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现控理论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绪论 PPT课件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系统数学描述的两种基本类型
系统是指由一些相互制约的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可能 是一个由反馈闭合的整体,也可能是某一控制装置或受控对 象。
本章中所研究的系统均假定具有若干输入端和输出端,如图所示。图 中方块以外的部分为系统环境,环境对系统的作用为系统输入,系统对环 境的作用为系统输出,二者分别用向量 u = [u1, u2, …, up]T 和 y = [y1, y2, …, yq]T 表示,它们均为系统的外部变量。描述系统内部每个时刻所处状况的 变量为系统的内部变量,以向量 x = [x1, x2, …, xn]T 表示。
)
控制(输入)向量
y1(t)
y
(t
)
y2
(t
)
ym
(t
)
输出(量测)向量
f1(x1, x2
f
(
x,
u,
t
)
f
2
(
x1
,
x2
fn (x1, x2
, xn , u1, u2 , xn , u1, u2
, xn , u1, u2
,ur ,t)
控制变量 u1 , u2 ,, ur
状态变量 输出变量
x1 , x2 ,, xn 通常并不要求必须是可测量的 y1 , y2 ,, ym 可以直接测量的,又称为量测变量
26
DgXu 中南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
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一般可用一组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
动态特性 xi (t) fi (x1, x2 , , xn;u1,u2, ur ;t) i 1, 2, , n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薛安克)-第7章
N
{ f [(n 1)T ] f (nT )} f (0) f [( N 1)T ]
第七章 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7.3.2 Z变换性质
Z变换有一些基本定理, 可以使Z变换的应用变得简单和 方便, 其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拉氏变换基本定理有相似之处。
1.
设ci为常数, 如果有
n
f (t) ciFi (z) c1F1(z) c2F2 (z) cnFn (z) , 则
i 1
n
F (z) ciFi (z) c1F1(z) c2F2 (z) cnFn (z)
即式(7.18)成立。
第七章 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4. 初值定理 设lim F(z)存在,则
z
f (0) lim F(z) z
(7.19)
证明 根据Z变换定义有
F (z) f (nT )zn f (0) f (T )z1 f (2T )z2
n0
当z→∞时, 上式右边除第一项外, 其余各项均趋于0, 因此,
上式中e-Ts是s的超越函数, 为便于应用, 令变量
z eTs
将上式代入式(7.10), 则采样信号f*(t)的Z变换定义为
F (z) Z[ f *(t)] Z[ f (t)] f (nT )zn
(7.12)
n0
严格来说, Z变换只适合于离散函数。这就是说, Z变换
式只能表征连续函数在采样时刻的特性, 而不能反映在采样时刻
i 1
(7.15)
第七章 数字控制系统分析基础 2.
实数位移定理又称平移定理。实数位移的含义,是指整个 采样序列在时间轴上左右平移若干个采样周期, 其中向左平移为 超前, 向右平移为滞后。
Z[ f (t kT)] zk F (z)
自控原理课件 第7章-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及其校正与设计
31
32
33
比例控制器另一作用是调整系统的开环放大 倍数,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 考虑图7.14所示带有比例控制器校正的控制系 统,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34
可见,Kp 愈大,稳态精度愈高,系统的时间常 数τ=T/(1+Kp )愈小,则系统响应速度愈快。 [例7.4]被控对象为一阶惯性的比例控制器控 制时SIMULINK仿真 如图7.15所示,一阶惯性环节为10/(5s+1) ,比例控制器增益为1时,系统输出为指数上升 形式。 如图7.16所示,被控对象不变,比例控制器 增益为10,系统输出仍为指数上升形式,输出与 输入不相等,仍为有差系统,但误差减小,且响 应速度加快,读者可计算验证。
67
由图7.36可见,校正前原系统是O型系统(无积 分器)是有静差系统。校正后系统成为I型系统(含 有一个积分器),在阶跃输入下能实现无静差,改 善了系统的稳态性能。校正前原系统相位裕量= 88º ,校正后相位裕量=65,相位裕量是减小的, 意味着系统的超调量将增加,降低了系统的稳定 性。总之,采用PI校正,能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而动态性能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7章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及其 校正与设计
本章主要讲述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器 及其校正。在对自动控制系统分析后,发现系统 不能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需要对系统进行改进, 在原有的系统中,有目的地增添一些装置和元件, 人为地改变系统的结构和性能,使之满足所要求 的性能指标,这种方法就称为校正。常用的校正 方法有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顺馈补偿。同时, 本章还简要叙述常用的工程上的设计方法。
38
