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患者安全管理
医院急诊科病人管理制度
医院急诊科病人管理制度第一章急诊科简介第一条医院急诊科的职责和目的医院急诊科致力于为病人供应24小时全天候的急诊医疗服务,快速、高效地对待和治疗急性病情,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急诊科的职责包含但不限于:1.对急诊病情进行初步评估与处理;2.为体温、心跳、血压、血氧等关键生命体征异常的病人供应立刻护理;3.为急性损害(如创伤、烧伤等)的病人供应紧急救治;4.布置院内外其他科室的转诊和病案协作工作;5.对急诊患者进行追踪随访。
第二条服务对象急诊科接诊对象为经过初步推断可能存在急性病情的全部患者,包含但不限于不明原因昏迷、心肺骤停、创伤等。
第三条急诊科的管理和组织结构1.急诊科由一位主任医师领导,配备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护士、行政人员等工作人员。
2.主任医师负责急诊科的整体管理和决策,对各项工作负有最终责任。
3.护士长为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负责人,负责护理人员的培训、引导和质量掌控等工作。
第二章病人就诊流程管理第四条就诊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护士进行登记,如遇到危重病例应立刻布置快速初步救治。
2.快速初步救治后,由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并订立相应的治疗方案。
3.依据病情和治疗需求,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试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手术等。
4.医生依据初步诊断结果和治疗需求,为患者进行治疗或转诊至其他科室。
5.患者治疗完毕后,由护士进行复查和随访,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五条病情评估和分级1.急诊科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依照国家标准将病人分为不同级别,包含急重病人、急诊危重病人、急诊创伤病人等。
每个级别的病人都有相应的优先处理和治疗流程。
2.医生和护士应依据病人情况进行快速准确的病情评估,并快速将病人分级,确保高危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第六条病人随访1.患者治疗完毕后,急诊科应负责对病人进行随访。
2.随访内容包含患者病情转归、出院后医嘱的执行情况、复诊情况等。
3.随访结果应及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并依据需要,及时与其他科室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和病愈情况。
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为处置疾病突发、危及生命的病人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急诊科护士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保障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但是,急诊科之所以被称为“最危险的科室”之一,是因为其具有高风险性、高复杂性、高不可预测性的特点。
为此,本文将从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1. 病人急情突发风险因为急诊科主要是负责救治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急重症等特殊情况的病人,这样子的病人都存在着急情突发的风险。
即使是在进行初始评估时,病情往往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但是急诊科护士是必须要对这里的情况随时准备做出迅速反应的。
2. 病人体位性低血压风险由于急诊科病人的急诊情况,这里的病人大多是处于卧床体位的。
由此带来的风险就是,体位性低血压。
因为病人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诊治,加之病人体位往往处于卧床状态,血流量相应地受到了抑制,因此导致了低血压的情况。
3. 营养不良风险急诊科这样特殊的医疗环境下,病人都存在极大的压力,而且还存在精神上的抽离。
这样产生的重要影响就是病人饮食不良,乃至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4. 疼痛管理风险因为急诊科病人的这种急性情况,疼痛成为了难以避免的。
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疼痛的诊断和治疗,对于这样的诊治药物,能不能有效地控制引导和治疗疼痛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急诊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 及时开展患者初步评估急诊科护士第一时间需要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做出诊断和处理方案。
在应尽量让患者避免出现意外情况,在预订的时间内完成手术、进行特殊治疗。
2. 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急诊科护士可以通过提高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来减少病人的不安情绪和疼痛,增加一定的抵抗力。
同时,可以通过患者的声音来判断疼痛程度,帮助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3. 安全隔离措施为了避免在急诊科传染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的情况,护士需要分配不同的病人,保障他们的病情不会相互妨碍。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院中最为重要和紧张的工作之一,护士在急诊科必须做好各种准备,以面对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
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隐患,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应对,可能会给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甚至危险。
下面就来谈谈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常见隐患1.患者情绪激动急诊科是一个情绪波动大的地方,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痛苦或等待时间过长而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
患者情绪激动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可能伤害到护理人员。
2.传染风险急诊科是病情复杂、病种繁多的地方,患者的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感染风险,如流感、结核病、传染性腹泻等。
3.医患沟通困难急诊科的工作环境繁忙、紧张,医生和护士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这可能会导致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误解、冲突。
4.工作压力大急诊科是一个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场所,护士可能需要面对繁忙的工作、复杂的病情、长时间的工作等各种压力,这可能会导致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
5.安全隐患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故障、药品混淆、抢救过程中的意外等。
二、防范措施1.培训和教育针对患者情绪激动和暴力行为等问题,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应对患者的情绪,如何防范和化解暴力事件,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2.个人防护在处理传染风险时,护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正确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等。
3.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和护士应加强医患沟通,尽量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细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尊重。
4.心理疏导面对工作压力大的问题,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释放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例如通过聊天、运动、娱乐等方式来舒缓自己的压力。
5.安全管理急诊科应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建立健全的急救设备和应急预案,确保医疗安全,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规范急诊护理工作,提高急诊护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急诊科护理部负责制定、修订、解释本制度,并监督执行。
2.急诊科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并对护理安全负总责。
