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形势与政策》第八专题 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与走向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与走向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与走向作者:张茉楠来源:《求知》2015年第02期“新常态”是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规律认识的深刻把握,而未来宏观调控和政策框架也必须围绕“新常态”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

一、2014年全球经济的弱复苏和大分化当前,世界经济凸显出以下主要特点:1世界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

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

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在高位,全球贸易增长更为缓慢。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最新预测,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31%和4%,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平均贸易年增长率67%的水平。

特别是2014年以来,大宗商品和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仍然较为缓慢且脆弱。

2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

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两大板块经济复苏态势不平衡,美国经济持续复苏,2014年美国三季度GDP环比增长39%,10月份失业率回落至58%,为六年来新低,而欧元区和欧盟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2%和03%,虽然比二季度稍有改善,但仍处于衰退边缘,日本经济则受到消费税的影响,三季度出现环比04%的萎缩,经济萎靡不振,新兴经济体增长日趋分化。

各国走势分化、结构分化、周期分化导致政策进一步分化。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美元步入升值周期以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将会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国际资本流向以及主要汇率等发生新动荡,从而加剧了多重经济金融风险。

3全球技术创新进步周期尚待开启。

自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再工业化”,以及对大数据、3D打印、智能制造、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但从总体上看,新一轮工业革命尚处于孕育阶段,大范围的新的领先产业仍处于寻求阶段,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缺乏实质性突破,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作者:许宪春来源:《全球化》 2015年第3期许宪春摘要: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包括从生产、需求和收入三个方面对2014年的经济增长形势进行分析;从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者价格和货物进口价格三个角度对2014年的通货膨胀形势进行分析;探讨2014年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基本特点。

第二部分是2015年经济形势的初步判断,包括从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对2015年经济增长形势进行初步判断;通过对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对2015年通货膨胀形势进行初步判断。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基本特点形势分析作者简介: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一、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均比2013年回落,但回落幅度不大,均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同时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均呈现出积极变化。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本部分阐述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

1.经济增长情况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 4%①,比2013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比2013年回升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 3%,回落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回落0.2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2014年一至四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别为7. 4%、7.5%、7.3%和7.3%。

除二季度外,2014年各季度增速均低于2013年同期增速,但回落幅度不大,特别是2014年各季度之间波动幅度很小,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见图1)。

(1)生产增长情况下面从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等主要行业增加值的角度分析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生产增长情况。

①工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主要决定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信增速。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增速比2013年回落了1.4个百分点。

2015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新常态

2015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新常态

一、世界经济低速回暖,增长格局呈现分化态势世界经济弱复苏势头仍在延续,各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和政策取向明显分化。

一是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基本面表现相对较好,已宣布退出持续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

欧洲、日本则徘徊在衰退边缘,面对下行压力加大了量化宽松力度。

新兴经济体增速不同程度放缓,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巴西、俄罗斯经济大幅减速,但总体看新兴经济体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建立防御全球金融风险的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但同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仍处于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发展水平之中。

三是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非常突出。

国际政治安全形势并不平静、埃博拉疫情扩散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多发、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可能导致国际资本大规模异动、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等,这一系列风险挑战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随着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

我国经济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关键在于全面改革的力度、创新驱动的力度、破解难题的力度。

2015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

全面把握2015年经济工作五项主要任务,即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一是需求增长面临较多制约。

从投资来看,制造业投资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未来投资意愿和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而新兴产业投资增长尽管较快,但规模不大,尚难以抵消传统行业投资放缓的影响。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下)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下)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下)2.需求调整速度决定新阶段企稳的时间供给因素决定增长的均衡点,但向这个均衡点靠近的节奏和速度,则主要取决于需求的调整和结构变化的进度。

一是出口调整基本到位。

从2002到2011年出口年均增长23%,2012年以来出口增速下调至7%左右,但仍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增速,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小幅提高。

在近两年经济下调中,出口拉动行业的投资和增加值增速下降幅度相对较小。

预计出口增长有望在较长时期维持在5%—10%的水平。

二是投资下调有望在近两年完成,增速在11%左右企稳。

房地产市场进入转折期,投资增速有望在近两年内由过去25%左右快速下调到5%左右,然后相对企稳。

钢铁、水泥等产值已处于峰值附近,重化工业产能整体过剩,汽车生产和消费进入相对较低的增长期,制造业投资增长已由过去30%左右下降到15%左右,有望在12%左右企稳。

我国基建投资高峰期已过,未来仍有一定空间,但受地方财力、项目特点等限制,增速将由过去25%左右下降到13%左右。

另外,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等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占整体投资比重会明显上升。

三是消费增长还有一定回落空间。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减速,收入增长将有所放缓,住房、汽车带动的消费增长效应逐步减弱,信息等新消费形态会继续快速增长。

预计最终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分别回调到6%和10%左右。

由于需求端受短期因素干扰更明显,据此测算的GDP增速在2016年可能会调整到6%—6.5%,基本与潜在增速的均衡水平持平。

逼近均衡点的时间,是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取决于短期扰动、宏观政策取向和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

根据需求结构变化和近几年经济调整的节奏,明后两年是关键的窗口期,2016年最有可能调整到位。

(二)明年GDP预期增长设为7%左右较适宜1.全球经济继续分化,外需保持低速增长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大调整阶段,由于内部结构差异明显,各区域发展状况更趋分化,但总体有望维持低增长态势。

