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山东省是中国东部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然而,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的重工业占比过高,资源耗费严重。
第二,服务业占比较低,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相对薄弱。
第三,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山东省应该采取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首先,要把握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比如,围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个经济结构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另外,还可以继续加强山东省的现代服务业建设,发展金融、科技、文化等高端服务业,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应当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从中选取几个重点领域进行重点布局。
例如,建设一批配套充分、功能完备、经费保障有力的产业园区,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又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重点支持通航、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区域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渠道,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此外,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最后,要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形成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采取差别化的政策鼓励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例如给予高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税收优惠、用地优惠等政策支持,扶持一些适合山东经济特点的专业化产业。
在商业环境方面,加强产业研究和战略规划,精细化服务,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山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从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发力,积极面对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
这将是促进山东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关键。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引言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之一,其产业结构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中。
本文将对山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第一是工业占比较大,尤其是传统产业比重仍较高;第二是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但比重相对较低;第三是农业结构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产出规模和效益均较为一般。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
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时,需要综合考虑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自身等多方因素,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策略。
山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具备较好的产业结构调整潜力和条件。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为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背景介绍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优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内市场需求的调整,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重工业和原材料加工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和环保政策的挑战,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山东省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山东省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就业稳定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统一目标。
山东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单一

山东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单一摘要:1.山东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现状2.山东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单一的原因3.山东应对产业结构单一的措施正文:一、山东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现状近年来,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产业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单一性。
山东先进制造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如钢铁、石化、汽车等,这些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单一性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山东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单一的原因1.产业基础薄弱。
山东省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基础相对较弱,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方面,缺乏足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
这使得山东先进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2.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山东省投资结构过于偏重于传统制造业,缺乏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投入。
这导致了山东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单一性。
3.人才结构失衡。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山东省在先进制造业的人才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失衡。
传统制造业的人才储备丰富,但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方面人才相对匮乏,这使得山东先进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三、山东应对产业结构单一的措施1.加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培育。
山东省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2.优化投资结构。
山东省应该调整投资结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这些产业在先进制造业中的比重,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3.培养和引进人才。
