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注释商榷

合集下载

《三峡》原文及注释八年级上册

《三峡》原文及注释八年级上册

《三峡》原文及注释八年级上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 三峡: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2. 自:在。

3.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4. 阙:通“缺”,缺口,空隙。

5.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6.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7. 亭午:正午。

8. 夜分:半夜。

9.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10.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11.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12. 沿:顺流而下(的船)。

13. 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14. 或:有的时候。

15. 王命:皇帝的圣旨。

16. 宣:宣布,传达。

17.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

朝:早晨。

18.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19. 虽:即使。

20. 奔:奔驰的快马。

21. 御:驾着,驾驶。

22. 不以:不如。

23. 疾:快。

24. 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的。

湍:急流的水。

25. 绿潭:碧绿的潭水。

26. 回清:回旋的清波。

27. 倒影: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28.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高峰。

29. 怪柏:形状奇特的柏树。

30. 悬泉:从山崖流下的好像悬挂着的泉水。

31. 飞漱:急流冲荡。

漱:冲荡。

32.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33. 良:实在,的确。

34.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35. 霜旦:下霜的早晨。

36. 林寒:山林中气候寒冷。

三峡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三峡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三峡原文及翻译和注释三峡原文及翻译和注释《三峡》既描写了长江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长江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三峡原文及翻译和注释,仅供参考。

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翻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注释【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全)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

(全)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

八年级上册【《三峡》】课文注释+批注三峡文|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翻译三峡①文|郦道元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①节选自《水经注》。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②[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③[两岸连山,略有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亭,正。

⑥[夜分]夜半。

⑦[曦(xī)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①,沿溯阻绝②。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③,暮到江陵④,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⑤御风,不以疾⑥也。

①[襄(xiāng)陵]指水漫上山陵。

三峡原文及课后注释

三峡原文及课后注释

三峡原文及课后注释三峡原文《三峡》郦道元〔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三峡》文言文鉴赏及赏析

《三峡》文言文鉴赏及赏析

《三峡》文言文鉴赏及赏析《三峡》文言文鉴赏及赏析《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左山右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三峡》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诗词赏析:郦道元《三峡》

诗词赏析:郦道元《三峡》

【导语】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亲到⼭东访求⽔道,后⼜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经注》四⼗卷。

⽂笔隽永,描写⽣动,既是⼀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部优美的⼭⽔散⽂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的发展影响颇⼤。

另著《本志》⼗三篇及《七聘》等⽂,已佚。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郦道元《三峡》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三峡 南北朝:郦道元 ⾃三峡七百⾥中,两岸连⼭,略⽆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

⾃⾮亭午夜分,不见曦⽉。

(阙通:缺;重岩⼀作:重峦) ⾄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帝,暮到江陵,其间千⼆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作:暮⾄)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作:⼭献) 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猿长啸,属引凄异,空⾕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译⽂ 在三峡七百⾥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完全没有中断的地⽅;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涨,江⽔漫上⼩⼭丘的时候,下⾏或上⾏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千⼆百⾥,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

极⾼的⼭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清,树荣,⼭⾼,草盛,确实趣味⽆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涧显出⼀⽚清凉和寂静,经常有⾼处的猿猴拉长声⾳鸣叫,声⾳持续不断,⾮常凄凉怪异,空荡的⼭⾕⾥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文言文《三峡》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三峡》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三峡》译文及注释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三峡》译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空缺。

(3)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8)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

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

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

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学过了《三峡》你对这篇文章的意思有什么了解?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三峡赏析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三峡》(郦道元)译文、注释、课文分析及文学常识

《三峡》(郦道元)译文、注释、课文分析及文学常识

《三峡》(郦道元)译文、注释、课文分析及文学常识第一篇:《三峡》(郦道元)译文、注释、课文分析及文学常识《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指乘船)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毫无。

阙:通“缺”。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襄:上。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没有这么快。

以:及、赶上。

疾:快。

)则素湍绿潭(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原文、注释及课文翻译

三峡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在七百里的三峽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句解:写山,作者抓住三峽的特点来写,写山的广,多。

】重岩叠嶂(4),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句解:写山的陡、高,江面狭窄。

“重”“叠”“隐”“蔽”四字,着重刻画了山的高峻。

这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重叠岩嶂,隐蔽天日。

】自非(5)亭午夜分(6),不见曦月(7)。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句解:这个句子使用了古汉语中“并提”的修辞手法,把本应写成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了。

理解时应分为两个句子。

即除非下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这一句侧面极力渲染了山的高峻陡峭和江面的狭窄。

】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9)阻绝(10)。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来回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句解:从正面描写夏天水势凶险。