SIMULINK仿真结果如图7.20所示,输出波形 虽有振荡,但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少,系统响 应得到了改善。 7.2.3 积分控制器(I)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7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
波波夫法是一个关于系统渐近稳定充分条件的频率域判据。 它可以应用于高阶系统,并且是一个准确判定稳定性的方法。
2020年11月17日
EXIT
第7章第16页
4.可以用频率特性的概念来研究和分析线性系统的固 有特性。不能用频率特性、传递函数等线性系统常用的 方法来研究非线性系统。
2020年11月17日
EXIT
第7章第15页
7.1.4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1. 相平面法 相平面法是求解一阶或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图解法。这种方法
既能提供的稳定性信息,又能提供时间响应信息。其缺点是只 限于一阶和二阶系统。 2. 描述函数法
齿轮传动的齿隙特性,液压传动的的油隙特性等均属于 这类特性。
当系统中有间隙特性存在时,将使系统输出信号在相位 上产生滞后,从而使系统的稳定裕度减少,动态特性变坏。
间隙的存在常常是系统产生自持振荡的主要原因。
2020年11月17日
EXIT
第7章第9页
4.继电器特性
0 y(t) b0sgn e(t)
在控制系统中若存在饱和特性,将使系统在大信号
作用下的等效放大倍数降低,从而引起瞬态过程时间 的延长和稳态误差的增加。对于条件稳定系统,甚至 可能出现小信号时稳定,而大信号时不稳定的情况。
2020年11月17日
EXIT
第7章第7页
2.死区(不灵敏区)特性
y (t )
0
k
e(t)
a sgn
e(t)
e(t) a e(t) a
2.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输入响应的性质只由系统本身的 结构及参量决定,而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而非线性 系统的稳定性及零输入响应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 的结构和参量,而且还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
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_非线性控制系统
7.2 相平面法
1. 基本概念 2. 相平面图的绘制 3. 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4.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7.2 相平面法
1. 基本概念 相平面法是一种求解二阶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方法。 1) 相平面图 f ( x, x ) 0 x 二阶系统的数学描述 ,得下列一阶微分方程组 设x1=x,x2= x
非线性系统一般理解为非线性微分方程所描述的
系统。 线性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叠加原理,因此非线性系 统也可以理解为不满足叠加原理的系统。
7.1 概述
2. 典型的非线性特性
1) 饱和特性
2) 死区特性
3) 间隙特性(滞环特性)
4) 变放大系数特性
5) 继电器特性
7.1 概述
1) 饱和特性
x(t) k 0 a e(t)
数学表达式
ke(t ) x(t ) ka signe(t )
1 signe(t ) 1 不定
e(t ) a e(t ) a
-a
符号函数(开关函数)
e(t ) 0 e(t ) 0 e(t ) 0
图 7.2 饱和特性
a – 线性域宽度 k – 线性域斜率
(d)半稳定极限环
(a) 可通过实验观察到。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极限环 的大小,以满足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
(b) 不能通过实验观察到。设计时应尽量增大极限 环的大小,以扩大系统的稳定域。
(c)、(d)不能通过实验观察到。(c)不稳定。(d)稳 定,但过渡过程时间将由于极限环的存在而增加。
7.2 相平面法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 统
现代控制理论(20世纪50 年代后)
可以是比较复杂的系统
控制工程技术基础 第7章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7.2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7.2.1状态、状态变量
状态:系统运动信息的集合。 状态变量:可以完全确定系统的运动状态且数目最小的一组变量。所 谓完全确定,是指只要给定t0时刻的这组变量的值和系统在t ≥t0时系 统的输入函数,则系统在t > t0的任意时刻的状态就可完全确定。所谓 数目最小是指:如果变量数目大于该值,则必有不独立的变量;小于 该值,又不足以描述系统的运动状态。 状态向量:n个状态变量x1 (t),x2 (t),…, xn (t)所构成的向量X(t)就 是系统的状态向量,记作X(t)=[x1 (t),x2 (t),…, xn (t)]T
上一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一页
返回
7.4最优控制
以上可见,邦特略京极小值原理实际上是把一个求性能指标J的 最小值问题,转化成一个求哈密顿函数H的最小值问题。 当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第7章现代控制理论简介
7.1概述 7.2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7.3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 7.4最优控制
7.1概述
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简单说明如下。 1.最优控制 在图7-1所示系统中,有一组输入函数u (t)作用在受控系统上,其 相应状态变量是x (t),通过量测系统可得到这些状态的某种组合y (t), 此即系统输出。根据实际需要,可为受控系统指定一些目标(性能指 标)。 2.最优估计 图7-1所示系统中,输出量y (t)是通过量测系统由状态转换过来 的。但实际的量测系统常受到噪声v (t)的干扰,如图7-2所示。如果将 整个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传递系统,用输入噪声w( t)表示这个系统的 模型误差,也称动态噪声,则从y (t)中,克服w( t)和v (t)的影响估计 出状态x (t)来,称为最优状态估计问题。