山东省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这些产业在人才结构中的比重,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提供人才支持。
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然而在整体的经浩发展中,山东省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较大。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区域资源禀赋、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山东省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差异山东省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工业、港口物流、金融服务为主,胶东地区以农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
不同产业结构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2.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山东省地区之间的资源禀赋存在较大的差异,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人文资源和创新资源,胶东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
不同的资源禀赋导致了不同地区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3.政策扶持差异山东省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对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存在较大的差异,沿海地区得到了较多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而胶东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相对较少。
这种差异性的政策扶持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动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山东省应该在各地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2.资源整合共享山东省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共享,推动跨区域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再利用。
通过引导各地区参与一体化发展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优势资源向短板地区倾斜,实现资源禀赋的优化配置。
3.政策倾斜支持山东省地方政府应该逐步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各地区在政策资源上的公平竞争。
鼓励各地区加大对外引资、引智和引技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
4.加强协同发展山东省各地区应加强协同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与调整优化研究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 山东 济南,5 10 200 【 作者简介】 张玉 明(92 , 山东济南人 , 16 一) 男, 经济学博 士. 管理 学博士后 , 山东大学管理 学院, 教授 , 主要研 究方向:
金 融证 券 、 业 经 济 学 、 产 中小 企 业 发 展 。
维普资讯
势 。20 03年 G P总量为 1459 亿 元 , D 23 .3 位于 广东 省 (32 .7亿 元) 江苏 165 8 和 省 (26 .3亿元 ) 140 8 …之后 , 全 国第三 位 ; 从 三 次产 业 的 G P构成 来 看 , 居 但 D
山东 省 的产业结 构却 不尽 合理 。20 山东 省三 次产业 的构 成 比是 :19 03年 1 .: 5 . :4 6 同期 北京 、 35 3 ., 上海 、 广东 、 苏地 区 的三 次 产业 构成 比分 别是 : . : 江 2 6
段。 [ 现 阶段 山东省 还 处 于 “ 、 、 ” 而 二 三 一 的产值 结 构 ( 次 产业 的产值 比 三
【 收稿 日期】06— 1 2 20 0 —1
【 金项 目】 基 山东 省 软 科 学 办 公 室重 点 招 标 课 题 的阶 段 性 成 果 , 目编 号 : 20 0 。 项 A 04 1
上升 到 19 9 0年 的 2 .2 下 降 了 l 百 分 2 8 %, 0个
产业 结构趋 向合 理 山东省 是一 个 农 业 大省 , 年 来 农业 总产 多 值一直 位居 全 国第一 。 山东省 的农 业 自改革 开
点; 其后 的 9 0年 代 却 开 始 趋 于 稳 定 , 本上 在 基 2 %左 右 。8 2 0年代 从 业 人 员 比重 大 幅上 升 , 生 要 是第 一产 业 的从 业人 员转 移 的原 因 。而到 了
2005-2009年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分析与评价

投 资分配不合理 以及增长模 式粗放 等问题 , 从促进东西部地 区协调发展 、 高农 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 高现代服 务 提 提 业比重、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方面提 出了推进 山东省产业结构 的优化和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 关键词 ] 产 业结构 ; 第一产 业; 第二产 业; 第三产业 ; 工业化 [ 中图分类号 ] 1 1 F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0— 7 X(0 1 0 0 5 0 10 9 1 2 1 )2— 10— 6
资 本资源 从 生 产率 较 低 部 门 ( 业 ) 农 向生 产 率 较 高
二 、0 5— 0 9年 山东省 产 业 结构 调整 情 况 判 20 20
本文是山东省教育科学 “ 十一五 ” 规划重点 课题 “ 于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 的山东省 高等教育科类结 构研究 ” 项 目编 基 (
号 :0 8 Z 0 ) 阶 段性 成果 。 20 G 09 的
4
5
40 6 0— 8 o 6o
8o 6 o一 1 7 0 3 8
工 业 化 高级
发 达 经 济初 级
6
17 0— 2 60 38 0 8
发 达 经 济 高级
展 就是经 济结构 的成 功转 变 , 构 转变 就 是 劳 动和 结
资料来 源: 陈元 江. 工业化进程 阶段 划分 与综合测度 指标 实证 [ ] 统计 与决策 ,0 6 ( 1 . J. 20 , 1 )
根据 (0 9年 山东 省 国 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统计 ( 0 2 公 报 》 供 的 数 据 ,09年 山 东 省 实 现 生 产 总 值 提 20
阶段 , 以实现 产业 结 构 的 持续 升 级 和高 度化 。产业 结 构 升级使 生产要 素 由生 产率低 的部 门转移 到生产 率 高 的部 门 , 而推 动经济 的增长 。 从
山东省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三、山东产业结构近几年的变化及现状
大体了解了山东省三次产业大体形势后,由山东省地区三产业生产总值表中数据得到下表。下面将结合下表对山东省三次产业的发展做进一步分析。
下表是山东省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百分比:
分组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第一产业
10.60%
9.69%
9.66%
二是这样发展忽视和限制了第三产业发展,致使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上升缓慢,这使得精神文明水平发展缓慢,人民群众不能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及结构升级

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特征及结构升级
● 陈 丽 娜
山东 省产 业 结 构 的 现 状
产 业 结 构 是 指 国 民经 济 各 产 业部
门在 整 个 经济 体 系 中 的相 互 比 例 关 系
时 又有 一 定规 模 的农 业 .第 三 产 业 也 逐步发 展起 来 。同期 ,北京 、上海 、广
山东 省 产 业 结 构 的 总体 演 进
对 于产 业 结 构 的 分析 .按 照 国 际
东省和 江苏 省 的三次 产业 比例 分别 为 :
0 . 9: 2 4 . 1 : 7 5,0 . 7: 4 2 . 3: 5 7,5 . 0: 5 0 . 4: 4 4 . 6,
通行 的三 次 产业 分 类法 .可 以 从 三次 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 动力就业比重 .
