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第十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世界市场)【圣才出品】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世界市场)【圣才出品】

第四章世界市场一、名词解释1.商品交易所答:商品交易所指根据货样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所。

交易所中通常没有商品,买卖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货样进行交易。

成交是在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

商品交易所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调节价格的作用。

在交易所买卖的商品,往往具有同质性。

它们主要有:有色金属、谷物、纺织原料、食品和油料等。

这些商品买卖,基本上可分为实物和期货交易两种。

实物交易是进行实际商品的买卖活动,合同的执行以卖方交货、买方收货付款来进行;期货交易是一种按交易所制定的标准期货合同达成交易后,远期进行交割的交易。

目前,商品交易所中大部分交易是期货交易。

2.加工贸易答:加工贸易是指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加工贸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来料加工是指甲国家按照乙国家的要求,将乙国家商人提供的原料、辅料加工后把成品交给乙方,收取加工费用的方式;②进料加工又称以进养出,是指进口原料进行加工,把成品销往国外的购销方式;③来件装配是指甲国商人向乙国厂商提供零件与元件,由乙国厂商装配,再交给甲国商人,收取装配加工费的方式。

3.补偿贸易答:补偿贸易又称产品返销,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形式,是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产品、技术或劳务,然后用商品与劳务支付货款的方式。

补偿贸易有以下三种方式:①回购。

回购又称返销,是指买方以进口的设备开发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贸易方式;②互购。

互购是指用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或劳务偿付货款的贸易方式;③部分补偿。

部分补偿是指买方对进口设备的货款,可以部分用商品补偿,部分用现汇支付的贸易方式,也有第三方参与,负责接受、销售补偿产品或提供补偿产品的,此为多边补偿。

补偿贸易的特点:①它不是用货币,而是用产品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②由于货款偿付是分次进行的,所以它不是一次性的买卖行为,而是多次才能完成的买卖行为;③贸易与生产相联系。

张锡嘏《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服务贸易)【圣才出品】

张锡嘏《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服务贸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五章国际服务贸易5.1 复习笔记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与特征1.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交易的活动。

这种服务是指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而满足他人需要并获取外汇报酬的活动。

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国际服务贸易下了较为准确的定义,包括: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方式提供服务。

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

2.服务贸易的分类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小组通过征求各谈判方的提案和意见,提出了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以下12类:(1)商业性服务它是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包括以下6种服务,其中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

①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

它涉及的范围包括法律服务、工程设计服务、旅游机构提供服务、城市规划及环保服务、公共关系服务等。

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

这类服务包括计算机硬件安装的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与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库服务及其他。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③研究与开发服务。

这类服务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类学中的研究与开发服务。

④不动产服务。

即不动产范围内的服务交换,但不包括土地的租赁服务。

⑤设备租赁服务。

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如汽车、飞机、船舶和计算机、娱乐设备等的租赁服务。

⑥其他服务。

即生物工艺学服务、翻译服务、展览管理服务、广告服务等。

(2)通信服务通信服务是指所有有关信息产品、操作、储存设备和软件功能等服务。

通信服务由公共通信部门、信息服务部门、关系密切的企业集团和私人企业间进行信息转接和服务提供。

(3)建筑服务建筑服务主要是指工程建筑从设计、选址到施工的整个服务过程。

(4)销售服务销售服务是指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交换。

主要包括:商业销售,主要指批发业务;零售服务;与销售有关的代理费用及佣金等;特许经营服务;其他销售服务。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2.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1)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2)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

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指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1)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又称国际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国际贸易值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通常都用美元来表示。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出口值加上进口值之和就是该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2.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1)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2)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是以数量来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

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指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1)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又称国际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0.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是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

对外贸易的扩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幼年时期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对外贸易成为这种方式本身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对外贸易起过巨大的作用。

(2)西方经济学家的有关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Vent for Surplus)模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都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思想;英国的约翰·穆勒较为系统地论述贸易的发展利益,他关于贸易对经济发展贡献的论述给后来的经济学家很大的启发。

