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特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章节题库(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圣才出品】
第4章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一、填空题1.老舍《四世同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惶惑》;《偷生》;《饥荒》【解析】《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小说分为三部发表:第一部《惶惑》连载于《扫荡报》1944年11月10日至1945年9月2日,第二部《偷生》在1946年11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第三部《饥荒》在1950年5月连载于《小说》第4卷第1至第6期。
2.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______”。
【答案】人民艺术家【解析】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建国后,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名词解释1.《茶馆》答:《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话剧作品。
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通过王利发、秦仲、常四爷等一群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路可走的悲剧证明三个朝代的黑暗、腐败和残酷,从而完成“葬送三个时代”的任务,暗示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前途的主题。
剧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细密;语言幽默,兼具悲喜剧的风格。
这是老舍戏剧中反响最大的一部,成为后来戏剧创作的典范。
2.《骆驼祥子》答:《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
它以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老舍作品的文化意蕴及“京味”特征
老舍作品的文化意蕴及“京味”特征老舍作品的文化意蕴及“京味”特征一、从风俗文化角度切入“改造国民性”主题:1、老舍与鲁迅在这一主题上的差异。
在中国文坛上,老舍是继鲁迅之后坚持改造国民性主题的文学大家之一。
不过与鲁迅不同的是,他更多的是从风俗文化的角度切入这一启蒙主题的,二者交相辉映,互相补充。
如果说鲁迅是站在历史理性的高度,从中西文化传统的根本差异出发,侧重于对中国封建文化内核的深入开掘,那么老舍则是从大量逼真细腻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出发,对文化的具体形态予以了生动细致的剖析;如果说鲁迅以特有的历史深邃感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关注着中西文化的骨骼和血脉,那么老舍则是凭借自己丰富细腻的感受和语言表现才能,条分缕析着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毛细血管”;鲁迅以寥寥数笔传神地画出国民的病态灵魂,老舍则具体地描绘出他所熟悉的一个个“老中国的儿女们”的本真生态和心态。
2、老舍对开掘这一主题的独特意义。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她的民族性格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正是那些几千年沉淀下来、又时时更新变化的风民风俗,构成了这个民族具有直观和丰富的精神面貌。
而老舍的人生体验尤其是他的底层经历和独特的创作个性,都决定了他在表现民风民俗有着特殊的优势。
二、老舍作品中的“京味”特征:作为现代“京味”小说的主要奠基人,老舍小说中反思国民性的启蒙主题,是与他对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分不开的。
1、老舍在他的一系列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一派独具北京地域特色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老舍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有着特殊的复杂情感。
一方面,他常常陶醉于北京文化特有的雍容华贵、含蓄精致之中,甚至为之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身边国民的麻木、愚昧有着痛切的感触和特殊的敏感,是北京市民文化坚定不移的批判者。
在老舍笔下,塑造得最为成功、思想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人物形象,就是那些老派的北京市民。
他们成年累月地居住在“皇城根儿”下,天然传承着“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心理优越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因循守旧、萎缩麻木的精神面貌。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论老舍小说的京味——浅谈老舍小说中的“京味“特征【内容摘要】“京味”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言,它不仅是北京的风景气候,更重要的是写出北京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
老舍与京味小说有密切的关系,老舍小说中的“京味”源于土生土长得古都市民的北京情结,用特殊的“京味”语言来表现浓厚的文化情调,形成了老舍小说中市民世界的独特京味特征。
【关键词】京味;平民色彩;独特的语言艺术;文化底蕴多年来,京味小说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因为是生活的淳朴,纯真的体现。
京味小说作为一种富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文学现象,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根基。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的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及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老舍出生于清末“多事之秋”的戊戌年底,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
老舍来自市民阶层对平民市民阶层的生活习俗了如指掌,他的创作题材都是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幽默艺术着力描绘北京的民俗风情,体现了北京人的特殊文化心态。
精心寻找北京市民的外在形貌和内在气质,用特殊的“京味”语言来刻画北京市民的生存状况,表现浓厚的文化情调,形成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的独特的京味特征。
一.浓厚的平民色彩,展现各个市民阶层的京味文化。
