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起源、发展及现状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1工程造价管理概述工程造价管理简言之就是对工程类的造价方面进行管理,包括投标报价、变更金额等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首先要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理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衔接, 运行顺畅还得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最终应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 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体系, 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 逐步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又符合国情, 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
2工程造价管理发展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在唐朝就有记载但那时的发展比较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
改革开放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蓬勃生机,引入了新的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学科.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确定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现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又为中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注入了更新鲜,更有活力的内容。
3中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招投标,开始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网络化、虚拟化。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概述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概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加。
而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环节之一,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是什么?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形势是整体向好的。
一方面,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1987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工程造价学会,这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进入正规轨道。
此后,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也逐渐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专业教育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涌现出来,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然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仍然存在困难。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专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负责,但是各方面之间职责不清晰、协调不顺畅等问题仍然存在。
其次,部分地区和企业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但是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仍然存在一些违规行为或者规范不严的情况。
最后,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不高,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
那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首先,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制化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加大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明确工程造价管理的职责和权责,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专业化建设。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具备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教育,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水平。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所有这些改革,使建设工程造价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也说明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
自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
建设产品价格是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
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
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继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
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001年初,国家宣布年内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将逐渐改制,面向市场,全国大多数省市的定额管理模式将出现历史性的改变,量价分离,单项报价提上日程,使材料价格有走向市场化,定额的法定性地位也将降低,变为指导性。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史及现状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史及现状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造价进行评估、控制、监督和管理的过程。
下面是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史及现状的概述。
工程造价管理起源于英国,最初是为了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而出现的。
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开始对工程建设进行立法监管,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这标志着工程造价管理的萌芽。
随后,工程造价管理逐渐传播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在中国,工程造价管理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工程造价管理概念,并在90年代初开始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
在此期间,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工程造价管理法规和标准,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快速发展。
在国外,工程造价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制度。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有自己的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和标准。
这些协会和标准不仅为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还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支持。
这些国家还拥有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和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技术手段。
在国内,工程造价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另一方面,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国内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工程造价信息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程造价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技术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工程造价管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在市场方面,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将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政策方面,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管和引导。
为了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队伍。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一、现状分析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进行造价控制、预算编制、合同管理、费用核算等各项工作的管理过程。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体制机制不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相关部门之间职责界定不清,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2.技术水平不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项目管理的要求。
3.市场环境不规范: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例如虚报造价、夸大预算等,导致项目成本增加,影响整体经济效益。
4.信息化程度低: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简单,无法实现全过程、全项目、全要素的数据管理与分析,限制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发展对策为了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1.改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相关部门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加强协调沟通,形成合理而高效的工作机制。
2.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3.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环境。
4.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力度,建立全过程、全项目、全要素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5.提高工程造价核算技术水平:加强工程造价核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6.加强项目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工程项目从初期规划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有效管理。
7.多元化融资模式:推动多元化融资模式的应用,在保证项目造价控制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降低政府财政压力。
8.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政策支持,鼓励行业自律,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
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全过程中,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需要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管理理念滞后。
我国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以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为核心,缺乏对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这样的管理理念滞后于项目管理和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造成了工程成本的不可控,导致建设项目投资的浪费。
二、技术手段有限。
当前我国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工计量、估算和审核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和丢失。
缺乏对新技术的运用和创新,无法满足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三、人才培养不足。
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长,造成了整个行业的人才断层。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目前培养这样的人才体系还不完善。
一、加强管理理念转变。
建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从传统的造价控制向全过程的综合管理转变。
