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黑龙江省2013年高职对口升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有答案)
2013年对口单招语文试卷答案及分析(客观题部分)
她站在村头,我在她的身旁。
“姐,不走行吗?”我恳求着她。
“妹乖,等姐去赚了钱回来给妹买好吃的。
”姐的眼眶里带着离别的不舍,含着的泪,始终流下来了。
“姐——。
”我用尽全身力气喊着她。
姐摸摸我的脑袋,没有说话,只是微笑。
车来了,姐没有回头,而是躲进了客车,我仰起头来看着姐,我与她隔着一层车窗,姐把脸贴在窗上,任泪水肆意的流着。
我望着行驶了很远很远的客车,依旧呆呆的站在那里,泪水流了很久很久,直到模糊了我的视线......以“温暖”为题的文章————江苏灌云高级中学高荣苏[阅读材料]同学们,当我们用敏锐的双眸去细心地观察生活时,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温暖和温情:冬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春天的和风是温暖的;寒冷时的一件棉袄是温暖的,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是温暖的;伤心时一句安慰的话语是温暖的,困境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是温暖的……家庭,没有温暖便是一碗淡而无味的清茶;社会,没有温暖便是一片毫无生机的荒漠。
以“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思路导写]这篇命题作文,不存在什么审题障碍,可以迅速的联系到我们生活中所感受的种种温暖。
可以采取第一人称来抒写,这样可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也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
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来写,抒写对亲情,或者友情的渴望和赞美,甚至还可以借此写出对社会某种现象的揭露和批判。
也可以荡开选材的思路,写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这篇命题作文,适宜写成散文、记叙文、甚至小说;写成议论文有一定的难度。
在写叙事性的文章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在材料的处理上要注意前后的顺序,要注意详略的安排,要注意材料之间的过渡,要注意点面的结合,还要注意写好感人的细节描写。
叙事性的文章,在手法上要注意能够尺水兴波,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起伏,这要有意识地运用欲扬先抑,渲染衬托,悬念对比等手法。
为了使文章的主旨更鲜明,要注意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及前后内容的巧妙衔接和照应。
[存在问题]1、选材上不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来进行写作,内容不深不透,没有真情实感。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四)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四)一、选择题(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尘芥.(jiè) 蹂躏.(lìn) 猝.然(cù) 份.礼(fèn) B.戮.力(lù) 和煦.(xù) 凫.水(fú) 颓圮.(.pǐ)C.目眦.(zì) 褐.色(hè) 廿.位(niàn) 青荇.(xìng) D.虾.蟆(xiā) 崩塌.(tā) 亢.奋(kàng) 棘矜.(jīn)2.下列四组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漂橹孝悌吮吸俯首系径B.勾当努马自诩相形见拙C.国粹磨厉参乘运筹帷幄D.蹩进锋镝辜负前仆后继3.依次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发展荔枝的生产。
②一道电流我的身体,我忽然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
③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_ __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A.着重刺透如果那么B.大力穿透假如那么C.大力刺透如果那么D.着重穿透假如那么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 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似乎都早些。
B.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渐渐地走去。
C.只要读一读《战国策.赵策》就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对。
D.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5.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爷爷到溪中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B.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D.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中职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粗糙(cu1)句读(dou1)难兄难弟(nan2)B.XXX(keng1)蹒跚(man2)笑靥如花(ye4)C.桎梏(zhi4 gu4)哂笑(shen3 xiao4)遒劲有力(qiu2 jin4 you3 li4)D.奖券(juan4)清冽(lie4)不落窠臼(ke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龙盘虎据别出心裁耳濡目染陈词烂调B.一诺千金出奇不意病入膏盲白壁无瑕C.矫揉造作运筹帷幄炙手可热纵横捭阖D.自园其说道貌XXX食不裹腹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一项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____圣地____。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___缩小___我国东西部的差异。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___抑制___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4.下列作家、作品以及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XXX——《林黛玉进贾府》——小说B.XXX——《游褒禅山记》——散文C.XXX——《老人与海》——小说D.XXX——《荷花淀》——散文5.下列古诗词默写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昔我往兮,XXX。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折面。
D.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试开始,按照抽签顺序,1号候选人率先被召进了外企老总办公室。
B.把目前流行的中式服装称为唐装,严格地讲是不确切的,它其实是清朝马褂的一种延续。
C.她开始催我去找个女朋友,我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仍每天一成不变地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
