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一学期古诗20首注释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注音+译文)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注音+译文)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文(注音+译文)咏y ǒn ɡ鹅é唐t án ɡ 骆lu ò宾b īn 王w án ɡ鹅é,鹅é,鹅é,曲q ū项xi àn ɡ向xi àn ɡ天ti ān 歌ɡē。

白b ái 毛m áo 浮f ú绿l ǜ水shu ǐ,红h ón ɡ掌zh ǎn ɡ 拨b ō清q īn ɡ波b ō。

①曲项:弯着脖子。

②歌:歌唱。

③拨:划动。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江ji ān ɡ南n án汉h àn 乐yu è府f ǔ江ji ān ɡ南n án 可k ě采c ǎi 莲li án莲li án 叶y è何h é田ti án 田ti án ,鱼y ú戏x ì莲li án 叶y è间ji ān 。

鱼y ú戏x ì莲li án 叶y è东d ōn ɡ,鱼y ú戏x ì莲li án 叶y è西x ī。

鱼y ú戏x ì莲li án 叶y è南n án ,鱼y ú戏x ì莲li án 叶y è北b ěi 。

①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②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小学一年级课本必背古诗+注释+译文(大字版保护视力)

小学一年级课本必背古诗+注释+译文(大字版保护视力)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①向天歌②。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③清波。

注释:①曲项:弯曲着脖子。

②歌:长鸣。

③拨:划动。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①田田②,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①何:多么。

②田田:莲叶长的茂盛相连的样子。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①,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②。

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悯农二首[唐]李绅锄禾日当午①,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②,粒粒皆辛苦。

注释:①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②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古朗月行①[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

又疑瑶台镜③,飞在青云端④。

注释:①朗月行: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六五收录此题,列于《杂曲歌辞》。

②呼作:称为。

白玉盘:据应劭《汉官仪》,封禅滩有白玉盘。

这里指晶莹剔透的白盘。

③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④白:一作“青”。

译文: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只把它称作白玉盘。

有时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到了天上。

风[唐]李峤解①落三秋②叶,能开二月③花。

过④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⑤。

注释: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

译文: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一年级必备 古诗 20首 带拼音 带注释

一年级必备 古诗 20首 带拼音 带注释

huí shǒu bái yún dī.
回 首 白 云 低。
只有天在上面,再没有比此山更高的了。
抬头就接近了红日,低头看见白云都在下面。
2020 年 2 月 13 日
七步诗
wèi
cáo zhí
三 国 ·魏

zhǔ dòu rán
煮豆燃
dòu zài fǔ
豆在釜
běn shì tóng
本是同
xiāng jiān hé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哪里能烧毁干净,温暖的春风又唤醒新的生命。
5
2020 年 2 月 20 日
yuán rì
译文
元日
sòng wáng ān shí

王 安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头望明月
dì tóu sī gù xiāng
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
远方的家乡。
2020 年 2 月 17 日
chūn xiǎo
春晓
mèng hào rán

孟 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biàn chā zhū yú shāo yì rãn






一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①咏:指用诗词等来描写、赞美某一事物。

②项:脖子。

向天歌:指鹅朝着天空叫。

③红掌:指鹅红色的脚掌。

拨:划动。

清波:清澈的水波。

【译文】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向天空唱着歌。

洁白的羽毛在碧绿的水面上浮动着,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清澈的水波。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①汉乐府:指由朝廷乐府机构搜集、保存下来的汉代诗歌。

②可:适宜、正好。

③何:多么。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④戏:玩耍,嬉戏。

【译文】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多么茂盛啊!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它们一会儿在莲叶的东边嬉戏,一会儿在莲叶的西边嬉戏,一会儿游到莲叶的南边嬉戏,一会儿又游到莲叶的北边嬉戏。

画佚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春去:春天过去。

③惊:吃惊,害怕。

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①悯:怜悯、同情。

②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③餐:饭食。

④皆:都。

【译文】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还在田里锄禾,汗水滴滴,落入禾苗下的泥土里。

谁知道盘子里的饭食,每一粒都包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①朗月行:乐府古题。

②呼作:称作。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比喻月亮又圆又大。

③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④青云:指高空的云。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挂在高空的云上面。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赏析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赏析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赏析一年级上册的古诗词赏析,通常会包括一些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古诗,这些古诗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通过夜晚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描绘了春天的宁静和舒适,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无常。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视野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画面。

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表现了雪后世界的空旷与寂静,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展示了诗人对孤独和超脱的向往。