(一)老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京味”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舍。
同时,老舍也把握住了“京味”文化精髓。
浓厚平民色彩的“京味”是老舍作品中的极其鲜明的特色。
“京味”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包括了老舍对北京独特感情色彩的表露,也包括了老舍对北京地方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以及展示中由浅入深所呈现的文化趣味。
最重要的就是他善于通过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朴素描写,借助平凡琐碎的生活细节,表现生活本身内在的巨大力量和丰富内涵。
老舍笔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的,他们在平淡之中演绎着悲剧或喜剧,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艺术上的享受。
中国的市民阶层,就其成员来说,主要包括小业主、小商贩、个体劳动者、城市贫民、无业游民、家庭妇女和中小知识分子等。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的文字丰富多彩,情感细腻,充满着京味。
那么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语言老舍小说的语言特点是京味十足,他将北京方言融入到小说中,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和形象力。
他常常使用北京话的特别说法,比如“也好意思,他头一次撞上这样儿的事儿”、“你吓我一跳儿!”、“离奇得很!”等等。
通过这种委婉、生动的语言,他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北京人物形象。
二、题材老舍小说的题材很多都是以北京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以京城的生活、人物、风俗为主要素材。
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把表面琐碎的生活细节转变成深刻的思考,体现了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人物形象老舍小说的人物形象也十分具有京味特征,他们往往是普通百姓,通过他们的生活、言谈行为,展现出京城人民的风貌和生活状态。
比如,像《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小福子,以及《茶馆》中的老板娘、看门大爷等,他们都是背负着社会压力的艰苦生活者,他们的经历、生活状态以及话语口音等都清晰地展现了他们的京味。
四、风景描写老舍小说中的风景描写,其中京城的街巷、胡同、楼房、街头巷尾、老旧派出所、茶馆等等,都是传统的北京风景。
他的描写技巧非常细致入微,不仅刻画了建筑的外在特点,还把人文特色融入到其中。
如《茶馆》中的茶馆(也是小吃店)、派出所里的走廊、见义勇为铜像和荒年负责人像等等这些细节,都让这些场景鲜活起来。
综上所述,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表现在语言、题材、人物形象和风景描写上,他将京味深深地融入到小说中,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
从_骆驼祥子_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是一部具有浓郁京味的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老舍运用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京城和人们的生活。
一、字词选用方面的京味老舍在选用字词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
比如,“扯蛋,胡扯,糊弄,忽悠”,这些都是北京方言中很常见的词汇,用来描绘人物的语言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同时,人物之间的交流也充满了淳朴的京味。
比如,“一块儿出来蹦动,让我撞着了”中的“蹦动”即为“闲逛”的意思,“撞着”则是指“碰到”,这些词汇看似平凡,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方言。
此外,在小说中,老舍还运用了许多京城的特有词汇,比如“板子”、“生炉子”、“大车间”等都是北京方言中具有代表性的词汇,为小说营造了浓郁的京味。
二、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在句式和用词方式方面,老舍也展现了独具京味的技巧。
例如,“瞎咯的又傻又大,摔了一跤不想爬起来”中的“瞎咯的”即为“无头脑的”;“挑最麻烦坑最深的是那些叫‘虎阵营’的士兵,因为‘虎阵营’这个称呼实在太可怕,越是瞎折腾越想扮演高深的样子”中,“瞎折腾”即为“胡搞”,“扮演高深的样子”则是指“虚张声势”。
通过这些独特的句式和用词方式,老舍成功地刻画出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他们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自然、流畅。
三、描写场景的京味在描写场景方面,老舍也运用了京味,生动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北京市井人民的生活。
比如,在描写鸟笼市的时候,“摆摊者们卖鸟、卖笼、卖地衣,有的捉虫、卖虫,越往里走越牵涉到菜市、肉市、土特产,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或住在凑热闹的,或在固定的馆子里出租的,做起电台广告,到处拐卖妓女或者出售口供证人,这些人当然排列在街子另一边。
通过这段描写,老舍抓住了鸟笼市这一民俗场景,深入细致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的鸟笼市,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浓郁的京味。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论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论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1、取材浓郁的地域特色老舍小说取材的本地特色,使他的风格颇具魅力。
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写北京的人事,塑造了北京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还是下层市民,老舍都用“京味儿”勾勒出了这些人物的灵魂。
写北京的环境和风尚又通过写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描绘北京美丽的自然景观,讲述北京传统的民间习俗来展现,老舍用原汁原味的北京素材来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勾勒故事中的人物灵魂,呈现浓厚的“京味儿”。
首先老舍小说中大都是写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
这是因为北京的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于是,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是老舍小说中的背景和人物的摇篮。