3.急诊科各班次护士按照本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三、护理安全管理要求1.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急诊急救技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嘱准确无误。
发现疑问,立即向有关人员反馈。
3.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5.加强急诊药品、器械、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
6.加强急诊环境安全管理,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防止滑倒事故。
7.严格执行消防管理制度,确保消防安全。
8.加强心理护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防止自杀、自伤等事件发生。
9.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10.加强护理记录管理,确保记录真实、完整、准确。
四、具体措施1.急诊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早发现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2.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每日核对医嘱,发现疑问立即向有关人员反馈。
未经核对的医嘱不得执行,一旦医嘱执行有误,不得隐瞒,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补救措施。
3.加强对昏迷及意识不清患者的管理,24小时内必须有专人陪护,躁动不安者应使用床档或四肢约束带约束,以防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4.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放在安全房间,房间内不得有锐器等危险物品,以防自杀或伤及他人。
5.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通知家属、值班医生、护士长并做好记录,加强心理护理、严格床头交接及巡视制度,实施24小时监护。
6.严格执行护理分级管理的相关制度,按时巡视病房。
7.严格遵守毒麻药管理制度,杜绝不安全隐患。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及消防知识的宣传,责任落实到人,随时查除不安全隐患,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防应急事件的处理。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是医护人员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工作内容繁重,常常存在一些潜在的隐患问题。
本文将从工作环境、患者病情、医疗设备等方面介绍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一、工作环境方面的隐患及防范措施1.1 工作场所安全隐患急诊护理工作场所面积通常比较狭小,人流量大,容易造成拥挤和混乱。
这样的环境容易导致医护人员在走动时受到阻碍,增加工作风险。
防范措施:(1) 保持工作场所整洁,确保通道畅通,减少跌倒和碰撞的风险;(2) 合理规划急诊区域,确保医护人员的活动空间;(3)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专门的护理站和休息区,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2 感染控制隐患急诊科是各种急性传染病患者最容易聚集的地方,医护人员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患者,加之患者数量多、疾病种类繁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防范措施:(1) 严格按照感染控制规范进行操作,如洗手、戴手套、口罩等;(2) 对各种耗材和医疗设备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3) 对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进行隔离管理,减少传染风险。
1.3 精神压力隐患急诊护理工作需要面对病情复杂、患者情绪激动等情况,容易出现工作压力大的情况,长期工作下来容易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防范措施:(1) 加强护理团队的协作配合,减轻个体压力;(2) 建立心理支持机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3) 强化医护人员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1 病情评估不准确患者来急诊的病情难以预测,有时候可能出现急症治疗不及时、病情评估不准确的情况。
防范措施:(1) 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提高对各种疾病的识别能力;(2) 加强患者的病情评估培训和规范化操作,提高评估准确率;(3) 对于有疑问的病情,应尽快向上级医师请教,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2 家属情绪激动患者家属在急诊科往往情绪激动,容易对医护人员施压,甚至影响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6篇,医院对患者安全措施有哪些
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6篇,医院对患者安全措施有哪些今天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6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医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一.医务人员执行查对制度管理措施1.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关键流程:急诊与病房、手术室;手术(麻醉)室与病房、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
二、加强患者身份识别管理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4、在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5、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手术病人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7、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重危病人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病人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病人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病人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急诊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急诊科是医院中最为繁忙的科室之一,每天接诊大量病情危急的患者。
由于时间紧迫、工作强度大,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为了提高急诊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急诊科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建立一套科学的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急诊科是医院最为繁忙的科室之一,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及时救治。
建立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加强急诊科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形象代表。
建立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急诊科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3. 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和管理能力。
建立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三、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措施1. 明确医院的急诊患者安全管理政策和目标:医院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目标,明确急诊患者的安全保障责任和义务。
2. 建立急诊科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科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3. 建立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医院应当建立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确保急诊患者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
4.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
5. 健全急诊患者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急诊患者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防止事件发生的再次发生。