5.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这首诗以鹅为描写对象,生动地表现了鹅在水中的优雅姿态。

诗中的“曲项向天歌”和“白毛浮绿水”形象地描绘了鹅的外形和动作,而“红掌拨清波”则增添了动态美。

这些古诗词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和赏析。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诗词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诗词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诗词原文1.《一去二三里》1.原文: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2.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注释:1.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2.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 米。

3.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4.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5.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3.译文: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2.《画》1.原文: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3.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3.《静夜思》1.原文: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注释:1.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2.疑:好像、以为。

3.举:抬,仰。

3.译文: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

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4.《咏鹅》1.原文: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注释:1.曲项:弯着脖子。

2.歌:长鸣。

3.拨:划动。

3.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0首古诗加注释

20首古诗加注释

20首古诗加注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床:这里的“床”有多种解释,一说指井栏,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 疑:好像。

解析:李白这家伙啊,晚上睡不着觉,看到床前有明亮的月光,迷迷糊糊的,还以为是地上结了霜呢。

然后抬起头来看着那月亮,看着看着就低下头开始想念自己的故乡了。

这诗特别容易引起在外漂泊的人的共鸣,就像咱们出门在外,有时候看到一些熟悉的东西,就会突然想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 啼鸟:鸟的啼叫声。

解析:孟浩然在春天的时候睡觉,睡得可香了,都不知道天已经亮了。

为啥呢?因为到处都能听到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

他突然就想到昨天夜里听到风雨的声音,心里就琢磨啊,不知道那些花儿被吹落了多少呢。

这诗把春天早晨那种慵懒又充满生机的感觉写得特别妙。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 拨:划动。

解析:骆宾王小时候就很牛啊,你看他写这鹅,鹅鹅鹅地叫着,脖子弯弯朝着天唱歌呢。

那白色的羽毛浮在绿色的水上,红红的脚掌在水里划动着清波。

就像一幅特别生动的画,把鹅的姿态描写得活灵活现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 依:依傍。

- 穷:尽,使达到极点。

解析:王之涣站在鹳雀楼看风景,白天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了,黄河呢就朝着大海流去。

他心里想啊,要是想看到更远的地方,那就得再往高一层楼爬。

这诗告诉咱们人要有追求更高目标的想法,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小视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 绝:无,没有。

- 径:小路。

-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渔翁。

解析:柳宗元描绘的这个场景可冷清清的了。

好多好多山,连鸟都不见一只飞的,数不清的小路上也看不到人的踪迹。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带译文)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带译文)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1、草c ǎo( 赋f ù 得d é 古g ǔ 原yu án 草c ǎo 送s òng 别bi é)(唐)白居易 离l í 离l í 原yu án 上sh àng 草c ǎo , 一y ī 岁su ì 一y ī 枯k ū 荣r óng 。

野y ě 火hu ǒ 烧sh āo 不b ú 尽j ìn , 春ch ūn 风f ēng 吹chu ī 又y òu 生sh ēng 。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2、夏xi à 日r ì 绝ju é 句j ù(宋)李清照生sh ēng 当d àng 作zu ò 人r én 杰ji é, 死s ǐ 亦y ì 为w éi 鬼gu ǐ 雄xi óng 。

至zh ì 今j īn 思s ī 项xi àng 羽y ǔ, 不b ù 肯k ěn 过gu ò 江ji āng 东d ōng 。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3、商sh āng 歌g ē(宋)罗与之东d ōng 风f ēng 满m ǎn 天ti ān 地d ì, 贫p ín 家ji ā 独d ú 无w ú 春ch ūn 。

负f ù 薪x īn 花hu ā 下xi à 过gu ò, 燕y àn 语y ǔ 似s ì 讥j ī 人r én 。

译文:诗人写这诗,背景却是春天,一开始更说春风满天地,意谓春色充盈於天地之间,可是次句却云:「贫家独无春」——独是家境贫穷的人,没有什么春天不春天,仿佛是被什么排挤出春天的怀抱里。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带译文)

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带译文)

1一年级上册必背古诗20首1、草c ǎo( 赋f ù 得d é 古g ǔ 原yu án 草c ǎo 送s òng 别bi é)(唐)白居易 离l í 离l í 原yu án 上sh àng 草c ǎo , 一y ī 岁su ì 一y ī 枯k ū 荣r óng 。

野y ě 火hu ǒ 烧sh āo 不b ú 尽j ìn , 春ch ūn 风f ēng 吹chu ī 又y òu 生sh ēng 。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2、夏xi à 日r ì 绝ju é 句j ù(宋)李清照生sh ēng 当d àng 作zu ò 人r én 杰ji é, 死s ǐ 亦y ì 为w éi 鬼gu ǐ 雄xi óng 。