D.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XXX被忽略了。
7.下列有关通知写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通知的标题只要用“通知”两字即可。
2013年语文对口升学试卷及解析
7.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
A.白居易,唐代诗人,号香山居士,代表作是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倡导“新乐 府”,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A.绿荫
稠密 自惨形秽 惭
B.溃烂
暧昧 鼎力相助
C.谴诚 虔 敕造 小心翼翼
D.暮蔼 霭
萌蘖 不辞劳苦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帮助,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虔诚:是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敕造:奉帝王命令建造
萌蘖:指植物长出新芽。萌,生芽,发芽。蘖,树木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
伤心、悔恨、失望、困苦,这几个词
B.由于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日地哭好几天。是并列关系,应用“、”隔开。
C.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 D.“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某某说”连接前后两句话,如果前后两句话是 同一个人说的,“说”后面应该用“,”
10.下列各句中“而”不是连词的一项是 C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我市各单位首批赴北京参观的代表均是先进工作者。 B.从历史和现实的斗争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2012-2013年度普通高校对口单招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语文)
2012-2013年度普通高校对口单招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8页,第Ⅱ卷4页。
语文两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强.求/牵强.纤.夫/纤.尘不染胖头胖.脑/心宽体胖.B.宿.仇/夙.愿落.笔/失魂落.魄差.可告慰/差.强人意C.解.嘲/押解.蹊.跷/另辟蹊.径一脉相传./名不虚传.D.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方兴未艾./自怨自艾.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两棵巨柏虽历经旷世风雨,至今却仍生机盎然,招示华夏之帮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后人只有认真干出几件标柄史册的大事业,才能对得起炎黄祖先。
B.长江紧速腰身,使出浑身力气,终于破门而入,从巫山中间挤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奔腾咆哮,勇往直前。
C.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
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
焰火正飞舞。
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
D.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自已.(停止)生.杀予夺(活着)屈尊下顾.(观察)姗姗..而来(从容缓慢)B.素不相能.(亲善)秋行夏令.(时令)强聒.不舍(啰嗦)接踵.而来(脚后跟)C.敛.声屏气(收起)百舸.争流(小船)风悲日曛.(昏暗)马革.裹尸(皮革D.至死不懈.(松懈)迁延顾.步(眷顾)载.浮载沉(且、又)妖.童媛女(不正派)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语言幽默,取譬精妙,意蕴尤为深邃,读者必是含英咀华....,认真体会,方能得其精髓。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一、选择题(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甿隶(máng) 金钿(diàn) 冠冕(guàn) 孱头(càn) B.黔首(qián) 狰狞(zhēng) 滑稽(jī) 长篙(hāo) C.桀骜(jié) 嬉戏(xī) 缥缈(piāo) 敕造(chì)D.黏液(nián) 铁砧(zhān) 采撷(xié) 泅水(qiú)2.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一组是A.谪戍数罟暧昧更胜一筹B.卮酒吝啬斟酌百无聊赖C.参差皈依省亲残羹冷炙D.镊足靛青跬步锱铢必校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家都怕她晕过去。
可是,她______着,______着嘴唇,手_______着门框,看花轿_____地走去。
A.挣扎咬扶徐徐B.支撑咬扶徐徐C.支撑咬扶缓缓D.挣扎咬扶缓缓4.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B.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C.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D.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5.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鲁侍萍: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意思递进)B.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事、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声音延长)C.鲁大海: ……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语音停顿或中断)D.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转换话题)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这番话不免哆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C.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中职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卷二含解析版
中职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卷二含解析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18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那个时候,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见过南宋北派山水画家夏圭画的一个手①卷(juàn)《巴船下峡图》,画的虽是木船,却大得很,船舱是两层楼,②篙(g āo)工③舵(tuó)师有十几个。
那长篙短篙拄在④礁(jiāo)石上,巨浪狂扑,船⑤舷(xu án)⑥敧(qí)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
A.①②⑤B.③④⑤C. ①②④D.④⑤⑥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急言厉色。
