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 力》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一节《力》精品课件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 0.5N 。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 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 数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三 大运动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 伟大的一个成就”。
因为牛顿对力学贡献卓越,人们把他 的名字定义为力的单位。
力的作用效果
力改变了橡1(皮.力力泥可可的以以形改状使变物物体体发力的生改形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
大力士可以搬起一般人搬不动的“元宝”,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大小 有关系。
向右用力推盒子,盒子会向 右 运动;向左用 力推盒子,盒子会向 左运动。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跟力的 方有向关。
将盒子竖放,分别在A、B位置慢慢 推动盒子,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一样?
2.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线段的 长短 表示;箭头的方向用
来指示力的 方向 ;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 起点 或
终点 来表示。
3.力的示意图就是要把力的 大小 、方向 和作用点 表现 出
画力的示意图
画出人对箱子水平向右、大小为100N的力的示意图。
1.找作用点(在受力物体 F = 100 N 上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ChangL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想想议议
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能够把 另一只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船不动吗?
跟踪练习
1.游泳时,人用力向 后 (填“前”或“后”)划水
,因为力的作相用互是的
,所以人会受到水对前人向
(填“前”或“后”)的推力,使人前进。

初中物理《力》教案(精选20篇)

初中物理《力》教案(精选20篇)

初中物理《力》教案(精选20篇)初中物理《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请学生将手举在空中并尝试前推,再请学生将手压在桌面上并尝试前推,引导学生发现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受到了某种阻碍。

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受到了阻碍说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力叫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进而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力时手和桌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得到手紧贴着桌面移动,手和桌面之间产生了摩擦的结论。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提出“滑动摩擦力”并明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自主探究: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显微镜下物块与桌面接触面的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显微镜下的接触面与肉眼观察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总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所以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滑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组讨论:请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一: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发现手越用力压桌子,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测可能与接触面压力有关。

猜想与假设二:滑动摩擦力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设计实验:带领学生回顾测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明确实验器具,而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提示:教师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并且因为是通过二力平衡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动物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匀速。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性质。

首先,这一节阐述了力的定义,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这意味着,力总是涉及至少两个物体: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是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而受力物体则是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

此外,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也就是说,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同时,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如果他们只是接触不作用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铁之间,它们虽然不接触,但有吸引或者排斥的作用。

其次,力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例如,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0.5N,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1N。

此外,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最后,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三个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在力的示意图中,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或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力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力学知识打下基础。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第1节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第1节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第1节教案课题第七章第1节力教材分析《力》这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时对以后物理概念的教学起着参照、类比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无疑"力"这节课的教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

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弹簧、磁体、铁块、钢球、平板、小车、旱冰鞋、斜面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同学们能用“力”组一些词吗?(学生自然能组很多与力有关的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7章第1节《力》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力的概念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力的分类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力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实质和作用效果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推门、拉抽屉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分类讲解:讲解力的分类,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类型的力。

4. 作用效果讲解:讲解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力是如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并产生相应的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六、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力的概念。

2. 列举三种力的分类,并说明其特点。

3.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力的基本知识,但在力的实质和作用效果的判断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疑问。

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深入了解力的实质,以及如何判断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了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力的实质。

通过随堂练习,提高了学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反应积极。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时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时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课时训练(含答案)概念填空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在产生力的过程中,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_________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____________物体。

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力的作用点。

4、在国际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具体做法是: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___,线段的起点或者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__,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______。

6、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__________改变和运动__________改变。

7、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表明了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

一、选择题1、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浆B.湖水C.同学D.龙舟2、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3、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

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4、下列四个事例中,其中与另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人对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使弹簧伸长B.杆对台球的作用力可使台球由静止开始运动C.守门员对足球的作用力可使运动的足球静止D.拦网队员对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变运动方向5、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A.力的作用点 B.力的方向 C.力的大小D.力的单位6、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第1节 力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 第1节 力的教案

[引入新课] 我们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就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新课教学]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用F表示。

(拉、推、压、举……等作用)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有力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力来说,施加这个力的物体是施力物体,受到这个力作用的物体是受力物体。

(学生能认识、能分辨就行)3、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或者说: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分别用力弯钢尺、压气球:(钢尺由直变弯了、气球被压扁,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或者说: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其中任意一个改变,运动状态即改变。

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从快到慢,从慢到快,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发生了改变,我们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将小铁球放在桌子上,手拿着磁铁慢慢向小铁球靠近但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小铁球原来是静止的,当磁铁慢慢靠近时,到了一定距离,小铁球就会运动起来,向磁铁靠近;如果让磁铁慢慢离开小铁球,小铁球还会跟着磁铁跑;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时,小铁球做的是直线运动,如果在和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上磁铁,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就会向磁铁的方向弯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因此,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设计出既符合孩子们认知发展水平,又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

