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2024年重庆市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2024重庆市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参考答案附后
选择题(共5题,每题20分)
1.(多选题)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临床医师必须掌握哪三个方面()
A.掌握抗菌药物的药效学与药动学
B.熟悉病原体特点和耐药性
C.明确诊断患者感染性疾病
D.熟悉患者的基础疾病
E.了解患者的遗传因素
2.(多选题)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主要预防哪几个部位()
A.手术所涉及的腔隙感染
B.肺部感染
C.浅表切口感染
D.泌尿系感染
E.深部切口感染
3.(多选题)外科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不能代替以下哪些预防切口感染措施()
A.严格消毒、灭菌技术
B.精细的手术无菌操作
C.术中保温
D.血糖控制
E.营养控制
4.(多选题)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通常以下哪方面需要预防用药()
A.儿童患者
B.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C.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严重
D.异物植入手术
E.有感染高危因素(高龄、糖尿病、免疫力低下)
5.(多选题)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包括下列哪几方面()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恰当合理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D.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PK/PD)
E.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参考答案
12345 ABC ACE ABCDE BCDE ABCDE。
临床常用10大抗菌药物的配伍应用
临床常用10大抗菌药物的配伍应用1.青霉素类药青霉素类药由于不良反应较少,杀菌力强,一直在临床广泛应用。
青霉素类药与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药合用,可降低青霉素在肾小管的排泄,提高血药浓度,延长血浆半衰期,增加药物毒性。
青霉素与甲氨蝶呤相互竞争肾小管分泌,使甲氨蝶呤在肾脏的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增高,增加了甲氨蝶呤的毒性反应青霉素与华法林合用,能够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凝血因子合成,增加抗凝药作用,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致出血的风险增加,两者一合用时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时调整药物用量。
与考来烯胺、考来替泊同用可以降低青霉素的血药浓度与别嘌呤醇合用可使青霉素类药导致皮肤药疹的机率增加,与维库溴胺类肌松药合用,可延长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头孢噻肟合用,使后者的总清除率降低。
与环孢素合用,可提高环孢素的血药浓度。
与伤寒疫苗用,因青霉素对伤寒沙门杆菌具有抗菌活性,故可减弱疫苗的免疫活性青霉素类在与一些抗菌药物同时应用时,合理的配伍可以使药物产生协同作用。
青霉素类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营类抗生素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克雷伯杆菌等有协同抗菌作用与头抱类药物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产生协同或累加抗菌作用。
2.头孢菌素类药头孢类药由于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越来越受到重视。
头孢类药物由于自身对肝肾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与有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受损的药物配伍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头抱类药物与强利尿剂(呋塞米、依地尼酸、布美他尼等)、抗肿瘤药(卡氮介、链佐星等)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同用,均能增加肾毒性;与丙磺舒同用可抑制头抱类药物在肾脏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30%。
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抗血小板药、磺吡酮等同用,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累加,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与抗凝药或溶栓剂同用,可干扰维生素K代谢,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临床可见药物引起的出血征象。
与卡马西平合用,导致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升高,必须合用时,应注意监测卡马酉平血药浓度。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工具,但其滥用和不合理应用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了解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对执业药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抗菌药物及其临床合理应用,帮助执业药师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这类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适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疗效较差,不适用于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这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需要在用药过程中监测肾功能和听力。
3.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这类抗生素广谱抗菌作用强,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儿童和孕妇不宜使用,并且近年来已出现耐药菌株。
4.外消旋酮康唑和伊曲康唑:属于广谱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肝毒性,需要监测肝功能。
5.磺胺类药物:包括磺胺甲噁唑、磺胺顺铂等。
这类药物是治疗结核病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重要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应用时需谨慎。
6.万古霉素:属于多肽类抗生素,广谱抗菌作用强。
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杆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肾功能。
7.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庆大黏菌素、多黏菌素B等。
这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肠杆菌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对肾脏和耳朵有一定的毒性,应用时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听力。
除了了解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外,执业药师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细菌感染的基本知识:了解细菌感染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能够帮助药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下列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下列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
但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以避免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下面就是一些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药物:
1.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是最早被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之一,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青霉素类药物一般适用于治疗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2. 强力霉素类药物:强力霉素类药物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感染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此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感染。
3. 氨基糖苷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如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感染。