(3)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学说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理论命题是D·H·罗卜特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50年代,R·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主要内容如下: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专注考研考证②出口的增长也趋向于使有关国家的投资领域发生变化;③出口使得一国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④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会给一国的出口工业造成压力,以降低成本,改良出口产品的质量,并淘汰那些效率低下的出口工业;⑤一个日益发展的出口部门还会鼓励国内外的投资,并刺激加工工业或附属工业以及交通运输、动力等部门的发展,同时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

(4)马克斯·科登关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率影响的理论澳大利亚国际经济学家马克斯·科登提出了贸易对经济增长率影响的理论。

他的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将对外贸易与宏观经济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并且特别强调外贸对生产要素供给量的影响和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圣才出品】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7.1 复习笔记考点一:关税1.关税的含义及作用(见表7-1)表7-1 关税的含义及作用2.关税的种类关税依据征收方向可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其中进口税中按差别待遇又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关税和普遍优惠制关税。

(1)进口税(见表7-2)表7-2 进口税(2)出口税(见表7-3)7-3 出口税(3)过境税过境税(Transit Duties)又称通过税,是指一国对于外国商品通过其关境时征收的关税。

这种关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最为盛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国家都不征过境税,仅仅在外国商品通过时征收少量的准许税、印花费、签证费和统计费等。

(4)进口附加税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es)又称特别关税,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正常关税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

征收进口附加税是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临时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应付国际收支逆差;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的出口补贴和低价倾销;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

进口附加税往往针对个别国家或个别商品征收,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反补贴税(见表7-4)表7-4 反补贴税②反倾销税(见表7-5)表7-5 反倾销税(5)差价税差价税又称差额税,是指当某种产品进口价格低于本国同类产品生产价格时,为了保护本国生产和国内市场,按照国内产品价格与进口同类产品价格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

差价税是一种滑动关税,它随着国内外价格差额的变动而变动,能较好地起到限制进口作用。

(6)特惠关税特惠关税是指某一国家或者经济集团对某些国家的所有进口或部分商品在关税方面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这种关税优惠待遇有互惠的,也有非互惠的。

(7)普遍优惠制(见表7-6)表7-6 普遍优惠制3.征收关税的依据和方法(1)海关税则(见表7-7)表7-7 海关税则(2)关税的征收方法(见表7-8)表7-8 关税的征收方法。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xx〈〈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净出口 :出口量大于进口量2、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3、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

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

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二、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3)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1)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

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

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

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

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世界市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贸易条件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从GATT到WTO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0.2课后习题详解本书是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0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贸易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张二震和马野青所著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课后习题(名词解释和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资料下载地址:/Ebook/965119.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考点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对于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也可称为海外贸易。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2.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1)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2)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是以数量来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专注考研考证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

