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
三、参考学时144学时四、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职业知识(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2)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流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个电量。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矢量图,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4)理解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5)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的作用和三相负裁的正确接法。
2.职业技能:(1)安全用电。
(2)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3)电阻、电容及电感的识别、检测。
(4)常用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5)三相交流电源及负载的连接。
3.职业素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道德规范。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培养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计划能力。
(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五、编写思路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岗位需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适应“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施需要,在教材内容上,依据“教学大纲”对电工技术的专业要求,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应用性和实践性,尽力体现“简单、实用、够用、定性为主”的原则,在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
六、课程教学项目名称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教学资源建议课时项目一认识电路认知电阻、电流、电压等基本物理量,熟练运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物理量。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
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
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生产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生产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生产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性地呈现。
【2024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
三、参考学时144学时四、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职业知识(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2)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流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个电量。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矢量图,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4)理解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5)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的作用和三相负裁的正确接法。
2.职业技能:(1)安全用电。
(2)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3)电阻、电容及电感的识别、检测。
(4)常用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5)三相交流电源及负载的连接。
3.职业素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道德规范。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培养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计划能力。
(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五、编写思路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岗位需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适应“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施需要,在教材内容上,依据“教学大纲”对电工技术的专业要求,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应用性和实践性,尽力体现“简单、实用、够用、定性为主”的原则,在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适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适用阶段:中职阶段一、前言1.课程性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属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和了解电路的基础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掌握必备的电工技术,从而具备处理与实际相关的电工问题。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团结协作、踏实细致的严谨工作作风和科学工作态度,提高综合素质。
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用电、电路基础知识、分析电路方法、磁场与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交流电机等。
2.设计思路要体现职业学校“做中学,学中做”教育教学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考核等环节选择的设计思路。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要体现现职教特色。
以就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根据本专业学生将来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相关职业素养要求来组织课程结构与内容;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与模块结构。
根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结果,综合相关学科内容,避免重复教学,为不同专门化方向的学生培养和增强各院校教学的自主性、灵活性留有空间;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与现场教学、实训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紧密结合。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善于沟通和互相合作的团队意识,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习惯,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
(一)知识目标1.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理解直流电路的相关概念。
3.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4.理解磁场相关概念。
5.理解电磁感应原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
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
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生产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生产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生产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性地呈现。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制定依据:《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建议课时数:108学时适用专业: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课堂讨论、习题、实验等环节的参与,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P1C基础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H)设计思路依据职业能力分析和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目标,本课程的设计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学习过程,突破了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职业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和基本定律的正确应用;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仪表;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后期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2.掌握基本电路的组成。
3.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和基本定律。
4.掌握常见电工元件的特性。
5.掌握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的特点。
6.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及其表示形式。
7.掌握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方式及特点。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电子电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电容与电感、磁场及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照明电路,以及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装调与检修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电子电工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工技术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电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电工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电工技术为主线,将电工岗位必备的电工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态度和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掌握基本电路的计算方法,了解其在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
2.会分析简单电路的组成,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能按电工工艺规范连接电路。
3.能规范操作常用电工工具及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
4.能排除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照明电路和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简单故障。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第二次修改稿王亚义第一部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2•职业能力: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职业素养能力:通过参加电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
