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第22章第2节核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能的来源、核反应的类型及其应用。
2.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核反应中的体现,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核能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掌握核能的优缺点,了解核能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提出问题:核能是什么?它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能源有何不同?核能有哪些应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核能的基本概念:讲解原子核的结构,核能的定义,以及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类型的核反应。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归纳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强调核能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核辐射防护。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分析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3.核能的计算方法:介绍核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核能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核能的优缺点:分析核能在发电、医疗等领域的优点,以及核事故、核废料处理等缺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第2节《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核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
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1.引入板书:核能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
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
提出其注意:(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了解裂变释放出的核能十分巨大。
提问:什么叫裂变?l千克铀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千克标准煤完全燃烧所放出能量的多少倍?旁注:检查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2.2 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类型的不同,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为一个更重的核,同样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堆进行利用,产生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
4. 核能的优缺点:核能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不产生温室气体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核能的利用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源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机制。
2. 教学重点:核能的利用及其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核电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利用方式及其优点。
2. 讲解:介绍核能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及能量释放机制。
3. 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核能发电的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析核能的优缺点,探讨核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5. 练习:让学生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核能:1. 定义: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2. 分类:核裂变和核聚变。
3. 特点:高能量密度、清洁、不产生温室气体。
4. 利用:核反应堆、核能发电。
5. 优缺点:优点高能量密度、清洁;缺点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出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优点高能量密度、清洁;缺点安全隐患、核废料处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2.2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2.2核能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核能的利用和保护,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知道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2. 教学重点:核能的基本概念,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模型、实物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核电站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核电站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利用和保护。
2. 探究活动一:核能的基本概念。
a. 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了解核能的定义、特点等基本概念。
3. 探究活动二:核能的利用。
a. 学生观看核电站发电的视频,了解核能发电的原理和过程。
b. 学生分组操作模型,模拟核能发电过程。
4. 探究活动三:核能的保护。
a. 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核能保护的重要性。
b. 学生分组设计核能保护的宣传海报。
5. 实践活动:核能保护宣传。
a. 学生分组制作核能保护的宣传材料。
b. 学生将宣传材料发放给社区居民,进行核能保护的宣传。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b. 学生提出本节课的拓展延伸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深刻认识到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2.2节核能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核能的奥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问题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话题引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引导他们思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教师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观点,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核能相关新闻和事件有所关注,但可能对核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核能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核能知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涵盖核能的概念、分类、质量亏损、质能方程、核反应堆原理等方面。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核能的概念、分类、质量亏损、质能方程、核反应堆原理等知识点。
2.强调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紧接着,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核能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核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视频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核能的概念、分类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核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核能的原理和应用。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4.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核能的小论文,要求如下:
a.论文内容包括核能的定义、特点、转化过程和应用。
b.论述核能的优点和潜在风险,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c.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c.练习完成后,及时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4.家长辅助任务:
a.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核能的优点和缺点,增进对核能的了解。
b.家长鼓励孩子关注核能领域的新闻动态,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中体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期待大家在核能学习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核能的基本概念、转化过程和应用。
2.强调核能的优点和潜在风险,提醒学生关注核能安全。
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核能相关知识,为我国核能事业做出贡献。
a.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的核时,释放出能量。
人教版九下物理22.2核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下物理22.2 核能一、教学内容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者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根据核反应的不同类型,核能可以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
