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二单元集体备课主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下二单元集体备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展示的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我将从单元教材解读、单元活动群设计、课例介绍三个方面进行展示。
第一部分教材解读
首先是单元教材的解读。由本单元导语页左上角的导语“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我们可以确定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这四句话对应着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是一个名著导读单元。导语页右下角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其中第1条“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指向于阅读要素,第2条学习写读后感,立足于写作要素的实践。根据单元导语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草船借箭》讲述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故事,《景阳冈》描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猴王出世》重点描写了石猴问世以及被拜为美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主要介绍了宝玉等人放风筝的一个经过,充满了趣味。在学习这几篇文章的过程当中,渗透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同时课本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的内容,进一步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的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四篇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编排,先是根据名著改写了现代文,然后到原著节选,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编排顺序。
下面介绍一下单元双主题,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体现和落实。
《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进行改写的。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
在解决课后题的过程中落实语文要素,阅读古典名著要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结合人物言行,分析人物特点。
课文链接提供了《三国演义》的原著片段,要求学生读一读,找出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片段。此内容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说出阅读感受,产生读古典名著的兴趣。由于原著中的一些词语难以理解,在这里初步涉及理解词语的方法,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但重点在于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景阳冈》选自《水浒传》景阳冈这一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讯记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刻画了他豪放、勇武、机敏的性格特征。选编本文目的在于:初步学会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感受人物的性格,感受名著的魅力。
课后题理解“棒梢”、“筛酒”等难以理解的词语的含义,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测。第二题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与《草船借箭》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来介绍有所不同,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概括文章的内容。第三题学生复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意在以表演的形式来
讲述故事内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武松这一形象的感受。第四题意在多元、立体的感受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武松特点的语句,再分析人物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文章,引言部分提出了阅读本课的要求,以及主要解决的问题,1.遇到不明白的语句,猜测大致的意思 2.石猴是怎么出世的?是怎么成为猴王的?鼓励学生运用前两课的方法,能够进行初步的自主阅读,猜测词义,抓住重点内容并能够讲清楚,说明白。
《红楼春趣》要求学生 1.大致读懂课文。2.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分析宝玉的人物形象。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宝玉的内容,据此交流对他的印象。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以“怎么表演课本剧”为话题,组织学生开展表演前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在集体讨论中学会倾听,尊重大家共同的决定。第二部分是口语交际的重点内容,也是语文要素的落实环节。通过人物身份、性格的分析,揣摩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习作部分教学目标在于 1.能初步了解读后感的基本写法。2.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这是一个学习的输入过程,而读后感的写作是学生阅读名著后的感悟的输出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将所学所悟进一步的内化吸收。
语文园地分为三部分的内容: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借助资料,结合电影、电视剧等。
词句段运用分为三部分内容:
1.能说出古典名著中常用事物名称的大致意思。
2.能回顾、总结猜测古典名著中语句意思的方法。
3.能根据古典名著中的外貌描写猜测所写的人物,并能说出理由。
“日积月累”板块出示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教学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中所展现的夜间春山的宁静优美,感受诗人闲适、恬淡而又愉悦的心情。
“快乐读书吧”以《西游记》为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第二部分单元活动群设计
第三部分课例展示,以《草船借箭》为例
教学目标:
I.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重点: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1、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诸葛亮足智
多谋、神机妙算的本领。
2、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流程:
活动一:经典歌曲引“三国”
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出《三国演义》和《草船借箭》。介绍《三国演义》和《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描写了汉末魏、蜀、吴三国的社会斗争和社会生活,故事起源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背景: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东吴的孙权,为了稳定局势,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刘备于是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这一故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活动二:故事内容我知道
学生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四年级时已有“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基础,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逐步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是谁去草船借箭?又是谁让他去借箭?进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和语句,说说为什么诸葛亮要草船借箭,他是怎样一步步实施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