2014-2015形势政策-答案

2014-2015形势政策-答案

打破垄断,与政策刺激同样重要,一定程度上甚至更为紧迫。

真刀真枪的改革,与真金白银的投资一样,将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转化作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20日的电信板块股票走势分化,三家国有巨头一度下跌,民营企业却一路高歌猛进。

原来,国务院发布意见,将投1.13万亿元来建设网络,红利直指民营宽带。

总的来看,最近关于电信业的政策推动,可用“还利于民”来形容,一则提速、降费的红利全民共享,二则民营企业从中获益良多。

电信板块的持续爆发,有股市整体向好的因素,更有政府有形之手的助推。

应当承认,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宏观政策该出手时要出手,来不得半点犹豫,种种利好既惠民生,又将让产业迎来新生。

但是,电信企业尤其那些巨无霸们,似乎不推不动,推一步动一步,缺乏主动性。

这背后,不是政策不给力,还是老生常谈的垄断格局。

在三家分晋的既有产业格局中,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短时间内促进了电信基础设施的发展。

不足也很明显,就是缺乏活力,有操纵价格、野蛮收费的弊端。

因此,打破垄断,与政策刺激同样重要,一定程度上甚至更为紧迫。

这是因为,政策刺激给力的主要是存量,也即原有的企业将获得减税、信贷、产业扶植的支撑。

可是服务的创新活力,包括效率的增进、价格的亲民,主要还靠市场本身来实现。

否则,大蛋糕还归巨无霸分享,小蛋糕分得再多,也难以改变僧多粥少的局面,而且不排除店大欺客、恃强凌弱的恶果。

投资也好,改革也罢,都是应对压力、寻求突围的药方。

在电信领域,潜力尤其大。

目前,我国电信技术使用和普及水平,不过处于全球80名左右,多项主要指标都靠后,用户体验不佳、吐槽多,也是不争的事实。

人民群众有需求,民营企业有动力,两相结合,必将创造出广阔的市场与就业空间。

这方面,真刀真枪的改革,与真金白银的投资一样,将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转化作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好马无鞭自奋蹄。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竞争场域,很少有被动的“推一步动一步”的现象。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一、十九大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方略有哪些丰富和发展?答: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外交在法理上进入了非常规状态。概括起来说,疫情压力下的中国外交面临三大冲击:一是“大流行”(pandemic)的疫情压力。3月中下旬,疫情开始蔓延到欧美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逐渐从一个地区问题转变为全球问题。如何为国内和国际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的外交支持、推动建立国际疫情防控统一战线,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二是恐慌(panic)的舆情压力。疫情暴发后,从部分西方媒体鼓吹“东亚病夫论”、“疫情不透明论”到后来部分政客刻意污名化的“中国病毒论”、“中国追责论”和所谓“中国赔偿论”,中国外交直面回应各种虚假消息,努力化解舆情压力,成为公共舆论的“风暴眼”。世卫组织将这一现象定义为“信息疫情”,指由于病毒特点和传播规律未被完全认清,在科学力有不逮时,由于全球情绪共振使得没有根据的猜测、流言和谎言有了传播温床的状况。三是悲观的(pessimistic)经济信心压力。受疫情打击,世界经济遭受双重压力,美国三大股指四次熔断,欧洲和整个世界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加之各国采取强力措施,国际生产链和供应链发生断裂和转移,社会失业急剧增加,这些都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面对上述新冠疫情危机带来的外交挑战,中国在“突发事件一级响应”的法律框架内,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急外交。(一)外交理念:从强调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到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二)外交心态:从战略自信到战略主动(三)外交机制:从归口管理到应急管理(四)外交行动:从内外互动到立体联动展望未来,新冠疫情危机既是困难,也不乏机遇,若处理得当有力,化危为机,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中国国力、国运都将更胜一筹。因此,中国需加强对疫情治理与对外工作体系和能力的研究,总结疫情防控各个阶段环节的外交挑战与应对经验,为应急治理制定应急预案,更要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外交未雨绸缪,明确外交工作实践中的问责制,加快制订相关涉外法律,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外交体系和能力,提升国际社会信任和国际影响力,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行稳致远、不断前进。二、结合国际国内实际,如何理解我国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答:大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大国关系规定了国际体系的基本特性和总体状况。

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及2015年的应对措施范文

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及2015年的应对措施范文

2021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及2015年的应对措施范文 一、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4 年 10 月 7 日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说,各国未能从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强劲复苏意味着经济面临停滞不前的风险,或者说是持续低迷。

IMF 说,它预计2014 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为 3.3%,预计2015 年的经济增长幅度较 2014 年略有提升,为 3.8%。

鉴于尚未出现强劲的需求增长,从中期来说,低产出增长和 “长期的停滞” 仍是重要风险。

IMF 称,美国在2014 年的缓慢开局意味着,其 2014 年的增长率为2.2%,2015 年为 3.1%。

欧元区2014 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 0.8%,2015 年为 1.3%。

日本公共债务债台高筑加上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近两年的增长率都低于 1%。

IMF 预计中国 2014 年经济增长 7.4%,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 7.1%。

2014年全球各大经济体发展出现了新变化,美国美元出现一枝独秀,债市意外的一度狂欢。

三季度以来,美国就业形势好转和经济复苏加快,美元指数一路高歌猛进,美元的坚挺以及美债利率上升,导致原油、铁矿石、贵金属等产品“跌跌不休”。

“安倍经济学”是大量印钞并通过举债支出以促使日本走出长达 20 年的通缩与停滞,不但毫无成效,而且正在迈向灾难。

其终局恐怕是通胀性萧条。

跛脚“安倍经济学”继续依赖日元贬值,不仅对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产生溢出效应,也会大大推升国内金融风险。