2. 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核,同样也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3. 核能的利用:核能可以通过核反应堆进行利用,产生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4. 核能的安全问题:核能在提供巨大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
如核泄漏、核废料处理等问题。
因此,核能的发展和利用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管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掌握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 了解核能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难点:核能安全问题的理解和应对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核电站的照片,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实际应用。
2. 知识点讲解:(1)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核能的定义,同时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2)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以及核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3) 核能的安全问题:讲解核泄漏、核废料处理等安全问题,强调核能利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例题,讲解核能的相关计算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释放巨大能量。
核聚变:两个轻核合并成一个较重的核,释放巨大能量。
核能的利用:核反应堆、电能。
22.2 核能 教案
第2节核能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
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
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核能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
(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核能发电: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2核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2 核能教课设计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连续发展第二节核能1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原子、原子核构造。
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门路──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1.2 过程与方法3.经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核裂变的过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4.知道核能的长处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认识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5.采纳辩证的思想来对待核能和利用和危害。
2教课要点 / 难点 / 易考点教课要点核能的由来及其长处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教课难点裂变和聚变。
3专家建议本节教课应以解说为主。
因为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响等观点均波及到核反响知识,而学生脑筋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所以,解说过程中要贯彻平常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纳适合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4教课方法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2.2 核能教课设计多媒体教课5教课器具多媒体以及一些视频6教课过程引入新课【师问】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开释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认识原子的构造吗?核能是怎样产生的呢?【生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目的】让学生对核能产生兴趣。
新知介绍1.核能【师问】1)展现原子构造的挂图或投影,回想原子的构造构成2)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构造吗?电子为何会绕核运动?3)【师总结】①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同样。
原子核的体积相关于原子的体积来说特别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②质子和中子依赖强盛的核力密切地联合在一同,所以十分坚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联合是极其困难的。
可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便可能开释出惊人的能量,这类能量被称为核能。
4)【师问】请你谈谈对原子构造的认识。
学生疏组睁开议论。
【生答】原子构造很小,由质子和中子同样,就像平常看的鸡蛋同样。
5)【师总结】原子核发生改变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裂变质量较小的核;一种是由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
这两种原子核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都会陪伴着巨大的能量开释。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通过核能发展史的介绍,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b.新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核能的基本概念、转换原理和利弊分析。
c.巩固: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核能的小论文,内容需包括核能的基本概念、转换原理、利弊分析等,字数不少于600字。
2.设计一个简单的核反应堆模型,要求用文字和图片阐述其工作原理,并分析其优缺点。
3.深入了解我国核能发展现状,选取一个典型的核电站,从能源、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针对核能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一项合理的措施,说明其具体实施方法及预期效果。
d.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能相关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e.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核能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4.教学评价设想: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b.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核能知识的掌握程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核能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核能的转换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九年级物理下册 22.2 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7)
核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煤、石油、天然气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原子、原子核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三、利用多媒体探究核能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
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
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裂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
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的作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
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就制成了原子弹。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述的方法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核电站的图片”,欣赏第一张原理图。
教师: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2-2核能(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核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原子核结构。
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核裂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2.采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核能和利用和危害。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机械能、内能、电能等形式能量,又掌握了能量守恒定律,对这些知识有了直观的了解。
但本节内容还是有些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学中根据前面所学过的原子、原子核引出同时采用直观的图片和大量的实例使学生能对核能有全面的认识。
重点难点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引入新课【师问】提到核能,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生答】原子弹······【图片展示】【师问】核武器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因为它们利用了核能。
如何获得核能?核能还有哪些应用呢?【目的】让学生对核能产生兴趣。
