以方便鲤鱼衔咬。
近年,当地政府投资打造鲤鱼溪旅游项目,弘扬人鱼和谐相处的文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推测村民修建“L”形下水道的主要目的是A. 方便游客喂食鲤鱼B. 便于村民洗菜取水C. 方便村民捕捞鳃鱼D. 便于鲤鱼躲避山洪2.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古村。
这得益于A. 当地致府的号召B. 古村基础设施的完善C. 当地旅游业的发展D. 爱鱼、护鱼文化的传承【答案】1. D 2. C【解析】1.从材料得知鲤鱼溪附近自古便有保护鲤鱼传统,建设L型下水道,并不是为了捕捞鲤鱼,而是保护鲤鱼,C错误。
村民在溪侧种植水草,方便鲤鱼衔咬,主要是为了山洪爆发时鲤鱼有藏身的地方,D正确。
村民建L型下水道主要目的是保护鲤鱼,不是取水或洗菜,B不选。
鲤鱼主要吃食自然生长的饲料,无需人工投喂,A错误。
2.从材料得知,政府扶持开发鲤鱼溪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回村就业,C正确。
政府的号召对年轻人回流吸引力不大,关键是旅游业解决他们就业问题才回村的,A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讲人口迁移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二讲人口迁移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阶段影响因素特点人类社会早期(原始社会)自然条件经常迁移流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15~19世纪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名师注解]【记】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注1】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绝大多数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注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国际难民与环境移民:2.人口流动(1)概念:因某种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原因(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其他原因: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①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迁入地: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旨把握]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其他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水和矿产资源等),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迁移含答案
2022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口迁移一、选择题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0.48‰。
在内地31省市中,东北三省出生率垫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出生率分别为6.45‰、6.05‰、5.73‰。
下图为2014-2019年全国总出生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出生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A.国家生育政策B.生育观念改变C.经济发展较快D.人口增长惯性2.东北三省人口出生率全国最低,说明东北地区()A.人口迁入增多B.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C.劳动力平均年龄偏高D.经济发展水平较高3.下列因素中,对我国目前低生育率影响最不明显的是()A.育龄妇女年龄B.教育成本C.就业环境D.二孩政策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时期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性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因素中对迁入人口规模影响最小的是()A.工资水平B.房价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5.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下列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6.图示西藏人口迁移状况的形成原因是()①国家政策的影响及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中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迁移D.从内陆国向沿海国迁移8.根据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世界人口迁移的的主要拉力是()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高的经济收入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问题。
9.若图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则与该图相符的是()A.甲地为欧洲,乙地为非洲B.甲地为亚洲,乙地为北美洲C.甲地为北美洲,乙地为拉丁美洲D.甲地为大洋洲,乙地为欧洲10.若右图乙地为攀枝花,其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首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优越B.经济迅速发展C.西部大开发D.矿产资源开发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口流动状况,箭头粗细代表人口流动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在中国跨区域人口流动中,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成为人口的主要流入地,而中西部地区以人口流出为主。
近年来,人口回流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城镇化中的新现象。
下图为江西某县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从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回流的人口多属于主动回流,主要原因为()A.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B.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C.收入差距逐渐缩小D.交通条件不断改善2.影响该县大部分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城乡距离①产业基础①气候舒适度①教育水平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C 2.A【解析】1.人口主动回流,是受到回流地的吸引,与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收差距逐渐缩小,加上城市消费水平、物价水平、住房压力大,于是人口不断的主动回流,C正确,ABD 错误,所以选C。
2.由图中信息可知,回流人口主要选择在县城定居,一般外出务工的多为农村人口,县城距离农村相对接近,方便照顾家人,①正确;相对而言,县城的产业基础条件较好,就业机会较多,对当地回流人口吸引力较强,市区的产业基础也好,但市区生活成本较县城高,且离农村较远,①正确,气候舒适度、教育水平不是主要影响因素,①①错误,综上所述,A 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东京都市圈包含1都3县,即东京都(核心城市)、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
1960年东京都城镇化率已高达92%,而此时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的城镇化率分别为36.9%、28.7%、70.0%。
从1960年以来,东京都经历了郊区化和“都心回归”。
左图示意东京都市圈行政区划范围,右图示意1960-201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净迁入率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材料中关于1960-201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迁移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埼玉县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B .神奈川县发展水平较高对人口吸引力较强C .千叶县人口总量呈下降的趋势D .东京都“都心回归”的人口数量先升后降 4.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下列措施能最有效促进东京都“都心回归”的是( )A .扶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B .大力发展商品零售类第三产业C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落户的门槛D .培植新兴产业,吸引高素质人才居住【答案】3.B 4.D【解析】3.结合图文材料可以看出埼玉县、千叶县人口净迁入率都是先高后降低再增高,所以埼玉县和千叶县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AC 错误;神奈川县1960年城镇化率已高达70.0%,迈入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人口吸引力较强,B 正确;图上可以看出东京都人口净迁入率先为负数,后慢慢增长为正数,说明该地人口数量先减少后增加,D 错误,故选B 。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人口迁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行政区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a1→a2B.a1→b1C.b1→b2D.c1→c22.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A.a1→a2、a1→b1B.a1→b1、b1→b2C.a1→a2、b1→b2、c1→c2D.c1→c2、a1→c11题,国际人口迁移指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
