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分析
人体皮肤
人体皮肤皮肤覆盖于体表,面积约为1.5~2.0m,厚度1—4mm,其重量占体重的16%左右。
皮肤中有毛发、汗腺、皮脂腺和指(趾)甲等附属器。
皮肤的颜色因人而异,黑色的深浅由黑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黄色的浓淡与角质层的厚薄有关,而微血管分布的疏密及血流量决定了红色的隐现。
皮肤是反应人体整体健康的一面“镜子”,判断皮肤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皮肤的色泽、光洁度、纹理、湿润度、弹性和皮肤的功能。
一、皮肤的结构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和附属器组成。
表皮表皮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内无血管,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其下的基底膜带进入表皮,表皮中的代谢产物又可以通过基底膜带进入真皮。
正常情况下,基底膜带限制分子量大于40000的大分子通过。
但在发生损伤时,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和其他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基底膜带。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真皮和表皮可以发生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或大疱。
表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1.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面向游离面分为5层结构: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从基底层到角质层是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向表面逐层推移和脱落的动态变化过程。
角质层的细胞不断脱落即形成的皮屑,基底层的细胞不断增殖分化补充,以保持表皮的正常厚度。
表皮的更新周期一般为3~4周。
2.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默克尔细胞三种。
黑素细胞内含黑素颗粒,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成分。
它还能吸收和散射紫外线,保护深层细胞免受损伤。
朗格汉斯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默克尔细胞则可能是一种与感觉相关的细胞。
真皮真皮位于表皮深层,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乳头层借基底膜与表皮相连,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游离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
网状层位于乳头层下方,是真皮的主要组成部分。
网状层内有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交织成网,其间含有许多弹力纤维,使皮肤既具韧性,又有弹性。
此层还有较多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毛囊、皮脂腺、汗腺也位于该层。
皮肤的解剖、组织、生理
二. 感觉作用:单一感觉. 触觉. 压觉. 冷觉. 热觉. 复合感觉. 干.湿.光滑. 粗糙. 坚硬.柔软.定位. (不同感受器或神经末梢共同感知-大脑皮层综合分析)痒是皮症.感染性炎症.代谢异常.电. 酸. 碱. 植物等.
三. 调节体温的作用:皮肤的血管收缩或舒张. 末梢神经冲动或血液温度的变化.作用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与交感神经来调节.不显性出汗、显性出汗、为最重要的调节体温作用.
一、 概述
皮肤的重量为体重的16%,皮肤的面积:为1.5-2平方米.新生儿为0.21m2;分层: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被毛皮肤(hairyskin,hirsute skin)、光滑皮肤( glabrous skin)如手掌、足跖、趾屈面等)。皮肤的颜色:部位、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内分泌、外界环境。
七 皮肤的免疫作用. 角原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IL-1.3.5.6.7.8. 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因子). TNF-a(肿瘤坏死因子).TGF-a.(转移生长因子). IFN-r(干扰素). MHC(组织相溶性复合体)郎格罕细胞的表面受体. IgG.C3.IgE.CD4.表皮内淋巴细胞.真皮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毛发(hair)与毛囊的横断面 毛发的生长周期 生;头发3-4年 眉毛、毳毛2-6月退行;头发数周 眉、毳毛2-6 休止;头发3-4月 眉、毳毛更短
(五) 皮肤的神经:末端膨大的神经末梢.Merkel细胞.-触觉. Ruffini小体.(鲁菲尼)-热觉. 有囊包裹的神经末梢.Meissner(触觉小体). Krause(克劳泽小体)-与冷觉Vater-Pacini(环层小体)-压觉有关。皮肤的运动神经 面神经支配面部横纹肌。交感神经的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和顶泌汗腺、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小汗腺分泌细胞则受交感神经的胆碱能纤维支配
皮肤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皮肤的基本结构;2. 掌握皮肤各层的组织构成和功能;3. 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表皮位于皮肤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具有保护、分泌、排泄等功能;真皮位于表皮下方,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感觉神经末梢,对皮肤有营养和感受外界刺激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猪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盐酸、酒精、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剪刀、镊子、解剖刀、解剖盘、滴管、酒精灯、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将新鲜猪皮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解剖盘中;2. 用解剖刀将猪皮剖开,观察其结构;3. 将猪皮表皮层用剪刀剪下,放入装有盐酸的烧杯中,浸泡约10分钟,使表皮层软化;4. 将软化后的表皮层取出,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浸泡约5分钟,使表皮层固定;5. 将固定后的表皮层取出,用滴管滴加蒸馏水,使表皮层湿润;6. 将湿润后的表皮层放置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压平;7. 将盖玻片放置在表皮层上,用镊子轻轻压紧;8.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分别观察表皮层、真皮层等结构;9.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表皮层:由多层细胞组成,最外层为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内部为生发层,细胞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2. 真皮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感觉神经末梢,对皮肤有营养和感受外界刺激的作用;3. 角质层:由48层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排列紧密,对人体起保护作用;4. 生发层:细胞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可不断产生新的表皮细胞;5. 真皮层中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皮肤的基本结构,掌握了皮肤各层的组织构成和功能,提高了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皮肤具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等功能,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皮肤生理学精品PPT课件
