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斯开湾战役
二战经典战术以及二战中各种战术
![二战经典战术以及二战中各种战术](https://img.taocdn.com/s3/m/4bc7a51ea216147916112800.png)
“封锁战”让日本变“死岛”1944年,盟军占领大部分太平洋岛屿和菲律宾部分领土后,其反攻战线就开始自东向西、由南向北直逼日本本土。
但同时盟军自己也遭受了较大损失。
美军仅在塞班岛登陆作战中就伤亡1.6万余人,而在菲律宾战役中又伤亡6万多人。
根据当时的太平洋战争进程,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估计,1947年才能彻底打败日本,同时还要付出伤亡100万美军官兵的代价。
如何缩短战争进程、减少伤亡呢?经过分析,美军决定在紧缩对日本包围圈的同时,对其本土实施封锁,切断物资供应,瓦解其经济基础,削弱其战斗潜力,使其欲战不能只能投降。
于是,便有了二战中最著名的封锁战———“饥饿战役”。
之所以使用封锁战,一是因为日本是岛国,本土资源极其有限,大部分资源需通过海运的方式进入日本,其内部运输也有75%依靠海运。
切断了日本的海运路线,就意味着切断了日本的战争资源和战争潜力。
另外,日军对使用水雷及水雷封锁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日本人认为,水雷只是一种防御性武器,水雷封锁也不过是炸沉几艘舰船而已,因此,十分轻视水雷武器和水雷封锁。
早在1943年3月,美军轰炸机在缅甸仰光河布雷时,当地日本驻军便嘲笑“愚蠢”的美国飞行员没有炸到任何目标而把炸弹乱扔进了河里。
因此,美军决定采取攻势布雷的方式对日本本岛实施封锁,让日本人措手不及,从而完成对日本本土的全面封锁,令日本全国陷入瘫痪,迫其无条件投降。
为了实施“封锁战”,1945年3月27日,美国空军第21联队出动151架B-29轰炸机对日本九州实施轰炸。
另外92架轰炸机直接抵达下关海域,将数百枚水雷准确地投入预定海域。
与此同时,美军还加紧对日本本土的水雷封锁。
截止到5月2日,美军共出动1246架飞机布雷,在目标区布设了2030枚各型水雷。
在此期间,日本约有35艘舰船被击沉和损坏。
进入6月份,美军的布雷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天上投雷,海军也参加了布雷行动。
这个月中,美军又布设了3500多枚水雷。
7月初,美军实施全面封锁。
英格兰王国参战的战役
![英格兰王国参战的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1fdecbf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2.png)
圣胡安之战(英语:Battle of San Juan)这是英西战争期间的一 次战斗。发生在西印度群岛的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城堡周围。西班牙战胜了 来犯的德雷克和霍金斯的登陆部队。使西班牙保住了波多黎各的圣胡安。 迫使迫使乔治·克利福德不得不放弃在圣胡安建立永久性基地的打算。
英国在1595年从法国撤出军队后的三年里,又发动了三次与西班牙的 大规模海上战争。首先出台的是德雷克的美洲冒险计划。他企图占领巴拿 马地峡,认为,如果这一目标实现,西班牙的整个美洲运输线将被迫中断。 但是,1595年7月,两条情报传到英国,其一是一支西班牙舰队将在冬季前驶 向爱尔兰,其二是比 1588年更强大的一支无敌舰队将在1596年6月或7月 进攻英国。因此,伊丽莎白下令改变德雷克的行动计划,首先应当像1587年 那样尽最大努力在西班牙海岸摧毁无敌舰队的船只,然后才能驶向西印度, 并且,必须保证在1596年5月前回到英国。
西班牙远征舰队在法德里克·德·托莱多海军上将的指挥下,在尼维 斯岛停泊,并俘虏和摧毁了停泊在那里的数艘英国船只。随后西班牙士兵 被输送到岸上摧毁了一些建筑物和俘虏了一些定居者。当尼维斯岛被西班 牙军队占领的时候,种植园的园主被他们的仆人们抛弃了,这些仆人向西 班牙船只走去并呼喊“自由,快乐的自由!”,他们宁愿和西班牙人合作, 也不愿服从专横的英国人。1629年9月7日,远征队前往尼维斯岛的姊妹岛 圣基茨,烧毁了英、法在那里的所有定居点。
荷兰舰队事先得报,德·奈特亦将麾下舰队分编为三个分队,他本人 指挥中央分舰队,但荷兰方面仅拥有75艘主力舰和30纵火船,实力对比上 明显弱于英法联合舰队。
21日夜间,德·奈特指挥舰队利用风向成功插入敌方舰队与海岸之间 的缝隙。拂晓时分,主动向英法联军发动进攻。于是双方三个分舰队非常 有趣地捉队厮杀,皆是一面南移一面相互用炮火应酬。
纳粹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
![纳粹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https://img.taocdn.com/s3/m/b46353d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1.png)
纳粹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卡尔·冯·邓尼茨(Karl V an Doenitz),德国海军元帅,军事家,纳粹德国潜艇部队奠基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
1891年9月16日出生于柏林近郊。
1910年参加德国海军。
随“布雷斯特号”巡洋舰出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年9月,奉命赴潜艇部队服役。
1918年10月因潜艇被击沉而被英军俘虏。
大战结束后,曾任鱼雷艇上尉艇长,后在波罗的海海军军区、海军总司令部任参谋。
1928年,任第4潜艇队司令。
1933年任“埃姆登号”训练巡洋舰舰长。
1935年10月任“韦迪根”潜艇队司令。
1936年任德国海军潜艇司令部司令。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实施“小群战术”,取得很大战果。
1939年10月晋升为海军少将。
1940年晋升为海军中将。
1941年春及时调整部署、改变战术。
一方面,坚决要求空军支援潜艇作战。
另一方面,开始全面实施战前制定的“狼群战术”。
德国潜艇给盟军大西洋海上交通线带来浩劫。
他是无限制潜艇战的积极推行者和组织指挥者,创立并推行一套以潜艇战为核心的战略战术。
认为潜艇是击沉商船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对商船进行袭击战和吨位战,以破坏同盟国的海上交通线。