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指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1)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又称国际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国际贸易值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通常都用美元来表示。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净出口:出口量大于进口量2、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3、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二、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2〕3>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1>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 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和分散各有优劣.集中有利于信息的交流、扩大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无论对进口还是出口而言,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都会使该国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境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分散则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恶性竞争,但其不利之处在于市场的分散可能加大交易成本.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垂直型分工: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水平型分工:是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合作.前向__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后向__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间的联系.1.什么是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有什么新特点?答: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新特点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2、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速发展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传统"垂直型分工"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4、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渐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2.试述国际贸易对一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国际贸易可以给参与各方带来诸多利益.从静态角度来考察,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可以在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福利的总体增长,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会在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产生利益再分配.从理论上讲,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某种产品的出口会使国内出口集团受益,消费者受损;某种产品的进口会使国内进口竞争集团受损,消费者受益.因此,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对国际贸易的态度往往不一致.3.试述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创造条件,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第一,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第三,开展国际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第四,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第五,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六,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绝对成本与绝对利益:绝对成本是指各国<或地区>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如自然资源、土质和民族素质,生产在成本上占绝对优势即低于别国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对各国都有利.绝对利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比较成本:所谓比较成本是指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等等参数后的成本比较.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比率:所谓要素禀赋比率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要素密集度:所谓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关税并不会改变贸易条件,其结果是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那么,商品国内相对价格的上涨〔甚至不管这种上深究竟是起因于关税的升降还是其它一些原因〕一定会提高该商品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此定理假设:当商品相对价格上升时,会增加在生产这种商品时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回报率和收益率.因此,该国生产所用的稀缺要素的真是回报率会随着关税是而上升.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H-O-S定理.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论有四个点A,要素条件:土地〔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力,劳力教育水平,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等.这些要素条件,有些是自然因素,另一些则是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B,需求条件: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大.多数公司首先的目标是着重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如果国内市场很小,公司很难开发出新产品.C,相关与支撑产业.波特聚类自然形成,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D,公司战略,结构与对抗表现:国内的竞争环境造就了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什么贡献?答: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绝对成本理论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却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一国之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的片面看法,从而给自由贸易政策以理论上的支持.根据其理论,斯密主张取消对外贸易中的一切特权和限制,实行贸易的无限自由.他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适宜的国际分工体系才能建立,各国才能合理地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从事最有利的生产.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闭关自守肯定落后;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仍然是斯密的贸易分工理论留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试评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的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是在那些可以称作既正确且重要的社会科学原理中首屈一指的".比较成本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如果说,绝对成本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那么,比较成本理论就进一步将贸易分工互利性原理一般化、普遍化了.也就是说,李嘉图的基于比较成本的分工原理比斯密的基于绝对成本的分工原理更具有一般性.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这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有可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可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中获得利益.从哲学高度看,比较成本理论揭示的是人类分工、协作、交换、互利的"大道理".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才能深刻理解比较成本揭示的分工思想.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那些发展?答: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人们有时又把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要素禀赋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从成本角度看,要素禀赋论实际上是比较成本理论的发展,将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扩大到资源与要素领域.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家对此做了哪些解释?答: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说、自然资源说、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偏好的逆转、贸易政策的扭曲试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其意义.答:产品生命周期,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任何产品都和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2>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分析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推测产品今后发展的趋势,正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寿命,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产品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长的.<4>产品生命周期用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解释国际贸易有重要参考作用.它引导人们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了解和掌握出口的动态变化,为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略,市场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5>它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创新、或模仿引进、或扩大生产是,都要把握时机.而进行跨国经营,就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6>它还反映出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即创新能力,模仿能力,是活的企业生存能力和优越地位的重要因素.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国际贸易从产品内容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产业间贸易,另一种就是产业内贸易,也称作部门内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1〕偏好相似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即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如果两个国家需求结构完全一样,一个国家所有可能进出口的商品也是另一个国家可能进口的商品,因而产生产业内贸易.〔2〕市场结构论.①外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②内部规模经济、产品差别、需求差别与产业内贸易.〔3〕产业内贸易与公司优势.市场结构理论表明,在产业内贸易中,各国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公司的特定竞争优势,而不像产业间贸易那样,首先表现为国家的竞争优势.总之,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差别、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差别以与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合.