4. 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是第三代抗生素,适用范围广泛,对多种细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头孢菌素类药物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5. 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对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常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对于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种类和剂
量,避免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保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共同抵制耐药菌的产生。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临床合理应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广谱、耐酶) ①对产酶金葡菌、表葡菌、肠球菌有良好作用。 ②对某些产酶G-杆菌有较强活性。 ③不适用于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及MRSA感染。 ④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克拉维酸
钾难透过血脑屏障)。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磺苄西林
(广谱、不耐酶) ①对G-杆菌的作用较氨苄西林强。 ②除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 有良好抗菌作用。 ③对部分厌氧菌有一定作用。 ④适用于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及其它G-杆菌 所致感染。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氟氯西林钠
(耐酶) 特点: ①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 ② 不易被青霉素酶所破坏,对产青霉素酶的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杀菌作用;主要用于耐青霉素 葡萄球菌感染。 ③对G-菌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 不敏感。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广谱、不耐酶) ①对G+葡萄球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对肠球菌 作用优于青霉素。 ②对部分G-杆菌亦具抗菌活性,但易耐药。 ③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
+
肾毒性 ++
第2代
+++
++
++
+
第3代
+
+++
+++
-
第4代
抗菌药(antibacterial agent):能抑制或杀灭
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 括完全人工合成的抗细菌药物(如磺胺类、喹 诺酮类)和抗生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antimicrobial agent):能抑制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及临床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 ,
以下 抗生素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下 抗生素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 仍残存的抗菌效应 。
AUC0~24/MIC :
24小时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 小时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比值。 比值。 小时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 比值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β-内酰胺类: 内酰胺类:
• 当浓度>4倍MIC时,其杀菌作用不再增强; 浓度 倍 时 其杀菌作用不再增强; • 当t>MIC占给药间隔 占给药间隔50%~60%时,杀菌效果最佳 占给药间隔 时
提示
• 已达有效治疗浓度,进一步增加剂量不一定能提 已达有效治疗浓度, 高疗效。 高疗效。 • 可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来提高疗效。 可通过增加给药次数来提高疗效。
抗菌药(antibacterial agent):能抑制或杀灭 )
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 括完全人工合成的抗细菌药物(如磺胺类、喹 完全人工合成的抗细菌药物( 磺胺类、 诺酮类)和抗生素。 诺酮类)和抗生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微生物药(antimicrobial agent):能抑制 )
肌酐清除率(ml/min) 肌酐清除率 >20 10~20 <10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剂量 0.75~1.5g 0.75g 0.75g
间隔 每8h 每12h 每24h
头孢替安
①组织分布广,其中痰、肺组织、扁桃体、肾、盆 组织分布广,其中痰、肺组织、扁桃体、 胆汁中浓度高,不易进入脑脊液中。 腔、胆汁中浓度高,不易进入脑脊液中。 ②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其次为胆汁排泄,tl/2为 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其次为胆汁排泄, 0.6~1.1小时。 小时。 小时 ③可致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 可致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 胞增多。 胞增多。
常用抗菌药物及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
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 加,使抗菌药物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失 去作用,给患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抗菌药物滥用常见于无菌手术预防用 药、感冒发热、病毒感染等情况下, 这些情况下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
耐药性的问题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 产生抵抗力,使其无法发挥应有
的药效。
抗菌药物的频繁使用会导致细菌 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抗菌药物失
01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 应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部分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如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等 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 克。
预防措施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询问患者 过敏史,并做过敏试验,确保无 过敏反应后再使用。
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
抗菌药物可能对患者的肝、肾等器官 产生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 造成损害。
VS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预警系 统,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情况 。
加强患者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01
向患者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02
引导患者正确看待常见感染性疾病,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03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知识水平,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 力度,推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以及加强患者的教育和宣传工作,从而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常用抗菌药物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常用抗菌药物概述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 结论与展望
01
常用抗菌药物概述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II)
第 三 代
头孢噻肟、 1970s末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 头孢地嗪
对G+菌弱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对G-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属、沙 雷杆菌属、不动杆菌属、消化球 菌和部分脆弱类杆菌)较第一、二 代头孢菌素强。对肠球菌属和难 辨梭状芽胞杆菌无效,对厌氧菌 作用弱
第 四 代
1980s
对肠杆菌可细菌比头孢噻肟和头 头孢匹罗、 孢他啶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弱于 头孢他啶,对G+球菌如葡萄球菌 头孢吡肟、 属、链球菌属强于第三代头孢菌 头孢克定 素,但对MRSA和厌氧菌作用仍弱。 对产AmpC酶菌(阴沟肠杆菌、弗 劳地枸橼酸菌属、沙雷氏菌属和 铜绿假单胞菌)易产生耐药。对厌 氧菌、MRSA、MRSE和产超广谱 酶(ESBLs)的感染疗效?
