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锆石成因类型及内部结构\地球化学特征

合集下载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赣西北蒙山岩体是中国江西省西北部的一个大型侵入岩体,岩体主要由长英质辉长岩、橄榄辉长岩、辉石岩和二长岩等岩石组成。

近年来,对该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与演化。

锆石U-Pb年代学是研究岩石成因和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究表明,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 1.82~1.86亿年,属于晚侏罗世。

该岩体形成的时期是区域构造背景演化的关键时期。

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赣西北蒙山岩体具有明显的亏损型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较低的Rb/Sr比值和较高
的Nb/U值。

这些特点表明该岩体是源区亏损型的岩石来源。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成因主要跟岩石圈地幔深部地幔柱上升和板内剩余物质有关。

研究表明,蒙山岩体来源于古老且已部分熔融的下地壳物质,深部地幔柱的熔融物质与板内被动伸展形成的剩余物质相混合,形成了赣西北蒙山岩体。

岩石的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起源于壳幔混源岩浆。

总之,赣西北蒙山岩体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岩,并展示出下地壳物质和深部地幔柱熔融物质混合的典型特征。

对其成因、演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也可以为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从阴极发光图像和微量元素特征看锆石成因

从阴极发光图像和微量元素特征看锆石成因

从阴极发光图像和微量元素特征看锆石成因摘要:锆石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分布广泛,稳定性极强,可以指示源区的信息,本文主要从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进行讨论研究,不同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锆石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变质岩中的锆石保留了多期生长结构和区域,往往给出多组年龄,结合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对这些年龄做出合理的解释。

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还能够反映岩浆的成分演化、共生分离结晶相、熔融源区性质以及流体组成等诸多信息。

锆石作为矿物包裹体储存器、地球化学示踪剂、时间舱,已成为研究地球的地质历史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关键词:锆石成因阴极发光微量元素特征引言:锆石成因分辨对于锆石年龄地质意义的正确解释至关重要。

不同成因锆石大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为锆石成因分辨提供了可能。

锆石成因分辨是一个综合的方法,不仅是锆石本身的问题,基本思路是确定各种作用过程形成的岩石中的锆石的特征,比较它们的异同,确定可能的变化规律。

因此,在进行锆石地质年代学研究之前应先对锆石进行阴极发光电子(CL)图像和(或)背散射电子(BSE)图像等成因矿物学和锆石内部结构的深入研究,这样才有可能使测得的年龄数据得到合理的地质解释,才有可能对岩石成因、成矿年代学和地质体的构造演化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1.研究现状1.1岩浆锆石经过对岩浆成因锆石的晶体形态及其环带观察研究,岩浆锆石一般较为自形,为四方柱,四方锥,复四方双锥形,而且一般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查阅文献获知振荡环带的宽度可能与锆石结晶时岩浆的温度有关,在基性岩中由于成岩温度较高,微量元素扩散较快,环带较宽;在偏酸性岩石中由于成岩温度较低,微量元素扩散较慢,环带较窄且CL为亮色。

