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课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以下方面:1. 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应符合微生物检验的有关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实验室空气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以确保无菌室的无菌状态,避免实验物品受到外界污染。
2. 设备设施的校验和维护:实验室应定期校验和维护微生物检验所使用的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度。
培养箱、灭菌器等设备需要周期性地进行校正,酶标仪等精密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样品受到外界的污染。
采集后的样品应妥善保存,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要避免样品的变质,影响后续检验结果。
4. 质控菌株的使用:质量控制菌株是用于验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菌株。
实验室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菌株对检验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实验室还需参加国家或行业的外部质量评估,与其他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5.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实验室还应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6.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和执行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药品、环境以及医疗机构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与准备、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的方法等内容。
一、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与准备在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准备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代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
首先,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代表性。
选择的质量控制样品应能够反映实际样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并且能够覆盖实验室的检测范围。
例如,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可以选取已知含有特定菌群的食品样品作为质量控制样品。
其次,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稳定性。
质量控制样品的微生物含量应稳定,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一致。
为了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可以进行冷冻保存或添加防腐剂等处理措施。
最后,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一致性。
同一个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相似的特性和微生物含量,以便在不同批次的检测中进行比较和验证。
可以通过定期对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检测,确保微生物含量的一致性。
二、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降低误差和偏差。
具体目标包括:1. 控制负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负对照样品是不含有目标微生物的样品,用于评估实验室的污染情况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负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应为阴性,否则说明实验室存在污染问题。
2. 控制正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为阳性。
正对照样品是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样品,用于评估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灵敏度。
正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应为阳性,否则说明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存在问题。
3. 控制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同一样品在不同时间或者在不同实验室中进行检测,应该得到相似的结果。
通过控制质量控制样品的微生物含量和质量控制方法的一致性,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三、质量控制的方法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微生物学检验,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因此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不断完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1、检验人员(1)微生物检验不能完全依赖全自动鉴定仪器,检验工作中每一步骤均需要有高度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能力,与个人的经验.技能和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2)除要求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和操作习惯,注重个人卫生外,还必须训练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
(3)检验人员应执行上岗前培训制度,上岗前培训合格方能上岗操作,还要主动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学习新技术,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4)参与编写测试程序及仪器操作程序,学习质量保证体系知识和计量学基本知识。
(5)参加各类水平测试和盲样测试,提高检测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微生物学检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2、培养基(1)为保证干粉培养基质量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包装的密封性能;使用时尽量缩短开盖时间;一般干性培养基放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保存,对于易受潮的品种,启用后宜放入干燥器中保存;由于配制水分不同,启用次数或时间增加,干粉培养基的pH值可能会有所变化,应随时略加调整。
(2)培养基的配制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做好原始记录。
(3)为保证培养基必须在玻璃容器,搪瓷或铝锅中进行,如用铜,铁器皿,会对微生物生长有毒害作用;(4)配制培养基时应按检验项目规定的配方添加,不得随意增减或更改培养基成分。
(5)要用专用的角匙取药品,避免交叉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培养基配制最好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避免使用自来水,因其中含有氯等抗菌物质;3、检验质量除按国家标准方法对所需检验项目进行检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否则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在定量检验时用重量法还是用体积法,检验结果会有误差,因为此重不等于1的样品,1ml和1g的化验结果绝不会相等。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课件)