03
CATALOGUE
皮肤类型划分与特征分析
干性皮肤特征及保养建议
特征
皮肤细腻、干燥、脱屑,容易出现皱纹和色斑,毛孔不明显,皮脂分泌少而均 匀,无油腻感。
保养建议
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清洁用品;注重保湿,使用滋润型 的乳液或面霜;定期做深层保湿护理,如使用保湿面膜;避免长时间处的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使用 抗痘药物(如过氧化苯甲酰、维A酸等)、 口服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等。同时,改善 生活习惯,如避免熬夜、保持饮食均衡等 也有助于缓解痤疮。
色斑产生机理和淡化技巧
产生机理
色斑是由于皮肤黑色素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常见面部呈褐色或黑色素沉着性、损容性的皮肤疾病。紫外线照 射、内分泌失调、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色斑的产生。
增强体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 免疫力,预防皮肤疾病的发生。
早期发现和治疗重要性
1 2 3
早期发现 皮肤疾病早期症状较轻,容易忽视,因此应定期 自我检查皮肤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及时治疗 皮肤疾病的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患者应积极配 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涂药等,避免病 情恶化。
预防复发 皮肤疾病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 洁、避免刺激因素等,预防疾病的复发。
惯也有助于改善敏感性皮肤状况。
05
CATALOGUE
皮肤保健与美容方法探讨
日常清洁和保湿技巧分享
清洁步骤
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 清洁导致皮肤干燥。清洁后及时 使用爽肤水或化妆水进行二次清
洁,去除残留污垢。
保湿方法
选择含有透明质酸、甘油等保湿成 分的水乳、面霜等护肤品,定期使 用保湿面膜,保持皮肤水润状态。
抗衰老的方法包括使用抗衰老护肤品(如含 有胜肽、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护肤品)、进行 皮肤按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等。同时,定期进行皮肤护理和治疗也有助 于延缓皮肤衰老的进程。
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结构一、概述•皮肤的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包括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汗腺、甲)和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等。
•皮肤的重量、面积和厚度:皮肤占体重的16%;成人面积约1.5m,新生儿约0.21m;厚约0.5-4mm(不包括皮下组织),其中表皮约0.1mm。
二、表皮•(一)表皮的细胞组成: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两大类细胞组成。
• 1. 角质形成细胞的特点: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细胞之间具有细胞间桥。
• 2. 角质形成细胞的组成: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 3. 树枝状细胞的组成: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
•(二)表皮的分层及各层的特点1. 分层(1). 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下层,为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细胞的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胞核呈卵圆形,胞浆内含有黑素颗粒,核分裂象常见。
•具有不断分裂增殖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生发层。
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脱落又需14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
(2). 棘层•由4-10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间桥明显呈棘状。
(3). 颗粒层•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透明角质颗粒。
(4).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
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组成。
(5). 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外层,由5-20层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胞内细胞器结构消失,充满角蛋白。
2. 表皮的细胞(1). 黑素细胞•位于角质形成之间,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
银染色和多巴染色显示具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
黑素细胞与其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紧密配合,向其输送黑素颗粒,构成表皮黑素单元。
•电镜下见特征性的黑素小体,无张力细丝和桥粒。
(2). 朗格汉斯细胞•是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约占表皮细胞的3%-5%。
•HE染色不着色,多巴染色阴性,ATP酶染色阳性,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详解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详解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皮肤的构造及功能---本文由合肥华肤医院整理发布一、皮肤的构造: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二、皮肤的概况:皮肤是人体最大且最重要的器官,皮肤是人体三道防御线中第一道防御线,皮肤是完整的,健康的。
皮肤的PH值显弱酸性约是5、5~6、5之间,能抵抗外来细菌的侵入。
正常的皮肤应该具备的状态:湿润、有光泽、有弹性、色泽细腻、无名闲暇疵、PH值显弱酸性能抵抗细菌的侵入。
表皮表皮可分为五层:A、角质层:由一些无核无生命的死亡细胞所组成,细胞显扁平状或鱼鳞状排列,坚固可防水,有保护作用。
B、透明层:只存在于人体的手掌和脚掌,当透明层受到刺激异常增厚,就会产生硬茧。