1960s
头孢唑林、 对青霉素酶稳定,但可被 G-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 头孢拉定 破坏,仅适用于产青霉素 酶的金葡菌和少数G-菌。 肾毒性。 1970s中 头孢夫辛、 对G+菌弱于第一代头孢菌 头孢西丁、 素,但部分G-菌(如奈瑟 头孢美唑 菌属、部分吲哚阳性变形 杆菌、部分枸橼酸菌属和 部分肠杆菌属)较第一代头 孢菌素强。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舒巴坦、他(三)唑巴坦:均属不可 逆竞争性抑制剂和自杀性抑制剂。后两者可透 过血脑屏障 他唑巴坦:对青霉素酶,TEM、OXA、SHV、 PSE等质粒介导及部分染色体介导的I型酶均有 较强的抑制作用。抑酶作用他唑巴坦>克拉维 酸>舒巴坦。 β-内酰胺酶诱导作用:他唑巴坦<克拉维酸<舒 巴坦
第三代口服: 头孢克肟:对肠杆菌科作用在口服头孢菌素中 最强,但弱于环丙沙星。 400mg,qd/150mg,bid。 头孢布烯(先力腾):抗菌谱与头孢噻肟相似, 对绿脓杆菌和大部分厌氧菌无效。 400mg,qd/200mg,bid。 头孢特仑匹酯(托米伦):100mg~200mg,tid
抗菌药物应用
注意事项:禁用于对本类药物及其配伍成分过敏的患者,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本类药对原有癫痫史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及肾功能减退者应避免使用亚胺培南,确有指证使用美罗培南,帕尼培南者需严密观察抽搐等不良反应,对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应酌情减量。
2.注意事项:
(1)禁用于对任何一种头孢类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抢救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2)本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排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者应调整剂量,中度以上肝功能减退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3)第一代头孢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能加重肾毒性。
(2)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并用升压药,皮质激素等治疗。
(3)全身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或肾功能减退者。
(4)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5)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6)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
1.适应症:
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主要用于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流感嗜血杆菌等,头孢唑林常用于预防切口感染,口服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的轻度感染。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指证与第一代相仿,亦可用于一些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引起的尿路,腹腔,盆腔感染。后者可与抗厌氧菌药物合用。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丙稀等口服剂,主要用于上述感染的轻症病例。头孢呋辛脂尚可用于淋病奈瑟球菌的感染。
常用抗菌药物临床规范化应用PPT演示课件
加强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识别和报告 意识。
及时上报不良反应
一旦发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 告。
完善不良反应数据库
通过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不断完善不良反应数据库,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过敏反应
如皮疹、荨麻疹、药热等,严 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肾损害
部分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肾脏损 伤,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 功能不全等。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溶血性贫血等,严重时可导致 出血和感染。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体系,确保及时发 现、报告和处理。
抗菌药物的成本-效用分析
总结词
成本-效用分析是一种评估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经济 性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抗菌药物方案的QALY和直接成本来得出最优方案。
详细描述
在成本-效用分析中,QALY是一种健康效果指标,用于衡量患者因治疗而获得的 生命质量和寿命;直接成本同前。通过计算不同抗菌药物方案的“成本/QALY” 比例,可以评估出健康效果较好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方案。
品。
主要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其他合成抗菌药。
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主要用于结核病的预防和治 疗。
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
窄谱抗菌药
仅对某一类或某几类微 生物有抗菌作用,如青
霉素G等。
广谱抗菌药
对多种微生物有抗菌作 用,如四环素类、氯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1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应用非常常见。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和病原体,医生需要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抗菌药物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就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指南,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感染性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1. 抗菌药物分类根据对病原体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化学结构,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2. 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根据病原体敏感性进行选择•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谨慎使用广谱抗生素,避免滥用•根据临床病情动态调整治疗方案3. 常见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3.1 革兰阳性菌感染•肺炎球菌感染:宜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等为常用药物。
3.2 革兰阴性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可作为首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为常用药物。