四、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通过建立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急诊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记录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记录知识文章: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记录在急诊科,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患者在急诊科得到全面、高质量的护理,我们召开了一次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
以下是这次会议的记录和总结。
会议时间:XXXX年XX月XX日会议地点:某某医院急诊科会议室会议记录:1. 会议开始时间:上午9点00分2. 与会人员:急诊科护理团队成员,包括护士长、护士、医生、实习生等3. 主持人:护士长会议议程:1. 急诊科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a. 围绕患者护理流程进行讨论,评估当前护理质量的表现和问题b. 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c. 确定质量评估指标和监测方法,以及质量改进的时间表和责任人d. 强调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和角色,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2. 急诊科安全管理a. 介绍最新的安全管理政策和标准b. 围绕患者安全问题进行讨论,识别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和潜在的风险c. 分析已发生的安全事件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d. 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和紧急事件应对预案e. 强调护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强化培训和教育3. 交流与分享a. 每位护理人员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挑战b. 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c. 鼓励护理团队成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4. 总结与反馈a. 汇总会议的讨论和决策,形成会议纪要b. 将会议纪要发送给与会人员,以及急诊科管理层c. 提醒与会人员履行自己的任务和承诺d. 定期回顾会议纪要,跟踪目标的实现情况会议总结:本次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着重讨论了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安全管理以及交流与分享三个方面。
通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我们意识到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并且明确每位护理人员在其中的责任和角色。
在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方面,我们将护理流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评估指标和监测方法,并制定了改进措施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我们强调了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确保高质量护理的实施。
浅谈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液室患者周转快 , 自调换座位 , 擅 而护士未认 真查对 , 易导 致 打错针 、 接错液体或液体漏输 ; 不注意巡视病 人 , 未及 时发 现 液体外渗 、 输液反应等现象。④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和专业 技
术不扎实 , 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 , 抢救 技术不熟练 , 急救 药品使用不及时 , 病情观察不仔细 ; 医生不 在场时 , 士没能 护 采取相应 的急救措施 ; 护理人员态度不好给患者造成 心理伤 害。⑤抢救仪 器未 及时 检修 而发 生故 障 , 吸 引器 吸引 无 如
位护士学法 、 知法 、 守法 , 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 者和 自我保
护 员 的严格 管理及 相应 的专业 培训 , 高导 . 提 诊护士的责任感 , 其具 备较强 的急诊意 识 , 就诊患 者按 使 对 轻、 、 、 缓 急 重预检分诊 , 对危 重患者先 护送 入抢救室 , 并立 即
・
38・ 7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o a o Bt n i r M d a C lg) 0 年 l 月第 6 J r lf e ue l v ei l o e 2 8 2 u h M i c l e 0 n m 卷第 6 期
・
护 理 园 地 ・
浅谈 急诊 科 护 理工 作 中的安 全管 理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 : ①一 些年轻护士存在应 急能力低 、 律知 识缺 乏 、 法 护理 安全 意识 不强 、 作经 验不 工 足、 护理规章制度掌握不牢固等现象。②导诊护士缺乏专业 训练 , 护理经 验积 累不 足 , 导诊 不准 确 , 工作 时 出现麻 痹松
懈。在运送患者人科途 中 , 患者 的病 情观察 不够仔 细 , 对 患 者病痛折磨 和家属 的心 情焦 急 , 易发 生护 患关 系 冲突等 现 象。③护士责任心 不够强 , 未严格 执行“ 三查七 对” 由于输 ,
护理中的病人安全管理
护理中的病人安全管理在医疗保健领域,病人的安全始终被视为最重要的优先事项。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保护病人安全的责任。
因此,护理中的病人安全管理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在护理实践中如何有效管理和维护病人的安全。
首先,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基础。
这包括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程序,为护士提供全面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所有安全规范。
此外,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护士之间以及护士与其他医疗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安全问题。
其次,定期对护理实践进行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关键措施。
通过定期的实验室检测以及对护士执行护理操作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流程。
此外,收集病人的反馈意见也是重要的一环,这既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帮助改善护理质量。
另外,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关注病人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不同病人可能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不受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护士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比如在给病人进行输液时,护士需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消毒,避免感染。
在患者翻身或移位时,护士需要协助病人,避免病人摔倒。
只有在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的前提下,才能有效保障病人的安全。
总的来说,护理中的病人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
护士需要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计划,遵守操作规范,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以确保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严格的管理,才能为病人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急诊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1. 急诊科主任: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 急诊科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监督、检查各项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 急诊科医师、护士: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三、制度内容1. 接诊流程(1)接诊医师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及时给予救治。