C、颗粒层:细胞显核形或梭形,细胞之间排列非常紧密,它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可防止水分的流失,也可以防止外界水分、异物地侵入,在高于体温的状态下,颗粒层细胞间会有裂隙,可使营养物质通过,细胞中有晶体角质主要是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晶体角质不能遇到碱,否则会失去其作用。
D、有棘层:由一些不规律的棘细胞组成排列也不规则,细胞之间有淋巴管,里面流着淋巴液,输送营养给表皮细胞,有棘层和基底层一起构成种子层。
E、基底层:(又叫种子层)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能产生新生的表皮细胞。
角质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在基底层产生和发育,向上推至有棘层成熟,推至颗粒层老化死亡,这叫做细胞的角化过程。
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能分泌黑色素,黑色素能分泌一种棕黑色物质,它决定人的皮肤的深浅,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深层受到辐射。
酸性保护膜:覆盖于皮肤最上一层的一种非稳定性结构,它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及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着空气中的灰尘或角质经乳化而形成,是水和油的形成,作用是使皮肤维持微湿微酸性而抗菌,正常的皮肤周期是24~28天。
真皮真皮位于表皮之下,皮下组织之上,厚度是表皮的七倍,是皮肤中最重要的一层。
皮肤的构造与功能
皮肤的构造与功能一、皮肤的结构图皮肤的构造分析:皮肤共分为3层: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
3层的总厚度为1.25mm,每一层对维持皮肤的健康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呢。
1、表皮:是皮上组织,它与外界接触最多,又是与化妆品关系最密切的部位,表皮虽然差不多只有普通纸那么薄,最厚处也不过0.2毫米,但它们都是由下面的基底层发育而成,基底层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组成,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基底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新细胞。
皮肤的颜色因人而异,在同一个人身体的不同部位颜色也各不相同。
皮肤的颜色取决于皮肤所含黑色素的多少和血流的快慢,被太阳晒黑后的皮肤含黑色素较多,皮肤逐渐变黑;运动后因毛细血管扩,血流加快,皮肤会发红。
而衍生在表皮的新生细胞渐渐的向上浮送,逐渐的失去水分,并成为扁平状。
这些扁平的表皮细胞的厚度为累积至20层左右的时候,就会形成了所谓的角质层。
这个薄红般的表面对人体非常重要哦!可以防止皮肤的水分流失,避免遭受环境因素的伤害,更保护人体部的细胞和器官。
而其所分泌的油脂及汁水密布表面,形成了另一层天然的保护膜。
通常,我们就是对这部位的皮肤做补充水分、养分等各种护理、保养的工作。
皮肤表面的细胞会持续地剥落,并被新生细胞所替代。
皮肤新代所需要的时间会随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较年轻的肌肤约需2至3个礼拜,而已成熟的肌肤需要的时间约是其2倍之多。
新代的时间愈久,则愈容易失去水分。
因此,平时大家做做面膜,去角质等和吃水果以及蔬菜啊,都是帮助我们加快体的新代。
2、真皮:真皮在表皮下层,与表皮分界明显,表皮底部呈凸凹状与真皮紧密接触,真皮部的细胞很少,主要由植物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其中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等,它与皮肤的弹性、光泽、力等有很重要的关系。
皮肤的松驰、起皱等老化都发生在真皮之中。
3、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在真皮下,二者之间无明显分界。
皮下组织由大量脂肪组织散布于疏松的结缔组织中而构成。
(1) 表皮层:犹如皮肤的外衣,共有五层,是与化妆品关系最密切的部位;有新代的作用及保护的作用。
皮肤的基本结构
一、简述皮肤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及分类皮肤的基本结构表皮(抗摩擦和抗损伤),真皮(使皮肤既有弹性,又有韧性),皮下组织(有防止散热、储备能量和抵御外来机械性冲击的功能),皮肤的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
皮肤的基本功能1、保护功能:既能抵御外界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的侵袭,又能防止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丢失和浸透,起着保护肌体的作用。
2、分泌和排泄功能:一方面保持皮肤表面的湿润性,具有保护和软化角质的作用,另一方面担负着调节体温和排泄废物的作用。
3、吸收功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4、感觉功能:接受外来的各种刺激,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身体的健康。
5、体温调节功能:使体温保持在37度左右6、代谢功能:参与整个肌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以维持肌体内外的生理动态平衡。
还有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7、其他功能: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其再生功能可以修复创面。
此外,皮肤还是一个表情的器官皮肤的基本分类中性皮肤:健康理想的皮肤,红润细腻,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干性皮肤:皮肤白皙,较干燥,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油性皮肤:肤色较深,油腻光亮,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易生粉刺、痤疮。
混合性皮肤:面部T型区(前额、鼻、口周、下巴)呈油性状态,眼部及两颊呈干性状态。
敏感性皮肤:可见于上述各种皮肤,对外界刺激很敏感。
痤疮性皮肤:多见于青春期,皮肤油腻,毛孔粗大,易出现黑头、白头及痤疮。
二、简述中医药养颜美容的基本原则1.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针对人体内部病变进行分析,找出病因病机,制定相应的原则,选用合适的药物,调节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起到相应的美容效果。
2.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属性调节人体的寒热状态,并利用药物对气、血、内脏功能的调节起到治疗和美容的效果。
三、简述痤疮的形成原因及防治痤疮也叫青春痘或暗疮,是青春期内分泌发生改变,雄激素分泌相对增多,皮脂腺分泌旺盛,引起皮肤毛囊阻塞,再加上外界的细菌在毛囊中以皮脂作养料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真皮结构的分析与皮肤的生物力学特性
真皮结构的分析与皮肤的生物力学特性真皮是皮肤的中间层,位于表皮下方,由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结构组成。
了解真皮的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对于了解皮肤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真皮的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
真皮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层次:上皮下真皮和真皮下真皮。
上皮下真皮是真皮下方与表皮直接相连的一层。
这一层主要由胶原蛋白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它们赋予皮肤强度、韧性和弹性。
胶原蛋白纤维是真皮中最丰富的成分,它们呈束状排列,与纵向张力相互作用,使皮肤具有良好的耐拉性。