锆石中许多微量元素都具有相关性,利用微量元素相关图解,可以判别岩浆锆石的生长环境。

P-(∑REE+Y)正相关,反映了置换关系(Y,REE)3++P5+=Zr4++Si4+。

U和Th可以置换锆石中的Zr,Th、U分别和Y、REE正相关,反映了主岩微量元素组成的变化趋势,即演化程度高的岩浆中不相容元素的含量趋于更高。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评述第49卷第16期 2004年8月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吴元保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230026. E-mail: ybwu@)摘要锆石U-Pb定年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如何对所得到的年龄值给予合理的地质解释是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的重点. 本文对近年来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方面有关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 不同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锆石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 岩浆锆石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和/或扇形分带结构; 变质锆石有其特征的内部结构, 主要有无分带、弱分带、云雾状分带、扇形分带、面状分带和斑杂状分带等, 不同成因变质锆石具有其特征的内部结构特点. 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其岩石类型有关, 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中的锆石的微量元素含量逐渐升高; 不同成因变质锆石具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特征, 变质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反映变质锆石的形成环境. 通过锆石与石榴石之间微量元素的配分, 可以很好地确定含石榴石的高级变质岩中变质锆石形成的具体P-T条件. 锆石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组成同样可以为锆石的形成环境提供明确的限定. 因此, 在进行锆石U-Pb定年的同时, 对锆石进行显微结构、微量元素特征和矿物包裹体成分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限定锆石的形成环境, 能够为锆石U-Pb年龄的合理解释提供有效的制约.关键词锆石 显微结构 微量元素 包裹体 U-Pb年龄测定各种地质事件的准确时间是放射成因同位素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由于锆石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 富含U和Th, 低普通Pb以及非常高的矿物稳定性, 使得锆石U-Pb定年成为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锆石U-Pb体系是目前已知矿物同位素体系中封闭温度最高的, 锆石中Pb 的扩散封闭温度高达900℃[1,2], 是确定各种高级变质作用峰期年龄和岩浆岩结晶年龄的理想对象. 对于只有单阶段演化历史的岩浆岩, 锆石U-Pb定年往往可以给出非常准确的年龄信息. 但是对于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变质岩, 锆石往往具有多期生长和/或重置区域的复杂内部结构. 虽然锆石记录了相应岩石经历的多期演化历史, 同时它也给常规热电离质谱(TIMS)分析方法获得复杂类型锆石的精确年龄及获得年龄的准确解释带来了困难.高分辨离子探针(SIMS)[3~5]及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6~11]可以对锆石进行微区定年. 这对具有复杂结构的锆石定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得到锆石不同结构区域的多组年龄, 这些年龄可能分别对应于锆石寄主岩石的原岩时代、变质事件时间(一期和/或多期)及源区残留锆石的年龄等. 对于复杂的变质岩而言, 这些样品中锆石的多组年龄如何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 是目前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2,13]. 最近研究表明, 锆石的显微结构、微量元素特征和矿物包裹体成分等可以用来对锆石的形成环境进行限定, 进而为锆石U-Pb年龄的合理解释提供有效和重要的制约[14~29]. 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述, 以期抛砖引玉, 引起同行们对这些方面的注意, 在进行锆石U-Pb定年的同时, 加强锆石成因矿物学方面的研究, 对所得到的U-Pb年龄赋予更加合理的地质解释.1不同成因锆石的内部结构特征常用揭示锆石内部结构的方法有HF酸蚀刻图像、背散射电子(BSE)图像和阴极发光电子(CL)图像等. HF酸蚀刻法的应用原理是由于锆石不同区域表面的微量元素含量和蜕晶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其稳定性和抗HF酸腐蚀能力的不同, 在HF酸的作用下, 这些锆石的内部结构就会显示出来[30](图1(a)).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 但它可能会对锆石表面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 BSE图像揭示的是锆石表面平均分子量的差异[32]. 除可以揭示锆石的内部结构外, 锆石的BSE图像还可以很好地显示锆石的表面特征(如包裹体的分布和裂隙的发育情况等)(图1(b)). 而CL图像显示的则是锆石表面部分微量元素(如: U, Y, Dy和Tb等)的含量和/或晶格缺陷的差异, 一般锆石中U, REE和Th等微量元素含量越高, 锆石阴极发光的强度越弱[32~35]. 锆石的CL图像和第49卷 第16期 2004年8月评 述图1 HF 酸蚀刻、BSE 和CL 图像显示的锆石内部结构(a) HF 酸蚀刻图像; (b) BSE 图像; (c) CL 图像. (a) 引自Pidgeon 等人[30], (b) 引自Nasdala 等人[31], (c) 引自Vavra 等人[26]图2 不同类型岩浆锆石的CL 图像(a) 辉长岩中的岩浆锆石; (b) 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和残留核; (c) 花岗岩中的扇形分带锆石. (a) 引自赵子福等人[41], (b)和(c)分别为大别山主薄源和北淮阳花岗岩样品(本文)BSE 图像的明暗程度往往具有相反的对应关系.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CL 图像反映锆石的内部结构最清楚, 也是锆石内部结构研究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岩浆锆石通常为半自形到自形, 粒径20~250 µm [36]. 产于金伯利岩及其相关岩石中的锆石常常为它形(少数情况下为半自形), 较大的粒径(毫米级到厘米级)[34,37,38]. 部分基性-超基性岩中的锆石同样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和较大的粒径[39,40]. 火山岩中的锆石具有较大的长宽比值(比值可以高达12), 一般为长柱状或针状的外形特征[36].岩浆锆石一般具有特征的岩浆振荡环带(图2(a), (b)). 振荡环带的宽度可能与锆石结晶时岩浆的温度有关, 高温条件下微量元素扩散快, 常常形成较宽的结晶环带(如辉长岩中的锆石)(图2(a)); 低温条件下微量元素的扩散速度慢, 一般形成较窄的岩浆环带(如I 型和S 型花岗岩中的锆石)(图2(b))[35]. 岩浆锆石中还可能出现扇形分带的结构(图2(c)), 这种扇形分带结构是由于锆石结晶时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各晶面的生长速率不一致造成的[25]. 部分地幔岩石中的锆石表现出无分带或弱分带的特征. 在岩浆锆石中往往有继承锆石的残留核(图2(b)).变质锆石是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锆石. 变质锆石的形成主要有如下五种机制: (1) 深熔过程中从熔体中结晶[26,42,43]; (2) 固相矿物分解产生的Zr 和Si, 成核和结晶[44,45]; (3) 从变质流体中结晶[20,23,46,47]; (4) 原岩锆石的变质重结晶作用[36,48~52]; (5) 热液蚀变作用对原有锆石的淋滤和溶蚀[26,34,51,53,54]. 因此, 变质锆石的形成既可以是变质过程中新生长的锆石(图3(a), (b)), 又可以是变质作用对岩石中原有锆石不同程度的改造(图3(c)), 其中变质增生锆石既可以形成独立的新生颗粒(图3(a)), 还可以在原有锆石基础上形成变质新生边(图3(b)). 此外, 锆石的蜕晶质化或蜕晶质化锆石的重新愈合作用同样会对原有锆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1,54].变质锆石的外部形态从它形到非常自形, 并有图3 不同类型变质锆石内部结构特点(a) 完全变质新生锆石颗粒; (b) 变质增生边; (c) 原有锆石改造形成的变质锆石. 短白线为标尺, 长度30 µm. (a)引自Hermann 等人[16],(b)引自Rubatto 等人[19], (c)为苏鲁仰口榴辉岩中的锆石(本文)评 述第49卷 第16期 2004年8月特征的内部结构, 主要包括: 无分带(图4(a))、弱分带(图4(b))、云雾状分带(图4(b))、扇形分带(图4(c))、 冷杉叶状分带(图4(d))、面状分带(图4(e))、斑杂状分带(图4(f))、海绵状分带(图4(i))和流动状分带(图4(j))等复杂的结构类型. 不同变质条件下形成的锆石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特点. 麻粒岩相变质增生锆石一般为半自形、它形到等轴状, 内部分带特征为扇形分带(图5(a))、面状分带(图5(b))、冷杉叶状分带(图5(c))、弱分带或无分带(图5(d))等[26]. 榴辉岩相变质增生锆石一般为半自形、椭圆形和它形等, 内部分带特征主要有无分带(图6(a))、弱分带(图6(b))、云雾状分带(图6(c))或片状分带(图6(d))等[16,19,20]. 角闪岩相变质增生锆石通常具有规则的外形, 且以柱面发育为其主要特点, 在CL 图像中一般为无分带或弱分带的特征(图7)[16,26]. Vavra 等人[26]对Ivrea 地区的角闪岩相变质岩石、角闪岩到麻粒岩过渡相变质图4 变质锆石中典型的内部结构(a) 无分带结构; (b) 弱分带结构; (c) 扇形分带结构(rd); (d) 冷杉叶状分带(ft); (e) 面状分带(bd); (f) 斑杂状分带(ZCA); (g), (h)溶蚀结构; (i) 海绵状分带; (j) 流动状分带(fl). (a)和(b)分别为大别山燕子河混合岩和苏鲁青龙山榴辉岩中的锆石(本文), (c)~(g)和(j)引自Vavra 等人[26], (h)引自Schaltegger 等人[24], (i)引自Tomaschek 等人[52]图5 麻粒岩相变质锆石CL 特征(a) 扇形分带; (b) 面状分带; (c) 冷杉叶状分带; (d) 弱分带或无分带.短白线为标尺, 长度30 µm. 引自Vavra 等人[25,26]图6 榴辉岩相变质锆石CL 图像特征(a) 无分带; (b) 无分带到弱分带; (c) 云雾状分带; (d) 片状分带. 短白线为标尺, 长度30 µm. (a)和(b)引自Hermann 等人[16], (c)引自Rubatto 等人[19], (d)引自Rubatto 等人[20]第49卷第16期 2004年8月评述岩石和麻粒岩相变质岩石中的变质增生锆石进行了详细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后发现, 角闪岩相变质岩石中的变质增生锆石为自形、长柱状、弱CL强度和弱的内部分带(图8(a)), 过渡相变质岩石中的变质增生锆石为短轴状、冷杉叶状分带或面状分带(图8(b)), 而麻粒岩相变质岩石中的变质增生锆石则主要表现为等轴状、弱分带等特征, 少量柱状面形分带的变质锆石可能形成于前进变质阶段(图8(c)).据此他们认为锆石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特征受锆石生长时的温度条件控制, 温度条件控制了锆石各晶面生长速度, 导致锆石出现不同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并推测寄主岩石的性质可能也会对变质增生锆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变质流体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脉体中的锆石一般具有非常规则的外形, 局部或整个锆石颗粒具有明显的面形分带或振荡环带(图9)[20,23,46,47]. 混合岩化深熔作用变质过程中形成的新生变质锆石同样具有图7 角闪岩相变质锆石CL图像(a) 角闪岩相变质锆石和残留核; (b) 榴辉岩相变质锆石的核和角闪岩相变质锆石的边; (c) 榴辉岩到麻粒岩过渡相变质锆石的核和角闪岩相变质增生边. 短白线为标尺, 长度30 µm. (a)引自Vavra等人[26],(b)和(c)引自Hermann等人[16]图8 同一地区不同变质条件下增生锆石外形和内部结构特点(a) 角闪岩相样品中的变质增生锆石; (b) 角闪岩到麻粒岩过渡相样品中的变质增生锆石; (c) 麻粒岩相样品中的变质增生锆石. 短白线为标尺, 长度30 µm. 资料引自Vavra等人[26]较规则的外形, 内部分带特征为无明显分带到面形分带(图10)[42,47], 部分深熔增生锆石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环带特征. 受热液作用影响明显的锆石, 在锆石颗粒的边部(图11(a))和/或不同生长阶段锆石的边部(图11(b))会出现晶棱圆化、港湾状结构等外形特征, 且这些区域阴极发光强度较强、无明显分带, 为热液溶蚀作用形成的变质锆石[24,25,53]. 当热液蚀变作用进一步增强时, 在锆石的周围会出现较宽的白色蚀变边(图11(c)), 对这些热液蚀变作用较为彻底的锆石区域进行微区定年, 可以得到热液蚀变作用的准确年龄[53].锆石变质重结晶作用是指结构上不稳定的锆石, 在一定温压条件下(一般温度 > 400℃), 锆石晶格进行重新愈合和调整, 使锆石在结构上更加稳定[30,34,37,48~52]. 所以锆石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时并没有新的锆石生成, 只是对原有锆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锆石的重结晶作用一般优先发生在锆石边部以及锆石内部矿物包裹体周围等结构不稳定的区域[26,50]. 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锆石的稳定性低于微量元素含量较低的锆石, 因此, 在同一样品的锆石中微量元素较高的颗粒和/或区域更易于发生重结晶作用[52]. 受蜕晶化作用影响的锆石区域由于其结构上的不稳定性, 最容易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51,55]. 