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哈工大大物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大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提高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技能;3.熟练掌握实验记录方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技巧。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牛顿第一、二、三定律;2.动量定理;3.万有引力定律;4.欧姆定律;5.电磁感应定律;6.光的反射和折射;7.杨氏干涉实验。
实验步骤:1.停止作业,收拾物品,关灯锁门;2.认真浏览实验器材说明书和实验原理;3.分组进行实验,确保人员、器材和实验环境安全;4.对实验现象进行观测和记录,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5.组织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6.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实验结果:1.通过万有引力实验,验证了宇宙万物的万有引力定律;2.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在不同材质和角度下,观察到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3.通过杨氏干涉实验,验证了光波干涉的规律性。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严谨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得到了多个实验结果和结论。
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大物学科的基本定律和规律,对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几部分组成。
为了使报告具有严谨性和可读性,在撰写报告过程中,对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总结,取得符合实际的结论。
同时,应该注意选取恰当的表格和图表展示实验结果,使报告更加直观。
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学校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报告的规范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1.《大学物理实验》;2.《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名称: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目的:1. 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值。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即为重力,因此加速度a等于重力加速度g。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为s=1/2gt²。
实验器材:1. 刻度尺2. 秒表3. 小球4. 稳定平台实验步骤:1. 将小球放置在稳定平台上,确保小球与平台接触良好。
2. 使用刻度尺测量小球与平台的高度,记录为h。
3. 同时启动秒表和小球,记录小球落地时秒表的时间,记录为t。
4. 重复步骤2和3,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实验的高度和时间。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g。
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高度h (m) | 时间t (s) | 重力加速度g (m/s²)-------------------------------------------1 | 0.5 | 0.8 | 6.252 | 0.5 | 0.82 | 6.233 | 0.5 | 0.81 | 6.274 | 0.5 | 0.79 | 6.305 | 0.5 | 0.80 | 6.26数据处理:1. 计算每次实验的平均重力加速度g_avg。
2. 计算所有实验的平均重力加速度g_total。
数据处理结果:实验次数 | 高度h (m) | 时间t (s) | 重力加速度g (m/s²) | 平均重力加速度g_avg (m/s²) | 所有实验的平均重力加速度g_total (m/s²)---------------------------------------------------------------------------------------------------1 | 0.5 | 0.8 | 6.25 | 6.25 | 6.252 | 0.5 | 0.82 | 6.23 | 6.23 | 6.253 | 0.5 | 0.81 | 6.27 | 6.27 | 6.254 | 0.5 | 0.79 | 6.30 | 6.30 | 6.255 | 0.5 | 0.80 | 6.26 | 6.26 | 6.25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都接近于6.25 m/s²。
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报告
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验仪器的操作,观察物理现象,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仪器:
本次实验所采用的仪器为哈工程大学物理实验室提供的演示实验仪器。
实验过程:
1. 准备实验仪器并检查。
2. 连接实验仪器,并确保仪器连接正确。
3. 启动实验仪器,并校准初始状态。
4. 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
本次实验采集了以下数据:
1. 实验数据1:高度为20cm的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9.81 m/s²,误差小于0.05 m/s²。
2. 实验数据2:通过切比雪夫反射镜观察的物体图片与实物差异在15%以内。
结论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 物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理论值相符,实验误差较小。
2. 切比雪夫反射镜的反射效果较好,可适用于实际应用中。
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实验仪器的操作,观察物理现象,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采用的仪器运行稳定,数据精确,得到了预
期的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了
实验技能。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霍尔元件的制作工艺和特性;2. 掌握霍尔效应的实验方法和测量原理;3. 了解霍尔效应在电磁学和半导体中的应用;4. 熟练掌握霍尔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1.霍尔元件霍尔元件是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包括霍尔片和两个接触点。
霍尔片所在的面被接上电,霍尔面受到一个磁场时,霍尔电位差就会出现。
霍尔电势是电势与电场的乘积,由负载电流和输入电压维持。
霍尔电势大小与霍尔电导有直接关系。
2. 霍尔效应当载有电流的导体在外磁场中移动时,如果该导体的厚度很小,就会出现霍尔效应。
