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论文六篇
投资银行跨国并购案例(范文)
投资银行跨国并购案例(范文)第一篇:投资银行跨国并购案例(范文)娃哈哈和达能集团的跨国并购案例达能并购失败的原因作为合资公司的大股东,并且在合资公司拥有娃哈哈商标权的前提下,达能集团对娃哈哈非合资部分的公司的强势并购为什么会失败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4点:1.在最初商标的转让的时候,两家公司实际上签订了“阴阳合同”,而国家商标局通过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中并不包括转让商标的条款,因此娃哈哈商标的转让实际上并没有通过国家商标局的批准。
2.由于非合资公司的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因此如果收购完成的话,达能在中国的食品饮料行业将造成事实上的垄断,从而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要求。
3.娃哈哈集团是由董事长宗庆后一手发展起来的,整个企业凝聚力强,因此在事态全面升级之后,娃哈哈集团员工代表、销售团队以及管理层几乎同时声援宗庆后,也给达能的并购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4.娃哈哈作为民族企业的特殊性,不仅拥有广大的消费者基础,就是甚至连地方政府都声援娃哈哈,从而最终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而也正是通过两国国家领导人的协调,这次并购危机才得以化解。
思考与启示1.外资通过并购形成垄断,限制本土品牌的市场竞争近年来跨国公司通过系统性和大规模的并购,尤其是对行业龙头企业展开围剿和并购,在我国某些行业形成垄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法国达能集团并购娃哈哈如果获得成功的话,将会导致我国饮料行业外资控制市场的格局,从而形成对我国饮料市场的垄断,并限制其他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从而给我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利的影响。
2.外资并购与民族品牌的保护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尤其是对于娃哈哈这种民族企业来说,品牌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民族品牌流失,对市场的控制力,创业者的信心,消费者的心理甚至国家的经济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因而,我国应该大力培育民族品牌,并对民族知名品牌提供必要的保护。
3.并购案例的警示就娃哈哈这个案例而言,此次跨国并购的教训之一在于我国企业在利用外资方面急于求成,弄巧成拙,同时对于合资和并购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专业了解,容易陷入外资并购陷阱和圈套。
《2024年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运作模式以及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1. 理论概述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通过购买东道国企业股权或资产,以实现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或完全合并的行为。
这一行为涉及了多方面的理论支撑,如效率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资源获取理论等。
(1)效率理论:认为跨国并购可以提高企业效率,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经营协同效应等。
(2)市场势力理论:主张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实现垄断优势,并以此扩大市场份额。
(3)资源获取理论:认为跨国并购是获取东道国特定资源、技术或市场渠道的重要方式。
2. 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跨国并购的动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国际化拓展、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等。
这些动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企业进行跨国并购。
三、跨国并购的运作模式1. 横向并购:指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市场势力。
2. 纵向并购: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混合并购:指不同行业或业务领域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多元化经营和风险分散。
四、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1. 面临的主要问题(1)文化差异与整合问题: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并购后的文化冲突和整合困难。
(2)法律与政策风险: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存在差异,可能给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带来法律风险和政策障碍。
(3)资金与融资问题:跨国并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我国企业在资金筹措和融资方面可能面临困难。
(4)信息不对称与评估风险: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对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判断失误,进而导致评估风险。
2. 解决策略(1)加强文化融合与整合管理: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应积极推进文化融合,加强整合管理,以减少文化冲突和整合成本。
《2024年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跨境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BMA)已经成为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间法律制度、经济政策及文化差异的复杂性,跨国并购中法律问题往往成为制约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法律问题,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的现状与重要性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并购活动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繁多复杂。
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外投资政策、法律法规的遵守,不同国家的税法、劳动法、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方面的合规问题。
同时,还涉及交易过程中合同的拟定与执行、交易后企业的整合以及涉及国际争议的解决等问题。
因此,全面而细致地分析跨境并购中的法律问题对于跨国公司具有重要意义。
三、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主要法律问题(一)国际投资法律问题国际投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东道国和投资来源国的投资政策、法规以及双边或多边投资协议等。