如《骆驼祥子》以西安门大街、南北长街、毛家湾、西山为主;《四世同堂》中老舍把小说的故事定格在一条僻静狭窄的小羊圈胡同,把它描述为“一个葫芦”:“嘴”窄小,“脖子”又细又长,只有“胸”和“肚的位置才展开一块空地,周围有六七家院门。
这些描述详尽绘出了小羊圈胡同的地理环境。
这些以北京为背景的真实地理环境是老舍最熟悉的,同时这些真实性又增加了老舍小说故事的真实性、亲切感、立体感,而且使小说中充满了“京味儿”。
其次,老舍对北京美丽的自然景观是深深的眷恋。
小说中写到的北海、护国寺、西山、北山、积水潭的美丽风光,是老舍心目中北京的样子。
他写北海白塔的美丽和红墙春色,也写西山北山的冬、积水潭的夏。
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正红旗下》这四部小说中老舍都写到了积水潭,其美丽的风光描写令人神往。
在老舍的小说《赵子曰》中的风光绘画简直就是一首诗,那娇嫩刚变好的小蜻蜓,也有黄的,也有绿的,从净业湖而后海而什刹海而北海而南海,一路弯着小尾巴在水皮上一点一点,好像北京就是一首诗,它们在绿波上点着诗的句读。
净业湖畔的深绿肥大的蒲子,拔着金黄色的蒲棒其次,北京人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合、谦和、温厚等,揭示了北京文化心理结构。
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与北京市民的生活态度也息息相关。
浅谈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
好家长 / 经验交流浅谈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南京市第一中学/刘佳宇【摘要】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老舍,对北京有着不舍的情缘,他的作品深受北京文化影响,处处浸透着北京文化的特质。
全面研究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文化,对我们深入了解老舍的文学艺术以及独具魅力的北京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老舍 小说 京味儿 北京文化引言北京,这座独具风韵的古都,以其特有的人文风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
老舍,这个出生在北京胡同儿、文笔幽默、字字句句满含京味儿的人民艺术家,正是北京这座令人心醉的古城养出的俊杰人物之一。
仔细品味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对于研究北京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一、老舍与北京的不舍情缘1899年的2月3日,在北京护国寺后的小胡同“小羊圈”,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老舍降生了。
以他自幼生活的这条小胡同为核心,老舍将日伪政府统治时期的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细致描述,徐徐展开,字里行间满含着他对北京的不舍情缘,以及对北京半褒半贬、爱恨交织的复杂心境。
老舍对北京的爱,就如同对母亲的爱一般博大却又说不出口。
在《想北平》中老舍曾说:“北平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座古城赐予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生长在北京的他,哪怕是北京的一草一木,街边小贩的叫卖声,他都熟记于心,北京的京味儿自然而然地影响了老舍的思想和他的文学观念。
老舍笔下的北京,不是阳春白雪的雅人风韵,他以下里巴人的俗世文风,将北京的风貌立体展现在世人面前,他深爱着北京,但却又为当时的国家之危、北平之危而心忧。
老舍说过,“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但老舍对北京的爱却不是盲目的,他将北京与历史名都巴黎从建筑格局、城市结构、生活情趣等多方面进行对比,来表现北京的美。
在老舍看来,北京的美存在于她的一草一木之中,普通人家的花草、瓜果都能让人感受到大都市里的宁静悠然。
浅谈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的表现及意义
106耕耘与收获ULTIVATION AND HARVESTING C“北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作品中到处充满了“京味儿”。
“京味儿”渗透在作品中的市民生活上、景物描写上、还体现在对北京习俗交往和对语言的描写上,“京味儿”在作品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对《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的表现及意义进行了浅要探讨。
“京味儿” 《骆驼祥子》 语言特色 意义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其特色主要表现为鲜明突出的京味儿。
从北京的八大胡同到仁和车行、从虎妞到小福子,从祥子买车再到卖车、作品中到处充满了“京味儿”。
它不仅给作品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让文章充满了色彩,更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一、“京味儿”渗透在作品中的市民生活上、景物描写上、还体现在对北京习俗交往和对语言的描写上1、“京味儿”体现在作品中的市民生活上。
作品中除了有祥子、虎妞这些主要人物,还塑造了小马儿祖孙,四十多岁大个子车夫等形象。
以纯正的北京口语,写出了二十世纪旧北京的缩影——悲惨、困苦、万恶的旧社会。
作者通过对“京味儿”的运用,为我们展示一幅巨大的北京人民的生活画面。
这些生活画面的描写已不仅仅是一个背景陪衬,而是构成小说的一个有机部分,其寓意是深刻的,发人深省的。
2、“京味儿”体现在对景物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上。
对于北京城的各大名胜景地,如西苑海甸、清华,又如万寿山、八大胡同、雍和宫、天安门等都是小说着重描写的。
从对于北京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京特有的地方色彩,成为北京的化身。
除了这些还有对瞬间变化莫测的自然环境的描写。
在烈日下,“柳树病了,树叶挂层灰打着卷,枝条懒的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点水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白光。
道上尘土飞起多高,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王莹浅谈《骆驼祥子》中的“北京味儿”的表现及意义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摘要: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一系列佳作。
老舍文学丰富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他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他深深地热爱着这座城市,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二)“京味”特征还体现在老舍小说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三)独特的语言艺术;(四)北京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