(2)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立即启动抢救流程,并通知护士长及科室负责人。
(3)患者病情稳定后,由护士长组织进行病情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2. 治疗护理(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等信息。
(2)对昏迷、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使用床档或四肢约束带约束,防止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3)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实施24小时监护,必要时通知家属、值班医生、护士长并做好记录。
(4)严格执行毒麻药物管理制度,杜绝不安全隐患。
3. 患者信息管理(1)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护理等信息,确保病历完整、规范。
(2)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因抢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注明。
4. 消防安全管理(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及消防知识的宣传,责任落实到人。
(2)定期检查消防设施设备,确保完好有效。
(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防应急事件的处理。
5. 地面管理(1)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必要时放置防滑警示。
(2)及时清除地面障碍物,防止患者摔倒。
四、监督检查1. 科室每月对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不定期对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督促整改。
五、奖惩1. 对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患者安全管理规定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为保证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页上的身份信息.2.门、急诊患者的身份识别:门、急诊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需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入院患者到达病区时,接诊护士应核对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报销类别等信息是否与患者就诊卡、住院证上的信息相符.2建立和执行住院患者手腕带标识管理制度.3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志及诊疗操作前查对依据.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佩戴手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须经两人核对.4佩戴手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患者,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5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诊疗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应核对手腕带信息,并让患者自己陈述姓名,确认患者身份.6若手术中需取下手腕带,术后应与患者病历一同带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与接患者护士交接清楚,确认患者身份后立即重新佩戴.4.转接和交接班时认真识别患者身份,对病区内患者转床、转科或对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使用镇静药物等重点患者,均要识别和核对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由转诊医师和护士同接诊医师和护士与患者家属或受委托人核对.5.操作前和辅助检查前识别: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按照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查对和识别.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识别患者身份,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标本采集、输血、输液、给药时由护士或医技人员核对患者身份.行心电图、B超、胸片、CT、MRI、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时,由辅助科医技人员及护送的工作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6.高危诊疗活动前识别: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检查治疗术、胃肠镜检查、血液透析等诊疗活动前由操作医师、护士与患者家属或受委托人进行核对.二、腕带标识管理制度1.急诊抢救室和留观、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2.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如无家属患者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或智障等,可暂取名填写无名氏后加住院号,如无名氏+住院号.3.患者入病房时病区护士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后填写手腕带,佩戴于患者左手腕,核对方法:1一般情况下由护士与患者共同核对;2特殊情况意识障碍、感觉器官功能障碍及无行为能力等有家属陪护的,由护士与家属或患者委托授权人共同核对;无家属陪护的,由两名当班医护人员共同核对.4.腕带一般佩戴在患者的左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依次佩戴在右手腕、左脚踝、右脚踝上.若有遗失或损坏,及时更新.5.女性患者佩戴粉红色手腕带,男性患者佩戴蓝色手腕带.新生儿出生后,女婴佩戴婴儿粉红色手腕带,男婴佩戴婴儿蓝色手腕带.6.按操作规范给患者佩戴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注意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皮肤完整,手部血运良好,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7.出院时去除手腕带,转科患者须经双人核对后重新更换手腕带,以确保患者标识准确.8.将使用腕带识别工作纳入科室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三、标本采集管理制度1.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2.采集标本严格遵照医嘱执行.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查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4.认真核对化验单内容,包括科室、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以及检验项目等.5.根据检验项目正确选择标本容器,如空白试管、抗凝管等;检查容器有无破损、裂痕;容器标签上注明患者科室、床号、姓名等.6.标本采集时护士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检验项目、标本采集量以及标本容器是否吻合,严格执行查对.7.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并在输血申请单上签名.8.不得在输液的同侧肢体或中心静脉管道采血,以免血液被稀释或输入的液体影响测定结果.9.标本采集后及时查对送检,送检过程避免振荡.10.建立标本送检登记本,由接收部门人员签字确认.四、患者术前确认制度1.建立手术患者安全交接记录单,详细记录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日期、皮肤情况等.2.术前病房护士与手术室人员再次检查患者皮肤准备情况,核对患者腕带信息无误后,签好手术患者安全交接记录单,由手术室人员陪同患者,携带病历、手术患者安全交接记录单、药品及术中所需物品,将患者接入手术室.3.手术室护士查对患者腕带信息、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识、皮肤情况、病历、术中所需物品、药品无误后,在手术患者安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确认,并将患者送人指定手术间.4.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再次查对患者腕带信息、病历、手术部位.5.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三者共同查对无误后,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字,方可开始手术.五、患者安全转运制度1.转运前:1病情评估: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是整个流程的基础.2解释:告知患者、通知家属,联系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3备齐用物:转运工具、病历、X片、CT片、MRI片等,根据病情备急救药品器械及其他物品.4搬运患者到轮椅或平车前后,应妥善处理动静脉管路,固定引流装置.5重点:导管安全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识在位、防止感染.2.