4.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消化系统反应:可通过调整用药时间、联合使用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来减轻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对于已知过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抗菌药物。
5.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建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尽可能选择窄谱抗生素•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防止对药物耐药性的产生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病情,还能减少对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对于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和常见疾病的用药选择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和常见疾病的用药选择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
然而,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以及常见疾病的用药选择,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一、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1.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类型:根据感染的类型(如细菌、真菌、病毒等)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2. 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选择:定期监测本地区常见细菌的耐药性情况,以指导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
对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要慎重,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3. 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对于已知致病菌敏感的疾病,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以减少对正常菌群的干扰,并降低对耐药性菌的选择压力。
4. 根据感染严重程度选择抗菌药物:对于重症感染病例,可以考虑使用强效抗菌药物,如静脉给药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和环丙沙星类药物,以快速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5. 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对于严重感染或存在复杂耐药菌感染的病例,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抗菌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单一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二、常见疾病的用药选择1. 呼吸道感染:- 轻型肺炎: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首选青霉素类药物。
- 中重型肺炎:常见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以及革兰阴性菌,可选择青霉素类药物联合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2. 尿路感染:- 无合并症的膀胱炎: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
- 合并上尿路感染的膀胱炎:可选择β-内酰胺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 男性复杂性尿路感染:首选β-内酰胺类药物。
3.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轻度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药物。
- 中度或重度感染:可选择抗Aquinon系抗生素(如环素类和四环素类药物)。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分类及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含金属离子的抗酸药可减少本药的生物利用度。
与茶碱类合用时使其肝清除明显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 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
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合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 时间。
胃肠道反应 肝损伤 耳毒性
变态反应 二重感染
大环内酯类
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1962),已淘汰
第二代 吡哌酸(1973),少用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常用
第四代 8-甲氧氟喹诺酮(莫西沙星,1999)
作用机制 G-:抑制细菌DNA回旋酶(gyrase),阻碍细菌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G+:抑制拓扑异构酶IV,干扰细菌DNA复制。
酶
氧的各种感染
广谱、活性低
与β-内酰胺类协同抗 菌
强力杀灭G- 耐酶低毒
氨基苷类替代品
广谱耐酶
G+、G-、厌氧菌
大环内酯类
是20世纪50年代出发现的有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其结构特征为 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14-16元大环。
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肽链的形成和延伸受阻,抑制细 菌蛋白的合成。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药物峰值浓度越高, 对致病菌的杀伤力越强,杀伤速度越快。 包括氟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甲硝唑等; PAE长; 疗效评价指标:AUC0-24/MIC、Cmax/MIC; 可通过提高最大药物浓度来提高临床疗效;
但浓度不能超过最低中毒浓度。
[用法用量]
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不需要调整用量。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需调整用量。
抗菌药物临床的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的应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是医疗领域中常用的药物之一,能有效地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给公众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建立有效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尽可能地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下面是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的详细阐述。