强调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注重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技术手段的创新。
加快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加强监管和问责机制。
建立完善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督和问责。
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防止不正当行为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对工程建设的重视和推动力度的加大,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摘要:在当前建筑市场,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工作。
本文讲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原因分析及管理的现状探讨。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促进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控制;管理模式Abstract: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market,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a difficult task involving a wide rang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explor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which effectively controls the project cost, and promotes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Key words: project cost;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model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竞争规范,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全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应建立起一整套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提出“加强工程造价管理”这样一个鲜明的命题,要求我们把工程造价作为整体,从全方位、全过程着眼,理论上弄清思路,措施上综合治理。
其迫切意义和长远意义在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国家的计划指导,而各方面的建设资金在相当长时期内又总是不足的、有限的、有计划地利用好有限资金,是保证现代化建设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我国现在所提倡的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
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指从工程建设初始阶段的投资决策,到后续的工程实施、竣工及运营管理等全过程的成本预算、投资控制和造价管理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分析当前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行业标准不够完善我国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行规标志着从生僻而逐步成为完善。
目前国内各类行规标准体系尚不太完善,相应的管理水平也较低,且为分散,造成了很多困扰。
针对这种现状的问题,我国应加强标准的研究、制定、完善和执行,不断强化行业规范标准的约束力,提高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2.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当前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行业全面升级改革,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经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需求,需要创新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使其更加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3.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当前,建筑行业需要具备一支既精通工程技术又懂得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的人才队伍。
但由于人才培养与行业标准化规范度不高、教育体制不够完善,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存量不足,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应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这一行业,提高整个行业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二、发展方向1.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建立完善的行业规范标准体系,加强技术交流,积极推广新技术和新工具的使用。
建立行业的规范标准,让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具有更高的标准化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
2.推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因此,应加强新技术新工具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应用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计算机化水平,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发展
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变化,工程造价管理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 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
交通行业
01
交通行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通过对交 通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估算和控制,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济效益的实 现。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
注重建筑与环境相协调,采用环保、 节能等措施,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将成 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工程造价 管理应关注绿色建筑的发展,加强对 绿色建筑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国际化视野的拓展
国际化视野
关注国际工程造价管理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加强国际交 流与合作。
挣值法
通过比较已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和实际费用,预测未来工作的造价。这种方法需要对工 程进度和费用有准确的跟踪和控制。
偏差分析法
通过分析工程实际造价与计划造价的偏差,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这种方法需 要定期进行造价分析和调整。
工程造价审计方法
全面审计法
对工程的全部费用进行审计 ,这种方法工作量大,但精
国际化视野的拓展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经 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积 极参与国际工程造价管理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升我国在国 际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参数法
利用工程的各种参数和经验公式,计算出工程的造 价。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经验。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造价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并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各国对工程造价管理制度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围绕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历史发展早在古代,人们就意识到了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重要性。
古代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通过人工统计、估算和记账等方式来实现的。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
19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工程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工程造价管理对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影响。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也逐渐被引入到工程建设项目中,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的工程造价管理规范和标准,为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世纪是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步,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利用计算机软件以及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现状目前,各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变更管理、结算管理等方面。
各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都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
1、招投标管理招投标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各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招投标管理制度,以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在招投标管理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保持招投标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2、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在合同管理中,要注意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等环节。
3、进度管理进度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进度的合理安排对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1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1.1国内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以前,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一直沿用着前苏联模式-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
改革开放后, 工程造价管理历经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概预算管理、工程定额管理的“量价统一”、工程造价管理的“量价分离”, 目前逐步过渡到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由政府职能部门实行协调监督、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的新管理模式。
为适应20世纪50 年代初期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而建立工程造价体制, 并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 形成了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并且日臻完善, 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造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建国以来,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是无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设计图计算出的工程量来确定工程造价。
当时计算工程量没有统一的规则, 只是有估价员根据企业的累积资料和本人的工作经验, 结合市场行情进行工程报价, 经过和业主治商, 达成最终工程造价。
第二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 是有政府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基本属于政府决定造价。
这一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 并且影响最为深远。
当时的工程计价基本上是在统一预算定额与单价情况下进行的, 因此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是按设计图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 并套用统一的预算定额与单价, 计算出工程直接费, 再按规定计算间接费及有关费用, 最终确定工程的概算造价或预算造价, 并在竣工后编制决算, 经审核后的决算即为工程的最终造价。