活动2【讲授】二、新知介绍(一)核能【师问】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原子的结构呢?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总结】①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②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二)裂变1)【师问】核能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能量呢?它释放的原理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展示几张照片来说明核能到底有多大威力。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 ,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2)【师问】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下面就利用平时生活中的小实验来生动模拟下。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22章第2节《核能》教案
第2节核能【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2.了解核能的优点,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核裂变、核聚变及其应用。
2.难点:核裂变、核聚变的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下搜集核能的相关知识、火柴。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教师介绍材料:威力巨大的原子弹: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一枚原子弹,使这个城市瞬间变成了废墟,三天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死亡,失踪20万人,长崎23万人死亡,失踪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80%。
问: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它的能量从哪里来的?从而引入新课。
【互动新授】(一)核能让学生自己学习回答以下问题:(1)原子由什么组成?原子核还能再分吗?(2)什么是核能?怎样才能释放出核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汇总得出:1.原子、原子核: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处于原子中心,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
2.核能: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我们说的核能,又称原子能。
(二)裂变1.裂变:教师演示:链式反应图或链式反应原理的模拟动画(可以用课件展示,边演示边说明裂变的原理)。
教师介绍:用中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使它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图),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裂变。
教师介绍:经科学家研究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2.链式反应:提出问题: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维持铀核的不断裂变呢?学生活动: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如图: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教师类比: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九年级物理下册 22.2 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
二、核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教学重难点1.核裂变、核聚变。
2.核裂变、聚变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课件展示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1.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引导: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生: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利用了核能。
方案二:情境引入介绍材料:威力巨大的原子弹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这个20余万人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三天以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死亡,失踪20万人;长崎23万人死亡,失踪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80%。
推进新课一、原子原子核学生阅读课本第151页第一段,以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知识。
问题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2:原子有多大?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带电情况如何?问题3: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的情况是怎样的?二、核能讲述: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再分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使学生明确: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这两种主要形式。
三、裂变介绍: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2.2《核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2章第2节《核能》。在我国的物理课程体系中,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前一章学习了能源的分类和能源转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核能这一重要能源。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包括:核能的定义、核能的释放与转化、核能发电的原理、核能的优点与缺点以及核能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核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现代能源技术打下基础。
2.多媒体资源:播放核能相关的科普视频,展示核能发电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3.技术工具:利用互动白板和教学软件,展示核能反应的模拟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能知识。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核能安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核能释放与转化的物理过程
-核能发电原理的深入理解
-核能安全与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板书设计策略
1.清晰的逻辑结构
-采用总分结构,逐步展开核能知识
-利用图示、表格等形式,直观展示核能转化与发电过程
2.重点突出
-对核能定义、发电原理等重点内容进行加粗或标注
-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核能优缺点及安全环保问题的理解
3.反馈与改进
-在板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讲解节奏与深度
-课后收集学生意见,针对问题进行板书设计的改进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不同能源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核能及其相关领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2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2.2 核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20章第3节“核能”。
本节主要介绍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以及核能的利用和优势。
具体内容包括:1. 核能的概念:通过引入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解释核能的产生过程。
2. 核反应的类型: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并介绍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应用中的不同表现。
3.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能发电的优势,同时阐述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4. 核能的优势:从环保、能量密度等方面阐述核能相比传统能源的优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能的概念,掌握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应用。
2. 认识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优势,了解核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核能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核能的概念、核反应的类型及核能的利用。
难点: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核电站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的优势和应用。
2. 核能的概念:讲解原子核裂变和聚变的过程,阐述核能的产生原理。
3. 核反应的类型:区分核裂变和核聚变,举例说明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应用中的不同表现。
4. 核能的利用: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阐述核能发电的优势。
5. 核能的优势:从环保、能量密度等方面分析核能相比传统能源的优点。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核能1. 概念:原子核裂变和聚变产生的能量。
2. 类型:核裂变:可控链式反应,如核电站。
核聚变:不可控,如太阳。
3. 利用:核电站,核能发电。