弹力纤维则负责皮肤的弹性,使皮肤能够回复到其初始状态。
在上皮下真皮下方是真皮下真皮层,这一层主要由胶原蛋白束、弹力纤维束和基质组成。
胶原蛋白束和弹力纤维束支撑真皮的结构,并为皮肤提供扩展和收缩的能力。
基质是一种凝胶样物质,是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的储存区域,还含有水分子、细胞和各种生物活性分子。
基质在维持真皮结构的同时,也提供一些重要的生物物理性能,如抗压力、吸水性和保湿性。
真皮的生物力学特性是指皮肤组织在受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能。
皮肤的生物力学特性受到真皮的结构和成分的影响。
由于胶原蛋白纤维的存在,皮肤具有很强的耐拉性和抗压性,可以承受外界的刺激和压力。
此外,真皮中的弹力纤维赋予了皮肤良好的弹性,使其能够回复到原来的形状。
除了上述的力学特性,真皮还具有其他生物学特性。
例如,真皮中的基质和水分子提供了皮肤的保湿性和吸水性。
这些特性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防止皮肤过度干燥或水分流失。
同时,真皮中的细胞也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细胞分裂和修复受损组织。
了解真皮的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对于皮肤科学和医学具有广泛的意义。
在皮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了解真皮的结构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同时,对真皮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也有助于皮肤再生和修复技术的发展。
总之,真皮是皮肤中重要的组织层,其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决定了皮肤的功能和性能。
通过深入研究真皮的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皮肤的生物学过程,并促进皮肤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皮肤专业知识PPT课件
轻柔地按摩皮肤,不要用力搓揉, 以免损伤皮肤屏障。
洗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避免残 留物堵塞毛孔。
保湿产品选择和使用方法
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适合的保湿产品,如乳液、面霜等。 轻柔地按摩皮肤,帮助保湿产品更好地吸收。
在洁面后,趁皮肤还湿润时立即使用保湿产品,以锁住 水分。
选择SPF值适合自己需求的防晒产 品,注意UVA和UVB的全面防护。
02
在出门前30分钟涂抹防晒产品,每 2小时补涂一次,或根据出汗情况 及时补涂。
使用足够的量,不要吝啬,以确保 防晒效果。
03
注意不要遗漏耳朵、脖子、手背等 容易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
04
CHAPTER 05
专业美容仪器在皮肤管理中 的应用
洁面仪
导入仪
通过旋转刷头或超声波振动,深层清洁皮肤, 去除污垢和油脂,为后续护肤程序做好准备。
利用电离子技术,将护肤品中的营养成分导 入皮肤深层,提高吸收效果。
射频仪
光疗仪
通过射频技术,产生热能刺激皮肤胶原蛋白 再生,达到紧肤、去皱的效果。
利用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治疗各种皮 肤问题,如痤疮、色斑、敏感等。
CHAPTER 03
皮肤类型与特点分析
干性皮肤特点及护理建议
特点:皮肤干燥、缺乏光泽,容易出现细纹和脱 屑现象,毛孔细小,容易敏感。
01
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 皮肤干燥。
03
02
护理建议
04
注重保湿,选择含有天然保湿因子的护肤品。
定期做深层滋润护理,如使用保湿面膜等。
05
06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护肤品。
油腻、毛孔粗大现象
皮脂腺分泌旺盛
皮肤生理学基础知识大全美业人必看篇
引言概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人体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皮肤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美业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美业相关的皮肤生理学知识。
一、皮肤的基本结构1. 表皮:表皮是皮肤最外层的一层组织,由角质细胞、黑色素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
表皮起到保护身体免受外界刺激的作用。
2.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位于皮肤下层的一层脂肪组织,起到保温和储存能量的作用。
3. 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皮肤中的一种重要结构蛋白,具有支撑和保湿的作用。
胶原蛋白的含量和质量会影响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
4. 弹性纤维:弹性纤维是皮肤中的另一种结构蛋白,具有保持皮肤弹性和柔软度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弹性纤维的数量和质量会逐渐减少。
5. 汗腺和皮脂腺:汗腺和皮脂腺是皮肤中的两种特殊结构,分泌汗液和皮脂,帮助维持皮肤的水分平衡和保护作用。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 保护功能:皮肤作为身体最外层的屏障,可以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的刺激和侵害。
它可以防止水分流失,防止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2. 感知功能:皮肤是人体唯一的感知器官之一,能够感知到外界的温度、压力和触摸等刺激,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
3. 调节功能:皮肤可以通过调节汗液和皮脂的分泌来调节体温。
当体温过高时,汗腺会分泌汗液,通过蒸发帮助散热。
4. 吸收功能:部分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这一特性常被用于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5. 分泌功能:皮肤可以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汗液和皮脂,帮助维持皮肤的水分平衡和防止细菌感染。
三、皮肤生理学与美业的关系1. 了解皮肤类型:了解不同皮肤类型的特点和需要,可以帮助美业人员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皮肤护理方案。
2. 理解皮肤问题:皮肤问题如痘痘、色斑和皱纹等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
了解皮肤生理学知识可以帮助美业人员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3. 护肤品选择:了解皮肤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美业人员选择合适的护肤品。
[医学]皮肤生理学
第二节 皮肤的基本结构
由外至内分为:
● 表皮层
由四层组成
真皮层
主要由纤维、基 质、细胞和皮肤 附属器组成.
从这一层开始细胞的代谢发生很大变化, 即可合成角质蛋白,使细胞不断角化,向角 质层细胞过渡.同时,胞内物质不断排岀,其 中一部分形成有滋润滋养作用的NMF和 细胞间脂质.
NMF:
是存在于角质层内能与水结合的一些低分子量物质 的总称.包括氨基酸、钠、钾、钙、糖、有机酸、肽 类及其他物质,占细胞基质的10%.
与NMF结合的水是角质层中较稳定的部分,含量变化 较大的那部分水跟角质层的选择性渗透及防水屏障 有关.
细胞间脂质:
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的脂质包括神经酰胺、游离胆 固醇和游离脂肪酸.