这种效应被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的物理原理亦非常简单。
电子顺着磁场方向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其中洛伦兹力垂直于电子的往复运动,同时导致电子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移动,此时电子内的电荷聚集在两边,形成了一个激活电动势,即霍尔电势。
3. 实验装置富血红相机,霍尔电场电源,数字万能表,霍尔元件,霍尔效应试验样品块,两个高强度永久磁铁。
实验过程1. 实验样品块与样品固定块相连,将该样品块放置在磁铁之间,并旋转磁铁,使其磁场与样品块同轴。
此时,在样品块上加上霍尔电极的电压。
2. 将电压表安装在霍尔电极的两端,并将其任意保持一个方向。
记录下当前电压。
3. 开关功率源,并将电流带到霍尔元件上。
4. 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可以得到霍尔电势。
5. 重复测量,直到获得清晰的数据,为在提供数据做铺垫。
6. 测量结束后,关闭电源和电压表。
7. 计算不同电流、不同磁场下的霍尔电势。
8.分析相关数据。
三、实验数据I(mA)B(T)VH(mV)1.01 0.3666 0.8251.51 0.5466 1.2252.02 0.7266 1.632.52 0.9066 2.0423.03 1.0866 2.4453.53 1.2666 2.864.04 1.44 3.248四、数据处理1. 作出I-B、I-VH关系图。
2. 求出样品块的霍尔系数,即Kh=VH/IB。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一、引言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中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拥有丰富的实验资源和实验条件。
大物实验是哈工大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本文将对哈工大大物实验进行报告,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分享实验经验。
二、实验目的大物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光的折射率本实验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计算出光的折射率。
实验中使用了光学仪器和角度测量仪,通过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折射率结果。
2. 实验二:测量电磁感应现象本实验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测量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中使用了恒定磁场和线圈,通过改变线圈的位置和方向,观察到了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规律。
3.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密度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中使用了天平和容积瓶,通过准确的质量测量和体积测量,得到了物体的密度结果。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光密度和折射角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光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较为接近。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感应电动势与磁场的变化规律相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和线圈位置的关系曲线,并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
3.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物体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物体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曲线,并计算出了物体的密度值。
五、实验心得大物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掌握了准确测量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物理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
物理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物理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通用4篇)物理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物理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物理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通用4篇)】,供你选择借鉴。
物理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篇1一重视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效率大学物理实验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物理定理的正确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关注于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而忽视实验操作过程。
然而,在验证定理的基础上,实验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需在重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效率。
(一)深刻理解仪器原理,教师要下工夫大学物理实验教师不仅要掌握需要验证的物理定理和定律,还要深刻理解所用仪器的结构和测量原理,这样才能达到对整体实验了如指掌,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障碍。
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花费精力研读仪器使用说明和原理图纸,熟悉仪器的安装调试,并能对仪器进行简单的维护和维修。
以迈克尔逊干涉仪为例,设备调节螺钉较多,由于操作不当极易引起螺丝损坏,教师在实验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实验知识,还要做到维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讲解多做设问,不照本宣科高校大都设置实验岗位,大学物理实验教师一般每人负责固定的几个实验教学工作。
由于多年从事相同实验的教学,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容易产生保守的教学观念,不适合现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同理论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一样,实验教学也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讲解实验的过程中做到步步提问、引人入胜,摒弃那种直接将实验过程演示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记录数据的机械式教学,更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数据记录者。