4. 优势:环保、能量密度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课本内容,简述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2. 答案:(1) 核裂变是可控链式反应,如核电站;核聚变是不可控,如太阳。
22.2核能教案
22.2核能一、教学目标:(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二、教学过程:1、引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2、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什么的呢?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3、指出: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呢?三、简单课前练习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能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四、深入分析:⑴核能非常巨大,所以由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这两条途径获得核能.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氢弹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人类已经可以控制核能的平稳释放,让核能和平地为人类服务.链式反应和核电站⑵同学们看到的,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铀原子核,使铀核分裂,同时释放2个中子和核能,这2~3个中子又使2—3个铀核分裂,放出更多的中子,使更多的铀核裂变,把这种现象称为铀核的链式反应.这种反应若不加以控制,在极短时间内将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就是利用这种情况.⑶为了安全地利用核能,核电站常利用循环水流把反应堆中的内能引导出来.但由于从反应堆中出来的水和蒸汽是有放射性的,不能直接用来推动机器,因而要把它跟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形成两个回路(如图17—2一3所示).第一同路用不锈钢管子做成,管子通过反应堆中心,用泵使水在管子里循环流动,把核反应放出的能量带出;第二网路包在第一回路的外面,吸取第一回路的热量,使得第二回路里的水转化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进入冷凝器,液化成水。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22章第2节《核能》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22.2核能一、教学目标:(1)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二、教学过程:1、引入: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是核武器.同学们能否说得具体一些呢?原子弹、氢弹.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这时学生似乎不像刚才那么明白了;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就要收获这些知识,解决同学们想弄清的,长久以来所闲惑的问题.不仅能明白以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还能知道更多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2、同学们知道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又是什么的呢?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许多带正电的质子拥挤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中,它们之间必定会产生很大的相互排斥的力.那么,为什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还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呢?3、指出:原子核内的各个粒子质子和中子正是依靠强大的核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当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我们怎样利用原子核内的这种巨大的能量呢?三、简单课前练习1.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发生改变时,有时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叫能也叫.有两条途径可以获得核能,即和其中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进行人工控制,因此还不能用来发电.2.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上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做,对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巨大的能量,以至引起威力强大的爆炸,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它的核心部分是.4.使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太阳释放出的能量就是这种变化,人们根据这种原理制成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5.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发生的过程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能轰击其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四、深入分析:⑴核能非常巨大,所以由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这两条途径获得核能.原子弹是利用原子核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氢弹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时产生的核能爆炸的.人类已经可以控制核能的平稳释放,让核能和平地为人类服务.链式反应和核电站⑵同学们看到的,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铀原子核,使铀核分裂,同时释放2个中子和核能,这2~3个中子又使2—3个铀核分裂,放出更多的中子,使更多的铀核裂变,把这种现象称为铀核的链式反应.这种反应若不加以控制,在极短时间内将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就是利用这种情况.⑶为了安全地利用核能,核电站常利用循环水流把反应堆中的内能引导出来.但由于从反应堆中出来的水和蒸汽是有放射性的,不能直接用来推动机器,因而要把它跟产生蒸汽并推动汽轮机的水分隔开来,形成两个回路(如图17—2一3所示).第一同路用不锈钢管子做成,管子通过反应堆中心,用泵使水在管子里循环流动,把核反应放出的能量带出;第二网路包在第一回路的外面,吸取第一回路的热量,使得第二回路里的水转化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然后进入冷凝器,液化成水。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2.2核能》优秀教案设计(物理教案)
第二节核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及核反应堆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2.通过阅读学习相关知识,养成学生关注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启发学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
【教学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火柴幸存者辐射病【过渡语】同学们观看刚才的图片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动手实验】用火柴模拟类比链式反应,将火柴搭成如课本图19.2-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原子核的裂变【归纳总结】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就【板书设计】§22.2核能一、核能1、定义: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二、裂变1、可控链式反应:核反应堆2、不可控链式反应:原子弹三、聚变制造氢弹【附件1】【教学反思】一、教案中的亮点;1、历史故事视频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结合我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介绍核武器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和核电站的利用,让学生认识到认识到科技可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利用核能是一面双刃剑。
二、教案中的不足:1.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能》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通过利用网络来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学生已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教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通俗描述的方法给出核能的概念。
原子核内部储藏了巨大的能量,这个能就是核能。
提前留下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核能的信息,组织学生阅读“STS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
通过列数据,举例子,对比等手法,介绍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通过演示分组让学生理解链式核裂变的原理,再通过逆向思维了解核聚变的知识。
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
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了解核能。
知道核能、裂变、聚变、核污染、核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人们现在还不能像控制裂变那样有效地、随心所欲地控制聚变反应,和平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但是由于核聚变可以释放比裂变更大的核能,而且不像裂变那样会产生较大的放射性污染,其原料氘和氚等又比铀丰富得多,因此控制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课题。
同学们将来也许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和平利用聚变释放核能的有功人员,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则时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等。
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