至zh ì 今j īn 思s ī 项xi àng 羽y ǔ, 不b ù 肯k ěn 过gu ò 江ji āng 东d ōng 。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3、商sh āng 歌g ē(宋)罗与之东d ōng 风f ēng 满m ǎn 天ti ān 地d ì, 贫p ín 家ji ā 独d ú 无w ú 春ch ūn 。

负f ù 薪x īn 花hu ā 下xi à 过gu ò, 燕y àn 语y ǔ 似s ì 讥j ī 人r én 。

译文:诗人写这诗,背景却是春天,一开始更说春风满天地,意谓春色充盈於天地之间,可是次句却云:「贫家独无春」——独是家境贫穷的人,没有什么春天不春天,仿佛是被什么排挤出春天的怀抱里。

一年级20首唐诗注音版

一年级20首唐诗注音版

一年级20首唐诗注音版qiū pǔ gē1、秋浦歌(唐李白)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白发三千丈,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缘愁似个长。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不知明镜里,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何处得秋霜。

注词释义:秋浦:在今安徽贵池西南,那里有秋浦河。

缘:因为。

个:这样的意思。

秋霜:形容头发像秋霜一样的。

古诗今译白头发已经长到了三千丈长,因为忧愁才有这样长。

不知镜子中的我啊,从哪里来的满头秋霜。

名句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内心深长的愁绪。

前两句出语天真,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张的描写,却把作者内心的愁苦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水到渠成,用“不知”两字写出一种惊奇和叹惜,年华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发。

“秋霜”两字用语自然,但却发人深思。

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这样的诗!2、láo láo tíng劳劳亭(唐李白)tiān xià shāng xīn chù天下伤心处,láo láo sòng kè tíng劳劳送客亭。

chūn fēng zhī bié kǔ春风知别苦,bù qiǎn liǔ tiáo qīngShānuǎn shuì yuān yāng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赏析】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

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

简单古诗带解释20首

简单古诗带解释20首

简单古诗带解释20首1.简单古诗带解释篇一咏鹅骆宾王〔唐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2.简单古诗带解释篇二赠汪伦李白〔唐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3.简单古诗带解释篇三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4.简单古诗带解释篇四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宋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一年级上古诗与注解

一年级上古诗与注解

一年级上册课外古诗积累咏物诗1.《咏鹅》 唐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意:鹅啊鹅,你弯着脖子对着天空唱歌。

白色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划开清澈的水波。

2.《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那细长的柳叶是谁裁剪而成的,是二月的春风犹如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丝带随心裁剪。

思乡诗1.《静夜思》唐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3.《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意: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家乡的口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孩子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描写山水的诗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描写风景的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望庐山瀑布意思: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古诗词全集-含译文及注释(可直接打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古诗词全集-含译文及注释(可直接打印)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全集一年级(上下册)智建领航者江南汉乐府〔两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正好”的意思。

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一年级必背古诗40首(注释版)

一年级必背古诗40首(注释版)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 弯弯,向天欢叫,洁白 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 面;红红的脚掌,拨动 着清清水波。
6.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8.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 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 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 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 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
江清月近人。
18.商歌 宋 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 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 燕语似讥人。
家境贫穷的人,没有什 么春天不春天,因为贫 穷人家在这春光明媚的 日子,还不是继续干 活,整天去斩柴负薪, 以换得零钱,那有(富 裕人家的)闲情欣赏春 光。
20.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20. 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 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 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 尽不灭, 春风一吹旧蓬 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 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 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 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 草可比满腹离伤。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 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 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 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 有被惊动。
15. 剑客 唐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 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 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 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 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 知道他到底在哪。
十年辛苦劳作,摸出一 把利剑,剑刃寒光闪 烁,只是未试锋芒。 如今取出,给您一看, 谁有不平之事,不妨如 实告我。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 它称为白玉圆盘。怀疑 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 空青云上边。

小学年级古诗词大全含注释和译文

小学年级古诗词大全含注释和译文

【一年级上册】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①床:指井台。

②疑:怀疑,以为。

③举头:抬头。

④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译文】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一年级上学期古诗词背诵[15篇](带解释)

一年级上学期古诗词背诵[15篇](带解释)

一年级上学期古诗词背诵[15篇](带解释)一年级上学期背诵【15篇】01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①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③拨:划。

译文鹅(é),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02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眠:睡觉。