即产 值 结 构 和就 业 结 构 两方 面 来 进 行
以及 它 们 内部 构 成 的 比例 关 系 .决定
一
6 . 2 : 5 3 . 2 : 4 0 . 6.从 这 可 以 看 出 .虽 然
国产 业 结构 现 状 的 因 素 有 :资 源 禀
山 东 省 的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取 得 了 长 足 进 步 ,但 产 业 结 构 仍 不 很 合 理 . 所
第 一 产 业 比 重为 9 . 1 %.比较 来 看 .山 东 省 第一产 业 的比 重还较 大
2 . 农业 现 代化 的水 平较低 虽 然 山东 省 也像 其 他 发 达 省份 一
向 以 工业 为 主 的 结构 转 变 .产 业 结 构
不断 优 化 .产 业 结 构 的 变 化趋 势 符合
改 革 开放 以后 .山东 省 的经 济 得
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现状与对策分析

产 业投 资不足 , 产 业结 构不合 理 , 地 区间发展 不均 衡 已经 成为 制 约 山东 省 经济 健康 发 展 的重要 问题 。 在 低碳 经济 背景 下 , 限制高碳 强度 产 业 的增 长 、 大力发 展第 三产 业 以及 完善 山东 省低碳 经济 发展 的相
第 2期 总第 1 2 4期
2 0 1 3年 3月
山 东 财 政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S HANDoNG UNI 、 , E RS I TY oF FI NANCE
NO . 2 Vo 1 . 1 2 4
Ma r 2 0l 3
山东省产业结构 : 演进、 现状与对策分析
一
、
山东省产 业结构 的 总体 趋 势 分析
产业 结构 是指 资金 、 劳动 力 、 生产资 料等 各种 生产要 素 在 国民经 济 各部 门的 配置 比例及 其 相互 制 约 的关 系, 反 映着各 个 国家或 者地 区经济 发展 的水平 、 内在活 力与 增 长潜 力 。本文 将 以 产值 结 构 和就 业 结构 作 为 主
人, 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 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方 向: 管理科学 与低碳经济 。
38
第 2期
王 晓辉 , 张
永, 刘楠 楠 : 山东 省产 业结 构 : 演进 、 现状 与对 策分 析
业结 构 ” 所取 得 的成果 。 山东省 三 次产业 中 , 第二 产业 所 占比例 最 大 , 并 且 保持 相 对 的稳 中有涨 , 但 在 近几 年
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围绕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1.从农村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山东省传统农业产业以谷物、棉花、油料等为主,而现代农业产业则以蔬菜、果树、水产和畜牧业为主。
近年来,山东省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农产品供应链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升级。
因此,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山东的农村经济也出现了转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领域延伸。
2.从粮食生产向绿色农业发展在粮食生产领域,山东省一直是全国的重要产区,但自水灾事件以来,山东省在粮食生产领域的优势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
因此,山东省开始将粮食生产向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大力促进果蔬、畜牧等农业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粮食安全性。
3.农业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山东省农业产业正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转型。
例如,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等新型农业产业已成为山东省农业发展的重点。
1.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的力量。
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多样化、特色化的农产品已成为日常受欢迎的普通商品,不同的消费需求正推动着山东农业产业向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方向转型。
2.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政府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变得更为方便和透明。
近年来,山东省政府多举措支持和引导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从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
3.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的基础。
山东省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农业产业结构转型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4.农业科技的进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演进。
通过农业科技的优化和升级,山东省农业产业得以更加迅速地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结论综上所述,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演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到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生态环境和农业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山东省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区位条件。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本文将从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1. 工业占比较大山东省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产值一直占据着较大比重。
主要以钢铁、化工、机械、建材等行业为主,其中钢铁行业产值居全国前列。
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也在山东省占有重要地位。
2. 三次产业比重不高相比于工业,山东省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
农业主要以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有一定规模。
第三产业主要以商贸、金融、旅游等为主。
3. 产业结构布局不均衡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布局并不均衡,以济南、青岛、烟台为代表的地级市相对较为发达,而部分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得山东省整体发展比较依赖传统工业,面临着环保和资源约束等问题。
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容易受到宏观政策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2. 产业融合能力不足山东省的产业融合能力相对不足,缺乏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和体系。
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上下游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整体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分析1. 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山东省应该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体产业水平。
3.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山东省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布局,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4. 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山东省应该健全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对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之一、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面将对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1.第一产业:农业仍然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拥有较大的农业基础和农产品种植面积。
山东省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其中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要作物。
此外,山东省还有一定规模的果蔬种植和水产养殖等农业项目。
2.第二产业:制造业在山东省的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山东省的制造业主要包括纺织、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
其中,化工和机械制造业在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
3.第三产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山东省的第三产业也迅速壮大。
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以金融、商贸、旅游等为主要支撑行业。
山东省作为沿海省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青岛和威海等沿海城市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4.新兴产业:山东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例如,山东省的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行业已经成为全国的研发和生产中心,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体来说,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农业仍然是基础产业,制造业是经济的支撑力量,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则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山东省通过协调三个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产业优化升级。