2.设备监测 ➢用于检测的温度依赖性设备定时监测温度,如培养箱、水浴箱、冰箱 ➢CO2培养箱每日记录CO2浓度 ➢超净工作台定期做无菌试验 ➢压力灭菌器要监测灭菌效果
3.设备校准验证
➢ 每6个月进行一次检定定或校准: 生物安全柜 CO2浓度检测仪 细胞离心机 压力灭菌器 游标卡尺 培养箱 温度计 移液器 微量滴定管 自动分配器
4. 质量控制: ➢无 菌 试 验 ➢生 长 试 验 ➢与 旧 批 号 平 行 试 验 ➢生 长 抑 制 试 验 ( 适 用 时 ) ➢生 化 反 应 ( 适 用 时 ) 5. 自制培养基每: ➢批 号 产 品 应 检 测 相 应 的 性 能 6. 购买培养基: ➢当 培 养 基 脱 水 、 溶 血 、 破 损 、 冷 冻 、 被 污 染 或 量不足时,仍应进行质量控制。 ➢若 生 产 者 不 能 提 供 所 遵 循 的 质 量 保 证 标 准 , 实 验室应进行质量控制和相应的性能检测。
任何适用的要求确定保留时间。 样品的安全处置应符合地方法规或有关废物管理的建议。
小结
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快速、准确 的病原学诊断依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达到治疗、控 制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目的。
因此必须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微生物学检验, 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
因此,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保 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 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存在而建立的一套操作程序体系, 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二、试剂
1. 试剂标记:名称、浓度、储存条件、配制日期、失效期 、生物危害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2 仪器、设备
▪ 大型微生物检验室的主要仪器及设备包括:
▪ 无菌室、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微生物快速初筛 仪、显微镜、菌落计数器、高压灭菌器、干热灭 菌器、离心机、蒸馏设备、培养箱、厌氧箱、水 浴箱、冰箱、超净工作台、酶标仪、洗板机、 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及时使用,使用 不完的,如无特殊需求,可室温或2-8℃ 冷藏保存。
▪ ▪ 如用塑料袋密封,保存期可延长,
发生变质等被污染迹象或干裂现象的那 么不能再使用。
表1 培养基在2-8℃冷藏条件下保存的有效期
培养基种类 平板培养基 试管(棉塞)培养基 试管(螺旋盖)培养基
保存条件 不装塑料袋 塑料袋密封 不装塑料袋 塑料袋密封 不装塑料袋 塑料袋密封
▪ 〔2〕在严格无菌操作的条件下,按国家规定的样品 采集标准均匀而准确地取样,并及时封口,使样品 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
5 采样
▪ 〔3〕每件样品封口后,贴上标签,做好记录(如 样品名称、采样地点、时间、数量、储藏情况、 采集或送检单位及姓名、采样现场温度、湿度及 卫生状况等)。采集后的样品,一般可保存在28℃的环境中,如果样品是冷冻食品,应保持在 冷冻状态,并及时送检。
▪ 〔4〕采样数量不能少于全部检验需要量的3倍, 以供检验、复检、备查。
6 样品的接收和预处理
▪ 样品送达实验室时,应检查样品标记是 否与样品相符,样品包装状况是否正常。
▪ 假设存在下述情况,应考虑拒收样品:
▪ 〔1〕抽样后样品送达实验室的时间太迟,
▪
使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展检验;
▪ 〔2〕样品温度太高;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在我们实验中会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对微生物检验产生影响,那么检验结果就会存在偏差甚至错误;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方法来控制影响检验结果的不利因素,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并逐步完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由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三部分组成。
质量控制是指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而建立的操作程序体系,室内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核心,其是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和实施的;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指由实验室外部的机构或组织对实验室进行的质量评价。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既是对检测过程本身进行控制,也是贯穿于实验室全部质量活动的始终。
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实验室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全面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一、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1、注重选择培养基微生物检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在选择培养基方面付出很多精力,还要完成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需要注意培养基成分对目的菌的抑制作用。
其原因在于,虽然常规培养使用的培养基只有简单的几种,但是能够引起人类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却纷繁复杂,而其中的大部分难以生长在所用的培养基中。
假如继续对这些种类的细菌采用常规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的话,检验结果一定会出现疏漏。
此外,在实验中,为了可以提高检出率,一般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这是为了可以抑制非目的菌;然而,有时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会产生变异的状况,目的菌对加入的抗生素也会很敏感。
因此,会在对培养基培养前进行有关性能测试,从而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控制。
2、对标本的质量进行控制控制标本的质量是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重点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要正确地采集、运送与处理样本。
在培养之前,实验室要评估标本质量,仔仔细细地将致病菌与常居菌进行辨认和分离,避免形成误检,影响最终检验结果。
要通过采集厌氧菌培养标本的方式来提升检验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严格要求采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不但要知道标本作厌氧培养的必要性,而且采集与运送标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用药之前)内,提升标本质量。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培训课件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临床细菌室 室内质控需要: • 对人员进行评估 • 建立质量控基、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 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 • 对检测结果和结果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15
分析中质量控制
2/12/2024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16
分析中质量控制