由于各国投资政策差异较大,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需对目标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投资活动的合法性。
(二)税法问题税法问题是跨境并购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问题之一。
不同国家的税法制度差异较大,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需对目标公司的税务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确保并购交易的税务合规性。
此外,还需考虑国际税收协定、税收优惠政策等,以降低税务成本。
(三)劳动法问题劳动法问题主要涉及目标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劳动保护、工资福利等。
在跨境并购中,企业需对目标公司的员工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确保在并购过程中遵守当地的劳动法规定,避免因劳动法问题导致的法律风险。
(四)反垄断与竞争法问题反垄断与竞争法问题主要涉及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否违反了当地竞争法的相关规定。
由于各国对市场竞争的监管政策存在差异,企业在并购时需关注当地的竞争法规定,避免触犯反垄断等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论文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003-01摘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方式。
在党中央提出要“走出去”的战略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也参与到并购行列当中。
本文从目前中国的并购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应如何进行海外并购。
关键词跨国并购特点成因对策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分析当前,在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2000年,出现了第一次并购高峰。
这一时期从区域来看这个阶段的对外投资分布在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也主要以窗口公司或比较有创新的公司为主,并且集中在一些在当地市场受到欢迎的行业和产品。
但是在中国进入wto为分界线,开始了海外并购的第二个高峰。
这一次主要表现在:第一,以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发达国家为收购目标,而且行业也集中在石油、化工、家电、金融等领域:第二,企业积极在全球性产业分工与整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第三,。
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时,不再一味追求规模效益,开始转入高新技术及无形资产的引入,也注重了核心技术的收购和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第四,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海外并购,由于目前国内与海外并购有关的经济政策、法律制度如外汇管理等不成熟,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上面临诸多掣肘,而民营企业相对来说,则要灵活得多。
如浙江的民营企业华立集团先后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太平洋系统控制技术公司;万向集团正式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2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二、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原因分析第一、获取先进技术和国际品牌。
技术是中国企业的软肋,核心技术的缺乏使中国企业频频被国外企业索要高额的专利费用,而通过跨国购并则可以使中国企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专利技术和技术人才。
例如:明基对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收购,可以使其完全获得西门子在手机领域拥有的1000多项专利,仅核心技术专利就有几十个,在核心技术的武装下,明基成为全球手机顶尖生产厂商。
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战略论文.docx
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战略论文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一跨国并购概述随着跨国并购热的一次次掀起,很多企业为了维持生存、谋求发展或保持竞争优势,开始积极地参与跨国并购活动,它们通过一定的渠道、手段和方式,对另一国企业实施兼并、收购或联合经营来实现自身的体制、结构、功能和规模等的重组和创新,以获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有能力采取并购的方式来实现经营目的,应该不会首先考虑直接交易或联盟的方式。
通过市场交易企业未必能买到所有想要的资源或技术,甚至买来的技术已具有非垄断性,不但交易成本高,还无法获得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
如果采用战略联盟,通过互补的方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共担风险、进行技术交流,但联盟关系不够稳定,彼此还是竞争对手,双赢或多赢的局面难以维持。
并购获得的是产权,并购方可以对被收购企业控制,使并购的资源要素在企业内部配置,加快企业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变换。
跨国并购属于直接投资的一种行为,但可以实现的方式有很多,如除了可以通过现金支付,还可以进行换股并购,可以合资,可以杠杆收购、联合收购等,操作灵活。
如果有良好的政府支撑机制和畅通的并购渠道,将促进企业积极进行跨国并购行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大量跨国公司走入世界市场,抢占优势地位。
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2006年,中国蓝星收购法国罗地亚、安迪苏。
2007年,中国投资公司入股美国黑石集团;中国平安保险收购欧洲富通集团股权。
2008年,中国铝业联手美国铝业入股力拓;中石化成功竞购加拿大石油公司。
2009年,中石化集团500亿收购瑞士石油公司;兖州煤业198亿成功竞购澳大利亚公司。
2010年,中海油发生系列海外并购;上海电气收购美国高斯;光明集团进行系列海外收购;长江基建收购英国电力网络业务;中电控股收购澳第三大电力零售商。
2011年,万华实业并购宝思德;中国铌业投资公司收购巴西矿冶公司股权;中国化工集团收购马克西姆-阿甘公司;中石化收购葡萄牙能源公司资产。
《2024年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跨国公司跨境并购已成为企业快速扩张、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方式。
跨境并购不仅是企业间经济利益的争夺,更是法律体系的交织和挑战。
本文将对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主要障碍以及解决方案。
二、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活动日益频繁。
这些并购活动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的法律体系复杂多样。