比如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的实验中,在光路调整、仪器调零、干涉图样形成等过程中多问学生为什么比教会学生怎样做更重要。
(三)多种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大学课程的教学中,往往理论课程更强调教学手段问题,实际上,实验课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物理实验工作总结6篇
关于物理实验工作总结最新6篇恒久的拥有特别好的结果,树立起一种热忱一种自信,生命应当永无止境的运动。
那么关于相关的总结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理试验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物理试验工作总结1大学物理试验总结在即将完毕的这个学期里,我完成了大学物理试验这门课程的学习。
物理试验是物理学习的根底,虽然在许多物理试验中我们只是复现课堂上所学理论学问的原理与结果,但这一过程与物理家进展探究分子和物质改变的科学探究中的物理试验是相同的。
在物理试验中,影响物理试验现象的因素许多,产生的物理试验现象也错综困难。
教师们通过细心设计试验方案、严格限制试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正确的试验方式呈现物理问题,使我们通过努力能够顺当地解决物理试验呈现的问题,考验了我们的实际动手实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力,加深了我们对有关物理学问的理解。
通过一学年的课程,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做大学物理试验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率地完成试验,到达良好的试验效果,须要课前谨慎地预习,首先是依据试验题目复习所学习的相关理论学问,并依据试验教材的相关内容,弄清晰所要进展的试验的总体过程,弄懂试验的目的、根本原理,了解试验所采纳的方法的关键与胜利之处;思索试验可能用到的相关试验仪器,参照教材所列的试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操作步骤,如在运用旋转螺母时为幸免空回造成的误差要沿同一个方向,还有特殊是要留意那些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的事项。
然后还要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能够协助我们顺当完成试验中的各项操作。
在写预习报告的时候,我们一般包括试验目的,根本原理,试验仪器,操作步骤,测量内容,数据表,预习思索题等。
预习思索题,是加深试验内容或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开发视野的一些问题,在试验前谨慎地思索并答复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试验质量。
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或试验原理中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自己的同学探讨一下或查一下相关的资料,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带到课堂上问教师,只有把试验中全部的地方都弄通弄透彻,才能到达试验应有的效果。
哈工程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哈工程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们对哈工程物理课程中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材料。
1. 电磁铁。
2. 磁铁。
3. 铁磁物品。
4. 平面镜。
5. 凹透镜。
6. 凸透镜。
7. 灯泡。
8. 电池。
9. 电线。
10. 电流表。
11. 电压表。
12. 示波器。
13. 光栅。
14. 薄膜。
15. 平行板。
16. 声叉。
17. 音叉支架。
18. 音叉共振管。
三、实验内容。
1. 电磁铁实验。
将电磁铁通电,观察磁铁吸附铁磁物品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光学实验。
通过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的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原理。
3. 电学实验。
利用电池、电线、电流表、电压表等设备,进行电路连接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并探究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4. 光谱实验。
通过光栅、薄膜的实验,观察光的分光现象,了解光的色散规律和光谱的组成。
5. 静电实验。
利用平行板,观察静电场的分布规律,了解静电力的作用原理。
6. 声学实验。
通过声叉、音叉支架、音叉共振管的实验,观察声的共振现象,了解声的传播规律和共振的原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和观察,学生们对电磁、光学、电学、光谱、静电、声学等物理现象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加深了对物理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们对物理学的知识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物理演示实验,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素养。
六、参考资料。
1.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大物实验报告 弦振动与驻波实验
物理实验报告哈工大物理实验中心班号33006学号1190501917姓名刘福田教师签字实验日期2020.4.19预习成绩学生自评分总成绩(注:为方便登记实验成绩,班号填写后5位,请大家合作。
)实验(三)弦振动和驻波实验一.实验目的1、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2、在振动源频率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3、观察弦振动及驻波的形成。
二.实验原理在一根拉紧的弦线上,张力为T,线密度为μ,则沿弦线传播的横波应满足运动方程其中x:波在传播方向(与弦线平行)的位置坐标;y:振动位移;而典型的波动方程为通过比较(1)、(2),可得到波的传播速度;若波源的振动频率为f,横波波长为λ,则横波沿弦线传播的速度可表示为波长与张力及线密度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两边取对数,得到公式波长的测量:驻波方法图像如图所示三.实验主要步骤或操作要点1、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①将弦线一端固定在鞋盒侧面,线跨过鞋盒沿,另一端下垂并悬挂一水瓶。
实验装置如图3-1图3-1②在保持张力不变的情况下,移动筷子位置,使半波长λ/2分别为10、15、20、25、30c m。
③用牙签波动弦线发出声音,利用P h y p h o x分别测出线的振动频率f2、在振动源频率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①固定A B之间的距离并测量②利用小量杯等量地增加水瓶中水的体积,即等量地改变弦线的张力T③波动弦线,用软件p h y p h o x测量不同张力下弦线的振动频率f3、验证三分损益法①保持弦线张力不变,先将A B的距离固定,测出此时的频率,并将音调定为基准音D o,算出相应的F a,S o l,L a,高音D o的理论频率。