关键词:老舍艺术风格京味特征北京市民市民风情生活场景人生世相文化特征市民风俗北京口语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离婚》、《骆驼祥子》、《二马》、《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等长篇佳作,以及《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等短篇杰作,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在古城文化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构筑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市民世界,描绘了一幅现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图”。
老舍文学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它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
“‘京味’是由与城市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赵园语)“京味”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言,这不仅只是北京的风景气候,它更重要的是写出北京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最为突出的文化古城,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对北京的热爱,对北京风俗人情和平民生活的稔熟。
使老舍的创作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1、对北京市民生活场景的描写中,他描写最为出色的,是北京城市中的大杂院,小胡同,是市井平民民俗生活所呈现的人文景观和世态众相。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点[精华]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摘要:二十世纪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一系列佳作。
老舍文学丰富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他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他深深地热爱着这座城市,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二)“京味”特征还体现在老舍小说对北京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揭示;(三)独特的语言艺术;(四)北京市民风情与市民心灵的沟通。
关键词:老舍艺术风格京味特征北京市民市民风情生活场景人生世相文化特征市民风俗北京口语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以极具艺术个性的创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写出了《离婚》、《骆驼祥子》、《二马》、《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等长篇佳作,以及《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断魂枪》等短篇杰作,逼真而生动地展现了在古城文化氛围中生成的特有的市民文化,构筑了一个千姿百态的市民世界,描绘了一幅现代北京市民的“清明上河图”。
老舍文学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离不开它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这就是他小说中的“京味”。
“‘京味’是由与城市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赵园语)“京味”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而言,这不仅只是北京的风景气候,它更重要的是写出北京人特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风尚。
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最为突出的文化古城,这使老舍小说充满着一种独特的北京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对北京的热爱,对北京风俗人情和平民生活的稔熟。
使老舍的创作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表现在他对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和人生世相的描绘1、对北京市民生活场景的描写中,他描写最为出色的,是北京城市中的大杂院,小胡同,是市井平民民俗生活所呈现的人文景观和世态众相。
最新 浅谈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精品
引导语:老舍的小说语言通俗易懂、京味十足,朴实、自然、不造作,被誉为"人民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杰出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是当之无愧的,其作品便成了人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以下是lw54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浅谈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浅谈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一】[摘要]记得我们在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曾经节选过《茶馆》的一部分片段。
我开始喜欢老舍文章中发自内心的幽默感。
老舍小说所描写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其中一个鲜明特色就是“京味”。
老舍小说的“京味”风格,不仅包括小说的取材地域特色所描写的世态人情,习俗,也包括老舍对北京心理的揭示以及方言的纯熟运用。
这些“京味”风范,在老舍的小说中散发出来,构成了他艺术风格的重要方面,也为中国现代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本人希望通过文本中老舍作品的“京味”风格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何为“京味”?构成的因素是什么?作品是如何体现“京味”特色的?把这类问题渗透在作品中,用自己的阅读感受清晰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老舍京味小说幽默艺术成就老舍1988年生于北京,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使小说熟悉挣扎在底层社会的城市贫民。