转运中:1注意保暖.2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始终站在患者头侧.3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4转运过程中患者头部始终处于高位.5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6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7做好心理护理.3.转运后交接:1确认患者身份:腕带、病历、患者本人或家属.2确保患者安全转移至病床上.3评估生命体征.4交接患者存在的关键问题.5交接各种管道:静脉置管外周静脉、深静脉、其他管道胃管、尿管、引流管等.6皮肤情况:伤口、压疮.7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抗生素的使用等.8物品:X片、CT片、MRI片、病历等.9床边交接完毕后,需双方护士共同填写住院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确认无误后签名.六、患者交接管理制度为有效防止医疗护理过失,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建立临床科室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接送医务人员跟患者或家属核对识别,并做好交接和识别记录.2.建立急诊与病房、急诊与ICU、急诊与手术室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接送医务人员与患者或家属核对识别,并做好交接和识别记录.3.建立手术与病房或ICU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手术医师术前核对好患者身份后由麻醉师、护士核对,确定好身份和手术部位并书面记录后方可行手术.术后由麻醉师、护士与ICU医生、护士交接患者并核实身份,并做好记录.4.建立产房与病房、产房与新生儿病房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医师、护士、助产士产前产后对患者进行识别和交接,做好记录.附1:临床科室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1.根据转科医嘱,评估患者,填写住院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电话通知转入科室,详细登记患者信息.2.接收科室备好床位和物品.3.转出科室医护人员陪同,并携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接收科室,负责途中安全,不能间断治疗和抢救.4.转出科室与接收科室人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和病历资料,无误后签名确认,同时交接患者病情、皮肤和治疗等;接收科室重新填写腕带信息,戴于患者手腕上.附2:急诊科与病房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1.急诊患者需住院治疗时,护士根据住院证信息,电话与相关科室联系,并告知入院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的病情与护理措施.2.接收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好床单位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吸引装置等并检查设备的性能状况,主动迎接检查患者.3.急诊科详细记录急诊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4.急诊科医务人员陪同并携带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相关科室,负责途中患者安全,确保治疗和抢救的连续性.5.急诊科医务人员与接收科室医务人员交接患者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初步处理情况,做好药物及物品交接.查对无误后在急诊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上双方签名确认.6.接收科室填写患者腕带信息,戴与患者手腕上.附3:急诊科与ICU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1.急诊科护士接到患者入住ICU的通知后,立即电话通知ICU护士做好迎接新患者的准备,并告知新入住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2.I CU护士接到电话通知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告知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准备好床单位和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吸痰装置、呼吸机、气管插管、除颤仪等.3.急诊科详细记录急诊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4.急诊科医务人员与ICU医务人员交接患者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初步处理情况,做好药物及物品交接.查对无误后在急诊患者安全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上双方签名确认.5.患者进入ICU时,需两位医务人员同时接收患者.患者如需要使用呼吸机时,应一人接呼吸机,一人接心电监护仪,如果只有一人接待时,应先接呼吸机后接心电监护仪,护士立即与值班医生一起积极抢救患者.附4:急诊科与手术室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1.急诊科患者需急诊入手术室手术时,由接诊医生直接拨打麻醉科电话,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并告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情,以便手术室及相关科室做好准备.2.急诊科详细记录手术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3.手术室接到电话立即做好手术准备,必要时通知二线班协助抢救.4.需急诊手术的患者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共同护送至手术室,并负责途中治疗和抢救.5.急诊科医务人员与麻醉师、巡回护士交接患者门诊病历及相关资料,交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病史及病情,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初步处理情况、所做的检查及结果、目前用药情况、穿刺部位、各种管道、到院时间及皮肤情况.查对无误后在手术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上双方签名确认.6.麻醉医师、巡回护士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7.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手术部位尤其是左右侧,确认无误后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字认可.七、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制度1.凡危重、大手术患者转院,必须由医师或护理人员全程陪护.2.根据转科医嘱,评估患者,填写住院患者安全转运交接记录单,电话通知转入科室.3.保证转运工具性能完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酌情准备应急物品及药品.4.转入科室在接到患者转科通知后,护士立即备好备用床及必需物品.5.患者入科时,护士应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6.认真评估患者,转出、转入双方必须做到六交清:患者治疗要交清、患者病历资料要交清、患者生命体征要交清、患者身上各种管道要交清、患者使用各种仪器要交清、患者皮肤情况要交清.据实填写住院患者安全转运交接记录单,并通知医师诊治患者.八、危重患者护理规程1.严格床旁交接班.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做好详细记录.3.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制定护理计划和抢救措施,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随时做好应急准备.4.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1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2做好口腔、尿道护理,保持清洁.3做好全身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5.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涂红霉素软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保护角膜.6.加强营养和水分的补充,给以胃肠内和胃肠外营养;维持出入量平衡.7.保持大小便通畅,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8.保持各管道引流通畅,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9.注意安全,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患者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坠床.九、特殊、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腕带标识管理制度.2.