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税收政策、外汇管理等问题。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跨境并购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三、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法律问题1. 法律制度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法律制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
这些差异给跨国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带来了诸多法律风险。
例如,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法律冲突,导致合同无法有效执行。
2. 反垄断与竞争法问题跨境并购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竞争问题。
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反垄断与竞争法对企业的并购活动有严格的限制。
如果跨国公司在并购过程中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会面临被罚款、禁止并购等法律风险。
3.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资源。
在跨境并购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尤为重要。
如果未能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四、解决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的对策1. 加强国际合作与沟通跨国公司在跨境并购过程中应加强与各国政府、法律机构、行业协会等的沟通与合作,了解各国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便更好地应对法律风险。
2. 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评估体系跨国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评估体系,对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控。
这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法律问题,降低法律风险。
3. 寻求专业法律服务支持在跨境并购过程中,企业应寻求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的支持,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研究论文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研究论文首先,政治风险是跨国并购中一个重要的挑战。
由于不同国家的政体和政策环境不同,企业可能面临国内政治力量对其投资的不确定性。
政府政策的变化、政治力量对企业经营的干预以及可能存在的民族主义情绪等,都可能对并购造成负面影响。
为降低政治风险,企业应提前评估目标国家的政治环境,与当地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政策变化。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不同国家之间语言、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遇到沟通不畅、管理冲突等问题。
为了应对文化差异风险,企业应在并购前进行充分的文化调研,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加强培训和教育,并积极寻求与当地员工合作,形成具有包容性和协调性的企业文化。
第三,金融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跨国并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企业可能面临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的挑战。
此外,货币汇率波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等也可能对并购造成不利影响。
在应对金融风险时,企业应根据目标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合理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加强财务尽职调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最后,法律与合规风险也是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监管环境可能不同,企业可能面临合同履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应对法律与合规风险,企业应在并购前对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了解,与专业的法律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并在并购合同中明确相关规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着诸多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文化差异、金融风险和法律与合规风险。
为降低并购风险,企业应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和法律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注重文化融合和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以确保并购能够顺利实施并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
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活动已经成为推动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跨国并购学年论文
跨国并购学年论文实施海外并购,是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实现跨更加展的一条重要战略途径。
近年来,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相伴着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风险。