A、B、C表示不同的国家,结合图示可知a1→b1、a1→c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故选B项。
第2题,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农村向城市迁移。
根据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判断a1→a2、b1→b2、c1→c2属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故选C项。
2.C“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3~4题。
3.“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C.经济水平的差异D.迁移政策的差异4.“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①增加劳动力②大力开发资源③提升住房价格④劳动服务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舒适型移民”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项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与经济水平及迁移政策的关联性小,B、C、D三项错误,故选A项。
第4题,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价格,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业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对迁入地增加劳动力和大力开发资源不正确,故选B项。
高中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9 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19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2022广西河池检测)随着老工业基地的逐渐衰落,黑龙江省也从主要的人口流入地区逐渐转变为人口净流出地区。
下图示意2010—2018年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第1~2题。
1.2010—2018年黑龙江省人口()A.自然增长速度放缓B.出生率呈下降趋势C.流动速度减慢D.死亡率不断提高2.黑龙江省成为人口净流出区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恶化B.城镇快速发展C.生活成本高D.产业结构单一(2022浙江联考)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
下图为2011—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和上一年同期相比较的)增长率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2011—2019年上海市()A.户籍人口减少B.人口总量下降C.常住人口减少D.人口迁入趋缓4.造成2011—2019年上海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政策变化B.产业转型升级C.城区面积扩大D.人口自然增长慢反向春运是和以往年轻人回父母家过年相反,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的现象。
近几年,我国反向春运客流正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长。
据此完成第5~7题。
5.近年来,反向春运迁入增速最明显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西藏B.贵州C.浙江D.山西6.反向春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交通方式改善B.返乡成本增加C.家庭结构改变D.经济水平提高7.反向春运带来的社会效益有()①缓解春运压力②缓解大城市“空城”现象③优化当地人口结构④缓解家乡人地矛盾⑤缓解春节用工难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下图是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8~10题。
8.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下列影响迁入人口规模大小因素中,影响最小的是()A.工资水平B.房价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9.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大规模回流的省级行政区是()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10.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22山东济宁检测)汨罗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
地理中图版2学案:教材梳理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含解析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当今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为亚洲的中国、菲律宾等国;南欧;拉丁美洲;非洲部分地区等;主要迁入地为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以及西欧、北非、西亚等。
从流向特点看,一种情况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打工,尤其是流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不足的欧洲,还有部分流向资源丰富地区。
从时间上看,长期居住工人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从国内人口迁移情况看,西方发达国家多为退休人员的迁移,发展中国家大多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通过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分析可知,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经济大多有差距,也有其他因素的差异。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人口迁移的概念所谓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旅游、购物及出差等,也涉及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是这种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
例如,民主街的小陈把家搬到了光明街,这不属于人口迁移,因为其空间位移距离太短,空间位移距离的长短通常以行政区域的界线为标准。
又如国家元首出国访问,也不属于人口迁移,因为其居住地并未永久性或长期性变更。
辨析比较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人口流动: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
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周期流动是指定期外出旅行后在新地点居住一定长的时间后返回居住地,又称季节流动。
如我国一些地区农民农闲时外出做临时工,农忙季节或春节前返回农村;山区牧民在夏季把畜群放牧到草山草地,冬季带着畜群回山谷里越冬;大学生外出读书、旅游者外出旅游都可看作人口周期流动。
往返流动是指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点的人口流动,外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昼夜,又称每日流动。
如农民白天到田地里耕作,夜间回到村庄;渔民到海上捕鱼一天或几天,再回到渔港;更主要的是指居住在郊区的居民每天到市区的工作地点上班。
例如,1970年调查东京市中心地区夜间人口为42。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突破:人口迁移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练习:人口迁移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省际人口迁移是长距离、大尺度的人口流动现象,对于推进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乡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持续外流,不仅带来突出的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部分乡村聚落的衰落、兼并甚至消失。
下图示意省际迁入人口重心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 省际迁入人口重心的空间格局变化反映A.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B. 中部崛起的政策C. 长三角和滨海新区的快速崛起D. 中国经济重心向西北转移2. 农村人口老龄化可能促进部分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表现在A. 人均耕地增多,粮食单产提高B. 农业向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C. 大棚农业、园艺农业规模扩大D. 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循环农业方兴未艾【答案】1. C 2. B【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图表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对迁出地的影响。
1. 图中显示省际迁入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的实施,会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吸引人口迁入西部地区,人口重心应向西移动;中部崛起的政策应该保持人口重心的位置,不应该移动;中国经济重心向西北转移,受其影响,人口重心也应该向西北移动。
很显然,这些移动方向都与图中移动方向不符,故ABD错误。
长三角和滨海新区在我国的偏东偏北方向,他们的快速崛起必然引起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故C正确。
2. 人均耕地增多,粮食单产提高不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表现,故A错误。