“阻绝”写出江水暴涨之快。

】或(11)王命(12)急宣(13),有时朝发白帝(14),(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那么)这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19)疾(20)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句解:本句通过“朝发”“暮到”“千二百里”的航程描写,再加上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船航行之快,进而说明“三峽”夏水的流速之快。

】春冬之时(21),则(22)素湍(23)绿潭(24),回清倒影(25)。

在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

【句解:写俯视江中所见。

以“素”修饰“湍”,以“绿”修饰潭,波回影倒,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这句也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

即“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绝巘(26)多生怪柏,悬泉(27)瀑布,飞漱(28)其(29)间,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泻、冲荡下来。

郦道元《三峡》课文解析

郦道元《三峡》课文解析

郦道元《三峡》课文解析郦道元《三峡》课文解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山相连,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注释】自:从,由。

这里是在的意思。

略无:毫无。

阙(quē):通“缺”,豁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重重的悬崖,叠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注释】嶂(zhàng):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段析】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总写三峡山的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交代三峡之长,说明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隐天蔽日”“不见曦月”,说明山高、山密,只能正午见日,夜半见月。

(①从本段文字能体现出三峡山势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②前面已经讲到三峡两岸山很高——“隐天蔽日”,为什么还要补充“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③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的有何用意?)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清风,也没有这么快呀。

【注释】襄:上。

陵:丘陵。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急宣:急速传达。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

【段析】第二段以下为第二部分:写三峡水的特点。

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交通阻断,淹没山陵。

真可谓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之势。

这里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三峡夏水水流之快。

(④这段文字描述了三峡夏季怎样的特点? ⑤“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三峡夏水怎样的特点?)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文言文翻译注释

《三峡》文言文翻译注释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透迤其上,鹤舞九天,猿啸三声。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及注释: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三峡七百里长的范围内,两岸都是连绵的山峦,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的山连绵不断,几乎没有空隙的地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叠叠的山岩,遮挡了天空和阳光。

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重岩叠嶂:形容山岩层层叠叠,遮天蔽日。

曦月:太阳和月亮。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曳飘拂。

青树翠蔓: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曳飘拂。

透迤其上,鹤舞九天,猿啸三声。

在山上蜿蜒曲折,鹤在九天之上翩翩起舞,猿猴发出三声长啸。

透迤其上:在山上蜿蜒曲折。

鹤舞九天:鹤在九天之上翩翩起舞。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这些声音显得非常凄凉怪异,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属引凄异:显得非常凄凉怪异。

空谷传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因此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猴的叫声一共有三声,叫声悲哀得让人泪水沾湿衣裳。

”故渔者歌曰:因此渔民们唱道。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都是青绿色的,深达千丈,可以直接看见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直视下去没有任何障碍。

水皆缥碧:水都是青绿色的。

千丈见底:深达千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全文注释

《三峡》全文注释

《三峡》全文注释《〈三峡〉全文注释》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弄明白《三峡》这篇文章的注释。

《三峡》这篇文章可有点厉害呢,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里面有好多关于三峡景色的秘密。

首先呢,“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这一句啊,就是说在三峡这七百里的路程里呢,两岸的山啊,一座连着一座,就像一群手拉手的小伙伴,一点缺口都没有。

“阙”这个字在这里是“缺口”的意思哦。

我就想啊,那山得多高多大呀,像一堵超级长的墙一样,也许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墙一样,把三峡夹在中间。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哇,这一句描述的景色可壮观了。

那些山岩一层一层的,就像蛋糕一样一层叠着一层,而且还很高,高到把天都遮住了,把太阳和月亮都挡住了。

除非是中午或者半夜,不然根本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我就琢磨呢,住在那里的人会不会觉得很不方便呀?不过也许他们习惯了,觉得这样的景色特别酷。

接着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夏天的时候,江水上涨,漫上了山陵。

“襄”就是漫上的意思。

这时候啊,不管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都很难走。

我就想象江水像一只发了疯的野兽,到处乱闯,把路都给堵住了。

那时候的人们可能就只能在岸边干着急,看着江水呼呼地涨起来。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如果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江陵。

这中间可有一千二百里路呢,就算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这江水的速度就像闪电一样,嗖的一下就到了。

我就想啊,那在江水上划船的人会不会特别害怕呢?也许他们是老手,早就习惯了这种速度,还觉得挺刺激的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呢,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里倒映着各种影子。

这就像一幅画一样,白色和绿色搭配起来,肯定特别好看。

我觉得我要是能去那里看看就好了,就像走进了一个大的山水画里面。

对《三峡》《使至塞上》几处注释的探讨

对《三峡》《使至塞上》几处注释的探讨

对《三峡》《使至塞上》几处注释的探讨人教版新初中语文三册第五单元《三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对句中“裳”字的读音和词义,教材没有单独加以注释。

对“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的解释是:“(人们听到猿猴)的几声哀鸣,泪水就要沾湿了衣裳。