B.秦朝以前,由于铁的融点高,锻打的工艺复杂,这种锋利的铁剑远不能普及而替代铜剑。
C.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茵的怀抱中长大的。
D.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A.“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B.我忽然生出一种错觉——会不会哪扇窗子一开,邦斯舅舅或娜娜伸出头来。
C.这些老屋绝非仅仅是建筑,这些老街也绝非仅仅是道路,它们构成了《历史文化空间》。
D.圆明园包括最主要的三个圆,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面目全非,给人以的美好感觉。
B.在这场篮球友谊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C.他演讲时,引经据典,获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D.节日期间,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2012-2013学年度对口单招调研测试卷(语文)
2012—2013年度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调研测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70分,第Ⅱ卷80分。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羁縻./摩.肩接踵糜.烂/望风披靡.沽.名钓誉/姑.息养奸B.颈.项/不胫.而走粳.米/骨鲠.在喉刚愎.自用/无裨.于事C.拙.劣/相形见绌.布幔./顺蔓.摸瓜寥.寥无几/谬.种流传D.果脯./相辅.相成俏.丽/峭.拔刚劲锲.而不舍/提纲挈.领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A.“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奇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完全违反了马列主义基本精神。
B.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C.正义和非正义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自卫的武器也会变成侵犯的屠刀,以暴易暴是一条危机四伏的刚索,暴力一旦过渡,立即走向除暴初衷的反面。
D.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必竟是无法抗拒的。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高屋建.瓴(建立)生生..不息(不停地滋生)天作之合.(配偶)B.数典.忘祖(礼制,掌故)哗.众取宠(浮夸的言辞)倏.来倏去(疾速,忽然)C.师旷之聪.(聪明)百舸.争流(小船)觥筹.交错(酒筹)D.妖.童媛女(不正派)断.章取义(截断)长乐未央.(中央)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冰心先生的哭是一种真正的哭,声泪俱下,荡气回肠....,像火山爆发,是一种真挚的感情的流露。
B.老局长常常告诫我们,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多读书,多学习,否则胸无点...墨.,是难以把工作做好的。
C.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的知名度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堪称炙手可热....。
对口升学真题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
对口升学真题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对口升学真题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倔强(ju é)勉强(qiǎng)模模糊糊(mó) B. 哽咽(yè)亢奋(kàng)忍俊不禁(jīn) C. 嫉妒(jì)扒窃(pá)人参鹿茸(róng) D. 湖泊(pō)缥缈(piāo)风驰电掣(chè)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这个月刊以青年人为主要读者对象。
B. 下午三点整,会晤的时间到了,澳大利亚国会大厦变得繁弦急管,热闹非凡。
C. 假山的创议是错误的。
D. 中国画以山为体,以水为用,山水结合构成一幅画。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最近使用的这个学习软件真的不错,它可以让我轻松地学习,不再为背单词而烦恼。
B. 一到周末,妈妈就会去菜市场买好几天的菜,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C.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可以帮助你领先于其他人。
D.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饮食。
二、填空题4、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危机。
在小说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和情节,如林黛玉进贾府、宝黛相会、刘姥姥进大观园等。
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4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相应的内容。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描写了他与父亲之间的感情。
其中最感人的片段是父亲为他去买橘子时,他在月台上看着父亲的背影,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也是朱自清一贯的写作风格,他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的心。
2013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毒品成瘾的原理冬雨吸毒者为何成瘾,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寻死觅活地寻找毒品?科学研究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
有的研究人员用惩罚学说来解释吸毒者的这些行为。
惩罚学说认为吸毒病人表现出的强迫用药和强烈的心瘾(强迫性觅药)不是为了体会欣快和美好的感觉,而是害怕停用毒品后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
为了避免经历痛苦而强迫用药,是为了尽快结束痛苦经历而强迫性觅药和用药。
病理性记忆学说则认为吸毒者对毒品引起的奖赏和惩罚效应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异常记忆,他们在这种病理性记忆的驱动下不断地强迫性觅药和用药。
而强迫学说认为,吸毒者与患强迫症的病人相似,明明知道某一情况并不存在,但还是无法控制,要一遍遍地去检查某一情况是否存在,吸毒者的毒品成瘾也同样表现出难以控制自我,强迫觅药和用药。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同奖赏学说,并结合其他学说来解释吸毒成瘾。
大脑奖赏学说主要认为,人在吸毒后可以获得如同吃饱饭(酒足饭饱)、饥渴时饮水的欣快感以及哺育时的满足感一样的感觉。
这些其本的生理感觉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在生存竞争和进化中所获得的一种自然机理,目的是为了让种群延续和扩大,所有这些生理感觉的满足都在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掌控之下,而吸毒后,毒品中的化学物质也通过大脑和周围神经让人感到欣快、愉悦,甚至是致幻感,如飘飘欲仙。