已有实验图9 变质脉体中结晶的锆石(a) 榴辉岩脉中的增生锆石, 具有规则的外形、无分带到局部清楚的结晶环带; (b) 前进变质石英脉中的增生锆石, 具有清楚的面形分带;(c) 前进变质石英脉中的变质增生锆石, 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 核部为CL较强、外形不规则的残留锆石, 边部亮白色区域为后期改造的结果; (d) 蛇纹岩化过程中形成的锆石, 具有清楚的振荡环带和扇形分带. (a)引自Rubatto等人[23], (b)引自Laiti等人[47], (c)引自Rubatto等人[20], (d)引自Dubinska等人[46]评 述第49卷 第16期 2004年8月图10 混合岩化过程中的深熔变质增生锆石(a) 无分带增生锆石(左边为CL 照片、右边为二次电子照片); (b) 面形分带增生锆石. (a)引自Liati 等人[47], (b)为大别山漫水河混合岩中的锆石(本文)图11 锆石表面的溶蚀结构(a) 变质增生锆石边部的溶蚀结构; (b) 核部原岩锆石的周围出现溶蚀结构; (c) 锆石边部出现较宽的蚀变边. (a)引自Vavra 等人[25], (b)引自Schaltegger 等人[24], (c)引自Liati 等人[53]结果表明, 在有流体存在的情况下, 在温度≥400℃时, 严重蜕晶化锆石可以很快发生重结晶作用[48,51]. 但是锆石发生重结晶作用的区域不仅仅是发生过蜕晶化作用的区域, 在没有发生蜕晶化作用的晶质锆石区域同样可以发生重结晶作用, 只是发生重结晶作用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或较长的流体作用时间[48,51,52]. 由于变质重结晶过程中只是锆石晶格的重新调整, 没有新的锆石生成, 因此重结晶锆石常常为自形到半自形, 且外形与原岩岩浆锆石环带形状相似, 与原岩锆石之间没有明显的生长界限[30,48~52]. 同时, 变质重结晶锆石区域的CL 强度比原岩锆石明显增强, 内部结构一般为无分带、弱分带、斑杂状分带或海绵状分带等, 局部有岩浆环带的残留, 常见这些变质特征的锆石区域切割原岩锆石的振荡环带(图12(a), (b))[30,47,49]. 在重结晶锆石与原岩锆石之间有时会出现弱CL 强度的重结晶前锋(图12(b)). 而变质增生锆石则是指变质过程中发生成核和结晶作用, 有新的锆石从周围的介质中结晶出来. 所以变质新生锆石具有多晶面状-不规则状-规则外形, 与原岩残留锆石之间界限清楚, 不同变质环境中增生的锆石有其特征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且受变质锆石形成时的温度条件和寄主岩石的化学性质制约(图12(c), (d))[26].在目前认识条件下, 对锆石的外形和内部结构进行详细研究是区分变质增生锆石与变质重结晶锆石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变质重结晶锆石有两种成因类型: 没有流体参与的亚固相条件下的重结晶作用[47,49,50]和有流体参与下锆石局部区域的溶解再结晶[51,52]. 第二类重结晶锆石由于形成时在流体的参与下发生了矿物反应, 在锆石再结晶时常常伴有图12 重结晶锆石和变质增生锆石外形和内部结构特点(a) 边部变质重结晶锆石结构均匀且切割原岩锆石的岩浆环带, 整个锆石颗粒非常自形; (b) 核部重结晶锆石中有明显的残留岩浆环带, 重结晶锆石和未受重结晶作用影响的锆石区域之间有强度弱的变质重结晶前锋, 整个锆石颗粒较自形; (c) 完全变质新生锆石, 锆石呈卵圆形, 无分带或弱分带; (d) 变质增生边与原岩残留锆石之间有清楚的接触界限, 整个锆石颗粒呈它形. 短白线为标尺, 长度30 µm. (a)为苏鲁仰口榴辉岩中的锆石(本文), (b)据Pidgeon 等人[30], (c)据Hermann等人[16], (d)据Rubatto 等人[19]第49卷 第16期 2004年8月评 述其他磷酸盐和/或硅酸盐矿物的形成, 同时再结晶的锆石区域会圈闭一定的流体包裹体, 所以这种类型的重结晶锆石除有较均匀的结构区域外, 还常常有多空状或海绵状结构区域, 并常常富含流体和矿物包裹体(图13(a), (b)), 重结晶作用比较彻底的锆石 还会由于流体的溶蚀作用出现骨架状结构(图13 (c))[48,51,52].2 锆石的微量元素研究进展2.1 Th, U 含量及Th/U 比值大量研究表明, 不同成因锆石有不同的Th, U 含量及Th/U 比值: 岩浆锆石的Th, U 含量较高、Th/U 比值较大(一般>0.4); 变质锆石的Th, U 含量低、Th/U 比值小(一般<0.1)[35,54]. 岩浆锆石的Th/U 比值与Th 和U 在岩浆中的含量以及它们在锆石与岩浆之间的分配系数有关[56,57], 具体对应关系为: (Th/U)锆石≌(D Th /D U )锆石/熔体·(Th/U )熔体. 一般情况下(DTh/D U )锆石/熔体≌0.2, 平均地壳物质中Th/U 比值约为4, 所以通常岩浆锆石的Th/U 比值接近1. 但是一些组成特殊的岩浆中结晶的岩浆锆石具有异常的Th/U 比值, 例如有些岩浆岩锆石的Th/U 比值非常低, 可以小于0.1[58~60], 而部分碳酸岩样品中岩浆锆石具有异常高的Th/U 比值, 可以高达10000[61]. 所以, 仅凭锆石的Th/U 比值有时并不能有效地鉴别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 变质增生锆石的Th/U 比值受变质流体和/或熔体的成分[56,57]、共生矿物的组成[59,62]以及变质锆石的生长速率[26]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U 在流体中的活动性比Th 强, 所以变质流体一般富U 贫Th [63,64], 从这种类型的流体中结晶的锆石常常具有较低的Th/U 比值[56,57]. 在混合岩化地区部分熔融熔体中的成分也通常贫Th 且富U, 导致从这些熔体中结晶的锆石也同样具有非常低的Th/U 比值[22,42]. 变质锆石形成时, 如果有富Th 矿物(如独居石和褐帘石)的同时形成, 同样会导致增生锆石具有较低的Th/U 比值. Vavra 等人[26]对Ivrea 地区角闪岩相样品、角闪岩到麻粒岩过渡相样品以及麻粒岩相样品中的变质增生锆石的Th, U 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后发现, 生长速度最慢的角闪岩相变质增生锆石具有最高的U 含量(1008~图13 有流体参与下重结晶锆石的CL 特征(a)~(c)都为海绵状结构锆石, (a)中局部有少量原岩锆石的残余, (c)中锆石有骨架状结构(黑色管状结构部分为空洞). 据Tomaschek 等人[52]图14 不同变质条件下增生的锆石的Th, U 含量和Th/U 比值(a) 角闪岩相样品的变质增生锆石; (b) 角闪岩到麻粒岩过渡相样品的变质增生锆石; (c) 麻粒岩相样品变质增生锆石(空心圆圈代表等轴状变质增生锆石, 实心方块为柱状面形分带的变质增生锆石). 据Vavra 等人[26]评 述第49卷 第16期 2004年8月2279 µg/g)和最低的Th/U 比值(<0.01)(图14(a)), 生长速度最快的麻粒岩样品中等轴状变质增生锆石具有最低的U 含量(为53~127 µg/g)和最高的Th/U 比值(Th/U 比值都大于0.1, 最大值可达0.73)(图14(c)), 生长速度介于二者之间的角闪岩到麻粒岩过渡相变质增生锆石的U 含量和Th/U 比值介于二者之间(图14(b)). 同一麻粒岩样品中, 生长速度较慢的面形分带变质增生锆石的U 含量高于生长速度较快的等轴状生长的变质锆石, 而Th/U 比值则小于生长速度较快的等轴状生长的锆石(图14(c)). 这可能是U 比Th 更易于进入锆石的晶格中, 在平衡状态下, 锆石具有相对较高的U 含量. 生长速度较慢的锆石容易与接触介质到达化学平衡, 导致这类变质新生锆石具有较高的U 含量和较低的Th/U 比值; 而生长速度较快的变质锆石与生长介质之间不能或只能部分到达化学平衡, 导致其具有较低的U 含量和较高的Th/U 比值. 变质增生锆石中也存在Th/U 比值高达0.7的情况[26], 同样说明不能仅仅根据锆石的Th/U 比值来区分变质锆石和岩浆锆石.由于Th 4+比U 4+具有更大的离子半径, Th 比U 在锆石晶格中更不稳定, 变质重结晶作用过程中Th 比U 更容易被逐出锆石的晶格, 导致重结晶变质锆石区域具有相对较低的Th/U 比值[30,49]. 变质重结晶作用越强, 变质重结晶锆石区域的Th/U 比值会越低. 放射成因Pb 在锆石晶格中也不稳定, 锆石重结晶作用过程中同样会把锆石中的放射成因Pb 排除出晶格, 锆石重结晶作用越彻底, 其U-Pb 年龄会越小. 所以, 变质重结晶锆石的Th/U 比值与其U-Pb 年龄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只有那些Th/U 比值最低、年龄值最小测定点年龄值的加权平均结果才能代表锆石重结晶作用发生的时间[49].2.2 稀土及其他微量元素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别是稀土元素)特征研究主要是应用在判断其寄主岩石类型中. 但是, 对于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是否能判断寄主岩石的类型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Hoskin 等人[65]对不同类型岩石中的锆石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后发现, 除典型的地幔岩石中的锆石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含量外, 其他类型岩石中的锆石具有非常类似的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 所以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并不能用来判断寄主岩石的类型. Belouova 等人[61]对更大量的岩浆锆石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岩浆锆石可以通过其微量元素对变化图解和微量元素含量统计分析树形图解来进行区分. 岩浆锆石的微量元素含量从超基性岩→基性岩→花岗岩有总体上增长的变化趋势(图15). 金伯利岩中岩浆锆石的稀土元素的总量一般小于50 µg/g, 碳酸岩和煌斑岩中锆石的稀土元素总量为600~700 µg/g, 基性岩中锆石的稀土总量为约2000 µg/g, 而花岗岩类和伟晶岩中锆石的稀土总量则为百分含量级[61].根据已经获得的微量元素在锆石与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 通过锆石的微量元素含量, 可以计算出锆石结晶时熔体的微量元素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进一步制约寄主岩石的演化历史. 对地球上最古老锆石(4.4 Ga)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 其寄主岩石已经经历过地壳再循环, 导致其轻稀土明显富集[66], 这一结论也得到了锆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的支持[18,29,67]. Whitehouse 等人[27]对Greenland 西南部Gothabsfjord 地区的两个中太古代样品进行了锆石和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分析, 发现其中一个样品(GGU 125540)中锆石的轻稀土含量较低(图16(a)), 通过锆石计算出的全岩稀土元素含量和全岩样品测定得到的结果一致(图16(d)); 而另外一个样品(SM/GR/98/02)中的锆石具有较高的轻稀土含量(图16(b)), 通过它计算得到的全岩稀土含量中的轻稀土明显高于全岩样品分析得到的结果(图16(d)). 在(Pr/Gd)CN 和(Gd/Yb)CN 图解中(图16(c )), 这两个样品的锆石具有较一致的(Gd/Yb)CN 值, 但样品SM/GR/98/02中锆石的(Pr/Gd)CN 值明显高于样品GGU 125540中的锆石. 据此, 他们认为SM/GR/98/02的锆石中存在明显的轻稀土超量图15 不同类型岩浆岩中锆石微量元素平均值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引自Belousova 等人[61]第49卷 第16期 2004年8月评 述图16 Gothabsfjord 地区样品GGU 125540和SM/GR/98/02中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a) 样品GGU 125540中锆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 (b) 样品SM/GR/98/02中锆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 (c) 样品GGU 125540和SM/GR/98/02中锆石的(Pr/Gd)CN 和(Gd/Yb)CN 变化图解, 实心圆点为样品GGU 125540的结果, 空心正方形为样品SM/GR/98/02的结果; (d) 通过锆石计算和实测的全岩稀土组成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空心点代表根据锆石计算得到的结果, 实心点代表实测结果; 正方形为样品GGU125540的结果, 圆形为样品SM/GR/98/02的结果). 据Whitehouse 等人[27]现象(overabundance)(图16(d)), 并对这种轻稀土超量的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是否能对应锆石形成时的熔体的成分提出了质疑, 并进一步认为应用锆石的微量元素来判断寄主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时应当谨慎. 锆石中轻稀土超量可能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 锆石结晶时LREE 优先进入锆石的晶格缺陷中; (2) 锆石结晶时的熔体成分与全岩成分不一致; (3) 分析点中包含了富LREE 的磷酸盐矿物(如独居石和磷灰石); (4) 后期地质事件扰动时LREE 优先进入被扰动的锆石中. 因为独居石和磷灰石等磷酸盐矿物一般都富Th, 如果锆石的LREE 超量是分析点中包含了富LREE 的磷酸盐矿物造成的, 那么在锆石微量元素(La/Sm)CN -Th(CN 表示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相关变化图解中(La/Sm)CN 与Th 应该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7]. 如果锆石的LREE 超量是由于锆石形成以后后期地质的扰动造成的, 那么LREE 超量的锆石区域会相应富集Th 和U, 在锆石的微量元素La/Gd)CN - (Th+U)图解中同样会出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7].在变质过程中, 变质增生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除与各个微量元素进入锆石晶格的能力大小有关外,还受与锆石同时形成的矿物种类控制(如石榴石、长石和金红石等), 这些矿物存在与否对变质作用的条件(如榴辉岩相、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等)有重要的指示意义[16,21~24,28,58,68,69]. 因此, 通过变质锆石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 可以很好地判断锆石的形成条件, 为锆石U-Pb 年龄的解释提供更加有效的制约. 在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 由于石榴石和长石类矿物可以稳定存在, 而石榴石和长石类矿物分别是富集重稀土和Eu 的主要造岩矿物, 导致麻粒岩相变质锆石一般具有HREE 相对亏损和明显Eu 负异常的特征(图17(a))[24,28,68,69]. 榴辉岩相变质条件下, 石榴石可以稳定存在, 但长石不能稳定存在, 且榴辉岩相变质过程中有变质金红石的生成, 而金红石能强烈富集Nb 和Ta, 并有较高的Nb/Ta 比值[70], 所以榴辉岩相变质锆石具有HREE 相对亏损、无明显Eu 负异常和较低的Nb, Ta 含量和Nb/Ta 比值等特征(图17(b))[21~23,58,69]. 角闪岩相变质条件下, 高压变质石榴石不能稳定存在, 而长石类矿物可以稳定存在, 所以, 角闪岩相变质增生锆石具有HREE 相对富集和Eu 负异常明显的特征(图17(c))[16].。

