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评课议课记录
中国石拱桥评课稿
中国石拱桥评课稿《中国石拱桥》评课稿一、引言《中国石拱桥》是一篇经典的语文课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结构吸引了无数读者。
在本次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老师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深入解读和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对本次课堂进行评课,分析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效果,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本次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老师通过讲解课文,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石拱桥的魅力。
同时,老师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符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次课堂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讨论、小组活动等。
其中,讲解和示范是老师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示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石拱桥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此外,老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通过本次课堂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石拱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学生们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说,本次课堂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总结与建议总体来说,本次《中国石拱桥》的阅读课堂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实践。
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成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领略了中国石拱桥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同时,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也展示了教学的良好互动与成果。
然而,任何教学实践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对于这堂课,建议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入实地考察或模拟建造等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石拱桥的建筑原理和结构特点。
新2024秋季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中国石拱桥》听课记录(2)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中国石拱桥》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文中关于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性语言,提升说明文阅读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石拱桥的建筑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造美的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石拱桥作为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
二、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展示几张著名的中国石拱桥图片,如赵州桥、卢沟桥等,并配以简短的介绍文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桥吗?知道它们是什么桥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学生活动:学生被图片吸引,纷纷表示见过或听说过这些桥,并尝试描述它们的外观和特色。
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桥的名字和大致位置。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展示和提问互动,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3.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行为:3.1.1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3.1.2 提问:“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中国石拱桥?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标注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随后,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概括出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等中国石拱桥,并简要描述了它们的特点。
过程点评: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快速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2 精读分析,深入理解教师行为:3.2.1 引导学生分段精读,重点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建造技术和历史价值。
3.2.2 通过小组讨论、图表绘制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展示中国石拱桥的独特之处。
《中国石拱桥》语文课教学实录及点评
《中国石拱桥》语文课教学实录及点评《中国石拱桥》语文课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学构想: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渗透学生的课外生活,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重点,切实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实地观察枝城长江大桥、白水桥(石拱桥)以及自己身边形形色色的桥。
仔细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桥。
2.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桥的特点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堂实录师:前面我们布置大家观察了桥(教师板书,加点词为板书内容,下同),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见过哪些类型的桥。
