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衣原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抵抗力
抵抗力大于一般无芽胞细菌。耐热,牛乳需 煮沸10分钟以上才能将其杀死。耐干燥,在蜱 干粪中可存活一年以上。1%甲醛作用48小时 才能将其灭活。
六、致病性
主要引致人类Q 热,有多种临床表现,通常发病急促, 有发热、头疼、肌痛等症状。一般预后良好,死亡率很低。 也能感染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马、骡等 家畜以及犬猫,也能感染野生动物和鸟类。受感染动物通 常无明显症状,但他们的乳汁、粪尿以及胎盘组织中均含 有数量不等的病原体。排除的病原体污染环境,还可通过 污染尘埃经空气传播,或经接触污染物及乳汁而感染人畜。 多种蜱可将本病原体传染给动物。
②具有黏肽组成的细胞壁,其组成与革兰阴性菌相似,
③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体; ④含有DNA和RAN两类核酸; ⑤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类,能进行多种代谢。但缺乏供 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三磷酸盐和中 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 ⑥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二、分类
衣原体目
副衣原体科
衣原体科
西氏衣原体科



贝氏柯克斯体I相与II相主要区别
特点 结合抗体 诱导抗体产生 I相 晚期 I相及II相 II相 早期 II相
免疫保护力
LPS 补体介导血清灭活 对豚鼠毒性 在细胞培养中增殖 自身凝集

光滑型 +++ + -
弱或无
粗糙型 + + ++ +
在感染或免疫动物的早期,其血清中不或很 少存在I相补体结合抗体,康复后期同时具有I相 与II相抗体。 由于II相抗体出现早、滴度高、维 持时间长,而I相出现迟、滴度低、消失快,故 在进行血清学诊断或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时, 以II相抗原为宜。


3、所致疾病
种类 储存宿主 媒介 临床表现
普氏立克次体

体虱
发热、头痛、皮疹
(流行性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地方性斑疹伤寒) 恙虫病立克次体 (恙虫热) Q热柯克斯体 鼠等 鼠蚤、鼠虱 发热、头痛、皮疹
鼠等
恙螨
局部黑色焦痂 发热、头痛、皮疹 发热、头痛
家畜

四、微生物学诊断
1、病原检查:
四、抗原相的变异

是细胞壁的LPS(lipopolysaccharide) 变异,宿主依赖性的 变异现象; I相毒株: 含有I相和II相抗原成分。 刚从受感染动物和人或节 肢动物分离的或在实验动物、节肢动物体内传代的毒株,不 能与早期康复血清(2~3周)发生补体结合反应; II相毒株: 只有II相抗原成分。当I相毒株在鸡胚卵黄囊连续传 代后,即可逐渐失去第I相抗原成分,从而成为补体结合反应 毒株; 具有可逆性,即II相毒株若再通过实验动物或节肢动物传代, 即可变回I相毒株。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1、感染途径: 人虱、鼠蚤、蜱或螨的叮咬而传播; 节肢动物叮咬或粪便 小血管内皮细胞繁殖
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形成血栓和组织坏死
高热、头痛、皮疹
2、致病机制:

内毒素: 内毒素有致热原性,损伤内皮细胞,致 微循环障碍和中毒性休克等;
磷脂酶A: 能溶解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内吞噬体膜, 以利于立克次体穿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抗原与抗体复合物:加重病理变化。
交叉反应
抗体
外裴氏反应示意图
抗体
第二节、贝氏柯克斯体

惯称Q热立克次体或贝氏立克次体,引致Q热。该病于 1935年在澳大利亚被首次发现,目前广泛存在于许多国家。 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耐热、嗜酸、发育周期中能中能形 成芽孢的专性寄生菌,基本特性与其他立克次体相似,不 同之处是它具有过滤性,多在宿主细胞吞噬溶酶体内繁殖,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不需经媒介节肢动物而可通过气溶 胶进行传播,存在抗原相的变异。魏-裴二氏反应阴性, 通常不对实验动物引起急性中毒反应。

一、形态

病原呈多形的短杆状或球杆状、双杆状、新月形或丝状体, 大小为0.25~4um×(0.4~1um); 姬姆萨染色呈紫色,马基维洛法染成红色; 无鞭毛,无芽孢;