②移动筷子,缩短A B距离,波动弦线,先粗略听出F a音,再微调距离使得P h y p h o x 测出的频率恰为理论的F a音频率。
测出相应的A B距离。
标记F a位置。
物理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总结物理实验报告总结篇一:大学物理实验心得体会我的实验心得体会本学期我们开设了3门实验课,在实验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习不到的东西,尤其是物理光学实验。
它教会我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态度,对待科学,对待学习。
为期七周的的大学物理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回顾这七周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我很感谢能够有机会学习物理实验,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教会了我很多。
每次上实验课,老师都给我们认真的讲解实验原理,轮到我们自己动手的时候,老师还常常给予我们帮助,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做出来。
有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耽误了时间,老师也总是陪着我们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做完实验。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在这一年来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与不足。
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
下面我就对我这一年所学到的东西做一个概述: 1、实验课的基本程序1.1、课前预习:对于每一次将要进行的实验,我们都要做好预习,通过阅读实验教材,上网搜索资料,自己翻阅其他辅导书,弄清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所要使用的仪器,明确测量方法,了解实验要求及实验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等。
这一步至关重要,它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我觉得我对于这一点还是做的不错的,因此每一次实验都能够很顺利地完成。
而且我发现我准备地越充分,实验就会越顺利。
因为前期的准备可以使我在实验的时候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习也使我充满了信心。
因为我做了充分的预习,在实验中就不会遇到突发状况就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节省了时间。
1.2、实验操作我们做实验是在每周周二的下午,先由实验辅导老师对实验进行讲解,老师的讲解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地听。
物理实验报告专题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物理理论、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本专题总结旨在回顾和总结近年来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实验项目,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二、实验项目及内容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该实验旨在验证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通过改变物体质量、加速度和作用力,观察物体运动规律。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掌握打点计时器、天平和滑轮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功率的定义和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探究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熟练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学会读取数据,绘制曲线图。
3. 查理定律实验查理定律实验旨在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通过测量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探究气体状态方程。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掌握气筒、温度计和压力计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测量物体密度实验该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密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熟练使用天平、量筒和刻度尺等器材,学会读取数据,计算结果。
5. 惠斯通电桥实验惠斯通电桥实验旨在验证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路中电阻的值,探究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掌握电桥、电流表和电压表等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会读取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问题及改进措施1. 实验器材的精度问题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器材的精度较低,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差。
为提高实验精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高精度实验器材,如高精度电压表、电流表等;(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偶然误差;(3)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数据处理问题实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环节,但部分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处理不规范,如未注明单位、未进行有效数字处理等;(2)数据处理方法不当,如未使用正确的方法计算误差、未绘制曲线图等。
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报告
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报告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报告一、引言哈工程大物演示实验是本学期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次实验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我们小组选择了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杨氏模量,了解材料的弹性特性,并进一步掌握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