变质锆石成因的岩相学研究_高级变质岩U_Pb年龄解释的基本依据_简平

变质锆石成因的岩相学研究_高级变质岩U_Pb年龄解释的基本依据_简平

变质锆石成因的岩相学研究———高级变质岩U -Pb 年龄解释的基本依据简 平,程裕淇,刘敦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摘 要:岩相学在研究高级变质岩(含深熔片麻岩)的锆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锆石的形貌和表面特征,锆石在岩石中的赋存状态,与主晶的关系和内部结构等方面。

基于大别山地区的一些榴辉岩相岩石、麻粒岩相岩石和片麻状花岗质岩石中锆石的研究,阐述了继承锆石、变质锆石、深熔锆石、变质增生、深熔增生和后期流体改造的基本岩相学特征。

结合大别山地区的4个实例,说明了高级变质岩中锆石的岩相学研究方法和步骤,并初步提出了高级变质岩锆石U -Pb 年龄解释的岩相学标志。

关键词:高级变质岩;变质锆石;深熔锆石;岩相学;U -Pb 年龄;大别山中图分类号:P5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1)03018309收稿日期:20010228;修订日期:20010514基金项目:原地质矿产部重大基础资助项目(95011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902005);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开放实验室及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简平(1964— ),男,副研究员,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专业。