在潜艇的使用上,强调“经济作战原则”,把潜艇派到对方运输频繁而对潜防御最薄弱的海区活动,以取得最大战果。
在作战方法上,主张采取多艇群“狼群战术”,实施近距离夜间水面攻击(见邓尼茨的军事思想)。
1939年9月至1943年5月,德国潜艇对盟国和中立国商船造成严重威胁。
此后,由于英美增强反潜兵力,改善反潜护航制度,加上德国潜艇数量不足和缺乏空中支援,他推行的无限制潜艇战归于失败。
1943年1月升任德国海军总司令,晋升为海军元帅。
1945年4月被任命为北部地域德军总司令。
4月30日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5月5日,派遣海军总司令弗里德堡去兰斯求见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次日又派约德尔去兰斯,再次恳请盟军接受德军投降。
远去的战争
![远去的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3bda3a2d915f804d2b16c11b.png)
远去的战争,永久的和平--一本永远让男人热爱阅读的书--《战争与和平》珲春市第六小学季亮早在1991年中国正在热播电视剧《渴望》的时候,我的老师邱安仓教授感慨中国人的审美感受停留在小家子气儿女情长的方面,没有前苏联的波澜壮阔的文学,没有象托尔斯泰那样的《战争与和平》纵横万里,上下几十年的宏大作品。
在中学时代我读过这儿本巨著,可是没有读懂,只记住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是安德烈.博尔康斯基彼埃尔.别祖霍夫尼古拉.罗斯托夫海伦.库拉金娜塔莎.罗斯托夫多罗霍夫杰尼索夫申申鲍里斯库图佐夫巴格拉极昂这些人物……他们一直活跃在我的脑海里。
这里有可以敬佩的英雄库图佐夫,有可以用做来自己的影子彼埃尔.别祖霍夫,有坚强而有点刚愎自用最后有一番彻底感悟的博尔康斯基.安德烈公爵,有魅力的而美丽的动物库拉金.海伦(别祖霍娃),有天使一样美丽而纯情的娜塔莎.罗斯托夫,有会赌博会决斗会打仗又招惹女人喜欢的多罗霍夫……这里有你爱的对象,有你恨得情仇,有高山仰止,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事迹,也有小家碧玉,有温柔乡里的撩人魂魄的夜曲。
和平,歌舞升平,俱乐部里举办盛大的舞会,战争,也有宫廷里的舞会,撩人的舞娘。
当拿破仑率领50万大军进逼到莫斯科时,彼得堡的王公贵族还在歌舞翩翩,库拉金公爵还在朗诵歌颂拿破仑的赞美诗歌。
皮埃尔.别祖霍夫下决心参军,他深入菠萝金诺战场,亲眼目睹了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的勇敢和牺牲,决心化妆留在沦陷后的莫斯科准备刺杀侵略者拿破仑。
英雄和奸贼泾渭分明,战争意味着牺牲,皮佳.罗斯托夫就牺牲在救出别祖霍夫.皮埃尔的战斗中。
无数普通的农民牧民市民神父哥萨克组成的游击队切断了侵略军的给养,打击侵略者,终于将50万敌人赶出了国境。
在维也纳,当库图佐夫将拿破仑的军旗献到沙皇亚历山大脚下,皇上不经意嘟囔一句“老丑角”,库图佐夫在会场说出了俄罗斯人民的声音:人民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俄罗斯需要休养生息,新的战争不会给俄罗斯带来光荣。
二战时大西洋上的潜艇战
![二战时大西洋上的潜艇战](https://img.taocdn.com/s3/m/48e7ad06f18583d0496459e2.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派出大量潜艇,在大西洋上伏击向英国运输物资的商船。
为保护这条生死攸关的海上补给线,英美海军联手组建护航编队。
双方围绕破交与反破交展开激战。
最终,德军战败。
这场胜利的意义在于,不仅使得英国的抵抗得以继续,还为盟军之后封锁德国及登陆非洲和欧洲扫清了海上障碍。
德国潜艇开战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全面战争爆发。
英国随后对德宣战。
德国海军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向希特勒提出建议:采取无限制潜艇战,击沉一切往来的英国船只。
不过,希特勒否决了他的这一提议。
倒不是说希特勒有多仁慈,或者是因为3年前德国在《伦敦潜艇协议》上签过字,而是因为希特勒认为国内那几艘区区几百吨的潜艇在他的战略中并不能发挥多大作用。
二战初期,德国海军的潜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只能用寒碜来形容,当时能打仗的潜艇总共只有46艘,其中,22艘500吨的可用于大西洋作战,剩余的24艘250吨左右的都只能在近海逡巡。
除了数量不足,德国潜艇当时还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需要远距离航行。
从德国的汉堡、威廉港和科尔基地出发,穿过北海,到达苏格兰的奥克尼群岛要近千公里。
即使以500吨吨位的潜艇来参与,也无法保证在大西洋长期执行巡航任务。
尽管实力有限且不被重视,邓尼茨和手下还是发动袭击了。
他们依靠各艇单干,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击沉盟军1.3艘舰船。
不过,真正引起希特勒注意的,还是他们远距离袭击曾经是德国海军噩梦的英国军港斯卡帕湾。
1939年10月中旬,德军“u-47”号潜艇在艇长普莱恩少校的带领下,潜入英国军港斯卡帕湾,击沉皇家海军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后毫发无损地返回德国母港。
一战时,德国潜艇曾经两次出击斯卡帕军港均以失败告终。
德国战败后,德国海军的军舰全部被囚在港内,后又一道自沉。
所以,击沉“皇家橡树”号这一事件对德国海军来说意义非凡。
这次袭击让希特勒初步认识到了潜艇的重要作用。
他随后批准了邓尼茨建造潜艇的计划,德国国内的潜艇造船厂由3个发展到16个,制造速度由每月4艘增加到20-25艘。
二战中神奇的“无敌密码”大全
![二战中神奇的“无敌密码”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13160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6.png)
二战中神奇的“无敌密码”大全第一篇:二战中神奇的“无敌密码”大全二战中神奇的“无敌密码”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次大战中,英国倾全国之力,破译了德国的“谜语机”密码,为战胜纳粹德国作出重要贡献;美国则破译了日军密码,由此发动空袭,击毁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