②闻:听见。

③啼鸟:鸟鸣。

④夜来:昨夜。

译文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1 -0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①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②疑:好像。

以为。

③举:抬,仰。

译文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

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04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①禾:禾苗。

②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③悯:怜悯。

④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译文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 2 -05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咏:歌唱,赞美。

②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③妆:打扮。

④绦:丝带。

译文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06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①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②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译文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 3 -07 江南汉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一年级上必背古诗词加解释

一年级上必背古诗词加解释

一年级上必背古诗词加解释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通常需要背诵一些简短而经典的诗词。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及其解释: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人通过月光联想到地上的霜,然后抬头仰望月亮,低头时则陷入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诗人在春日里睡得很香,直到被鸟儿的啼叫声唤醒。

夜晚的风雨让诗人好奇,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释: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依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得更远,就需要再上一层楼。

这首诗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视野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4.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解释:这首诗以鹅为主题,形象地描绘了鹅在水中游动的情景。

鹅的曲颈高歌,白色的羽毛在绿水中显得格外醒目,红色的脚掌在水中划动,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5.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解释: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尊敬。

诗人描述了农民在炎热的太阳下辛勤耕作,汗水滴落在土地上。

同时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6.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白色的带子悬挂在前方的河流上。

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给人一种仿佛是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的感觉。

这些古诗词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诗词,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年级教材上的古诗

一年级教材上的古诗

一年级教材中的古诗1. 《咏鹅》-出处:唐·骆宾王-注释:“咏”是用诗词来描述和赞美。

“鹅鹅鹅”,描写鹅的叫声。

“曲项”指弯着脖子。

“白毛浮绿水”,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

“红掌拨清波”,红色的脚掌划动着清澈的水波。

-翻译:“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赏析: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通过“鹅鹅鹅”的叫声,展现出鹅的欢快和生机。

色彩的对比,如“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画面感极强。

-作者介绍:骆宾王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2. 《悯农》(其二)-出处:唐·李绅-注释:“锄禾”指给禾苗锄草。

“日当午”,正是中午太阳当空的时候。

“汗滴禾下土”,汗水不断滴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上。

-翻译: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赏析:语言朴实,却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劳作的辛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作者介绍:李绅是唐朝的一位官员和诗人,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

3. 《静夜思》-出处:唐·李白-注释:“疑”好像。

“霜”比喻地上的月光。

-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4. 《画》-出处:唐·王维-注释:“远看”从远处看。

“色”景色。

“近听”走近听。

“惊”惊奇,惊讶。

-翻译: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赏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妙的境界。

-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第一学期1、《咏鹅》【注释】①曲项:弯曲的脖子。

②拨清波:划水。

【解说】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

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

相传诗人写这首诗时还只有七岁2《春晓》注释:1、晓:早晨,天亮。

2、闻:听见。

3、啼鸟:鸟鸣。

诗意: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

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

赏析: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

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3、《敕勒歌》[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翻译】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4、《鸟鸣涧》【【解析】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

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

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

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

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

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

《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

"《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

"《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

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

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5、《悯农二》【注释】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6、《七步诗》【注释】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菽(shū):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曹植原版):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7、《登鹳雀楼》【注解】: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评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

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边,浑然天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千古。

8、《相思》【注解】: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韵译】: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9、《杂诗》【注释】①著花:生花,开花。

【韵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10、《夜宿山寺》〔注解〕危楼:高楼,这里指建筑在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恐:恐怕。

(翻译〕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

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11、《易水送别》【注释】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

《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

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

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帽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

《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12、《独坐敬亭山》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13、《竹里馆》【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14、《条山苍》注释(1)条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唐朝名山,许多诗人都在此题诗。

苍:深绿色。

(2)河水:黄河之水。

(3)沄沄(yún ):形容波浪滔滔。

(4)松柏: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原意。

高冈:山冈,指中条山。

首句已见山字,不应复出,故用高。

译文: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

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

15、《早发白帝城》注释: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译文: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6、《大林寺桃花》【注释】: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

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17、《暮江吟》【注释】: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

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

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

“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18、《华山》《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的咏诗。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郅人。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

”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是一首“文藏诗”,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天,根本没有别的山能与华山比高,抬头看见太阳很近。

回头看看,白云却在很低的远处。

19、《鸟》【诗文解释】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

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诗文赏析】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20、《牧童》注释:⑴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⑵铺:铺开。

⑶横野:辽阔的原野。

⑷弄:逗弄,玩弄。

⑸饱饭:吃饱了饭。

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⑺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