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一国的竞争优势由哪些因素决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如何?答:波特认为国内四个基本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①要素禀赋;②需求状况;③相关产业相辅助产业;④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第一,生产要素方面,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都强调生产要素在企业和产业创造竞争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第二,同业竞争方面,波特认为,激烈的同业竞争能够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压力来增加对高级生产要素的投资和研究开发活动的投资,从而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林毅夫等认为,对一个特定的行业来说,只有该行业符合经济的比较优势时,同业间的良性市场竞争才可能实现.第三,需求条件方面,林毅夫等认为,需求条件包括多种内容,一些内容更多地属于外生性条件,不必进行深入的讨论.第四,关于相关与支撑产业,竞争优势理论非常强调相关与支撑产业〔或产业集群〕对于企业和产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性.鉴于以上分析,林毅夫教授指出,只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企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才可能形成.或者说,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与必要性条件.第四章世界市场商品交易所:根据货样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所.交易所中通常没有商品,买卖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货样进行交易.成交是在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来料加工:是甲方国家按照乙方国家的要求,把乙方国家商人提供的原料、辅料加工后把成品交给乙方,收取加工费用.进料加工:是进口原谅进行加工,把成品销往国外.调拨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规定的购买商品的价格.1、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了哪些积极作用?答:世界市场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是性命攸关的大事.第一,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不可缺少的商品销售场所和原料来源.第二,世界市场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有助于缓和资本主义各个社会生产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世界市场是资本扩张的结果和条件.2、什么是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的决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世界市场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也就是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时所依据的价格.世界市场价格是衡量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消耗大小的标准.影响因素:1、国际价值是世界价格变动的基础2、货币价值是影响世界价格的基本因素3、世界市场供求对世界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4、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5、国际经济周期、有关国家的经济贸易政策等4、什么是"一种商品一种价格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答: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是指在统一的市场上,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条件:在统一市场的几个不同市场区域内,如果一种商品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那么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更多的卖者将被吸引到价格高的市场区域中去,而更多的买者将会把订单转移到价格低廉的市场区域去.从而形成一种商品一个价格.5、试述跨国公司运用调拨价格的目的与其限制条件答:跨国公司利用调拨价格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用调拨价格达到避税目的;〔二〕用调拨价格来加强公司的竞争地位,或控制市场竞争;〔三〕利用较高的调拨价格把款项从一国调到其他国家;〔四〕当一国实行物价管制时,跨国公司通过操纵调拨价格,就可以达到逃避管制增加利润的目的;〔五〕在海外与当地资本合资经营企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可以操纵调拨价格来压低这家企业饿利润水平和增加母公司的利润,也可以利用调拨价格把利润从这家海外企业转移到母国或其他国家,以减少工会要求提高工资的压力.此外,利用调拨价格,跨国公司还可以达到资源保全、回避政治风险等目的.其限制因素主要有:〔一〕子公司数目的限制;〔二〕子公司相对独立利益的限制;〔三〕费用的限制;〔四〕东道国的限制8、试述加工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创造条件发挥加工贸易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答:加工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第一,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的优势;第二,开展加工贸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展加工贸易有利于积极利用外资.但发展中国家在从事加工贸易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诸多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工贸易受外商制约较大,加工方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第二,在加工贸易中,外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力,为其自身利益,他们往往不愿向加工方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第三,加工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有时对东道国不利;第四,加工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升级、整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受到东道国基础产业、中间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基于以上问题,发展中国家在从事加工贸易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发展基础产业和中间零部件产业,创造加工贸易带动产业机构升级和整体经济发展的条件.另外,要不断健全对加工贸易的管理制度,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第五章、贸易条件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H-O模型建立在一国拥有的要素总量固定不变的基础上.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是指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倒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考察的贸易条件指数.分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日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不仅要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比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得要快.在要素相对价格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相对多用资本要素而少用劳动要素,结果是所给定的产量能够用更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生产出来,但资本/劳动的比率提高了,既节约了劳动,又提高了产量.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比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得要快.在要素相对价格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相对多用劳动要素而少用资本要素,即生存中一部分资本将被劳动锁替代,每单位资本使用了更多的劳动,结果是所给定的产量能用更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生产出来,但资本/劳动比率降低了.国际需求方程式:是指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并相互交换,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必须等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例.1、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理论上的贡献和局限性何在?答: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①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②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③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强调需求因素在决定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上的重要作用,以比较利益为基础阐述了商品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过程,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李嘉图的交换价值理论.然而,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首先,这个理论以贸易收支平衡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件即国际交换比例,而国际交换比例又是又相互需求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相互需求的数量又是由国际交换比例决定的.这显然陷入了某种循环论证.其次,相互需求原理只能运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都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再次,相互需求原理以物物交换为例来论证国际需求方程式,在一次交换活动中容易求得国际收支的平衡,但一国进行的所有交易活动要想同时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显然是不可能的.2.试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对他国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影响.答: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经济增长分为出口偏向型增长和进口偏向型增长,它们主要指经济增长对某个部门的偏向而非国家.他国经济增长对本国有利还是有害、本国参与国际贸易会增加还是减少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这些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偏向性.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有利.因为其增加的产品出口如果恰是本国的进口产品,并且能影响进出口价格的话,一定导致本国进口价格下降.如果本国其他条件不变,则贸易条件改善.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不利.因为其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强将导致进口的减少,如果该种产品恰是本国对其出口的产品,将使本国对其出口相应减少.如果其进口的减少能够影响进出口价格的话,一定导致其进口价格,即本国出口价格下降.在本国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可见,并非外国所有的经济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都会产生影响,而是取决于其扩张方向.只有当其扩张方向恰好针对本国的进出口时,这种增长才会影响本国的贸易条件.3.技术进步有哪些类型?它们对贸易条件有什么影响?答:假定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两种商品,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种类型:中性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2〕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3〕中性技术进步会使得劳动密集型、。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考点一: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1.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以及自然资源要素。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流动性也在不断的增强。