培养基
主要试剂 自制生化鉴定试剂
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室内质控的基本要求
染色液
只能满足分析中对主要 培养基、试剂的质控需要
细菌、酵母菌鉴定系统是试验室进行相应操作
药物敏感试验
营养琼脂 沙保罗琼脂
孵育条件 已知菌株(ATCC)
需氧,24 大肠埃希菌25922
小时
福氏志贺菌12022
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
需氧,24 大肠埃希菌25922
小时
福氏志贺菌12022
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
需氧,24 小时
需氧,24 小时
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
大肠埃希菌25922 白色假丝酵母菌
• 制定和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 培训操作人员
2/12/2024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32
手工、半自动、自动鉴定系统
• 使用厂家规定的标准菌株对相应试剂进 行质控,每批试剂至少1次
• 使用厂家规定的标准菌株做质控,应符 合预期结果
• 当新仪器启用时、新批号试剂启用时、 结果出现问题时都需要做质控
预期结果 分解乳糖,菌落红色 不分解乳糖,菌落无色透明 不生长 分解乳糖,菌落蓝色 不分解乳糖,菌落无色
不生长 生长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培养和鉴定微生物菌落来检测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监测和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本的采集,以避免交叉污染和样本失真。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本,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和时间。
在样本收集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的外源性污染。
实验室内部的环境和设备也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
实验室应具备清洁、通风良好的环境,并设有合适的试验台、培养箱、离心机等设备。
这些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培养基的选择和质量也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
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培养基,应根据待测微生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质量也应受到严格控制。
如培养基的配制、储存和使用要符合相关要求,避免培养基的污染和变质。
实验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也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实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各项操作步骤和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和要求,并具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还需要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测。
通过引入质量控制样品和正、负对照菌株,以及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价,可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文件和记录,以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追溯和纠正。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涉及到样本采集、环境设备、培养基、操作人员和质量评价等多个环节。
只有全面、科学地进行各项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验的质量和信任度。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课件
医疗器械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医疗器 械中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以 提高医疗器械的卫生状况和
使用效果。
医疗器械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需要遵循国家和国际相关法 规和标准,如《医疗器械生 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
ISO 11000等。
环境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环境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是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领 域的重要工作,通过控制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 种类,降低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针对临床实验室的 管理和控制。
发展阶段
随着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微生物学质量控制逐 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完善和规范。
当前阶段
现代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方法,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为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显微镜
分光光度计
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进行初步鉴 定。
用于检测微生物细胞浓度和生长曲线 。
培养箱
控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条 件。
微生物学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质量控制
通过绘制质控图、计算质控指标等方式,对实验过程进行监 控和评估,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微生物学样品处理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如稀释、均质化等,以便后续 的检测和分析。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与技术
传统培养法
通过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观察菌落形 态、染色等特征,进行微生物鉴定。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 术,对微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和分型。
微生物检验ppt课件
目 录
• 微生物检验概述 •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采集与处理 •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 微生物检验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01
微生物检验概述
微生物检验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微生物检验是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定量和鉴定的一种技术,通过特定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物质等进行 分析和研究。
。
04
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技术与操作
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
01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成像,可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
