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回延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
年级下册
《2 回延安》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训练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3.朗读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4.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5.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播放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听着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同学们会想起什么呢?老师会想起那黄土高原,想起那黄土地上的农民,想起那革命圣地——延安。老一辈革命家对延安有着深厚的情谊。今天,我们学习《回延安》,一起感受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导入二我看同学们大都爱听歌、唱歌,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不一样的歌曲形式,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一种民歌,它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之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在1956
年写下的这首《回延安》,看看作者是怎样借用“信天游”的表现形式以诗的语言来抒写自己的情感的。
二朗读诗歌,概括内容
1.朗读诗歌,概括主要内容。
这首诗歌以抒情为主,叙事为辅。共五章,结构清晰。请大家朗读诗歌,概括每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章:回延安,抒写回到延安,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激动之情。
第二章: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话延安,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第四章:看延安,描绘延安新风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五章:颂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景,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2.朗读诗歌,归纳诗歌主题。
(朗读要求:一要大声,二要情绪饱满,三要注意不同诗章情感的差别,四要根据课前标记进行朗读训练。)
【明确】文章描述“我”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过去在延安难忘的岁月,展现延安的风土、人物、革命传统等,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再读诗歌,读出诗人情感
1.本诗具有极强的抒情性,两句一韵,节奏鲜明,情感真挚热烈。请反复朗读诗歌,读出韵味,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说说五个部分朗读的特点以及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朗读要求:大声朗读,读出一种豪气,一种热情。朗读时,勾画出最能突出情感的词语,并说说词语中所包含的情感。)【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热烈、豪迈。
五个部分的朗读特点及感情:第一部分语速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语速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注意
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语调,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注意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
演读示例:
(激动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深情地)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大声地)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喜悦地)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激动地)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2.读完诗歌后,找出诗歌的抒情线索。
【明确】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小结:这首诗以大量笔墨抒写激情(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喜情(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豪情(展望延安未来豪情万丈),一个“情”字贯串全诗。
四课堂总结
在创作《回延安》时,诗人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我们可以想象他对延安的感情有多深,他把延安比作母亲更是情之所至了。通过本节课,我们把握了诗作要点,体会了诗人的情感,那么诗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传达这种深情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上所学及你对本诗的个性化理解,小组合作,任选两个章
节,以脱稿的形式进行唱诵表演。
提示:1.可创设适当情境,如服装道具、背景音乐等;2.语音、语调上尽可能采用陕北地方特色语言。
第二课时
一品味写法妙处,学习情感表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的情感直白、热烈、豪迈,抒发了诗人对延安浓厚的深情。作者是怎么把情感表达得如此到位的?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提示:注意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发现:诗作的语言形式特点(抒情方式、修辞手法、比兴手法、语言特点)、浓郁的陕北风情(陕北高原自然景象、文化景观,陕北革命人民的群体形象)等]
1.这首诗歌的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1)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直接抒情:“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间接抒情: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用“黄土”代表这片土地,“抓”“贴”两个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景物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2)善用修辞手法及比兴的表现手法。
比喻:“长江大河起浪花”——将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说的话比作江河的浪花,没完没了。“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将延安的蓝天比作大明镜,映照着美好的景象。
夸张:“双手搂定宝塔山”——似言宝塔山之小,“我”可以搂住。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太想回到延安了,这显然是梦中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