第二部分一、教学课时二、教学方法建议1.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电工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适应不同专业及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选学模块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2.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电工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现代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电工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通用机械设备及管理技术》《专用机械设备及管理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2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工电路设计、制作、测试与调试的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论,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电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电工、车工、铳工的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围绕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基本特征,依据职业岗位对学生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求,设计8个教学模块。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先理论认知后实践应用、先基本电路后复杂电路的顺序,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电路基本知识及定律,能规范使用电工工具和仪表,会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方法,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
2.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知识,会使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工具,对常用照明电路进行安装与调试。
3.掌握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会直流电路的分析与简单计算,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认识照明灯具、单相变压器、三相变压器、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等常用电器,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方法。
中职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三、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职业知识(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2)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流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个电量.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矢量图,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4)理解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5)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的作用和三相负裁的正确接法。
2.职业技能:(1)安全用电。
(2)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3)电阻、电容及电感的识别、检测。
(4)常用电路的识别及连接.(5)三相交流电源及负载的连接。
3。
职业素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道德规范。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3)培养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计划能力.(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四、编写思路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岗位需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材内容上,依据“教学大纲”对电工技术的专业要求,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应用性和实践性,尽力体现“简单、实用、够用、定性为主"的原则,在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
《电工专业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作者:————————————————————————————————日期:《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
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
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生产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生产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生产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性地呈现。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电⼯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任务《电⼯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技术应⽤专业的⼀门专业核⼼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掌握电⼦信息类、电⽓电⼒类等专业必备的电⼯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产⽣活中⼀般电⼯问题的能⼒,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对学⽣进⾏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学⽣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增强学⽣适应职业变化的能⼒,为学⽣职业⽣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标与核⼼素养(⼀)课程⽬标1.认识实训室、实训台的使⽤⽅法及注意事项;2.掌握常⽤电⼯⼯具与仪器仪表的使⽤3.掌握安全⽤电的相关知识与技能;4.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基本规律;5.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与简单计算;6.了解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知识;7.掌握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物理量;8.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法(⼆)核⼼素养1. 培养学⽣⾃主学习的意识、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2. 培养学⽣具有⾼度的职业责任感,具有严谨、认真、细致和吃苦耐劳的⼯作作风;3. 培养学⽣遵守⾏业规程,具有规范操作意识和安全⽣产意识。
4. 培养学⽣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作的能⼒和组织管理能⼒。
三、课程结构(⼀)课程模块《电⼯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个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2.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学⽣个性发展需要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
备注:实施学分制的学校,16 或 18 学时折合 1 学分四、课程内容(⼀)基础模块(⼆)选学模块备注:选学模块由各学校⾃⾏确定教学内容及课时,总学时不少于24学时。
五、学业要求六、课程实施建议(⼀)教学建议1.以学⽣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以适应电⼯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144 学分:适用专业:机电应用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等涉电类专业先修课程:物理、数学等后续课程:电机与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等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地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
本课程是“3+4”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平台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该课程对接本科段的“电路分析”课程,也是模电、数电及相关电气控制类课程的先导课程,决定了中职段以专业基础、应用认知、方法培养及技能训练为主,同时需为本科段的学生后续发展预留足够空间:理论及方法的提升、结构性深入、系统性分析、应用性拓展,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利用高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含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
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3+4”七处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教学任务设计上结合典型实践案例展开。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二〇二二年三月目录一、适用对象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2)1.总体目标 (2)2.职业能力目标 (2)(1)知识性目标 (2)(2)能力目标 (3)(3)情感目标 (3)四、教学内容结构 (4)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4)1.基础知识模块 (4)2.选学模块知识 (9)3.两周实训内容安排 (10)六、教学方法建议 (11)七、考核和评价 (12)1.评价目的 (12)2.评价原则 (12)3.评价方式 (1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机电技术应用及机械设备加工专业的学生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开设,《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以技能操作为主,以知识应用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每个目标采用了“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技能训练-项目评价-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的编写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通过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熟悉电工电子的操作规程;能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能识读基本的电气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能正确识别和选用电工电子元件;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能识读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初步学会按照图纸要求安装照明电路并排除简单故障;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类型、工作过程及使用方法;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解决机电系统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考核要求:本部分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的考核评 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教师的考核评 价 占 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本部分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实训报告 的成 绩等。其中闭卷测试成绩占 30%、学习过程评价占 50%,实验实训现场操作 成绩占 20%;学生的自查评价占 20%,评价手段以学生阶段小结为主,小结的内 容包括知 识与技能的收获、学习中进步的过程及协作互助等方面。