丘吉尔说,密码员就是“下了金蛋却从不叫唤的鹅”。
今年7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山上举行隆重仪式,为一些已经沉默了半个多世纪的印第安“特殊密码员”颁发了美国政府最高勋章——国会金质奖章。
当年,正是他们编制出不可破译的“无敌密码”,为盟军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攻占硫磺岛“无敌密码”显身手对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表彰,布什也不胜感慨。
他说:“他们勇敢工作,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值得所有美国人尊敬和感谢。
”在表彰仪式上,4名白发苍苍的印第安老战士更是激动异常。
当年,正是包括他们在内的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编制出了这套“无敌密码”。
现在,其中25人已离开人世。
一名叫布朗的密码员激动地说:“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
”纳瓦霍族语密码员协会的主席萨姆·比利森也接受了奖章。
他表示,他对此悲喜交加,但不觉得苦涩,因为“土地是我们的母亲,而保卫母亲是做人之本”。
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是一个叫菲利普·约翰逊的白人出的主意。
约翰逊的父亲是传教士,曾到过纳瓦霍部落,能说一口流利的纳瓦霍语,而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
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逊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
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专门的长期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
另外,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
1942年初,约翰逊向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尔提出了这个建议。
约翰逊说,根据他的实验,用纳瓦霍语编制的密码可以在20秒内将三行英文信息传递出去,而同样的信息用机器密码却需要30分钟。
二战各大战役——大西洋争夺战(1939-45年)
![二战各大战役——大西洋争夺战(1939-45年)](https://img.taocdn.com/s3/m/33178c1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0.png)
⼆战各⼤战役——⼤西洋争夺战(1939-45年)⼤西洋争夺战,是第⼆次世界⼤战期间英美同德国在⼤西洋战区所进⾏的破坏和保卫交通线的持久作战。
这场作战从1939年~1945年,持续了四年零⼋个⽉。
⼤西洋争夺战,是第⼆次世界⼤战期间英美同德国在⼤西洋战区所进⾏的破坏和保卫交通线的持久作战。
这场作战从1939年~1945年,持续了四年零⼋个⽉。
双⽅⽃争的焦点,是夺取制海权和确保海上交通线畅通。
主要作战⽅式为潜艇战、空袭战和封锁战。
⼤西洋海上交通线,是英国赖以输⼊战略物资、⼯业原料和粮⾷的⽣命线。
潜艇1939年—1945年,在第⼆次世界⼤战中,美英两国与德国为争夺⼤西洋及其邻近诸海的海洋交通线⽽进⾏了长期⽃争。
“⼤西洋争夺战”⼀词是英美政论家和史学家的⽤语。
1941年3⽉6⽇,邱吉尔就英国商船损失剧增⼀事发表谈话时,⾸次使⽤该词。
⼤西洋交通线对英美两国具有⽣死攸关的意义。
没有⼤量的海上运输,英美就不能在欧洲战区进⾏长期的战争,所以他们在军事计划中把夺取⼤西洋战区的制海权作为最主要的任务之⼀。
对德国来说,尤其是进犯苏联以后,⼤西洋已成为⼀个次要的战区,他们不可能向那⾥投⼊⼤量的兵⼒和兵器。
德国在⼤西洋战区的主要⽬的,是破坏(切断)同盟国的海洋运输以摧毁英美两国的经济。
为此,德国使⽤了潜艇以及⼀部分飞机和⽔⾯舰艇。
但是,德国当时⼀⼼追求消灭尽可能多的敌运输船只,⽽不考虑船上所运物资的性质,因此,德国的兵⼒主要在同盟国防守薄弱的交通线上进⾏活动,⽽那些⾮常重要⽽⼜防守严密的交通线却安然⽆恙。
战争爆发后,德国为迫使英国屈服,决定使⽤海军主⼒,采⽤⼩编队袭击战术,实⾏⽆限制潜艇战,破坏英国的⽣命线——⼤西洋海上交通线。
⾄1941年12⽉,德意海军击沉盟国和中⽴国舰船1100余艘、760余万吨。
美国参战后,德国将⽆限制潜艇战作战范围扩⼤到北美⾄巴西海域。
盟国投⼊⼤量反潜兵⼒,加强海上和空中反潜,并建⽴联合护航制度。
二战海战史
![二战海战史](https://img.taocdn.com/s3/m/0e6f51026c85ec3a87c2c56b.png)
二战中的海战与变幻莫测的大海一样,二战中最神秘的就属于海战,在二战爆发以来不仅在陆地上进行着残酷的战争,在海上也掀起一幕幕大战。
二战的海战,可以讲基本上就是两大战场,一个是在太平洋,一个是在大西洋。
另外还有半个战场主要是在地中海,交战双方主要是英国和意大利,后期德国也参加了。
二战中,在太平洋上爆发了很多大的战役,交战双方主要是美国和日本,著名战役有偷袭珍珠港,珊瑚海之战,中途岛战役,瓜达卡纳尔战役,激战南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以及莱特湾大海战。
作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序幕,偷袭珍珠港广为人所知。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对整个战争带着决定性影响,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方面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一艘驱逐舰,307名士兵和147架飞机;日本方面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4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被炸沉,损失飞机322架,其中283架飞机是随母舰沉没,阵亡士兵3507人,其中包括几百名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飞行和机务人员,联合舰队从此一蹶不振。