精品课件-线性控制系统理论与方法(李俊民)-第7章
S Si
i 1
由 PBH 秩判据,( A, B ) 不能控等价于存在 A 的左特征向量
z 使得 zT B 0 ,于是
| (A, B)不能控 | zT B 0 l | zT B 0
zS
i1 zSi
(7.8)
第7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
由于{A,B}能控,同样由 PBH 秩判据有,对于矩阵 A 的左特征向量 zi
第7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 性能指标的类型可分为非优化型性能指标和优化型性能指
标。 对于非优化型性能指标, 按照对期望运动形式以不同角度
去规定性能, 可有多种提法, 常用的非优化型指标提法有:
(1) 以渐近稳定作为性能指标, 相应的综合问题称为镇定 问题。
(2) 以一组期望的闭环极点作为性能指标, 相应的综合问 题称为极点配置问题。
x
1 0
2 3
x
0 1u,
y
1
1x
因为
Q0
C 1 CA 1
1 5 , rankQ0
n
2,所以Σ0为能观测的。
引入状态反馈K=[0 4], 反馈系统为
x
(
A
BK)x
Bv
1 0
2 1 x
10v,
y
1
1x
第7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
由于 QOK
C
C(A BK)
1 1
1 1 ,
显然Rank(QOK)=1<2,
Rank(QOK)=1<2, 闭环系统不能观测。但K=[0 1]时,闭环系统 又是能观测的。
第7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
定理7.2 输出反馈的引入能保持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 性, 即输出反馈系统ΣF为能控(能观测)是受控系统Σ0为 能控(能观测)。
信号与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图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简化方框图
7.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开环控制 闭环控制(反馈控制) 复合控制
一.按控制方式分类
10
1.开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 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 系统。开环控制又分为无扰动补偿和有扰动补偿两种。
n r 给定值 干扰 c 被控量
控制器
测量信号
执行机构 测量、变送器
受控对象
图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典型方框图
用“ ”号代表比较元件,“—”号代表两者符号 相反,“+”号代表两者符号相同。信号沿箭头方向从输 入端到达输出端的传输通路称前向通路;系统输出量经 测量元件反馈到输入端的传输通路称反馈通路。
3.复合控制系统
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式。它 是在闭环控制的基础上,加入给定输入信号或扰动输入 信号的补偿通道,用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这样的系 统称为复合控制系统。
• 现代控制理论
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 研究多输入-多输出、 时变、非线性一类控制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 系统具有高精度和高效 能的特点。
2
7.2 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
过热器
蒸汽流量
过热器
蒸汽流量 给定值
气 鼓 省 煤 器
眼
脑 手
气 鼓 给 水 流 量
省 煤 器
测 量 变送器
控制器
执行机构
给水 流量 控制阀
26
二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控制任务
自动控制的任务:在理想情况下,使受控对象的被控 量等于给定值。 各类控制系统为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必须满足一 定的性能要求: 1、对随动系统,要求系统的被控量能迅速、准确地 跟踪给定输入的变化,而不受干扰的影响。 2、对恒值系统,要求系统能迅速克服干扰的影响, 使被控量准确地恢复至期望值。
第7章现代控制理论上课讲义
dl (dx)2(dy)2
单元弧长变化率
dl 1 y&2 dx 因而 A 、 B 两点间曲线长度
J y(x) l x2 1 y&2dx x1
其值取决于函数 y(x) 的选取。
1
tdt
0
1 2
t2
1 0
1 2
J (x)
1
sin tdt
( cos t) 1
1 cos1
0
0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定积分 J (x) x(t)dt 并不是一个泛函,因为无论函数 x(t)
如何选取, J (x(t)) 没有一个确定的值。
2020年6月28日
第7章第11页
又如平面上给定两点之间的曲线长度是一个泛函。设 ( x, y) 平面上有 A 、B 两点,其坐标
J (C1x1(t) C2 x2 (t)) C1J ( x1(t)) C2J ( x2 (t)) ,且其增量可以表示为
m ( t ) 飞船登月舱质量 h ( t ) 高度 v ( t ) 垂直速度
u ( t ) 发动机推力 g 月球重力加速度为常数
M 飞船登月舱不含燃料时的质量 F 登月舱所载燃料质量 h 0 登月舱登月时的初始高度 v 0 初始垂直速度
2020年6月28日
第7章第3页
登月舱的运动方程
h&( t ) v ( t )
本节在简要地介绍泛函及变分学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着重阐 述无约束条件的最优控制变分求解和有等式约束条件的最优控制 变分求解方法。
2020年6月28日
第7章第9页
7.2.1 泛函与变分法的基本概念
第七章--控制实验PPT课件
.