用氯化铯梯度密度离心可将细胞内繁殖的Q热立克次体分 离出大小不等、形态结构不一的两种细胞型菌体。上层密 度低的菌细胞较小(SCV),稠密、呈棒状、细胞壁明显, 核质紧密。下层密度大的细胞型菌体的细胞较大(LCV), 圆形、多形性明显、呈颗粒状、核质松散。
衣原体属 鹦 鹉 热 亲 衣 原 体
亲衣原体属
沙眼衣原体等3个种
牛 羊 亲 衣 原 体
肺 炎 亲 衣 原 体 等
其中重要的衣原体有以下四种:
1. 沙眼衣原体: 除引起人类沙眼外,还是引起泌尿生殖道 感染的重要原因;

根据致病力和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差别,沙眼衣原体可分为 三个亚种,即沙眼生物亚种、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和鼠亚 种。前两个变种主要寄生于人类,无动物储存宿主。其中 鼠亚种不引起人类致病; 我国学者汤飞凡(1897-1958)在1956年采用鸡胚卵黄囊 接种并加链霉素抑菌的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培养出沙 眼衣原体(当时被称为沙眼“病毒”)。他是世界上发现 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开创了沙眼衣原体的实验研 究工作。
二、发育周期
Q热立克次体在细胞内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SCV大多位 于细胞外,感染细胞时,先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经吞噬作 用进入胞内,待吞噬小体与初级溶酶体融合,吞噬溶酶体内 的酸性激活其代谢,活化SCV(相当于发育周期的中间 期),开始生长并二等分裂繁殖;SCV发育成LCV(繁殖 期),在LCV二分裂繁殖的同时可形成芽孢分化,此时LCV 称为母细胞。以后,母细胞破裂。芽孢从吞噬溶酶体释出, 再继续发育成且暂停代谢活动的SCV,称为小静止细胞 (SRC);待宿主细胞破裂,Q热立克次体或芽孢从吞噬溶 酶体释放至外环境,或经胞吐作用将Q热立克次体释出。
三、培养
通常用鸡胚或细胞培养,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 长。鸡胚卵黄囊接种Q热立克次体后,第4天才有较 多量的菌体,第5~7天可达高峰,以卵黄囊膜中含量 最高。多种原代或传代细胞可用于培养Q热立克次体, 通常不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不过,受感染细胞的胞 浆内可出现许多空泡,有时整个细胞能逐渐形成一个 大的空泡,胞核被挤至一边。有的毒株在鸡胚成纤维 细胞中可形成空斑。
和试验可用豚鼠或鸡胚进行。 由于某些变形杆菌菌株 (OXl9、OXK、OX2等)可与 某些立克次体多糖抗原的抗体发生交叉反应,故在医学 上,常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制成凝集抗原,用凝集试验
检查人类的某些立克次体病。这种凝集试验称为魏-裴
二氏反应 (Weil-Felix reaction)。
立克次体
变形杆菌
5.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尤对热敏感,一般在56℃, 30min即被灭活。对一些广谱抗生素(如金霉素)敏感,但磺 胺药不敏感且反有促进立克次体生长作用,不能用于治疗。



6.致人畜疾病的立克次体,多寄生于网状内皮系 统、血管内皮细胞或红细胞,并常天然寄生在虱、 蚤、蜱、螨等节肢动物体内,或为其寄生宿主, 或为贮存宿主,或同时为许多立克次体病的重要 的或必要的传播媒介。
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等特性上与细菌相似,而在生长要求 上又酷似病毒,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一、生物学特性
立克次体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性:

l.细胞多形,可呈球形、球杆形、杆形,甚至哑铃形或丝 状等,但主要是球杆状。 2.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球状菌直径0.2~0.7um,杆 状菌大小0.3~0.6um×0.8~2um。除贝氏柯克斯体外,均 不能通过细菌滤器。 3.有类似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胞 壁中含肽聚糖、脂多糖和蛋白质,胞浆内有DNA、RNA及核 蛋白体。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或蓝色,马基 维洛法染成红色。