在1944年10月发生的莱特湾大海战中,日本海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不再对美国海军构成重大威胁。
另外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之战,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的瓜达卡纳尔战役,1943年2月到1944年3月的激战南太平洋以及1944年6月至7月的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美日双方均有大量伤亡,最终日军一蹶不振。
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边的大西洋,同样进行着海战,其中最主要的是围绕德国潜艇进行的潜艇战与反潜艇战。
整个战争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9.9-1941.12)德国投入的破坏交通线的兵力有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巡洋舰、由商船改装的武装袭击舰等水面作战舰只,以及潜艇和航空兵。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共67张PPT)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共6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1f3b1d852458fb760b561b.png)
拿破仑帝国形势图 拿
破
仑
帝
莫斯科
国 形
势
1812 图
普鲁士 华沙大公国
俄罗斯帝国
奥地利帝国
多 瑙河
黑海
法兰西第一帝国领土(1812)
拿破仑控制下的附庸国
地
中
海
与拿破仑暂时结盟的国家
拿破仑侵犯撤退路线
1812年拿破仑兵败俄国
3 帝 国 的 铁 蹄
查内特:《俄国撤退中的一段插曲》
3 帝 国 的 铁 蹄
3
帝
世纪
国
的
铁
蹄
威廉·斯特恩:《返回法国》
告别 油画 19
大 西 洋
西班牙
北
海
英 国
滑铁卢 1815
巴黎
莱比锡
莱 茵 河
法兰西帝国
科西嘉岛 厄 厄尔尔巴岛
巴 岛
拿破仑帝国形势图 拿
破
仑
帝
莫斯科
国 形
势
1812 图
普鲁士 华沙大公国
俄罗斯帝国
奥地利帝国
多 瑙河
黑海
法兰西第一帝国领土(1812)
拿破仑控制下的附庸国
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 马 凡尔赛专我制们巴暴祖黎政国在鲜压血迫遍着地…我…们,帝国
公民们,武装起来! 前进,前进…… 瑞士
法 国 大 革 命
撒 丁
形
王
势
比斯开湾
国
图
西班牙
马赛 土伦 地中 海
科西嘉岛
处死 路易十六
处决国王查理一世
(英)维索普
路易十六被处死 ( 1793) (法)萨西福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二战中决定性战役3
![二战中决定性战役3](https://img.taocdn.com/s3/m/8ee8250e52ea551810a687f3.png)
登陆的地点和时间
在D日前,德军的高级参谋人员对盟军会在何时何地登陆未取得一致看法。德军情报人员上了盟军无线电台的当,以为在加来海峡对面的英国东南部地民 驻有美国第十四集团军(虚构的)和英国第四集团军。盟军在布洛涅-加来地区彼岸的这种明显的集结,对德海军的欺骗作用比对陆军的小,因为海军懂得在海上改变大规模部队输送行动的方向是很容易的。大多数司令官认为,盟军将对那些能够得到驻在英国南部的几千架战斗机支援的地区发起进攻。这是指斯凯尔特河和布列塔尼半岛东部之间的沿海地区。丹麦离英国太远,进攻不能得到战斗机的掩护,而且它的西海岸受西风的影响太大。通往丹麦东部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在修建了两座380毫米重型炮台和敷设了强大的雷场之后,似乎很安全。
德军在一九四三年采取的措施
对德国人来说,北非登陆是一次战略上的突然袭击,德军损失了一个精锐的集团军,一块很有价值的阵地以及大量物资。盟军一九四三年七月在西西里登陆、接着九月又在萨莱诺登陆,这样,通过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和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的人力和物力的紧张;即使德国人能赢得时间加强法国的防御,他们也不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当时,德军各方面的高级指挥官都认识到形势危急,并试图使他们统辖的、相当有限的装备和兵力发挥最大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密切的协作和坚定的决心,而未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形势。
大西洋海战简介
![大西洋海战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a2c1fbf6529647d27285258.png)
大西洋海战简介大西洋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同英、美为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进行的海战。
它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最复杂的持久海战,此战标志着海底梦魇潜艇时代的终结。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西洋海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大西洋海战分析中文名称:大西洋海战参战部队: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战争结果:盟军胜利时间:1939年10月;1945年5月地点:大西洋全区海域人物:珀西;诺布尔卡尔;邓尼茨大西洋海战详情第一阶段:(1939.9-1941.12)德国投入的破坏交通线兵力有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巡洋舰、由商船改装的武装袭击舰等水面作战舰只,以及潜艇和航空兵。