首先,建立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委员会是必要的。
该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医院感染科、药学部门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士组成。
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监督、评估和纠正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并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其次,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南和标准流程。
指南应涵盖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不同类型感染的治疗方案选择和疗程等方面的内容。
标准流程应规定抗菌药物的审批流程、申请和使用的程序、用药监测与反馈机制等。
通过明确的指南和流程,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行为,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的情况。
第三,开展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教育和培训。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知识,掌握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
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普及抗菌药物的知识,增强患者对医生建议和处方的信任和遵从程度,减少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自行使用。
第四,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评估机制。
通过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频率、种类及剂量等,可以了解医院内抗菌药物使用的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使用的行为。
评估机制可以对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滥用和不当使用的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指导,激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
最后,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管。
医院药房应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和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抗菌药物的存储和使用符合相关要求。
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定期检查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对不合规的医院予以警告和处罚。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对临床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严格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是规范、科学、合理和安全。
规范指按医学原则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使用抗菌药物;科学指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合理指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安全指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身体情况反应,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感染类型和细菌分型而定,具体的应用方式适度而且有计划性。
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比阿培单抗等。
根据细菌感染的类型,可选择适合的药物,如肺炎感染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医护人员配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规范医生医疗行为,加强诊疗规范,减少药物的乱用和滥用,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其次,加强医护人员的药品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药品使用水平。
再者,建立起合理的药品管理制度,定期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检查。
最后,开展药品监测工作,建立合理的药品使用统计和评价机制,评估药品使用质量。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种类、用量和用药时间;其次,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和细菌药敏试验,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最后,对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如过敏、肝肾损害等。
总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一直是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得到重视。
医护人员要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乱用,并加强药品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品损害。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应用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应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赵子文一、抗菌药物的定义1. 抗菌药物〔anttiibactteriiall agentts〕: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
2. 抗生素〔antibiotics〕:指对一些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以及具有抗肿瘤、寄生虫等作用的微生物产物和抗生素的半合成衍生物等。
3. 化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agents〕:指应用于临床的一切具有化学结构的药物的统称。
4. 化学治疗〔化疗,chemotherapy〕:泛指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和抗肿瘤药物治疗。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霉素、环丝氨酸2、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其屏障作用:多粘菌素B、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味康唑、酮康唑、杆菌肽。
3、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夫西地酸、莫比罗星。
4、影响核酸的合成代谢:利福霉素类、灰黄霉素、喹诺酮类、甲硝唑、呋喃类、新生霉素、香豆霉素。
5、抑制细菌叶酸的合成:磺胺类、甲氧苄啶。
6、抑制结核环脂酸的合成:异烟肼、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