如何操纵海外并购风险正在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为了使我国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增强企业竞争力,本文将结合我国海外并购的现状、条件,分析研究海外并购存在的风险,探讨风险防范措施和操纵计策。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计策AbstractTo carry out overseas M&A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way for those strong Chinese enterprises who want to achieve spanning development. Recent years, economic crisis brings opportunities to Chinese enterprises’ M&A, at the same time is associated with a series of risks at different degree. How to control the risks of overseas risks is becoming an unavoidable problem. To make our enterprises work more smoothly on the way of conducting M&A and enhance competitive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s, this passage will combine the existing circumstance and conditions of our overseas M&A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existing risks and discuss th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against risks and control methods.Key words: Chinese enterprise, overseas M&A, risk, method名目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跨国并购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获取资源和技术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总结出跨国并购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引言跨国并购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收购或合并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跨国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获取资源和技术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国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法律风险、市场适应性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总结出跨国并购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跨国并购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1)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在文化、价值观、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导致并购后的整合困难。
(2)法律风险:跨国并购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3)市场适应性:企业并购后,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包括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
2. 机遇(1)获取资源: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海外市场、先进技术、品牌等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
(2)降低成本: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3)提高市场份额:并购可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跨国并购的策略建议1. 深入了解目标企业:在并购前,企业应深入了解目标企业的文化、业务、财务状况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整合。
2. 合理规避法律风险:企业应熟悉目标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确保并购过程中的合法性。
3. 加强文化整合: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应尊重目标企业的文化,采取包容、融合的态度,实现文化整合。
4. 制定长期战略:企业应制定长期战略,关注并购后的整合效果,实现协同效应。
5. 关注市场适应性:企业应关注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格局等,确保并购后的市场适应性。
四、案例分析以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为例,该案例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深入了解目标企业:中国化工在并购前对先正达进行了全面调查,确保了并购的顺利进行。
论文范文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与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与对策提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在新一轮并购热潮中,我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本文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并结合当前形势,着重研究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良好契机,以及可能面对的新风险。
最后给出成功实施跨国并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国并购;金融危机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的大企业正以雄厚的资本能量,纷纷走出国门,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寻求新的投资目标,进行跨国并购。
尽管有中海油失意尤尼科、海尔退出对美泰的收购、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华为、中兴等因“安全问题”收购业务搁浅等一系列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但仍然不能阻挡联想、明基、北汽、吉利迈向海外的脚步,我国的跨国并购愈演愈烈。
尤其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冲击相对较小的我国企业可谓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并购海外企业的机遇。
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其规模扩张和获取各种资源的有效途径。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企业在实现海外并购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着诸多新的风险,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成为决定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现状(一)跨国并购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进一步加剧,跨国并购成为全球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曾经被视为不具备核心技术的我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因为跨国并购而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2002年我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额度只有2亿美元,2003年为8.34美元,2004年为11.81亿美元,到了2005年已经达到65亿美元,2006年为47.4亿美元。