6
第二节 控制实验的程序与技术
一、控制实验有以下程序: 1、选择课题,确立研究假设 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 其次是简化众多的影响因素,选择具有重要重 要影响的因素,最后确立自变量和应变量,并在假 设的描述中详细地说明所要探测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
7
在有关大众传播诸多因素中依实验目的并参照 有关理论或定论,选择一对与研究目的相符的因果 关系因素来作为实验变量。
二、撰写研究报告
.
23
思考题: 1、控制实验法的特点有哪些? 2、掌握控制实验法的步骤和程序。
.
24
.
20
三、控制实验主要关注的条件 传播学中的控制实验主要关注以下条件: 1、信源的条件——测试信源可信性与传播效果 之间的关系; 2、信息内容的条件——测试不同的信息内容是 否会导致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3、传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测试不同的内容 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各自具有什么样的说服效果;
卢因
.
3
这一方法需要在经过特殊设计的专门的实验室 中进行。实验室内应配有阅读机、录音机、放映机 以及各种记录、测量反应的仪器,对实验室的形状、 灯光、色彩等也会有特殊的要求。试验进行时必须 人为地控制某些变量以观察特殊变量与传播效果之 间的因果关系。
.
4
二、控制实验的特点
1、研究对象较少;
2、 研究环境是在实验室人为的环境中。
第七章 控制实验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控制实验的操作方法 第三节 研究报告
.
1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控制实验:在传播学中,控 制实验主要是用于测试特定的信 息刺激或环境条件与人的特定心 理或行为反应类型之间的因果关 系。
.
石群自动控制原理(第7章)
➢ 采样/脉冲控制系统: 系统中的离散信号是脉冲序列形式的离散系统。
➢ 数字/计算机控制系统 系统中的离散信号是数字序列形式的离散系统。
1. 采样控制系统 采样系统是对来自传感器的连续信息在某些规定的
时间瞬时上取值,而无法获取瞬时之间的信息。
⑦若采样编码是瞬间完成,并用理想脉冲等效代替数 字信号,则数字信号可以看成脉冲信号, A/D转换器 可用每隔T秒瞬时闭合一次的理想采样开关S来表示。
⑵D/A转换器 ①将离散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模拟信号的装置。 ②D/A转换包括解码和复现两个过程。
离散数字--解码--离散模拟--复现(保持器)--连续模拟
连续信号
采样器 保持器
脉冲序列
采样系统:采样器和保持器是特殊环节。 ⑴信号采样和复现
①采样:连续信号转变为脉冲信号。 ②采样器,例如采样开关。 ③T是采样周期,fs=1/T是采样频率。 ④采样角频率:ωs=2π/T=2πfs,单位是rad/s ⑤采样持续时间τ<<T,τ<<max{连续部分的时间
常数},通常认为τ趋近于0。 ⑥矩形面积
⑤对于传输延迟,甚至大延迟控制系统,可以引入采样 的方式稳定。
4. 离散系统的研究方法 数学基础:Z变换。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1. 采样过程 ①采样器,又称采样开关:把连续信号变换为脉冲序列。 ②采样过程:用一个周期性闭合的采样开关S表示。
通常可认为,采样开关的闭合时间τ非常小,是ms、
μs级的,远小于采样周期T和系统连续部分的最大时间 常数。
请分析:采样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采样:在离散时刻,采集连续的幅值。 编码:即A/D过程,将采样值进行0、1编码。
现代控制理论与工程课件
基本概念。
[例1-1] 观察机器人搬运物体的控制过程,
如图1-1所示。图中为5关节机器人,其中有2个
转动关节,3个摆动关节。末端执行器为一个夹 持器,机器人的任务是通过夹持器抓取A处的物 体,并将其搬运至B处。
图1-1 5关节搬运机器人
为了达到最优控制效果,需要精心设计 合适的过程控制算法,使得搬运物体的速度 最快,而且搬运过程既平稳,定位又准确。 则必然涉及到多变量、耦合和非线性等复杂 的控制问题。传统控制理论通常无法解决如
模型输入输出数据的测量,利用统计方法对系
统的状态进行估计。其中,卡尔曼滤波为典型
的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5.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指得是控制系统能够适应内部
参数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作
用,使系统达到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或满足对这
一类系统的控制要求。
6.鲁棒控制 这类控制问题指得是针对系统中存在一定 范围的不确定,设计所谓的鲁棒控制器,使得