”(见课本第112页,注②)据此我们可以认定“裳”字在此句中为“衣裳”义,在诵读课文时往往误读为“shang”。

而在古汉语中,“衣”与“裳”的含义是不同的,即上穿为“衣”,下穿为“裳”,读音为“cháng”。

古人所指的“裳”,并非裤子,而是裙子的一种,但又不同于现代的裙子,古代男女都穿。

如《诗经》中《郑风•褰衣》:“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以及《邶风•绿衣》中“绿衣黄裳”中的“裳”均作“下衣,裙子”解释。

又如《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裳”则是“战裙”义,也是“下衣”的意思。

而本课中的“哀转久绝”一句,教材注释为“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见课本第111页,注15)根据注释中的“婉转”义,极易将课文中的“转”误读为“zhuan”。

其实,“转”字本身无论是读上声还是读去声,均无“婉转”义。

在此句中“转”应该通“啭”,要读去声,指鸟婉转地叫。

所以,教材对上述两处的注释是不够详尽的。

本单元诗歌《使至塞上》中“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的“属国”一词,各家注释分歧较大。

教材注释为“附属国,这里指吐蕃军队”(见课本第123页,注③),又将颔联“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注释为“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见课本第124页,注①)。

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根据这两处解释难以串通诗意。

《教师教学用书》点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本诗写的就是出使的情景。

既是写出使情景,诗人未必会介绍双方军队行军情况。

《三峡》原文及赏析

《三峡》原文及赏析

《三峡》原文及赏析三峡只用了不到200字的篇幅,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峡》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三峡文言文批注

三峡文言文批注

三峡文言文批注以下是《三峡》的文言文批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一说为四川奉节县以西、湖北宜昌县以东的长江段)两岸连山(连山:连绵的山。

山山相连,绵延不断。

)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重岩叠嶂(重岩叠嶂:重叠的岩壁,堡垒似的山峰。

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

)隐天蔽日(隐:遮蔽。

天和日都被遮住了。

形容山川的高大,形容树木枝叶的茂密。

)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

)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不见曦月(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绝:断绝。

因为“沿”和“溯”都有方向的意思,古人称向上游航行叫“溯”,也称逆流而上,而下游则叫“沿”。

所以,这里的意思是顺流而下道路阻断,逆流而上道路阻绝。

)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传达。

)则有奔马御风(则有:即“又”,这里是强调。

奔马:飞奔的马,这里是形容速度极快的意思。

御风:乘风,表示速度极快的意思。

)不以疾也(不以:不如。

疾:快。

)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

绝,极,这里是“峻峭”的意思。

怪柏:奇形怪状的柏树。

)飞漱其间(飞漱:急流冲荡。

漱,冲刷,冲荡。

其间:其,这,这里指怪柏之间。

)清荣峻茂(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多趣味(良多:很多。

良,确实、的确的意思。

)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

属,动词,这里是“连接”的意思;引,动词,这里是“延长”的意思。

“属引”二字连用,形容声音连续不断,甚是凄凉。

凄异:凄凉怪异之感。

)高猿长啸(高猿:高处的猿猴。

长啸:拉长声音地叫。

“啸”是一种声音,这里形容猿猴的叫声。

“长啸”则是声音拉得很长,听起来很响亮、很尖厉的声音。

)空谷传响(空谷:幽深的山谷中。

响,回声。

“空谷传响”,其实是作者李白自己因为看到了这种自然现象后受到的震撼而发出的感叹词句。

)哀转久绝(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三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三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

全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阔的景象。

三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三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三峡文言文原文三峡作者:郦道元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

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

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文言文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中断。

(3) 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5)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8)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10)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

朝:早晨(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

御:驾着(13)不以:不如。

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文言文:《三峡》原文及注释

文言文:《三峡》原文及注释

《三峡》原文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子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此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说明】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 qū)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

阙:同“缺” ,空缺。

嶂( 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岳。

亭午:正午。

夜分:子夜。

曦月(xī):日月,曦,清晨的阳光,这里只太阳。

襄陵:漫上山陵,襄,上。

陵,大的山土,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水而下。

溯,逆流而上。

至于:到了。

襄:上。

或:有。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告,传达。

朝发白帝:清晨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以为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绿色的深水。

回清:盘旋的清波。

绝巘( yǎn):极高的山岳。

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飞漱:急流冲荡。

漱,发射。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旺盛),山高,草盛良:实在,确实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清晨。

属( zhǔ):动词,连结。

引:延伸。

凄异:悲凉独特。

哀转( zhuàn)久绝:悲痛委婉,好久才能消逝。

巴东:汉郡名,在此刻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不以:不如。

或王命急宣:若有皇帝的命令重要急传达。

宣,宣告,流传。

【古今异义】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系词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便今义:固然【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子夜分(假如)②绝沿溯阻绝(隔离)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逝)【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郦道元的文言文《三峡》赏析