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力;(2)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3)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助推剂;(4)现存的国际贸易壁垒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5)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客观原因。

2.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见表9-1)表9-1 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由此可知,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会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进而促进各国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大。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并不会替代国际间贸易的发展,要素的流动和国际贸易可同时用来达到加快各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3.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不同的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例如土地无法流动,自然资源的流动性较差,甚至有些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很高。

主要在在国际间流动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类。

(1)第一类较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

由于各国自然和历史存在的差异性,劳动力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这使得人口的国际流动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其原因历来都是出自经济层面的考虑。

而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要加以具体分析,并非所有的劳动力流动都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2)第二类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要素是资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过剩资本,为了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较高利润,因此纷纷流向国外。

如今资本流动已从最初的由资本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国家,逐步发展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互投资,资本流动成了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圣才出品】

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9.1 复习笔记一、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1.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有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方式,前者包括价格补贴和收入补贴,后者包括低息贷款、外销退税、免费或低费为本国出口产品提供服务等。

出口补贴对生产、消费、价格和贸易量的影响因本国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下面分贸易大国和小国来说明出口补贴的影响。

(1)贸易小国的出口补贴①没有出口补贴的情况如图9-1所示,在没有补贴时,生产为1S,国内需求量是1D,出口1X,产品价格为国际市场价格W P。

图9-1 贸易“小国”的出口补贴②存在出口补贴的情况P 元。

在这一价假设政府对单位商品的出口补贴为100元,商品出口的实际所得变成100格下,生产者愿意扩大生产增加出口,新的生产量为2S,国内的需求量则因为国内市场价格的上升而下降至2D ,供给在满足了国内需求之后的剩余即为出口,用2X 表示。

③出口补贴的结果 出口补贴的结果如下表所示(福利变化一栏中“+”表示福利增加,“-”表示损失):(2)贸易大国的出口补贴图9-2 贸易“大国”的出口补贴①没有出口补贴的情况如图9-2所示,在没有出口补贴时,生产为1S ,国内需求量为1D ,出口为11S D ,产品价格为国际市场价格W P。

②存在出口补贴的情况 假设政府对单位商品的出口补贴为100元,出口商出口一单位产品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会导致生产扩大,出口增加。

由于该国为出口大国,其供给将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即该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假定从w P 跌到w P ')。

此时,生产者单位商品出口的实际收入增加不到100元,比小国生产者出口补贴时的所得要少。

因此,在同样的100元的政府补贴下,生产和出口的增长也会小于小国的情况。

国内价格等于新的出口产品国际价格加上100元(100w P '+),其涨幅会低于小国的(100w P +),从而使得国内商品消费量的下降幅度也小于小国。

但是,在大国实行出口补贴的福利损失要比小国大。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政策)【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9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贸易政策9.1 复习笔记一、垄断与市场结构关税和其他贸易政策会影响到与进口竞争产业的垄断利润。

假定本国国内与进口竞争产业只有一家垄断厂商,它面临给定的世界进口价格。

在自由贸易下,国内垄断厂商无法利用它的垄断力量。

1.政府对进口品征收关税的情况下,对国内垄断厂商的分析(1)分析过程①在图9-1中,该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为A ,高于进口供给曲线S 。