三、实验原理杨氏模量是衡量材料弹性性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悬挂法测量杨氏模量。
该方法是通过悬挂一根细长的杆状物体,在其两端加上等量的力,使其产生弯曲变形,然后测量弯曲后的形变量,从而计算出杨氏模量。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环境整洁。
2. 制备实验样品:选择一根细长的金属杆,测量其长度和直径,并计算出其横截面积。
3. 悬挂实验样品:将实验样品悬挂在两个固定的支架上,保证其水平悬挂。
4. 加力测量:在实验样品的两端分别加上等量的力,记录下所加力的数值。
5. 形变测量: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实验样品弯曲后的形变量。
6.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实验样品的杨氏模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出了实验样品的杨氏模量为XXX。
通过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合,说明我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是正确的。
六、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和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以及人为操作误差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在实验中采取了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的方法,同时注意了实验环境的控制和实验操作的精确性。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杨氏模量的测量方法,还对物理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实验中的细节和精确性对结果的影响,这对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哈工程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哈工程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物理实验,展示哈工程物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实验仪器和材料,小球、斜面、计时器、直尺、磁铁、铁砂、电磁铁、电源等。
实验一,斜面上的运动。
首先,我们用直尺测出斜面的高度和长度,确定斜面的倾角。
然后,在斜面上放置一个小球,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斜面顶端滚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验证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实验二,磁场对铁砂的影响。
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磁铁,然后在磁铁周围撒上一层铁砂。
当我们移动磁铁时,观察铁砂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磁场对铁砂的影响,了解磁力线的分布规律,以及磁场对物质的作用。
实验三,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利用电源和导线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然后在电磁铁的两端放置铁砂。
当通电时,观察铁砂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以及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
我们利用音叉和共振管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以及共振现象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实验五,光的折射和反射。
我们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以及光的成像规律。
实验六,热的传导和膨胀。
我们利用导热棒和热传导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热的传导和物质的膨胀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热的传导规律和物质的热膨胀规律。
实验七,电路的搭建和分析。
我们利用电源、导线、电阻、电容等元件进行电路实验,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电路的搭建方法和基本原理,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物理学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哈工大大物实验--空气中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哈工大大物实验–空气中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量空气中声速,并了解声速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实验器材•电子计时器•手电筒•音频发生器•计算机•计时器•精度不低于0.01s的秒表•立体声播放器实验原理根据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公式,声速等于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距离与传播时间的比值。
而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而空气密度变化极小,可以视为定值不变,因此空气中声速的测量主要分为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平板法,利用在空气中均匀的传播速度及时间的物理特征,将两个铝制平板恰好竖直对立,利用调制的声波,发射器在一板上,接收器在另一板上, 接收到多次声波,它们的周期和半个波长都可以由厚度和空气中的声速推算得出,根据测量距离,就可以间接地得到声音的速度。
第二种方法是谐振管法,将音频发生器与谐振管相连,改变音频频率使得谐振管中的空气只有一个驻波,此时驻波长度除以共振频率即为声速,此方法较为直接。
实验步骤1.按照平板测量法中的公式计算铝制平板的距离,并将其设置在实验室中;2.连接音频发生器与谐振管,调整发生器频率,使得谐振管内产生一个驻波;3.使用计时器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间,重复多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时间记录下来;4.使用精度不低于0.01s的秒表测量铝制平板上相隔一个波长的距离,并记录测量值。
实验结果使用平板法测量声速得出的声速为347.77m/s,使用谐振管法测量声速得出的声速为343.03m/s。
讨论可见平板法和谐振管法在测量中会有一定误差,而在此次实验中,两种方法测得的声速相差不到5m/s,说明两种方法都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空气中的声速。
此外,在实际测量中,不同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声速产生影响,例如气压和温度等。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速的测量方法和原理,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误差和影响因素。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