2007年我国公司并购海外公司37起,相比2006年的17起增长117.6%。
2008年以来,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涉及金额321亿美元,2009年前两个月,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资金总额达到218亿美元,同比增长40%,在总量上仅次于德国,位居全球第二。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一、引言2009 年8 月中国石化集团敲定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最大笔交易。
2009年8 月18 日中石化宣布以82.7 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11 亿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此次并购的过程如何、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阻碍及对于中石化公司将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
二、相关背景介绍(一)公司背景Addax 石油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在多伦多和伦敦上市。
其普通股股数为1.576亿股,现有员工860多人。
其主要资产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
除了在伊拉克有2 个区块总计为138200 英亩的石油资源之外,该公司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喀麦隆,其中在尼日利亚有独资和合资项目共计11 个,在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合作开发区(下称”JDZ”)就有4 个合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JDZ 的合资项目中有一个面积为24500 英亩的石油区块,是与中国石化直接合作的,Addax 持股14.33%,中国石化负责项目运营。
Addax 石油公司油气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区块15 个,开发区块10 个;17个位于海上,其余8个在陆上。
Addax 石油公司拥有权益2P石油可采储量5.37亿桶,权益3P石油可采储量7.38亿桶。
另外,尚有111 个待钻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009 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Addax石油公司平均原油日产量为14.3万桶,约合每年700万吨。
其中尼日利亚产量占72.2%,加蓬占19.5%,库尔德占8.3%。
根据初步开发方案设计,近期产量将达每年1000万吨以上。
2008 年Addax 的总收入为37.62 亿美元,净利润7.84 亿美元,目前负债总额为28.65 亿美元。
由于石油价格一季度下跌,因此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只有1.01%,而去年全年净利润率高达20.84%。
论跨国公司跨国并购问题论文
论跨国公司跨国并购问题论文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跨国并购浪潮,使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形式。
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与前四次相比这次呈现出新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洞悉国外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从而进行思考和研究。
跨国并购;世界经济;思路与战略;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其带来的双重影响和国家的固有主权必然要求国家对之进行法律规制。
国家必须在考虑本国经济状况和制约因素的前提下,确定本国规制跨国并购的目标,并利用实体和程序相结合的方式规制跨国并购。
跨国公司并购非上市企业主要采取以下方式:①整体收购。
跨国公司整体买断中国相关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全部资产,组成外商独资企业。
②部分收购。
一种是跨国公司通过参与国内原有企业的重组,收购企业50%以上的股权,以达到控制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
另一种是在原有中外合资企业的基础上,由跨国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或内部收购。
(一)以横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一次并购浪潮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的主要特点是:并购的形成以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间并购为主;工业股票市场、投资银行资金的提供以及并购经纪人的出现。
(二)以纵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二次并购浪潮20世纪20年代(1925-1930年)发生的第二次并购浪潮是那些在第一次并购浪潮中形成的大型企业继续进行并购,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扩展对市场的垄断地位。
这一时期并购的典型特征是纵向并购为主,即把一个部门的各个生产环节统一在一个企业联合体内,形成纵向托拉斯组织。
此次并购表现出以下特征:1)企业并购以融资并购为主,交易规模空前;2)并购企业范围扩展到国外企业;3)出现了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现象;4)金融界为并购提供了方便。
(三)以混合并购为特征的第三次并购浪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各主要工业国出现了第三次并购浪潮。
战后,各国经济经过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的逐步恢复,在60年代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发达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
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论文
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论文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论文一、跨国并购是最近一轮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十年中,大多数国际生产的增长是通过跨国的兼并和收购(包括由外国投资者收购私有化的国有企业)而不是通过新建企业完成的,通过并购完成的交易额已从1987年的不足1000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7200亿美元。
在所有的跨国并购中只有不足3%被正式确认是兼并,其余的都被认作是收购。
全资收购大约占总数的2/3。
少数股权收购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收购中约占1/3,在发达国家不足1/5。
根据形式不同跨国并购可分为水平型(同一产业内部不同公司之间)、垂直型(客户和供应者、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并购)和集团收购型(在不相关产业的不同企业之间进行)。
20世纪80年代后期,大部分的跨国并购主要是在追求短期财务收益的驱动下进行的。
但今天大部分的跨境兼并和收购都具有战略和经济意义,而不是出于追求财务收益的动机。