细胞由基底层向角质层上移过程中,神经酰胺、胆 固醇、脂肪酸的含量逐渐增高,脂质分布也发生了 变化——颗粒层细胞转化为角质层细胞时,细胞内 的脂质被排出,填充在细胞间隙,形成细胞间脂质, 与 角质细胞一起形成角质层保护屏障.当各种原因所 致脂类缺乏时,保护屏障功能减弱,经表皮水分丢失 就会增多,出现皮肤干燥脱屑.
吸收功能
表皮能从外界吸收各种物质,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即: 通过角质层细胞膜,进入角质细胞内 通过毛囊、皮脂腺、汗孔而被吸收 通过表皮细胞间隙渗透吸收
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 部位 ➢ 角质层含水量 ➢ 皮肤的损伤 ➢ 物质的理化性质
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 物质的理化性质: ➢ 若直接补水,只有少量的水可通过角质层防水屏
皮肤切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皮肤的组织结构。
2. 掌握皮肤切片的制作方法。
3. 观察皮肤切片,了解皮肤各层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
表皮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毛囊;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
通过皮肤切片实验,可以观察皮肤各层的结构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皮肤(人体皮肤或动物皮肤)2. 10%甲醛溶液3. 刀片4. 石蜡5. 石蜡切片机6. 显微镜7. 染色剂(如苏木精-伊红染色剂)8. 洗涤剂四、实验步骤1. 皮肤预处理:将皮肤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浸泡24小时。
2. 皮肤切片:将固定好的皮肤用刀片切成薄片,厚度约为5μm。
3. 石蜡包埋:将切片放入60℃的温水中,用镊子取出切片,滴加少量石蜡,轻轻滚动切片,使切片贴附在石蜡上。
待石蜡凝固后,将切片连同石蜡一起取出。
4. 石蜡切片:将石蜡包埋好的切片放入石蜡切片机中,切成5μm厚的薄片。
5. 脱蜡: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浸泡,脱去石蜡。
6. 水化:将切片依次放入95%、70%、50%、30%乙醇中,逐渐水化。
7. 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精-伊红染色剂中染色,染色时间为5-10分钟。
8. 水洗:将切片放入清水中清洗,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9. 复染: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染色时间为1-2分钟。
10. 水洗:将切片放入清水中清洗,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11. 晾干:将切片放在干净的滤纸上晾干。
12. 观察与绘图: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皮肤各层的结构特点,并绘制皮肤切片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角质层:角质层位于皮肤最外层,由死亡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呈扁平状,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
2. 颗粒细胞层:颗粒细胞层位于角质层下方,细胞内含有颗粒,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3. 棘层:棘层位于颗粒细胞层下方,细胞呈多角形,具有支撑作用。
4. 基底层:基底层位于棘层下方,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分裂、再生和免疫作用。
皮肤组织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观察皮肤组织的结构,了解皮肤的基本组成及其生理功能,为今后学习皮肤病学、美容学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剂、载玻片、盖玻片等3. 实验试剂:10%甲醛溶液、石蜡、酒精、苏木精、伊红等三、实验方法1. 取小白鼠皮肤,将其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然后进行切片。
2. 将切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机切片,厚度约为5μm。
3. 将切片进行染色,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的结构。
4. 在显微镜下观察皮肤组织的各个层次,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1. 皮肤组织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2. 表皮: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角质层主要由死亡的角质细胞组成,具有保护作用;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含有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具有代谢、免疫等功能。
3. 真皮: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和韧性;细胞外基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等作用。
4. 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组成,具有保温、营养和调节体温等作用。
五、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皮肤组织的结构,掌握了皮肤的基本组成和生理功能。
2. 皮肤具有保护、调节体温、代谢、免疫、感受等多种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 皮肤疾病的发生与皮肤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了解皮肤组织结构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皮肤疾病。
4.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切片厚度、染色时间和显微镜观察技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观察了皮肤组织的结构,了解了皮肤的基本组成和生理功能,为今后学习皮肤病学、美容学等相关课程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切片厚度和染色时间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需要严格控制。
2. 显微镜观察技巧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影响,需要熟练掌握。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化学试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
干部含量最多(400~
900个/cm2),掌跖部位
与足4背7 部无皮脂腺.