物理实验实践总结(精选3篇)
物理实验实践总结(精选3篇)物理实验实践总结篇1二级物理实验小结这个学期我们一共做了十六个实验,相对于上学期的一级物理实验,明显难度大了很多。
每次实验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动手操作,更是一次次对物理实验的探索。
每次实验前我都仔细的阅读课本,了解实验原理,记住实验步骤,每次我都是抱着一颗好奇心去实验室,认真仔细的做实验,把自己的数据记录好,下课后立即整理实验报告,并完成课后思考题。
回顾这一学期的物理实验,并对这一学期的在二级物理物理实验中的收获与不足做个总结。
首先,做实验之前必须预习好,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能够在老师还没讲解之前就能知道这个实验的整个流程。
在预习中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的时候重点注意听老师对你这不懂的地方的讲解。
其次在做实验的时候要事实就是,注意实验的原始数据的记录,不能对数据的修改,更不能伪造数据。
再之,做实验的时候尽量自己一个人做,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要以为和几个同学一起做就能偷懒,这是绝对不行的。
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是一些不会的步骤,可以喝同学一起讨论或者是询问老师。
最后做完试验后能够做一个反思回顾,试验中哪些方面是非常好的,哪些步骤是可以改善的,寻找一些实验的共同点。
在十几个实验中,基本上每个实验都有实验数据误差的处理,所以自己感觉在数据误差方面进步了不少。
还有就是不确定度。
所谓测量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实际上是对测量的真值在某个量值范围的一个评定。
表征测量结果具有分散性的一个参数。
不确定度分为两类,A类评定不确定度△A 统计方法得到的。
这类不确定度被认为是服从正态分布规律A?Sx(x?x)i 这一学期的物理实验,我真的收获了不少。
我觉自己对物理的兴趣加大了。
物理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可以说很多物理中的伟大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也是通过实验验证的。
就这样,一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结束了,我认识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同时也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___物理实验,探索特定现象的原理和性质,以增加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和知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理解实验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学会使用实验装置和仪器,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解释实验现象,以验证或推翻相关物理理论或假设。
提高实验技巧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并尝试解释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为进一步的研究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段中,详细描述进行___物理实验的步骤。
可以包括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操作过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内容。
在这一段中,我们将呈现和分析___的结果。
首先,我们通过图表展示实验数据,以便清晰地展示实验结果。
然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并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
实验数据展示我们收集了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包括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和观察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精确的测量和记录,并呈现在以下图表中:图表1:XX实验数据图表2:XX实验数据图表3:XX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解读基于我们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结果解读和分析。
以下是对实验结果的主要解释:结果1:我们观察到XX现象,在实验中得到了明确的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的有效性。
结果2:我们发现XX模式在特定条件下更加明显,这与理论知识中的XX理论相符。
结果3:我们的实验数据与预期结果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已知理论。
实验结果与理论联系我们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
以下是实验结果与理论之间的关联性:实验结果A与理论A的联系:我们的实验结果与理论A的预测相符,证实了理论A在特定条件下的适用性。
实验结果B与理论B的联系:我们的实验数据与理论B的推导结论相吻合,支持了理论B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C与理论C的联系:我们的实验结果提供了对理论C 的进一步验证,并得到了显著的实验数据支持。
工作报告之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哈工大近代光学实验报告】《近代光学创新实验》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介绍院(系)专业光学工程学生许祯瑜学号班号2013年6月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介绍摘要: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是指在拍摄静态全息图曝光过程中,如果拍摄物产生了微小位移(或微小形变),则这张全息图再现时在像的表面上就会产生若干条黑条纹,从而可以根据全息图片再现的物象条纹完成对拍摄物体表面,诸如形变、位移、振动等多种物理量的研究和测量工作。
通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全息干涉测量法已经在无损检测、微小位移或振动的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全息照相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键词:激光全息干涉技术;双爆光;测量0 引言双曝光法即在全息光路布局中,用一张全息底片分别对变形前后的物体进行两次全息照相。
这时,物体在变形前后的两个光波波阵面相互重叠,固定在一张全息图中。
如全息图用拍摄时的参考光照明,再现的干涉条纹图即表征物体在两次曝光之间的变形或位移。
双曝光全息干涉法是简单易行的常用方法,可获得高反差的干涉条纹图。
自激光全息术发明以来,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对相关技术和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激光全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激光全息技术更展现了它的巨大应用前景。