这样的感受如同奖赏机制,吸毒所获得的满足和欣快感就如同吃喝一样,这就鼓励吸毒者一再重复这样的行为来获得满足,故名奖赏。
奖赏学说的提出是依赖于许多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脑的研究得出的。
例如,利用现代脑成像技术和电刺激技术,发现人的大脑中存在奖赏通路,又称多巴胺通路。
这个神经通路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包括:腹侧被盖区(VTA),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
腹侧被盖区由合多巴胺递质(一种化学物质)的多巴胺神经元组成,通过神经纤维与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相联系,并通过神经纤维释放多巴胺递质,将信息传递到腹隔核和前额叶皮质。
(完整版)中职高三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中职⾼三对⼝升学语⽂模拟试卷含答案中职对⼝升学语⽂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 分数________⼀、选择题(每⼩题2分,共20 分)1.下列选项中注⾳⽆误的⼀项是()A.孰(sh u)苌弘(ch eng)经传(zhu m)针砭时弊(bi m n)B谀(y u)句读 ( d u)谄媚(ch m)不拘于时(j u)C蟠 (f岔) 严谨(j n或不焉(feu)惑之不解(hu o)D.聃(dm)贻之(y i)师襄(xi mg) 以资切磋.(cu e)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A.攻势凌厉搬门弄斧平步青云喧宾夺主B相濡以沫瑕瑜互见诩诩如⽣⼀劳永逸C各⾏其是炙⼿可热花团锦簇殚精竭虑D.凤⽑麟⾓祸起萧墙⽕中取粟⾃残形秽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正确的⼀项是()A. 收⼊差别过⼤,造成⾻⼲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量本就不厚实的普通学校⽽⾔,⽆异于破.釜.沉.⾈.。
B. 地震算什么!只要我们⼤家能够齐⼼协⼒,三⼈成.虎...,就⼀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C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于他写作的⾼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在⼏千年的中华⽂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青年进⾏“孝”的教育是⾮常必要的。
4. 下列作家、作品和所处时代对应错误的⼀项是()A. 《过秦论》⼀⼀贾谊⼀⼀东汉B.《六国论》⼀⼀苏洵⼀⼀北宋C. 《劝学》⼀⼀荀况⼀⼀战国 C.《鸿门宴》⼀⼀司马迁⼀⼀西汉5. 下列古诗词默写不正确的⼀项是()A?钟⿎馔⽟不⾜贵,但愿长醉不⽤醒。
B. 是故⽆贵⽆贱,⽆长⽆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霾两轮兮执四马,援⽟枹兮击鸣⿎。
D. 别有幽愁暗恨⽣,此时⽆声胜有声。
6. 下列句⼦没有语病的⼀项是()A. 由于⼈⼝过于集中,造成了不少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电等问题的⽇益严重。
B. 随着科学技术和⽂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类社会的⼀切⾏为和⼀切领域都将卷⼊空前的知识⼤⾰命。
2013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1(2021年整理)
2013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1(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3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1(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3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1(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3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1)姓名班级座号成绩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酽酽.(yàn)着.(zhuó)色沁.(qìn)人心脾B 瑰.(guī)丽饮.(yǐn)马绚.(xún)烂夺目C 菲.(fēi)薄不惮.(dàn) 殒.(shǔn)身不恤D 百舸.(kē)争流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按照上级布置,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磨课,师生反应热烈。
B、别看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其实是貌和神离.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3、下列短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茫茫草原遐思迩想连绵起伏积累知识B、路人皆知红旗招展柳絮飘飞百舸争流C、家喻户晓道听途说裹紧大衣姗姗而下D、虚张声势余音袅袅弦外之音虚怀若谷4、下列各组句子,意思差别最大的一项是()A、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自然和人类都是伟大的。
B、你不会不认识他。
你怎么会不认识他呢?C、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
威尼斯有三百七十八座桥。
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 B 3. C 4. D 5. A二、填空题1、(1)《红楼梦》(2)略2、(1)徐志摩(2)略3、(1)朱自清(2)略4、(1)《水浒传》(2)略三、阅读理解1、(1)略(2)……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3)略2、(1)略(2)比喻论证(3)略3、(1)略(2)说明有些人做事总是眼高手低,理想远大,但不注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略4、(1)略(2)A:没有矛盾 B:处理不好矛盾就会造成悲剧 C:必须善于处理各种矛盾,才能使生活、事业顺利进行 D:要善于处理各种矛盾,才能有所作为,实现理想 E: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勇于打破旧的秩序,才能开创新的生活领域(3)略四、作文1、略 2. 略 3. 略 4. 略以上是本次语文全真模拟试卷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人高考语文全真模拟模拟试卷及答案成人高考语文全真模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guǐ) B.模胡(mó) C.着落(zhāo) D.拓本(tuò)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遨游 B.腊梅 C.混帐 D.沧海【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我又收回了脚步,在罗布泊的荒野里站立。
②然后他再看到,先前仿佛已不存在的纤维质终于在最初的潮水中了。
③反腐败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话题,每个人都应牢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自觉地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A.迷惘涌现敏感 B.彷徨涌现敏感 C.迷惘闪现热门 D.彷徨闪现热门【答案】 B二、填空题1.文学常识填空。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现实主义作家、翻译家和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春蚕》《秋收》)《》《林家铺子》等。