态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
02
利用电子束成像,能够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如病毒、细菌的超
微结构等。
相差显微镜
03
利用光的相位差原理,可观察无色透明的微生物,如支原体、
衣原体等。
培养基制备技术
01
补体结合试验
利用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 应,形成复合物并激活补 体系统,用于检测微生物 抗原或抗体。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PCR技术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 增微生物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 、灵敏的微生物检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组 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揭示微生物种 类、进化关系等信息。
脱羧酶试验等。
酶活性检测
检测微生物产生的特定酶活性 ,如过氧化氢酶试验、氧化酶
试验等。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检测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以指导临床用药。
微生物的血清学试验
凝集试验
应用特异性抗体与微生物 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凝 集现象,用于鉴定微生物 种类。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PPT课件
(一)医院感染标本的采集和 运送的基本原则
发现医院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 作病原学检查,二、三级医院微生物 标本送检率不应低于70%。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 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 染。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 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标本送检方法 --血液与骨髓
① 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 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 脉处采取血标本。 ② 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液注入 血培养基前,应过火消毒针头,最新资料显示更换针 头容易造成新的污染。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 不必置冰箱保贮。 ③ 每次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l-5ml,培养基与血 液之比以 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 等杀菌物质。为提高阳性率,我们一般要求成人采血 不少于8 ml,儿童不少于3 ml,婴儿1-2 ml。
三、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我国目前临床实验室 诊断质量保证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严重影 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对感染样本中致病 菌的分离培养的阳性率和医院感染病原体 监控,也影响临床诊断,合理选用抗菌药 物,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和提高感染的治愈 率,而且对预测或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 发流行、杜绝感染蔓延、研究医院感染的 发病机制和环节、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 制措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严格 实施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送检和检验方法, 是做与
脓液
① 无菌生理盐水擦洗病灶表面后用棉拭子取病 灶深部的脓液和分泌物,置运送培养基内送 检。 ② 对未渍破的脓肿宜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 以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送检:也可于切开排 脓时用无菌棉拭子采样。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28
培养基旳配制程序(一)
❖ 不同旳培养基配制旳程序有所不同,但一般培养基配制程 序主要有下列7个环节:调配、融化、矫正pH、澄清过滤、 分装、灭菌及鉴定。
❖ 注意点:配制时注意各类成份旳用途。 ❖ pH测定:干燥培养基在工厂生产时,对培养基pH进行了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 量控制
质量控制有关定义
❖ 质量控制:满足质量要求旳操作技术和活动。 ❖ 外部质量控制:经过相互校准和/或检验对试验室
旳操作和成果所进行旳控制 ❖ 内部质量控制:试验室内部采用旳以对比分析、
跟踪以及有关措施,对试验室工作旳连续性控制 计划。 ❖ 质量手册:是描述质量系统元素旳文件或文件旳 集合。
2
试验室要求
❖ 组织:按国家试验室认可旳概念,是指一种能够 承担法律责任旳实体。这里所指旳是试验室(微 检室)内建立旳质量管理旳确保体系。
❖ 人员 ❖房屋 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 设备
3
人员要求
❖ 试验室人员旳分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 术支持人员等。
❖ 相应岗位旳人员,应具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旳技术能力,相 应旳技术能力证明(证书及证件)。
❖
培养基过分灭菌
❖ 凝固温度过高
❖
培养基干粉用旳太多
❖
琼脂质量发生了变化
33
不合格培养基可能旳原因(三)
❖ 凝胶强度过低
❖
培养基干粉用旳太少
❖
培养基未完全溶解
❖
培养基过分灭菌
❖
倾注前未振摇培养基瓶
❖
琼脂粉凝固强度较低
❖ 颜色不对
❖
pH不正确(带指示剂旳培养基)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在微生物检测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控制措施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质量控制是检验实验室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比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实验室的操作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必须确保实验室的操作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实验室自身的质量控制规范,如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等。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检验过程符合标准,结果可靠。
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质控物质包括阳性对照菌株、质控菌液等。
阳性对照菌株用于验证同批次试验的可重复性;质控菌液则用于检验检测方法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质控菌株和菌液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经过相关实验验证,才能被用于质控。
质控菌株和菌液的准确性必须由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确认,并有相应的质检报告为证。
质量控制还包括对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校准和验证。
设备校准是确保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可通过运行标准样品并比对结果来检验设备的准确性。