英国以海、空兵力进行保护交通线斗争,并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
1940年6月德军侵占法国后,其潜艇从布雷斯特、洛里昂等法国港口进入大西洋,在西经25°-30°以西海域进行袭击;其远程轰炸机从挪威机场起飞,袭扰爱尔兰以北的大西洋航线。
英国建立北爱尔兰基地,并以纽芬兰和西印度群岛的8个海空基地交换美国50艘退役驱逐舰,加强反潜护航作战。
随着战列舰“施佩伯爵号”和“俾斯麦号”等大型水面舰只先后被击沉,自1941年6月起,德国水面舰只的破交战日益降至次要地位,潜艇开始成为破交战的主要手段,形成破交战第一个高潮。
为对付德国的破交战,英国在美国、加拿大支援下,对大西洋交通线进行全线护航。
在这一阶段的作战中,英国“皇家橡树号”战列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勇敢号”航空母舰、“光荣号”航空母舰被击沉。
第二阶段:(1942.1-1943.5)美国参战后,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作战范围扩大到大西洋西岸北美至巴西沿海海域(包括加勒比海),将数个潜艇群(每群编有潜艇4-5艘)部署在纽芬兰、新斯克舍、纽约、哈特勒斯角等地外海和加勒比海,袭击同盟国的商船队。
美国加强护航制度,使德国潜艇的活动受到限制。
德国为更有效地开展潜艇战,除部分潜艇留在加勒比海外,将大部分潜艇调往远离美海空基地的中大西洋。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年)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年)](https://img.taocdn.com/s3/m/161e305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a.png)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年)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标志着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独立的殖民地。
经过长期的斗争与努力,美国独立战争于(年)胜利结束,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美国的命运,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先容战争背景及起因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当时的美国殖民地居民由于遭受英国政府的高额税收和限制贸易政策的压迫而产生不满情绪。
这一系列的措施引发了美国殖民地的抗议浪潮,最终演变为武装斗争欲望。
二、战争的经过及美国独立派的胜利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最初,美国殖民地的抵抗活动主要以游击战为主,力量较为薄弱。
然而,在华盛顿上将的领导下,独立战争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战斗,使英军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三、(战役名称)(战役名称)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战役。
该战役发生于(年)并以独立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战局的态势,更使美国独立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独立战争胜利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于美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成为首个成功脱离殖民统治的国家,为之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提供了示范和鼓舞。
其次,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破了英国在北美的统治,推翻了英国殖民政权,确立了美国的主权地位。
最后,独立战争的胜利为美国的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石。
总结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年)标志着美国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成为了世界强国。
这场战争无疑是美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其胜利对于全球民主化和殖民地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与美国的国民精神和历史记忆紧密相连,成为了美国民族自豪感的象征之一。
通过我们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和回顾,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美国的历史与未来。
隆美尔与伦德施泰特的历史争论
![隆美尔与伦德施泰特的历史争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81c19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4.png)
隆美尔与伦德施泰特的历史争论海岸防御与机动防御之争1944年12⽉,隆美尔被任命为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官,全⼒营造所谓的⼤西洋壁垒。
在装甲军队指挥权以及防御战略上,他与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和西线装甲集群司令盖尔•冯•施韦彭堡等⼈发⽣了严重分歧。
其时,德军西线守军为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B”、“G”两个集团军群,共58个师(其中33个为机动能⼒很差的海防师)。
“B”集团军群由E.隆美尔元帅指挥,防守法国北部、⽐利时和荷兰沿海⼀带,主⼒配置在加来地区,诺曼底地区只有6个师(含3个海防师)。