郦道元的文言文《三峡》赏析

郦道元的文言文《三峡》赏析《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郦道元的文言文——《三峡》,希望大家喜欢!《三峡》朝代:南北朝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写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自:在,从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空缺。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注释商榷
《三峡》已被人教版选入多年,但教参或教材对于其中的某些词义的疏通存在着问题,就自己教学所感,特写下此文以待商榷,就教于方家!
(1)自三峡七百里中,……
教材对此句的注解只解释了“七百里”“约合现在的二百公里”。

对全句并无翻译,但教学参考书对此句的翻译是“在三峡七百里当中”,查阅许多资料,也把这一句译成“在三峡七百里当中”。

这种翻译是不妥的:
首先,从句意看,“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修饰三峡,描述三峡之山的特征,并非形容“七百里”的。

因此该句应翻译为“在长约七百里的三峡中”,才能与后文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衔接密切,否则中间就隔了一张皮了。

其次,“在三峡七百里当中”的翻译,似乎三峡长不止“七百里”(约合现在200公里),而查阅资料会发现,三峡总长约204公里,也即和文中的“七百里”大致相当,所以,应该译为“在长约七百里的三峡中”。

再次,在汉语的习惯中,数量词常作定语、补语或状语来修饰名词的,如:十三斤白菜,四十双鞋子……“自三峡七百里中”这个句子中,“七百里”是修饰三峡的,原句用的是倒状句式,但在现代汉语中,应将其调换到三峡之前,即“七百里的三峡”。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个句子课文只注解了“亭午、夜分、曦”三个词,教学参考书对于此句的翻译是“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这样的翻译读者能理解,但是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正午怎么能见月亮?半夜又何能见太阳?因此该句的译文应该译为:“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教材对“回清”的注解是“回旋的清波”,是作为一个名词性短语来理解的。

而教参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的译文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可见教参是将“回清”解释为“回旋着清波”,是作为一个动词性短语理解的。

这样两者就出现了“争斗”!
究竟作何理解,我认为两者各有千秋:
A、如果将“回清”作“回旋的清波”来理解,那么“素湍绿潭,回清
倒影。

”该译成“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的影子。


这样一来,在节奏上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在写法上,也可见郦道元的高明用意:“雪白的急流”是带有带有动态的景色,“碧绿的深潭”是静态的景色,“回旋的清波”是带有动态的景色,“倒映的影子”是静态的景色,这样一来,动---静---动---静,给人以动静交错之美,不仅能体现山峡之景的动人之美,而且反映出作者的高超笔法,同时也能从一个点上反映出《水经注》
所具有的文学色彩!
B、如果将“回清”作“回旋着清波”理解,那么教参的译文有优点,
优在明显的把“回清”当作动词短语理解,这样就更能体现动静相衬之美。

但也出现了问题。

因为教参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整句话的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这犯了常识性错误,因为激流才能回旋清波,深潭因其静才能倒影美景。

如若不然,急流回旋,影子又如何看得清,看不清又何来倒影?所以,如果把“回清”
作“回旋着清波”来理解,该句的译文应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
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因此,对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回清”该作何种解释恰当,是需要思考的。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个句子是有疑惑的,但人教版教材对此只字不提,教参对此的翻译是:“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按教参的翻译,“或王命急宣”的“或”在此的含义是“有时”,而将后面的“有时”偷换成了“这时”,如此一来,虽在翻译上句意通顺了,但违背了文言翻译所需要的“达”。

理由如下:
A、“或”译为“有时”在此不是很妥!
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对“或”的解释,有如下义项:✍代词,代人或代事物。

✍有。

✍有时。

④又。

⑤或者,也许。

⑥语气助词。

⑦通“惑”,迷惑。

结合文句和语境,我觉得“或”在此选择义项✍作“有”解释或义项④作“又”解释更妥当。

因为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下,通过水路是十分危险的,但是因为是皇命,而且是十分急迫的皇命需要传达,这就使得传递者不能不置生命安危于外而冒险通行了,选择义项✍作“有”解释或义项④作“又”解释,能够使文脉畅通,而且能够将作者或读者的同情以及传递者的迫不得已的无奈心境传达出来。

B、还有句中“有时朝发白帝”的“有时”不能换成“这时”,理由如下:
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之时,迫不得已才会去履行皇命,但并非每一次冒险都能成功,有时可能会出现意外,致使皇命难以实行。

如翻译成“这时”,就变成只要出行,就可成功,与实际不符!
据此译文可以译为: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但)有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但)皇帝的命令又要急速传达,有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这样,无论在感情色彩上还是文意畅通上,都能比教参的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