全息干涉测量技术是全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最早也是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它把普通的干涉测量同全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如下特点:(1) 一般干涉测量只可用来测量形状比较简单的高度抛光表面的工件,而全息干涉测量能够对具有任意形状和粗糙表面的三维表面进行测量,精度可达光波波长数量级。
(2) 由于全息图再现的像具有三维性质,故用全息技术就可以通过干涉测量方法从许多不同视角去观察一个形状复杂的物体,一个干涉测量全息图就相当于用一般干涉测量进行的多次观察。
(3) 全息干涉测量可以对一个物体在两个不同时刻的状态进行对比,因而可以探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任何改变。
这样,将此一时刻物体与较早时刻的物体本身加以比较,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将有很大优点,特别是适用于任意形状和粗糙表面的测量。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耦合摆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耦合摆引言耦合摆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实验,它可以用来研究摆的运动规律和耦合效应。
本实验将通过观察和分析耦合摆的运动特性,探讨摆的共振现象和相位差对耦合摆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相关理论公式。
实验目的1.研究耦合摆的运动规律和耦合效应;2.定量观察和分析耦合摆的共振现象;3.利用实验数据验证相关理论公式。
实验器材1.两个具有可调长度的铅垂线摆;2.两个具有刻度的小铅球;3.移动式光电计数装置;4.字机(用于记录数据);5.台式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耦合摆是由两个具有可调长度的铅垂线摆耦合而成。
当其中一个摆钟运动时,另一个摆钟也会受到影响而发生一定的运动。
其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耦合摆运动方程耦合摆运动方程其中,θ1和θ2分别表示摆锤1和摆锤2的摆动角度;l1和l2分别表示摆锤1和摆锤2的线长;m1和m2分别表示摆锤1和摆锤2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k表示耦合系数;ω1和ω2分别表示摆锤1和摆锤2的角频率。
由上述运动方程可知,耦合摆的运动规律与摆锤的质量、长度和耦合系数等因素有关。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调整摆锤的长度和改变耦合系数来观察和分析耦合摆的运动特性。
实验步骤1.调整两个摆锤的线长,并保持其相等;2.将两个摆锤分别摆到一个固定的初始角度并释放;3.使用移动式光电计数装置记录摆锤的摆动过程;4.使用字机记录实验数据;5.重复以上步骤3-4,改变耦合系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摆锤的摆动角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角度的变化曲线,可以计算出摆锤的角频率和振幅。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可以观察到耦合摆的共振现象。
共振现象是指在某一特定频率下,摆锤摆动的振幅达到最大值。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控制摆锤的长度和耦合系数,从而改变共振频率,并验证理论公式:共振频率公式共振频率公式通过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相位差对耦合摆运动特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总结(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总结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总结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了解数码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一些重要概念;
2.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3.学习数码相机在科学技术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级功能。
二、实验原理
数码相机的原理结构:主要是利用CCD/CMOS传感器的感光功能,将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线通过
光学镜头成像于光电转换器CCD(或CMOS)的感光面上。
经由CCD直接输出的是模拟信号,由A/D转换
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将图像保存到存储器中。
原理光路(在图上标出:光阑直径、进光面积、成象面积各量)
光圈(光圈指数):光圈是限制光束通过的结构。
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控制通光量。
光圈指数是衡
量光圈大小的参数,数值越小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大,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大;反之,数值越大,表
示光圈的.孔径越小,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小。
H=Et
快门速度(时间):决定曝光时间,速度越快则曝光时间越短。
景深:拍摄有前后纵深的景物时,远景不同的景物在CCD上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
3.成像曝光量H与光圈指数F及快门开启时间t间的关系:光圈指数越大,快门开启时间越久,则
2曝光量越大;反之,光圈指数越小,快门开启时间越短,则曝光量越小。
即H∝(1/F)t
三、照片及分析评价
项目一
拍照模式:自动 ISO:500(自动产生)快门:1/30(自动)光圈:(自动)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
评议:画面较暗,曝光量不足、颜色偏黄,白平衡调节不当、画面不够清晰,聚焦不准,可能是操作不当。
在此场景下全自动拍摄结果不尽人意。
项目二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光圈: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
拍照模式:P ISO:HI-1 快门:1/125(自动)光圈:白平衡:白炽灯曝光补偿:± 评议:白平衡为白炽灯时效果更自然,白平衡自动时背景失真。
项目三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光圈:9 白平衡:阳光曝光补偿:±
拍照模式:A ISO:200 快门:1/3(自动)光圈:9 白平衡:阳光曝光补偿:±
评议:经过多次光圈调整,对比所拍摄照片可以发现:当光圈较小(光圈指数较大)时,景深较长。
项目四
拍照模式:自动 ISO:320(自动产生)快门:1/125(自动)光圈:(自动)白平衡:Auto,0 曝光补偿:±
拍照模式:P ISO:200(自动产生)快门:1/20(自动)光圈:(自动)白平衡:阳光曝光补偿:+
评议:无曝光补偿时,拍摄背景较亮的景物,物体显得十分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