“乡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持续外流”劳动力的短缺会促进农业向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也符合农业现代化的方向,故B正确。
大棚农业、园艺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比较大,在劳动力缺失的农村难以实现规模的扩大。
故C错误。
“乡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持续外流”,“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部分乡村聚落的衰落、兼并甚至消失”,这样的地区大多破败萧条,难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
故D错误。
据统计,2018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为2.88亿,其中男性占652%,女性占34.8%。
2024-2025年地理XJ版必修第二册1.2第二节 人口迁移(带答案)
第二节人口迁移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4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②③B.②④C.③④D.④⑤2.表示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的有()A.①②B.③⑤C.②④D.②⑤3.一列从苏州开往武汉的火车上,四位旅客进行的如下谈话,其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甲说:“我此次是去武汉出差。
”B.乙说:“我被武汉大学录取,正要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武汉是去探亲访友。
”D.丁说:“我去武汉是去旅游的。
”4.我国“五一”黄金周,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C.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D.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6.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C.增加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影响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
下图示意南非1996~2011年人口重心的移动轨迹。
据此完成7~8题。
7.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A.始终与几何中心一致B.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C.移动速度逐渐减慢D.移动的空间距离很大8.南非人口重心的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加重南部沿海城市的人口压力B.加快东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C.缓解西北部地区土地资源紧张D.促进西北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安徽和湖南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出大省(以外出务工为主),但人口外出去向省份有所差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9~10题。
9.导致安徽与湖南人口外出去向省份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经济水平B.文化差异C.空间距离D.交通发展10.安徽人口外出对本省的影响是()A.城镇化率提高B.不利于农业规模化发展C.科技水平提高D.不利于工业机械化发展A.从北美迁入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下图反映了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迁往美国,②美国人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含解析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明确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思考人口迁移问题.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3、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探究能力【自学导引】【图表解读】阅读教材P16页图1-9填写下列表格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的原因中国、印度等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非洲等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欧美洲、地理大发【活动点拨】活动一:课本第17页参考答案:问题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①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活动二:课本第19页(1)由乡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2)是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活动三:课本第21页⑴世界人口迁出国多为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⑵发达国家经济、文化水平高,但人口增长慢,劳动力较为短缺;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增长快,有大量劳动力过剩【课堂探究】1。
人口迁移与人口的空间移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它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人间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种形式,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时间移动后立刻返回居住地的现象,例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人口;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游牧民族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移动;有两个或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
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附答案)—湘教版(2019)地理高一下学期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省际流向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广东流往北京D.从上海流往四川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甲地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乙地较高的经济水平D.甲地优美的环境每年10月,王先生都会从太原飞到海口,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
每年,我国有上百万这种“候鸟”养老模式的老人群体。
据此完成3~4题。
3.此类人口流动的原因与下列选项相似的是()A.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B.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C.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D.美国东北部老人向“阳光地带”迁移4.针对这种“候鸟”现象,目前海口地区急需()A.提供更多就业机会B.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C.整治环境污染D.加快大户型房产开发下图为某地某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6.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中,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和全国最长寿的地区(平均寿命80岁)。
三亚市别称鹿城,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位居中国四大一线旅游城市“三威杭厦”之首,拥有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
据此完成第7~8题。
7.春节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海南三亚,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8.近年来,迁入海南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因素B.历史因素C.政治因素D.宗教习俗美国和墨西哥是陆上邻国。
下图示意两国国界线两侧不同景观。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试题及答案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试题及答案本文档是关于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试题及答案的详细介绍。
以下是试题及答案的内容:试题一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什么是人口迁移?答案: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两种。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两种。
试题二问题:人口迁移可以带来哪些好处?:人口迁移可以带来哪些好处?答案:人口迁移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带来以下好处::人口迁移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带来以下好处:- 人口流动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缓解人口压力过大的地区;- 人口迁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 人口迁移可以促进文化和人才的交流,促进社会进步。