【答案】文学评论《幻灭》《子夜》2.名句填空。
2013年高职单招语文试卷
2013年高职单招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汗涔涔(cén )忖(cǔn)度塑(sù)料悭(jiān)吝 B.妩(wǔ)媚游说(shuō)尽(jǐn)打酗(xùn)酒 C .门框(kuàng)供给(jǐ)花坞(wù)作揖(yī) D.不啻.(chì)玷(diàn)污粗犷(kuàng)谄(chǎn)媚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踌躇满智蓬荜生辉幅员辽阔B.黄粱一梦病入膏盲金壁辉煌 C.殆笑大方川流不息风流惆傥 D.变本加厉借题发挥繁文缛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B.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C.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D.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4.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尽管也而且 B.甚至都而且C.乃至都即使 D.由于也所以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她每个月的工作量都要超过预定计划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B.全厂职工听取和讨论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C.卡塔尔和沙特两个队还有一场比赛,中国队能否出线将取决于这两个队之间的比赛结果而定。
D.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剪纸的题材有经史故事、神话、风俗人情……等等,真是包罗万象。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六)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六)一、选择题(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饿殍(piǎo) 滥恶(è) 沽取(gū) 奇耻大辱(chǐ) B.妲己(dá) 章甫(fǔ) 馔玉(zhuàn) 呕哑嘲哳(ōu) C.夯实(hāng) 恬然(tián) 骐骥(qí) 沸反盈天(fèi) D.喟然(wèi) 苑囿(yòu) 寒暄(xuān) 草菅人命(jiān)2.下列四组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迤逦废墟屏障城阙B.绵亘单于潘篱逡巡C.祷告玉诀犒劳爪牙D.劲努狡點撮土缀学3.找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前仆后继仆:倒下B.礼尚往来尚:崇尚,重视C.无动于衷衷:也做“中”,在中间的意思。
D.毛骨悚然悚:害怕的样子4.将下列各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______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______着轻纱的梦。
A.泻浮好像笼B.流泛好像笼C.泻浮仿佛笼D.流浮仿佛笼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的大道。
B.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
C.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
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D.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宜告了自己的丑恶。
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宜扬了自己的光明。
6.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大概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了。
B.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
C.世界各地的人都向这清流涌来。
为取得一瓢饮,为分享这馨香醉人的玉浆。
D.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2013年黑龙江省中职毕业生对口专业升高职院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卷
2013年黑龙江省中职毕业生对口专业升高职院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卷黑龙江省中职毕业生对口专业升高职院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题I.单项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 Mr. Li went to ask the doctor for ____ about his illness.A. adviceB. advicesC. an adviceD. the advice2. There ______ a teacher’s room and many classroom in this new building.A. isB. areC. wasD. were3. ___like to eat fried chicken, but ___like to eat fishA. The American; the JapaneseB. The Americans ; the JapaneseC. The American; the JapaneseD. The Americans; The Japanese4. ___Monday morning, I missed the bus and was late for class.A. InB. OnC. AtD. Of5. I won’t believe you ___ I have seen it with my own eyes.A. beforeB. afterC. whenD. until6. They went to the village on foot___by bus.A. insteadB. instead ofC. take placeD. take place of7. My mother asked me if I ___well__my classmates.A. get on, withB. got on, withC. go on, withD. went on, with8. The film___him __what he had seen in London.A. remind; ofB. reminded; ofC. reminded; offD. remind; off9. There are several huge trees___the temple.A. in the front ofB. on the front ofC. in front ofD. on front of10. I’d like to share this bedroom___other two students.A. forB. inC. withD. to11. He was born in America, which is known as a rich and ___country.A. developB. developingC. developedD. development12. My mother bought my sister___useful book as her birthday gift.A. aB. anC. theD. /13. ___you