三、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一〕耐药的产生:〔1〕天然或突变产生〔染色体基因介导〕〔2〕获得耐药性或质粒介导。
〔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1、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s〕〔2〕氨基糖苷类钝化酶〔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4〕红霉素酯化酶2、抗生素的渗透障碍: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渗透性改变;抗生素的泵出系统〔反泵作用〕3、靶位的改变4、其他:〔1〕增加拮抗物的产量;〔2〕改变代谢状态、营养缺陷和外界环境。
四、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特点:〔一〕β内酰胺类〔β-l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典型β内酰胺类〔Atypical βllactams〕β内酰胺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于晓敏一、前言抗生素是具有抗病原体活性的一大类物质,自 1940 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抗菌素是指对细菌和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一类抗生素,而抗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的。
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抗菌药物是比较专一的。
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及应用要点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如( ppt4 图片所示,抗生素通过作用于细菌不同的部位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
抗生素从作用上来讲,可以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两大类。
(一杀菌剂1. b 内酰胺类抗生素β - 酰胺类抗生素有一个共性就是均有β酰胺环可被β内酰胺酶水解而失效。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的目的。
影响其作用的因素有抗生素的浓度以及作用剂量、抗生素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对 b 内酰胺酶作用的抵抗力以及和靶位的亲和力,抗生素的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法有关,β内酰胺酶是有时间依赖性的,一般每 4~6 小时一次。
( ppt8 图片显示的是用时间浓度曲线演示β - 内酰胺酶抗生素的给药方法。
b 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单环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 1 青霉素类的药物①主要抗革兰阳性菌:对青霉毒酶不稳定,可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治疗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除外、奈瑟菌属和梅毒的首选药物。
青霉素 V :耐酸,口服,活性较青霉素 G 差。
青霉素 G :注射,剂量 160-960 万 U/ 日 , 个别脑膜炎用量可 >1000 万 U/ 日,要分次给,每次 <500 万 U ,主要用于 G(+ 菌。
②耐酶青霉素:抗菌谱同耐青霉素酶,主要治疗产酶的金葡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 。
常用的为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③广谱青霉素: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效,对青霉素酶不稳定。
如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对阴性菌活性强,但易被 b 内酰胺酶破坏。
④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广谱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对 G(- 杆菌,绿脓杆菌和厌氧菌有效,但对产酶金葡菌无效( 2 头孢菌素类口服的包括:头孢菌素羟氨苄、头孢氨苄、头孢拉丁、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头孢丙烯、头孢克肟、头孢布烯。
注射剂包括: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 G(+ 球菌,如头孢唑啉和头孢拉丁。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 G(+ 球菌和 G(- 杆菌均有效,但对 G(- 杆菌不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常见的有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噻乙胺唑。
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 G(- 杆菌,如头孢哌酮主要由胆道排泄 (80% ;头孢噻肟代谢产物对 G(+ 菌有效;头孢唑肟对 G(- 杆菌杀菌作用强;头孢曲松半衰期长达8小时;头孢他定对绿脓杆菌效果明显;头孢地嗪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头孢甲肟蛋白结合力高(77~ 85% ,主要由肾排泄;头孢匹胺对绿脓杆菌作用同头孢哌酮,半衰期为4~5h 24h 尿中排出 22.5% ,粪中排出 0~36.9% 。
第五代头孢菌素:像头孢吡普和头孢洛林。
不同的头孢菌素的作用比较如( ppt15 图片所示。
( 3 头霉素是由头霉素( Cephamycin C 经半合成而得的一类抗生素,其结构上和头孢菌素有区别。
如头孢西丁和头孢美唑相当于二代头孢,而头孢米诺和头孢拉他相当于三代头孢。
( 4 碳青霉烯类①亚胺培南( Imipenem 又名泰能,和西司他丁 cilastatin 以 1 : 1 组成,减少对肾毒性,对 G(+ 菌、肠杆菌科、绿脓杆菌、厌氧菌均有较强的作用。
②美洛培南( Meropenem 作用基本同泰能,对肾脱氢肽酶稳定,不良反应少。
不需加西司他丁。
③帕尼培南( Panipenem 和倍他米隆( betamipron 以 1 : 1 配制的合剂,对 G+ 、G- 、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④厄他培南( Etapenem 又名怡万之,不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经肾脏排出,其血浆半衰期为 4.3 ~ 4.6h 。
( 5 单环类单环类如氨曲南,是对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作用比较强的一类药物,主要是用于G- 杆菌的感染。
( 6 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常见的β - 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有舒巴坦、棒酸、他唑巴坦。
①舒巴坦( sulbactam优立新( unasyn: 是氨苄青霉素和舒巴坦的合剂,比例为 2:1 , 750mg 的优立新含氨苄 500mg 和舒巴坦 250mg ;舒普深( sulperazon :头孢哌酮 0.5g 和舒巴坦 0.5g 以 1:1 的合剂。
②棒酸 (clavulanic acid安灭菌 (augmentin: 是羟氨苄青霉素 250mg 和棒酸 125mg 2:1 的合剂;力百汀注射剂 0.6g 是阿莫西林 0.5g 加棒酸 0.1g 的合剂;特美汀 (timentin: 是替卡西林 (ticarcillin 3g 和棒酸 0.1-0.2g 的合剂。
③他唑巴坦 (tazobactam :特治星 (tazocin 是他唑巴坦和哌拉西林以 1:8 合剂。
( 7 其他类的β - 内酰胺酶①青霉烯类:法罗培南—完全人工合成(产 ESBL 细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或复杂性尿路感染。