提高用药的安全性1各病区根据病种需要配备药品,按有关管理制度执行,做到规范、准确、安全、无过期.2使用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用药前应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并做药物过敏试验,实验结果阳性者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在临时医嘱单、体温单用红笔标识+,床头挂上阳性标识.3.严格执行输液安全管理制度.4.加强在特殊情况下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科室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检验结果记录本.对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记录检验结果、报告人的姓名和电话,并及时告知值班医师.5.认真落实防跌倒、坠床、烫伤及压疮防范措施,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6.发生跌倒、坠床、烫伤及压疮等不良事件,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报告制度.十、常用医疗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制度1.严格按照各种医疗仪器的操作程序,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医疗设备,不熟悉仪器性能和操作规程者不得开机.2.各科室对医疗设备建立仪器、设备管理登记本,对使用情况及出现的问题作详细登记.3.各科室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医疗仪器及日常维护、保养、检查,并做好记录.4.操作人员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机,切断电源,并立即报设备科检修,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使用.5.工作人员严禁拆装各相关设备,不得私自删除、拷贝、更改设备上各种程序.6.各种医疗设备使用后应按规定顺序关机,及时清洁整理并切断电源、水源、气源,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如需连续工作的设备,应做好交接班工作.7.爱护仪器,不得违章操作,如发生因违章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等责任事故,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设备科,并按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相应的处理.十一、病床、轮椅和平车安全使用制度1.病床的使用和维护:(1)医护人员须掌握正确的病床使用方法;①推移电动病床时,须拔除电源并将电源线放置在合适的位置.②抬高/降低整张病床或局部的高度至极限时,须立即停止操作,以免损坏病床.(2)病床的高度:①除治疗或操作需要外,病床在任何时候都须保持在最低水平.②除转运状态下,床脚的轮子必须保持上锁状态.(3)床栏的使用:①下列患者需常规使用床栏:a.任何原因造成视觉障碍的患者;b.任何意识改变的患者;c.入院诊断“药物过量或药物中毒”的患者;d.镇静或麻醉恢复阶段的患者;e.躯体/肢体移动障碍的患者;f.儿科患者;g.活动不便的老年患者.②护士须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使用床栏的目的及必要性,并在护理单上记录床栏使用情况.③如患者或家属拒绝使用床栏,须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必要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④对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病床,医护人员及时向设备科提出修理要求,不能及时解决的维修问题,应考虑换床.⑤设备科:a.定期到使用各科室进行预防性维护;b.及时修理存在使用故障的病床.2.轮椅和平车的使用和维护:(1)工作人员应正确的使用轮椅和平车.①新上岗人员须进行相应的培训、考核.②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轮椅和平车的性能.③运送患者前应将患者安置合适的体位.④转运患者时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⑤患者坐轮椅时身体不要前倾,以防摔倒,必要时用固定带.⑥进电梯时,工作人员先行,以后退方式将轮椅拉入电梯.⑦平车转运患者时,必须有床栏保护.上下坡时病人头应处于高位.(2)轮椅和平车应存放在指定的固定区域.(3)对在使用中发生故障的轮椅和平车,及时向设备科提出修理要求.(4)设备科:①定期到使用各科室进行预防性维护.②及时修理破损的轮椅和平车.。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5篇)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职能部门对急诊科有实时监管职责。
二、急诊质量管理(一)建立健全急诊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三)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四)按照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每月召开一次急诊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急诊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
对急诊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持续改进。
(五)提高急诊病历及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急诊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六)对住院医师按照医院要求,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等。
三、医疗安全管理(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按照急诊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安排患者的急诊就诊工作。
(三)充分做好抢救前准备,严格检查各种急诊器械设备,确保抢救设备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急诊期间所用药物及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须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易混淆的药物。
用过的安瓿等物品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备复查。
(六)新技术的开展和新方法的使用,应按照医院新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经医院批准后实施。
(七)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坚持岗位交班、病情不稳定时一律不准交班。
交班内容应包括患者情况、急诊经过,特殊用药、输液等。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一、前言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是急诊科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的基础。
为了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
2.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3.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提升护理团队整体实力。
4.加强护理环节监控,确保护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5.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三、工作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教育(1)开展护理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护理知识讲座、技能培训,针对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
(2)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法律素养。
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法规、护理规范的了解,提高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规范操作的意识。
2.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制度(1)根据急诊科工作特点,完善护理工作流程,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
(2)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3.加强护理环节监控(1)加强急诊科护理环节监控,对护理人员进行动态管理,确保护理工作安全、高效进行。
(2)加强对新入职护理人员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其迅速融入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提高急诊科护理设备设施水平(1)定期检查、维护急诊科护理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护理设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5.加强护理质量评价与反馈(1)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设立护理意见箱,鼓励患者及家属提出护理工作建议,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6.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1)树立护理安全观念,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急诊科护士服务规范