work, ___result you will getA. Harder, betterB. The harder, the betterC. Much harder, more betterD. More harder, the much better14. I am used to getting up at ___in the morning.A. fifteen passed sixB. six past fifteenC. a quarter past sixD. a quarter passed six15. ___is your English teacher?A. whoB. whomC. whichD. what16.You know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___my aunt.A. seeB. sawC. seeingD. seen23443. A motor home is usually owned by a family with _____.A. a babyB. much moneyC. more than two childrenD. interest in vans44. Americans usually use motor homes _____.A. to travel with all the family members on holidaysB. to do some shopping with all the family membersC. to visit their grandparents at weekendsD. to drive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every day45. Motor homes have become popular because _____.A. they can take people to another city when people are freeB. they are convenient for members of big families to travel together.C. some people think motor homes are cheapD. big families can put more things in motor homesBA bank was robbed by a robber. He walked into the bank, went close to the bank teller, pointed a gun at her and said, “Give me all the money or I’ll shoot.” The bank teller was afraid an d did as the robber asked. The police later asked the bank teller if she could tell them anything about the robber. “He wore a stocking over his face,” the bank teller said. “I’m afraid I can’t tell you what he looked like.” A week later, the bank was robbed again. “I’m sure it was the same man,” the bank teller said. “I didn’t see his face, beca use he had a stocking over it again, but the voice was the same when he said, “Give me all the money or I’ll shoot.” A week later, the bank was robbed for the th ird time. “Was it the same man?” the police asked the bank teller. “Oh, yes, I’m sure it was,” the bank teller said. “Are you sure you didn’t notice anything else about the man?” the police asked. “A little detail. Anything that might help us find him.”The bank teller thought for a minute, and then she said, “There is one thing. Every time he comes in and robs us, ” the teller said, “He’s better dressed than before.”46. .The bank teller gave the man the money because_____ .A. it was his moneyB. she knew himC. he had a gunD. the manager told her to47. The bank teller knew the three robbers were the same man because ____ .A. they were dressed the sameB. their voices were the sameC. they said the same thingD. they all asked for money48. The bank teller could not tell what the robber looked like because _____A. the robber told her not to look at his faceB. the robber was wearing different coat each timeC. the bank covered his face with a stocking5D. the robber looked different each time49. The story suggest that _____A. the robber was spending some of the money he robbed on clothes.B. the robber was a friend of the bank tellerC. the bank teller was not honestD. the bank teller knew the robber.50.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would be ______.A. How to Help the PoliceB. The Same VoiceC. The Bank RobberD. Holding a GunIII. 汉译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51. 我的父母对我的生活和学习非常关心。
(完整版)黑龙江省2013年高职对口升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有答案)
2013年黑龙江省中职毕业生对口专业升高职院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共同课)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28个小题,满分钟100分,考试题意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率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时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滑稽( jī)迂(yū)回眩(xuàn)晕蹊跷(qiāo)B.账簿(bù) 珐( fă)琅毗(pí)邻邂逅(hòu)C.萎靡(mǐ) 作(zuò)揖剽(biāo)悍桎梏(gù)D.恫吓(hè) 蜷(quán)曲滂(páng)沱倜傥(tăng)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耳濡目染俯首帖耳走头无路功亏一篑B.必恭必敬邪门歪道一视同人利令智昏C.笑容可鞠曲高和寡开诚布公仗义直言D.战战兢兢向偶而泣滥竽充数无动于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地为每个人设计了自学方案。
B.我们登上东山,极目远眺,沧海桑田,尽收眼底。