变质岩锆石U -Pb 年龄的解释,极大地依赖对锆石成因及其在开放体系中的性质的理解。

其一,高级变质岩中的锆石通常是由继承锆石和变质锆石组成的混合体系,甚至在一个晶体中,也可能包含不同成因和时代的晶域,如继承性晶核和增生[1~3]。

其二,锆石在其演化过程中易产生放射性成因铅丢失,有些与地质作用有关,如流体作用的影响,但也有一些与地质作用无关,如蜕晶质化及有关的扩散作用。

对锆石进行岩相学研究的目的在于:(1)分析和判断锆石(或晶域)的成因,区分继承锆石、变质锆石和深熔锆石;(2)研究锆石的后期地质改造,如流体改造。

本文以大别山地区一些高级变质岩(麻粒岩相岩石、榴辉岩相岩石和片麻状花岗质岩石)锆石的岩相学研究为基础,较系统地阐述了高级变质岩锆石组成的特点,以及继承锆石、变质锆石、深熔锆石、变质增生、深熔增生及后期流体改造的概念和基本岩相学特征,初步提出了高级变质岩锆石U Pb 年龄解释的岩相学标志,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变质岩锆石成因的岩相学方法和步骤。

同位素锆石矿物成因

同位素锆石矿物成因

锆石的矿物成因特征分析姓名:闫旺学号:2701100222 班级:27011002摘要:锆石(ZrSiO4)是自然界一种普通的副矿物,广泛地分布于各类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中。

由于它常常含有为数众多的各种微量和痕量元素,并具有最佳的保存原始的化学和同位素比值等信息的能力,使它在许多地质学科的研究中得到极为广泛的重视,特别在同位素地质年代的研究中(鲍学昭1995 , 1996, 199 7, 1998 ,Gibson and Irland1995,Solar等1998,Bowrin and Schrnit1999),在地球壳慢演化的研究中(Hanchatr等1993 Bowring,1995 , 1996 Hoskin等2000,V aller等1999),锆石是一个首选的研究对象。

如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最古老的锆石可追溯到44亿年以前的地球历史,这仅比形成地一月系统的大碰撞年轻了1亿年。

锆石的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地壳一地慢的前期历史的区别在它们从这些岩桨池中的不同结晶作用反映出来。

此外,锆石矿物的化学同位素组成更可以显示它们所来源的母岩特性从这么小的锆石矿物中得到这么多的信息,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如果没有锆石,我们这个行星的许多细节历史都会被遗失。

正因如此,锆石已经成为提取有关史前信息以及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成因信息时应用最广泛的矿物之一(陈道公等2001,汪相等1992--2002)。

关键词:锆石本身的性质,锆石的矿物成因,核-边变质锆石,变质锆石,岩浆锆石,热液锆石,深熔锆石,继承锆石。

正文:这是锆石矿物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锆石矿物无论在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方面,都对地质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因而它可以包含大量的各不相同的地质信息。

这些信息充分反映了锆石矿物的地质历史,特别是与岩浆和变质结晶作用(包括重结晶作用)相关的事件,外营力以及由于脱晶作用和化学蚀变引起的内部体积膨胀所施加的影响等。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原理、方法及应用高少华;赵红格;鱼磊;刘钊;王海然【摘要】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献,结合作者实验经过,对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内部结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原理、定年方法的优缺点及地质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岩浆锆石与变质锆石在地化和内部结构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定年的原理是利用U-Pb衰变方程得到206 pb/238U、207 pb/235U和207pb/206Pb 3个独立年龄;定年方法各有优缺点,应用时应根据从样品中分选出的锆石数量、粒度、内部结构、定年精度等因素,灵活选择;锆石U-Pb年龄常用于沉积盆地物源分析、岩体的年代约束及成矿年代学与韧性剪切带定年中,应用时要结合地质背景,对定年结果进行合理解释.【期刊名称】《江西科学》【年(卷),期】2013(031)003【总页数】7页(P363-368,408)【关键词】锆石;U-Pb同位素;原理;定年方法;地质应用【作者】高少华;赵红格;鱼磊;刘钊;王海然【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1.1 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的氧化物中ω(ZrO2)占67.2%、ω (SiO2)占32.8%,ω(HfO2)占0.5%~2.0%,P、Th、U、Y、REE以微量组分出现。

锆石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不同类型的岩石中具有一定规律[3,8],岩浆锆石具有晶体核部到边缘或环带内侧到外侧ZrO2/HfO2减小,而HfO2、UO2+ThO2增大;变质锆石与之相反[9]。

成因不同的锆石具有不同Th、U含量及Th/U比值[10]:岩浆锆石Th、U含量较高、Th/U比值较大(一般>0.4);变质锆石Th、U含量低、Th/U比值小(一般<0.1)[11,12]。

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

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

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摘要:介绍并对比了用于锆石等副矿物测试的离子探针、激光探针、电子探针、质子探针等几种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各自的特点。

锆石U-Pb定年实现了对同一锆石颗粒内部不同成因的锆石域进行原位年龄的分析,给出了有关寄主岩石的源岩、地质演化历史等重要信息,为地质过程的精细年龄框架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锆石微量元素、同位素特征是译解岩石来源和成因的指示器。

锆石Hf同位素已成功地用于地球早期历史、岩浆来源、壳幔相互作用、区域大陆地壳增长的研究等;锆石氧同位素组成能有效地约束壳幔相互作用和示踪岩浆来源等。

关键词: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地质应用随着能够显示矿物内部复杂化学分区的成像技术和高分辨率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颗粒锆石等副矿物微区的化学成分、年龄、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应用等已成为国际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1]。

锆石U2Pb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锆石的化学成分、Hf 和O同位素组成广泛应用于岩石成因、壳幔相互作用、区域地壳演化的研究等,对地球上古老锆石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的研究是追朔地球早期历史的有效工具。

笔者着重综述锆石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1微区原位测试技术锆石等副矿物在地质学中的广泛应用与近年来原位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写作论文目前已广泛应用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主要有离子探针、激光探针和电子探针等。

离子探针离子探针可用于矿物稀土元素、同位素的微区原位测试。

在目前所有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中,SHRIMP的灵敏度、空间分辨率最高,且对样品破坏小[2-3],是最先进、精确度最高的微区原位测年方法。

其不足之处是仪器成本高,测试费用昂贵,测试时间较长。

2000年,CamecaNanoSIMS50二次离子质谱开始用于对颗粒大小为1~2μm的副矿物进行U-Th-Pb年代学研究。

写作毕业论文NanoSIMS对粒度极细小的副矿物进行定年要以降低精度为代价,且用于U-Th-Pb定年还没有进行试验,还未完全估算出其准确度和分析精度,有可能在西澳大利亚大学获得初步的成功[2,4]。

锆石结构特征及其研究内容与意义

锆石结构特征及其研究内容与意义

锆石结构特征及其研究内容与意义锆石作为一种副矿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具有耐熔、耐腐蚀的特性,化学性质极其稳定,当原岩经历后期地质作用发生改变时,锆石可以被很好地保存下来。

此外,锆石是U、Th、Hf、REE等微量元素的主要富集矿物,这些元素可以作为测定岩石形成年龄的母同位素或探讨原岩形成过程的重要指示物(Hoskin and Schaltegger, 2003)。

人们对于锆石的研究和利用由来已久且应用广泛,主要包括利用其U-Th-Pb同位素进行年龄计算,Lu-Hf同位素体系和O同位素结合示踪原岩源区,近几年来还增加了对其Zr同位素的研究,这些在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时间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Dhuime et al., 2012; Harrison et al., 2005; Valley et al., 2005; Wilde et al., 2001)。

1. 锆石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锆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Zr[SiO4],除了主要含Zr外,还包括Hf、Nb、Ta、Th和REE等元素。

化学成分是ZrO2一般为67.2wt%,SiO2约32.8wt%。

主要存在于酸性岩和变质岩中,沉积岩中的锆石也是来自风化的火成岩和变质岩,多为碎屑锆石。

根据成因,锆石可以被分为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观察其内部结构的常用方法有HF酸蚀刻图像、背散射电子(BSE)图像和阴极发光电子(CL)图像。