2021/10/10
皮脂腺
3. 皮脂的成分
甘油三酯(占50%)
甘油二酯
胆固醇
蜡酯
鲨烯
并含有棒状杆菌. 酵母菌. 螨虫等
48
2021/10/10
皮脂腺
4. 皮脂的功能 a. 润泽毛发 b. 润滑皮肤 c. 防止皮肤水分蒸发 d. 使皮肤呈弱酸性,抑制杀灭细菌
从胚胎学的观点来看,皮肤由两种 主要组成成分:1,上皮部分,由 外胚层分化而来,称为表皮;2, 结缔组织部分,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通常又可分为真皮和皮下组织两层。
5
2021/10/10
皮肤的组织结构
表皮(epidermis)
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皮肤附属器 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通过基底膜与表皮相连接; 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以及
游离的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 纤维细密,其中胶原纤维方向不一;
而弹性纤维与表皮垂直。
36
2021/10/10
37
2021/10/10
胶原纤维
是真皮纤维中的主要成 分,约占95%;
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纤维耐拉力,赋予 皮肤张力和韧性,对外 界机械性损伤有防护作
8. 影响汗液分泌的因素 a. 温度 b. 湿度 c. 神经情志
59
2021/10/10
大汗腺(顶泌汗腺)
1. 位置:大汗腺位于皮下组织及真皮内 2. 形态:导管短而直,开口与毛囊内皮脂腺的上部。 3. 分布:
-人体皮肤的结构与分析
人体皮肤的结构与分析一、皮肤的基本结构皮肤位于人体的表面,是人体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部分,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
成年人的全身皮肤面积为1.5~2.0平方米;其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15%,皮肤表面柔软光滑,但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其表面是由许许多多隆起的皮丘和凹陷的皮沟组织成的。
还有许多凹下去的小孔,及长毛的开口即毛囊口,毛囊口内长有毫毛。
皮肤的结构极其复杂,含有大量的细胞,错综复杂的血管、神经网,以及毛发、皮脂腺、汗腺、爪甲等附属器。
1、表皮表皮是最外层皮肤,覆盖全身,有保护作用。
平均厚度为0.07~2毫米。
表皮内无血管,但有许多细小的神经末梢,感知外界刺激,产生触觉、痛觉、压力觉、温觉、冷觉等感受。
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表皮的各层实际是由处于角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的。
基底层的基底细胞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不断产生新细胞,并逐渐向皮肤表层推移,变成各层细胞,最后变成死细胞,以皮屑的方式脱落。
从一个基底细胞产生,到最后变成皮屑脱落大约需要28天。
①、角质层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也就是表皮细胞的表面,由4~8层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
细胞排列紧密,对人体起保护作用。
皮肤表面的角化细胞到一定时间会自行脱落,同时会有新形成的角化细胞来补充。
经常受摩擦部位皮肤的角质层比较厚,如:手掌、足底等处。
眼睑部的角质层最薄,皮肤比较娇嫩。
角质层的厚薄对人的肤色和皮肤的吸收能力有一定影响。
角质层过厚,会使皮肤看上去发黄,而且缺乏光泽。
皮肤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角质层越厚,皮肤吸收能力越差。
在做皮肤护理时,利用磨砂、去死皮等手段,将过厚的角质细胞去除,能使皮肤细嫩而富有光泽,同时也提高皮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达到理想的护肤效果。
但是,眼睑部角质层很薄,不能做人工脱屑,以免损伤皮肤,按摩时力量也要轻,避免拉松皮肤。
②、透明层透明层位于角质层下,只有手掌、足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详解讲课教案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详解皮肤的构造及功能---本文由合肥华肤医院整理发布一、皮肤的构造: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二、皮肤的概况:皮肤是人体最大且最重要的器官,皮肤是人体三道防御线中第一道防御线,皮肤是完整的,健康的。
皮肤的PH值显弱酸性约是5、5~6、5之间,能抵抗外来细菌的侵入。
正常的皮肤应该具备的状态:湿润、有光泽、有弹性、色泽细腻、无名闲暇疵、PH值显弱酸性能抵抗细菌的侵入。
表皮表皮可分为五层:A、角质层:由一些无核无生命的死亡细胞所组成,细胞显扁平状或鱼鳞状排列,坚固可防水,有保护作用。
B、透明层:只存在于人体的手掌和脚掌,当透明层受到刺激异常增厚,就会产生硬茧。
C、颗粒层:细胞显核形或梭形,细胞之间排列非常紧密,它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可防止水分的流失,也可以防止外界水分、异物地侵入,在高于体温的状态下,颗粒层细胞间会有裂隙,可使营养物质通过,细胞中有晶体角质主要是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晶体角质不能遇到碱,否则会失去其作用。
D、有棘层:由一些不规律的棘细胞组成排列也不规则,细胞之间有淋巴管,里面流着淋巴液,输送营养给表皮细胞,有棘层和基底层一起构成种子层。
E、基底层:(又叫种子层)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能产生新生的表皮细胞。
角质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在基底层产生和发育,向上推至有棘层成熟,推至颗粒层老化死亡,这叫做细胞的角化过程。
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能分泌黑色素,黑色素能分泌一种棕黑色物质,它决定人的皮肤的深浅,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深层受到辐射。
酸性保护膜:覆盖于皮肤最上一层的一种非稳定性结构,它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及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着空气中的灰尘或角质经乳化而形成,是水和油的形成,作用是使皮肤维持微湿微酸性而抗菌,正常的皮肤周期是24~28天。
真皮真皮位于表皮之下,皮下组织之上,厚度是表皮的七倍,是皮肤中最重要的一层。
A、弹性纤维:维持皮肤良好的弹性,人的皮肤有百分之百的弹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缺少适当的保养和按摩而失去弹性,产生松弛老化现象皱纹的产生,往往也和弹性纤维失去弹性有直接关系。
皮肤表观生理学
皮肤表观生理学介绍皮肤表观生理学是研究皮肤外部表现与细胞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通过观察皮肤外部的变化和症状,我们可以了解到皮肤内部的细胞生理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诊断和治疗皮肤疾病,以及改善皮肤健康非常重要。
皮肤的结构要了解皮肤表观生理学,首先需要了解皮肤的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分为三层: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是最外层,由多层细胞组成,起到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真皮是中间层,包含了血管、神经末梢和皮肤附件,如毛囊和汗腺。