变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例如,对于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提高输入电
压,电动机转速相应提高,但电动机具有惯性,
响应会出现延迟,所以当提高输入电压时,电
动机的转速并不可能立即有反馈形成的调节作
用。
如果控制系统认为电动机的转速没有提高, 再继续增加输入电压,则有可能超过了希望转
速所对应的输入电压值。电动机在延迟了一段
古典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
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导致了自动控制
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最大的成果之一是PID控制 规律的产生,对于无时间延迟的单回路控制系 统很有效,在工业过程控制中仍被广泛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非线性系统ppt课件
7.1.3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非线性的数学模型为非线性微分方程,大多数尚无 法直接求解。到目前为止,非线性系统的研究还不成熟, 结论不能像线性系统那样具有普遍意义,一般要针对系 统的结构,输入及初始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工程 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描述函数法(本质非线性):是一种频域分析法,
实质上是应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将非线性特性线性化, 然后用频域法的结论来研究非线性系统,它是线性理论 中的频率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的推广,不受系统阶次的限 制。
(2)相平面法(本质非线性):图解法。通过在相平 面上绘制相轨迹,可以求出微分方程在任何初始条件下 的解。是一种时域分析法,仅适用于一阶和二阶系统。
4M
sin t
故理想继电器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N ( A)
Y1 A
1
4M
A
请牢记!
即 N(A)的相位角为零度,幅值是输入正弦信号A的函数.
2.饱和特性
当输入为x(t)=Asinωt,且A大于线性区宽度a 时,
饱和特性的输出波形如图7-10所示。
y
x
N
M
k 0a
x
yy
0 ψ1
π
2π
ωt
0 x
ψ1
π
A sin 1
x(t) Asint
则其输出一般为周期性的非正弦信号,可以展成傅氏级 数:
y(t ) A0 ( An cos nt Bn sin nt ) n1
若系统满足上述第二个条件,则有A0=0
An
1
2 y(t ) cos ntd t
0
Bn
1
2 y(t ) sin ntd t
0
由于在傅氏级数中n越大,谐波分量的频率越高,An,Bn
周三多管理学课件第七章控制
周三多管理学课件_第七章_控制第 7 章控制6 3>. 1 控制概述6 . 2 控制的过程与类型6 . 3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控制的概念及其与计划的关系。
2.明确控制的目的及导致控制更加重要的因素。
3.熟悉控制的过程、类型及关键控制点的使用。
4.掌握行为控制法、预算控制法、生产控制法等控制方法。
引言麦当劳公司以经营快餐闻名遐迩。
1955年,克洛克在美国创办了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其菜单上的品种不多,但食品质量高,价格廉,供应迅速,环境优美。
连锁店迅速发展到每个州,至1983年,国内分店已超过6000家。
1967年,麦当劳在加拿大开办了首家国外分店,以后国外业务发展很快。
到1985年,国外销售额约占它的销售总额的1/5。
在40多个国家里,每天都有1800多万人光顾麦当劳。
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3万家连锁店,其中在中国有700家。
麦当劳金色的拱门允诺:每个餐厅的菜单基本相同,而且“质量超群,服务优良,清洁卫生,货真价实”。
它的产品、加工和烹制程序乃至厨房布置,都是标准化的,严格控制的。
它撤消了在法国的第一批特许经营权,因为他们尽管盈利可观,但未能达到在快速服务和清洁方面的标准。
麦当劳的各分店都由当地人所有和经营管理。
鉴于在快餐饮食业中维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其经营成功的关键,因此,麦当劳公司在采取特许连锁经营这种战略开辟分店和实现地域扩张的同时,就特别注意对各连锁店的管理控制。
如果管理控制不当,使顾客吃到不对味的汉堡包或受到不友善的接待,其后果就不仅是这家分店将失去这批顾客及其影响人光顾的问题,还会波及影响到其他分店的生意,乃至损害整个公司的信誉。
为此,麦当劳公司制定了一套全面、周密的控制办法。
麦当劳公司主要是通过授予特许权的方式来开辟连锁分店。
其考虑之一,就是使购买特许经营权的人在成为分店经理人员的同时也成为该分店的所有者,从而在直接分享利润的激励机制中把分店经营得更出色。
特许经营使麦当劳公司在独特的激励机制中形成了对其扩展中的业务的强有力控制。