“以邻为壑”的日元贬值政策会直接影响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对日出口。

日本经济因不能融入欧亚大发展而呈现夕阳式走向。

对于欧元区未来的经济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近期一系列令人失望的数据(尤其是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国内需求“意外”疲弱的数据)已令欧元区经济温和增长的预估成为了疑问。

对于欧洲央行近来维持利率在低点并向银行系统进一步注入资金的做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理解和欢迎,并且认为如果通货膨胀前景没有改善,通胀预期继续下滑,欧洲央行很可能会愿意采取包括购买主权债券在内的更多行动。

当前世界经济走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走势分析

曹远征:当前世界经济走势分析2012-03-07 12:51来源: 中改院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扑朔迷离,许多全球性的问题愈发暴露,而且到目前为止,很多难题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此,除了讨论世界经济形势,最重要是分析欧债走势,这是当前世界经济中最大的风险因素。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预示经济秩序转变当今的世界经济秩序不仅包括金融秩序、货币秩序,还有政治秩序,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其建立的基础是南北差距。

那时,全球很多国家还处于经济未发展状态。

随后,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其发展速度远快于发达国家。

到目前为止,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几乎相当。

换言之,经过60多年的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一直很快,使过去的南北差距得到了很大的消除。

现在发展中国家GDP与发达国家相当,意味着过去建立在南北差距基础上的经济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传统的旧的经济秩序已不能有效运转了,但新的经济秩序尚未建立,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由于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问题。

2006年是全球不平衡的高峰。

不平衡的增长维持不下去的结果就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这个不平衡的一个产物,同时也预示着世界经济需要再平衡。

表面上看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逆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不均衡,但是背后却是两种经济结构上的重大差异。

发达国家的居民收入基本上靠资产性收入。

在美国,它的个人消费占GDP70%以上;中国个人消费占33.8%。

而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现在,工资收入基本没有上涨,美国居民的收入增长是靠资产收入增长,其中最大一部分资产是房产。

由于房产不断升值所以个人收入不断增长,再加上美国金融工具比较发达,增值部分可以按揭,因此居民消费相当大的部分都是来自于资产性收入。

所以,金融危机在美国表现就是资产价格垮了,资产价格一垮,增值性收入没有了,居民的基本消费难以维持,从而经济发展难以维持,又引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因此美国所谓贫困人口增长速度非常之快。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到了2016年,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已经持续五年处于下降趋势,被称为自上世纪80年代“最糟糕”的发展时期。

而且,世界贸易组织预测,近年来的国际贸易增长速度相同,会依然保持缓慢趋势,全球的GDP增长速度也会和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一样迟缓,由此可见,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引擎趋于弱化。

2.新兴经济结构受挫,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区域弱化趋势。

自2008年爆发经济危机之后,新兴经济结构成为促进各国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重要动力,而且,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结构体的增长速度高于发达的经济体。

世界贸易组织曾经对2008年到2014年的新兴经济结构发展速度进行了调查与统计,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高达60%以上。

然而,从2016年开始,新兴经济结构严重受挫,发展环境不断恶化,发展速度因此放缓。

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表明,新兴经济结构很有可能在未来六年处于缓慢增长速度,预计增速在4.1%到4.6%之间。

因此,可以说国际新兴经济结构受挫,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区域弱化趋势。

3.全球货币贬值加剧,资本流动功能处于弱化趋势。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十年间许多国家竞相实施货币贬值,持续推行宽松型货币政策,使全球步入负利率时期。

从2010年开始,宽松型货币政策已经被视作一种非常规性和临时性货币政策,该政策被美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纳,受此影响,世界各主要发达经济结构体也都普遍推行了宽松型货币政策,而且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就目前而言,全球货币贬值在不断加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中国外资Issue4 2019剧,丹麦、瑞士与瑞典等国家在2016年实行负利率以后,日本央行也效仿此行为,宣布正式实行负利率,将宽松型货币政策纳入三级利率体系之中,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放于日本央行的部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0.1% 降到0.01% 。

欧洲央行在同年3月的议息会议中,决定将隔夜的存款利率降低10 个基点,即降到0.4% 。

2014-2015《形势与政策》第八专题 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

2014-2015《形势与政策》第八专题  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

第八专题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转型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出现向实体经济回归动向,新兴经济体也面临发展模式转换问题,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由西向东”转移。

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可能呈现五大趋势:深入发展的全球化,产业结构低碳化,东西方两大阵营均衡化,经济格局多元化和全球治理一体化。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失衡不断加剧,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高债务、高失业困境,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全球经济加速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一)全球经济面临转型期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回归实体经济、调整福利制度。

多年来,欧美国家在“重消费、轻生产”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内产业空洞化的状况普遍存在,加上经济全球化背景使其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生产布局和“外包”加速发展,国内空心化状况进一步加剧。

“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第三产业占据其经济主导地位,金融全球化进程也使其虚拟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逐渐萎缩。

本次金融危机使西方各国重新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开始把重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提上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

另外,高福利是西方国家多年来一直奉行的社会制度。

它的确给西方经济带上不少光环,但高福利带来的高劳动力成本,使这些国家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削弱了竞争力,贸易逆差积聚。