生:独木桥、水泥预制桥、钢梁桥、石拱桥、铁索桥等等生:江河大桥、立交桥、过街天桥[点评: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说明对象。
]师:大家见过的桥确实不少,那么你们能否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桥的特征。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钢筋作材料的建筑物,如枝城长江大桥。
生:不对,有的桥也用木材作材料,如独木桥。
生:还有,有的桥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桥。
[点评:引导学生把直觉形式转换成言语形式,为训练张本,对于学习中的分歧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澄清是非。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要把握事物的特征,还必须找到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色的桥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以查词典,看看词典是怎样说的。
生:(查词典)架在河面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师: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大家想想这样概括桥的特点是否准确?生:不够准确。
前面已经说过,立交桥就不是架在河面上的。
师:看来时代在发展,词的含义也在发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讲到的抓事物特征的方法。
事实上桥用什么材料做,千差万别,不是共有的特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通两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
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是课内外衔接教学实验的重要特点,能力训练即从此开始。
评课记录
语文组评课记录
赵淑梅:在导入环节不够新颖,应出示一些多媒体图片(各式各样的桥和一道美丽的彩虹)让学生们猜想这是什么桥?然后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国石拱桥》。
大家首先熟悉了石拱桥的外形,弯弯的像一条彩虹。
这样的导入,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在头脑中,把这条优雅的弧线和美好的事物连接在一起,在感性上认同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雅。
霍红云:教学设想中,对本文的教学重点把握的较好。
尤其是课堂中图文并茂的网络知识,更是让学生感受至深,直观的图片向学生静静地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拱桥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的拱桥向学生们展现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美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刁雪岩:教学过程设计详细、有序,扣文本教学不错。
但教学问题(提问)应精到,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赵淑梅: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读写规律。
本文中有说明+举例,说明+描写,说明+比较等不同的说明段,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如说明赵州桥四个特点时,作者为什么按原文顺序说明?引导学生体会,发现读写规律,有助于今后写作。
中国石拱桥评课议课记录
中国石拱桥评课议课记录日期:20XX年XX月XX日地点:XX中学主题:中国石拱桥主持人:XX老师记录人:XX老师参与人员:全体教师议课内容: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特点和建筑技术。
2.认识石拱桥的文化价值和重要性。
3.学习欣赏石拱桥的美学价值。
二、教材分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认为教材中的石拱桥知识点较少,不足以满足学生对石拱桥的全面了解。
因此我们将在课堂上结合多媒体展示、实地观察等方式进行补充。
三、教学设计:1.热身启动: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国著名石拱桥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兴趣。
2.知识传授: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石拱桥,比如洛阳桥、赵州桥等,让学生对石拱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深入解析:通过观看专家讲解石拱桥的建筑技术,让学生了解石拱桥建造的过程和原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石拱桥的天然美学和文化内涵。
4.实地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观察活动,参观附近的一座石拱桥,让学生亲身感受石拱桥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5.总结回顾: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展示他们对石拱桥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可以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石拱桥的参与度、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给予个体和小组评价。
2.课后作业评价:布置一份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他们对石拱桥的理解为基础,撰写一篇小论文。
通过评阅学生的论文,对他们对石拱桥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评价。
五、课后反思: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石拱桥的兴趣有所提升,通过观察实地的石拱桥,学生对石拱桥的特点和美感有了更深的认识。
然而,在学生合作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培养。
下节课我们将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研究项目,进一步拓宽对石拱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为本次评课议课的记录总结。
我们将继续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及反思
《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及反思第一篇:《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及反思《中国石拱桥》课堂实录及反思课堂实录:师:现在是秋天,这几天呢老师感觉身体不舒服。
怎么样的表现呢?就是心烦意乱,口干舌燥。
然后呢我去看中医,一个老中医给我一把脉,说:“你这病呀,不需要吃药。
你只需要吃一种水果就可以了。
这种水果可以生津润燥,止渴化痰。
什么水果呢?生:梨。
师:对,梨。
你去买点梨吃就行了。
大家作为济源人,都知道什么梨最好。
生:马村梨。
师:是的,马村梨。
我就买马村梨。
到水果市场上一看啊,那么长一长溜摊都说自己是马村梨,我懵了。