德军当时已丧失海空优势,海军⽤于抗登陆的兵⼒仅有中、⼩型⽔⾯舰艇500余艘和驻泊在⽐斯开湾各港⼝的潜艇49艘。
防守法国的第3航空队名义上有500架飞机,实际上只有90架轰炸机和160战⽃机。
隆美尔因为有着长期与西⽅盟军交⼿的经验,深知敌空军实⼒之强,在其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德军绝⽆能⼒进⾏⼤规模的机动作战来反攻。
因此他主张在岸边迎敌,将装甲师尽可能的配置在靠近登陆点的岸头前线就地进⾏防御,⼒争在敌⽅站稳脚跟之前将其消灭在⽔际滩头。
并认为登陆的24⼩时对守军来说会决定整场作战的胜负。
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元帅对盟国空军的威胁缺乏深刻的认识。
他和和施韦彭堡主张机动防御,即在远离海岸的地⽅保持⼀⽀强⼤的装甲预备队,待判明敌主攻⽅向再将这⽀预备队前调实施反击,把上岸的敌⼈赶回到海⾥去。
对此,隆美尔说道:“他们迷恋的是运动战的形式,他们硬想不计⼀切代价来追求它,可是今⽇我们在西欧早已丧失了运动的⾃由,⽽他们仍在追求这个幻影……像战争初期那样使⽤坦克横冲直撞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连东线⽅⾯也慢慢地不使⽤这样的作战⽅式了。
”1944年4 ⽉23 ⽇,隆美尔向统帅部参谋长约德尔致信求助:“不管敌⼈的空中优势多么强⼤,只要我们能在最初⼏个⼩时内成功地把装甲部队全部投⼊战⽃,那么我相信,敌⼈对我们海岸的进攻在第⼀天就会⼀败涂地。
然⽽,与3 ⽉20 ⽇达成的协议相反,机械化师⾄今仍未置于我的控制之下。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b07e31a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3.png)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为美国最终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并成为美国国家的起源。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聚焦于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几个重要战役,探讨这些战役的背景、意义以及影响。
1. 波士顿之战(Battle of Bunker Hill)波士顿之战发生于1775年,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第一次正面交战。
背景是美国殖民地民众对英国政府的管制和压迫感到不满,并开始组织抵抗运动。
波士顿之战的发生标志着独立战争的正式爆发。
这场战役虽然以英国军队的胜利告终,但美国殖民地士兵表现出色,显示了对抗英军的决心,对于鼓舞士气具有重要意义。
2. 特伦顿之战(Battle of Trenton)特伦顿之战发生于1776年圣诞夜,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当时,英军占领着新泽西州的特伦顿,美军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士气低迷。
然而,美国将军华盛顿意识到英军在圣诞节这一天会放松警惕,于是在深夜率领部队成功地对英军进行了突袭。
这次意外的胜利打破了美军的颓势,提振了士气,并使得独立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 纽约之战(Battle of New York)纽约之战发生于1776年,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最具规模和重要性的一场战役。
英军在该战役中利用了兵力和火力优势,成功地将华盛顿将军率领的美军逼至长岛,造成了美军的巨大伤亡和损失。
尽管这是一场失败的战役,但美军在这次惨败中显示出了顽强的抗争精神,而英军也因为战斗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放缓了对美国的进攻步伐。
4. 萨拉托加之战(Battle of Saratoga)萨拉托加之战发生于1777年,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场战役。
在这次战斗中,美军率先击溃英军并俘获了大量英军士兵。
尽管这场战役并非结束战争的最后一战,但它打破了英军的军事威势,促使法国等国家加入了美国一方,对美军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独立战争的进展。
战史战例研究 诺曼底登陆
![战史战例研究 诺曼底登陆](https://img.taocdn.com/s3/m/881cdc6af01dc281e43af004.png)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诺曼底登陆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多经典的战史战例,为我们研究战史,研究军事思想发展,军事装备发展,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都有很大帮助,作为一名军人,我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军事方面,进行了解与分析,在真实的军事战史面前,去感受战争的魅力,感悟战争的残酷,学习其中的可鉴之处,培养自己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选择诺曼底登陆战役,作为本文的战史战例。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美、英、加等国军队于1944 年6 ~7 月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实施的战略性登陆作战, 是盟军“霸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为发展对西欧的进攻并配合苏军最后击败纳粹德国创造条件, 同时也为参与瓜分欧洲势力范围奠定基础。
美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为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
登陆部队编成第21 集团军群,辖美第1集团军、英第2 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 集团军。