为刺激经济增长,弥补贸易赤字,这些国家不得不增发国债以扩大财政支出。

近年日益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使得这一高福利制度难能为继。

在财政负担的重压下,西方国家不得不思考改革高福利制度。

欧洲国家“去福利化”倾向开始显现,个别国家开始提高退休年龄,减少养老金支出等。

其次是新兴经济体也面临发展模式转换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这两年来,新兴经济体体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了举世瞩目的作用。

据IMF数据,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过去的30%升至50%以上。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

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

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

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

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

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

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

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

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

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

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

“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

2015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2015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asdf联 合 国纽约,2015年摘要全球宏观经济发展展望全球增长将略有改善,但仍仅持续在中等水平2014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幅度仅为2.6%。

经济复苏受到一些新的挑战的阻碍,包括世界各地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冲击。

大多数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与危机发生前相比明显较低,提高了经济长期平缓增长的忧虑。

在发达经济体中,虽然对2015年和2016年的经济预测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显著的下行风险, 特别是在欧元区与日本。

在2014年,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变得更加分岐,一些大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大幅减速,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独联体国家。

其中一些经济体遇到各自不同的挑战,包括结构性失衡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在展望期内, 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仍以较稳健的步伐略微加快,世界生产总值(WGP)在2015年和2016年预计将分别增长3.1%和3.3%。

就业低迷和工资疲弱仍然是主要挑战就业形势仍然是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主要弱点; 在世界许多地方GDP增长持续低迷甚至低于潜在水平,因此并没有创造出足够数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岗位。

在发达经济体中,一些国家尤其是欧元区失业率居高不下,同时工资水平又持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发展中经济体,尽管就业率增长较慢,从2013年起失业率却一直相对稳定,部分原因是由于劳动力增长较低,然而非正式和弱势就业仍然非常普遍。

无论如何,高失业率仍在很多国家持续,尤其是在北非和西亚以及一些东南欧的转型经济体。

全球通货膨胀温和:欧元区面临通货紧缩风险,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通货膨胀全球总体通货膨胀率仍然是温和的,但这并不能掩盖个别情况的广泛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大约有十几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通货膨胀率高升,而越来越多的欧洲发达经济体正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从前景来看,全球通货膨胀率预计将与过去两年观察到的水平非常接近,大约维持在3%左右。

虽然预计到2016年发达经济体的总平均通货膨胀率会小幅增长,但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总体通货膨胀率都会下降。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Forum学术论坛1702018年3月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田瑞蛟摘 要:从2017年起,就世界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经济依然会延续“三低、三失衡、三分化”的发展特征,但也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和趋势,着重表现为旧动能、旧观念的弱化以及新力量、新规则的诞生。

而中国经济依然是调控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坚持贯彻落实“十三五”计划和“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并积极把握国际经济新动态,着力推动经济的变革和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标,促进世界经济向着蓬勃态势不断发展。

关键词:世界经济发展 低速增长新常态 新趋势 新特征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b)-170-02从2010年开始,我国针对于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已经连续7年向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递交了《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报告中指出,从2014年起世界经济开始进入了低速增长的发展模式。

2015 年的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同时进入了低速增长的新常态。

这说明世界经济的巨轮在“浅水域”中正进行游荡。

而就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世界经济这艘巨轮依然没有驶入“深海”,但已经激起了“浪花”,即世界经济正处于新旧规则交替的动荡期。

世界各国的经济思维产生“三新”式的变化,即新旧观念的碰撞、新旧动力转换以及新旧力量对比。

而在这个调整期,又呈现出了“三低、三失衡、三分化”的发展特征。

“三低”指的就是经济呈“低速率、低利率、低通胀”式进行增长;“三失衡”即指“收入与支出失衡、贫富两端失衡、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失衡”;而“三分化”即经济增长的速度、调控政策以及国际贸易格局三个方面的分化。

从2017年起,全球的经济仍然会持续上述这些特点,但在新旧经济观念的转化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和趋势,给国际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惊喜和挑战。

浅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浅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浅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作者:张琦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24期摘要:世纪之交,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地位日益突出,各国经济相互渗透交融,推动着世界经济向无国界经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

本文就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科技;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市场化中图分类号:F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07-01一、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

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

到了80年代末,发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

第三,金融国际化。

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

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具体表现在:①各国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对外战略的重点。

②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

③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

④争夺科技人才成为高科技竞争的焦点。

各主要国家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争夺经济和科技优势作为主要目标。

三、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70年代又掀起了新的高潮,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这次科技革命中充当“火车头”的作用。

科技知识空前快速地生产、传播和转化,对世界经济、各国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国际经济竞争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巨大影响。

一方面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和改造,另一方面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兴起,各国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会逐步表现出来。

2014世界经济形势主要特点及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范文

2014世界经济形势主要特点及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范文

20212014世界经济形势主要特点及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范文 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依旧疲弱,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分化更加明显,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取向开始背离。

油价大幅下跌,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2015 年世界经济形势将有所改善,但在可预见的中期内,3%左右的低速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新常态。

一、2014世界经济形势主要特点 2014年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更加凸显。

发达经济体增速差异加大,新兴经济体增速持续放缓。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欧元区、日本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

供给过剩、需求疲弱、美元升值等因素导致油价自 6月份大幅下跌,主要经济体复苏乏力、货币政策走向差异、油价暴跌等因素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