Fra Baidu bibliotek
立克次氏体

4.专性细胞内寄生,立克次体虽然有一些酶系统,但不够完 整,大多数只能利用谷氨酸产能而不能利用葡萄糖产能。因 此,立克次体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除个别外),并依 赖于宿主细胞提供ATP、辅酶I和辅酶A等才能生长并以二等 分裂方式繁殖。除罗沙利马体外,均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 长繁殖; 常用动物接种、鸡胚卵黄囊接种以及细胞培养等法培养立克 次体。
将所采病料制成血片或组织抹片,经适当方法 染色后镜检。若应用荧光抗体法检查,则更为确 切。或将病料处理后接种于鸡胚卵黄囊内或适宜 的易感动物,培养出立克次体后,再用荧光抗体 技术、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等法进行鉴 定。
2、抗体检查: 可用已知抗原作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和试验,
以证实患病动物血清中的相应抗体,从而诊断该病。中
二、分类
立克次体目
巴通体科
立克次体科
乏质体科
巴通体属
分为3个族,每族分为2个或三属
分为4个属共13个种
1. 立克次体科:
本科包括许多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病原体。寄生于脊 柱动物的内皮细胞,由节肢动物传播,在医学和兽医学 上具有重要性。 2.巴通体科: 其中杆菌样巴通体,能致人的巴通体病。寄生于脊柱 动物的红细胞,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有的成员可经 节肢动物传播。在猫、犬等动物的红细胞中发现,具有 致病性。 3.乏质体科: 寄生于脊柱动物的红细胞,形体小,经节肢动物传播。 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7.主要寄生于上述节肢动物的肠壁上皮细胞中, 兼或能进入它们的唾液腺或生殖道内。人畜主要 经这些节肢动物的叮咬或其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
Rickettsia
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
跳蚤
螨虫


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 虱
人和动物感染立克次体后,可产生特异性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前者可中和立克次体 的毒性物质,但同时也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从而加重晚期立克次体病。细胞免疫一 方面可使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另一方 面致敏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可抵御疾 病发生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
内容提要

立克次体和衣原体都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结 构及繁殖方式与细菌类似,生长要求类似病毒; 立克次体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以其为传播媒介, 许多成 员对动物和人有致病性,最具代表性的是贝氏柯克斯体, 引致人类Q热,家畜可为健康带菌者,可经气溶胶传播; 衣原体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是最早用鸡胚分离培养成功 的微生物;
性血清做补体结合反应鉴定。还可用鸡胚卵
黄囊接种或细胞培养来繁殖病原体。
3.血清学检查 采集被检动物血清一般多用补体结合试验来 检查动物血清抗体以作诊断,也可用此法检查乳 清中抗体。所用抗原为感染的卵黄囊制备的II相抗
原。据报道,用粗制抗原进行斑点ELISA,可鉴
定或检测本病菌种或血清标本。此外,也可用凝 集试验以及免疫荧光试验测定特异性抗体。
可引起沙眼等、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肺炎、关节炎、 流产等。
生物学特性:

1.球状,有原体和始体两种形式
2.可通过除菌滤器 3.胞内寄生,多种培养方式 4.特殊的发育周期
沙眼衣原体(姬姆沙染色)
鹦鹉衣原体(姬姆沙染色)
一、主要特性

①在宿主细胞内有独特的发育周期,二分裂方式繁殖;


八、免疫力与防治

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以细胞免疫为主;
预防应着重防止家畜的感染,对乳制品严格消毒。 对易感人群可接种用I相菌株制成的灭活疫苗或减 毒活疫苗。对牛、羊也可采用疫苗接种。
第三节、衣原体chlamydia
衣原体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生,并 经独特发育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涵体的革兰 氏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原体 病。曾被认为是一种 “大型病毒”,定这类微生物 与立克次体很相似,在许多特性上与病毒截然不同。 因此,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微体 物。



鹦鹉热亲衣原体等在兽医上较为重要,并涉及公共卫生。
第一节 立克次体Rickettsia

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 单细胞微生物; 为纪念发现落基山斑点热病原体的美国医生H· Ricketts T· 而命名;


引起人和动物立克次体病 (如Q热、斑疹伤寒、悉虫病等) 的病原体;
七、微生物学检查
分离病原体,可采取胎盘、子宫分泌物、乳汁及 其他排泄物。 1、镜检: 将病料涂片用马基维洛法或姬姆萨法染色镜 检,如能在细胞内见有大量染成红色或紫色的球 状或杆状颗粒,可作出相当可靠的初步诊断,但 须与布氏杆菌,鹦鹉热亲衣原体相鉴别。
2.分离培养 将病料腹腔接种仓鼠或豚鼠,待其发热 后,可取脾脏作涂片镜检,观察胞浆内贝氏 柯克斯体。培养出的立克次体,可用已知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