今天我来到马村梨的产地了,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我怎么来辨别马村梨呢?马村梨有什么特征?(生交头接耳,但没人举手。
)师:你来说一下吧?(那个男生摇头)那你吃过马村梨吗?(男生又摇头。
)师:没吃过啊!太可惜了,这么近的距离。
回头让爸妈买点儿尝尝。
咱班有没有马村的?你来说一下马村梨的特征吧?生:皮上很多点儿。
点儿比较多。
师:颜色呢?生:发黄。
师:嗯,发黄。
这是外观,那么口感有什么特点?生:甜。
师:特别的甜是吧?好。
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学生还是不吭声)个大个小有没有特征?(不吭声)【知道借班上课会很尴尬,并且班级老师告诉我这个班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只愿意集体回答,所以专门在上课前两分钟进行谈话,告诉他们很喜欢他们的笑脸,并且说自己大学时候的导师就是尚庄的,只希望他们踊跃发言。
可还是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下课后有老师说什么没吃过啊,就是不想说。
思索:课前老师的交流谈话本为让学生活跃起来多发言,但是不是也给学生一种暗示呢?】师:我呢离马村比较远,没办法见实物,就上网搜查了一下资料:济源马村梨有什么特征呢?显示的是以下几个:个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糖高。
然后我就按照这六个特点到市场上去买去了。
捡颜色黄的,皮薄的,一尝口感好的,汁多渣少特别甜的去买。
可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同样一车梨中,有大有小。
我按照个大的特征去挑却发现大的吃不了。
评课文档
第九次教学公开课、议课、会议记录一、被听课老师反思1、玉红:我讲《中国石拱桥》时没有用多媒体加时间仓促。
课文读的少了。
多读了自然能找到石拱桥的特点。
整堂课紧张、不够流畅等问题很多,请大家指摘。
2、乌仁其其格:时间不够充分、赶时间改讲的没讲、准备的也没讲、没用多媒体展示、听课紧张和时间不足、学习目标没说、讲完没总结、课程没有收尾。
3、李立全:以三个方面总结自己。
(一)讲课时进度太快。
(二)讲的过程中和学生互动少。
(三)总感觉紧张。
二、听课人的评语1、秀芳评论乌仁其其格:这篇课文主题明确、讲课联系实际、在短时间里字词句分析的很好。
2、春丽评论玉红:思路好从石拱桥到中国石拱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方面很好。
李立全:语速快,读的少,最后问为什么以“变色龙”主题时让学生思考说更好。
3、塔娜评论玉红:.用课件讲比较好,思路好,讲的时候说了重点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但没有说两者的关系。
李立全:语速快,学生活跃。
4、开花评论玉红:是以历史,形式,结果三方面讲的,并把这三各方面套到两个桥上。
学生活跃,配合的好。
思路清晰,重点难点很清楚。
李立全:按小说三要素讲的课文。
其次环境体现了小说特征。
说到石狗的主任室谁,主人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时没有必要提官场。
应通过动作,语言来体现,思路不够明确。
5、斯日古楞评论萨日朗:讲的详细,能提高基础,学生都活跃起来了。
乌仁其其格:准备时间短,讲的完整。
通过学生表演使学生很轻松。
要是说背景那就更完整了。
主题明确。
6、桂芝评论白雅洁:没专门针对导学案,先分析后整理导学案。
导学案分析方面值得我学习。
乌仁其其格:导入的很多,思路也很多。
让学生用短语概括的很好。
表演的很好很活跃。
7、梅荣评论白雅洁:先让学生读然后分析,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乌仁其其格:隐申的很好,问完问题没有及时回答,扩散的太广。
8、苏日塔拉图评论乌仁其其格:讲的很多,小品准备的很好。
学校的地方很多。
板书有错别字。
玉红:很好9、青格勒图评论备课教学过程中看出背的认真准备的充分,目标达成不足,安排设计很好。
专家评课记录
专家评课记录材料专家张老师点评范树峰老师的《中国石拱桥》:1、初中学生首次接触说明文,应把握哪些要点,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等,范树峰老师在课堂中都非常好的呈现了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2、范老师课件的设计也非常用心,导课用感性的图片进行铺垫拓展了桥的特点,结尾又用到杨浦大桥等,首尾呼应,说明教师备课用心认真。
3、上课过程中能够关注群体学生的活动情况,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来引导关注学生学习。
建议:1、忽视了将单元提示引入备课中,单元提示明确了本单元教学的特征、顺序、语言、方法等,所选课文是范例,以范例为载体来教学时要有所选择和取舍,不能面面俱到。
2、教学设计的重点要素过多,本节课说明文的哪一点最重要呢?应该是把抓住事物的特征作为一个重点,特征是什么,最难捕捉,要反复品味。
教师在备课时要用心解读文本,不要讲太多,精心让学生明白一两个问题,教学思路要简单清晰,主次分清,设计目标要单一准确,教学环节要落实到位。
3、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学到了什么,获得的成长和进步在哪里,要引导学生思维上的进步,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上一个层次,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
专家张老师点评翟国芳老师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议论文应该怎样上,关注什么,教师的引导体现在什么地方,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分歧是怎样引导处理问题,这个时候就该是教师出手的时机,引导启迪学生进一步研究文本,给思路给方法。
学生讨论时,要给出讨论的标准,从而提高讨论效率,体现教师智慧。
2、学生研究文本,读课文的方法需要思考,不同的读有不同的目的,朗读侧重于整体感知,默读侧重于关注内容提取信息,要在指导学生读上设计好。
专家张老师点评申爱丽老师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教学设计、备课很好,充分考虑到学生、学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应考是亮点。
2、教师仪态亲和,师生关系融洽。
建议:1、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问题在于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上,要在设计问题上有所突破,要创设学生说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尝试,把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国石拱桥》评课
《中国石拱桥》评课教师说课:目标确立依据:一、课标摘录:本课定位为实用性阅读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课程内容中关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相关要求: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社会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二、课标分解:1.学生学什么“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社会生活的美好”,是指学生能从文中发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说说它们的作用,并结合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严谨,表达对中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赞美。