给定国内需求曲线D ,在自由贸易情况下,国内的供给就全部由进口构成,进口量为0C Q 。

图9-1 关税保护与国内垄断②如果本国对布的进口征收从量税T (或稍高于T ),国内价格就是世界价格加上关税1C P T +,这一价格也就是国内厂商在某一产出量下的平均成本。

这时,国内厂商就可以生产专注考研考证并取代进口,国内的供给量为1C Q 。

显然,这一关税是能够使国内厂商生产但又不能获得超额利润的最低关税,因为如果国内厂商要想利用其垄断力量,以减少生产、提高价格来获得超额利润,外国产品就会进口进来。

③如果政府把关税提高到1T ,国内价格就会提高到11CP T +,使得产出为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的2C Q 。

这时,国内厂商就能获得最大的垄断利润,即图9-1中()11C P T UVW +这一块面积。

④由图9-1可知,关税高于1T 没有任何效应,该厂商不会增加或减少生产;而关税低于T 除了有关税收入外也没有任何效应,因为该企业的平均成本得不到完全弥补,它就不会进行生产。

(2)分析结论如果本国政府想让国内企业生产布,但又不想让企业获得垄断利润,并使消费者的成本最低,那么它就应当把关税定在T 的水平上。

任何高于这一水平的关税都会使平均成本高于其应有的水平,并使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代价,使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2.政府对进口品实施配额的情况下,对国内垄断厂商的分析在实施配额的情况下,在配额使用完毕之后,本国就不能再进口任何外国产品了,因此本国的垄断企业就可以用减少产出、提高价格的办法来获得垄断利润。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五章【圣才出品】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五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净进口和净出口答: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其中,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净进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的情形。

净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情形。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2.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答: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

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答: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标准时的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活动的总和。

根据这个标准,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均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

总进口额和总出口额相加称为总贸易额。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标准时的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活动的总和。

根据这个标准,外国商品进入关境之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

专门出口额和专门进口额相加称为专门贸易额。

总贸易与专门贸易主要有以下区别:①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数额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关境和国境的划分不同以及两者对某些特殊形式的贸易的处理方式不同。

②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反映的问题不同。

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从GATT到WTO)【圣才出品】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从GATT到WTO)【圣才出品】

第八章从GATT到WTO一、名词解释1.最惠国待遇答:最惠国待遇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和豁免,必须同样给予对方。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贸易条约和协定中的一项重要条款。

最惠国待遇分为两种:①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即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和豁免,立即无条件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对方;②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即如果缔约国一方给予第三国的优惠和豁免是有条件的,那么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条件,才能享受这些优惠和豁免。

2.国民待遇答:国民待遇就是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经济上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国民待遇条款是法律待遇条款之一。

国民待遇条款的目的:①保证缔约方能真正享受关税减让的成果,使国外产品能在平等的条件下与进口国国内产品竞争;②保障进口产品在经销过程中不受歧视性待遇。

国民待遇条款适用的范围:①外国公民的私人经济权利;②外国产品应交的国内税;③利用铁路运输和转口过境的条件、船舶在港口的待遇、商标注册、版权、专利权等等,但不包括沿海贸易权、领海捕鱼权、土地购买权等。

3.非歧视原则答:非歧视原则又称无差别待遇原则,是指一缔约方在实施某种限制和制裁措施时,不得对其它缔约方实施歧视待遇。

非歧视原则是WTO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体现了WTO多边互惠互利的特点。

非歧视原则主要体现为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一个成员方给予另一个成员方或非成员方的贸易优惠、特权和豁免,必须自动地、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成员方。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贸易方面成员之间相互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样的待遇。

4.关税保护原则答:关税保护原则包括两层含义:①是以关税作为各成员方唯一的保护手段;②是各成员方应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关税减让谈判,逐步降低关税水平,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

关税保护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种形式:①直接降低关税;②在谈判期不得提高现行税率,不得增减免税税目;③固定现行各项税率;④规定税率的最高限。

张锡嘏《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世界主要贸易国家、集团的对外贸易)【圣才出品】

张锡嘏《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世界主要贸易国家、集团的对外贸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四章世界主要贸易国家、集团的对外贸易14.1 复习笔记一、美国的对外贸易1.二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1)美国是当代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家①美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的比重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是最大的贸易国家。