在CL图像中,部分锆石可见清晰的核边结构。

岩浆锆石通常具有震荡环带结构(图1(a)),少部分有扇形分带的结构。

振荡环带的宽度与锆石寄主岩石的成分和锆石结晶时岩浆温度有关,微量元素在岩浆温度锆石扩散速度较快快,因而锆石结晶时形成的环带较宽(如辉长岩中的锆石);低温时微量元素扩散慢,形成的环带较窄(如I型和S型花岗岩中的锆石)(Rubatto and Gebauer, 2000)。

扇形分带的结构是由于锆石结晶时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各晶面的生长速率不一致(Vavra et al., 1996)。

锆石成因研究及地质应用

锆石成因研究及地质应用

年龄与地质观察出现矛盾
主要原因 1)测年方法不同,或同一方法是在不同实验 室或不同时间完成的,有的数据质量不高; 2)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实际上是一致的; 3)地质关系不清楚,不是在同一露头取样; 4)某些年龄数据的地质解释存在问题,例如 辉绿岩脉中所测锆石为捕获成因; 5)地质观察不正确。
出现“异常”的可能原因
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注意问题 1)必须以野外地质为基础,充分了解测年样品的地 质特征、形成背景和岩石成因,为年龄解释提供可靠的地 质依据。采集尽可能新鲜的岩石样品 2)采集样品必须有经纬度坐标记录,相关野外地质 记录,特别是采集样品野外露头的照片记录
3)进行年龄测定的样品,都应有岩石岩相学研究, 保留岩石样品标本和锆石副样,以便必要时复查 4)进行年龄测定的样品,应完成相应的常量、微量 和稀土元素分析,必要时进行Nd等同位素分析 5)锆石测年之前,应进行锆石透射光、反射光、背 散射、阴极发光研究,为测年和年龄解释提供依据。根据 锆石内部结构,结合地质体产状,80-90%的锆石成因可 以得到确认 6)应特别注意锆石分选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呼和浩特地区古元古代变质沉积岩 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万渝生等,未发表)
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榴辉岩中石英脉的 热液锆石阴极发光图像(Wu YB et al., 2009)
Th/U<0.1 有绿泥石、铝直闪石、镁铁闪石包体 1.85 Ga
鞍山弓长岭富铁矿边部富石榴石蚀变岩 (李厚民等,2014)
变质锆石
锆石成因研究及地质应用
万渝生
为什么锆石U-Pb定年可信?
1、U-Pb体系 2、锆石
Zircons are forever!
锆石是最理想的测年对象
最常见副矿物,广泛存在于不同地质体中 抗风化能力强 无或很低的普通铅,而U含量适当 U-Pb同位素体系保存良好 可判断体系是否封闭 应用CL等方法,可对锆石进行成因研究 SHRIMP等原位分析方法应用

锆石基本特征及地质应用

锆石基本特征及地质应用

岩矿物理化学读书报告锆石基本特征及地质应用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学号:2001110084学生姓名:朱维娜任课教师:罗照华完成时间:2012年4月29日锆石基本特征及地质应用摘要:锆石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副矿物,广泛存在于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

锆石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可分为岩浆锆石、热液锆石和变质锆石,每种锆石都有其独特的晶体形态、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和包裹体等特征,并可以此作为区分锆石类型的依据。

另外,锆石由于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高U、Pb含量、低的普通Pb含量及高的封闭温度而被广泛应用与U-Pb同位素定年中。

除在定年上有重要意义外,锆石还可用于指示岩石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岩石成因和物质来源等重要信息。

关键字:锆石基本特征地质应用1前言锆石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副矿物,广泛存在于岩浆岩中,另外也可存在与变质岩和沉积岩中。

由于锆石具有非常稳定的晶体结构,使得其能在各种地质环境中结晶并很好的保留下来。

此外,锆石中富含U、Th等放射性元素,普通Pb含量低,离子扩散速度低,封闭温度高,可达900℃(Lee J et al.,1997;Cherniak D J et al.,2000),所以成为了U-Pb定年法的理想对象。

2锆石的分类锆石的形成环境及过程非常复杂,根据其成因可大致分为岩浆锆石、热液锆石和变质锆石三大类。

其中变质锆石最为复杂,不同变质环境和变质程度下形成的锆石又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指示意义。

锆石内部经常出现复杂的分区,每一区域可能都记录了锆石所经历的结晶、变质、热液蚀变等复杂的历史过程(Crofu F et al.,2003;吴元保和郑永飞,2004)。

锆石的内部结构特征可借助HF酸蚀刻图像、背散射电子图像和阴极发光电子图像(吴元保和郑永飞,2004)进行观察,可借助离子探针、激光探针、电子探针、质子探针、X射线荧光探针等实验进行化学成分的测定,从而帮助我们对锆石分类和特征作进一步的了解。

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摘要:锆石是一种分布范围广,稳定性极强,封闭温度高的富矿物;并且锆石中普通铅含量较低,铀钍较为富集。

锆石的成因主要有岩浆成因,变质成因,热液成因。

区分锆石不同成因的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a 从锆石的结晶习性,环带b 从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c从锆石的包裹体矿物,d 从微区拉曼的图像特征等方面来区分。

关键词:锆石成因;岩浆成因;变质成因;热液成因由于锆石分布于三大岩中,且记录信息丰富,所以弄清锆石的成因不仅可以还原锆石的形成环境,还可以演绎当时的地质过程。

1岩浆成因锆石1.1岩浆成因锆石的晶体形态及其环带:岩浆成因锆石一般较为自形,为四方柱,四方锥,复四方双锥形,无色透明。

岩浆成因的锆石一般有振荡环带;在基性岩中由于成岩温度较高,微量元素扩散较快,环带较宽;在偏酸性岩石中由于成岩温度较低,微量元素扩散较慢,环带较窄且CL为亮色。

1.2岩浆成因的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成因的锆石铀,钍含量比较高,铀钍比值较高(一般大于0.4)且REE分布较为均匀,HREE较为富集,正Ce异常,适度的Eu负异常;岩浆成因的锆石由核部至边缘ZrO2/HfO2减小而HfO2,UO2,ThO2含量增多1.3岩浆成因锆石包裹体矿物:岩浆成因的锆石结晶时难免会包含一些矿物和包裹体如金红石,磷灰石,熔体包裹体。

1.4岩浆成因锆石的拉曼光谱特征:岩浆成因锆石由核部至边缘拉曼峰强度减小并且Δ355值减小.图2 不同类型岩浆锆石的CL 图像(a) 辉长岩中的岩浆锆石; (b) 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和残留核; (c) 花岗岩中的扇形分带锆石.(a) 引自赵子福等人[41] , (b)和(c)分别为大别山主薄源和北淮阳花岗岩样品(本文)图3岩浆型锆石从晶体核至边缘(1→5)喇曼光谱图(a)T9305; (b)9303; (c)M -y-1; (d)M -y-2Fig. 3Raman spectra from core to rim (1→5) ofmagmatogenic zircons2 变质成因锆石变质成因的锆石有三种类型:a 变质过程中新生成的变质结晶锆石,b 变质增生锆石(在原来锆石的基础上继续增长),c 变质重结晶锆石(在原来锆石的基础上重新结晶,晶体比较自形)2.1变质成因的锆石的晶形及内部特征:变质成因锆石的形态从他形到自形都有,一般他形较多,为卵形,不规则形状,晶棱圆滑,晶面有溶蚀。

不同成因类型的锆石特征及年代学意义

不同成因类型的锆石特征及年代学意义

Abstract: As a kind of accessory mineral with strong stability and high sealing temperature, zircon widely existsin alkinds ofrocks!and thezirconsformedin diferent geologicalenvironments usualy show diferentcharacteristics Throughtheanalysisofpreviousstudiesthispapermainlysummarizestheinternal structure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inclusiontypesandgeochronologicalsignificanceofmagmaticzircon! hydrothermalzirconand metamorphiczircon!hopingtoprovidesomereferenceforthefutureanalysisof zircongenetictypesandzircondating Keywords: magmatic zircon;hydrothermal zircon;metamorphic zircon;genetic type;zircon characteristics
接从岩浆中结晶形成的错石,