2.学到什么程度(1)“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社会生活的美好”中的“发现”是指学生能从文中找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语句,“欣赏”是指学生在阅读文中卢沟桥和赵州桥等例子,可以总结出中国石拱桥的共性特点,感受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
(2)“表达和交流社会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表达”是学生能找出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写出说明方法的作用,说出对中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赞美,“交流”是学生能在班内交流自己思想,懂得要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3.学生怎么学“发现、欣赏社会生活的美好”,“发现”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找出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一般特点;“欣赏”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卢沟桥和赵州桥等众多桥的特点;结合具体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严谨,感受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体会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材分析《中国石拱桥》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这篇文章抓住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一般特点,并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独特创造和不朽价值。
本文形式规范,逻辑性强,语言准确生动,学习本文能使学生较容易掌握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中国石拱桥》教研评课稿(10月)
《中国石拱桥》教研评课稿(10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袁平老师执教的《中国石拱桥》一课,收益匪浅,视频播放珠港澳大桥的介绍,直观形象,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桥梁的突出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学生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
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课堂亲切自然。
袁老师引用“驼背公公,力大无穷”谜语,引入说明文——《中国石拱桥》的内容,并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同学们观赏到了中国石拱桥的魅力。
二、合作探究,声情并茂。
袁老师主要引导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体现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归纳总结说明方法是什么,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争先恐后的想要回答袁老师的问题,最终在师生一致努力下共找到: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引用、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画图表九种说明方法。
袁老师讲得声情并茂,同学们听得也聚精会神。
三、课堂围绕三个教学目标展开。
在具体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说明文的讲解,语言幽默风趣,使学生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又感受到了说明文的魅力。
四、注重以学生为主。
袁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让学生言之所想,大胆并积极发言。
课件制作精美,问题简洁明了有梯度,紧扣教学目标,学生能准确把握。
五、创新设计理念独特。
袁老师的课让我们感受到她多年来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极富创新性的媒体化课堂,她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这个“百花园”的创新设计理念非常独特,孩子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袁老师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些环节衔接比较生硬,需要再研究。
以上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袁老师多多包涵,也敬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听课记录3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中国石拱桥
讲课人:曹丽敏
班级:八年级
听课时间:上午第二节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
名称位置修建年月
赵州桥横跨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结构特征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
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
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明白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生也能够很容易找到答案。
但是没有将说明文的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不说是遗憾。
后来与老师交流得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
3、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次演示的说明内容。
2、品味作者用准确、简明的语 言说明事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1、理解本次演示的说明顺序。
2、理解本次演示的结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在建筑学上,桥往往被视为建筑物之佳构奇观,尤其在以桥 梁建设闻名于世的国家,人们对于桥梁的重视甚至超过一般的建筑物。在我国,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指出:“桥梁是一座沟通政治、经济、文化的桥梁。” 在古代,桥梁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且往往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 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这 篇文章。
5、通过以上预习,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课堂讨论中希望教师重点指 导什么?或者通过本课学习,你希望教师指导你解决什么问题?
课堂导学
一、情景导入
二、预习导学反馈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听读思考:本次演示介绍了哪两座桥?分别是什么特点?作 者对这两座桥的感情是什么?
(1)什么是石拱桥?它的总体 特征是什么?