C.我们必须发动民众,团结起来,同室操戈,打一场人民战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黑龙江职高语文对口升学高考冲刺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1883年,马克思去世。
但在同一年,德国又迎来了另一位哲人雅斯贝尔斯的诞生。
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②所谓“轴心时代”,在时间上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这段时期。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古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③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
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
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④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玛雅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
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
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⑤关于“轴心时代”的发生,有一些学者试图从各文明的历史环境变动所造成的刺激与回应去解释,这就是影响甚广的“历史环境变迁说”。
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起源的性质就是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的过渡。
在对文明起源的解释上,汤因比提出挑战与应战的理论。
但这一理论也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过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二是忽视了挑战与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在。
2013对口高考模拟题语文试卷
2013对口高考模拟题语文试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赡(zhān)养趑(zī)趄不前便笺(qiān)剽(biāo)悍B.抹(mā)布刎颈(jǐng)之交庇(bì)佑猝(cù)不及防C.气馁(něi)暴殄(tiǎn)天物禅(chán)让倔(juè)强D.搭讪(xiān)鹬(yǘ)蚌相争掎(jī)角之势良莠(yòu)不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喧轻歌曼舞弥天大谎通情达礼 B.献媚万马齐暗人才挤挤买赎还珠C.抉择心有灵犀众口铄金含英咀华 D.意气徇私舞弊从谏如流死心蹋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① 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 B. 国事何况名誉C.国是何况名誉 D. 国事况且荣誉4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一种妙手回春之感。
B.王先生今年78岁,已经老谋深算,脾气不像以前那样暴躁了,待人和气了许多。
C.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D.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李老师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那些孩子。
B.经过刻苦学习,在选拔赛上他射击的五次成绩平均都在95分以上。
C.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D.我这胃病,三年前在北京友谊医院手术过。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很满意。
B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黑龙江省中职毕业生对口专业升高职院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共同课)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28个小题,满分钟100分,考试题意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率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时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滑稽( jī)迂(yū)回眩(xuàn)晕蹊跷(qiāo)B.账簿(bù) 珐( fă)琅毗(pí)邻邂逅(hòu)C.萎靡(mǐ) 作(zuò)揖剽(biāo)悍桎梏(gù)D.恫吓(hè) 蜷(quán)曲滂(páng)沱倜傥(tăng)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耳濡目染俯首帖耳走头无路功亏一篑B.必恭必敬邪门歪道一视同人利令智昏C.笑容可鞠曲高和寡开诚布公仗义直言D.战战兢兢向偶而泣滥竽充数无动于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地为每个人设计了自学方案。
B.我们登上东山,极目远眺,沧海桑田,尽收眼底。
C.我们必须发动民众,团结起来,同室操戈,打一场人民战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D.这种新型的抗流感疫苗,自问世以来,屡试不爽,在临床运用上效果良好。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青年人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和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是非常的事业。
A.信心百折不挠复兴艰辛B.信念百折不挠振兴艰巨C.信心不屈不挠复兴艰巨D.信念不屈不挠振兴艰辛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来源:学+科+网]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6.下面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开展的新一轮“中洋大战”又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B.昨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披露的贫困山区干部让老百姓装羊的怪事,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C.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了巨大力量,先秦诸子的学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篇《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D.是如此秀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馥郁的人文资源,还是如此绵长的文脉书香守护了这里的山山水水?7.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建议达成这样一个协议,。