皮下组织是最内层,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提供对皮肤的保护和绝缘。
皮肤表观生理学研究方法研究皮肤表观生理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观察和分析不同皮肤症状的出现。
通过观察皮肤的颜色、纹理、光泽和弹性等特征,可以了解到皮肤的健康状况。
此外,还可以使用显微镜等工具来观察皮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疾病和生理过程对皮肤的影响。
皮肤表观生理学与疾病皮肤表观生理学的研究对于诊断和治疗皮肤疾病非常重要。
许多皮肤疾病都有独特的外部表现,通过观察这些表现,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例如,湿疹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皮肤干燥、红肿和瘙痒等症状。
而银屑病的患者则会出现皮肤表面的厚鳞屑和红斑。
通过观察这些症状,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皮肤疾病。
皮肤表观生理学与健康除了疾病,皮肤表观生理学也与皮肤健康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皮肤的外表,我们可以判断出皮肤的健康状况。
例如,健康的皮肤通常呈现出柔软、细腻、有弹性的特点。
而缺乏营养和水分的皮肤则会显得干燥、粗糙和无弹性。
通过观察这些亚健康症状,我们可以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和护肤方法,以改善皮肤健康。
如何保护皮肤健康为了保持皮肤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并避免过度清洁。
其次,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适当摄入营养物质和水分,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此外,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产品,定期给皮肤补充水分和营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的结构分析一、皮肤的解剖皮肤(skin)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连接。
除了本身结构外,尚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各种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
皮肤覆盖整个体表,在口、鼻、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等处与体内管腔粘膜相移行。
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成人皮肤的总面积约1。
5m2,新生儿约0。
21m2。
皮肤的厚度根据年龄、部位的不同而异,不包括皮下组织,约在0.5~4mm之间。
表皮的厚度平均约0.1mm,而真皮的厚度是表皮的15倍~40倍。
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四肢伸侧的皮肤比屈侧厚;掌跖部的皮肤最厚,约为3~4mm。
皮肤表面有许多皮沟(skin groove),是由真皮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致。
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细长较平行,略隆起的皮崤(skin ridge)。
较深的皮沟又构成三角形、多边形或菱形的小区称为皮野(skin field)。
皮嵴以指趾末端屈面最明显,呈涡纹状形成指纹.指纹的形态受遗传因素决定,除同卵双生子外,个体之间均有差异。
掌跖、指趾屈面及其末节伸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大阴唇内侧、等处无毛,称为无毛皮肤.其他部位皮肤有长短不一的毛,称为有毛皮肤。
头发、胡须、阴毛及腋毛为长毛;眉毛、鼻毛、睫毛、外耳道毛为短毛;面、颈、躯干及四肢的毛发细软、色淡,为毳毛。
指趾末节伸面有指趾甲.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及部位不同而异。
二、表皮表皮(epidermis)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dendritic cell)两大类细胞组成,树枝状细胞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
(一)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在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有一定间隙,可见细胞间桥,即电镜下所见的桥粒。
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阶段和特点,表皮在光镜下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基底层借助基底膜带与真皮连接。
1.基底层(stratum basale)位于表皮的最下层,仅为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胞浆嗜碱性;胞核位置偏下,呈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较常见;胞浆内含有从黑素细胞获得的黑素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上方。
电镜下基底细胞内可见7nm~8nm的张力细丝(tonofilament)。
正常情况下,基底层细胞不断地增殖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亦称生发层。
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一定的规律性,每日大约有1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
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日,再移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又需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棘层(stratum spinosum) 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有4~10层多角形细胞,核大呈圆形,细胞间桥明显呈棘状,故称棘细胞。
离基底层越远,棘细胞分化越好,趋向扁平。
电镜下胞浆内有许多张力细丝,聚集成束,并附着于桥粒上.棘层上部棘细胞胞浆中有一些直径100~300nm 的长形有包膜颗粒,称角质小体或Odland小体。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在棘层之上,一般为2~4层梭形细胞。
细胞核和细胞器将在该层内溶解。
特征是细胞内可见形态不规则的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电镜下颗粒无包膜,沉积于成束的张力细丝间。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仅见于掌跖.光镜下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可见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
胞浆中有较多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并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5。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由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核的细胞组成,胞内细胞器结构消失.电镜下胞浆内充满由张力细丝和均质状物质结合形成的角蛋白(keratin)。