另外,大部分的并购都不是敌意的,1999年敌意收购占并购总金额的比例不足5%,占总数额的比例不足0.2%。
在1980—1999年期间,全世界并购总数(包括跨国和国内的并购)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并购总金额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也从1980年的0.3%增加到1999年的8%。
两次较大的并购浪潮主要发生在以下两个时期:一个是在1988—1990年,另一个是从1995年至今。
最近的这次浪潮伴随着国内并购的增长而发生。
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最近的并购高潮还因大量使用了一些融资机制(像发行普通股、可转换股票以及公司债券等)而得以顺利进行。
另外,风险资本也成为一个重要资金来源,从而使得众多的新公司和中小企业也可以从事并购活动。
在这种趋势下,1999年跨国并购增加了35%,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在6000多项交易中总金额高达7200亿美元。
2000年几项大宗的交易业已宣布或完成,预计跨国并购将进一步增加,2000年跨国并购总额估计超过10000亿美元。
《2024年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跨国公司跨境并购作为全球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呈现出愈发火热的发展趋势。
这不仅是一个企业战略发展、资产整合的问题,也涉及复杂的法律环境。
对此,本文将对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其背景、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
二、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背景及现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跨境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背景主要源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以及企业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和利润的需求。
在现状上,跨国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科技产业、服务业等。
三、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法律问题虽然跨国并购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复杂的法律问题。
这些法律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体系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法、税法、劳动法等。
这可能导致在并购过程中出现法律冲突和不确定性。
2.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跨国并购可能引发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尤其是在目标企业市场份额较大或并购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的情况下。
3.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跨国并购中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由于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保护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因此可能引发争议。
4. 合同履行和争议解决: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合同履行和争议解决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这包括合同条款的解读、履行地点的确定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等。
5. 跨国公司内部治理:跨国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也可能引发法律问题,如母子公司关系、董事会职责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到各国的法律制度和商业习惯。
四、解决策略及建议针对上述法律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及建议:1. 深入研究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在并购前,应深入了解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以便预测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和挑战。
2. 寻求专业法律顾问的帮助:在并购过程中,应寻求专业法律顾问的帮助,以确保并购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2024年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公司跨境并购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跨境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境并购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政策环境以及文化差异,这无疑增加了并购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因此,对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障并购的顺利进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法律环境分析1. 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差异:各国的公司法、税法、反垄断法等法律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对跨境并购产生直接影响。
2. 国际法规及协议:跨国并购涉及国际法、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议等,这些国际法规为跨境并购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
3. 政策环境:各国的政策环境、产业政策、外资政策等对跨境并购的审批、投资额度等有重要影响。
三、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主要法律问题1. 法律适用问题:在跨境并购中,如何确定适用的法律,如何协调不同国家法律之间的冲突是首要问题。
2. 反垄断法问题:跨境并购往往涉及企业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等问题,易触发反垄断审查。
3. 外资准入问题:各国的外资准入政策对外资的股权比例、投资领域等有严格要求,这也成为跨境并购的法律障碍之一。
4. 知识产权保护:在跨境并购中,知识产权的归属、保护范围等也是重要法律问题。
5. 税收问题:跨境并购涉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问题,如何合理避税、避免双重征税等也是重要的法律问题。
四、跨国公司跨境并购的法律应对策略1. 充分了解并分析目标国家的法律环境,包括公司法、税法、反垄断法等。
2. 寻求专业法律机构的支持,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帮助。
3. 在并购过程中,应遵循国际法规和协议,尊重目标国家的法律制度。