总体看,危机以来积累的问题远未得到根本解决,受结构性和长期性矛盾制约,世界经济较上年难有明显改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3.3%,与 2013年持平。

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8%,高于上年的 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 4.4%,低于上年的4.7%。

(一)发达经济体增速分化更加明显 美国一季度GDP 环比年率下降2.1%,为 2011 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

二季度经济大幅反弹,GDP环比年率达 4.6%,增速创 2011 年四季度以来新高。

三季度GDP 增长3.9%,体现出强劲的经济复苏势头。

私人消费和投资稳步增长,政府财政状况改善,支出明显增加。

制造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

新增非农就业职位连续10 个月超过 20 万 / 月,失业率由 1 月份的6.6%降至 10 月和 11 月的 5.8 %,是2008 年 7 月以来最低值。

11 月 CPI同比上涨 1.3%,低于美联储 2%的通胀目标。

IMF 预计 2014 年美国经济增长 2.2%。

受居民收入下滑、存货投资不足、地缘政治冲突等内外部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复苏势头减弱,前三季度实际 GDP 环比增速分别为 0.3%、0.1%和 0.2%。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5年展望文本预览:着力提质增效,改革释放活力,为新常态奠定基础——2014 年经济形势分析及 2015 年展望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2011 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呈持续下行态势。

2014 年,受房地产转折性变化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底线思维,对短期经济波动表现出足够定力,对以改革促转型展现出较大决心,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举措,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全年经济增长处在预期目标区间。

根据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节奏,新阶段均衡增长点有望逐步确立,明年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左右比较适宜。

宏观政策应顺势而为,坚守底线,坚持速度服从质量,注重改革释放活力,为我国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和“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一、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短期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1、主要经济指标短期出现整体下滑。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呈下行态势。

进入三季度特别是8 月份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整体下滑。

从需求侧看,除了消费基本稳定、受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速略有提高外,投资、出口增速降幅较大。

从供给侧看,工业增加值增速月降幅达2.1 个百分点,创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工程机械、发电量、化肥、原煤等工业产品产量负增长,汽车、集成电路、钢铁、水泥等增幅出现明显下降。

同时,受风险控制和市场预期影响,银行惜贷与部分企业贷款需求收缩并存,新增贷款规模和贷款余额增速均出现回落。

实体经济与货币信贷都呈下降态势,供给侧降幅超过需求侧。

2、房地产转折性变化是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际经验,户均住房达到1 套左右,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往往达到峰值。

2013 年我国城镇户均住房已达到1.0 套,住房市场格局已从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和局部供给过剩。

根据我中心测算,在2013 年我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达到峰值后,从2014年开始逐步下降。

今年以来房地产主要指标全面回落,其中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等指标同比出现负增长。

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2015年展望

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2015年展望

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2015年展望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发布时间:2015-02-27 10:00复苏艰难曲折增长动力不足—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2015年展望2014年,发达经济体经济运行分化加剧,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

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可能好于上年,但不确定因素增多。

我国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需认真应对。

一、2014年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经济增长缓慢。

岁末年初,各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下调对世界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预测值。

按汇率法GDP加权汇总,联合国2014年12月份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6%,增速比上年小幅加快0.1个百分点,但比7月份预测值下调0.4个百分点;世界银行2015年1月份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6%,增速比上年小幅加快0.1个百分点,比6月份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共识公司2014年12月份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6%,增速与上年持平,比11月份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

表1 各国际组织近期下调世界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预测值(%)2012年2013年2014年与上次预测差值联合国(2014年12月)世界 2.4 2.5 2.6 -0.4 发达经济体 1.1 1.2 1.6 -0.3 发展中经济体 4.8 4.8 4.3 -0.8 世界银行(2015年1月)世界 2.4 2.5 2.6 -0.2 英国共识公司(2014年12月)世界 2.4 2.6 2.6 -0.1 注:2014年为预测数据。

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共识公司上次预测分别为2014年7月、2014年6月和2014年11月。

世界总计均为按汇率法GDP加权。

世界工业生产增长小幅加快。

2014年1-11月,世界和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同比分别增长3.3%和2.2%,比上年同期加快0.6和2.2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同比增长4.9%,比上年同期放缓1个百分点。