登陆战役和发展陆上进攻的部队近300 万人、5000余艘舰船和1 万余架飞机。
德军西线守军为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B”、“G”两个集团军群, 共58个师。
“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指挥, 防守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沿海一带, 主力配置在加来地区, 诺曼底地区只有6 个师。
德国海军用于抗登陆的兵力仅有中、小型水面舰艇500余艘和驻泊在比斯开湾各港口的潜艇49 艘。
防守法国的第3航空队有战斗力的飞机仅90架轰炸机和70架战斗机。
经过艰苦的战斗,盟军取得了胜利,成功登陆,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
对于盟军而言,有很多胜利的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登陆方向、地点和时间的正确抉择。
登陆点之所以选在诺曼底,是因为该地德军防御配备远不及距英仅有20海里的加来地区,且沿海地势开阔,便于展开大部队(26-30个师),该地区处在盟军战斗、轰炸机航程内,便于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
盟军最高指挥部还根据气象、潮汐和月亮圆缺等情况, 将登陆时间定在6月初。
二战期间潜艇的作用介绍
![二战期间潜艇的作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c4e9c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2d.png)
二战期间潜艇的作用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二战期间潜艇的作用介绍,希望你喜欢。
二战期间潜艇U艇现身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建造潜艇,不得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但德国一方面在国内秘密研究潜艇,一方面又先后向国外订购了8艘潜艇。
1935年3月16日,德国公然撕毁了《凡尔赛和约》;仅仅三个月之后,德国战后制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艇便于6月15日下水。
到这年9月,德国共建造了9艘潜艇,并成立了一支潜艇部队--“威迪根”潜艇队,其指挥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邓尼茨。
到1935年底,德国潜艇部队已经拥有了24艘潜艇,其中10艘是UⅡ型。
U艇为耐压艇壳构造,艇身为细长的钢铁制造的圆筒,设有防水设施。
耐压艇壳外侧设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门。
将空气充到槽中,潜艇的浮力加大,潜艇就会上浮。
如果打开海水活门及空气活门,海水就会进入槽中,空气被挤出,潜艇就可下潜。
设在艇体外侧的燃料库构造巧妙,既不会因为燃料被消耗而出现空隙产生不必要的浮力,也不会在潜航时因压力过大而塌毁。
U艇采用两种推进装置。
两台狄塞尔柴油机在水上高速航行时使用,水下则使用由二次电池带动的电动机。
二次电池重达数吨,充电时间为3小时,它可以使潜艇在水中达到8节的航速。
如果采用巡航速度,U艇可连续潜航24小时,航程100千米。
该型艇共有5具鱼雷发射管,艇艏4具,艇艉1具,可载鱼雷12-14枚。
其水下操纵性能良好,潜航速度为每小时16节,可在20秒内迅速潜入水中,它的续航力为11500千米,改进后可达到16100千米。
二战期间潜艇狼群逞威“狼群”战术的创始人是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
邓尼茨在一战时就是潜艇指挥官,他经反复研究后得出结论,护航舰艇仅能对付单艇攻击,而无法对付协同一致的潜艇群发起的攻击。
在进一步的探索中,邓尼茨认为最好的作战方法就是将潜艇部队组成一个宽阔的凹面,让敌方的船队进入。
特拉法加海战
![特拉法加海战](https://img.taocdn.com/s3/m/5368f7c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c.png)
● 拿破仑的目标是避开英国海军,用其精锐的陆军直接登陆进攻英国本土,为了把强大的英国海军从本土牵走, 法国舰队在大海上和英国海军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但由于一系列战略、战术的失误,海军中将维尔纳夫 率领的法、西联合舰队被封锁在加的斯港内,拿破仑对海军大为失望,放弃的身份打造他的大海军准备入侵英国,但他的天赋却无法在海上兑现。
● 法国海军曾经在路易十四时代,一度是世界第一的海军。法国陆军也曾经在千年里,数次影响了整个欧洲和 世界其他地方的军事发展方向。但海陆双重国家性质注定了战略的重心,资源的分配,都必须在陆地和海洋 之间来回倾斜。当这样的国家想要在陆地和水上同时称霸,得到的结局就注定是不佳的。只要法国在欧洲大 陆的争霸不停,庞大的常备陆军数量就不会削减,海军能得到的资源就不会增加,击败英国就只能是战略梦 想。
● 英国派纳尔逊去彻底解决被封锁在加的斯港内的法、西联合舰队。而港内的法、西舰队司令维尔纳夫听到拿 破仑将派人接替他的指挥时,愤而决定在新司令官到来前率舰队溜出加的斯港,而港外的英国舰队正等待这 一时刻的到来。
战前局势
● 英军封锁
● 法国海军受到皇家海军各舰队的封锁,基本上只限于在港口行动。而四个陆军军团9.3万人的主力入侵部队 则在布洛涅等待。 由9艘战列舰组成的法国和荷兰联合中队驻扎在荷兰,被英军基思勋爵的 11艘战列舰组成 的唐斯中队封锁。两舰队均未参战。
● 英国海军部长巴尔汉勋爵接到维尔纳夫舰队向比斯开湾行驶的报告后,立即命令负责封锁英吉利海峡的康华里思上将解出 对罗什福尔等港口的封锁,将舰队集中起来,以来阻止维尔纳夫的企图。于是,除布勒斯特和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外,其它 法西两国港口的封锁都解除了。拿破仑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了一大半。
北非登陆战役过程简介 北非登陆战役对战争有什么影响
![北非登陆战役过程简介 北非登陆战役对战争有什么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ed0560b312b3169a451a45f.png)