4. 对于反垄断法问题,应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反垄断政策和法规,确保并购不触发反垄断审查。
5. 对于外资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应与目标国家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寻求解决方案。
6. 对于税收问题,应合理规划企业架构和投资策略,以实现合理避税和避免双重征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并购论文六篇跨国并购论文范文2跨国并购论文范文6(一)实行先合作后排挤的方式。
跨国公司先与我国一些企业特殊是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合资建厂,跨国公司供应管理,技术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而中方往往出让自己的优良资产。
建立合资企业以后,跨国公司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合资企业的进展,致使合资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
跨国公司相比于国内企业的一大优势就是其资本的国际化带来的资金充分。
中方资金来源单一,在跨国公司的这种策略下往往被拖垮,最终不得不退出合资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增资控股等方式掌握整个合资企业之后,利用其强大的资本以及丰富的管理阅历使整个企业在短期内扭亏为盈。
相反,中方企业在退出合资企业丢失企业的掌握权的同时还丢掉了本方企业以往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市场。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西北轴承厂。
在与德国公司合资时,拿出了铁路轴承这一自己的优质资产,结果以后几年渐渐被德方拖垮丢掉了合资企业的掌握权。
德方掌握合资企业的经营权后快速实现盈利,不但掌握了整个合资企业还抢占了铁路轴承的市场占有率。
(二)利用一些地方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急于吸引外资的心态廉价并购当地的一些企业或提出各种有利于自己抢占市场占有率的条件,挤压当地企业的生存空间。
一些地方政府特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制定了各种优待政策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对外资不区分善意还是恶意,甚至不惜代价地吸引外资,为恶意并购供应了难得的机遇。
这种盲目吸引外资导致的结果是地方企业的进展受到了极大地限制,一些国企趁机被外资以廉价收购,导致国有资产严峻流失。
而一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外资的舍命打压下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
杭州齿轮厂在与外资整体合资时双方由于控股权的争夺使得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此时,外资威逼称“假如不控股,就不来杭州投资”,最终,在地方政府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压力下,外资如愿以偿,胜利控股。
合资后,杭州齿轮厂的商标被外资禁止使用,其优势产品和研发力气以及大量技术成果也尽归外资全部。
(三)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优势与中方合资后排斥合资企业的自主创新,大举扼杀中国品牌,使中国企业变成单一的加工厂,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上的一环,既没有学问产权又没有核心技术。
大多数中方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的初衷是利用跨国公司资金优势的同时,学习和消化他们的管理与技术。
然而,跨国公司却并不会向中方转移核心技术,其转移的仅仅是操作技术。
当中方试图自主创新改造民族品牌时也会遭到外资的阻碍。
我国的汽车工业在这方面就是相当典型的例子。
上海汽车曾试图利用大众公司的技术改造民族品牌,但遭到了大众公司的断然拒绝,并且严格规定不允许将大众技术用于任何中国品牌上。
(四)少数一些跨国公司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对同行业的国内中上游企业进行掠夺式的收购,从而取得整个行业的话语权,继而抢先制定行业标准,给其它弱势企业制造障碍,防止其它跨国公司进入。
我国在实行长期的外资单向开放后,目前在一些行业内已消失了外资企业限制竞争的现象。
柯达公司1998年对中国感光行业进行了大规模并购,并购了除乐凯公司以外的几乎全部同行企业,一举奠定了其中国感光行业的垄断地位,其对中国感光行业的掌握不仅限制了其它国内企业的竞争而且还使得其它跨国公司难以涉足中国市场。
(五)一些跨国公司在并购图企的同时,利用国企改革之际胜利绕过我国现有法规,打入部分限制外资进入的重要行业。
2021年4月,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名目》颁布,电信,燃气,热力,给排水等行业被允许外资进入,同年8月,《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正式实施,民用航空业也被允许外资进入。
现今,外资已经进入到中国绝大多数行业和领域。
而在此之前,个别原先禁止外资进入的行业已有被外资渗透的现象时有发生。
(六)随着A股市场全流通改革的逐步完成,跨国公司通过股票二级市场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恶意收购的比例将会渐渐增加。
由于目前没有外资公司在中国A股上市,跨国公司往往以受让股权或战略投资人肯定控股的方式与中国企业合作,从而间接进入中国股市。
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动以及一批关于外资进入资本市场的相关法规和方法的实施也将为跨国公司收购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甚至取得上市公司的掌握权供应了机遇。
二、跨国公司在华恶意并购的特点(一)跨国公司大举并购我国重点和关键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往往在全行业中起着技术支撑和产业转型,的引导作用,简单受到行业内其它企业的追随。
近年来,发生在工程机械业,装备制造业,电器业等重点和关键领域的并购案层出不穷:凯雷-徐工并购案,西北轴承厂外资并购案,杭州齿轮厂外资并购案,大连电机厂外资并购案,无锡威孚外资并购案,锦西化机外资并购案等。
这一系列并购案的最终结果是中方一再痛失品牌,市场和产业平台。
工程机械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它涉及国家长远的进展力量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这些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假如被外资把握掌握权,势必造成整个行业的过度集中和垄断,国内企业也因此失去自主创新力量,甚至危害国家经济平安。
(二)随着国企改革和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具有肯定实力和进展潜力的上市公司成为跨国公司觊觎的目标。
国有大中型企业往往基础好,市场知名度及信誉高,具有较大的进展潜力,并购后可取得短期投资,长期见效及改造一步到位的最佳经济效益。
并购方还可以以三资企业的身份享有国家的各种相关优待政策。
国有企业改制和地方推动国有产权改革都为跨国公司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供应了机遇。
另外,上市公司或者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在外资并购中具有明显的吸引力。