急诊科护士服务规范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最紧张的科室之一,护士在急诊科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角色。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急诊科护士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服务规范。
以下是急诊科护士服务规范的详细内容。
一、工作准备1.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前,护士应仔细检查工作台、装备和备有所需物品,以确保一切准备就绪。
2.确保急救车辆、监护仪器等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及时报修故障设备。
二、患者接待与评估1.保持耐心、善解人意的态度,及时接待患者及其家属。
2.快速并准确地进行初步评估,明确患者的主诉和病情紧急程度,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急救护理1.根据患者的病情紧急程度,优先处理病危重、病情危急的患者。
2.快速并规范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3.根据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抗生素和其他特殊治疗,确保正确使用各类药物。
4.护理患者时,保持良好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理解和接受情况。
四、疼痛评估与处理1.患者来到急诊科通常伴随着疼痛,护士应及时进行疼痛评估。
2.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采取合适的疼痛处理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
3.定期及时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并记录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五、输液与采血操作1.在进行输液和采血操作前,护士应查询患者的相关信息,如过敏史和药物禁忌等。
2.严格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过程安全无菌。
3.扎针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解释,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疼痛感。
六、患者教育与指导1.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恰当的护理指导。
2.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疾病知识、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提高其健康意识和合作性。
3.为准备出院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转诊、用药和康复建议。
七、安全与卫生1.按照相关规范和流程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等。
2.组织并参与急诊科内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定期清洗、消毒急诊设备和物品,并保持急诊科的清洁和整洁。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记录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记录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记录1. 会议背景本次会议旨在总结和评估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2. 会议内容2.1 急诊科护理质量评估报告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的数据统计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急诊科护理质量总体表现良好。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2.1.1 护士技能不足部分护士技能不够熟练,无法独立完成某些操作,需要其他同事协助。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和患者等待时间过长。
2.1.2 护理文书不规范有些护士在填写护理记录时存在格式混乱、内容缺失等问题。
这样容易导致医生无法准确了解患者情况,影响医疗决策。
2.1.3 沟通不畅部分护士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态度冷漠等问题。
这样容易引起误解和不满,影响患者满意度。
2.2 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
会议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2.2.1 患者跌倒急诊科患者数量多、病情复杂,容易出现患者跌倒的情况。
会议提出应加强患者观察和护理干预,同时要注意地面湿滑、物品摆放等因素。
2.2.2 药物错误药物错误是急诊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
会议提出应严格执行“五查五对”制度,确保每位患者用药安全。
2.2.3 感染控制急诊科是感染传播的高危区域,会议提出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同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 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和分析结果,会议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3.1 技能培训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护士操作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
同时鼓励护士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3.2 规范文书制定规范的护理文书格式和内容要求,加强文书审核和纠错工作。
同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提高医疗质量。
3.3 沟通培训加强沟通技能培训,提高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互动效果。
同时建立患者意见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建议。
3.4 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警示标识和隐患排查机制。
危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抢救室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和查对制度。
2、病情危重患者,应安置在监护室或抢救室,根据医嘱由监护室护士或病房护理人员进行护理。
3、备齐各类急救物品、药品及设备,设备应处于功能状态,随手可及,随时可用。
4、密切观察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相应的处理,做好各项治疗护理记录,严格实行床头交接班。
5、对昏迷、烦躁等无自控能力的患者,应加床档,防止坠床;对抽搐的患者应进行约束,并注意约束带的松紧度要适宜;对使用热水袋的患者,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6、加强护理关键环节管理,随时做好抢救患者准备。
7、迅速、准确、有效地实施救护措施,防止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8、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制订并熟悉各种抢救流程。
9、加强护理人员急救能力训练,提高急救配合水平。
10、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进行业务查房,增加疾病知识,总结护
理经验和教训,保障护理安全。
急诊科护理操作常规
急诊科护理操作常规急诊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繁忙的科室,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急诊患者。
在急诊科中,护理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它们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以下是急诊科护理操作的常规:1.病情评估:护士在患者接诊后首先进行病情评估,包括患者病史的了解、症状和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的监测等。
这有助于护士快速判断患者的急诊程度和制定适当的干预计划。
2.通气管理:急诊科经常遇到呼吸窘迫或呼吸衰竭的患者,护士需要进行通气管理。
这包括给予氧气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操作。
护士需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维持正常。