试题三问题:人口迁移可能带来哪些问题?:人口迁移可能带来哪些问题?答案:人口迁移可能带来以下问题::人口迁移可能带来以下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源短缺问题;- 城市人口过多可能导致社会服务设施不足;- 城市扩张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试题四问题:如何解决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答案:为了解决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了解决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保证资源合理分配;-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提高就业机会;- 提升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推行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生态。
以上是关于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潭市第十七中学高一地理周周清课堂作业(二)范围:人口迁移和地域文化与人口时量:45分钟总分:100分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60分)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 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B.从沿海流向内地C.从城市流向农村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在我国引发了规模日益扩大的劳动力跨区流动,形成了庞大的的民工潮。
4.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人口流动主要是由国家组织的C、流动人口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流动主要有自发形成的和国家有组织的两种形式5.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6-7题。
6.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③→①→②7.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8.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9.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10.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A、工作机会多B、生活困难,质量低C、公共设施不足D、失业率、犯罪率高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11~12题。
迁出国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 美国110.0墨西哥26.7 德国21.1印度22.2 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1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1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3~14题: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 167 7010~14岁(%)35.27 14.63 8.515~64岁(%)58.36 83.15 90.3965岁及以上6.37 2.22 1.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14.该城市是 ( )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15-16题。
15.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6.“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17~19题。
17.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18.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19.该现象( )会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0~29题。
20.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1.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22-23题:22.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23.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下图示意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增长态势,这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上( )A.①<②B.①>②C.③<④D.③>④25.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26.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的原因是为了()A、扩大势力B、发展生产C、养老送终D、加快城市化进程27.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工商者遭到统治者贬斥的原因是()A、工商者工作时间较短B、工商者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C、工商者体质较弱D、工商者道德品质较差28.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不同的。
据此完成1~2题。
29.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生育②职业选择③人口流动④死亡率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0. 下列有关外国文化与人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B.在世界上,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C.在许多西方国家,不够稳定的婚姻关系,降低了人口出生率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增殖,但是,天主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较低的地区二、综合题:(40分)31.下图是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0分)A BCD E F乡村中小市城大城市(1)表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
(2)属于城市化进程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
(3)欧美一些国家的部分人口向往优美洁净的自然环境,他们采取的迁移方式是____ 。
(4)平度市是青岛市的一个县级卫星城市,由于开发区和工业新区的建设,许多当地农民及外地民工来到了这里,同时,近几年有很多教师、机关工作人员、科技人员等调到了青岛市区工作,他们的迁移分别属于图中的________ ___和_______ ____.(1)BE或BCE(2)BE(3)ADF(4)B C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图4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6分)(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6分)(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答案】(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6分)(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2分)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2分)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2分)(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3分)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3分)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3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材料1: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2年春运从1月8日起至2月17日,为期40天。
材料2: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3:(1)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主要的方向分别为(2分)(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2)根据材料2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分)(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4)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答案:(1)A (2)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3)广东上海北京(4)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附加题(每个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5分,共50分)读下图,回答1-2题:1.上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其中,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 ) A.原始农业 B.种植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2.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 D.战争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