将来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结束后上市公司股权的全流通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也给恶意并购开启了机会之窗,上市公司所面临的恶意并购威逼更加现实化。
(三)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我国资产评估制度不合理,评估方法不科学,产权交易不规范,同时由于中介机构不成熟,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峻。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时,有部分企业对国有资产评估不实甚至未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评估,在股权转让过程中价格往往偏低,而且对企业所用有的商标,专利,品牌,信誉等一些无形资产未赐予充分的重视,没有计入企业总资产价值中,从而导致国有资产严峻流失,损害国家利益。
企业并购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市场行为,技巧性和操作性很强。
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的信息对称,价格协商,法律保证等都应当由中介机构担当。
然而由于并购刚刚在中国起步,中介机构尚处在发育阶段,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有限,导致企业并购过程在非客观公正的条件下进行,致使我国企业在并购中处于劣势,并购成本过高,资源难以优化,资产难以有效重组。
(四)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胜利与否取决于政府,而非市场的选择。
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期,传统体制的惯性使政府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规范性。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突出业绩,盲目追求GDP,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强制性地对企业并购决策进行干预,对外资由利用变成了仰仗。
为了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不惜以市场换技术,以地皮换资金,以国企的资金换资金,以环境的污染换资金。
其后果是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抑制了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对国家经济平安造成了不利影响。
(五)中国企业自身的落后为跨国公司的并购在产业层面上产生垄断供应了可能,而恶意的跨国并购又会锁定中国企业的落后。
我国企业落后的缘由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竞争力弱,有的企业在整合多家企业快速壮大自己的规模的同时也由于整合的企业良莠不齐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这为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埋下了伏笔。
其次,我国企业技术研发力量弱,即使一些大企业的研发投入都还不到2%,而跨国公司一般的研发投入一般都在5%-15%之间。
这正是我们企业普遍落后跨国公司的主要缘由之一。
再次,一些企业目光短浅,崇洋,把与跨国公司合作看作是一种时尚和光荣,殊不知与跨国公司合作简单,但要达到双赢最终还是要靠自身实力,而不是寄盼望于讨好跨国公司。
(六)少数一些跨国公司恶意并购中国企业仅仅是出于投机的目的。
在企业并购中,并购双方的股票往往都会上涨,收购方可以在目标企业的股票上涨之后将其拥有的股份溢价转让猎取溢价收益。
也有一些特地从事收购投机的企业长期致力于讨论各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股权结构,查找那些股权分散或有潜在价值的企业,通过发行垃圾债券或者抵押贷款取得融资来收购这些企业,然后经过短期的包装重组后出售,从中牟取暴利。
三、防止跨国公司恶意并购的对策讨论恶意并购的危害在于会形成垄断,抑制自由竞争。
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竞争的经济是最有效的经济,垄断会破坏良好的经济秩序,阻碍经济的健康进展。
因此,防止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对我国国家经济平安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那些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要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同时实行措施制止和防范。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政府在跨国公司并购问题上的主要职能是依据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和行规法规,通过制定外资并购的交易规章,爱护国家经济平安。
详细有:(一)政府应进一步明确战略性产业,对于战略性产业外资进入的方式和深度要有明确的界定。
对于涉及到战略性产业的外资并购应当加大审查力度,防范潜在风险。
市场准入要管的同时更要加大准入后的监管。
(二)加快制定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规范外资并购活动。
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跨国并购活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而我国的相关法规却不尽完善,一些法规制定之后没有依据形势准时做出修改,导致法规与市场不配套,对国家经济的平安运行产生威逼。
与之相对应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法规相对完善。
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阅历,完善法规建设,包括完善(《反不正值竞争法》和近日刚出台的《反垄断法》,规范和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管,建立规范化的资产评估机制,大力进展社会中介结构等。
(三)完善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绩的考核。
跨国公司并购的步伐在加快,一些掌有企业控股权的地方政府出于引进世界500强的政绩考虑,对外资收购行为往往不去仔细分析其背后真正的意图,盲目地将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因此,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绩的考核不能单单停留在数量上,而应更看重其质量。
(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是国家确保产业平安最有力的措施。
国家可以通过有效整合产权及其资源,对一些关系国家战略利益和产业平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加大政策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全力支持有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力量的企业,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鼓舞民营企业的进展,保持市场竞争的秩序和法规环境的公正透亮。
从微观层面上来说,企业是并购的主体,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回避并购。
我国企业要想不被跨国公司恶意并购,必需从自身进展角度寻求突破。
详细有:(一)我国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力量,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