这次的活动是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科学课,主题是“力的作用”。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力的作用”为主线,通过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如气球、木块等,引导他们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作用,并能够运用力来改变物体的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感受力的作用,能够用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作用。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力来改变物体的状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木块、绳子、滑轮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气球,一张纸,一把剪刀。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力的作用。

我会拿着一个气球,让孩子们用手挤压气球,感受气球因为力的作用而变形。

2. 讲解:我会向孩子们解释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我会用教具演示力的作用,如用绳子拉扯木块,让孩子们看到木块因为力的作用而移动。

3. 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力的方式改变物体的状态。

例如,让孩子们用剪刀剪开纸张,感受力改变物体形态的效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作用。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力来改变物体的状态。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作用,并能够运用力来改变物体的状态。

同时,我也会根据孩子们的表现,适时地进行拓展延伸,让们在生活中感受力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节课,孩子们能够对“力的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力》说课稿

《力》说课稿说课人:赵小鑫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的第一节《力》.(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学好力学的基础,是今后进一步学习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同时,力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2、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4、知道力的三要素5、会画力的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实例,归纳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分析归纳力的三要素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示意图画法四、教学难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五、教具: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等(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我使用如下教学方法:1、说教法:(1)实物演示法(2)多媒体演示实验法(3)探究法(4)引导法(5)讲解法(6)举例法(7)启发式教学法2、说学法:(1)观察法(2)分析法(3)小组实验法(4)探究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头脑风暴:用“力”快速组词,由此引入课题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一)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提出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器材:小车、磁铁、小钢球、铁钉、弹簧、铁丝、空塑料瓶、纸、气球等。

实验探究:分别对以上物体施加力,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分析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什么发生改变?得出结论:汇报探究结果这个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活动中分类整理和归纳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新打造精心汇编)全套电子教案[可直接打印使用]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各单元重点:教学方法和措施:目录目录 (8)第七章力第1节《力》 (9)第2节《弹力》 (11)第3节《重力》 (13)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15)《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18)第2节《二力平衡》 (21)第3节《摩擦力》 (25)第4节《摩擦力》 (28)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 (31)第2节《液体的压强》 (34)第3节《大气压强》 (37)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0)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 (43)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46)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49)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 (52)第2节《功率》 (55)第3节《动能和势能》 (57)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60)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 (63)第2节《滑轮》 (65)第3节《机械效率》 (67)《力》教学设计《弹力》教学设计《重力》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提出问题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

你们见过这类现象吗?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2、学生猜想请同学们猜想问题的答案,并说出你的理由。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设问:利用给你们的实验器材怎样才能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你需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观察或测量什么量,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改变变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给出的方案进行评价,汇总得出最后的实验方案⑵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相互评价。

4、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5、分析,得出结论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及播放斜面小车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记录的内容组织文字表述,小组评价等得出结论。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第1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七章第1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2.结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思考: (1)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牛顿第一定律的成立条件是什么?能用实验直接证明牛顿第 一定律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证明的? 提示:“一切物体”是指所有物体(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 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是指该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因为摩擦力处处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在此 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在大量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通过推理而得出。
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下来
B.慢慢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做匀速直线运动
【思路导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出在不受外力前那一刻小
球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状态。
【精讲精析】选D。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小球在水 平面上滚动,处于运动状态。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物体不 受外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当一切外力全部消失时, 小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探究 2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参考答案: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力越 很光滑
,滑块小前进的距离就越
1

(4)实验推理:若让滑块在更加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阻力将会

,运动距离将更
;假设滑块受到的阻
力减小为零,滑块将会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重力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重力也是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一种力,学好重力会对今后力学的分析与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标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三、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三要素方面的知识,对重力的了解并不陌生,只是对于重力的产生尚不明确,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够清晰,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重力的相关概念。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PPT课件
1 第认七识章无理力数
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1 第认七识章无理力数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知识点一 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 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理学中,力用字母F来表示。 2.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是1 N。 3.产生条件:①至少存在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现象 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分析 运动方向改变
④关闭发动机后缓缓向前运动的汽车 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塑料直尺被压弯
答案 B
速度变小 形状改变
判断 受力改 变运动 状态
受力改 变形状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知识点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如图7-1-3)。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如图7-1-4所 示,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同一示意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 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1 第认1节识无力理数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 用;要想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故A选项正 确,B、C选项错误。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 不相互挤压的两个桌子间就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答案 A 点拨 本题是一道关于“力”的概念的辨析题,解答该类问题时,首先 要正确理解相关物理概念,然后利用概念进行辨析解答即可。

2019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案

2019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案

教案:2019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

2. 力的表示: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表示和单位,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2. 掌握力的作用相互性,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和应用。

