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建设探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各类实验室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部分高校实验室空间的增量已无法满足仪器设备和学生数量增长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实验室过分拥挤等问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安全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比较薄弱,导致大多数本科学生是在进入高校后才开始接触实验室安全知识,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加之对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许多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据调查,在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中,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和操作不规范等人为因素所占的比例较高,而生物实验室在事发实验室中的所占比例更高。这使得国家各级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许多高校已将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列为生物学科的基础教育和生物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教学安全教育、规范高校生物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相关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1高校生物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现状

1.1生物实验教学是生命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内容

在各类理工科院校,实验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其质量的差异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和体会所学的书本知识,这将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验过程的复杂性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思维,对于实验结果偏差的处理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验证态度,对于结果未知的探索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因此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途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实验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于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在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将课堂所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综合、从认知到掌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索进行有效转化的重要作用。

1.2生物实验教学安全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

安全稳定是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保障,是维护学校教学科研正常秩序的必要前提,是保证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建设平安校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着力点。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培养能够适应将来多种社会环境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除了具备

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中各类安全知识和技能无疑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凭借内化于心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意识,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扎实的安全基础之上,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保护他人的生命安全,维护环境的安全。

1.3生物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应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

早在1992年,国家教委就发布了《实验室工作规程》;1995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办法》,这些法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法制化的开始。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开展系统的安全宣传教育,做好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这些法规的发布使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法制化更加深入。

为了增加针对性,有些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将试题按难易程度分为科普级、中级和高级,以适应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不同专业需要。这种设置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不足。首先这种试题难易程度的划分,包括其后期出题比例的选择,受主观影响比较大,不利于稳定测试和横向比较。更重要的是,某一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初入学的本科生还是临近毕业的高年级研究生,他们所遇到的本专业实验室安全风险并不会有明显区分。反之,倒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由于缺少必要的专业安全知识和突发事件应对经验,而导致对自身和他人伤害的实验室安全事故。

1.4生物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高校实验室具有数量众多、性质各异、设备密集、各类安全因素较多、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使用频率高、实验种类较多、操作复杂且部分实验操作周期长等一系列特征。为了保证生物实验教学的安全,任课教师一般尽量避免开设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对所开设的生物实验,实验室及教师一般采取强制性管理措施,通常制定严格的操作步骤和安全防范要求,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等。这种管理方式使学生失去了通过有一定风险的实验培养安全应对技能的机会,同时也会牵扯任课教师的精力,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并且也无法做到实验安全的全面性。此外,学生在教学实验中有依赖实验教师保证实验安全的倾向,且由于实验操作等安全知识也不是教学考试的内容,造成学生对教学实验安全不够重视,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如何既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完成实验,又能保证实验教学的安全进行,这是实验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1.5生物实验教学安全教育内容不足

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资料学习、专题讲座、宣传海报和现场讲评等形式。这些形式的安全教育一般受众有限,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鉴于实验室安全教育全程化、全员化、全时化的特点,网络平台的安全教育学习和考试方式更适合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手段。许多国内外高校已经建立了全校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但是校级安全教育和考试平台建立之后,并非就万事大吉。国外的先进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表明,按照不同的人员、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及不同的专业和设施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考试,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校级安全教育和考试平台往往需要顾及对全校各类人员和专业的普适性,特别是在国内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其内容对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人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殊需求难以作到及时调整,迫切需要开发能够满足不同实验教学要求,并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专业安全教育考试系统。

2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2.1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点

就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种类而言,高校生物实验室除了具有一般高校教学实验室的特点外,更具有操作对象可能具有感染性,并且实验室废弃物可能同样具有感染风险,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等一系列特点。这导致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更为突出,与其他专业实验室相比所造成的危害性更大。如微生物实验室事故不仅可能直接导致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其他人群的感染;各类转基因生物材料如果不经处理就释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会造成严重危害,并最终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生物实验室事故发生,并导致实验人员乃至社会公众受害,甚至造成社会恐慌。

此外,生物教学实验多为本科生设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熟悉科研实验方法,建立科学的方法论。报考医学院校的本科生应该是在本科生中对生物医学相对更感兴趣的群体,他们的生物安全知识应该是同龄人中相对更高的。但据调查显示,生物医学类本科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特别是有关生物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实际是比较匮乏的。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学生中经历过实验室伤害的人数将近一半,而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实验室意外事件的学生人数只有10%左右。具有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