第三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 这段时间造价管理沿袭了以前的造价管理方法,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家建设部对传统的预算定额计价模式提出了“控制量, 放开价, 引入竞争”的基本改革思路。
各地在编制新预算定额的基础上, 明确规定预算定额单价中的材料、人工、机械价格作为编制期的基期价, 并定期发布当月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动态指导, 在规定的幅度内予以调整, 同时在引入竞争机制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
所有这些改革,使建设工程造价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也说明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自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就是政府的计划模式。
建设产品价格就是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就是量价合一的价格。
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
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
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 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1996年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与“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继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
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一套制度和规范。
在我国工程建设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完善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展开讨论,探讨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现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中央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和制定国家工程造价管理政策和法规,以及对各级地方建设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则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监管工作。
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包括工程造价预算、投标报价、结算审核等环节,以及对工程造价行为的规范和监督。
我国建立了一套专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体系,包括注册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员等专业资格,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认定和监督。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相对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可能存在着工程造价管理的混乱和乱收费现象。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够贴合,一些造价管理制度和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一些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造价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
对于新兴领域的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我国的体制和管理手段可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
三、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追责机制,规范和约束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行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评价,建立健全的造价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体系,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造价管理人员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
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
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对造价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追求效益和效率,而造价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了广大企业关注的焦点。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各类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造价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国家对于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对于造价的规范和透明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降低成本来提升竞争力。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发展方向以及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整个工程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及到工程的预算、招投标、合同管理、支付结算等诸多环节。
研究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造价的全程跟踪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造价问题,确保工程在财务限制和质量标准下顺利进行。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提高建筑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研究其管理方式和策略显得格外重要。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增强市场信心。
只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造价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避免工程造价风险,提高行业信誉度。
研究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在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摘要:从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历程入手,针对工程造价管理现状,总结了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造价管理的措施,以改善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实现项目的投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对策前言:工程造价,顾名思义就是工程项目的建造价格,建筑工程项目因其施工时间长、工艺复杂、投资额巨大,需要针对其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竣工及投产运行等不同阶段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及竣工决算,这“五算”就是工程造价的五种表现形式。
造价计算的科学正确与否,小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大则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80年代完善起来的。
表现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
要求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并对政府负责;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办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权限等。
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
由于国家控制了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的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利税分配等,概预算制度在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工程造价缺乏竞争性。
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建筑业自身特点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和下令定价色彩,尽管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制订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调价政策,但是都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造价行政主管部门多为直接式服务,采用政府定价,因而造价缺乏竞争性。
以施工企业自主定价为特征的工程计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
1.2造价控制重施工轻设计。
多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工程造价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将向何方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呢?将就此作以简要论述。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我国工程造价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列学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工程造价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学科。
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1990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应该说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造价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产生有其复杂的背景,在实际工作中计划经济模式的烙印还相当深。
绝大多数工作仍然停留在“三性一静”(定额的统一性、综合性、指令性和工、料、机价格的静态性)的基础上,往往“四算”(估算、概算、预算、决算)分离,“三超”现象严重。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理念。
2.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在实践贯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浅谈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浅谈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浅谈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前言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造价格。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有不同的含义,工程造价管理也就有不同的目标。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惟一的投资主体,施工企业是国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国家投资的管理,其目标是降低工程造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投资方和承包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转变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保证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实现建筑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自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这些改革从投资渠道的多源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投资决策的分权化到实行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等,这些制度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起到了构筑有形建筑市场硬件的作用,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但对建筑市场的灵魂—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涉及不深,还没有从根本上来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1]。
工程造价管理有两种管理,一是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是工程价格管理。
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属于投资管理范畴,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的含义是,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
这一含义既涵盖了微观的项目投资费用的管理,也涵盖了宏观层次的投资费用的管理。
工程价格管理属于价格管理范畴。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管理分两个层次:一是在微观层次上生产企业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订价和竞价的系统活动。