未来,山东省还需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完整版)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

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八五”以来,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种植业所占比重下降,牧渔业份额大幅度上升;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林业由偏重社会效益向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畜牧业逐步由耗粮型、高成本的猪饲养为主向节粮型、低成本、高效益、综合饲养的方向发展;水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渔为主、多业发展的格局,海洋捕捞业由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业拓展,实现了以养为主的转变。
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虽然显著改善,但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农林牧渔结构不尽合理。
畜牧业、渔业在四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优势不突出。
二是各地结构调整大而全,小而全,趋同现象严重。
农户信息不灵,盲目发展问题比较突出。
各地没有形成较大的、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带、经济区,缺乏竞争能力强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三是品种结构中优质品种率低,产品质量不高;果品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苹果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亟待改善,传统品种改良开发力度不够;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产品档次不高,大宗常规品种产量高效益较低,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珍、稀品种改良、开发力度不够。
四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滞后。
在全国领先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数尚少,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流通渠道不畅,产销信息不灵,市场体系不完善。
五是有些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谷贱伤农、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等问题时有发生,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为尽快解决上述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现就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方针和原则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继续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综合发展农林牧渔各业,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农业成为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基础产业,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加速实现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山东省济宁市产业结构总体情况

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产业结构总体情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济宇市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意义。
整体较优的产业结构,能够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够改善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新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济宇要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实现经济乂好乂快发展,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必须尽快适应改革大局,拿出不破不立的决心和勇气,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一、产业结构现状基本分析(一)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质量性指标,也是系统研究某地区产业结构演变情况的基本依据。
改革开展以来,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尤其是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7.5:46.8:35.8,第三产业占比达到相对高地,2004年之后,产业结构经过调整放缓、平稳发展等儿个时期,至2013年, 第二产业占比达到51.1%,第三产业占比调整至36. 9%o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显著, 且第一与二三产业呈“剪刀形”发展趋势,“二、三、一”产业结构格局逐渐趋于稳定,经济增长的动因逐步向笫三产业转移,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显著提升。
伴随着三次产业增加值总量结构的调整,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00-2010年,一产从业人员占比下降19. 5个百分点,二、三产从业人员占比分别提高7. 7、11.8个百分点。
受此影响带动,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全社会从业人员人均GDP已由2000年的12981元/人提高至2013年的 67629 元/人。
炉护驴0炉我炉声箏溝eb炉少声声声声淸代炉炉炉图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演变情况(紛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G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图2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情况(紛(二)产业贡献率结构分析。
山东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董贯仓

文稿收到日期: 2010-10-22作者简介:董贯仓(1982-),男,山东省巨野县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渔业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
山东省作为一个渔业大省,渔业在全省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00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 346.25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0.6%,占全省GDP 的17.2%;渔业经济增加值855.7亿元,增加20.1%;渔民人均纯收入达8 816元,增长8.4%[1]。
渔业作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调整和优化全省经济结构、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断调整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是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
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涉及面广、竞争激烈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对生产规模、技术要求、流通途径及市场前景充分、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特点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目前,全国各省市地区乃至国际上针对渔业产业及其经济发展已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2-7];同时,有关山东省渔业产业化进程及产业现状分析也有不少报道[8-11]。
但是,针对山东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及其前景分析还鲜有报道。
为保障山东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推进,本文在深入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渔业生产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现有成功经验,完善了渔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及重点内容,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分析、展望了山东省渔业产业调整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期为政府渔业部门完善政策、修订行为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1 山东省渔业生产效益情况1.1 山东省渔业生产基本情况2008年,山东省水产品总产量749.1万t,比2007年增长5%;渔业经济总产值1 894.6亿元,增长14.4%,增加值855.7亿元,增长20.1%;水产养殖面积66.2万公顷,增长12.2%;水产品加工企业1 872家,年加工能力654.8万t,水产品加工总量435.5万t,下降1.1%;全省水产品进出口总量223.7万t,总值56.2亿美元,增长-4.4%和2.4%[1]。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分析[提要]近年来,青岛市逐年增长,但增速却大不如前。