2. 重点:力的概念、表示和单位,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如推门、拉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教师简要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讲解力的表示和单位:教师介绍力的符号“F”和单位牛顿(N)。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教师通过示例或实验,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力的作用效果。

6.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示例题目,讲解力的计算和应用。

7.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8. 板书设计: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力的概念、表示和作用效果。

9. 作业设计:教师布置作业题目,要求学生巩固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表示:F力的单位:牛顿(N)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力的符号是____,力的单位是____。

(2)选择题: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力的作用效果?A. 拉伸弹簧B. 推动小车C. 破碎玻璃D. 热水沸腾(3)简答题:请解释一下力的作用相互性。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
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1节《力》单元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能够说出力的三要素
5、熟练画出力的示意图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教学用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讲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
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
1。

2019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案

2019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案

2019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力的主题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感知到力的存在,了解力的作用,并初步掌握力的基本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力、了解力,并学会运用力。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作用点的理解,力的方向的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的小游戏道具,如弹力球、拉力器等;力的作用效果的实物展示,如压缩的气球、被吹起来的纸杯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力的小游戏道具,如弹力球、拉力器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扔球、拉绳等,引导他们感知力的存在,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实践探索:孩子们分组进行力的小游戏,如弹力球、拉力器等,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4. 实物展示: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实物,如压缩的气球、被吹起来的纸杯等,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

6. 课后作业: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作用点的理解,力的方向的表示。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力的作用点的理解和力的方向的表示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初中物理自学材料:第七章第一节《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自学材料:第七章第一节《力》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知识点一:对力的认识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A:B:C:D:E: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

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提、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后者是物体,前者是物体。

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

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托起两个鸡蛋的大约为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①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练习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用羽毛球拍击打羽毛球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过程,磁铁对铁钉有力。

是否必须相互接触?3、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施力物体和物体,足球比赛时,守门员接住对方射来的球,这接球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 )A.一头小牛B.一块砖C.八年级物理课本D.两枚1元硬币5.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用下列哪个说法最能说明力的现象()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D.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一: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钢球由变为。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的磁铁吸引,速度变。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两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物体运动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第1节 力教案(3)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第1节 力教案(3)

《1.力》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生产、生活。

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力?它又是如何作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1、认识力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

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

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学生明白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做实验:(1) 弹簧拉钩码。

多媒体放映:(2) 小车撞击绷紧的橡皮筋。

(3) 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力推另一人。

带领学生讨论、分析。

提问: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身也被拉长;小车撞击橡皮筋时自身运动方向改变;一人推另一人自身也被向后推。

分析:当弹簧是施力物体时,钩码是受力物体,反之,当钩码是施力物体时,弹簧是受力物体。

其他也是这样。

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即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物。

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通过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设计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4.在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5.从力的相关实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力”,虽说我们是今天来学习,但是呢,“力”在我们生活中确是非常的常见呀,已经是老朋友了。

生活中处处是“力”,就跟我们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可惜呀,我们看不见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1节力》。

(板书课题)
二、自学互研
(一)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独立思考并完成:
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符号是什么?
答: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力。

它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托起一本物理书的力大约为1 N,请感受手受力的大小。

3.请列举工农业生产中,有力存在的事例,并说出哪个是施力物体?哪个是受力物体?
范例: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推土机受力物体:土
答:起重机吊起货物施力物体:起重机受力物体:货物。

4.如图所示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自主阅读教材P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想想做做: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手握着教室门把手,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从教室里面门把手和外面门把手推门,能使门打开和关闭。

这两种情况下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用同样的力从外面推门的门轴部分和外边框,推外边框(选填“门轴”或“外边框”),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我们把这三者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6.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用几何模型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呢?
答: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
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这种画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范例:如图所示,一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现用50 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物块,画出物块所受拉力F的示意图。

(三)力的作用相互的
自主阅读教材P4~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动手动脑:(1)用手掌拍击桌面,说说手掌的感觉,轻拍和重拍相同吗?
(2)双手互拍,手掌什么感觉?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怎样的?你能总结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吗?
答:(1)用手掌拍击桌面手会感觉痛,轻拍和重拍手的感觉不同;(2)双手互拍时两手都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作用点分别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三、合作探究
对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完成情况,并用双色笔做好记录。

群学: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疑问,并帮助解疑。

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四、交流展示
方案一某人用大小相同的力作用于弹簧,观察比较图(a)、(b),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在图(c)、(d)中,人用扳手拧螺丝帽,图(d)所示方法比图(c)所示方法更省力,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大小有关。

这三个因素叫力的三要素。

方案二如图所示,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
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板书设计
第1节力
1.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3.力的作用相互的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