它反映了微观主体按支配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对商品价格进行能动的计划、预测、监控和调整,并接受价格对生产的调节。
二是在宏观层次上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及通过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
所有这些改革,使建设工程造价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也说明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我国工程造价早在唐朝就有记载,但发展缓慢.自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大的发展,但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系。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计划模式。
建设产品价格是通过计划分配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计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
198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开始施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开始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
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改变。
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 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1996年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已确定并行文建立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该学科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90年代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继出台,定额体系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
部分材料价格渐渐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足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
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利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对造价进行完整的管理和控制。
我国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相比于国外,我国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起步较晚。
2005年,我国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出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这个概念,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逐步推行。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另外,由于我国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还不够成熟,现在很多企业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
2. 技术保障有限我国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在技术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Excel表格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这样存在很多弊端,如容易出错、难以追溯等问题。
另外,我国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这限制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3. 人才短缺我国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由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比较新兴的领域,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管理技能,所以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
此外,由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二、发展方向1. 推进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全球建筑行业普遍的趋势。
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数字化转型可能是最具有改变性的手段。
数字化可以使工程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透明化和实时化,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实现成本节约。
2. 多学科协同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不同学科的专业人才需要有紧密的联系和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起源、发展及现
状
摘要:我国工程造价从有文献记载的春秋战国至今,已将近2000多年,从
最初的《考工记》里修筑沟渠提防的简单人工定额到现在的人工消耗量定额和材
料消耗量定额,能看出我国的工程造价在逐步的发展和完善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管理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一种有效手,这种管理手段条理
清晰、专业性强、范围固定。
因此在建筑管理中具备超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工
程造价的起源、现状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步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要想在未来生存空间中寻求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是一种有效
的手段。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工程造价术语标准》
(GB/T50875-2013),工程造价(Project Costs,PC)是指构工程项目在建设
期预计或实际支出的建设费用。
因此,无论从建设单位角度而言,还是施工单位
角度而言,或是整个建设项目而言,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都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鉴于此,本文谈谈工程造价管理在我国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1、工程造价管理起源
对工程造价认识,我们中华民族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战国初期
齐国的官书《考工记》记载(该文献是我国最早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该书在
我国、工艺美术史和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为式,里为式,然后可以傅众力”,用我们现代话说就是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
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作为参照标准,又以完成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及日数来
估算整个工程所需的人工,然后才可以调配人力(实施工程计划)。
这是我国最
早的有文字记录的建筑工程人工定额形式了。
到了宋代则有将作监(古代官署名)李诫奉敕编修的《营造法式》一书,该
书作为当时最严格的工料限定,提出了工限和料例的说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
的劳动力消耗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
这是我国将工程定额正式纳入国家文件统一
实施的最早文献。
清代则有当时官式建筑通行的标准设计规范,清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
该书分为各种房屋营造范例和应用工料估算额限两部分,这是继宋代《营造法式》之后官方颁布的又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包含工程定额的建筑工程专书。
2、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我国工程造价随然在战国就有文献记载,可算发展比较缓慢,历经上千年的
时间,经过众多先贤的编辑、修改,直到1979年至1984年,开始实施建设工程
招投标制度,工程造价才开始突破传统模式。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参考前苏联工程概预算制度并转化为适应我国行业
的工程概预算制度。
1985年,中国工程建设概算预算定额委员会成立,代表了我国工程定额开启
了新篇章。
1990年,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代表了工程造价正式全面化、系统化、行业化。
1996年,国家开始实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由国家人事部、国家建设
部共同负责。
考试每年举行一次,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
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办法。
此举说明工程造价已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管
理体系,工程造价管理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行得到进一步加强。
3、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具有管理学、经
济学以及土木工程技术等的综合形式。
其专业内容的知识领域包罗万象包括:工
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
程定额原理、工程安全与环境保护、施工方法与组织、设备安装、计算机辅助工
程造价、建设法规、建筑结构、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应用等。
4、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前景
从建筑工程行业侧重全过程管理开始,工程造价管理变为各个环节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执行者——造价工程师便水到渠成地成为热门
职业。
而具备造价工程师资格的人才数量,与岗位的需求量,造就了工程造价专
业人员美好的前景。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管理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早在2006年全社会的固定资
产投资就已达到10万亿。
随着建筑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特别
是注册造价工程师、建造师、设计师、等持证人才,更是吃香。
因此,一旦成为
了市场紧缺的注册造价工程师,可谓是“钱”景诱人,企业热捧。
“工程未动,造价先行”,造价工程师的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本、
质量,也关系到工程成败,因此造价工程师在整个工程中的分量举足轻重。
在建
筑人才需求中,工程造价师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同时也被建筑行业誉为“精
名人才”。
建设行业“五大员”是指造价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这几个是建设行业各个职能的基础岗位。
在国家对该行业实施持证上岗制度以后,越来越多的接受过正规建设教育的学生通过考试应聘成为“五大员”,并在此基
础上成长为行业的高级人才。
所以,在这个强调经验的行业中,“五大员”往往
能为应届毕业生和从业时间不长的业内人士敞开大门,成为他们入行的“敲门砖”和立足的“基石”。
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发展,经济师、工程师制度的不断完善,职称在各领域
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职位晋升、工资晋级、职业资格考试、建设企业
申办资质、外省人员户籍调配等方面,都成为必需刚性条件。
为满足市场需求,
充分调动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相关职能部门一直努力开展工程造价
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职业交流工作,铺开大家的职业化之路,使大家能更好地为
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最大程度的奉献与服务。
现实的情况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毕
业生刚刚从学校进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等,需要企业方提
供实习、培训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而造价行业的企业则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从
事造价咨询工作的人员缺乏、工作强度大等种种原因,他们不具备为毕业生提供培训的能力。
另外,接受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造价专业人员,往往需要独立进行项目预算等工作,而一名有能力独立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专业人员,至少需要3年的预算工作经验。
另外,从预算员到工程师,又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的造价预算工作经验、学历的硬性条件要求,还需要有应试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
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自我成长与自我超越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