自动控制理论 第七章
x a( x , x)x b( x , x)x 0
相轨迹的斜率方程为
x)x b( x , x)x 令 dx dx a( x , dx x dx
2016/11/12
上式可改写成
a ( x , x ) x b ( x , x ) x x b ( x , x ) x x a( x , x)
0.5
0
2016/11/12
1
0.7 0.4
x ( x2 1)x x 0
2 0 1
x 0 2 5 6
3
x
3
0
5 2 0
2016/11/12
6
1 0 2
2016/11/12
j
s1
x
j
s1
x
0
0
x
0
0
x
s2
稳定焦点
s2
不稳定焦点
j
x
j
x
s2
s1
0
0
x
0
s1
s2
0
x
稳定节点
不稳定节点
2016/11/12
j
s1
x
0
0
x
s2
中心点
j
斜率 k s 2
x
s1
0 s2
0
x
斜率 k s 1
2016/11/12
鞍点
§7.3
x
解:原方程可写为:dx ( x x) , dx ( x x)
dx
x
dx
得等倾线方程为:
现代控制理论-第7章-最 优 控 制
代入式(7-11)则得:
* * * * F x , x , t F x , x ,t tf dJ d dt t0 d x dt x
(7-12)
* * F x , x ,t
§7.1 无约束条件的性能指标(泛函)
极值问题
(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 设性能指标为积分型(拉格朗日问题)
t ,t J F x t ,x dt t0
tf
(7-1)
x t
t0
tf
xf
A
B
x* t
固定或自由
x t0 x t f
x0
t0
tf
t
航天飞机最小能量控制
⑷ 线性调节器问题:
J x t dt
tf i 1 t0 2 i
n
tf
t0
2 x i t dt i 1
n
特别要注意以下的指标形式:
tf
导弹滚动通道调节问题
1 T T J x t Qx t u t Ru t dt t0 2 1 T T F x t , u t , t x t Qx t u t Ru t 2
2
2
(7-20)
(3) 泛函 J x 在 x* t 处达到极小值的必要条件为:
J x* , x 0
其充分条件为:
(7-21)
2 J x* , x 0
(7-22)
仍然讨论固定边界的泛函极值,即设泛函为积分型(拉 格朗日问题): tf (7-23) J F x t , x t , t d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次课小结一、 Lyapunov 意义下的稳定性问题基本概念● 平衡状态的概念● Lyapunov 意义下的稳定性定义(稳定,一致稳定,渐进稳定,一致渐进稳定,大范围渐进稳定等)● 纯量函数的正定性,负定性,正半定性,负半定性,不定性 ● 二次型,复二次型(Hermite 型)二、 Lyapunov 稳定性理论● 第一方法 ● 第二方法三、 线性定常系统的Lyapunov 稳定性分析● 应用Lyapunov 方程Q PA P AH-=+来进行判别稳定性四、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自由运动的衰减率性能估计● 衰减系数,一旦定出min η,则可定出)(x V 随时间t 衰减上界。
● 计算min η的关系式五、 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运动稳定性及其判据● 离散系统的大范围淅近稳定判据,Lyapunov 稳定判据在离散系统中的应用六、 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综合与设计的基本问题●问题的提法●性能指标的类型●研究的主要内容七、极点配置问题●问题的提出●可配置条件●极点配置算法5.2.5 爱克曼公式(Ackermann ’s Formula) 考虑由式(5.1)给出的系统,重写为Bu Ax x +=假设该被控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的,又设期望闭环极点为n s s s μμμ===,,,21 。
利用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律Kx u -=将系统状态方程改写为x BK A x )(-=(5.14)定义BK A A -=~则所期望的特征方程为)())((~11121=++++=---=-=+-**--*n n n nn a s a sa s s s s A sI BK A sI μμμ由于凯莱-哈密尔顿定理指出A ~应满足其自身的特征方程,所以0~~~)~(**11*1*=++++=--I a A a A a A A n n n n φ (5.15)我们用式(5.15)来推导爱克曼公式。
为简化推导,考虑n = 3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对任意正整数,下面的推导可方便地加以推广。