北非登陆战役过程简介北非登陆战役对战争有什么影响本文导读:1942年11月7日夜晚,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半岛乌云遮天,一片漆黑,天空不时落着小雨。
在灯火管制的圣伊瓦尔和普雷登纳克机场上,由威廉·本特利上校指挥的美军运输机第60大队的39架C-47运输机整齐地停放在滑行道上,每架飞机的机翼下面都站着美国伞兵第503团第2营的一小队士兵,他们在等候登机起飞。
他们的目标是夺取2413公里外的阿尔及利亚奥兰附近的机场,以配合美、英联军地面登陆部队执行“火炬”作战计划。
1942年11月8日凌晨,英、美联军在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指挥下,1700架战机掩护着655艘战列舰和运输船,护送陆军开始从卡萨布兰卡、奥伦、阿尔及尔一带登陆,火炬行动展开。
美英军队为进攻北非,动用了13个师、45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其中有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64艘),编成西部、中部、东部3个特混舰队,共10.7万人。
由美国陆军中将艾森豪威尔任总指挥,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海军总司令。
西部特混舰队由美海军少将休伊特指挥,输送巴顿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法属摩洛哥登陆;中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准将特鲁布里奇指挥,输送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奥兰地区登陆;东部特混舰队由英国海军少将巴勒指挥,输送赖特少将指挥的美、英混编部队在阿尔及尔地区登陆。
战役的航空兵保障由西部空军司令部(保障卡萨布兰卡、奥兰登陆)和东部空军司令部(保障阿尔及尔登陆)分别负责(共1700架飞机)。
第一梯队登陆的有6个加强师,其中有2个装甲坦克师(共107000人,其中卡萨布兰卡35000人,奥兰39000人,阿尔及尔33000人)。
登陆部队接到命令,如果敌海岸炮兵和舰艇不开火,则不得射击。
盟军登陆只遇到轻微的抵抗。
11月8日日终前进入阿尔及尔城,10日进入奥兰,11日进入卡萨布兰卡。
11月10日夜间,驻北非的法国军队根据维希政府武装力量总司令达尔朗海军上将(在阿尔及利亚)的命令,停止了对英美盟军的抵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斯开湾战役
比斯开湾战役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行动,发生于1983年10月25日至12月15日,目的是为了推翻格林纳达的马尔维尔·毕纳德政权。
本文将介绍比斯开湾战役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其对美国及国际格局的影响。
一、战役起因
比斯开湾战役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83年10月19日,当时美国海军陆战队驻扎在格林纳达的布雷兹角基地遭到马尔维尔·毕纳德政权的袭击,导致美国士兵死伤惨重。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对这一事件感到愤怒并认为格林纳达政权威胁到了美国在加勒比地区的利益和安全。
于是,美国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行动,推翻马尔维尔·毕纳德政权并恢复民主。
二、战役过程
比斯开湾战役于1983年10月25日正式开始。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海兵师在阿拉巴马州的杰克逊维尔登陆,并与加勒比盟国的支持下展开行动。
整个战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登陆行动。
美国海军陆战队利用空军和海军的支援,在比斯开湾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他们成功占领了格林纳达的主要机场和港口,确保了物资的补给以及战略位置的优势。
第二阶段是攻占城市。
美军发动了一系列的地面进攻,攻击了位于首都圣乔治的政府机构和军事设施。
经过激烈的战斗,美军成功击败了格林纳达政权的武装力量,并控制了整个岛屿。
第三阶段是重建和稳定。
战役结束后,美国派遣大量的援助人员和资源,开始重建格林纳达的经济和基础设施。
他们还帮助建立了新的民主政府,为格林纳达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战役结果
比斯开湾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马尔维尔·毕纳德政权被推翻,格林纳达重回民主。
战役的胜利不仅消除了美国在加勒比地区的安全威胁,也巩固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比斯开湾战役也对国际格局和地区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通过此次行动向世界展示了其坚决捍卫利益的决心和实力。
这对于其后的事件,如巴拿马的“审判者行动”和科索沃的冲突等,都产生了借鉴作用。
四、对美国及国际格局的影响
比斯开湾战役使美国重振了军事声威,增强了国内民众对里根政府的支持。
这也成为里根在1984年成功连任的重要因素之一。
战役结束后,美国军事优势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重要性得到重视,并对军费预算作出了进一步增加。
战役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争议。
一些国家批评美国过度使用武力并干涉别国内政。
然而,无论如何,比斯开湾战役都为美国在国际上树立了威信,表明了其捍卫利益和维护全球稳定的决心。
总结起来,比斯开湾战役是一次重要而成功的军事行动,对美国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推翻格林纳达的马尔维尔·毕纳德政权,恢复了民主制度并稳定了地区局势。
这一战役也展示了美国的决心和实力,加强了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