形势与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

形势与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

形势与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形势与政策——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经济关乎国计民生,是实现社会繁荣发展的物质基础.认清经济变化之态,把握经济发展之势,谋划推动经济建设之策,业已成为当代世界共同聚焦的话题.一、2015年我国经济建设回顾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底公布的经济数据,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万亿元,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亿元,比上年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228974亿元,比上年增长%.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粮食产量达62144万吨,增产%,实现“十二连增”.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978元/人,比上年提高%.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实际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实际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实际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亿元,实际增长%,其中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增速最快.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年未,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去年全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45741亿元,比上年下降%.其中,出口141255亿元,下降%;进口104485亿元,下降%.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304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5127亿美元,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元人民币,比上年贬值%.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63亿美元,增长%,其中实际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商直接投资85亿美元,增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1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8亿美元,增长%.去年的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后,引来国内外不少人士的关注和聚焦,担心、焦虑、猜疑、唱衰乃至“硬着陆”之声不绝于耳.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我国2015年的经济形势呢一实现%的经济增长,来之不易而又十分珍贵.2015年,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缓,但来之不易,不仅有较高的含金量,而且对稳定就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也十分抢眼.%的增速“含金量”较高.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的增速所对应的经济增量超过5000亿美元,不仅相当于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超过了目前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从世界范围看,%的经济增速仍然是比较快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的增速稳住了就业、稳住了物价.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额完成计划312万人;农民工总量达27747万人,比上年增长%.物价水平较为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粮食产量增产%,实现“十二连增”.这些情况表明,尽管与过去两位数左右的高速增长相比,%的增速有所回落,但稳定增长态势没有改变,继续处在合理区间.%的增速也来之不易.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持续乏力,国际贸易延续低迷态势,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地缘冲突加剧;国内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去产能去库存与稳增长、融资难融资贵与财政金融风险上升、“走出去”与国际市场萎缩等两难多难问题更趋突出,趋势性、阶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的增速难能可贵、来之不易.%的增速还稳住了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力拉动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名列前茅,仍然是世界经济的稳定之锚、增长之源.二去年的经济建设成就是在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协调发展成效明显基础上取得的.去年,党中央、国务院一方面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要素的流向和配置;另一方面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转方式,既坚定淘汰和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又加大对符合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使经济结构加速优化、更趋协调.去年全年,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同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基础设施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和%,分别比上年提高和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比上年末提高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比上年降低.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东部地区和个百分点.三在去年经济社会发展中,创新创业方兴未艾,经济动力正在积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完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趋势明显.去年全年,创新创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4220亿元,比上年增长%;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出资金总规模达577亿元,投资创业企业1223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效果显现,全年授予境内专利权万件,比上年增长%,签订技术合同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835亿元,比上年增长%.在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和成果的支撑下,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孕育并迅速发展:去年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和%;网上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快递业务量增长48%;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103%;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工业机器人增长%,智能电视增长%,智能手机增长%.科技创新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四社会生产的能源消费结构深入优化调整,节能降耗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针对资源环境对我国社会生产的约束日趋强化,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改变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去年全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提高个百分点;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铜、钢、烧碱、水泥等产品的单位生产综合能耗持续下降,使能源消费结构加速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五虽然外部经济环境艰难,但对外贸易和投资仍取得可喜成绩,“一带一路”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促进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推动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自贸区建设,加大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更好结合,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去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尽管出口有所下降,但降幅小于世界出口降幅.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特别是服务出口、保险、金融、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长势头强劲.“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5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其中,投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倍,投向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2015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万亿元,超过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1/4,实际使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和我国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均有大幅增长.六民生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民生优先,按照人人参与、尽力、享有的要求,大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奋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确保就业,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去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个百分点.按照2300元/人·年的农村扶贫标准,去年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36万人、365万人和6823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人数分别为1708万人、4903万人和518万人.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政府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仍在加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总体而言,去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可喜可贺的,它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正确的、有效的,不仅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而且有利于激发发展潜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些建设成就,为我们充分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风险与挑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做出了准备.二、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看好”,希望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波动下行态势,同时也存在实现增长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处于两位数的高速发展,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也达到%的水平.不可否认,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同时也聚集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运行规律,不可能总是维持高增长态势,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长期处于高位运行之后逐步回落到正常增长的状态,着力解决高速运行聚集起来的各种内在矛盾和问题,这是经济运行周期性的正常反映,也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较大,是周期性、结构性和外部性三重因素作用叠加的结果.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增长格局分化,负面因素增多,全球贸易低迷,外部需求疲软持续,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去年以来,我国把经济政策的重心集中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增效”上,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妥善应对来自于国内国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着力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的问题,尽管使一些经济行业的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增长下降,但是优化了整个经济结构,转变了发展方式,为下一步的强劲增长做好了准备.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增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之后作出的重大判断,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坚持辩证法.二是我国经济运行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经济结构不断改善、需求结构正在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等新经济增长点快速增长.当前,尽管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但经济结构不断得以改善和优化,人们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改变,一批体现现代经济发展方向和提升现代化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以去年为例, 在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仅约万亿元,而第二产业投资则为万亿元,第三产业更高达万亿元,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和高技术产业领域的比重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资增长最快的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整,引导着经济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有效抑制了部分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扩张,使社会生产朝着符合人们需求的方向发展.同时,国家对创新创业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支持设立创业投资企业206家,投资创业企业1223家;全年授予境内专利权比上年增长%,签订技术合同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比上年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使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此外,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破国内生产总值的50%;全社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三是我国经济运行分化日益明显,经济增长中不同产业增长的速度分化,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运行分化,区域格局、宏观层面和微观感受也在分化.经过经济结构的大力调整,使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日益明显分化的特点.一是构成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此消彼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激剧变革之中.以过去五年来的情况为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呈现出明显的逐年缩减模式,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则不断逐年提升,领跑国民经济的运行,到去年底,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是在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的运行也在不断分化,呈现出不同的运行态势.比如,同样在工业领域,传统行业越来越受到资源约束加剧、上游价格抬升、产能过剩、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制约,因而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下降的局面,而新兴的产业则呈现出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良好、适应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较快的格局.以去年为例,我国的原煤、火电、粗钢、烧碱、水泥等生产行业,均进入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状态;而智能电视、核电、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等新兴生产行业,则出现快速成长和大幅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去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和个百分点.又如,在电力生产行业中,去年火电的增幅比上年下降%,但水电则又比上年增长了5%,核电比上年增长高达%.这些分化,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走向转型发展.三是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有取代传统行业、引领经济变革之势.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加速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兴起,发展出一系列经济新兴业态.根据去年的统计,我国网上商品零售、快递业务、移动互联网接入等行业成长壮大较快,并给人们以切身感受,形成了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态势.此外,区域增长格局也在明显分化,中西部地区走向跨越式发展,新兴经济开发区正展现后发优势,老少边贫地区也正借助精准扶贫共同迈向全面小康.四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尽管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较大、增长缓慢、运行分化、内部环境趋紧、外部挑战严峻等诸多困难,但我们也应当清晰地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高速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仅去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量部分,就大致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在实现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已经走过了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阶段,转而进入“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阶段.13亿人口构成的大市场和3亿中等收入人群形成的新兴消费实力,市场产品供给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发展,刚刚超过50%的城镇化率,当前正加紧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速推动的三维打印、移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变革,正在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中国高铁”“中国核电”,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亚投行”、“丝路基金”的营运等等,都正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强劲助力.因此,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是牢固的,经济韧性、发展潜力、回旋余地是巨大的,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其良好的,动力是强劲的,保持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是有充分保障的.五是供给侧改革,将成为引领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动力,成为我国经济建设长期面临的工作重点.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定我国经济的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深刻的背景: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世界各国为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普遍认识到推动结构转型、改革原有经济运行模式势在必行.我国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主要针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宏观调控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但时间一长,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边际效应加速减弱,以致社会经济震荡不停,直到目前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进行“探寻病根”“对症下药”.二是在我国现实经济结构中,、煤炭、水泥、、、石化、、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生产指数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亏损面达到80%,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大幅下降,而这些行业又占据着大量的人力、资金、土地资源,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势必要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三是在时下,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又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面对我国经济当前存在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既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叠加的结构性困境,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立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求经济运行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保持中高速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使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强调,要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三是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四是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与此相一致,会议认为,201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1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2帮助企业降低成本;3化解房地产库存;4扩大有效供给;5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经济发展趋势3月5日,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全会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和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提出了“十三五” 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并对今年我国经济工作重点做出了安排: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十三五”是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紧紧围绕这一奋斗目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完成六大方面的主要目标:1、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保持在%以上,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专题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转型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出现向实体经济回归动向,新兴经济体也面临发展模式转换问题,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由西向东”转移。