老舍从小就喜爱市井巷内的传统艺术,这些都是他后来写作平民生活的创作基础。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奠基人。
京话属于北京官话,流传于北京城区。
有人把北京话,北京话口音浓重的普通话称为“京片子”。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是人们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京味小说”以老舍最具有代表性。
我们将描写北京地域文化生活的文学作品,称为“京味文学”。
老舍用京味的语言风格写尽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
一、京味的构成因素京味的构成因素是由乡土味,传统味,市井味三股因素互相融会的。
这主要是指北京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及独特的乡土气息。
其中乡土味主要指地域特色,例如北京胡同,四合院,大杂院,古城楼,包括马路边的戏班子等。
传统味是指其历史文化遗留的传统。
北京市文明古国的故都,是名族历史的印记所体现出的,如礼节,幽默感,文化素养。
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儿语言品析
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儿语言品析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
老舍先生用他那生花妙笔,将老北京的语言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北京城中。
咱就说这小说里的词汇,那可太有京味儿了。
比如说“拉晚儿”,这个词儿一出来,老北京人力车夫的那种生活状态就跃然纸上了。
祥子有时候为了多挣点钱,就得去“拉晚儿”,在夜晚的北京街头奔波。
还有“嚼谷”这个词,这就是老北京人对生活费的一种独特说法。
像祥子,他得努力挣钱来满足自己的“嚼谷”。
这些词汇啊,真的是带着老北京胡同里那种特有的烟火气。
再看这小说里的儿化音,那可多了去了。
“车份儿”“事儿”“这儿”“那儿”等等。
这儿化音可不是随便加的,它让整个语言变得更加轻快、俏皮,同时也更有北京的韵味儿。
就像祥子每天心心念念的“车份儿”,这个词儿如果没有儿化音,就感觉少了点老北京的味道。
儿化音就像是给这些词汇注入了灵魂,让它们在读者耳边响起的时候,就像听到了老北京人的对话。
还有那些个俗语和歇后语,在小说里也不少见呢。
像“别把人看扁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之类的。
这些俗语和歇后语的运用,让小说里人物的对话更加生动形象。
你看虎妞和祥子的对话中,可能就会时不时蹦出这样的话来。
虎妞那泼辣的性格,通过这些富有京味儿的俗语和歇后语的表达,更加鲜活了。
而且啊,这小说里的语言节奏感也很强。
短句和长句交错使用,读起来就像是老北京街头的节奏一样。
比如说描写祥子拉车的场景,可能会有一连串的短句,“祥子跑起来。
风在耳边。
汗在身上。
”这样的描写简洁有力,让读者能感受到祥子拉车时的那种紧张和忙碌。
而在描写一些环境或者人物心理的时候,又会有长句,把那种复杂的情感或者环境描写得细致入微。
这京味儿语言在骆驼祥子里就像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些充满京味儿的语言,我们能够了解到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
老北京人的那种豪爽、直率、幽默的性格特点,都在这些语言里体现出来了。
浅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浅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作者:肖敏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
另外,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
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在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一,“京味”小说与老舍说起京味小说就离不开老舍的作品。
老舍对“北京人”和“北京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把握,是“京味”的灵魂所在。
老舍的小说正是从独具内涵底蕴的“北京人”和“北京文化”中使京味小说获得了超越一般市井民俗小说的强大文化魅力,而这文化魅力给京味带来的则是一种深沉凝重的历史感。
本世纪二十年代,老舍在北京文坛上的出现和他那自《老张的哲学》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的大量作品,老舍由此而成为了京味小说的开山鼻祖。
老舍集中了前代作家们在北京地域文学建设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京都色彩鲜明的题材特征,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京腔京韵浓郁的文学语言,以及文人情致与市民趣味有机结合的审美品味等。
而这一切的总根又是深植于北京这块热土之中的。
作为作家的老舍心中不仅像常人一样始终怀着深深的乡情,而且还深蕴着一个永恒的“北京情结”。
这“北京情结”正是京味的生命之源。
二,何为“京味”小说以及成因(一)何为“京味”儿“京味”儿,现代学者认为通常指一种风格现象,是由人与城市之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京味”尤其是人对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式。
“京味儿”文学内容上一般是用俗白、风趣的北京话书写北京城的人物、故事,表现具有浓郁京华色彩的风俗文化、人情事态。
“京味儿”浓郁的小说以老舍和当代作家王朔最有代表性。
老舍小说的 京味特征定稿
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作者:李桂霞指导老师:曹建玲摘要:老舍是“京味”小说的鼻祖,他小说的一个极其鲜明的特色就是“京味儿”浓,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京味”是老舍小说的一种风格,其中不仅包括老舍小说展现出的北京城的自然风光、人情世态、风尚习俗,也包括老舍对北京人性格和心理文化结构的揭示,以及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
关键词:老舍;京味;物景风俗;文化心理;北京口语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宗师,是第一个真正写出“京味儿”的作家。
其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浓郁的“京味儿”。
所谓“‘京味儿’“是由人与城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
[1](p14)。
老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爱北京。
对古老的北京城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他的小说大都以北京城作为取材的源地,描绘了一幅幅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再由北京城联系到北京人,揭示出北京人的性格和心理文化结构;并且运用独具特色的北京方言口语,使读者感受到别具北京城的文化蕴味。