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 按照“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学 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 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 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 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 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 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 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 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 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 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 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 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 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 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 奠定基础。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 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 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生产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专业: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代码:660205开设时间:第1阶段课时数:90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基本能力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业岗核心能力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器工作的素养和中初级专门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2)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使用方式。
(3)理解基尔霍夫定理。
(4)知道电桥平衡的条件。
(5)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6)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以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
2.能力目标(1)能阅读一般电路图。
(2)能对基本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3)会识别和正确选用电阻、电容及电感等元件。
(4)会正确选用和使用测试仪器仪表对电路进行测量和调试。
(5)能进行简单电路设计,能对电路故障进行判断和维修。
3.素质目标《与电联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规范和道德。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
(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敢于创业的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
各学习情境具体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见下表。
项目公共考核评价标准1.本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与修订。
2.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更加详细、完善的单元教学方案,教学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周数浮动10%左右。
3.训练项目参考课时可以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以保证项目训练的正常实施。
中职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职业知识(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2)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流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个电量。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矢量图,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4)理解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5)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的作用和三相负裁的正确接法。
2.职业技能:(1)安全用电。
(2)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3)电阻、电容及电感的识别、检测。
(4)常用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5)三相交流电源及负载的连接。
3.职业素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道德规范。
业及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选学模块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2.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电工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或典型电工产品的制作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焊接技术课程是大专业、小工种课程模式的大专业课程之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机床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学生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结构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安全用电、直流电路安装与检测、常用电工电子元件的检测、电机和变压器、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处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具备资料收集、制订和实施工作计划、检查和判断、总结和汇报等方法能力;具备沟通协作、语言表达、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安全与自我保护的等社会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该课程基于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对接行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应用能力为目的,以电工技术基础操作技能为重点,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企业实际维修业务为背景,以维修电工从业资格考试标准为参考,以融“做、教、学、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一体化为手段,以面向电工工作全过程和各岗位的维修电工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建构课程内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
运用任务驱动、仿真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第一,课程是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开始,按照电工操作流程,系统设计“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指针式万用表的分析与测试、电机与变压器的组装与维护、白炽灯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测试、电容与电感元器件典型应用电路的分析与测试、日光灯电路的认识、安装与测试、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七大学习情境。
第二,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设计了工作任务,根据完成每个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的需求,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知识融于课程教学中,实现“做、教、学”和理实一体化。
第三,为进一步训练学生电工技术处理能力,我们还安排“仿真训练”项目,让学生模拟完成一个中小企业一定时期电工业务,将电工技能贯穿于电工工作全过程。
第四,课程教学与认证考试相结合。
标准的制定,既考虑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适用性,也考虑维修电工资格认证相关的要求。
在课程考核时,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105课时(含机动5课时)。
四、课程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2)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3)自我检查和判断能力
(4)总结和汇报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6)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一般防护措施,会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处理,会处理一般的电气火灾事故;
(2)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相关知识,能看懂、会分析常用交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材料的相关知识,会正确选用电工工具与电工材料;
(4)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名称、电路符号与规格特性,能正确选用常用电气元件;
(5)掌握电力拖动常识,会识读一般电气控制图,能分析一般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6)初步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用电工仪表进行常规测量;
(7)了解设备常见故障的种类,能正确处理和排除一般电气故障;
(8)具备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的识图、分析、组装、测试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指针式万用表的分析与测试,白炽灯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测试,电机与变压器的组装与维护,电容与电感元器件典型应用电路的分析与测试,日光灯电路的认识、安装与测试,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参考学时见下表1:
表1
六、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纽带,本学习领域安排了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等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从项目目标、项目任务、教师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学材料、使用工具、实施步骤提出了要求,具体要求可参考下表。
表2:学习情境
表2-1、安全用电及急救
表2-2、指针式万用表的分析与测试
表2-3、电机与变压器的组装与维护
表2-4、白炽灯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测试
表2-5、电容与电感元器件典型应用电路的分析与测试
表2-6、日光灯电路的认识、安装与测试
表2-7、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七、课程实施建议
1.教师要求
1)具有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电路识图分析、电气线路安装应用、电气设备检修调试等专业能力和电气安装工程技术能力。
2)具备项目设计能力、项目组织经验、语言沟通表达能力。
3)课内指导老师必须具有一定实践经验。
4)具有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实习实训要求
本学习领域教学需要电压表、电流表、单相调压器、三相调压器、万用表、电工实验台、示波器、电工工具每组一套,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设施。
3.考核方式与标准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涵盖项目全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等几方面。
各个学习情境考核方式和比例见表3和表4:
表3: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表3.1项目一: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
表3.2项目二:指针式万用表的分析与测试
表3.3项目三:电机与变压器的组装与维护
表3.4项目四:白炽灯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测试
表3.5项目五:电容与电感元器件典型应用电路的分析与测试
表3.6项目六:日光灯电路的认识、安装与测试
表3.7项目七: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表4:项目公共考核评价标准
4.教材编写建议
①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②教材体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设计思路。
③引入企业实际案例,注重技能实训。