考虑下列恒等式22333222~~)(~~)(~~ABK A ABK BK A A BK A A A BK ABK A BK A A BKA A I I ---=-=--=-=-== 将上述方程分别乘以)1(,,,*0*0*1*2*3=a a a a a ,并相加,则可得32*1*2*3~~~AA a A a I a +++-+--+-+=32*1*2*3)~()(A A BK ABK A a BK A a I a22~~ABK A ABK BK A --------+++=BK A A BK a ABK a BK a A A a A a I a 2*1*1*232*1*2*3~2~~A BK A ABK -- (5.16)参照式(5.15)可得0)~(~~~*32*1*2*3==+++A A A a A a I a φ也可得到0)(*32*1*2*3≠=+++A A A a A a I a φ将上述两式代入式(5.16),可得BKA A ABK ABK a A BK A BK a BK a A A 2*12*1*2**~~~)()~(------=φφ由于0)~(*=A φ,故BKA A K K a AB A K A K a K a B A 2*12*1*2*)~()~~()(+++++=φ⎥⎥⎥⎦⎤⎢⎢⎢⎣⎡+++=K A K K a A K A K a K a B A AB B ~~~][*12*1*22 (5.17)由于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的,所以能控性矩阵][2B A AB B Q =的逆存在。
在式(5.17)的两端均左乘能控性矩阵Q 的逆,可得⎥⎥⎥⎦⎤⎢⎢⎢⎣⎡+++=-K A K K a A K A K a K a A B A AB B ~~~)(][*12*1*2*12φ上式两端左乘[0 0 1],可得KK A K K a A K A K a K a A B A AB B =⎥⎥⎥⎦⎤⎢⎢⎢⎣⎡+++=-~~~]100[)(]][100[*12*1*2*12φ重写为)(][]100[*12A B A AB B K φ-=从而给出了所需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 。
对任一正整数n ,有)(]][1000[*11A B AAB B K n φ--= (5.18)式(5.18)称为用于确定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 的爱克曼方程。
------------------------------------------------- [例5.1] 考虑如下线性定常系统Bu Ax x +=式中⎥⎥⎥⎦⎤⎢⎢⎢⎣⎡=⎥⎥⎥⎦⎤⎢⎢⎢⎣⎡---=100,651100010B A利用状态反馈控制Kx u -=,希望该系统的闭环极点为s = -2±j 4和s = -10。
试确定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 。
首先需检验该系统的能控性矩阵。
由于能控性矩阵为:⎥⎥⎥⎦⎤⎢⎢⎢⎣⎡--==316161010][2B A AB B Q所以得出det Q = -1,因此,rank Q = 3。
因而该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的,可任意配置极点。
下面,我们来求解这个问题,并用本章介绍的3种方法中的每一种求解。
方法1: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式(5.13)。
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156651101||3221323=+++=+++=⎥⎥⎥⎦⎤⎢⎢⎢⎣⎡+--=-a s a s a s s s s s s sA sI因此1,5,6321===a a a期望的特征方程为2006014)10)(42)(42(*3*22*1323=+++=+++=+++-+a s a s a s s s s s j s j s因此200,60,14*3*2*1===a a a参照式(5.13),可得]855199[]6145601200[=---= K方法2:设期望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为][321k k k K =并使||BK A sI +-和期望的特征多项式相等,可得⎥⎥⎥⎦⎤⎢⎢⎢⎣⎡----⎥⎥⎥⎦⎤⎢⎢⎢⎣⎡=+-651100010000000||s s s BK A sI 321[100k k k ⎥⎥⎥⎦⎤⎢⎢⎢⎣⎡+ 20060141)5()6(65110012312233321+++=++++++=++++--=s s s k s k s k s k s k k ss因此2001,605,146123=+=+=+k k k从中可得8,55,199321===k k k或]855199[=K方法3:第三种方法是利用爱克曼公式。
参见式(5.18),可得)(]][100[*12A B A AB B K φ-=由于I A A A A 2006014)(23*+++=φ⎥⎥⎥⎦⎤⎢⎢⎢⎣⎡---=⎥⎥⎥⎦⎤⎢⎢⎢⎣⎡+⎥⎥⎥⎦⎤⎢⎢⎢⎣⎡---+⎥⎥⎥⎦⎤⎢⎢⎢⎣⎡---+⎥⎥⎥⎦⎤⎢⎢⎢⎣⎡---=11743771598855199100010001200651100010606511000101465110001023且⎥⎥⎥⎦⎤⎢⎢⎢⎣⎡--=316161010][2B A AB B可得]855199[11743771598855199001016165]100[117437715988551993161610100]100[1=⎥⎥⎥⎦⎤⎢⎢⎢⎣⎡---⎥⎥⎥⎦⎤⎢⎢⎢⎣⎡=⎥⎥⎥⎦⎤⎢⎢⎢⎣⎡---⎥⎥⎥⎦⎤⎢⎢⎢⎣⎡--=-K显然,这3种方法所得到的反馈增益矩阵K 是相同的。
