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可行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可行性

浅谈《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可行性

早在听曲连坤老师的讲座的时候,就听曲老师讲过《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在这次学习中,又有老师陆续提到这部经典,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一部作品被人反复提起,其应用的范围又基本相同,那么,《弟子规》在班级管理工作和班级德育工作中究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做一个探讨。

一、《弟子规》的内容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它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着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二、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弟子规》是专门教导我们扎稳孝敬德行的根,并具体到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一部经典之作,曲连坤老师称它为“世界上最完备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

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集体,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弟子规》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它虽历时弥久,但其间一些思想与今天我们的教育理念仍如出一辙。比起当今的教材,它更关注了一些细节的规范,在培养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甚至弥补了现代教育的'不足。

三、《弟子规》在班级管理和班级德育中的作用

既然《弟子规》的内容涉及到个人德行的7个方面,又具有很积极的教育意义,那么,在具体的工作中该怎样发挥它的作用呢,对此,我有以下想法:

1、可以在班规中渗透《弟子规》思想

良好的班规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制定班规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用一段时间边诵读边学习边讨论,这样,《弟子规》中的许多行为规范就会自然而然地留在学生的印象里。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可以尝试把《弟子规》中的内容应用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在一言一行中渗透《弟子规》礼仪,如从“衣贵洁,不贵华”到“如何待人接物”;从“事虽小,勿擅为”到“言语忍,忿自泯”,从“房室清,墙壁净”到“捡起身边的垃圾,维护公共卫生”;从“自爱、自重”到“宽容他人,不嘲笑犯错误的同学”……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这样,即使教师不在班里,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是非观念”在主持公道。

2、可以运用《弟子规》,处理班级偶发事件

进入高中,学生基本都有了自己的主见,教师“侃侃而谈”的大道理往往让他们“嗤之以鼻”。在班级管理中,除了“严格要求,宽容大度,及时督促”外,是不是可以活用《弟子规》善待学生,处理偶发事件?曲连坤老师在讲座中也说到这样一个案例:两个关系很好的男生,姑且称他们为甲和乙,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几乎是不分你我。有一回,假期结束回到宿舍,大家都带了好吃的,甲学生就自作主张,在乙同学出去的时候将乙的东西分给了其他人。乙回来后,见此情形,很不高兴,两人发生口角,差点拳脚相加。班主任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只是让二人反复读《弟子规》中的一段话: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用人物

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二人反复读了几遍后,都很惭愧,认识到了各自的错误,和好如初。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苦口婆心的说教,但道理自明,矛盾自解。不得不说是《弟子规》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学生,正因为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或问题,才需要我们教师的教育。但教师讲的道理即使再正确不过,又有多少学生能铭记于心,并引之以为戒呢?如果,学生能自己意识到并分析出自己的错误所在,进而改正,这样的教育效果比之教师的唠叨可以用事半功倍来形容了。

3、可以巧借《弟子规》,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弟子规》里说“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因素,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还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密切相关。所以,可以根据《弟子规》里的“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榜样,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加把劲,赶得上”,让孩子们从榜样身上吸取力量、获取源泉,激发他们积极向上、自我完善的欲望,使学生逐渐由“他律”变成“自律”。另外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科学习状况,关注其发展,对学生停滞不前的学科从“理”上进行疏导,让孩子们明白:“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而对学生取得进步或面对挫折

时则从“情”上及时鼓励他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促使其良性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只要有心,就能让《弟子规》细雨润物,潜移默化,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4、可以利用《弟子规》,使家校形成合力

在与众多“问题学生”的家长接触后,我发现这些学生家长存有共同特点: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以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苛责之中出“蛟龙”,对孩子非打即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咫尺天涯”;而且有的家长自身素养也有问题,老师教一套,家长教一套,让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使孩子的教育状况变成“5+2=0”(即学校花了五天时间进行正面教育,而一个双休日,在一些所谓朋友的教唆下,在父母的棍棒责骂的“推波助澜”中,孩子就学坏了,无心上学了)。从这可以看出,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协作,如只靠学校教育这一根支柱,是很无助的,而《弟子规》无疑可以作为家校联合教育的切入口和结合点。

首先,可以有机结合《弟子规》来教导学生要感恩父母。例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在家必须要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让学生学会体谅父母,帮着干点家务活,帮父母捶捶背、捏捏脖子以让家长消去一天的劳累,还要自觉完成作业,好好学习,让父母“省点心”……

其次,还可以在学习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在文明礼仪方面取得突破,借此也让学生家长潜移默化地受到《弟子规》的熏陶,最好也开始诵读《弟子规》,按照《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