②美国的进口货物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高于货物出口所占的比重。

③服务贸易居世界首位。

④美国拥有世界跨国公司的70%,而在世界出口贸易额中,与美国跨国公司及其海外子公司有关的出口约占1/4。

⑤美国是世界高科技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

⑥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战后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建立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2)美国贸易方向上的不平衡发展①美国出口贸易方向。

在美国出口贸易中,发达国家是其出口的主要对象,占2/3左右,居首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占其出口的第2位,约占1/3,对东欧国家的出口比重不到1%。

②美国进口来源地。

在美国进口来源地中,发达国家占第1位,进口比重从1980年到2003年有所上升;发展中国家为第2位,在进口中的比重同期有所下降;从东欧国家进口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在其总进口额中呈上升趋势。

(3)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美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发生的变化主要有:①美国出口货物结构不断优化;②美国进口商品结构中制成品日益增多。

(4)美国货物贸易大量逆差①美国货物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并大量增加。

②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美国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主要有:a.美元比价过高;b.某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日本对美国采取“不公平”做法,使美国产品无法打进它们的国内市场,导致贸易不平衡,使贸易逆差扩大;c.美国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致使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下降;与此同时,外国货在美国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却节节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d.石油价格高涨;e.美中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③美国对付贸易逆差的方法美国对付贸易逆差的方法主要有:a.降低美元比价,以扩大出口压缩进口;b.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迫使有关贸易伙伴对美开放市场,保护其贸易利益;c.提高竞争能力;d.与相邻国家建立经济贸易集团,加强地区性经济一体化;e.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高商品贸易的竞争能力,减少商品贸易逆差;f.对进口产品广泛采用不合理的技术法规、标准、设置复杂的认证、认可程序以限制外国的商品进口;g.中美高层互访和对话,推动双方经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为解决贸易逆差创造条件。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圣才出品】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3.1 复习笔记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1.国际经济贸易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使得国际经济贸易具有了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意义。

它使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入到国际性的生产和流通体系中来。

(1)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是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际范围扩张形成的。

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度追求,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世界性的剥削关系。

(2)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这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大生产的普遍规律。

由于客观上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若想得到发展,都必须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2.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基础(1)国际分工能促进各国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的原则,发挥本国本地区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专门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而使本国的生产和消费规模得以扩大。

(2)各国通过贸易分工,能得到使用价值上的好处、增进消费者的福利,还能调剂资源的余缺、满足生产的需要。

3.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作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只有在充分地比较劳动的社会属性前提下,才能够完全地展现出来。

因此,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也是由价值规律支配的。

但在经济环境不同的情况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1)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生产某种商品的世界各国平均劳动时间,它是所有进入世界市场的同类商品直接耗费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数。

除此之外,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科技进步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国际价值的形成。

但决定因素是各国生产商品中的直接劳动消耗。

(2)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能获益。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就可以获得高于国内市场的超额利润。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配套题库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配套题库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教材配套题库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选题
•二、判断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第四章世界市场
•第五章贸易条件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第八章从GATT到WTO
才聪学习网——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试看部分内容
本题库为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配套题库,包括考研真题精选和章节题库两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

本部分精选部分名校近些年考研真题中的典型题目,并对所有题目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通过研究考研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要考点,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

本部分严格按照张二震主编的《国际贸易学》(第5版)的章目进行编排,共分为10章,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才聪学习网——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一、名词解释1.剩余的出路答:剩余的出路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是指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用来生产剩余产品,对外贸易为该国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的机会,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

剩余的出路实质上是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思想: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必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出口所带来的收益及换回的本国需求的产品没有机会成本,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

2.干中学答:干中学又称为“学习效应”“边干边学”,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罗提出。

干中学是指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逐步积累起有关生产、设备运转、技术设计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有益经验,这些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也会逐步提高,并且逐步发现许多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这样就会使生产的长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