试剂的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对试剂进行检验,保证试剂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对试剂的储存和保管也是质量控制的一部分,要求参照相关规范进行。
质量控制还包括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监督。
实验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实验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质控物质。
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定期对实验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质量评价,以保证他们的操作符合要求。
质量控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文件和记录。
实验室必须建立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的内容和要求,并定期对文件进行修订和评审。
实验室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详细记录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包括校准记录、质控物质使用记录、实验人员培训记录等,以备查验。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规范,加强实验室设备、试剂和人员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确保病患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共49张PPT)
Lyphocytic choriomenin gitis
virus
狂犬病 (Rabies)
Rhabdo virus
小鼠、仓鼠
类 似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症 状 ,接 触 感 染 ( 接 触 小 鼠 头痛、肌痛、发热、恶 粪便和尿液);吸入; 心 、 呕 吐 、 喉 痛 、 畏 光 。咬伤,或由节肢动物
如蚊子、蟑螂传播
所有哺乳类
头痛、肌痛、发热、恐 咬伤、皮肤伤口或黏
水、狂妄、抽搐、昏厥、 膜感染含狂犬病毒的
死亡
唾液
细菌性疾病
疾病
病原
媒介动物
人类临床症状
传染途径
全身性感染 (Systemic infections)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
犬 Brucdla Canis 、 猪 Brucella suis
正常菌群
a. 正常菌群受内外环境变化发生菌群失调,将产生数量和位置的改变, 由非致病菌变为致病菌。
3. 真菌感染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病原真菌大多为人兽共患病原,病原性弱,为慢性过程,以慢性增生性炎
症为主。
真菌孢子飞扬,污染环境,威胁动物和实验、饲养人员。
4. 寄生虫感染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掠夺宿主的营养
(Rabie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Germfree animal GF
三、微生物、寄生虫潜在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1. 实验动物病毒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鼠痘病毒
a. 实验性结核、X射线、化学毒素、组织移植、肿瘤、运输可使隐性感染病毒激
活。
b. 大量内毒素或切除脾脏可改变吞噬细胞功能,而增加小鼠对病毒的易 感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饮用水、环境污染物等进行微生物学相关指标的检测。
由于微生物检验的复杂性和结果的重要性,质量控制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手段。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限值和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等方面。
质量控制样品是用于评估微生物检验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样品。
常用的质量控制样品包括全合成控制菌株和指定标准品。
全合成控制菌株是经过加工培养而成的活菌悬液,其特点是含有一定浓度的目标微生物并能保持可培养状态。
指定标准品是含有一定浓度的目标微生物的冻干品或冻干菌液,其特点是能长期保存且具有较长有效期。
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和保存应符合相关规定,并通过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确认检验。
质量控制方法是指进行微生物检验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
常规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培养法、酶学法和生化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检验指标和限值。
质量控制方法的制定和验证应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验证过程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还应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制订相应的质量控制流程,并建立相关的文档和记录。
质量控制限值是对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评判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质量控制限值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的。
质量控制限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并及时更新。
质量控制限值的制定应参考历史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是对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质量控制数据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检测结果和其他相关数据。
对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应包括数据的统计处理、异常数据的识别和分析以及问题的解决等方面。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评估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限值和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PPT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
技术要求及过程要求
GB/T 27405 技术要求及过程要求实际上也是 GB/T 27025-2008(等同ISO/IEC 17025:2005) 技术要素,构成了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要素,由实 验室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的,它包括 对环境设施、培养基、试剂、仪器、方法(实验 步骤)和实验人员的监控。室内质量控制是产生 精确和可靠结果的基础和核心。
确定性能 微生物监测 气流监测
初次使用前,此后每年一次和每次维修后
每两周一次 每次使用前
无菌室和洁净室 空气和表面微生物污染
每两周一次
设备
❖ 期间核查:仅针对设备的稳定性不行,及恶劣条件 下使用的设备,核查后应进行评价。
❖ 应对设备的检测结果进行确认,确认设备是否符合 检测工作需要。 可在检定周期表里增加使用要求、检定结果、 结果确认等栏目。
❖ 实验室是否有文件化的程序,规范实验室自制方 法的制定并保留相关记录?
方法
❖ 常见问题: 标准更新不及时,作废标准未及时从工
作场所撤出。 用筛选法代替传统方法进行病原菌检测 方法更新前未对方法进行验证,或是方法
验证内容过于简单,未进行能力确认。
环境
❖ 环境要求 区域分隔,幸免交叉污染 标识 温度、湿度、噪声、照度、洁净度的控制。 样品检验的环境要求:洁净实验室或超净工作台, 洁净室在使用前及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并定期监 测消毒效果。 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应符 合GB 19489的规定。生物安全实验室,容易发生 污染的检测区域,证明已采取了清洁措施。
污染警示标识 ❖ 如何监测?