《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与评点
01 学习目标
03 学习难点 05 学习过程
目录
02 学习重点 04 课时安排:1课时。 06 一、导入新课
目录
07 二、整体感知
09 参考内容
08
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 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本次演示的说明内容。
2、品味作者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点,体会其平实、准确、周 密、生动的语言。
新华社和伦敦晚报都作了报道。伦敦晚报说:“茅以升写的这本短文—— ‘桥话’,搜集了有史以来闻名的桥梁和各种建筑物上所有的桥雕、桥型、桥文 和有关传说掌故等……其内容既包含科学,又富有情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作 茶余酒后的闲谈资料。”
中国石拱桥评课稿
中国石拱桥评课稿篇一:中国石拱桥说课稿整理《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茅以升说教材《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抓住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一般特点,并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说学情《中国石拱桥》是初二学生学习的首篇说明文,掌握一定的说明文知识,为三、四单元的说明文学习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本文是事物说明文,结构清晰,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层次分明,说明语言准确周密但却不失生动活泼,能使初中生较容易的掌握说明文的结构与语言特点,初二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分析和概括能力还较弱,因此老师要在指导,比较中帮助学生分析,并能够学以致用。
说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结合说明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茅以升说教材《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抓住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一般特点,并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说学情《中国石拱桥》是初二学生学习的首篇说明文,掌握一定的说明文知识,为三、四单元的说明文学习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本文是事物说明文,结构清晰,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层次分明,说明语言准确周密但却不失生动活泼,能使初中生较容易的掌握说明文的结构与语言特点,初二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分析和概括能力还较弱,因此老师要在指导,比较中帮助学生分析,并能够学以致用。
突出重点一课一得——《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及评析
突出重点一课一得——《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及评析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第三初级中学(542899)黎红玲欧靖[摘要]课堂教学,切忌“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以提高教学实效。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每篇课文抓一个重点,每一课时解决一个重点问题,以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内容。
[关键词]课堂教学;突出重点;一课一得[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1)18-0007-02一、教学设想《中国石拱桥》是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教读课文。
这一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点是把握各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各种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作为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将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介绍得清楚明白。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落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分析,领会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体会它们的作用,并能简单运用上。
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一定见过各种各样的桥(用PPT 展示桥),眼前这种桥就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它叫石拱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石拱桥》。
(二)检查预习师:文章的作者是谁?你了解多少呢?生1:茅以升,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师:(用PPT 展示作者的其他资料)现在我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请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以下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师: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生2:说明文。
师:你们还记得什么是说明文吗?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用PPT 展示相关内容,学生齐读)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单元提示,说说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生3: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三)明对象明对象,,抓特征师: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再思考: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边读边做好批注。
《中国石拱桥》教案详评
《中国石拱桥》教案详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及特点;(2)掌握中国石拱桥的分类和构造原理;(3)能够分析中国石拱桥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深入研究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及特点;2. 中国石拱桥的分类和构造原理;3. 中国石拱桥的代表作案例分析;4. 中国石拱桥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5. 保护和发展中国石拱桥的建议和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分类、构造原理、代表作案例分析、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中国石拱桥的构造原理和艺术价值。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建筑图纸、历史文献等;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石拱桥,增强直观感受;3. 教学器材:投影仪、白板、教学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分类、构造原理等内容;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石拱桥的代表作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石拱桥的保护和发展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点评;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中国石拱桥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中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石拱桥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探讨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文化、建筑技术及其在现代桥梁建设中的应用,提高教师对石拱桥的认识和教学能力,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组织开展了以“中国石拱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张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并组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和教学研讨。