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可能呈现五大趋势:深入发展的全球化,产业结构低碳化,东西方两大阵营均衡化,经济格局多元化和全球治理一体化。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失衡不断加剧,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高债务、高失业困境,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全球经济加速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一)全球经济面临转型期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回归实体经济、调整福利制度。

多年来,欧美国家在“重消费、轻生产”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内产业空洞化的状况普遍存在,加上经济全球化背景使其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生产布局和“外包”加速发展,国内空心化状况进一步加剧。

“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第三产业占据其经济主导地位,金融全球化进程也使其虚拟经济蓬勃发展,制造业逐渐萎缩。

本次金融危机使西方各国重新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开始把重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提上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

另外,高福利是西方国家多年来一直奉行的社会制度。

它的确给西方经济带上不少光环,但高福利带来的高劳动力成本,使这些国家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削弱了竞争力,贸易逆差积聚。

为刺激经济增长,弥补贸易赤字,这些国家不得不增发国债以扩大财政支出。

近年日益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使得这一高福利制度难能为继。

在财政负担的重压下,西方国家不得不思考改革高福利制度。

欧洲国家“去福利化”倾向开始显现,个别国家开始提高退休年龄,减少养老金支出等。

其次是新兴经济体也面临发展模式转换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这两年来,新兴经济体体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了举世瞩目的作用。

据IMF数据,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过去的30%升至50%以上。

尽管如此,新兴经济市场也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诸多压力,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出口下降、资本流动逆转、银行信贷紧缩、经济增速下滑等。

尤其是他们当中多为出口主导型国家,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减速与需求下降必然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不利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将给新兴经济体的外贸出口带来严重影响。

为此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变出口主导为内需主导,降低对外外贸依存度,开拓本国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正在成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突出课题。

第三是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由西向东”转移。

新世纪以来,新兴国家的快速崛起冲击着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力量架构,全球经济与贸易重心正在“由西向东”发生转移。

21世纪头十年,新兴经济体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6%,金砖国家整体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经济2.6%的平均增长率,和4.1%左右的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佼佼者。

[1]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年4月17日报告显示,2012年,整个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将从上年的1.6下降到1.5%左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仍可达到5.75%,[2] 由于经济增长较快,金砖五国对发达国家的赶超效果明显。

根据IMF数据,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从2001年的17.71%上升到2009年的25.71%。

[3] 全球财富分配向“东”转移。

多数新兴市场贸易持续顺差,使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由此积累大量外汇储备。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到2010年底,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达到6.48万亿美元,比危机前的2007年增加2.11万亿美元。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和2012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将增到7.45万亿美元和8.388万亿美元。

[4] 这样的结果,国际资本出现逆向流动,即发展中国家资本向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流动,这是史无前例的现象。

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将更加明显,使国际力量重心由发达经济向新兴经济加速转移。

(二)西方经济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主权债务危机波及西方世界。

据全球政府债务钟[5] 显示,截至2011年7月21日,全世界86个国家和地区的债务总和接近45万亿美元。

与历史不同,当前世界主要债务国多为发达国家。

美国通过调高债务上限逃脱违约、“借新债还旧债”、自我“缓刑”,以致美主权信用被“降级”,英国《金融时报》指美国此举为“自我毁灭”。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英、法主权信用备受质疑,德国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仅千分之一,难再“独善其身”。