①前提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②以及十五年以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③在这个基础上磋商解决今后十五年怎样过渡得好④即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那位打着赤脚,抽着旱烟的庄稼汉是咱乡里数一数二的笔杆子,你可不能小瞧他B.做事一定要有统筹安排,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C.从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届政府的政绩。
D.金风送爽,玉兔东升,好一个中秋之夜。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B.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和白朴。
C.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集中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诗人。
他创作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9—10题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朱雀桥附近。
东晋以来,王、谢两大家族都住在这里。
②朱雀桥:南京秦淮河上桥名,六朝时为京都正南朱雀门外大桥,是交通要道。
10.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B.全诗通过对野草、夕阳、燕子三种景物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说明社会总在发展变化,豪门世族不能永享富贵。
C.此诗的主旨是:诗人借凭吊金陵古迹乌衣巷,,抒发情志,感叹人世沧桑、今昔变化,并对豪门大族予以嘲讽。
D.此诗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借议论抒情,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选择题任意5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共10分)11.师道之传也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12.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荀子《劝学》)13.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14.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瞑》)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7-19小题(共10分)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1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4分)(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2)森然欲博.人(3)空中而多窍.(4)汝识.之乎18.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古之人不余欺也A.忌不自信B.沛公安在C.豫州今欲何往D.而此独以钟名19.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2)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现在生物学家也开始涉足这个问题,并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探讨,他们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经常说人的情绪多变,其实我们往往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
在人体内,存在着多调控我们情绪的化学物质,我们的喜怒哀乐受到它们的控制。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烦,究其原因是一种叫做“梅拉多宁”的激素在作怪;如果这种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心情烦躁、沮丧等。
据研究,梅拉多宁也是导致一种叫“冬季抑郁症”疾病的元凶。
得这种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阴霾、缺少阳光的日子里,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那么快乐,令人羡慕?这又涉及到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是神经元中传导神经兴奋的一种化学物质,当多巴胺传导顺畅的时候,大脑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使我们产生快感。
现代生物学家发现,大量的细菌寄生在我们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它们中的半数的中性菌,对我们既无害也无益,比如肠杆菌、酵母菌及肠球菌;约有10%是有害菌,如葡萄球菌、幽门杆菌等;还有约30%是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对有害菌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的活动严格受到有益菌和中性菌的管制。
别小看这些寄生在肠道内的小小细菌,它们对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方面,这些细菌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如果消化不良,会引起情绪异常;另一方面,假如人体的代谢紊乱,这些细菌会制造出硫化氢、氨等气体来毒害我们的神经,从而导致我们情绪异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给猪投喂高密度的发酵乳杆菌时,猪不仅长得快,而且争食咬斗现象明显减少。
这是因为猪的肠道内有益菌受到强化之后,对猪的神经有毒害作用的气体硫化氢和氨等的生长大幅度下降,于是改善了猪的行为。
近年来,人们情绪异常和行为失控的发生频率逐年升高,从肠道内细菌的生存环境来看,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抗生素等的滥用。
这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会大量杀死肠道细菌,导致人的代谢紊乱和消化不良,从而引发情绪异常和精神疾病。
二是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后,部分人吃得太饱。
由于摄入的过量高蛋白在人体内缺少有益菌或中性菌为其分解、代谢,它们会在杂菌的分解下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等对神经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会破坏人体中起抑制冲动作用的五羟色胺的合成,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产生过激行为。
(摘编自2010年4月29日《科技文摘报》)20.下列关于情绪异常及其研究状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所谓情绪异常是指情绪低落、沮丧、烦躁、发怒,乃至做出极端行为等。
心情愉快则是人的正常状态,不属于情绪异常。
B.人的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此前各个领域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提出了各种解释,但是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C.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