使用状态反馈方法,正如所期望的那样,可将闭环极点配置在s = -2±j 4和s = -10处。
------------------------------------------------------------------------------应当注意,如果系统的阶次n 等于或大于4,则推荐使用方法1和3,因为所有的矩阵计算都可由计算机实现。
如果使用方法2,由于计算机不能处理含有未知参数n k k k ,,,21 的特征方程,因此必须进行手工计算。
5.2.6 注释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矩阵K 不是唯一的,而是依赖于选择期望闭环极点的位置(这决定了响应速度与阻尼),这一点很重要。
注意,所期望的闭环极点或所期望状态方程的选择是在误差向量的快速性和干扰、测量噪声的灵敏性之间的一种折衷。
也就是说,如果加快误差响应速度,则干扰和测量噪声的影响通常也随之增大。
如果系统是2阶的,那么系统的动态特性(响应特性)正好与系统期望的闭环极点和零点的位置联系起来。
对于更高阶的系统,期望的闭环极点位置不能和系统的动态特性(响应特性)联系起来。
因此,在决定给定系统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 时,最好通过计算机仿真来检验系统在几种不同矩阵(基于几种不同的期望特征方程)下的响应特性,并且选出使系统总体性能最好的矩阵K 。
5.3 利用MATLAB 求解极点配置问题用MATLAB 易于求解极点配置问题。
现在我们来求解在例5.1中讨论的同样问题。
系统方程为Bu Ax x +=式中⎥⎥⎥⎦⎤⎢⎢⎢⎣⎡=⎥⎥⎥⎦⎤⎢⎢⎢⎣⎡---=100651100010B A , 采用状态反馈控制Kx u -=,希望系统的闭环极点为s =μi(i=1,2,3),其中10,42,42321-=--=+-=μμμj j现求所需的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 。
如果在设计状态反馈控制矩阵K 时采用变换矩阵P ,则必须求特征方程|s I-A |=0的系数1a 、2a 、和3a 。
这可通过给计算机输入语句P = poly(A )来实现。
在计算机屏幕上将显示如下一组系数:则)4(3),3(2),2(1321P a a P a a P a a ======。
为了得到变换矩阵P ,首先将矩阵Q 和W 输入计算机,其中][2B A AB B Q =⎥⎥⎥⎦⎤⎢⎢⎢⎣⎡=001011112a a a W 然后可以很容易地采用MATLAB 完成Q 和W 相乘。
其次,再求期望的特征方程。
可定义矩阵J ,使得⎥⎥⎥⎦⎤⎢⎢⎢⎣⎡---+-=⎥⎥⎥⎦⎤⎢⎢⎢⎣⎡=1000042004200000321j j J μμμ从而可利用如下poly(J )命令来完成,即因此,有)4(3),3(2),2(1*3*2*1Q aa a Q aa a Q aa a ======即对于*i a ,可采用aai 。
故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 可由下式确定:1112233][-***---=P a a a a a a K或aaaaaaaaa=--K-3[P(inv())3*2]211采用变换矩阵P求解该例题的MATLAB程序如MATLAB Program 5.1所示。
Q=[B A*B A^2*B];%*****Check the rank of matrix Q*****rank(Q)ans=3%*****Since the rank of Q is 3, arbitrary pole placement is% possible *****%*****Obtain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characteristic polynomial%|sI-A|. This can be done by entering statement poly(A)*****JA=poly(A)JA=1.0000 6.0000 5.0000 1.0000a1=JA(2);a2=JA(3);a3=JA(4);%*****Define matrices W and P as follows*****W=[a2 a1 1;a1 1 0;1 0 0];P=Q*W;%*****Obtain the desired chracteristic polynomial by defining%the following matrix J and entering statement poly(J)*****J=[-2+j*4 0 0;0 -2-j*4 0;0 0 -10];JJ=poly(J)JJ=1 14 60 200aa1=JJ(2);aa2=JJ(3);aa3=JJ(4);%*****State feedback gain matrix K can be given by *****K=[aa3-a3 aa2-a2 aa1-a1]*(inv(P))K=199 55 8%*****Hence, k1,k2,and k3 are given by *****k1=K(1),k2=K(2),k3=K(3)如果采用爱克曼公式来确定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 ,必须首先计算矩阵特征方程φ(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