本文以青岛市产业结构为突破口,主要分析青岛经济现状、青岛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及产业结构优化对策,从而探究青岛经济如何持续发展。
主要运用数据分析及理论分析方法,利用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展开讨论。
关键词青岛;产业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一、青岛市经济概况青岛位于山东半岛,现有人口900万人,被称为世界啤酒之城和世界帆船之都。
青岛的、财政支出、人口迁入量和工业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都超过了省会济南,位居山东之首。
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青岛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及创新型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如今已经形成了海洋经济、高端产业、生态科技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青岛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中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青岛港,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又是中国的军事要地。
并且,青岛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科技开发机构,主要集中于青岛高新区。
高新区有5个主要园区,其中最为发达的是高科园,孕育了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
此外,青岛还孕育了中国海洋大雪、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诸多科研高校。
所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青岛都具有重要的综合战略地位,已成为中国环渤海经济圈中综合经济实力仅次于北京、天津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
2022年,中国各省份排行榜上,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和河南省。
在城市排行榜上,青岛市排名第十二位,这个排名相比往年有下降趋势。
青岛近年来的虽然一直在增长,但增速逐年下降,远远低于十年前的增速。
二、青岛市五大重点产业青岛的五大重点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这五大产业的比重约为20。
那么,这五大产业究竟为何具有如此高的产值呢?第一,信息技术产业,在青岛高新区内配套设施完备,拥有众多骨干企业,并利用外资扩大规模,外向型经济活跃;第二,青岛的矿产资源丰富,周边的985211大学也源源不断地为青岛提供人才,给予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人力和物力的优势;第三,生物产业的优势在于以海洋生物医药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又有天然的海洋生物研究条件;第四,绿色低碳产业的优势主要是政府支持,因为青岛人口负担过重,所以发展此产业是必然趋势;第五,数字创意产业的兴起是由于青岛形成了由广告产业链、传媒产业链和高科技产业链所组成的全新产业园区的新型发展平台,提高了生产链的整体效率。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更新。
目前,山东省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其中,农业是山东省传统的支柱产业,而制造业则是山东省的优势产业,服务业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业产业结构当前,农业在山东省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下降,但山东农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尚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农业产业结构以粮食、蔬菜和水果为主。
其中以小麦、玉米和大豆种植量最大,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也保持着较大的优势。
然而,山东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传统种植业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给山东粮食生产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在市场需求方面,山东省农业产品的品质、品牌、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市场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为了发挥农业在山东省经济结构中的作用,需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具体措施包括:1.加大技术升级力度,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2.加强品牌建设和重点产品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龙头企业等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制造业是山东省优势的支柱产业。
在制造业领域,山东以化工、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为主要支撑。
山东省制造业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较大,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山东省的制造业产业结构也需要调整和变革。
在未来的发展中,山东省制造业产业结构需要更加关注环保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环保制造业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强环保投入,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2.积极引进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促进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3.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扩大出口规模,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对策分析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也面临着调整的挑战。
为了应对
这种挑战,山东省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竞争力。
本文
将就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1. 产业结构单一
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传统产业占据着较大比重,比如钢铁、煤炭
等重工业。
这种产业结构使得山东省的经济相对脆弱,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的影响。
2. 产业布局不均衡
山东省的产业布局不够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均衡的产业布局使得山东省整体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也影响了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3. 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
山东省在产业升级和转型方面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比如技术创新不足、人才短缺、
绿色发展滞后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山东省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潜
力。
1.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山东省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可以通过设立技术研发基地、引进高端人才等方式,提升科技实力,培育新兴产业。
2. 推进绿色发展
山东省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
循环。
可以通过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等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 优化产业布局
山东省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对内陆地区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可以通过投资兴办产业园区、引导企业向内陆转移等方式,促进产业布局的均衡发
展。
4. 加强产业转型和升级
山东省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
可以通过设立产业转
型升级基金、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支持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
5.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山东省要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为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可以通过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产业协作等方式,促进区域间产业的良性互动。
结语: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
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强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才能适应
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山东省能够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