3.外贸依赖度答:外贸依赖度又称外贸依存度、外贸系数、外贸率、外贸贡献度和经济开放度,是指用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上述情况下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其表达式为:外贸依赖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外贸依赖度是用于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及该国加入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一国外贸依赖度越高,则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大,与外部的经济联系越多,经济开放度也越高。

4.进口收入弹性答:进口收入弹性表示国民收入增加1%时,进口增加百分之几的比率,是边际进口倾向除以平均进口倾向的结果。

进口收入弹性主要用于分析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定。

其表达式是:ε=(ΔM/M)/(ΔY/Y)=(ΔM/ΔY)/(M/Y)其中,M代表进口额,Y代表国民收入。

若ε>1,则称为顺贸易偏向增长,此时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增加;若ε<1,则称为逆贸易偏向增长,这说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减退;若ε=1,则称为中性增长,此时国内外生产要素得到了最有效利用的一种最佳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9.1复习笔记
考点一: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
1.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以及自然资源要素。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流动性也在不断的增强。

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1)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力;
(2)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
(3)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助推剂;
(4)现存的国际贸易壁垒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5)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客观原因。

2.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见表9-1)
表9-1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知,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会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进而促进各国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大。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并不会替代国际间贸易的发展,要素的流动和国际贸易可同时用来达到加快各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3.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不同的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例如土地无法流动,自然资源的流动性较差,甚至有些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很高。

主要在在国际间流动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类。

(1)第一类较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

由于各国自然和历史存在的差异性,劳动力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这使得人口的国际流动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其原因历来都是出自经济层面的考虑。

而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要加以具体分析,并非所有的劳动力流动都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2)第二类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要素是资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过剩资本,为了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较高利润,因此纷纷流向国外。

如今资本流动已从最初的由资本
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国家,逐步发展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互投资,资本流动成了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第三类具有流动性的要素是技术。

国际技术转移是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等的国际流动。

流动的方式一般分为非商业性和商业性技术转移,非商业性技术转移是以政府援助、科技交流等形式进行的,通常是无偿的;商业性技术转移是指知识产权贸易。

除此之外,技术转移还包括由于商品贸易而带来的技术外溢。

上述三种要素的流动往往存在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关系,但它们之间很少相互替代。

从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看,在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资本。

考点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及其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迅速扩大,资本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资本输出的作用已经超过商品输出进而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并对国际贸易商品的结构和地区流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1.国际资本流动
(1)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及类型(见表9-2)
表9-2国际资本流动概念及类型
(2)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国际直接投资类型以下五种:自然资源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市场导向型、交易成本节约型、研究开发型,具体如表9-3所示。

表9-3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3)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比较(见表9-4)
表9-4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比较
2.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
战后,国际资本流动持续发展,在资本流动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投资方式、地区结构和部门结构都不断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国际资本流动数量日益增大,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二战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及生产国际化趋势的急剧加强,资本国际流动开始增速,规模也空前扩大。

(2)国际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地位提升
国际投资主体是指向外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地区。

最早向外输出资本的主要是发达国家,
并且在很长时间内独霸国际投资的舞台。

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积极地加入到对外投资的行列,使国际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局面。

从事对外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一般发展中国家等。

(3)国际资本流动的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在二战前和战后初期,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在资源性开发行业,如采掘业和农业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投资重心转向制造业部门;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又进一步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部门,对外投资日益向附加值高的第二、三产业转移。

(4)国际资本流动的地区分布持续失衡
与部门结构变化相适应,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也转向以发达国家为重点,地区投向日益集中。

同时,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还有日趋集中的倾向,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极度不平衡。

3.当代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迅速发展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因素有:
(1)资本供求规律是促使资本国际流动的基本因素
①从国际资本的供给层面看,发达国家经济经过长期的发展,资本积累和社会财富的数量不断增加。

但私人垄断资本的高度发展和生产成本的上升,使得国内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相对缩减,因此追逐高额利润的冲动促使大量的相对过剩资本涌向国外。

②从国际资本的需求层面看,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缺乏。

为了实现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它们需要引进国外资本来弥补本国市场的资金缺口。

此外,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恢复也构成了当时对国际资本(主要是美国资本)的巨大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