日本的财政赤字也已达到本国GDP的两倍以上。

欧洲债务已被危机化,日本债务正内部化,美国债务将国际化。

债务危机成为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本轮全球经济危机已成为发达国家政府债务持续上升的“导火索”,若不采取措施削减支出、提高税收、改革劳动力市场、提高竞争力,西方债务困局将拖至2025年。

IMF认为,发达国家债务高峰期尚未到来,最困难应在2011-2018年,若能削减政府开支达GDP 的8.8%,2030年前才能恢复到60%以下。

[6] 第二,是经济“无就业”复苏。

后危机时期,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周期性与结构性失业难题。

据经合组织统计,据经合组织网站4月11日消息,经合组织国家2012年2月份失业率为8.2%,大体维持在2011年1月以来的水平。

2012年2月份经合组织国家失业人数为4500万,比2008年2月多出1430万。

[7] 据估计,近中期发达国家的就业形势很难明显改观,完全恢复到危机前水平需要3——5年时间。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悲观预测,到2019年美国的失业率才能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发达国家“无就业”复苏现象将持续很长时间,由此导致经济发展呈现低消费与低增长态势。

第三是资产重组与去杠杆化问题。

金融危机使西方银行资产和家庭财富严重缩水,修复资产负债表需要很长时间,无疑将影响私人消费与企业投资。

所谓“杠杆化”,简单来说,是指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

这种模式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为不少企业和机构所采用,特别是投资银行,杠杆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当资本市场向好时,这种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高风险的存在,等到资本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时,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风险被迅速放大。

据经合组织统计,房价与股市下跌,使美国家庭净资产累计缩水14.2万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规模(14.266万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财富损失,将迫使居民改变储蓄与消费行为。

经合组织估计,修复资产负债表将使美国私人储蓄率上升3个百分点,欧元区增加1.5个百分点,日本提高1个百分点。

另外,与典型经济周期不同,后危机时期美欧经济复苏将深受去杠杆化影响,信贷市场疲软仍将持续,成为抑制商业活动的重要因素。

(三)新兴经济体群体继续崛起首先新兴经济体经济规模日趋增大。

按IMF2012年04月17日公布的世界各国GDP最新排名统计,到2011年底,按国际汇率计算,中国为7.29万亿美元,位居第二;巴西为2.49万亿美元,位居第六;俄罗斯为1.85万亿美元,位居第九;印度为1.68万亿美元,位居第十一。

“金砖五国”国土面积占世界土地面积近30%,人口占世界的42%。

2011年五国的GDP约占世界总量的20%以上。

[8] 第二是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逐日上升。

按照IMF测算,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从1990年的88.6%下降到2010年的约30%,而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从1990年的-0.6%上升到2010年的60%以上。

[9] 第三,全球10大经济体排列发生变化。

新兴大国将整体性量增位升,发达国家则量减位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到2015年“金砖四国”均将进入全球前10大经济体,依次排列为美、中、日、德、法、俄、英、巴西、意大利和印度。

全球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世界前10大经济体名次将重新洗牌,分别是中、美、印、日、巴西、俄、德、墨、法、英。

第四,新兴国家队伍不断壮大,提振新兴和发展国家的整体力量,改变南北力量对比。

“金砖五国”、“展望五国”、“钻石十一国”等名目繁多的排列组合,无不说明新兴国家已遍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东欧及中东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新兴国家群体”。

这个群体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兴起与腾飞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四)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新兴经济体成为国际资本的净流出国,美国则变成全球最大的资本净流入国。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兴市场经常项目顺差不断增加。

由于新兴市场的国际贸易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使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积累起大量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对外支付能力提高。

据IMF估计,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顺差由2000年的929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7031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将增至7638亿美元。

其中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经常项目顺差将由2010年2732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7312亿美元。

二是新兴市场外汇储备逐年飙增。

即使受危机冲击,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依然由2008年的49614亿美元增到2009年的55002亿美元,中国占43.6%,为23992亿美元)。

IMF估计,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将呈持续增长趋势,2010-2011年分别增到61944亿美元和67763亿美元。

鉴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其外汇储备只能以购买国债等方式投资于美国等富裕国家。

从发展态势看,只要经济全球化趋势不被逆转,新兴市场经济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后危机时代全球资本逆向流动趋势不可能改变,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均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问题,更需要新兴市场资本流入,以解债台高筑之困。

三是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7月28日,美国公共债务已经达到14.34万亿美元,与一年的GDP几乎相等。

这笔巨债中,联邦政府直接负的债约9万多亿美元,占60%,其余6万多亿是政府机构(州)之间的债务。

[10]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大债权国,1970到1975年间,美国国外净资产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投资速度的持续下降,美国转而倚重来自国外的投资以支撑本土经济的增长。

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结束了自1914年以来作为净债权国长达70年的历史。

而到2004年,美国的国外负资产则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2%,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美国国际经济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克莱恩认为,如果美国不能改变现状,到2024年,净外债将高达GDP的135%。

到那时,随着外国投资者对美国失去信心,国内保护主义的压力无法控制,重大的危机就会出现。

[11]二、影响未来全球经济趋势的重要因素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尚未终结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能否走出困境主要取决于西方国家制度改革能否取得阶段性成果,主权债务危机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新技术革命能否有所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