形成温度较高(一般〉600 k),具有均匀
的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等。岩浆错石的自形程度较
高,多为自行一半自形,且发育很好的柱状晶体,其
晰,以柱状或细长
较为常见’

不同岩浆在结晶时的热力学条件存
差异,所
以 人研究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一、本文概述1、锆石的概述:介绍锆石的基本性质,包括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及其在地质体中的分布等。

锆石,作为一种重要的副矿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地质分布,为地质年代学和矿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其基本性质主要包括化学组成、晶体结构以及在各类地质体中的分布等。

化学组成方面,锆石主要由锆和氧组成,其化学式为ZrSiO₄。

锆石中的锆元素是一种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离子半径和电荷,因此在矿物中通常以四面体配位形式存在。

锆石中还可能含有少量的其他元素,如Hf、Th、U等,这些元素的存在对锆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晶体结构方面,锆石属于四方晶系,具有高度的结晶性。

其晶体结构中,锆离子与四个氧离子形成四面体配位,而硅离子则与四个氧离子形成硅氧四面体。

这些四面体结构在空间中相互连接,形成了锆石的独特晶体结构。

在地质体中的分布方面,锆石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特别是在火成岩和变质岩中更为常见。

锆石在岩石中的分布和形态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如岩浆成分、温度、压力、时间等。

因此,锆石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岩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还可以为地质年代学提供重要的年代信息。

锆石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其在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深入研究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为地质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锆石中的UPb年龄信息也是制约我们理解地球历史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对锆石UPb年龄数据的精确测定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推断出岩石的形成时间、岩浆活动历史以及地壳演化过程等。

因此,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 年龄解释的制约是地质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锆石成因矿物学的重要性:阐述锆石成因矿物学在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意义,特别是在理解地壳演化、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方面的作用。

锆石成因矿物学在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意义重大,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地壳演化、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关键地质过程,同时也为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制约。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_移根旺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_移根旺

第08卷 第6期 中 国 水 运 Vol.8 No.6 2008年 6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une 2008收稿日期:2008-04-29 作者简介:移根旺(1982-),男,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助工,硕士,主要从事地质工程工作。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移根旺(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摘 要:锆石是一种重要的副矿物,分布广泛,稳定性极强,可以指示源区的信息,本文从锆石的形态,颜色,成分进行讨论研究表明,不同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锆石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岩浆锆石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和/或扇形分带结构;变质锆石有其特征的内部结构,主要有无分带、弱分带、云雾状分带、扇形分带、面状分带和斑杂状分带等,不同成因变质锆石具有其特征的内部结构特点。

关键词:锆石;成因;微量元素;岩石学中图分类号:P618.1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8)06-0259-02一、前言锆石常作为重要的副矿物存在于岩浆岩中,特别是同富钠的深成岩有关。

锆石中常含有Hf 。

由于锆石不但分布广泛,而且稳定性极强,既使岩石受过部分熔融或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也不会把锆石中的所有源区信息全部丢失。

锆石常具有良好的晶形、特殊的晶体习性以及颜色和环带等现象,而且它们随着形成环境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特点。

为了深入讨论锆石的成因,不少学者分别从锆石的形态、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以及氧同位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特别是近几十年离子探针开发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同一地质体的不同锆石颗粒以及同一锆石颗粒内部的不同区域,均可能具有不同的成因,故只有对大量锆石颗粒进行全面分析,才可以得出具有地质意义的锆石成因,在此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研究进展。

本文就国内外关于锆石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二、锆石对源区的示踪1.锆石形态、颜色对源区的示踪锆石属四方晶系,对称型为L 44L 25PC ,单晶体常呈柱状习性,以四方柱及四方双锥的聚形为特征,具有多种不同的颜色,如红棕色、黄色、灰色、绿色及无色。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赣西北蒙山岩体的锆石U-Pb-Hf、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赣西北蒙山岩体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岩体之一,位于赣西北地区,是一种中酸性-高钾钙碱性岩石。

该岩体经过了锆石U-Pb-Hf测定,研究表明其形成年代为
1.85-1.84亿年前,属于晚中生代早期,可能与华南地区的构造事件有关。

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蒙山岩体具有高钾、富铝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和能形成正异常的Eu的微量元素。

同时,它还富集U、Th、Sr、Ba等元素,这些元素的富集可能与岩浆演化和后期流体作用有关。

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该岩体的微量元素模式是由地幔源区和地壳物质的混合形成的。

同时,在洋岛碰撞带生长的过程中,还受到了较强的混染和部分岩石交代的影响。

鉴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赣西北蒙山岩体的成因是与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有关,岩浆源区主要为地幔源物质和地壳元素混合物,演化过程中又受到了流体作用的影响。

岩石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有着很高的地质价值和开发潜力。

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

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

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应用摘要:介绍并对比了用于锆石等副矿物测试的离子探针、激光探针、电子探针、质子探针等几种微区原位测试技术各自的特点。

锆石U-Pb定年实现了对同一锆石颗粒内部不同成因的锆石域进行原位年龄的分析,给出了有关寄主岩石的源岩、地质演化历史等重要信息,为地质过程的精细年龄框架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锆石微量元素、同位素特征是译解岩石来源和成因的指示器。

锆石Hf同位素已成功地用于地球早期历史、岩浆来源、壳幔相互作用、区域大陆地壳增长的研究等;锆石氧同位素组成能有效地约束壳幔相互作用和示踪岩浆来源等。

关键词: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地质应用随着能够显示矿物内部复杂化学分区的成像技术和高分辨率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研究颗粒锆石等副矿物微区的化学成分、年龄、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应用等已成为国际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1]。

锆石U2Pb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锆石的化学成分、Hf 和O同位素组成广泛应用于岩石成因、壳幔相互作用、区域地壳演化的研究等,对地球上古老锆石的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的研究是追朔地球早期历史的有效工具。

笔者着重综述锆石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1微区原位测试技术锆石等副矿物在地质学中的广泛应用与近年来原位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写作论文目前已广泛应用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主要有离子探针、激光探针和电子探针等。

离子探针离子探针可用于矿物稀土元素、同位素的微区原位测试。

在目前所有的微区原位测试技术中,SHRIMP的灵敏度、空间分辨率最高,且对样品破坏小[2-3],是最先进、精确度最高的微区原位测年方法。

其不足之处是仪器成本高,测试费用昂贵,测试时间较长。

2000年,CamecaNanoSIMS50二次离子质谱开始用于对颗粒大小为1~2μm的副矿物进行U-Th-Pb年代学研究。

写作毕业论文NanoSIMS对粒度极细小的副矿物进行定年要以降低精度为代价,且用于U-Th-Pb定年还没有进行试验,还未完全估算出其准确度和分析精度,有可能在西澳大利亚大学获得初步的成功[2,4]。

变质岩石学-第五章 锆石年代学

变质岩石学-第五章 锆石年代学
锆石相对富含Th, U等放射性元素,而贫普通Pb, 而且其温度抗后期影响能力强,所以是定年的最佳样 品。
四 锆石U-Pb定年方法
1. Isotope dilution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仪(ID TIMS),也称溶液法或稀释 法。多颗粒,单颗粒,化学流程,离子交换柱分离
一般锆石中含ZrO2 = 65.9%, SiO2 = 32%, HfO2 =0.5 2.0%, Th, U, HREE, P微量。
锆石一般无色透明,但常具浅棕,粉红, 有时深棕色。一般颜色深成因复杂,多为 老锆石或U、Th含量高的。其比重达 4.54.6,无磁性,是分选的有利条件。
锆石的结构
锆石是四方晶系矿物
2.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二次离子探针法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高灵敏度高分辨率 二次离子探针质谱计法:SHRIMP、Cameca)法 3.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第一次成功的测试是用Ar+为一次离子源,对澳大利亚 Broken Hill的方铅矿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获得了精确 的结果,这标志着SHRIMP新技术的诞生。SHRIMP的成功 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技术特点: 高分辨率, 高灵敏度, 高精度, 微区原位
SHRIMP的最大技术优势是矿物(锆石,独居石、榍石、 磷钇矿和磷灰石等)的微区原位(in situ)定年,不需化学处 理,可对一个矿物的不同部位直接定年,一般束斑直径是 20~30μm左右,1-2μm深。 可以测定非常年轻形成的锆石年龄(<2 Ma).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
Wood,B;王永安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
【年(卷),期】1991(000)004
【摘要】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自然科学众多领域的研究课题,然而,一般来说,这只能通过间接研究来解决。