②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 -- 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近(头孢噻肟,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拟杆菌属等敏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脑膜炎肺炎、盆腹腔感染、尿路感染等。
2. 氨基糖苷类( 1 共同特点:水溶性好,性质稳定,胃肠道吸收差;抗菌谱广;有交叉耐药性;肾毒性、耳毒性和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不宜通过血脑屏障。
( 2 作用机制:抑制蛋白合成。
( 3 抗菌后效应:抗生素和细菌短暂接触清除后,在一定时间内对细菌仍有抑制作用。
( 4 给药方法:浓度依赖型,每日一次。
( 5 目前有三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3. 喹诺酮类( 1 作用机制:抑制 DNA 螺旋酶,干扰细菌 DNA 合成。
( 2 分类及特点第一代,如萘啶酸、吡哌酸,主要用于泌感;第二代,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用于肠道感染;第三代,如司巴沙星、托氟沙星、加替沙星、格帕沙星,对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活性增大;第四代,如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克林沙星,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具有强的活性。
( 3 适应证:最适合用于肠道感染,如伤寒、痢疾、霍乱;对布氏杆菌、军团菌、结核杆菌也有效;对绿脓杆菌感染有效;三、四代对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有效。
( 4 不良反应①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部不适。
②中枢神经系统:与茶碱合用时易出现嗜睡、眩晕、头痛、精神异常。
③光毒性:如红斑。
④关节软骨毒性:影响小儿软骨发育,孕妇慎用。
⑤淤胆性肝炎。
⑥肾毒性:可引起结晶尿、血尿。
4. 磷霉素国内于 1972 年试制成功, 1980 年用于临床。
本品具广谱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及沙雷菌属等有较高抗菌活性。
对绿脓、变形、产气、肺炎杆菌和部分厌氧菌也有一定活性,但较β内酰胺类稍差,体内的抗菌活性较体外强,由于结构的特点,与其他抗生素不产生交叉耐药性。
本品口服 30~40% 由胃肠道吸收,半衰期 1.5~2h ,不良反应少。
5. 糖肽类糖肽类药物抗菌谱窄,抗菌作用强,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可以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但一般不作为首选。
临床常见药物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MRSA 、 MRSE 和肠球菌对本药非常敏感。
6. 利福霉素如利福平、利福喷丁,可用于治疗结核、麻风,与红霉素合用治疗军团菌感染。
(二抑菌剂1.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谱窄,主要为 G+ 、军团菌、衣原体和支原体。
大环内酯类具有交叉耐药性,通过胆肝来排泄,毒性比较低,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物。
临床常用的药物有: 14 环的红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 15 环的阿奇霉素, 16 环的螺旋霉素。
过去的大环内酯类主要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白霉素、交沙霉素等,其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比较重;现在新的大环内酯类,有罗红霉素、甲红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新的大环内酯类具有半衰期长、胃肠道的反应少、对肝功能影响小的优点,逐渐取代了过去的大环内酯。
2. 四环素类:对革兰阳性菌的活性优于革兰阴性菌。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牙齿着色、肝损、骨生长抑制。
常用药物主要有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
3. 氯霉素:对革兰阴性菌活性强于革兰阳性菌,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再障。
4. 林可霉素类: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但目前耐药率很高。
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5. 磺胺类:治疗肺孢子菌肺炎。
6. 其它类:呋喃类,仅使用于肠道和尿路感染;硝咪唑类,适用于厌氧菌,如甲硝唑、替硝唑;植物类,如黄连素,用于肠道感染。
目前又有许多新药上市,如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厄他培南等。
主要是针对耐药菌的感染。
像利奈唑胺,主要是用于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肺肠球菌等感染;替加环素,主要是对不动杆菌有效,对铜绿耐药,对厌氧菌有效,主要用于复杂性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复杂性腹腔感染。
三、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一)不良反应 1. 皮疹; 2. 血象的变化; 3. 肝功能损伤; 4. 肾功能损伤; 5. 药物热; 6. 软骨发育受影响; 7. 过敏性休克。
(二)抗生素滥用危害凡是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滥用。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有: 1. 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 ( 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
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
2. 过敏反应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
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
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
3. 二重感染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
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
4. 耐药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
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
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临床中,医生经常会面临“对哪些病人抗生素的治疗?如何选择抗生素?是否需要联合?抗生素应用多长时间?如果治疗无效又该怎么办?……” 等诸如此类的困惑。
要解除这些困惑,就应该明确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就要做到:(一)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要做到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首先要做到正确的病情诊断和病原学诊断,明确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常见副作用和常用剂量,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