下方角质层细胞间尚可见桥粒,而上方角质层细胞间桥粒消失,易于脱落. 6.角质形成细胞间以及与基底膜带的连接桥粒(desmosome)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电镜下呈盘状,直径约为0.2~0。
5μm,厚约30~60nm。
连接区相邻两细胞膜平行,电子透明细胞间隙宽约20~30nm,内含低密度细丝状物。
间隙中央电子密度较高的致密层称中央层(central stratum);中央层的中间还可见一条更深染的间线(intermediate line),为高度嗜锇层.中央层的粘合物质是糖蛋白.在构成桥粒的相邻细胞膜内侧各有一增厚的盘状附着板(attachment plaque),长约0。
2μm~0.3μm,厚约30nm.许多直径约为lOnm的张力细丝呈袢状附着于附着板上,其两端均反折向胞质内,附着板上较细的张力细丝从内侧钩住张力细丝袢。
附着板处张力细丝伸入细胞间隙与中央层的张力细丝相连,此为跨膜细丝。
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逐渐向表皮上层移动,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桥粒可以分离,也可重新形成,使表皮细胞逐渐到达角质层而有规律的脱落。
桥粒由两类蛋白质构成:一类是跨膜蛋白,位于桥粒芯(desmosomal core),主要由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DG)和桥粒芯胶蛋白(desmocollin,DC)构成,它们形成桥粒的电子透明细胞间隙和细胞间接触层。
另一类为胞浆内的桥粒斑(desmosomal plaque)蛋白,是盘状附着板的组成部分,主要成分为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DP)和桥粒斑珠蛋白(plakoglobulin,PG)。
桥粒具有很强的抗牵张力,通过相邻细胞间张力细丝网的机械性连接,形成一连续的结构网,使细胞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桥粒结构的破坏势必引起角质形成细胞的松解,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
半桥粒(hemidesmosome)是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与其下方基底膜带连接的主要连接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向真皮侧不规则的多个胞膜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
电镜下突起的胞膜内侧增厚,为附着斑块,状似半个桥粒样结构.胞浆内的张力细丝即附着于这些斑块上并折向细胞内,构成半桥粒。
(二)黑素细胞(melanocyte) 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峭,在胚胎期50日左右移至基底层细胞间,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
毛囊和粘膜等也有黑素细胞。
HE染色可见黑素细胞位于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之间,胞浆透明,胞核较校银染色及多巴染色显示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
黑素细胞与其邻近一定数量(10~36个)的角质形成细胞紧密配合,向它们输送黑素颗粒,形成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
电镜下黑素细胞内无张力细丝和桥粒;可见有特征性的黑素小体(melanosome),为含酪氨酸酶的细胞器。
(三)朗格汉斯细胞(1angerhans)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分布于表皮基底层以上部位,约占表皮细胞的3%~5%,其密度因部位、年龄和性别而异.HE染色不着色,多巴染色阴性,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ATP酶染色阳性。
细胞呈现代谢活跃的细胞结构特点,如胞核呈分叶状或弯曲,有较多的线粒体、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并有溶酶体。
电镜下朗格汉斯细胞不含张力细丝及黑素小体,无桥粒结构。
最重要的特点是胞浆中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朗格汉斯颗粒),多位于胞核凹陷附近的胞浆内,长约150~300nm,宽约40nm,呈杆状,中央有一细丝,其上有约6nm的周期性横纹,有时可见杆的一端有突出的球形泡,呈现网球拍样的结构。
目前认为Birbeck颗粒是朗格汉斯细胞吞噬外来抗原时胞膜内陷形成,是一种消化细胞外物质的吞噬体或抗原贮存形式。
朗格汉斯细胞有多种表面标记,包括FcR、C3R、HLA—DR抗原和CD1抗原等。
朗格汉斯细胞有吞噬处理抗原能力,并迁移至局部引流淋巴结,分化为成熟的树枝状细胞,失去吞噬能力,但具有很强的抗原递呈能力,因而被称为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四)Merkel细胞Merkel细胞是一种具有短指状突的细胞,位于基底层细胞之间。
电镜下,Merkel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有桥粒相连,常贴附于基底膜。
胞浆中含许多神经内分泌颗粒,直径为80~130nm,有膜包裹,内有致密的核心。
胞核呈圆形,常有深凹陷或呈分叶状,细胞顶部伸出几个较粗短的突起到角质形成细胞之间。
Merkel细胞多见于掌跖、指趾、生殖器部位及毛囊上皮中。
Merkel细胞的基底部与脱髓鞘的神经末梢之间有非桥粒型的连接,形成Merkel细胞—轴索复合体(Merkel cell-neurite complex),它是一种突触结构,能感受触觉。
三、基底膜带皮肤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PAS(过碘酸-雪夫)染色时,在真皮与表皮之间见一约0。
5~1.0tim的紫红色均质带.电镜下,BMZ可分为四个不同结构区域: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一)胞膜层约8nm厚,为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的细胞膜,可见半桥粒.一方面胞膜内侧的半桥粒附着斑与胞浆内张力细丝相连接;另一方面,半桥粒有多种跨膜蛋白如ⅩⅦ胶原、亲和素a2p4等伸入或穿过透明板,发挥粘附作用。
因此,半桥粒在皮肤基底膜带中就象一个铆钉把表皮与真皮紧密地钉在一起。
(二)透明层(1amina lucida)厚约35~40nm,电子密度较低,其主要成分是板层素及其异构体,它们组成了细胞外基质和锚丝。
锚丝(anchoring filament)从角质形成细胞的基底面通过透明层达到致密层。
在锚丝中,板层素(1aminin)是其主要组成成分,主要有板层素1、5和6。
(三)致密层(1amina densa) 厚约35~45nm,构成此层的物质主要是Ⅳ型胶原,也有板层素.Ⅳ型胶原分子通过自体间的相互交连,形成连续的三维网格,是稳定BMZ的重要支持结构。
(四)致密下层也称网板(reticular lamina),与真皮无明显界限,其中有锚原纤维(anchoringfibril)通过,把致密层和其下方的真皮连接在一起.Ⅶ型胶原是构成锚原纤维的主要成分,它与锚斑结合,并与真皮纤维交织在一起,维持表皮细胞与结缔组织之间的固着。
BMZ四层中各种不同成分有机结合在一起,除使真表皮紧密连接外,还具有渗透和屏障作用。
表皮无血管,营养物质通过其进入表皮,代谢产物又通过其进入真皮。
BMZ限制分子量大于4万的大分子通过.当BMZ损伤时,炎症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大分子可通过其进入表皮。
如果BMZ结构异常,可导致真皮与表皮分离,形成水疱或大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