洁净室:洁净度监测(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 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做洁净度、风速、泄漏 等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2.1 高压灭菌器
(1)操作人员应了解蒸气灭菌的原理并遵守操 作规则。 (2)放入的灭菌物品不宜放得过挤。 (3)使用时,放入生物指示条或化学指示条。 (4)生物指标为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的耐受性 (121℃,15min)。 (5)灭菌后,再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6)也可采用水银留点温度计进行校准。
11
2.5 显微镜
按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使用油镜后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 沾上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拭,最后用干净擦镜纸 擦干。(建议使用无水乙醇+乙醚)
注意防尘,保持清洁、干燥。
12
2 仪器、设备
实验室需要使用的无菌器具应能正确实施灭 菌,无菌器具和器皿有明显标识,以便与非无菌 器具和器皿加以区别。
13
3 检验培养基、试剂
3.1培养基
微生物学检验所用干粉培养基,必须由专 业厂家生产,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有关的质量标 准,保存也应符合要求,防止潮解、结块等。 干粉培养基易受潮变性,需要重视。一旦 变质,不得再使用。
14
3.1培养基
为保证干粉培养基质量指标,在实际工作中 应注意: (1)加强包装的密封性能; (2)使用时尽量缩短开盖时间; (3)干粉培养基一般放在通风、干燥、避光的 环境中保存,对于易受潮的品种,启用后宜放入 干燥器中保存; (4)由于配制水分不同、启用次数或时间增加, 干粉培养基的pH值可能会有所变化,应随时略加 调整。
19
3.1 培养基
使用专用的角匙取药品,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不得使用自来 水,因其中含有氯等抗菌物质。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不同,配制 培养基时应测定pH值,如测定结果与所要求的pH 值不符,则用lmol/L NaOH或lmol/L HCl溶液进 行调节。
3
1 检验人员
(1)微生物检验不能完全依赖全自动鉴定仪器, 检验工作中每一步骤均需要有高度的主观分析和 判断能力,与个人的经验、技能和微生物检验基 础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2)除要求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严肃认真 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和操作习惯,注重 个人卫生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实验室自制培养基应有质量控制,包括: 制备数量 制备日期 有效日期 制备者姓名
还必须检查: 培养基颜色 光洁度
有否过多气泡
均匀度 溶血与否 是否污染
厚度
18
3.1 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 行操作,并做好配制记录。
为保证培养基质量,在配制时应注意: 制备培养基必须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璃容器、搪瓷缸中进行, 如用铜、铁等金属器皿,可能会对微生物生长有毒 害作用。 配制培养基时应按检验项目规定的配方添加, 不得随意增减或更改培养基成分。
16
3.1培养基
商品化培养基的平皿应对所用培养基做外观 检查,如培养基是否开裂、平皿有无破碎、血平 板有否溶血、有否冰冻、灌注是否均匀、有否过 多的气泡,清晰度和有无污染也需要检查。 培养基平皿的制备商必须按照标准随产品附 上书面鉴定资料,实验室应将此鉴定书保存一定 时期。
17
3.1培养基
4
1 检验人员
(3)检验人员应执行上岗前培训制度,上岗前 培训合格方能上岗操作,还要主动参加学习、培 训、讲座,学习新技术,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4)参与编写测试程序及仪器操作程序,学习 质量保证体系知识和计量学基本知识;
5
1 检验人员
(5)参加各类水平测试和盲样测试,提高检测 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微生物学检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检验人员 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提高检验 人员的素质。
6
2 仪器、设备
大型微生物检验室的主要仪器及设备包括:
无菌室、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微生物快速初筛 仪、显微镜、菌落计数器、高压灭菌器、干热灭 菌器、离心机、蒸馏设备、培养箱、厌氧箱、水 浴箱、冰箱、超净工作台、酶标仪、洗板机、 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7
2 仪器、设备
要求所有的仪器和设备均应按照生产厂家提 供的方法和有关规定正确使用。
9
2.2 干热灭菌器
(1)应遵守操作规则,放入箱内灭菌的器皿 不宜放得过挤,器皿与内层底板不能直接接触。 (2)灭菌完毕,不能立即开门取物,须关闭 电源,待温度下降至50℃以下再开门取物。 (3)带有纸包装的物品灭菌温度不能超过 160℃。
10
2.3 培养箱
(1)箱内不应放入过热或过冷的物品,取放物品时, 应随手关闭箱门,以维持恒温。 (2)如培养物不慎泼洒到箱内,应马上清洁,并采 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培养物不宜与培养箱最底层直接接触。 (4)必要时,可放入装水容器以维持箱内的湿度。 (5)每天记录温度及湿度的变化,观察培养箱内温 度与设定温度是否一致。在两次计量周期之间要进 行至少一次内部校准。
15
3.1培养基
干粉培养基所要求的理化指标,可以从下 面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检查:
(1)干粉培养基应为疏松颗粒状或粉末状,颜 色正常、一致; (2)溶解后清彻透明,无沉淀; (3)45℃时pH值为7.2士0.2;熔化温度70℃左 右,凝固温度为35-40℃; (4)水分含量符合标准。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2012年11月
1
前言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微生物 学检验,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因 此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 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不断完善微生物检验的 质量控制。
2
主要内容
1 检验人员 2 仪器、设备 3 检验培养基、试剂 4 检验环境 5 采样 6 样品的接收和预处理 7 检验质量 8 校验的执行 9 参考菌株及其保存 10 实验室内外部质量控制 11 检验报告及结果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