二、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三、活动地点我校多功能厅、桥梁博物馆、校园内石拱桥四、活动参与人员1. 教研组长:李老师2. 桥梁专家:张教授3. 参与教师:全体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五、活动内容1. 张教授专题讲座2. 实地考察3. 教学研讨六、活动过程1. 张教授专题讲座活动开始,张教授以《中国石拱桥的历史与建筑技术》为题,从石拱桥的历史起源、发展、建筑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张教授强调,石拱桥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讲座过程中,张教授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地展示了石拱桥在古代交通、军事、水利等方面的作用。
2. 实地考察讲座结束后,全体教师前往桥梁博物馆和校园内的石拱桥进行实地考察。
在博物馆,教师们参观了各类石拱桥模型和图片,了解了石拱桥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以及历史背景。
在校园内的石拱桥,教师们亲身体验了石拱桥的建造工艺,感受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3. 教学研讨实地考察结束后,全体教师回到多功能厅进行教学研讨。
首先,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张教授的讲座和实地考察的意义。
接着,教师们就以下议题展开讨论:(1)如何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融入石拱桥知识?(2)如何提高学生对石拱桥的认识和欣赏能力?(3)如何利用石拱桥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看法。
张教授也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七、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石拱桥的历史、文化、建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师们明确了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石拱桥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石拱桥的评课稿
中国石拱桥的评课稿中国石拱桥的评课稿《中国石拱桥》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中国石拱桥的评课稿,希望你会喜欢!中国石拱桥的评课稿1今天听了陈老师的《中国石拱桥》,感受颇深。
说明文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一种新文体,内容一般又比较枯燥无味。
不像记叙文,有生动的情节、感人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学生。
为了让学生能喜欢阅读说明文,陈亮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费了一番心思。
让学生枯燥在的说明文中学习了:一、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学生理解掌握很好。
二、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让学生学会提炼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这节课,陈亮老师给学生绝对的主导权,课堂井然有序。
知识掌握牢固。
如果导入再凝练点,对作者茅以升加深点印象,对学生作文素材也是个积累。
只是个建议,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中国石拱桥的评课稿2落叶芬飞,冬无不穿梭在每个角落。
庆幸的是今天久违的暖宝宝摆拖乌云终于出来了!在阳光的侧射下,听完了叶仙虎老师的《中国石拱桥》。
记得学校的有位老师说过仙虎老师就像是小孩子。
在今天他的课堂中,我们感受的十分真切!整个课堂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过家家”式的教学。
先是预习检查中的(推崇)和(作祟)说是多音字;再是课堂结束的还有两分钟的时候先说课后练习第三题,说不好画,接着就转说做课堂练习第二题,结果铃声一响仙虎老师就说:“铃声响了,那我们下课吧!”因为年轻,所以肆无忌惮。
因为年轻,所以无所顾忌。
也许这也是一种洒脱!不管是什么课程都有它的亮点,此堂课的亮点就是思路较清晰,结构也较完整!也就是因为年轻,就更需要学习,进步的空间就更大。
所以,在此也提出几点建议:1、注意自己的教态。
教师并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这样的话就拉开了与学生间的距离。
我们应该四处环走,亲近他,侧耳倾听学生的回答。
2、新课标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尽量让学生多讲。
《中国石拱桥》议课稿
《中国石拱桥》茅以升议课稿凤台四中xxx一、教材分析题目是《中国石拱桥》,它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
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说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
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这篇说明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本课基本的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课前预习:内容(通读课文用工具书积累文中生字词;作者简介和说明文一般常识)新课教学、作业布置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拱桥评课议课记录
一、议课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b.掌握中国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和材料;
c.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
2.能力目标:
a.能够独立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知识;
b.能够分析和解读石拱桥的建造特点;
c.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对石拱桥文化价值的探讨。
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b.提高学生对工程建筑的思考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设计:
1.知识点讲解:
a.通过PPT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中国石拱桥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b.详细解释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和材料,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
c.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文化价值,如代表地域文化、彰显古代建筑智慧等。
2.学生互动:
a.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座著名的中国石拱桥,分析其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b.小组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互动。
3.总结反思:
a.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体会,并对中国石拱桥的
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讨论;
b.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加深对中国石拱桥的理解和
认识。
三、评课记录:
本节课主题为“中国石拱桥”,目标明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进行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培养与提升。
教学设计合理,通过讲解、互动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石拱桥的历史背景、建造技
术和文化价值。
特别是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
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石拱桥文化的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如PPT和图片展示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理解石拱桥的相关知识。
此外,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能力。
在小组展示中,学生们呈现出了
深入研究的成果,并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交流,增强了学生对石拱桥
文化价值的认识。
然而,在课堂时间控制上,教师需要注意,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并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其他环节被压缩。
此外,在学生总结和反思的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并给予肯定的鼓励,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目标明确,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学生互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情感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组织也较为到位,但仍需注意时间控制和学生思维的引导,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