除了火山岩中少量的内部物质外,还没有得到地球内部约50公里深度以下的岩石标本,而这一深度仅是地球半径6370公里的微小部分。

大部分地球内部结构的信息,都是附加诸如地球质量、惯性矩、电导率和磁场等约束条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的观测得到的。

地震学中一种较重要的传统方法是对地球内部各层不同特征的研究。

这种分层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地震学作为一门科学起始于19世纪后期,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Wood,B;王永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变质锆石成因类型及内部结构、地球化学特征 [J], 吴元伟;周广法;曾现虎
2.“地球的内部结构”教学实录(湘教版) [J], 邓小红
3.最新重力梯度网格助力地球内部结构准确监测 [J], 刘文浩
4.地球内部物理和演化的几个核心论题:I.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 [J], 陈胜早
5.地震波有助了解地球内部结构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质锆石成因类型及内部结构\地球化学特征
测年的样品中变质锆石因其可能记录了多次的变质事件的信息,所以往往具有多期生长的、复杂的内部结构。

不同的晶域具有不同的年龄,记录了不同地质事件的信息,若不能有效区分所测锆石成因,会给所得年龄的解释带来很大困难。

本文阐述了不同成因变质锆石的内部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以期为变质锆石的成因分析及测年数据合理解释提供参考。

标签:变质锆石;U-Pb测年;成因类型
目前对于锆石的成因主要通过锆石的CL图像及Th/U比值来区分锆石为岩浆成因还是变质成因的。

一般认为具有振荡环带且Th/U比值较高的(>0.4)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的,但并非所有具有这种特征的锆石都是岩浆成因的,有些变质过程中形成的锆石不仅可能具有振荡环带,而且其Th/U比值也有可能较高(>0.7),若将这类锆石鉴定为岩浆锆石,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在判别锆石成因时,还应结合地球化学、基础地质等因素进行合理解释。

1 内部结构
变质锆石根据其形成时的变质作用大体可分为变质增生、深熔、蜕晶化、重结晶和流体改造五种,由于其成因、形成环境等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内部结构也非常繁杂,典型的内部结构有无分带、弱分带,扇形分带等(图1)。

而对于不同成因的锆石,又具有其优势的内部结构(图2),为鉴别锆石成因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 各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
2.1 变质增生
变质增生锆石从结构上可分为无继承核和有继承核两类,前者属完全变质新生锆石,其具有多晶面状-不规则状-规则外形;后者在继承核外围形成增生边,与原岩残留锆石之间界限清楚,边界截然,晶核形态变化多样,内部通常较均匀,晶核中有时可保留原生的生长结构。

增生锆石中是否含晶核与原岩中是否富含碎屑锆石密切相关,若富含碎屑锆石,变质锆石中则多含有晶核。

变质增生锆石的Th/U比值受变质流体、共生矿物组成及变质锆石的生长速率等因素的影响[1]。

U在流体中的活动性比Th强,所以变质流体一般富U贫Th,从这种类型的流体中结晶的锆石常常具有较低的Th/U比值。

此外,在锆石结晶同时如有富Th矿物结晶同样会造成Th/U比值的降低。

REE含量主要取决于变质流体中REE含量及形成时的环境,其形成时如有富含HREE的矿物晶出,则锆石HREE含量显著降低。

2.2 深熔
深熔锆石通常自形程度较高,呈规则的长柱状或短柱状自形晶[2]。

少量的深熔锆石内部均匀,但在深熔片麻岩中,大部分锆石的特征是存在晶核和增生,二者界线清晰。

晶核可能是继承性的、原岩的锆石,增生则是深熔作用的结果。

深熔片麻岩中锆石组成较复杂,包括原岩的继承锆石,深熔锆石和具核深熔增生结构的三种锆石。

深熔锆石微量元素含量与原岩密切相关,混合岩化地区的深熔增生锆石具有与岩浆锆石类似的特征,HREE明显富集、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等特征。

深熔锆石REE的组成与原岩锆石相似或略低,这可能与部分熔融程度和深熔熔体与残留相之间是否达到平衡有关。

2.3 蜕晶化
锆石的蜕晶化表现为U和Th衰变导致晶格结构损伤,锆石逐渐丧失有序的结晶状态。

蜕晶化使锆石对铅的保存能力降低,在流体的作用下容易丢失铅,流体沿裂隙渗透而带出放射成因铅,导致U-Pb年龄偏离一致线而使年龄值降低。

锆石蜕晶化作用与锆石经历的时间、环境及锆石中铀、钍含量等因素有关,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蜕晶化作用,蜕晶化作用程度与U、Th含量呈正相关,与地质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蜕晶化可造成锆石中同一晶域的不同位置或同成因的不同颗粒的年龄常年龄不同。

锆石中的REE含量决定于蜕晶化过程是否有流体的参与,若无流体参与,则蜕晶化的锆石仍保持与原岩锆石相似的REE组成,若此过程有流体的参与,则REE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流体中REE组成及流体作用时间等因素控制。

2.4 重结晶
辐射损伤引起的蜕晶锆石,由于晶格破坏变得不稳定,易通过化学蚀变、淋滤和扩散作用而丢失铅。

蜕晶锆石遭受变质作用和热扰动时,重结晶作用使受辐射损伤的晶格愈合,在大约600~650℃温度下,最容易发生锆石的重结晶作用[4]。

此过程没有新的锆石生成,只是对原有锆石进行了改造。

由于Pb2+离子半径相对锆离子过大,在晶格愈合过程中锆石会把放射成因铅排除在晶格之外,导致铅丢失。

而Th4+与Zr4+的半径差与U4+相比偏大[3],在重结晶过程中更容易被净化而逐出锆石晶格,重结晶越彻底,Th含量下降就越明显。

重结晶锆石REE 组成对原岩锆石有继承性,重结晶越彻底,继承性越弱。

锆石晶格重结晶时,微量元素被不同程度地逐出,导致其含量比原岩低。

轻稀土的稳定性小于重稀土,因此更易被逐出锆石的晶格,所以,变质重结晶锆石的HREE/LREE一般比原岩锆石高。

2.5 流体改造
热液实验表明,变质流体中的H2O和CO2不会造成锆石的蚀变和放射性成因铅丢失。

但是,若流体中含足量的F,Cl,Na等成分,可在数小时内对锆石,甚至无蜕晶化的锆石产生强烈的蚀变和Pb丢失,侵蚀性流体使Pb从无蜕晶化的锆石中淋漓的过程是事件性的。

受流体改造的边部年龄集中于一个十分狭小范围内,说明这种流体的作用可使U-Pb体系完全重置。

由于受流体改造的锆石边部U含量低,产生放射性损伤可能性降低,因而其年龄可记录最后一次地质事件时间。

其REE含量含量受控因素与蜕晶化锆石相同。

3 结束语
不同成因的锆石在内部结构、Th/U、及稀土微量元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以为鉴别变质锆石的成因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还应结合地质背景等因素来确定锆石的具体成因,从而准确解释测年数据所代表的地质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元保,等.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J].科学通报,2004,16(49).
[2]简平,等.变质锆石成因的岩相学研究-高级变质岩U-Pb年龄解释的基本依据[J].地学前缘,2001,3(8).
[3]陈道公,等.变质岩中锆石U-Pb计时问题评述[J].岩石学报,2001,1(17).
[4]倪涛,等.大别山变质岩锆石微区稀土元素和Th-U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06,2(12).
周广法(1986-),男,汉族,山东曹县人,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曾现虎(1987-),男,汉族,山东临沂人,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