老舍正是以自己独具“京味”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描画北京城的风情物景和习俗老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所以他所言之物,所写之物均是他非常熟悉的北京。
老舍曾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
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
我敢放胆的描画它。
”[2](P62)自然他对北京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小说中多次写到过的北海、南海、西山北山、什刹海畔、积水潭等自然山水风光,就像一幅幅彩色鲜明的山水画浮现在读者面前。
他笔下有北海美丽的白塔和春色红墙,西山壮观的冬与积水潭的夏。
积水潭可以说是老舍最喜欢的地方了,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正红旗下》这四部小说中老舍都写到了积水潭。
西山的泉水从高亮桥流入城内,汇集成积水潭,里面有荷,芦苇,石头。
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老舍的笔下变得无比细腻动人,绘出了北京的自然画卷,体现了老舍对北京自然风光的陶醉和无比热爱,散发出老北京本地的自然风采。
浅析老舍《茶馆》语言的京味儿特色
浅析老舍《茶馆》语言的京味儿特色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其文学作品中,具有幽默的语言及人性化味道,受到广大读者的称颂。
老舍的文学作品中具有十分独特的京味儿特色,其语言表达十分流畅,将北京话凝练成了文学语言,促进了我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大众化发展。
对此,下面就老舍《茶馆》语言的京味儿特色进行全面分析。
标签:《茶馆》;语言;京味儿特色前言《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性作品,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时至今日,学术界对老舍《茶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不仅体现在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上,同时也表现在其语言特色上,特别是充满京味儿特色语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感受老舍《茶馆》的文学内涵。
1.作品善用京味儿语言老舍的《茶馆》主要是对旧北京城中一个小茶馆发生的故事进行介绍,作者是以小茶馆为平台,将旧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映射出来,小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特征十分明显,如为了生存费尽心力的茶馆掌柜,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投机倒把的骗子,卖儿卖女的贫困人家,这些人物形象无一不是旧北京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
在《茶馆》中,老舍用到了大量京味儿语言,其更加形象的将旧北京人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如听天由命、安分守己、机智圆滑等,更是借助京味儿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
《茶馆》中利用的语言大多是北京口语,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上具有很大的作用。
如作品的第二幕开头,茶馆老伙计李三迟迟不肯剪掉自己的辫子“咱就把小辫儿一留,万一皇上要是给改回来呢?”这是标准的北京白话,具有浓厚的京味儿特色,形象的刻画出了旧北京生活的人物特点。
此外,在老舍的《茶馆》中,还根据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物,创作出了与其身份相匹配的个性化语言特点,如王利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用语十分恭顺;常四爷作为旧北京城的没落旗人,其自力更生,在语言上充满了沧桑、豪爽的特色。
2.《茶馆》语言的京味儿特色2.1节律性强在作品《茶馆》中,老舍的语言契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并且语调抑扬顿挫,有很强的音乐特点,在曲艺音律性的影响下,语言更加传神,让人读来朗朗上口。
浅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浅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作者:肖敏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因此“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
另外,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扶幼的老“规矩”;性格懒散,苟安,谦和,温厚与懦弱等等。
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在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一,“京味”小说与老舍说起京味小说就离不开老舍的作品。
老舍对“北京人”和“北京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把握,是“京味”的灵魂所在。
老舍的小说正是从独具内涵底蕴的“北京人”和“北京文化”中使京味小说获得了超越一般市井民俗小说的强大文化魅力,而这文化魅力给京味带来的则是一种深沉凝重的历史感。
本世纪二十年代,老舍在北京文坛上的出现和他那自《老张的哲学》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的大量作品,老舍由此而成为了京味小说的开山鼻祖。
老舍集中了前代作家们在北京地域文学建设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京都色彩鲜明的题材特征,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京腔京韵浓郁的文学语言,以及文人情致与市民趣味有机结合的审美品味等。
而这一切的总根又是深植于北京这块热土之中的。
作为作家的老舍心中不仅像常人一样始终怀着深深的乡情,而且还深蕴着一个永恒的“北京情结”。
这“北京情结”正是京味的生命之源。
二,何为“京味”小说以及成因(一)何为“京味”儿“京味”儿,现代学者认为通常指一种风格现象,是由人与城市之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市的文化意味。
“京味”尤其是人对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方式。
“京味儿”文学内容上一般是用俗白、风趣的北京话书写北京城的人物、故事,表现具有浓郁京华色彩的风俗文化、人情事态。
“京味儿”浓郁的小说以老舍和当代作家王朔最有代表性。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风格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风格作者:徐静摘要: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先导,其小说的一个极其鲜明的特色就是“京味儿”。
