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检测与诊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检测与诊断淋巴细胞是人体的重要免疫细胞。淋巴系统增生可致使淋巴增生性疾病发生,淋巴增生性疾病可分为免疫性(或反映性)和恶性两大类。在各类抗原的作用下,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可使淋巴组织及黏膜等增生。

1 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病因

免疫性淋巴增生性疾病由免疫反映所引发的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常伴淋巴细胞形态异样,多为良性,但也可进展成恶性[1]。其病因如下。

病毒常见致病病毒为EB病毒,所引发的淋巴增生性疾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细菌及其他病原体如:结核杆菌、麻风、梅毒、衣原体等。

遗传性免疫缺点如:X染色体连锁淋巴增生、Wiskott-Aldrich 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T细胞中存在一种缺点,不能抑制EBV感染,致使淋巴细胞增生。

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皮质激素、环孢素A、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这些药物引发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机制,有些与EBV感染有关[2,3]。

缘故不明的不典型淋巴增生性疾病如血管滤泡淋巴增生或巨淋巴结增生症、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淋巴系恶性增生性疾病病因尚未说明,可能与病毒及相关病原体有关。

幽门螺旋杆菌 2003年Nakamura等报导59例持续感染引发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者高达50例,用抗螺旋杆菌医治后,41例完全减缓或部份减缓[4]。

病毒如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I型病毒(HTL-I)、HIV感染,易引发非霍奇金淋巴瘤;HCV感染的病人可发生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等[5,6]。

淋巴恶性增生还可浸润造血系统引发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可原发在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称之为恶性淋巴瘤[7,8]。

2 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检测

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检测包括血象、骨髓象,染色体检查等,但有时必需有淋巴结或病变部位的病理切片检查才能确诊。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反映性或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反映性增生的异形淋巴细胞增多的患者血象中大多为幼淋或成熟淋巴细胞,如EBV所引发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可见泡沫型、不规那么型或幼淋细胞,也可见浆细胞样淋巴细胞,一样与白血病细胞不难辨别。反映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外周血中也常见幼稚淋巴细胞,但无核仁,淋巴结活检可助辨别。

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患者骨髓血中原始细胞多见畸形。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增多的淋巴细胞,大多是成熟淋巴细胞,属B细胞。弥漫型裂细胞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易并发白血病,外周及骨髓血中所见淋巴细胞属幼稚或原始淋巴细胞,形态畸形。霍奇金淋巴瘤(HL)在骨髓涂片中可见具有诊断价值的Reed-Stein-berg细胞,血象一样无特殊[1]。

染色体检查随着染色体检查方式不断的改良,从G带、Q带、

R带显色,到荧光原位杂交(FISH)、多色FISH,在淋巴系恶性增生性疾病中发觉染色体异样愈来愈多。

慢性T细胞增生性疾病慢性T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染色体有40%4qll重排;慢性幼淋细胞白血病50%染色体有此核型异样;成人T 细胞白血病25%有del(6q),20% add(14q);Sezary综合征30%有del/t(2p)。慢性B细胞增生性疾病幼淋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染色体检查,有50%可发生add(14)(q32)。浆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染色体检查70%有lp/lq异样,50%有add(14)(q32);毛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染色体检查20%可发生add(14)(q32);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染色检查lq异样者占4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应用染色体检查,ALL患者的染色体异样可高达92%,其中60%左右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也有染色体数量异样如二倍体;染色体缺失;染色体结构异样、移位、重排:T 细胞染色体异样ALL常见。

免疫表型检查淋系白血病中常见免疫表型

T系急淋 CD二、CD7对急淋的特异性较高,胞浆CD3(cCd3)及膜表面CD3-(SmCD3-)对T细胞急淋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T-ALL 中以CD5和CD2一起表达者多见。10%CD一、CD4、CD8一起表达。

B系急淋 HLA-DR灵敏性高,但特异性差;CD20、CD22对B系急淋特异性高,但灵敏性较差。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要紧为B细胞型,CD5多数阳性,少数阴性,CD1九、CD20、HLA-DR阳性。Smlg弱阳性,以lgMt lgD 为主。

特殊类型白血病的免疫表型(1)多毛细胞白血病CD1九、CD20、CD2二、Smlg阳性,CD21阴性。CD11c、CD2五、CD1九、CD103(粘附因子抗原)阳性,有较高诊断价值。(2)80%~90%NK细胞白血病CD16阳性,95%以上CD56阳性。CD158a、b,CD16一、CD57也可呈阳性。(3)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源自二类免疫表型细胞:来自CD3+,CD57+T细胞占85%;来自CD3-/CD56+NK细胞,占15%。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必需与慢性(NK)LGL淋巴细胞增生相辨别。后种疾病中的大颗粒NK细胞CD56(-)或表达弱(CD56-/dim),CD11B(-/+dim),CD ﹥(-/+dim)CD2+,CD11C,CD38(-/+dim)。

3 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医治与预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医治方案不相同,急淋一样用含有激素、长春新碱、阿霉素或柔红

霉素的医治方案。门冬酰胺酶一样对ALL有效。B细胞和T细胞ALL 的医治方案虽无大的不同,但免疫表型、染色体的改变和有些基因的改变可阻碍疗效和预后。

淋巴结病理检查是正确诊断淋巴瘤类型必不可少的手腕,淋巴瘤侵袭骨髓及并发白血病时,骨髓象和血象中所见淋巴瘤细胞从形态、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所得的结果,对淋巴瘤的类型诊断十分重要,有时起关键性作用,尤其是不伴外周淋巴结肿大或结外病变的病例。

目前尚不能依照T或B型淋巴瘤采纳不同的医治方案,经典方案仍是以CHOP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或放疗。中低度INTIL的有效率可达60%~80%。高度恶性的类型增加化疗药物,如BACOP(博来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COP-BLAM(COP+博来霉素、丙卡巴胼)、M-BACOB(甲氨蝶呤、四氯叶酸、博来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地塞米松等)。低度恶性NHL可用核苷拟似类药物,如复达拉滨和2-CdA等,有效率可达80%。HL用COPP、MOPP/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氮烯咪胺、长春碱)医治,80%的病人可获完全减缓,10年存活率可达60%。

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式已有了专门大的进展,使临床工作者对这些疾病的熟悉有了专门大的提高,尤其是依据形态、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