3.循环支持:急诊科也会接收到一些循环衰竭或休克的患者,护士需要提供相应的循环支持。
这包括快速静脉复苏、血液制品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给药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参数,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4.伤口处理:急诊科经常接诊到外伤患者,护士需要进行伤口处理。
这包括清洁伤口、止血处理、伤口封闭等。
护士需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风险,并与患者沟通好伤口护理计划。
5.腹部紧急处理:急诊科可能会接诊到一些急性腹痛患者,护士需要进行腹部紧急处理。
这包括给予止痛药物、协助医生进行腹部检查、观察患者腹部的情况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和其他症状的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6.心电监测:急诊科经常遇到心脏相关疾病的患者,护士需要进行心电监测。
这包括安装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电图、观察心律的变化等。
护士需要熟悉心电图的正常范围和常见异常波形,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问题。
7.药物管理:急诊科护士需要负责给予患者急诊药物治疗。
这包括快速静脉注射药物、各类急救药物的给药计算和配备、药物相互作用的判断等。
护士需要准确计算药物剂量,确保患者的药物治疗安全。
8.安全防护:急诊科接收的患者多样化,护士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这包括戴好口罩、穿好手套、洗手消毒、废弃物的处理等。
护士需要及时更新个人防护知识,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病人安全管理相关制度
病人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一)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1.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手术及实施各种检查、介入及有创操作时,必须准确识别患者,医务人员应采取以下识别措施:(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进行识别,执行查对制度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式,如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病历号等,禁止仅用患者房间号或床号来确认其身份的方式;(2)使用“腕带”识别;(3)利用患者“床头卡”、“一览卡”识别;(4)通过询问在场家属或陪同人员识别;(5)利用患者“身份证”识别。
2.核对患者时,应让患者自己陈述本人姓名,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应让其在场的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医务人员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必要时查看患者的腕带标识或床头卡信息加以确认。
3.实施任何介入或高危诊疗活动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并签字,作为最终对患者身份识别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4.患者在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之间转科交接时,交接双方应严格根据相关交接程序,逐一核对交接记录中的各个项目,落实识别患者的具体措施,无误后双方签字确认,完成交接过程。
5.对所有住院患者尤其危重、抢救、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手术、产妇、新生儿、儿童、输血、有过敏史、不同种语言、语言沟通障碍、镇静期间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可扫描自动识别的条形码“腕带”作为一种识别患者身份的主要措施。
6.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氏患者,由接诊护士临时命名,在急诊科的命名方式为“×年×月×日+无名氏+大写字母(按英文字母顺序填写)”,例如“20131112无名氏A”;在病房的命名方式为“科室+无名氏+病历号”,例如“神经外科无名氏556525”,医务人员应将此名称作为其姓名,记录于腕带或病历上,待患者姓名以及身份明确后,应及时更正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患者安全管理
急诊科护理是医院最基础的重要岗位之一,同时也是最紧张、最繁重、最把握患者生命的职业之一。
患者安全管理作为急诊科护理的基本工作之一,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命安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患者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1、急诊科患者的生命安全问题。
急诊科的患者通常处于身体状况危险的状态,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治疗,需要保证护理人员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随时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对患者安全问题认识不够深入,很容易出现隐患。
2、药品管理问题。
在急诊科,药物常常会成为救治的关键,但药品的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
比如药品品种繁多,规格不一,护理人员很难完全掌握所有药品信息,还有药品的使用数量、使用时间和使用量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对药品管理、使用效果、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3、护理人员素质问题。
急诊科护理是一项技能要求高、素质要求高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敏锐的判断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耐压的心理素质。
但在现实中,很多急诊科护理人员缺乏这些素质。
二、患者安全管理对策
1、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规范药品管理,特别是加强药品信息的培训和技能学习。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全面
的药品信息,包括使用方法、药品剂量、服药时间等,以保证药品的正确使用,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
2、建立规范的药品管理系统。
完善应急药品储备、使用标准,严格控制药品出入库,做好药品储存环境的维护,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和节约。
在服用药品时,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遵循药品使用原则,以减少药品使用过量以及对患者产生的不利影响。
3、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通过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分享工作经验、教训与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进行集体探讨和总结,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三、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挑战
1、加强技能培训。
急诊科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护理人员要经受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的考验。
为了更好的应对急诊科的高强度工作,护理人员应持续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增长工作经验和判断力。
2、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护理人员需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在工作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切实保障自己身体健康,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3、积极参与医疗管理。
急诊科作为医院最前沿的部门,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医院的医疗管理,了解相关政策,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总结
急诊科护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以及足够的心理素质和逆境应对能力。
在急诊科护理
工作中,患者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方面,需要护理人员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建立规范的药品管理系统、开展交流学习活动等措施,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和身体健康,推动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