老舍小说的“京味儿”风格,不仅包括老舍小说的取材地域特色中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也包括老舍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以及老舍北京方言的纯熟运用,这些都折射出了老舍的“京味儿”文学风范,并在老舍的小说中散发出来。
关键词:老舍;“京味儿”;风格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奠基人,是第一个真正写出“京味儿”的作家。
老舍文学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京味儿”,所谓“‘京味儿’是由人与城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1](p14)。
老舍的小说大都以北京城作为取材的原地,颇具特色的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再由北京城联系到北京人,揭示出北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并且运用独具魅力的北京方言口语,使读者感受到城的“京味儿”文化意味。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风俗习惯、环境氛围、语言艺术,彰显了这种独特的“京味儿”。
老舍以自己独具个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取材浓郁的地域特色老舍小说取材的本地特色,使他的风格颇具魅力。
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写北京的人和事,塑造了北京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还是下层市民,老舍都用“京味儿”勾勒出了这些人物的灵魂。
描画北京的人和事,北京的环境和风尚,流露了老舍小说取材的地域特色。
写北京的环境和风尚又通过写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描绘北京美丽的自然景观,讲述北京传统的民间习俗来展现,老舍用原汁原味的北京素材来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勾勒故事中的人物灵魂,呈现浓厚的“京味儿”。
关于老舍“京味儿”小说取材的地域特色,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写北京的人和事。
老舍的小说创作和北京是融为一体的。
他的小说描写的都是北京中下层市民的生活,记载着北京小人物以及小市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老舍笔下从车夫、棚匠、老妈子,到教书先生、巡警、店铺老板等等,几乎是北京市民能够从事的行业,老舍笔下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有多少行业老舍就刻画了多少种人物身份。
试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试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余洪涛
【期刊名称】《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2)003
【摘要】老舍小说最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其小说散发出的浓郁的"京味"。
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对北京的景物和市民的生活场景的描写、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和独特的语言艺术上。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余洪涛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襄阳441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试析老舍小说创作的平民意识 [J], 孟焕;
2.谈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以《骆驼祥子》为例 [J], 张文龙
3.试析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 [J], 余洪涛
4.再谈“京味小说派”──兼评《化俗为雅的艺术─京味小说特征论》 [J], 许自强
5.老舍小说的“京味儿” [J], 萧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特征
老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
作为一种风格现象,“京味”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老舍作品“京味”的主要表现为:
(1)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老舍描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以及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充溢着浓郁的北京味儿,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值。
(2)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涵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至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叹惋不已。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
(3)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与趣味
①老舍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受到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②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这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
解嘲。
这样,老舍作品中的幽默就具有了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小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这主要表现在老舍的早期创作中。
从《离婚》开始,老舍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
(4)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
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
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浅易的口语,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精致的美,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